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面對經典學術方法

如何面對經典學術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02 12:55:00

A. 學術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

關於學術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

在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要運用各種方法,對於寫作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內容寫作的質量。學術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包括調查法、文獻研究法以及實驗法等等,下面是我分享的學術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歡迎閱讀!

調查法

調查法是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問題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針對問題進行陳述的方法。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調查者本人作調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調查者的人作調查。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通過對文獻的定量分析,統計描述來實現對事實的科學認識。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體、某一群體或某一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從而研究其行為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研究方法也稱為案例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社會調查的一個研究方式。對所研究的現象或問題進行初步了解,獲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認識,為今後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礎和方向。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又稱為描述流行病學(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類型,主要用來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狀況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況,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設,為進一步調查研究提供線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礎;還可以用來確定高危人群,評價公共衛生措施的效果等。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系統科學方法是指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和觀點,把研究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從整體和全局出發,從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結構與功能以及系統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中,對研究對象進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優化的處理與解決問題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知識擴展:學術論文寫作的九階段

1、思考論文雛形

在正式開始之前,花5到10分鍾來沉澱心靈吧!寫下任何盤旋在您腦海中的事情,無論是需要完成的差事或是所擔心的事,而呈現方式則隨個人喜好,條列式、樹狀式、或日記型式都可以(寫日記可以幫助人們理解自己腦袋在想什麼)。

有時候我們會被一些枝微末節的小事所困惑,所以坐下來,寫下任何想到的事情,如此便能屏除那些讓人分心的想法,甚至想到一些對文章有幫助的點子。無論如何,在開始寫作前先把腦袋凈空;在開始寫作後也可以將筆記本放在旁邊,隨時寫下那些出現腦海里零零散散的想法。

2、查詢資料並且做筆記

不要只是閱讀資料,要主動且專注地做筆記。做筆記最好的方法之一是1950年代被提出來的 Cornell Note Taking System 。Cornell筆記頁分為三個區塊,右邊較大的區塊為筆記區,讓您一邊看書/聽課一邊寫下筆記;左邊的小區塊則用來記錄重要的主題以及相關的想法、問題等;下方小區塊則用來寫下簡短的摘要。

3、腦力激盪與構思

您不一定會需要這個階段。假設您已經做好文獻探討並整理好手中的筆記,那您應該十分清楚自己想論述的各個論點,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將各部份的筆記組合成一篇文章。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難題而被卡住,或是在一個段落里要結合很多不同的想法,這時就需要其他方法來幫助我們澄清思緒、架構文章。首先進行腦力激盪,給自己五分鍾時間,快速且毫不猶豫地寫下任何與研究主題相關的點子,不要花時間過度思考某一個點,即使毫無章法,仍要寫下任何想得到的東西。此外,在您完成論文寫作前,請不要丟棄這個隨手的筆記,有些想法在當下或許看似無關,但卻可能在之後忽然變得極具意義。

4、以心智圖構思架構

以心智圖的方式呈現腦力激盪所得到的結果,藉此整合想法並建立文章架構。心智圖法為Tony Buzan於1970年代所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的工具,Buzan強調圖上的每一個主題都存在著關聯性,由一個中心主題出發,在延長線上衍生更多新的想法。心智圖能刺激您的思考,藉此激發更多想法,並幫助您釐清復雜的概念。

5、整合心智圖並開始安排段落架構

在完成資料搜集和腦力激盪後,便可以開始寫下一些簡短的文字,這些文字就像會議摘要一樣,為一篇論文的基本架構。在參考過許多不同的方法後,我們選出七個重點做為文章架構基礎。在您開始撰寫文章或其中一個章節前,請先瀏覽以下七點並各寫下一個句子。

焦點:廣義上的重要事實或相關故事

文獻:有什麼已經被研究過了?

缺口:有什麼是缺少的?

迫切性:為什麼這個東西現在很重要?

問題:有什麼是需要被探討的?

方法:該如何進行研究?

意涵:有什麼實際上或哲學上的影響?

參考:Gerald Graff, Barbara Kamler and Pat Thomson, Karen Kelsky, Inger Mewburn

6、在簡述中加入想法,並填入段落架構

如果手邊有已經整理過的筆記,請直接將它們合並成一個新的檔案,並盡快將每個筆記間不足的地方填補起來。若先前沒有留下任何筆記,則盡可能地一次寫下所有想說的論點。

這個階段是利用寫作來反思您在研究中所獲得的東西。在此階段所寫下的東西並非是要呈現給讀者的內容,而僅是為了幫助自己思考。對許多人來說,要一直到這個階段他們才能真正釐清自己的思緒、明白自己將如何架構眼前的研究論文。

例如,您可能想將某現象與理論作連結,但直到開始寫作才了解此連結背後的意涵,並真正將理論與現象結合。此步驟的重要性在於,透過寫作來幫助您重新整理腦海中的想法,釐清先前想不通或未曾發現的盲點。

盡可能加快此階段寫作的速度,以確認您是否已收集足夠的想法和論點來寫作文章。如果您能一口氣將腦海中的想法寫成粗略的草稿,便能立刻得知已完成的研究是否能與您所欲論述的觀點或手中的寫作結合,或者發現這些論點仍然不足,需要更多閱讀或做進一步思考。只要盡可能寫下您的想法,任何形式都可以,不需要過度思考或著墨。

在這個階段不需要對自己太過嚴格。在您嘗試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擬稿的當下,所要做的就僅是寫下腦中所有的想法;此時您該做的並非花時間寫下完美的草稿,而只是快速的寫作,不需要回頭修改任何寫下的內容,因為還不是時候。在此階段,請讓您的思緒自由賓士,不需要對寫下的內容進行任何批判,也不需要反覆檢查,寫完就進入下一步驟。

7、開始進行寫作

前面一個階段可被視為thinking writing 階段,接下來則是doing writing 階段。在經過前面幾個階段後,您已經成功寫下腦中的想法,也看過一遍,在這當中找到可以被論述的論點,手邊也有足夠的資料來發展、鋪陳,接著便是時候改變寫作型態了。在此階段,寫作不再是為了幫助思考,而是用來向讀者展示、論述或證明您的想法及觀點。檢視您先前寫下的每一個簡短、粗糙的句子,設法把您初步的想法轉變為意思清晰、明確的陳述句,使讀者能直接接收您所欲傳達的內容。

當進行到某一程度,或卡在某個點上的時候,您可以問問自己:我現在在做什麼?是否已達成目的?想想自己在這個階段遇到什麼問題和困難,並寫下答案。在經過不斷的反思後,您將發現寫下的答案都能在寫作中派上用場。在寫作過程中,您可能會碰上指導教授無法替您解決的、根本的問題,因此得學著自己解決。

8、自我檢視與檢討

在批判階段,您開始審閱、編輯前面寫好的文章內容。假設您在沒有過度思考的前提下寫出了大量文字,現在該做的便是提出問題,並依答案精簡您寫好的文章,使其更具條理及連貫性。此階段您可以盡可能的挑剔,大膽刪去不相乾的內容,使段落與段落間更加緊密。

9、精簡化並捨去冗文贅字

Killing your darlings被用來指稱編輯時最殘忍的部分,意即刪除您很喜歡、但卻沒有實際貢獻的文字。Darlings指的是過於累贅、或是因為作者個人偏好而出現的句子或段落。在小說中,這可能是指某個角色、或是一些優美但卻對故事發展沒有幫助的文句。在學術寫作中則是指離題的段落/句子,或是某個很吸引您但卻扭曲文章論點的部分。

在此階段您可採用以下兩步驟:

1、將考慮拿掉的文字先劃上刪除線,然後重新閱讀不含刪除線的文章內容,隨後再確認是否正式刪除劃線部分文字。

2、將刪除的文字另存至一個新的檔案中,開一個新的.資料夾來保存在此次寫作中沒派上用場的文字和資料。在每次寫作過程中,都會有許多未使用但卻很重要的資料,當中甚至包含在文章撰寫初期出現的、有價值的想法。

在處理這些文字時請保持謹慎,寫作學術論文是為了清楚傳達您的論點,而為了達成此目的,您必須盡可能排除任何可能模糊文章焦點的內容。

學術論文的撰寫方法

1、實踐法

現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步入了一個認識誤區,這也是他們臨近畢業沒有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原因。他們習慣性地認為,研究生期間,讀的書多了,積累的知識多了,臨近畢業時,自然就會有很強的科研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寫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來。其實,如果研究生不加選擇的、盲目性的讀書,學到的很多知識是沒有用的。因此,研究生應有選擇的讀經典著作。僅此還不夠,眾所周知,科研的能力是需要長期鍛煉和培養的,而絕非僅僅是知識積累的結果。有的人讀了一輩子書,卻是「兩腳書櫥」,思想觀念落伍,沒有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研究成果,對後人也無所裨益。

就研究生而言,平時讀的書很多,但是由於不注意練筆,結果眼高手低,到畢業時也寫不出像樣的學術論文去公開發表。這種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和深思。筆者認為,研究生在讀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相關研究資料,分類存儲以備後用。同時,注意圍繞熱點或自己關注的問題,寫心得體會、研究綜述和學術評論等文章,善於借鑒學術界有創新意義的學術觀點並嘗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

2、模仿法

研究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不知如何選題,不知如何搜集和運用資料,不知如何搭建論文框架結構,也不知寫些什麼內容,總之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此方法特別適用於初學論文寫作者。在實踐中,有研究生反映,很多學術大家的論文,艱深難懂,看後產生了畏懼寫作的心理,有的反映,看了一線教師教研論文,覺得簡單,但又不會寫,因為缺乏實踐經驗;還有的反映,論文創新太難,誤認為創新就是「全新」,由此不敢寫作。其實,就創新而言,不等於「全新」。創新的要點很多,包括題目的創新、結構的創新、思路的創新、觀點的創新、參考資料的創新以及研究方法的創新等諸多方面,對於一篇文章具備的創新點越多,其創新性也就越強。我們研究生在寫作時,不要盲目追求「全新」,先低標准要求自己,找一篇同類或類似的文章(和自己研究水平相當或略高於)做參照。可以在行文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模仿,而後逐步修改,走模仿到創新之路。

3、切塊法

作為導師,要積極鼓勵研究生參加調研課題和書稿的撰寫工作。一般而言,一個課題或一部書稿,都有明確的結題或完稿的時間限定。這種緊迫性就要求參與者必須潛心讀書,嚴格要求自己,認真撰寫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來。不論是結項或是著作出版,都要經過有關部門鑒定和認可,這無形中給參與者增加了壓力,也增加了科研的動力。之所以提倡研究生參與課題或書稿的編寫,原因之一就是「切塊法」得到廣泛的運用。也即,當研究生在搜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或書稿的過程中,可以從中抽出有價值、有新意的部分,獨立成篇,用於發表。由於是在接受重要任務中寫出的文章。因此很容易發表在比較權威的雜志上。

4、作業法

目前,在讀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方面的作業,一般都是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出現的。然而,很多研究生在做作業時,有一種敷衍、應付的心理,東拼西湊,既糊弄了任課教師,同時也欺騙了自己。筆者認為,研究生要認真對待每一份課程作業,認真選題,搜集資料,按照發表的水平來撰寫論文。這樣的作業,如果比較成熟,可以隨時按照某刊物的要求修改調整並投稿;如果不成熟,則實行冷處理的方法,停放一段時間,等待有新的思考、新的資料、新的觀點時再及時補充到該作業(論文)之中,並逐步達到發表水平。

;

B.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與方法技巧

國學經典 博大精深、浩瀚無涯,對於國學經典的閱讀 方法 和建議以及選擇哪些內容進入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當中,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問題。以下是我整理的讀國學經典的建議,歡迎閱讀!

↓↓↓更多國學經典的認識和心得內容(詳情入口↓↓↓) ☞☞ 學習國學經典的 心得體會 :感受國學經典智慧 ✔✔ ☞☞ 學 習國 學經 典的心 得體 會:國 學經 典博大精深 ✔✔ ☞☞ 讀國 學經 典後的感 受作 文:民 族文 化源遠流長 ✔✔ ☞☞ 讀國 學經 典的好 處和意 義:陶冶品 德修養和情 操 ✔✔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一

堅守一個基本點——潛心靜氣

之所以如此重要地強調“潛心靜氣”,是由於國學經典都是經過千百年的積淀沉積下來的“典中之典”,因而它自身有著一個不容忽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底蘊厚重、氣息寧靜。

如果我們借用相關學科的原理來理解、把握國學經典的這一特徵,我們可以將其認定為國學經典的重要機理特質,這就是:寧靜、潛心。

從近現代國學大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的生活中,唯有具有寧靜、潛心這類特徵的人們,才能真正走近國學經典;只有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環境中,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才有可能在內心中真正容下國學經典。

放眼望去,在我們的身邊,不少的人們都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 文化 捆住了自己的心靈、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在我們內心深處遺傳下來的小農意識時不時地還會冒出來,世紀末、世紀初那種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態也還沒有完全消除,因而我們很難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也就更難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品嘗著國學經典“潛心靜氣”的機理特質,我不由得想起了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對於我們全國教師的殷殷期望:“希望廣大教師淡泊名利、志存高遠,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看看吧,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它實質上代表著承繼了國學經典精髓的老一輩對我們後輩的期盼。

面對此,我的建議是:朋友們,讓我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浮躁的心態道聲再見,與快餐文化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走近、更要走進國學殿堂,與大師為友,和經典同行!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二

把握一個切入點——熟讀成誦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它的載體是國學經典,它的關鍵點是誦讀成誦。

誦讀誦讀,必須堅持一個基本的關鍵的原則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讀”。這一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重要的誦讀 教育 原則至今仍然有用。因為,還在人們比較年輕的時候,是人們機械記憶發展比較好的時候,也是外界刺激相對較少的時候,抓住這一時機,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有組織地讓他們接觸一些人類最為優異的典籍,給學生們從小建構一個高水平的平台,是現代教育所承載的一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在學生們誦讀國學經典的時候,我們必須提醒,當我們的學生從小就學習了不少國學經典以後,我們成人最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這是一份美麗的等待,這是一份需要戰略眼光的等待,這是一份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血的等待。

當我們聯系相關學科的基本原理來認識與把握這種等待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動物生長中的反芻原理可以引進我們國學經典誦讀的理論基礎,因為反芻原理告訴我們,預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裡慢慢蠕動、消化,最後將會逐漸地轉化為它所需要的養料;白酒釀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國學經典誦讀,因為白酒釀造原理告訴我們,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們等待多年以後才能品味的。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三

找准一個關鍵點——經亦求精

國學經典都是被世人所公認的最為重要的、具有永恆價值的典籍、技藝,都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精華之“菁華”。由於國學經典博大精深、浩瀚無涯,選擇哪些內容進入我們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仔細剖析的命題。對此,我們的建議是:“經亦求精”。

所謂“精亦求精”就是說,我們要在“度、量、正、懂”四字上,下足、下夠相應的功夫:

所謂“度”就是要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上,不能讓這一活動影響到學校、社區、家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也不能過度超越學生們、家長們、村民們、居民們以及我們自己的接受程度。

所謂“量”就是在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精選經典之中的有代表性的、精華的內容來精讀、精講,不要叫學生、家長、村民、居民讀得太多。根據國內不少地區不少學校成功的做法與 經驗 來看,我們建議在成都教育界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在讀本上做出自己的特色,這就是:以《論語》為經,以《弟子規》為緯,輔之以《道德經》、《大學》、《中庸》以及唐詩宋詞,構建一個適合中小學生年齡特徵、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體現國學經典精髓的教材體系。

所謂“正”就是指在誦讀內容上,要特別注意把那些已經明顯不適用於當今社會的內容去掉,只選取正確的內容給予學生、家長、村民、居民;同時還可以考慮如何結合現代社會的文化特徵、技術特點來正確地傳播、學習國學經典。

所謂“懂”就是在組織學生、家長、村民、居民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可以擇其關鍵點、擇其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進行淺顯的、簡潔的講解。同時,我們特別指出,在幼兒園和小學低段,幾乎完全可以不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問題,也就是在這一階段,只需要引領他們誦讀成誦就行了。在小學中高段以後,學生們在誦讀前,可以適當地給他們講清所學內容的道理。這樣既可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助於他們在基本上懂了的基礎上,更好地也更容易地記憶、背誦。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給學生們、尤其是給小學生們講解國學經典方面的內容,請老師們特別注意語言表達,我們的建議是:降低坡度、語言通俗簡潔、語義適合學生接受水平;可以考慮採用講 故事 、誦 童謠 、繪畫、情景劇等方式來呈現;還應當注意現代語境的特點。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四

重視一個提升點——關注研究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走到現在這一步,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盡快引進研究的手段、技術,對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進行全方位的 總結 、研究、探索;一方面是盡快總結試點學校的經驗,使之成為進一步推進以及進一步擴展的重要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是開始研究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發現的各種問題,使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能夠更好地健康順利地進行。

第一,研究誦讀的特點

根據有關專家的意見,所謂誦讀,是指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採用誦讀方式,可以邊讀邊想像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然後再用語言把想像中的畫面描述出來。誦,是指說話聲音的清澈、響亮,是指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來念;“誦”,是一種有情態,而又寓情於聲、以聲傳情的表達方式。讀,就是讀書、念 文章 。通俗地說,誦讀就是通過朗朗上口的反復誦讀,通過眼、口、耳、腦共同活動,來感受、領悟語言獨特的語音美、語言美和意境美。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古詩詞的好方法、好習慣,也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途徑,這是千百年來已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經驗,也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從“書聲琅琅,口舌成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都可以看出,我國自古以來對誦讀法就是高度重視的。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應注意指導誦讀者的誦讀——不僅要讀准確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在誦讀中仔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意境,獲得美的享受,還要注意指導誦讀者敢於放膽地誦讀,敢於大聲地誦讀。

誦讀法是一種倍受古人重視的傳統的閱讀方法。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曰:‘讀書千遍,其義自現。’謂讀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誦讀法也一直是我國語文教學傳統的優秀教法之一。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對誦讀法推崇備至,他認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方法。”“不朗讀,光靠瀏覽是學不好語文的。”

第二,研究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常規化問題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經在試點學校、試點社區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要想盡快地固化這些效果,一個重要的命題是如何把現有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納入學校、社區的日常工作系列,使之常規化。

第三,研究中小幼教師、社區國學經典誦讀推進者國學經典素養提升的問題

不容置疑地說,在當今中青年當中,有著一定國學經典基礎的人,是數量十分有限的。就我本人來講,至今在國學經典面前,只能算是一個門外漢;我期盼著在這次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慢慢地成長為一個國學經典 愛好 者。因而,我認為,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最終開展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取決於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推進者自身的國學經典素養。在這樣的情況下,盡快地提升中小幼教師、社區國學經典誦讀推進者的國學經典素養,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看了讀國學經典的建議還看:

1.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體會3篇

2. 2017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3. 讀國學經典感悟

4. 必讀的40條國學經典名句

5.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600字

C. 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及要求

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及要求

學術論文是專業工作者發表在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的論文。和其他的文章有較大的區別。根據我在中原職業技術學院做《學術論壇》主編工作的實踐和體會,談一談學術論文的寫作。

一、學術論文的特點

知識的專業性。學術論文都是從一個專業領域的學術需要出發,撰寫的專業知識性較強的文獻。它要求作者和讀者都應具有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

專業的創新性。學術論文是為交流學術上的新理論、新成就、新設想、新方法而寫的。創新性是學術論文價值的根本所在,是衡量學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可以說,“創新”是學術論文的生命。

內容的科學性。學術論文所表述的內容必須真實、客觀,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絕不允許有絲毫的胡編亂造或弄虛作假。

結構的規范性。國家文獻工作標准化技術委員會頒布了國家標准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的編寫格式》,寫作者必須遵守。

語言的雙重性。學術遲喚論文既使用書面語符號系統,又使用輔助書面語符號系統。對書面語言的要求是准確、嚴密、精煉、平實。輔助書面語符號系統,如圖、表、照片、符號、公式等。使用輔助書面語,是因為學術論文的內容不僅要求定性准確,還要求定量准確,能夠真實、具體、准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變化和結果。

二、學術論文的類型

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一般將學術論文分為三種類型:

理論型論文。這是以理論闡發為主的論文。其研究對象是廣泛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以及這些現象之間的聯系。研究方法主要採用推理、理論證明、綜合考察等。這類論文,有的提出某一概念或定義,有的論述某類事物的意義和影響,有的對原有理論做出補充和發展,有的推導出某個公式,等等。寫作時務必注意理論推導的嚴密性。

實驗型論文。這是對科學實驗的觀察記錄和配差對其分析討論的論文。目的在於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探討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寫作時,要求把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結合起來,從而得出正確的有科學價值的結論。

描述型論文。這是對某種事物或現象進行客觀描述和說明的論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描述和比較。寫作時要抓住研究對象內在的本質特徵進行描述和說明,從而確認研究對象的科學價值。

三、學術論文的格式

根據國家標准GB 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編寫格式》的規定,及目前國內外學術期刊的常規要求,基本格式是把整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置部分”。包括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地址、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第二部分是“主體部分”。包括前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

“摘要”有加英文翻譯和不加英文翻譯兩種。若加英文翻譯,有兩種擺放形式:一種是擺放在“主體部分”後面。另一種是擺放在“前置部分”之後、“主體部分”之前。如用第二種擺放形式,還需要在“英文摘要”前面把“文章標題”和“作者單位名稱”也用英文翻譯出來。“作者姓名”和“地址”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出來。郵政編碼仍用阿拉伯數碼標示。

四、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

題目。要力求用最簡潔、最准確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或者揭示文章的論點。

作者姓名。寫在文章題目下面一行的中間位置。“作者單位、地址和郵政編碼”,寫在作者姓名下面一行中間的位置,用圓括弧括起。

摘要(即內容提要)。能使讀者盡快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摘要必須以高度概括且精確簡練的陳述來反映全文的內容。碼賣凱一般200—300字。

關鍵詞。是從文章中選取出來的最能代表文章中心內容或主題的詞、片語、術語。它是一種能表達文獻要素特徵且具有實際意義的檢索語言。一般選用3—8個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前言(又稱引言或序言)。內容包括:本課題研究的淵源;國內外研究概況及最新進展情況;本課題研究的方法、目的、意義和價值;研究工作的大致過程及成果達到的預期效果等。

正文。是文章的主體和核心部分。學術論文的“創新性”主要在正文里體現。正文的水平決定著整個學術論文的水平。其寫作要求,由於學術研究所涉及的學科不同,其選題、研究方法、結果和表述方式有很大差別。所以很難做出統一的具體規定。一般說:

實驗型學術論文,正文的內容應包括實驗、結果和討論三個部分。

實驗部分,要注意四點:(1)要用簡明的語言敘述研究工作的情況,包括主要儀器設備的名稱、規格,材料的制備、加工和純化,或化學結構的鑒定方法等。(2)對實驗方法、實驗對象和實驗程序應稍加詳細地敘述。(3)要說明實驗是在什麼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的。(4)寫實驗方法時要有詳有略。前人的經典方法,只需一筆帶過;若對前人的方法有改進,可加以說明;如屬自己的創新,則需要詳細地敘述。實驗程序和實驗數據可用圖表表示。一些關鍵的儀器設備可用示意圖或照片表示。這樣,可以使人一目瞭然。

結果部分,主要寫對本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理論分析。這是論文的核心和關鍵內容。實驗結果應包括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測得的數據和圖像、合成的新物質以及創造的新技術等。對實驗結果要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引出必要的結論,並證明其正確性。

討論部分,主要是對實驗方法和結果兩項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比較、論證。說明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並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國內外對同類課題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說明他們之間的異同,以體現論文的創新性。

理論型學術論文的正文結構,主要是根據研究課題的內容和學術本身的邏輯關系來確定的,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

描述型論文,是對某種事物或現象進行說明的文章。和說明文的寫法相近。正文內容,主要是抓住內在本質,通過描述和比較,說明和確認研究對象的科學價值。也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

結論。是全篇的總結。它不是實驗結果的簡單重復,而是更深一步的認識。也就是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科學的結論,使研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結論的內容包括:簡明地概括本文解決了什麼問題,發現了什麼規律,獲得了什麼結果;評價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敘述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的異同點;簡述研究工作還存在的.缺欠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寫的結論,必須措詞嚴謹,邏輯性強,完整明晰。

參考文獻。是向讀者介紹引用的相關資料。一是尊重別人的成果;二是說明自己寫作的依據、課題研究的淵源。引用的,必須是公開發表的文獻。引用方法,按正文所引文獻首次出現的次序,用阿拉伯數字為序數,並加方括弧,標注在所引文字結尾處的右上角。然後按序數順序排列在文章末尾。

五、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

(一)怎樣選擇課題

選擇課題是寫作首先遇到的問題。選擇好一個課題是學術論文成功的一半。怎樣選擇課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明確選題原則。基本原則是選擇有價值的課題。所選擇的課題必須是現代化建設和國計民生所需要的,或者是在學術領域中需要研究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明確選題種類。通常把學術寫作的課題概括為探求未知的課題、充實已知的課題、糾正通說的課題、學術討論的課題、綜合闡述的課題、科學普及的課題等。選擇哪類課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了解研究現狀。即在同類研究中,現有什麼成果,達到了什麼程度,哪些問題尚未解決。要選擇他人沒有研究過的或雖有研究但尚未取得充分成果的問題。選擇的課題要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包括寫作者本人的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工作經驗、興趣愛好以及對課題理解的深度等。客觀條件包括實驗條件、協作條件、經費等。要選擇那些主客觀條件都比較充分的課題。

(二)怎樣獲得和選取資料

1、怎樣獲得資料。要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必須圍繞課題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獲得資料。充足的資料,不僅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而且能引出可靠的結論和創新性的觀點。常用的獲得資料的方法是:

從實驗中獲得直接資料。實驗型論文的資料,主要通過實驗獲取。

在觀察中獲得直接資料。根據研究的需要,有選擇地對社會或自然界所發生的現象進行系統地細致地觀察。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就是資料。觀察一定要全面。要把整體觀察和局部觀察、定點觀察和變換角度觀察、個別觀察和比較觀察、靜態觀察和動態觀察結合起來。這樣,就不會把個性誤認為共性,把個別特有現象誤認為是一般規律。

在調查研究中獲得一手資料。根據寫作的需要,深入到實際中去考察所研究的對象(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根據得到的資料,分析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從中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從查閱文獻中得到間接資料。查閱與寫作有關的文獻資料,不僅可以了解同類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而且可以了解他人從事該項研究的經驗和教訓。還能夠較快地獲得自己所選課題需要借鑒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資料。

2、怎樣選取資料。收集足夠的資料之後,就要根據寫作的需要,最小限度地選取資料。一要選取那些能充分表現主題、充分闡明觀點的資料。二要選取新穎的資料。用新思維、新觀點和新的方法論來充實研究的課題,使論文新穎奪目。三要確保資料的真實性。盡可能選取第一手資料。如果選取的是第二手資料,必須與原始資料核對,做到准確、無誤。

(三)怎樣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在掌握了足夠資料的基礎上,孕育文章的思維活動。包括主題的確立、題目的確定、結構的安排、提綱的編寫等。也可以說是構想文章的藍圖。構思文章的過程也是疏通、理清思路的過程。一般說,有以下幾個環節:

思考一個最佳標題。方法:可以想出幾個,羅列下來,經過比較,確定一個。待文章寫完後再進行修改。

思考出明確的論點。把總論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都固定下來。這些論點如何擺布也思考清楚。

思考文章的結構。結構是文章的內部組織與構造。思考結構就是要解決文章的“組織安排”。前面講過學術論文的寫作格式。“格式”和“結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格式”是一定的規格式樣;“結構”是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GB7713—87國家標准”雖對學術論文的格式進行了規范,但絕不是把結構也“統一”了。應該是:格式固定,結構各異。

思考所選取的資料。也是對選取的資料進行分類、集中、加工、提煉的過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發散性思考。就是圍繞一個論點,把能說明這個論點的資料都集中到一起。另一種是收束性思考。就是把圍繞每一個論點聚攏起來的一堆一堆的資料,再進行加工和提煉。既起到對資料精選的作用,又能使感性認識經過分析、判斷和推理,上升為理性認識。

思考寫作提綱。對上述幾個問題思考的過程,也是腹擬提綱的過程。把所思考的問題逐條記錄下來,反復推敲、修改,搭起文章的基本框架,就是文章的結構,也就是寫作提綱。

請繼續閱讀相關推薦: 畢業論文 應屆生求職 畢業論文範文查看下載 查看的論文開題報告 查閱參考論文提綱 查閱更多的畢業論文致謝

;
閱讀全文

與如何面對經典學術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低噪音軸流風機和扇葉計算方法 瀏覽:107
快速進入系統的方法 瀏覽:686
鼻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58
豬糞便最佳處理方法 瀏覽:72
電腦卡鍵方法 瀏覽:150
羊角姜種植方法 瀏覽:435
創作幼兒童話掌握哪些方法 瀏覽:881
長羽絨服如何加寬方法 瀏覽:891
定向生服務期計算方法 瀏覽:848
同側下肢平衡訓練方法 瀏覽:175
健身器材使用方法圖 瀏覽:212
蘋果系統的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7
餌料籠的使用方法 瀏覽:310
燉鴿子湯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38
魚塘加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16
手掌融化最簡單方法 瀏覽:752
側位停車皮卡的最佳方法視頻 瀏覽:85
學習寶馬編程模塊解決方法 瀏覽:747
電腦版微信群的聊天背景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50
切割機皮帶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