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做選擇方法論

如何做選擇方法論

發布時間:2023-05-31 04:10:38

㈠ 關於選擇的方法論——概念本質35

您好,歡迎來到 終生實踐者 文字版第三五期,本期我們要打磨的概念是:

先說個貌似題外的話題:

許多年後,他們都一樣,都會發現自己其實可能有過一次以上的機會(雖然不一定吧)。可當初他們為什麼沒有出手選擇呢?你再跟他們聊聊,他們都一樣的,都認為自己的要求並不高,不求最有錢最好看…… 他們是這樣想的:

……

看起來,確實各個都是很一般般的要求,都沒要求最好,只要求1/3 以上,咋就找不著呢?這是個簡改宏卜單的數學應用題,每個要求都只剩下1/3 的選擇,最終,只剩下差不多4‰ 的選擇—— 而事實上,每個人在適齡期間,能夠足夠深入了解的人數不超過150 人(包括同性),於是,得活上三輩子才有可能真的碰到。這還沒有算上另外一個因素:

其實不光是尋找伴侶,只要我們有基本的概率常識,就能夠避免生活中大多數的煩惱,比如我們總愛犯的一個毛病: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很早之前就提醒大家,概率論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之一。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我提的要求也不高,為什麼就沒有人能夠滿足呢?每個條件單看起來確實不高,但是如果你按照概率去算一算就會苦笑一聲:原來不是我運氣差,而是因為這就是真實的世界。

所以准確的說,他們在設定標準的同時,就註定自己只能被剩下的命運。

我們上周就說過,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這個世界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所以盡管不情願,我們也不得不接受,然後客觀理性地去打磨我們的價值觀,讓選擇更為合理。

然後,那些沒剩下的人,好像在這方面也沒花多少心思,就直接沒有了另外一些人的煩惱—— 讓人感覺真是「不公平」!那些沒剩下的人如何想的呢?他們在這方面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他們的思考模式大抵上是這樣的:

這就是價值觀決定命運(或者說輕一點:價值觀決定生活質量)的一個絕佳例子:

什麼是價值觀來著?價值觀就是思考「什麼更重要?」和「什麼最重要?」然後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這么簡單。

那麼,正題來了,請問:

答案也很直接:

就是這樣,人生的頭等大事只有一個,「 選擇 」。再進一步仔細看,人這一輩子需要拼了命去選好的機會,也就那麼幾個而已。上大學選擇什麼專業,畢業了選擇什麼工作,到時候了選擇和誰結婚,如果創業的話選擇什麼賽道,等有閑錢了選擇什麼項目投資…… 所謂的「大事」大抵上也就這些,也許還有別的,可總是數量並不多。

於是,大智慧就是要用到這些大事兒上。至於別的地方么,難得糊塗其實是好建議。

我們總在提「 珍惜注意力 」,其實就是希望大家把省下來的注意力,放到真正值得運用它的地方。

我始終覺得很多重要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不論是注意力還是時間。所以如果你把它們看成是有限資源,那麼如何對它們進行有效分配,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很多人在淘寶上買東西的時候,特別喜歡「貨比三家」,而且在這方面頗有心得。我當然不建議大家鋪張浪費,但是在這種瑣碎的事情上花太多時間去思考,等到你真正需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多半會絕桐「力不從心」。

而且我相信「 凡事皆可准備 」。所以你平時就在做選擇,尤其是在做重大選擇的時候花功夫,以後就會越來核穗越熟練,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之前的文章里,其實我們已經提到過,每個人做選擇的根基就是他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的文章,每一期都是在各個角度、維度錘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思考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進而在那個角度或者維度上做出選擇。比如,我們知道了注意力更重要、更寶貴,那麼我們就會做出很多不一樣的選擇;我們知道了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那麼我們就會做出很多不一樣的選擇;我們知道了投資的剛需是避險而不是冒險,那麼我們就是會做出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所以,錘煉自己的價值觀,就等同於提高選擇質量。再進一步,做選擇的更深的方法論是什麼呢?一句話就能說清楚(我個人超級迷戀那種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原理):

我先給你講講另外一個事兒。

亞馬遜(Amazon.com)現在已然是互聯網巨頭,它也是地球上第一個真正成功的電商企業(Amazon 1995 年成立,Ebay 1995 年成立,Netflix 1997 年成立,阿里巴巴1999 年成立,京東商城2004 年成立……)。那麼亞馬遜選擇的第一個商品是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是書。

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亞馬遜選擇的商品是書,而不是別的什麼呢?傑夫·貝索斯在一次私下的分享中提到他們當年為什麼選來選去,最終選擇書作為他們的主營產品:

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要選擇一個 售後成本很低,甚至乾脆沒有售後服務的商品 !

再一次,這又是簡單的數學應用題:如果,在每個條件中,都嚴格地去掉90% 的選項,那最終,就是一萬個商品里,只有一個能夠滿足條件…… 事後復盤之時,所謂的「秘密」就會顯得過於簡單,可實際上,簡單並不等於容易。能夠做出這樣高質量的選擇的任何團隊,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很多人都喜歡逃避做困難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你無法逃避的,那就是:

即便是「不選擇」,其實也是眾多選項中的一種。

而我們之所以對於這么重要的事情「無動於衷」,就是因為沒有深入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我們總在強調努力,堅持等品質,卻從來沒有認真的想過「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都不希望犯錯誤,更不希望因為選錯了而「吃虧」。但是有時候吃一些虧反倒是你獲得其他好處的前提,而且在這樣的「吃虧」和「佔便宜」的博弈中,你會逐漸明確一個問題:

因為只有這樣的取捨,才會凸顯出某一樣事物的價值。你也才能夠在關鍵時刻,真正知道應該如何做選擇。

我們再把選擇的深層次方法論重新斷句理解一下:

每增加一個條件,選項就會大幅度減少;如果有沒必要的條件摻雜進來,那麼就會提前使得自己「全無選擇」。這很可能是絕大多數人最終放棄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在進行選擇的時候,摻雜大量的不必要條件,搞得自己最終顯得「根本就沒什麼選擇」,於是覺得那種「深入思考」根本就沒有意義—— 笨一點的,就直接成了「伸手黨」;聰明一點的,不自覺就進入了另外一個坑:

現在我們知道了,所謂的選擇,就是增加條件,但也明白了,那條件必須是「 必要的條件 」 —— 選擇,是在我眼裡「奧卡姆剃刀原則」最應該必須嚴格貫徹執行的地方。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Wikipedia 上看看「奧卡姆剃刀法則(Ockham's Razor)」究竟是什麼。「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只是其中一個層次的解讀—— 事實上,奧卡姆以很多種方式陳述過這個法則。而我在選擇上選擇應用奧卡姆剃刀原則,是用「類比方法論」,思考:這個道理還可以用到什麼地方?結果發現,在做選擇的時候: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很可能是由於把太多沒必要(或者沒那麼必要)的條件放進來,進而導致選項全部被過濾掉。而亞馬遜當初的選擇最終被證明為是極為明智的,肯定是由於他們在選擇的時候,只放進來那些最必要的條件並確實嚴格依據那些最必要的條件去篩選,最終找到那「難得的選項」。

當我們討論成功案例的時候,一個很普遍的說法是:

事實上,高質量選擇者,不是「什麼都想到了」,而是盡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條件」 —— 無論是誰在任何時候做出的選擇,最終都要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所以,即便選擇足夠正確了,最終也不一定成功,但勝算更高,這是很顯然的,是吧?

我個人是每天都有一點進步的,但不斷進步也有壞處,那壞處就是「經常不太愉快」 —— 因為總是感覺「昨天的自己蠢死了!」(真是恨不得用更狠的臟話……)比如,當我在2017 年回頭看2016 年自己的投資決策(2015 年的就更別提了),發現有些項目早就死掉了…… 復盤自己的決策過程,最終的結論總是一樣的:

觀察別人,反思自己,四處求教,海量閱讀,搞來搞去,最終的結論都是一樣的:

很多人在選擇面前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

而這樣的恐懼會讓人把選擇權交給別人,而自己則又失去了一次鍛煉「選擇能力」的機會。於是這種惡性循環便開始了。

偶爾會聽到別人問我:

其實我只是知道,如果我現在不多去思考,好好選擇的話,以後的後果可能更嚴重,我要吃的苦頭可能是現在的數十倍都不止。

況且 思考本身也能給我帶來快樂 。所以為了這么一個既重要又快樂的事情,吃一點苦頭也是可以接受的。

絕大多數人甚至乾脆迴避認真思考重大選擇(無非就是篩選必要條件,和用條件嚴格篩選)—— 然後把自己有限的寶貴注意力放到雞毛蒜皮的事兒上糾結一切。從這個角度望過去,還是一樣的結論:絕大多數人(包括兩輩子之前的我自己)根本不配做投資,因為投資是最最看重選擇的行業啊!因為絕大多數人迴避真正有意義的思考啊!因為絕大多數人就是不迴避也想不出所以然啊…… 其實,想想看吧,古人常說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也不過是在描述絕大多數人的狀態。

對待重大選擇的態度越來越嚴肅,越來越認真之後,怨天尤人的念頭就徹底被根除了。年輕的時候,我偶爾還會顧景自憐一下,覺得自己運氣太差,老天對自己太不公平。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思考的深入,越來越覺得,都是自己的選擇能力差造成的,甚至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現在一切的尷尬,最終都是當初自己選的…… 把時間拉得越長,這個結論越確定。

我當時在新東方的同事,後來創辦Cobuild 基金的鐵嶺,曾經淡淡地跟我說過這么一句話(他無論說什麼話都是淡淡的姿態):

事實上,許多年前我在寫《把時間當作朋友》的時候,也提到過成功的公式:

然而,在十多年後,我這么一個勤於反思,勤於思考的人,依然經常懊惱已經做出的一些選擇,說明知易行難的程度實在是太高了吧?很難的,真的很難。

鐵嶺還淡淡地給我講過另外一個創業方向的選擇原則:

後來,我看創業項目的時候,跟創始人聊天,常常這樣聊一陣子:

接下來的短短十分鍾談話,基本上能很明確地給我一個大致的判斷依據,能告訴我這個創始人究竟是不是一個很認真嚴肅深入地對待自己的重大選擇的人,真的是屢試不爽。並且,如果一個項目後來終究失敗了(其實失敗的比例總是高很多),而後我自己復盤的時候,回頭望過去,百分之百都是因為那十分鍾談話里的一些蛛絲馬跡被我徹底忽略掉了—— 只能說明我自己也欠修煉,路漫漫其修遠兮!

很明顯,選擇能力並不是天生的,它明顯屬於只能通過後天習得與鍛煉的能力。所以說,選擇能力,肯定是平時一點一點鍛煉出來的。練習的方法也很簡單:

你的價值觀會影響篩選時所添加的必要條件,而通過這些必要條件所選出的結果,又會反過來影響你的價值觀。

所以說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而我們努力要做到的就是讓它盡量能夠不停地正向循環。

那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仔細記錄每個選擇的過程。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一環節犯了錯,進而有機會糾正錯誤。

有些人之所以沒有成長,就是因為「太聰明」了。

他們的聰明才智通常都用在了一個地方:

但是這樣的結果通常是,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了找「更好」的方法,最後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踐行。

反倒是那些讀完文章之後,老老實實實踐的人最終取得了進步。

所以我也總在強調,即便我在這里說得再多,說得再好,如果你不去行動,那也對你起不了任何作用。

做記錄很重要,很多人最終之所以很糾結,是因為他們從來不做記錄,總以為自己「聰明到什麼都記得住」 —— 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總是忘掉很多東西的,尤其是重要的東西…… 並且,事實上,記憶力好壞與大智慧(或者說真聰明)並不是完全正相關的。

只要有記錄,就可以回顧,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進,就可以提煉,就可以通過不斷雕琢最終形成完善的價值觀體系—— 而最終,這恰恰就是絕大多數人徹頭徹尾地欠缺的好品質。並且,保持記錄,很可能是解決絕大多數人「遇事亂糾結」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積累的力量,時間久了,那些曾經用過的篩選原則,總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 不信走著瞧。

請在留言區寫下你關於成長的任何問題,不論是關於人的,關於事的,還是關於你自己的。我會把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以及我在這類事情上所秉持的原則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下是有關問題的基本要求,請大家務必要 認真閱讀 ,因為你的問題是否會被選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問題的質量。

我們作選擇的目的,說到底就是為了能夠更快速地成長。這一條要求除了明確提問范圍之外,也同時想提醒大家,並不是只有就業,擇偶這些「大問題」才是關於成長的。就像你的注意力是被細小的瑣事所佔據的那樣,我們很多的進步其實發生在「小問題」的選擇上。

比如「我要去海南度假一周,每天會有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希望找本書讀一讀,不知道《動物農庄》和《圍城》應該選哪一本?或者有什麼其他書可以推薦嗎?」就是一個不錯的小問題。

所以大家切勿提問的時候「飄在天上」,我們的成長其實都是一步步腳踏實地完成的。

如果你問我「如何快速賺取人生第一個100萬」,我只能開玩笑地回答:「去買彩票吧!」

很多時候,我不回答一個問題,並非因為這個問題不能回答,而是牽扯的背景信息太不完整,以至於要想說清楚只能寫本書。所以面對這類問題,統一的答案只有一個: 看情況 。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問題被回答,補充好背景信息和相關細節是一個好方法。雖然我們永遠無法補充完所有的細節,但我們總歸要盡力。比如剛才的問題如果被補充成「我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我如何賺取人生第一個100萬」,我就會很認真地回答:「去買彩票吧!」

你的問題最終應該是一個選擇題。

由於情況的不同,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選項也是不同的。這涉及到能力,性格,家庭等多種因素。所以如果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雖然我能給出我的選擇,但很有可能那並不在你的選項當中。

所以大家最後要把問題落實到選擇層面。而在這個尋找選項的過程中,你也會對自己的問題有更深的了解。

再一次提醒,請大家認真閱讀上面的要求,然後再提問,我們已經用了一年時間「隻字不差」地閱讀了,相信大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好,以上就是今天 終生實踐者 文字版的全部內容,歡迎你在留言區里寫下你的「成長記錄」,我們下期見!

㈡ 如何做出選擇

現實中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簡游芹她也是攔畢覺得老公沒有主見,也是覺得自己能力強,生活中她就很好強,老是壓抑著她老公,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結婚七八年以後,男方出軌理了婚,理由是她太強勢,但是我朋友卻覺得她老公沒有主見,沒本事,所以他老公一直很壓抑,最後結果是出軌了。
我覺得兩個人結婚,特別是對於女生來說,要的就是幸福感,安全感,如果男人沒有錢不可怕,沒有主見,沒有上進心才真的可怕,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要好好考慮,他是在乎你的想法,尊重你的意見,還是本身就沒有主見,綜合來考量,結婚是大事,是一輩子的事,請您慎重考慮,畢竟現在生活磨碼壓力這么大,往後你們要經歷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㈢ 「選擇」的方法論

這是重走財富自由之路第35篇文章,這期要打磨的概念是「選擇」。

文章開始前的話,從這一期開始,文章的格式有所調整,在以前的基礎上將「金句」放到了第二項,將第二項「自己的感悟和實踐」改成了「記錄與踐行」,記錄是為了更好的反思,踐行是為了真正有所改變。

一、思考與行動

1. 現在回頭看,過去你做過的排名前三的重大決定分別是什麼?決策質量高嗎?如果高,為什麼?如果差,又為什麼?經驗教訓分別是什麼?(這都夠自己反思幾萬字的了……)

到目前為止的重大決策:

一、選擇了參軍這條路;

二、和現在的老婆結婚;

三、做好轉業的准備。

這個排名其實也代表了自己到目前為止人生道路的單一,從上學到工作再到結婚再到准備換工作,整體上比較平淡。之前沒相關決策質量的事,現在從「添加必要條件」來看,自己的決策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

第一個決策自己還年輕,這個決策是根據當時家裡具體情況做出的(家裡還有哥哥,都要上學,家裡經濟狀況不好,參軍不要交學費,哥哥的戰友來招人,長輩在部隊發展過有一定資源),現在看還是可以的,雖然期間也很不容易,但長輩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得:這是你自己選的路,無論如何要走下去。現在看,路沒選錯,但過程中自己的失誤太多了。

第二個決策自己選的,沒有太多理性的思考,純粹就是喜歡和愛。現在看這個選擇雖然讓自己一度陷入危機,但比把婚姻建立在利益關繫上好太多了。老婆也很優秀,自己很知足。

第三個是自己第一次相對理性做出的選擇。必要條件就是靠組織能生存,靠自己才能發展。組織的好處是解決生存問題,但過度的依賴會弱化自我驅動力,讓自己越來越難。只有走出組織的庇護,做自己該做的事才能不愧於自己的生命。當然這個過程的慢慢來,自己要做好長期的准備,先從轉業開始逐步脫離組織,從在組織內為社會做貢獻到個人直接為社會做貢獻,最大化自己的價值,也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經驗教訓:①主動選擇自己的人生是最重要,最有意義的,它會讓你很清醒地知道你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現在看,之前錯過的和耽誤的都是因為「隨遇而安」和「不思進取」。②相信時間的力量。很多事做錯都是因為感覺來不及了所以胡亂選擇或者把選擇權交給別人,忽視了「長期」這個最為重要的維度,把活在未來掛在嘴邊,卻沒有落實到行動和改進上來。③一切都是積累。現在看所有好的事都是認真對待,慢慢積累才做成的。但自己沒有意識到積累的重要性,導致自己沒有能拿的出手的技能,好多事做完了就扔了,沒有形成閉環的積累成長。

2. 單獨准備一個本子,用來記錄自己的「決策過程」,其實就是遇到選擇的時候,把文章里提到的那五個問題反復回答很多遍……

①面對選擇,用紙筆羅列篩選條件。

②為每個條件重要性打分(可以是1-5分),然後重新排序。

③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必要的留下,不必要的刪除。

④看留下來的必要條件的分值,做為選擇基礎。

⑤第二天重復以上過程。(選擇的重要性越高,重復的次數應該越多)

3. 經常觀察別人的選擇結果,逆向「猜測」、「分析」他們的篩選條件,問自己,為什麼他們會認為這一條是必要條件?我認同這個條件的必要性嗎?如果認同,嚴格到什麼地步才夠?

觀察別人這個事自己是比較欠缺的,一個原因是獨善其身尚且做不到,第二是身邊沒有太好的觀察對象。以後要加強,尤其是要認同某人的時候,要多觀察,拿他們的選擇來進行逆向「猜測」,「分析」。

二、金句

1.人生什麼最重要,選擇最重要。人生的頭等大事只有一件:選擇。

2.每個人做選擇的根基就是他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做出的選擇自然不同。錘煉自己的價值觀,不斷思考什麼重要,什麼最重要,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選擇質量。

3.做選擇的方法論是添加必要的條件,一定要盡量做到只考慮且不遺漏那些最必要的條件。

三、記錄與踐行

最近最重要的踐行

1.得到學習計劃,一篇《羅輯思維》,六篇《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正好一個概念,隻字不差閱讀且做讀書筆記)。目前已連續完成20天,目標是到月底完成52個概念之後進行調整。

2.認真對待007每周的作業,點評和志願者的職責。真正認真對待點評後發現互動是很好的踐行,極大的鍛煉自己閱讀思考和提煉總結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強化自己對學習的理解。例如上周的點評,躍武大哥關於「堅持」,觀點是成功與否只是差一點點「堅持」,但自感覺是有問題的,復習了12期關於「堅持」的概念,自己要考堅持來做的事,就是骨子裡不願意,再堅持也做不長做不成的。正確的方法是①做任何事情之前賦予其重大甚至多重重大意義。(活學活用,自己本月學習的意義是改變命運,短期意義是做成這件事告訴自己可以應對任何問題,自己可以全身而退,親測有效。本月的學習計劃完成率遠遠高於前兩個月。)②想像自己沒有這項技能和沒做好這件事會另自己面臨如何的困境,或者無法完成自己的重大關注。③和擁有這項技能和做這事情的人在一起。社交是最有效的學習。這樣的結果是根本停不下來,而不是苦哈哈的堅持。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半途而廢了。點評過程中完成了互動並復習、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一舉兩得。

3.運用列篩選條件的方式來做選擇。

轉業

①工作不好開展,領導不認同,發展受限。

②人生效率並不高,大量時間被形式主義的東西所浪費。例如:例會,集合,教育,迎檢,督查。

③生活與工作矛盾很難調和,只能選擇其一。

④強化素質技能的大背景下,個人對集體目標不認同,難以融入其中。

⑤小環境內人群整體質量偏低,同質化嚴重,關注瑣事,斤斤計較的事影響個人眼界和格局。

留下

①相對熟悉的工作環境可以帶來穩定的成長,有時間進行積累。

②家人的期待,政治待遇,收入穩定,薪資福利逐步提高。

③領導強勢倒逼成長,崗位上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踐行機會。

④大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崗位發展彈性巨大。

⑤背靠大樹好乘涼,個人很多事可以依靠組織進行解決。(住房,孩子入學,家人就醫)

所有的改變都是有點難得,即使是文章的結構做出一些小改動。突然就感覺不會寫了,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到底要表達什麼,體現什麼,怎麼寫才能「有用」?自己的初衷是通過每周一篇文章來記錄,總結學習專欄的收獲,鞏固學習成果。但慢慢的自己的學習計劃有所脫節,每周的學習計劃和完成作業不在一個頻率了,但是這個系列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也是對自己一年來學習的一個總結。下步通過兩到三周的調整,能把作業和學習調到一個頻率,達到學習,總結和踐行的對接。慢慢來,加油。

㈣ 【心理學】怎樣做出正確的選擇

前記:可以把這看作是一篇對一場同名ted演講的小結&觀後感。

先大致概括演講所論述的結論: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要做選擇,而有些人總是能夠花式選錯,但其實這種決策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要想做出正確的選擇,就應當從五個維度進行考慮:敵人,直覺,死亡,謹慎,勇氣。

下面來談細節化的方法論,個人認為值得探討的是前三項。

1.敵人

我們的生活中不一定總有那麼些膈應我們的小人,因為有些路是需要我們一個人走完的,沒有隊友,甚至沒有對手。

但在這個過程中,唯一的對手就譽余螞會在一句俗語中閃亮登場——「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最典型的比喻就是懶惰小人和勤奮小人之間的斗爭——前者總是阻礙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誘導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而在後者的指導下,我們所傾向做出的選擇則往往是那些瞄一眼就知道是正確的答案。

熬夜還是早睡早起?變肥變丑還是變美變瘦?混吃等死還是努力奮斗?

都是些稀鬆平常的選擇題, 可恰恰是在這一次次的平淡無奇中,我們變好的機會,進步的空間,在往昔那毀燃些錯誤且不可逆轉的選擇中被磨滅,被錯失。

所以慶埋下一次跌進低谷或站在懸崖邊上的時候,想想那個負面的自己有多麼不招自己喜歡,甚至厭惡痛恨,然後狠狠地用正確的選擇痛擊ta。

2.直覺
最近略帶瘋狂的迷上了一部美劇叫《How I met your mom》(譯名:老爸老媽浪漫史)

今天看到有兩個例子恰好用來論述這個觀點。

一是男主劇集開頭表白女主被拒之後二人約定以好友身份相處,可自己心裡卻依然戀戀不忘,平日各種關心為對方著想可就是不敢再表露心意,總是要琢磨「what would happen if I...」

結果突然有一天被好友灌醉,打了一晚上對方的手機說了各種(真)瘋(心)話,大大推動關系發展;

分析和思考是偏理性的選項,而"follow your gut",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則是適合於愛情這種非常感性化的事物。

愛情從來沒什麼道理,很多事情狗血也好,不可思議也罷,但當這些名詞置身於愛情的大背景下的時候,一切都不需要合理的解釋了。

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but it works.

就像This is us中Rebaca面對早年的相好,最終卻轉身選擇了只見過一面,約會過一次的Jack一樣。

她說的那一句:「I have a feeling.」又是一個美好故事的動聽序曲。

有些時候理性分析難以解決的時候,不如乖乖聽腸子的話。

3.死亡
談到徵文維度的時候,我腦海里的第一個聲音是:「I'm gonna die alone.」
(日常玩梗 1/1 xDDD)

自己先前寫過一篇名為《如果我們再不抓緊,下一次醒來的時候就四十歲了》的文章,談的就是類似的觀點——是說人生漫長,如同馬拉松,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奔跑的希望。

但客觀來說,人青年和壯年的時光又總是有限的,早年的時候有著無數改變人生軌跡的機會和可能,而到了三四十歲,作為一個常人,整體基調大致就定了——說個最俗氣卻又最現實的方面,這輩子能不能當富二代他爹媽,差不多這時候就已然揭曉謎底了。

現在可以賴床可以偷懶,或許是因為還沒到直面社會壓力的時候;而退休之後隨便怎麼賴床都沒人管。

可在這之前,或許有兒女要養育,或許有父母要照顧...

而彼時的壓力,或許就取決於此時的選擇。

有空不妨問問自己究竟想在死前為家人朋友,或者是某個喜歡的領域,甚至是社會國家,創造出什麼,而現在的自己,又是否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Hope u can choose better.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選擇方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學方法實物 瀏覽:953
42除4計算方法 瀏覽:400
茶盤的保養方法視頻 瀏覽:921
飄窗玻璃卷簾安裝方法 瀏覽:481
幼兒腎積水治療方法 瀏覽:210
顯示主題欄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3
減肥方法快速減肥 瀏覽:658
定製衣櫃側板的處理方法圖片 瀏覽:115
麻疹咽拭子檢測方法 瀏覽:63
格林巴利的治療方法 瀏覽:559
行政公文常用調查方法 瀏覽:892
除泥鰍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302
呼吸不規律測量方法 瀏覽:191
肚子肥胖的解決方法 瀏覽:989
葯品檢測方法轉移要做什麼研究 瀏覽:567
口腔潰瘍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57
貓眼電影退票的方法步驟 瀏覽:933
偽弱視的鑒別方法 瀏覽:288
高密小豆腐食用方法 瀏覽:336
煉化項目投資估算及投資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