㈠ 木頭對接方法
古代匠師們就創造的一種連接方式——榫卯連接。其 特點是利用榫卯嵌合作用,使結構在承受水平外力時,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所以在二根木頭的下面製作一個燕尾榫,上面製作一個台階式卡口,形成這樣的一個木樑式的連接。在受力時,下面燕尾榫就產生強大的牽引力,就如一整根木頭效果,再也不用為木頭長度不夠而發愁了。所謂「榫卯結構」是我們古代製作傢具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榫眼)。這種結構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幾百年前的紅木傢具依然保存完好,也讓中式傢具更顯藝術性。
一、榫卯連接。中國古代匠師創造的一種連接方式(見中國古代木結構)。其特點是利用木材承壓傳力,以簡化樑柱連接的構造;利用榫卯嵌合作用,使結構在承受水平外力時,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二、木結構連接。也叫膠黏劑連接 ,至今仍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中得到廣泛應用。其缺點是對木料的受力面積削弱較大,用料不甚經濟。
三、齒連接。用於桁架節點的連接方式。將壓桿的端頭做成齒形,直接抵承於另一桿件的齒槽中,通過木材承壓和受剪傳力。為了提高其可靠性,要求壓桿的軸線必須垂直於齒槽的承壓面並通過其中心。這樣使壓桿的垂直分力對齒槽的受剪面有壓緊作用,提高木材的抗剪強度。為了防止刻槽過深削弱桿件截面影響桿件承載能力,對於桁架中間節點,應要求齒深(h0)不大於桿件截面高度的1/4;對於桁架支座節點應不大於1/3。
受剪面過短容易撕裂,過長又起不了應有的作用,為此宜將受剪面長度(lv)控制在4~10h范圍內。並應設置保險螺栓,以防受剪面意外剪壞時,可能引起的屋蓋結構倒塌。
四、螺栓連接和釘連接。在木結構中,螺栓和釘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即由於阻止了構件的相對移動,而受到其孔壁木材的擠壓,這種擠壓還使螺栓和釘受剪與受彎,木材受剪與受劈。為了充分利用螺栓和釘受彎、木材受擠壓的良好韌性,避免因螺栓和釘過粗、排列過密或構件過薄而導致木材剪壞或劈裂。在構造上對木料的最小厚度、螺栓和釘的最小排列間距已有規定。
五、鍵連接 。有木鍵和鋼鍵兩類。近些年來,木鍵已逐漸被淘汰,而為受力性能較好的板銷和鋼鍵所代替。鋼鍵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裂環、剪盤、齒環和齒板等四種。均可用於木料接長,拼合和節點連接,其承載能力通過試驗確定。
明式傢具的榫卯結合
明式紅木傢具有榫卯結合近百種,常見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夾頭榫、抱肩榫、龍鳳榫、楔釘榫、插肩榫、圍欄榫、套榫、掛榫、半榫與札榫等。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說是傢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
抱肩榫是結構復雜的榫卯結構,因為要解決腿足與面板、腿足與束腰、腿足與腿足之間的連接。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兩個相互垂直但不連接的半榫頭、這是與桌面相連的。在與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傢具,牙條與束腰是用一塊獨木做出的,憑此掛銷,可使束腰及牙條和腿足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這是抱肩榫的標准做法。清中期以後,抱肩榫的做法就開始簡化,掛銷省略不做了,為了省料,牙條和束腰也改為用兩塊木條單獨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進一步簡化,連牙條上的榫舌也沒有了,只靠用膠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㈢ 木頭與木頭之間用什麼粘的最牢
一、木頭和木頭用什麼膠粘
1、有一種是環氧樹脂的ab膠,它就可以用於木頭之間的粘貼,而凝固之後,粘結效果還是非常強的,能夠達到很高的硬度。一旦固化,木頭之間不僅能夠粘貼很牢固,同時還能夠防潮、防水、防油、防灰塵。即使溫度比較高,這種膠水的耐熱性比較不錯,所以用於粘木頭是最適合不過的一種材料。
2、另外還有一種是快乾ab膠,它的耐高溫能夠達到120度,從外觀來看是一種透明的液體,但是凝固了之後,就能夠形成一種非常具有粘性的固體,而且凝固的速度比較快。只要把木頭表面清除干凈,均勻擠在木頭的接觸面上面,幾分鍾之後就能夠凝固。而且硬度也是比較好的,除此以外,還適用於陶瓷、金屬、玻璃等材質,有非常好的粘結效果。
二、ab膠水有毒嗎
1、如果ab膠水選擇的是環氧樹脂膠水,一般這種類型的膠水是有毒的,但是如果我們正確使用,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而且當凝固達到24小時之後,就談不上任何的毒性了。不過使用這種膠水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如果用於粘貼木頭,必須保證木頭整潔,要不然就會影響到膠水的使用效果,特別上面沾了油污之後,附著力就會大大縮短。
2、選擇ab環氧樹脂膠,溫度也會對它的凝固造成影響,溫度越低,凝固的時間就會比較長。但是溫度過高也會破壞膠水的性質,平時也應該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不能被太陽光直接照射。
㈣ 古人運用傢具木頭與木頭連接用了什麼方法
古人運用傢具木頭與木頭連接用了卯榫連接方法。通過卯與榫的契合,達到緊密穩定結構。經久而不松動,愈用而愈緊湊。
卯榫的經典與巧妙之處在於區別於現代結構連接方式,不使用鐵釘固定而比之更牢固耐用,而卯榫的結構也演化為多種方式出現於我們的生活應用中。
而其中最為顯眼的便是斗拱,在中式古建築中,華夏大地,南北東西,處處可見房屋中大量使用的斗拱,復雜而唯美,繁瑣而堅固,成為廊檐中式結構經典。
這一創造性的發明自出現後便大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經千年以上的傳承後不斷發揚光大,並在勤勞智慧的人們手中不斷改善和創新,最後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卯榫在傳承過程中也銜生出了多種用途,並在材料使用方面也不再拘泥於木材,而是發展到了石材,玉器,紡織等多種材料之上。
(4)木頭之間的連接方法怎麼讀擴展閱讀
卯榫結構大致分類:
1、棕角榫:棕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接。另外,明式傢具中還有「四平式」桌,其腿足、牙條、面板的連接均要用棕角榫。
2、栽榫:又叫「樁頭」、「走馬銷」,是一種用於可拆卸傢具部件之間的榫卯結構。
由於要拆卸,榫頭易磨損,甚至損壞,出於維修方便,也避免因榫頭損壞而使傢具部件報廢的情況,一般都採用另外一種木料來製成榫頭,然後將榫頭栽到傢具部件上。栽榫多採用掛榫結構。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栽榫。
3、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圓棍狀又帶弧形的傢具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結構。雖然也是兩根圓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半片榫頭的前端,都有一個台階狀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這樣便使連接部不能上下移動。
4、暗榫:兩塊木板兩端對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悶榫」,是製作幾、案、箱子之類必用之榫。
5、套棒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㈤ 木頭與木頭之間怎麼連接
有粘木頭專用的白乳膠,也可以打孔或下木釘和鐵釘,具體要看你要做什麼了。
㈥ 如何讓兩塊木頭連接在一起,請做過木工的人告訴我有哪些方法
502膠水,環氧類膠水絕對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