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進行高效課堂教學
教師的教學基本內容包括教學前的准備工作、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外教學三大部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因此,探討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基礎和保證。課堂教學是信息傳播的過程,因此,教學信息交流過程中教師的行為方式是教學技能的構成要素,教學技能要素包括如下幾方面。
一、新課引入
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引出所要講述的課題。成功的新課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承上啟下,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的進入新課學習,能為新課的展開創設學習情境。新課引入的方法很多,包括:詩歌型、趣味型、練習型、提綱型、誘發型、實驗型、過渡型、矛盾型、提問型、自閱型、闡述型、警語型、直觀型、質疑型、對比型、聯想型、游戲型等方法。
怎樣搞好新課的引入工作呢?首先,應在思想上重視新課引入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備課時必須充分重視。即在備課時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然後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確定相應的引入材料,並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確定引入形式;第三,平時要做好資料收集,提高自身素質。豐富的素材,要靠平時的積累,教師平時要多注意看科普雜志、書籍,廣泛涉獵知識,並做好記錄及摘抄。平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包括講演、板書板畫、實驗技能等。只有這樣,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現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二、教學語言
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教師教學語言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繫到知識的傳授、學生智慧的啟迪和能力的培慎迅歷養,而且還會影響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因此不論當今教育如何改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何提高,用好教學語言仍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語言既要有科學語言的共性,又要有教學語言的個性和特色,科學、准確、精練、生動、通俗易懂。教師若能精心設計、巧妙運用,則可使學生積極思維,通過主動思索、嘗試、奮斗,達到理想的效果。反之,教師教學語言含糊、雜亂、呆板,則學生會感到枯燥、厭煩,興趣也就無從談起。
三、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無聲的教學語言。教學圖畫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可節省繁雜的語言描述。因此設計好板書板畫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環節,有助於教師闡述和講解教學內容。它能將所學內容,尤其是較復雜的教材內容分成層次與段落,主次分明,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它可以擴大、鞏固學生的感知量,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邏輯主線,是學生記學習筆記的主要依據。
不同的教學內容,有著不同的板書板畫內容和組成形式。一般來說,板書板畫應包括的內容有:課題和各段教學內容的標題及內容要求;帶有文字和講解的略圖,有關實物簡圖或示意圖,過程和現象的示意圖及圖表、圖像等;公式和公式的推導過程,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表述;例題和習題的解答或證明的過程及布置作業的有關內容等等。
要做好板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首先就要注意板書必須與講解的語言和體態語言有機、密切地配合起來,要邊講邊寫,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其次要做到板書要有計劃性、綱目清楚、條理性強,各綱目的標號應統一,重點內容可酌情加適當標記。板書內容要正昌陸確無誤,詞語要通順,標點要適當,書寫的內容要言簡意賅。字跡應工整、大方,字體應大小適中。板書主區的書寫內容應盡量做到一課一板,寬搜便於保持知識的系統性。
四、教態變化
體態語言是通過人體的動作、表情,來表達含義的符號或代碼系列。體態語言運用到教學中,就是所說的教態,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形態。好的教態不但可以增強知識的傳授效果,而且通過情感的影響可以起到激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育實踐中,有的教師因為手勢不明確給學生帶來錯誤的認識;有的因為教態不好,引起學生的反感;有的因表情不當引起學生的誤會等。因此,教師教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情感因素對學習效果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表情應是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親切、和藹、可信的感覺,學生將對教師的教學產生興趣,會給學生帶來鼓勵和信心;在教學中,教師的手勢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手勢可以做比喻,如講解力時,可以用手錶示提、拉、推、壓等動作;通過手勢還可以增加語言的表現力,如適宜、豐富的手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地運用表情、手勢、動作這些信息工具。另外,可以運用教鞭指點板書、圖表或其他教具,在課堂上適時地到學生中間巡視,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演示
教學演示即演示實驗,它是指課堂上配合教學內容,由教師操作表演的實驗。它是教學重要手段之一,是體現具體與抽象相統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原則的主要方法。教學演示實驗能直觀形象地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是學生形成概念、理解規律的基礎,是學生學習使用儀器、進行實驗操作的示範,也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科學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成功的演示實驗以令人信服的深刻印象,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確保演示實驗成功,就必須做到要切實掌握實驗原理、儀器構造、性能,認真做好演示前的一切准備工作,在演示過程中必須做到現象清楚、講解明白,提高演示實驗的生動性、科學性、安全性。
六、課堂講解
學生是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解獲取知識,因此,教師的講解尤為重要。講解正確、科學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識,教師的講解必須要做到:一是符合科學性,即講解的內容合乎科學原理,用詞要正確,表達要確切;二是符合邏輯性,即講解必須要有條理,順序要合理,層次要分明,內容的安排要合乎邏輯;三是講解要有啟發性,即教師的語言要生動,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知識基礎;四是要突出重點,即每堂課的全部教學內容應當緊緊圍繞著一兩個重點內容,從不同的方面進行闡述,從與它的不同聯系中來分析研究;五是簡明生動,即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練明達、形象生動和通俗易懂。
七、課堂提問
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向學生提問一些問題,因此,必須設計好課堂提問。要設計好課堂提問,就必須要以認識論為基礎,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依據,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思維的關鍵點上提出問題。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發展水平有的放矢;要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準備、有針對。
八、反饋強化
反饋強化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中反饋的信息以自己特有的應變力來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強化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反饋信息有表情、手勢、回答問題、堂練、課堂測試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對學生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要善於觀察學生的表情動向,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大致判斷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時進行反饋調整,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叫學生上黑板做練習或布置學生做堂練、觀察學生操作、做課堂測驗也是教學反饋信息的途徑,通過反饋的信息,可以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檢查教學措施的實施效果,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整和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
九、課的結束
圓滿的課的結束的作用能對所講授知識加以總結、整理,能深化概念、規律,反饋教學信息,能為下節課設下伏筆,活躍學生思維,為後續課程或教學服務,能開闊學生視野、拓寬思路、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
要設計好課的結束,就要針對不同的課堂類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知識結構、智力水平、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精心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結尾。課的結束方式有:總結歸納式、練習鞏固式、比較識記式、設疑伏筆式、啟導預習式、首尾照應式、激發興趣式等。
Ⅱ 幼兒高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選擇內容要有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發展。
衡量所選擇的幼兒園課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適合本園的幼兒及教師,而不是看它是否標新立異,量是否夠多,是否滿足家長要求。一般來講,教師在選擇集體教學活動內容時可採取以下策略提升活動的有效性。
1、回歸幼兒實際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使活動內容既貼近幼兒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要「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可見,課程內容不能脫離幼兒成長的生活世界。幼兒園課程只有面向幼兒,紮根於幼兒的現實生活,選擇有教育價值的生活內容為課程內容,幼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才能真正有效。
2、課程內容要與幼兒興趣相符合。
以興趣作為選擇和取捨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依據是滿足幼兒愛學、樂學這兩個條件的最佳維度。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很早就提出教育要引起和培養學習者的興趣,並強調以學習者的興趣為依據安排課程。
3、追求真、善、美。求真、向善、愛美是人類的天性。
正是因為幼兒有這種生活簡單、想像豐富的特點,所以教師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把看似矛盾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課程內容既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又充滿童趣,讓幼兒獲得美的享受,為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組織。
活動設計的合理性是達成目標的有效保障。從縱向看,它反映了活動流程,要求環環相扣,在吸引幼兒的前提下實現活動目標。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關註:
1、活動設計具有可操作性。
在活動的組織中,教師要提供必要的材料讓幼兒操作,使他們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提升經驗。但教具不能太多太精美,關鍵是要把教育目標物化其中,重在指導幼兒觀察和思考。
2、提高師幼互動質量,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
在師幼互動中,師幼雙方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揮程度有很大差別,教師一般居於更為主動的地位,而幼兒則相對被動。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師幼互動質量,為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3、進行有效的提問。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提問提得好即教得好」。教師應當關注並精心設計提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質量。提問要具有目的性、整體性、多樣性並要尊重幼兒的差異,對不同的幼兒要考慮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或層次的問題。
三、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是有效課堂的主要途徑。
幼兒教育和游戲密不可分,教師要將生活貫穿於游戲之中,讓孩子在游戲中了解社會。
1、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游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在游戲中,幼兒模擬真實生活的特徵,會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
2、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會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當幼兒扮演一個角色時,必須以這個身份去看待別人的問題,這樣能讓孩子學會去理解幫助他人。幼兒在游戲中分配角色、分配任務,交流與討論,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技能。
3、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
幼兒的意志力比較薄弱,自製力、堅持性都比較差。在游戲中他們分擔角色,要根據角色的要求調節自己的行為,否則會遭到同伴的異議。這樣,就會使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4、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情感。
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情感,是調整消極情緒的途徑。在游戲中,孩子的喜悅、滿足、傷心、憂慮都能通過游戲表露出來,這為孩子增加了控制環境的機會,讓孩子的消極感情有了出路,減少了孩子的情感失調。
四、環節安排要有效,重難點突出。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切忌走形式。要簡明扼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難點。例如,有的教師在活動導入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調動幼兒的興趣,饒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題,其實用一兩句簡潔的話語就可以直接導入活動。也有的教師為了達到動靜交替的效果,提高活動的氣氛,讓幼兒在操作後,跳一些、唱一些與教學活動無關聯的歌曲舞蹈,反而打亂了活動的整體性,不能讓幼兒完整的體味活動的意義。還有些教師在活動的結尾環節,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兒老師帶你們干什麼等,其實活動結束後並沒有或不可能兌現。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實際上,這樣的結束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失望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港灣,是有效課堂的校外保障。
家長是與孩子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教育者,幼兒園的教育與家長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加大溝通與宣傳力度,引領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一體化,做到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和諧、健康、全面發展對有效課堂教
Ⅲ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1、備好每一節課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前提。
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 教師如果沒有備課就走上講台,就如一個沒帶武器上戰場的士兵一樣心慌。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我們的課堂教學常常為了完成任務增大課堂容量,忽略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對學生加以反復的訓練,無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數》這一節:如何讓學生把對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遷移到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豐富的情境,例如單調彈簧振子,圓上一點的運動,四季變化等實例,使學生感受周期現象的廣泛存在,認識周期現象的變化規律,體會三角函數是數形結合的產物,這是三角函數最本質的地方。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摩天輪旋轉及生成的圖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激發同學們學習的樂趣。
2、預習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法寶。
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效益,光有老師認真地准備還不夠,必須把學生也帶進來,這就是布置學生預習:一是針對預習的內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預習內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記號,三是對於預習的內容,還有什麼想法的,也把它記下來。四是仔細思考本節內容和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系?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面對新知識之前都有一個充分的知識與心理准備。課堂上學生會講的讓學生講,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學生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學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根本。
有句話說得好:「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老師表演的地方。」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再好,教師講得再精彩,如果學生不能真正的參與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課堂。在課堂上我們應該關注班上的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不迴避任何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給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反之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中上層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而差生相反的就變得無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師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課後,教師還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輔導差生。教師越逼得緊,學生越不想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要使數學課堂更高效,教師應從關注每一位學生開始,承認其基礎的差異,讓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肯定中學習,在教師的鼓勵聲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
4、應讓學生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
同學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我們必須把間接經驗變成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才有用,而直接經驗是無法取代的,如何把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就要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是將他人的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是「反芻」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做題來檢測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題後,將已會的知識和能力儲存起來,不會的或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再通過教材重新學習和思考。那麼,思考後就要實踐,為什麼有的同學「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呢?其主要原因是懶得做題,缺乏實踐這一環節。學習是「知不知」的問題,實踐是「做不做」的問題。 轉貼於
5、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保證。 練習是獲取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曾經出現這樣的假象,上完課後感覺課上得挺順利,課堂氣氛也空前的好,學生也能配合老師的教學,效果應該不錯。結果大出所料,家庭作業質量及其差。歸根結底在於課堂上學生沒有通過充分、有效的練習來鞏固新知,教師不能通過課堂練習反饋來查漏補缺,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如何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布置的練習要遵循指導性原則,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而對基本題目,多採取學生板演,既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同時由於學習成果及時反饋,又起到激發學生再學習的動機。此時教師胸中有數,也就點撥及時,效果遠遠超過課外批改。另外,在教學環節我們應承認學生的差異,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們更應該承認學生基礎的差別,因材施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得到應有的發展,為數學高效課堂提供最好的保證。
Ⅳ 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和方法
鏈接: https://pan..com/s/1O3552w8H8ecl9YJ4ZlEx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