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教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
怎麼教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
怎麼教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每個人都有憤怒、發脾氣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孩子還沒有學會怎樣調節自己的情緒,往往在發脾氣的時候不能自控。那麼,怎麼教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
第一,教會孩子通過傾訴來發泄情緒。
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父母要做好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及時的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和認同,同時加以適當的引導,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判。
雖然一次的談話無法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但是可以排解孩子心中怒火,也可以養成與孩子交流的習慣,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被尊重。這樣孩子才不會去反抗父母而是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時間長了,父母的建議也就慢慢地滲透到了孩子的心理。
第二,教會孩子通過轉移注意力來發泄情緒。
當孩子憤怒時,我們不能以暴制暴。試想一下,如果你在特別生氣的時候,如果有人再和你爭吵或者叫板,你的情緒應該更難控制吧。所以當孩子憤怒時,切忌以暴制暴,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平息孩子的怒氣,然後在說明引起孩子怒氣的原因。
而平息孩子的怒氣可以用轉移注意力法,將話題轉移另一個話題上來,最好是有意思的、比較有吸引力的事情上來,孩子轉移話題後怒氣很容易就消散了。
所以教育孩子,當你為一件事情生氣時,可以先放一放這個事情,做一做其他你喜歡的事情,當你不再生氣時再回頭解決這個事情。
第三,做好孩子的榜樣,以身示範處理憤怒的方式。
當我們做錯一件事情或者面對失敗時,如果我們經常大喊大叫,甚至通過摔東i西來發泄怒氣的話,這種行為必將會傳遞給孩子。所以當我們做錯事情或者面對失敗時,對自己對他人都表現出寬容,一笑了之,然後找找自身的原因,「嗯,這件事情大意了……自己可能努力不夠……別人付出的可能別我還多……」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對待錯誤或者失敗也就豁達平和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將情緒發泄出來,擁有更好的心情,寬容地對待他人;還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孩子如何處理情緒,養成不亂發脾氣的好習慣。
認識憤怒
憤怒是一種正常而健康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過憤怒的體驗。當孩子不是用失控或者壓抑的形式表達憤怒時,憤怒本身並是問題。
憤怒呈現為失控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失去朋友,不開心,傷害別人或者自己。
而壓抑怒火,又會讓孩子難過,甚至生病,讓別人無法理解他的感受,造成溝通障礙。
所以,失控和壓抑憤怒是需要幫助孩子調整的。
管理憤怒的情緒
第一步,幫助孩子找到憤怒的原因。
比如: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被嘲笑,被別人大吼,作業壓力,輸掉比賽,感覺到冷落或者不被歡迎,事情不公平,被人呼來換氣等等。
讓孩子了解他憤怒的原因,心裡有了預防和處理辦法,孩子就不會那麼容易憤怒。
第二步,適度地表達憤怒。
不允許孩子憤怒發脾氣,甚至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對他嚴厲的批評吼叫是不被允許的。應該允許孩子表達憤怒,並耐心的傾聽他的原因和表達,然後對他表示同情和理解,他的憤怒會很容易消解。
第三步,等孩子心情平和之後,探討以後的處理方式。
幫助孩子建立情緒宣洩系統,合理的表達情緒是父母在日常生活里需要關注的。
角色扮演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都是非常好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說教。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幼兒的認知內容和情緒體驗。
我們可以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
如情景講述活動《消氣商店》中,在情景講述中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理解體驗不良情緒,找出情緒宣洩——消氣的方法,懂得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消氣商店》活動中,我們利用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通過設置開商店的游戲化情境,讓幼兒自己感受並給予補償性的教育,引導幼兒正確選擇與社會行為規范相一致的宣洩方式。我們對於幼兒表達的情緒體驗、感受,不枉加批評或評論,而是通過設置的「沖突情境」教會幼兒表述自己的感受,討論和商量出合理解決的辦法來。在沖突情境出現後讓幼兒自己進行評論,並尋找解決矛盾、讓沖突雙方都高興的對策,讓幼兒通過討論,自覺的,心悅誠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經過多次「情境沖突」的討論,幼兒逐步學會怎樣更好地宣洩情緒,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始終讓自己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快樂地生活。
當然,幼兒情緒宣洩教育指導並不是一個教學活動單獨能完成的,教育應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時時處處關注幼兒的反應,讓幼兒始終保持愉快地情緒,積極、快樂地生活。
二、提供適當的玩具,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得到宣洩。
而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非常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情緒,成人有時也很難理解,對於這樣的孩子,適當的玩具是其宣洩情緒的最好方式。
記得帶小班的時候,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張靖宇小朋友不小心被人家撞到了,而那位小朋友也沒有向她道歉,結果張靖宇就在地上號啕大哭,委屈極了,任憑我怎麼安慰,勸解,請那位小朋友道歉都還是無濟於事,剛好那個時候我們是在體育室里活動,於是我就抱著她一起到海洋球區里,奇怪的是,她很快就止住了哭聲,轉而聽到的是歡快的笑聲。
可見,提供適當的玩具,對於年齡小的幼兒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洩途徑。海洋球具有鮮艷的顏色,孩子通過敲擊海洋球,可以宣洩憤怒和挫敗的情緒。同時,敲擊球所製造的聲音能夠讓孩子格外興奮,球的掉落和滾動又吸引著孩子去追蹤從而轉移了孩子的關注點,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會變得快樂起來。游戲時,孩子興奮地用手抓這個又抓那個球,站起來,倒下去,玩得不亦樂乎,全然不記得剛才不愉快的事情了。
三、進行暫時隔離,重在自我發現。
幼兒園吃飯的時間快到了,於伊東還沒有盥洗,周老師要開始給小朋友分碗了。平時周老師分碗都有值日生幫忙的,今天是於伊東做值日生,可他很拖拉,手也沒有洗,衣服也還沒有塞好,於是我就請了另外一位小朋友去幫周老師的忙。於伊東一見急了,想趕快洗好手去做值日生,可是褲子這個時候不聽話,總是穿不好,眼看碗都快分好了,可於伊東還沒有好,就急沖沖地跑進教室一把奪過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碗,「砰」一聲摔在地上,沒等我走過去,他就委屈得「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嘴裡不停的喊著:「今天是我值日!」 不過我們誰也沒有理會。
日常教育中可見,當幼兒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發脾氣,幼兒發脾氣也是一種情感宣洩。而成人為了讓幼兒不發脾氣或生怕幼兒的心靈受到傷害則一味遷就。顯然,這是不行的。因為這樣做,有意無意地起到強化幼兒無理取鬧的作用,使幼兒的不合理要求越來越高,發展到嚴重時,稍遇不順心的事就會出現呼喊、腳踢、打滾等暴怒現象。由於家庭教育的缺陷,幼兒在家中形成的、不良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方法會在幼兒園中表現出來。
當幼兒在情感宣洩時,我們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能怒火萬丈,更不能「火上添油」,而應該冷靜對待。幼兒的情感宣洩,就像六月里的雷陣雨,一陣狂泄之後,就會雲開日出,經過一陣宣洩、撒潑,幼兒緊張、焦慮、不平的心理,就會逐漸得到緩解,重又趨於平衡,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對此,我採取「暫時隔離法」,以使幼兒的情緒更好地、更快地平靜下來。
的確,於伊東似乎也發現自己哭了很久也沒有人理會,過了一會兒也就不哭了,自己撿起地上的碗,跑到盥洗室里洗干凈了,安靜地坐在座位上。於是我也過去輕輕地和他談心,了解發脾氣的原因。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太好的,你可以和老師提出來,今天你是值日生,也可以讓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快一些。
② 幾個小方法糾正孩子的暴脾氣
幾個小方法糾正孩子的暴脾氣
幾個小方法糾正孩子的暴脾氣,孩子的教育問題應當受到重視,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會有煩惱,所受到的陪伴與教育影響會伴隨一生,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為大家分享幾個小方法糾正孩子的暴脾氣。
1、培養孩子做事靈活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時不要「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盡量從小就使其「多樣化」,任其能夠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食品、東西、玩具不存在了,就應該及時地引導孩子視線轉移到別的食品、東西、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及問題的態度處理也就靈活了,他發脾氣的這種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2、孩子好發脾氣是後生的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有的父母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來對發脾氣。這種父母也感情用事的辦法,是一定無法改變孩子喜歡發脾氣的這一習慣。有的母親覺得孩子喜歡發脾氣是拗不過他,就將他推給父親來管教,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媽媽對於他發脾氣沒辦法」以後他就更會變本加厲地在媽媽面前發脾氣。
3、培養孩子廣泛地興趣
孩子學習繪畫的時期應該在3-4歲;學習音樂的時間宜在5-7歲之間。因此,興趣的培養不應該過早,也不宜過晚。孩子的興趣非常容易轉移,不要只是根據父母的意見來做決定,而應當聽一聽專業人士建議以及孩子自己的意見。
4、找出孩子喜歡發脾氣的原因
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情緒的調節能力較低,缺乏控制自我的能力,表達能力差,一些小事就要發脾氣;還是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斷的能力。
5、平時應該多與孩子溝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和小朋友間的交往。父母可以進行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一般都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了自己要求的時候,父母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以及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6、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強化他的這種行為
家人應該是一味的袒護他,還是應該教導他?假如一味袒護,就會讓他嘗到甜頭,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負面的強化,他就會鬧得更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讓孩子懂得並且記住這樣一個道理:發脾氣、吵鬧是沒有什麼用的。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起不到作用。經過這樣幾次的教育,孩子喜歡發脾氣的毛病就能夠有所改變。
既然孩子的脾氣是後天形成的,父母就應該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不應該在孩子的面前隨意發脾氣,父母是孩子所直接的模仿對象。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以及勤奮、愛勞動的習慣,在生活中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
岩岩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岩岩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岩岩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岩岩媽更心煩了,就會對岩岩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岩岩4歲了,上幼兒園了,岩岩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岩岩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岩岩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沖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岩岩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泄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泄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泄。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泄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泄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泄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