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古人學書的方法和技巧

古人學書的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3-05-23 19:38:23

Ⅰ 關於古人的讀書方法有哪些

1. 古人關於讀書方法的詩句
古人關於讀書方法的詩句 1.古人關於閱讀方法的詩句
〔唐〕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唐〕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朱熹神哪《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陸九淵《讀書》:「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明〕於謙《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清〕法式善《讀書》:「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漏瞎扮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宋〕朱熹《觀書有感》:「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宋〕劉過《書院》:「力學如力耕,勤情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捻時.」〔明〕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返灶》詩:「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明〕宋應星《憐愚詩》:「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清〕潘際雲《廠橋》:「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東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裴說《句》:「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唐〕許渾《寄殷堯藩》:「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唐〕杜荀鶴《書齋即事》:「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宋〕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宋〕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宋〕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明〕楊循吉《題書櫥》:「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恃此用為命,縱橫堆滿前.」〔清〕劉岩《雜詩》:「有書堆數仞,不如讀盈寸.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清〕汪瑩《示兒》:「讀書能養氣,乃為善讀書.」〔清〕袁枚《寒夜》:「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唐〕杜牧《讀韓杜集》:「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唐〕姚合《別賈島》:「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唐〕韓愈《符讀書城南》:「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宋〕王安石《寄吳沖卿》:「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宋〕蘇軾《送任極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宋〕劉克庄《贈玉隆劉道士》:「詩非易作須勤讀,琴亦難精莫廢彈.」〔明〕文徵明《飲子畏小樓》:「尹家在皋橋,喧闐井市區.何以掩市聲,充樓古今書.左陳四五冊,右傾三兩壺.」〔清〕袁枚《遣懷雜詩》:「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清〕彭兆蓀《讀書》:「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兵多行慮嘩,書多語愁蔓.何以節宣之?一心制眾亂.不見陸士衡,才富轉為患.亦有淮陰侯,多多乃益辦.要以我用書,勿為書所絆.」。
2.古人關於閱讀方法的詩句
〔唐〕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唐〕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陸九淵《讀書》:「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明〕於謙《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讀書》:「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宋〕朱熹《觀書有感》:「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宋〕劉過《書院》:「力學如力耕,勤情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捻時.」

〔明〕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詩:「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宋應星《憐愚詩》:「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清〕潘際雲《廠橋》:「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東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裴說《句》:「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

〔唐〕許渾《寄殷堯藩》:「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

〔唐〕杜荀鶴《書齋即事》:「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

〔宋〕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宋〕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

〔宋〕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

〔明〕楊循吉《題書櫥》:「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恃此用為命,縱橫堆滿前.」

〔清〕劉岩《雜詩》:「有書堆數仞,不如讀盈寸.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

〔清〕汪瑩《示兒》:「讀書能養氣,乃為善讀書.」

〔清〕袁枚《寒夜》:「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

〔唐〕杜牧《讀韓杜集》:「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

〔唐〕姚合《別賈島》:「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宋〕王安石《寄吳沖卿》:「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宋〕蘇軾《送任極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宋〕劉克庄《贈玉隆劉道士》:「詩非易作須勤讀,琴亦難精莫廢彈.」

〔明〕文徵明《飲子畏小樓》:「尹家在皋橋,喧闐井市區.何以掩市聲,充樓古今書.左陳四五冊,右傾三兩壺.」

〔清〕袁枚《遣懷雜詩》:「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

〔清〕彭兆蓀《讀書》:「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兵多行慮嘩,書多語愁蔓.何以節宣之?一心制眾亂.不見陸士衡,才富轉為患.亦有淮陰侯,多多乃益辦.要以我用書,勿為書所絆.」
3.古代詩人有關讀書的詩句
1、《絕句》陳師道(宋)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2、《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陶淵明(東晉)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3、《勸學詩》詩人趙恆(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4、《柏學士茅屋》杜甫(唐)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4.古人談讀書的詩句10句
1、《冬夜讀書示子津》【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勸學》【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雜詩》【晉】陶淵明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5、《閑居書事》【唐】杜荀鶴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6、《觀書有感》【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7、《昌谷讀書示巴童》【唐】李賀 蟲響燈光薄,宵寒葯氣濃。

君憐垂翅客,辛苦尚相從。 8、《冬夜讀書有感》【宋】陸游 胸中十萬宿貔貅,皂纛黃旗志未酬。

莫笑蓬窗白頭客,時來談笑取幽州。 9、《讀書》【宋】陸游 力不扶微學,心猶守舊聞。

壁間科斗字,秦火豈能焚? 10、《寒夜讀書》【宋】陸游 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

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

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

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

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

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5.關於學習方法的詩句
一、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文

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貽誤自身。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先後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二、冬夜讀書示子聿

【作者】陸游 【朝代】宋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三、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四、柏學士茅屋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譯文

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

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五、《論語》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6.關於讀書詩句古詩
關於讀書的詩句包括:1、宋代陸游《讀書》原文: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譯文:歸鄉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明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2、宋代黃庭堅《寄黃幾復》原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譯文: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

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你支撐生計也只有四堵空牆,艱難至此。

古人三折肱後便成良醫,我卻但願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貧自守發奮讀書,如今頭發已白了罷,隔著充滿瘴氣的山溪,猿猴哀鳴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3、宋代謝逸《送董元達》原文: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塞垣苦寒風氣惡,歸來面皺須眉斑。

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開顏。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大梁城裡定相見,玉川破屋應數間。譯文:讀盡了詩書,你毫無腐儒的酸氣;投筆從戎,躍馬在西北邊關。

邊塞的氣候惡劣,寒風凜冽,你回來時,滿面皺紋,須眉已斑。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見,你慷慨激昂,縱橫議論,得到了皇上的激賞。

可惜誹謗你的人太多,難以置辯,有功難封,你流落到江南,來賞玩這里的青山。長江滾滾東去,下有蛟龍發怒,掀起波浪;你這次乘著扁舟離去,何時才能回還?日後我們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見,那時你必然還是牢守節操,家中只有破屋數間。

4、宋代陳師道《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原文: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譯文:讀到一本好書,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沒多久就讀完了;與知心朋友親切交談,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來。

世界上的事往往是這樣美中不足與意願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夠歡笑開懷?5、唐代孟郊《勸學》原文: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譯文: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6、宋代佚名《柏學士茅屋》原文: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譯文: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

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7、唐代顏真卿《勸學》原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後悔讀書少就太遲了。8、唐代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並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鑽研中。
7.古人的關於讀書實例,關於讀書的名言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是精闢透脫的讀書法,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

--【西江月】辛棄疾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

--陸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莎士比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俺認為→ 意含:指點此路如何,若己缺乏勤快所為,此徑必留與人;學永遠無止境,人生若停學,則意味固步自封。
8.關於學習的古人詩句,名言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Ⅱ 古人有哪些讀書方法

古人的讀書方法有:

一、「思·問·習」讀書法。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即重視思考,不懂就問,提倡經常鞏固復習。

二、「假物」讀書法。這是孔子的學生荀子所主張的。荀子把「假物」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就是說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來學習。他認為人們的天資並沒有多大差別,只要善於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就能縮短成才的時間。

五、「提要鉤玄」讀書法。這是韓愈提倡的讀書方法。旨在抓要點,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內容。韓愈認為做到「鉤玄」、「提要」之後,對書中的濃郁之處和英華部分,必須反復涵詠,不斷溫習,才能把文章的妙義要道化為已有。

六、「計字日誦」讀書法。這是歐陽修統計應讀的總字數,再分配為每天的頁數,作為當日讀書的進度,長期堅持的讀書方法。

Ⅲ 古代人讀書方法有哪些

古代人讀書方法有:誦、錄、校、疑、入味、「大其心」而「使自得」。

一、誦

「誦」字的原意即大聲背誦。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黃庭堅五歲時,已經能夠背誦五經。有一天,他問老師說:「從來都稱六經,為什麼只讀五種?」老師回答:「《春秋》不足讀也。」這在當時人中是很流行的一種看法,最典型地反映在王安石把《春秋》稱作「斷爛朝報」的評語中。可是黃庭堅說:「是何言也。既曰經矣,何得不讀?」據說他於是「十日成誦,無一字或遺」。

二、錄

「錄」就是抄書。書籍難得,靠抄書保存文本,這與記誦類似。

明朝的「開國文臣第一人」宋濂,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題為《送東陽馬生序》。在那篇文章里,他回憶自己幼年的經歷說:「余幼時即嗜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為什麼說「不敢稍逾約」?當時人有「三痴」的說法,其中之一便是「借書與人曰痴」。意思是借書不還的事太多,所以書不可以輕易借予人。正因為如此,宋濂不敢逾約,否則再借就難了。

三、校

「校」即校勘。在印刷術投入使用前,古書都曾經歷過以記誦文本和抄本形式流傳的階段,記誦或抄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差錯,致使同一典籍的文本在輾轉流傳之中變得差異極大。

這種情況即使在印刷書籍出現之後仍大量存在。一是印刷本所依據的底本原有差異,二是刻板印刷過程中又可能出現新的錯誤。所以古人讀書,在誦、錄之前,第一步是先作文字上的校對,以便盡可能地保持文本的准確性。

四、疑

「疑」是指一種積極追問的精神。元朝的大教育家許衡,就最喜歡善於「疑」的學生。他的傳記有曰:「諸生或有疑問,則為之喜見顏面。因語之曰:『書中無疑,能以為有疑;有疑,能使之無疑。學斯有得矣』。」不過,這個意思並非他自己的發明,比他早一點的朱熹已經說過類似的話了。

五、入味

所謂「入味」,是我從古人的以下這些話中間概括出來的一個說法:「讀書須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朱熹);「弄書冊而游息時,書味猶在胸中」(黃庭堅);「睡余書味在胸中」(陸游)。

六、「大其心」而「使自得」

「大其心」而「使自得」,是說讀書「當玩味大意,就自己分上實著體驗……學問之道無它,求其放心而已」(朱熹)。或者如程頤所說:「讀書當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見矣。」

Ⅳ 古人讀書方法有哪些

古人讀書有如下方法:

讀書有很多種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今日讓我們來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麼讀書的,並從中借鑒一些好的讀書方法。

董遇:「三餘」讀書法。

他說:「雖書卷浩繁,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的確,這樣日積月累,一部部書籍就被他背熟了。這種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集腋成裘的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陳善:「入書出書」讀書法。

南宋人陳善著有一部《捫虱新話》,他在書中寫道:「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所以入,終當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讀書要知入知出。

入,就是要讀進書中去,讀懂吃透,掌握書中的內容實質;出,就是要從書中跳出來,能夠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始讀書時要求入,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出。

陳善根據自己的讀書經驗總結出來的「入書出書」讀書法,實際上是告訴人們要活讀書,而不能死讀書。既要讀書認真鑽研,消化吸收書中營養,又要將書本知識為我所用。

鄭板橋:「求精求當」讀書法。

張溥:「七焚」讀書法。

Ⅳ 古人讀書有什麼好方法

一、諸葛亮:「觀其大意」讀書法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深通讀書之道,他不僅好學,而且善學,因此才能成就他的「足智多謀」。諸葛亮讀書只「觀其大略」,他讀書遠沒有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的休息。他也不會喊友嫌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概告飢,擷取精華,掌握其實質。事實證明,最終讀書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諸葛亮成為一代賢相。
二、陶淵明鄭手:「會意」讀書法

顧名思義,五柳先生讀書時更著重追求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他追求讀書會意,著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是死摳個別字句。這一點也可從《五柳先生傳》中:「每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句了解到五柳先生對「會意」的追求。

三、孔子:「思丶問丶習」讀書法

孔子主張讀書時要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另外讀書在於求知識,不懂又不問是求不到知識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第三,當發現問題時要設法解決,而解決的辦法,在於請教或者讀相關的句子。最後,也要經常鞏固復習才能將知識深入掌握,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Ⅵ 古人讀書的方法

古人讀書的方法有:「思問習」讀書法、「假物」讀書法、「精至」讀書法等。

1、「思問習」讀書法

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即重視思考,不懂就問,提倡經常鞏固復習。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不懂就問。讀書在於求知識,不懂又不問是求不到知識的。他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2、「假物」讀書法

這是孔子的學生荀子所主張的。荀子把「假物」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就是說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來學習。他認為人們的天資並沒有多大差別,只要善於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就能縮短成才的時間。

3、「精至」讀書法

這是王充提出的讀書方法,也就是用心專一的讀書法。王充的「精至」觀點,正是一種讀書要讀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學之「精至」。

古人讀書求學的故事

1、鑿壁偷光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讀書

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事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日斫屧(做鞋子),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此典流傳甚廣,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讀」、「對月影」等形式。

Ⅶ 古人12種讀書方法

書,人人都可以去讀,但是有的人就讀不懂、讀不通、讀不進,甚至越讀越糊塗。這里說明讀書是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的,但要相信方法總是可尋的。讀書的方法,也不止一種,現在選列了古人讀書十二法,以供借鑒與參考。

一、「思·問·習」讀書法。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即重視思考,不懂就問,提倡經常鞏固復習。

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不懂就問。讀書在於求知識,不懂又不問是求不到知識的。他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提倡經常鞏固復習。「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二、「假物」讀書法。這是孔子的學生荀子所主張的。

荀子把「假物」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就是說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來學習。他認為人們的天資並沒有多大差別,只要善於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就能縮短成才的時間。

三、「精至」讀書法。這是王充提出的讀書方法,也就是用心專一的讀書法。

王充的「精至」觀點,正是一種讀書要讀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學之「精至」。

四、「不求甚解」讀書法。這是陶淵明提出來的讀書法。要求讀書時要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陶淵明的讀書不求甚解,就是不要被書中的某些瑣碎的、枝節的、不一定可靠的材料所左右,而應該有目的、有辨別、有分析地讀書。讀書不可囫圇吞棗,不可一知半解,不可只是知其大意。

五、「提要鉤玄」讀書法。這是韓愈提倡的讀書方法。旨在抓要點,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內容。

韓愈認為做到「鉤玄」、「提要」之後,對書中的濃郁之處和英華部分,必須反復涵詠,不斷溫習,才能把文章的妙義要道化為已有。

六、「計字日誦」讀書法。這是歐陽修統計應讀的總字數,再分配為每天的頁數,作為當日讀書的進度,長期堅持的讀書方法。

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這樣進行的:他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總字數為455865個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這是經驗之談,表明熟讀背誦古文的重要。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則是歐陽修實踐過並且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七、「一意求之」讀書法。這是蘇軾提倡的。即閱讀經典著作,每讀一遍,只圍繞一個中心,側重一項內容,抓住一條線索,解決一個問題的定向閱讀。

蘇軾認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這種「一意求之」的讀書法的最大特點是「求一」,即閱讀經典著作,每讀一遍,只圍繞一個中心,側重一項內容,抓住一條線索,解決一個問題。這樣的讀書做學問,好像打仗一樣,把敵人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閱讀中凡與「求一」、「主攻」對象無關的,一概不加涉及。這樣的定向閱讀是值得學習的。

八、「體會·循序·精思」讀書法。這是朱熹所提倡的。若讀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合一,永遠不忘。

關於「體會」。朱熹說:「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心去體會,切不可粗心,……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

關於循序。朱熹說:「以二書言之,則先《論》而後《孟》,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言之,則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

關於精思。朱熹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得爾。」

九、「五類四別」讀書法。這是以唐彪為代表所提倡的讀書法。

唐彪把書分為「五類」:「有當讀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熟讀之書,有當再三細讀之書,有當備以資考之書。」他認為分類讀書有利於處理好精與博的關系。這種「五類」讀書法與古代有些學者所提出的「四別」讀書法相類似。「四別」指的是分出「目治之書(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書(不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書(不僅要背而且要認真思考研究),手治之書(不僅看、背而且要摘其要而寫下來)」等四種類別的書。

十、「五要」讀書法。這是蒲松齡從時、書、法三方面保證讀書順利進行的讀書法。

「五要」:一要天天讀。二要夜夜讀。三要老年讀。四要抄書讀。五要分類讀。

十一、「貴精」讀書法。這是戴震為了獲得專精知識而提倡的一種讀書法。

「精」,就是要在深度上用工夫,把書讀懂讀通而能有收獲,要得到切實的知識,要做點學問,就得專攻一項,認真而深入地鑽下去。

十二、「於無疑處求有疑」讀書法。這是焦循的讀書經驗。

焦循的讀書公式是:「讀書──尋疑──深思──再讀──再思──求解」。

Ⅷ 古人總結了哪些讀書方法 古人總結的讀書方法有什麼呢

1、董遇:「三餘」讀書法。漢代的著名學者董遇提倡利用「三餘」時間讀書。他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意思是說,冬天,沒有什麼農活,這是一年之中的空餘時間;夜間,天黑不能出去活動,這是一天之中的空餘時間;雨天,不能下地勞作,這也是可利用的空餘時間。

2、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這里的「八面」,是指書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將研究對象分為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後各個擊破。

3、歐陽修:「計字日誦」讀書法。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的。他曾經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約5萬多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

4、陳善:「入書出書」讀書法。南宋人陳善著有一部《捫虱新話》,他在書中寫道:「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所以入,終當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讀書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讀進書中去,讀懂吃透,掌握書中的內容實質;出,就是要從書中跳出來,能夠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始讀書時要求入,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出。

5、張溥:「七焚」讀書法。明代學者張溥的「七焚」讀書法,強調讀寫並用,強調「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讀書法分為三步:第一步,每讀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將它抄在紙上,一邊抄一邊在心裡默讀。第二步,抄完後高聲朗讀一遍。

Ⅸ 分享幾種古人的「讀書法」

    1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無人不稱贊其有大智慧,他的軍事才能更是首屈一指。毋庸置疑,諸葛亮才華滿腹、智謀無雙。

   

    諸葛亮的讀書法「觀其大略」,既不是精讀,也不是泛讀,而是一種略讀;諸葛亮的讀書法並非是對書籍的泛泛瀏覽、走馬觀花,而是分清主次輕重、求其精意、得其要義,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就掌握住了「觀其大略」讀書法。

  「觀其大略」讀書法也影響了一批名人大家。晉代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唐代李白對這種讀書方法極為贊賞,他在《送孟贊府兄還都序》中說:「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

    2 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

  北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讀書法:稱「八面受敵法」,也就是說,多讀幾遍,每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

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意思就是好書可以多看幾次,第一遍不需要全部看懂,可以每遍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或只就一個方面的問題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時涉及其它的目標或問題。

3 ·陶淵明:「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他在《無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方法就是,不穿鑿附會、不拘泥於文字詞句,不死鑽牛角尖。好處,它使讀者不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從而擺脫過多的微觀約束,宏觀地高瞻遠矚地往前走。「不求甚解」的讀書法,為古今不少名人所提倡,自然是有它一番道理的。

4· 歐陽修:「記字日誦」讀書法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計劃每天讀記多少。

《詩經》等十部書總字數為455,865個字,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他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日積月累,的確。

5· 孔子:「思丶問丶習」讀書法

孔子主張讀書時要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最後,也要經常鞏固復習才能將知識深入掌握,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我很喜歡蘇軾的觀點,好書多讀幾遍,畢竟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諸葛亮讀書法,不是一般人能學的,專門了解過他的讀法,一本書只看重點,一目十行。還真是奇才不是蓋的。其他的讀書法也可以採用。

以上幾種古人的讀書法,你們比較喜歡哪種呢?

閱讀全文

與古人學書的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讓牙齒快速變白的7個小方法 瀏覽:186
簡單的方法製作泡椒 瀏覽:76
構杞的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272
向量組選擇題解題方法和技巧 瀏覽:669
手機熱點隱藏方法 瀏覽:886
檢測hcv抗體的常用方法 瀏覽:693
黃金眼霜使用方法 瀏覽:139
計算輔助設計中常用的建模方法 瀏覽:995
舊牆刮大白最簡便方法 瀏覽:246
調查方法有哪些北科大 瀏覽:484
半年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瀏覽:199
乒乓球拉球合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612
跑步機怎麼減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806
減肥計劃方法簡單 瀏覽:260
書架隔斷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71
生物老師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392
華為手機開關欄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2
三星s6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6
剪刀淋雨生銹了用什麼方法變新 瀏覽:45
輪滑鞋穿大了用什麼方法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