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乒乓球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都有哪些
簡單地說,用蠻力抬起和旋下是沒有用的,這是一個技巧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組織的乒乓球下旋球拉球技術。
1、放鬆: 除了放鬆,手應該打開前臂和上臂之間的角度。不一定要是直的,但角度必須足夠,至少150度。當我拉下物鄭緩重物時,手臂幾乎是直的,所以前臂幾乎是直的罩模。縮小的空間就足夠了。
5、迎前:如果身體沒有隨著重心向前移動,這意味著大腿的力量是無用的——如果大腿沒有施加力量,腰部就很難施加力量。這樣,只有手的力量才能把球拉下來,球就會變小。如果球太軟不能向前移動,它就會把球磨得太薄。如果它不前進,就有掉進網里的危險。被拉過去的球太軟,速度不夠快,容易被主人扣住。或者是身體在拉球後向後傾斜的問題。
㈡ 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的攻球技巧
打兵乓球也是需要一定技術的。正手拉下旋球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進攻技術之一,高水平運動員在拉球時十分注重旋轉、力量和速度。不知道各位喜歡打兵乓球的朋友對兵乓球的技術掌握多少?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的技巧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乒乓球正手拉下旋球的技巧
動作要領:
1、向後引拍時,向右轉腰,重心放於右腳上;
2、重心從右腳交換到左腳的同時,腰部也從右向左轉動,保證兩個動作的一致性;
3、重心交換轉腰的同時,手臂開始做揮拍動作;
4、擊球的瞬間可以加入手腕動作。
5、通過重心交換、轉腰、揮拍、手腕動作這一連串動作所產生的力量,在擊球的瞬間釋放最大的爆發力。
技巧:
一、保證拉球的質量
1、拉球時,向後引拍的過程中,將身體重心放於右腳,積蓄全身的力量,然後在轉腰的同時,集中爆發力揮拍擊球,擊球時可以適當加入手腕動作,以增強旋轉,加強拉球的威脅。
2、將重心交換時產生的力量有效地傳遞到球上。拉球力量不足的選手,往往是因為沒有把擊球動作中產生的力量很好地傳遞到擊球的瞬間。在練習過程中,我們不妨在擊球之源鋒前,先通過做徒手揮拍的方法,檢查整個正手擊球動作的合理性,仔細體會自己的擊球動作,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提高正手拉球的威力
1、很多選手的正手拉球缺乏威脅,主要原因是“發力”的意識過強,出現發死力的現象。過於用力會導致手臂肌肉僵硬而使揮拍速度降低,這樣反而發不上力。所以在正手拉球時,要注意保持肌肉放鬆,以便更好地完成整個擊球動作。
2、在練習時,為了在放鬆的狀態下完成整個擊球動作,必須加強全身各個部位的肌肉力量。除了加強下半身的力量外,腹肌、背肌、手臂、手腕等各個部位的力量也需要加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正手拉球的威力。
三、向後引拍時要充分轉腰
1、拉球缺乏威力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向後引拍時僅僅靠向後拉手,而沒有用上轉腰的動作,這樣的話,擊球時就不能利用重心交換所產生的力量。
2、在發力擊球的過程中,不僅要將手臂向後拉,還必須加上轉腰的動作:腰部向右轉動,重心放於右腳,這是拉球前引拍過程的要點。
四、正手發力拉球的要點
正手發力拉球的要點:把力量有效地傳遞到球上。向後引拍時,將右腳蓄積的力量通過重心交換、轉腰,轉化為揮拍時的力量,再通過手臂的運動,加上手腕的動作,是力量進一步增強。最後,將整個動作所產生的力量全部集中在擊球的一瞬間。
打乒乓球對眼睛的好處
稿裂兄1、打乒乓球緩解眼睛疲勞
參加乒乓球運動,眼睛跟著銀色的乒乓球不斷調解距離,很好地緩解了眼睛肌肉的僵硬不適。在眼睛感覺疲勞時打上一盤乒乓球,感覺清爽,而且沒有副作用。
2、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
在打球過程中眼睫狀肌和眼球外肌交替不斷地收縮和舒張,大大促進了眼球組織血液供應和代鍵襲謝,有效地改善睫狀肌調節功能,疲憊的眼睛在鍛煉中也能得到改善,視覺調節功能也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因為打乒乓球的時候眼睛需要目不轉睛的盯著來回跳動的乒乓球,眼睛的經常轉動不僅可以提高視力,而且會使眼睛更明亮,清澈。曾經記得看過電視里采訪六小玲童,他說自己在西遊記里的眼睛就是靠看別人打乒乓球鍛煉出來的。
3、打乒乓球能矯正假性近視
假性近視的話則是不用進行配鏡矯正的,但一定要注意用眼,可以採用一些方法來幫助視力恢復。例如可以進行打乒乓球,睫狀肌會隨著乒乓球的跳躍而放鬆和收縮,幫助促進眼部血液循環以及代謝,具有消除眼疲勞以及矯正假性近視的作用。另外,在飲食上可以多吃對眼睛好的食物,這對於處於生長發育期的眼睛是很有好處的。
以上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了打乒乓球對眼睛有好處,同時也會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在平時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運動的方式,其中打乒乓球就是一項不錯的運動,另外有視力不好的情況也要在平時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用眼習慣。
打乒乓球前的准備注意事項
1、進行環境檢查。球台四周要較寬敞,不要有太近的障礙物,以免運動中受到傷害;地面要乾燥,水要及時拖干,防止滑倒受傷。
2、做好准備活動。運動前應做一些專門性練習,如慢跑、徒手操,以活動各關節、靭帶和肌肉,使人體能適應乒乓球運動的各項要求。
3、控制運動負荷。對於中老年人應避免進行競技性比賽,因為隨著競技程度的加劇,運動強度也會升高很多,這對於心臟功能較弱的人來講,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4、做好整理活動。運動後及時進行整理放鬆運動,可採取慢跑、四肢放鬆擺動、局部按摩等多種措施。整理活動時間一般為5~10分鍾。
5、防止運動損傷。乒乓球運動時,腕、肘、肩部、腰部用力較大,常易引起手腕關節肌腱牽引過度及肩關節周圍的腱鞘炎,其他如膝關節、腰部也會因運動不當而引起損傷。因此要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到大,要掌握正確的打球方法,避免引起損傷。
猜你喜歡:
1. 乒乓球的旋轉軸技巧推薦
2. 乒乓弧圈球拉下旋的常見誤區
3. 反手發急球與發急下旋球的技巧講解
4. 兵乓球下旋球技術講解
5. 乒乓球拉弧圈的用力方式講解
㈢ 乒乓球拉下旋的球口訣
乒乓球拉下旋的球口訣如下:
第一條經驗:要打好乒乓球,必須樹立「一棵樹」的理念——手上的一切問題,要從腰(胯)腿腳的「根上」找答案
胳膊永遠擰不過大腿,大肌肉群的發力一定強於小肌肉群。
所搭橋巧以,如果正手拉下旋球總下網,首先要思考整體動作框架的合理性,是全身協調用力?還是只在用胳膊手腕打球?
這是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條經驗:重心能放多低放多低,實在下不去,至少要把手垂下去,比球要低
你觀察波爾正手拉球教學視頻,執拍手引到膝蓋以下的位置、非執拍手一側的膝蓋基本貼住地面了。
當然,這一點,業余壓根別想,腰腿根本做不到。但是至少把手垂下去,比球低。
旋轉是下旋,你的手比球還高,不可能過網的。
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經驗:擊球部位,至少要摩擦球的中部,如果還不行就中下部
以前我不注意這一點,動作明明已經差不多了,還是不上球。經一消沒個有經驗的老教練點撥,注意到了擊球部位,立竿見影。
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經驗:擊球瞬間,揮拍要有一個加速度
乒乓球運動是爆發力運動,擊球瞬間用上力才算,有加速度才能摩擦住球。
這是第四點。
第五點經驗:要多去撞擊
這一點,網知鍵絡上有無數的爭論,我用一點最新的體會,看看能不能給大家新的啟發?
就是你把乒乓球想像成「瑜伽球」,特別大的那種。
㈣ 直拍正手拉下旋球的要領是什麼
(圖片取自網路)
兩腿分開,略寬於肩,身體重心置於兩腳之間,小臂自然下垂。拉球時,引拍的位置大致在身體的右後下方,重心先壓在右腿。
1、注意重心的交換,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
2、擊球的瞬間必須快速收緩迅縮前臂,手腕發力,前臂收縮的速度越快,發出的力量就越大。
3、擊球點要保持在身體的右前方,擊球點離身體越近越容易控制球。
4、在用手腕帶動球拍摩擦球時還要根據來球旋轉的強弱再加上一定的撞擊。
基本站位:與球台距離約45厘米左右,(根據個人習慣和身體比例自調,可以更遠些~~~)兩腿張開與肩同寬或稍寬於肩,身體微前傾,含胸,收腹,重心放在前腳掌上,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腳中心點的直線與球台底線夾角約成30-40度角(角度越大,越便於發力,越小越便於連續,可根據自己需要調節),沉肩引拍, (懂得沉肩引拍是學會用身體打球的第一步)。拉球時,身體向右後方轉動(以右手持拍為例),重心放在右腳上,在轉腰的過程中,身體重心先向右下方下沉,右腿稍彎曲,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低,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將球板引至右大腿膝蓋稍偏後一點,板型前傾或垂直(手指、小臂、大臂,身體放鬆),板型的角度因來球的旋轉強弱不同而有所調整。擊球時,腿首先發力,向左蹬腿,身體重心從右腳向左腳開始轉換(這個轉換是逐漸完成的,不是一下子完成,轉換速度最快的時候就是擊打的時候),交換重心,身體前迎,身體前迎的方向和擊球方向相同,然後腰也發力,用腰帶動大臂,並傳到小臂。擊球時,急速收縮前臂並輔以手腕發力,前臂收縮的速度越快,發出的力量就越大,摩擦也就越重,擊打力量也就越大。要用瞬間爆發的發力方法。拉弧圈的幾個要點 壓重心 引拍 蹬地 轉腰 揮拍 收小臂 轉重心 。
基本站位:與球台距離約45厘米左右,(根據個人習慣和身體比例自調,可以更遠些~~~)兩腿張開與肩同寬或稍寬於肩,身體微前傾,含胸,收腹,重心放在前腳掌上,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腳中心點的直線與球台底線夾角約成30-40度角(角度越大,越便於發力,越小越便於連續,可根據自己需要調節),沉肩引拍, (懂得沉肩引拍是學會用身體打球的第一步)。拉球時,身體向右後方轉動(以右手持拍為例),重晌兆心放在右腳上,在轉腰的過程中,身體重心先向右下方下沉,右腿稍彎曲,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低,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將球板引至右大腿膝蓋稍偏後一點,板型前傾或垂直(手指、小臂、大臂,身體放鬆),板型的角度因來球的旋轉強弱不同而有所調整。擊球時,腿首先發力,向左蹬腿,身體重心從右腳向左腳開始轉換(這個轉換是逐漸完成的,不是一下子完成,轉換速度最快的時候就是擊打的時候),交換重心,身體前迎,身體前迎的方向和擊球方向相同,然後腰也發力,用腰帶動大臂,並傳到小臂。擊球時,急速收縮前臂並輔以手腕發力,前臂收縮的速度越快,發出的力量就越大,摩擦也就越重,擊打力量也就越大。要用瞬間爆發的發力方法。拉弧圈的幾個要點 壓重心 引擾謹此拍 蹬地 轉腰 揮拍 收小臂 轉重心 。
㈤ 正手拉下旋球動作要領有哪些
對於出台的下旋球,我們一般採取拉球的辦法進行處理,這節課我們先來講講正手拉下旋球。
正手拉下旋動作要領與拉普通上旋球相畢清似。兩腿分開略寬與肩,小臂自然下垂,引拍比拉普通上旋球底,大致在身體的右後下方,重心壓到右腿。擊球的同時蹬腿轉腰,腰跨往前頂,重心往左壓,同時期前臂向左上方快收摩擦球,製造弧線。擊球後順勢向上揮拍隨後制動。
在掌握動作的基礎上,我們更要注意一些細節。
首先准備階段必須是放鬆狀態,待觸球的瞬間突然緊,加速摩擦球,這樣才能保證發力的集中。
其次是摩擦要充分,初學者可以先以拉加轉為主,體會摩擦球的感覺。等到摩擦的感覺不錯之後彎數宏再加上撞擊,這樣就能保證球的質量。
剛開始練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做些徒手揮拍,掌握大體的動作結構。然後進行有球訓練,先以拉定點為主,正手拉斜線,每拉一板都要還原放鬆後再拉下一板,熟練之後加快拉球的節奏,並配合步法練練兩點,埋冊三點,側身拉等等。
㈥ 乒乓球如何拉出下旋球
您好,首先感謝您邀請 乒乓網 進行問題解答,下面給你講解一下:
攻上旋,拉下旋。通常來說是這樣的,因為這樣處理來球效率最高。拉球時拍型的變化最好別去分解了看,首先這個動作只有零點幾秒,分開看會導致揮拍延遲,大大降低拉球質量。其次,拍型不管你怎麼變化,觸球的時候也只是一條切線。
當然,你可以在揮拍是固定拍型和發力方向,這樣由始至終就是一條相同的切線。也可以像你說的通過拍型調整來形成弧線型的切線。個人覺得維持一直線的揮拍和弧線型的揮拍各有優劣。
下面你可以看看劉教練的這兩種揮拍。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以上就是 乒乓網 對於您提出問題的詳細解答,如果各位球友有任何乒乓球方面的技術問題歡迎到乒乓網提問,我們將會有針對性的問題拍攝成 《全民解答》 乒乓球教學視頻進行講解。
我敢斷言:乒乓世界裡,沒有一個人能拉出下旋球!
因為:運行中的球拍,無論球拍觸球的哪個部位——凡是球拍位置高於起點的揮拍軌跡,回球全是上旋球,或以上旋球為主的球。根本就拉不出下旋球!
反之,凡是揮拍軌跡低於球拍起始位置的回球,則全是下旋球,或以下旋球為主的球——即削球。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題主的提問有點怪怪的,可以大致判斷題主打球已經很長時間了,初學者一般不會這樣問,似懂非懂的人才會問稀奇古怪的問題,其他門道都是這樣。
拉,按照運行軌跡來看,一般是向上運行的,完成一個拋物線,然後由於重力自由落體。題主說下旋球,那就不是拉球了,在發球、搓球時摩擦球的底部,讓球不斷從上往下翻滾,這就是下旋球;還有一種造成下旋球的打法,是側切,打球很浪的丹羽孝希就最拿手側切這招,過去的球幾乎沒有弧線,下沉較快。
如果來球是搓接或者削過來的,這是下旋球,提拉就變成了上旋球。其實沒有必要死磕下旋上旋,一個球體同時包涵上旋下旋的,向上的促使球越過球網的力作用時,就造成了上旋;由於接觸球體部位不同,球體自身的運動還有一個向下落的力,下落力的結果造成了下旋。明白了這個道理,接發球、攻球、相持就可以做的好了。
所以說,擾檔桐是不可能拉出下旋球的。
謝謝邀請 「開球網」作答
是否能夠「拉出下旋球」完全取決於對這個「拉」的動作是如何定義的,如果你非要定義為「弧圈」,那是不可能拉出下旋的,只能是上旋、側旋。
但如果你定義「拉球」為類似拉弧圈的動作即可,那就可以拉出下旋球,道理很簡單,就是用正手位的緩坦大幅度回球,做出一個搓的動作,然後過渡到拉球的動作,即看著像弧圈,其實你是搓過去的下旋球。在某些特定場合,還是有一定威脅的。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同意我觀點的請點贊,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說出您的想法。
乒乓球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拉出下旋球已經被證明可行!
題主提出的乒乓球也能拉出下旋球的乒乓球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已經被我證實—— 乒乓球不光能拉出上旋球,確實也能拉出下旋球! 雖然條件很苛刻,但是真的能實現!你們可以自己試試,只要能熟練拉弧圈球的愛好者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都能做到!!!
第一步: 正常拉弧圈球,摩擦球的中上部。
第二步: 拉側拐弧圈球,手腕向下內扣一點,摩擦球的右側中部,向前摩擦。這時你拉過去的球落台後會向左側拐。
第三步: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拉下旋弧圈球!你要記住乒乓球是圓的,製造下旋不一定非得用削球這個蠢搏動作,拉側拐弧圈球時只要能使球向下旋轉,就可以產生下旋。拉側拐弧圈時摩擦球的右側中部,實際上已經避開了旋轉最強的區域,只需要再加一點點向前稍向下的摩擦就能產生下旋(有借轉的成份)。手腕大幅內扣,摩擦球的右側中部向稍向中下部摩擦(實際上是你手腕有一個外展的動作,外展的方向向前稍向下),此時你拉的是還是側拐弧圈球,只是這個側拐弧圈球帶了下旋,也就是說你成功拉出了下旋弧圈球!!!
謝邀
我打了近20年乒乓球了,雖然不是專業運動員,但是我在學校,公司,所在地區的各種比賽中獲譽頗多。
題主所提如何「拉」出下旋球的問題簡直就是一個乒乓球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有點違背自然規律了。
「拉」這個動作,無論正手反手,近台遠台,只可能拉出「上旋球」「弧旋球」以及帶側旋的「上旋球」。這是由他的擊球點和擊球方向決定的。「拉」這個動作本身就是球拍從低位到高位的過程,所以決定了他不可能拉出所謂下旋球。
那麼下旋球怎麼來?「削」,只有它和近台的一些推擋動作才有可能出現下旋球。因為這樣的動作才符合出現下旋球的物理原理。它出拍是由高位到低位的移動,擊球點也是正中偏下。符合下旋球的規律。
所以總結下旋球是「削」出來的,而不是「拉」出來的。而且不要迷信一個動作克敵制勝,乒乓球的魅力就在於打法千變萬化,球路來去靈活多變。
先理解球旋轉的製造原理,上旋多是摩擦球的中上部。下璇摩擦球的中下部。所以你用拉球的動作處理來球,動作或者是由後往前,又或者由下往上發力的,所以基本上拉球都是上旋球。
那麼有沒有可能拉出下璇?還是那個原理,摩擦球的中下部製造出下璇,比如搓球,削球,側切……等技術都是能製造強烈的下旋球的。
那麼你想用拉球動作拉出下璇球就要結合動作和理論。要知道球拍是有兩個面的,如果你用正面處理一個上旋來球,一定是由後往前發力摩擦球中上部,拉出去就是一個很強烈的上旋迴球。但是同一個動作在出手的那一刻用的是球拍的背面摩擦到球的中下部(需要再次壓低重心)那是不是就是拉成了一個下璇球。從動作來說還是拉球的動作,處理的也是上旋球,拉球動作由後往前。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上旋球怎麼會變成了下璇球!我們發揮一下想像——削球手他們是不是很擅長把對手拉的上旋球變成下璇削回來。然後對手再把下璇拉成上旋如此反復那麼我們就會從側面觀察到球一直是在順時針旋轉(另一個側面是逆時針旋轉)我們並沒有改變它的旋轉,它就就行成了一個公轉和自轉圖案在我們大腦里。
同樣的道理我們用同一個動作不同的拍面碰觸球不同部位相對製造的旋轉就會不同。也就是說雖然發力方向沒有變化也是由後往前處理同一個上旋球,可以製造出兩種旋轉。用一個大家能簡單理解的動作解析這個拉出的下璇——劈長。它不過是由拉球的動作製造出類似劈長的效果罷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不過這個技術並沒有人使用,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擰拉,能不能擰出下璇球」最後通過慢放大家知道其實是一個兜切不過看起來有點迷惑性像擰拉。因為擊球也就是一瞬間的事。但是它的理論和我說的大致相同。
從問題能夠看出,題主對乒乓球中的拉球和旋轉是非常熟悉的。對於拉出下旋球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嚴格意義上,是不能拉出下旋球的。但在實際比賽中,確實會出現以類似拉球的動作製造出下旋球的情況,將這種情況稱為「拉」出下旋球也不為過。
一、弧圈球和拉球
弧圈球技術源於日本,通過向前上方發力,利用切向力使膠皮與球產生摩擦,製造強烈的上旋。打出弧圈球的技術動作看似從下往上將球提拉起來,因而稱為拉弧圈,一般稱拉球。
因此,嚴格意義上的拉球,特指製造上旋球或弧圈球的技術動作。而且要求是,拉出的上旋越強烈越純正越好。
二、側旋弧圈和不轉弧圈的啟發
在弧圈球的旋轉分類中,除了經典的加轉弧圈和前沖弧圈之外,還有側旋弧圈、直板正膠弧圈(俗稱小上旋)和不轉弧圈(俗稱假弧圈)。
從這種分類可以看出,非嚴格意義上,可以「拉」出的不僅是上旋,還可以是側旋和不轉。那麼,只要擊球部位合適,當然也可以「拉」出下旋球。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要是以類似經典拉球的技術動作來處理球,就可以稱之為拉球。如果以這種動作製造出下旋球,就可以稱之為拉出了下旋球。
三、場景模擬
雙方均為右手握拍,橫板直板均可。
開球後雙方都試圖壓制對方反手位,迅速從前三板轉入反手位大斜線相持,逐步退到中台,伺機側身正手進攻。
我方首先強行側身轉入正手進攻,依然以斜線拉住對方反手位。但因出球質量不高,對方反手快帶壓制我反手位大角度。
此時,來球速度很快形成追身球,我方來不及調整步法,只能上身向左側傾斜降低重心,騰出擊球空間,同時從右向左揮拍擊球。由於身體姿態的限制,來球已經高於我方肩膀,只能從右上方向左下方擊球,擊球點位於來球左下方,回球為下旋球。
雖然觸球瞬間我方實際是以「抹」的方式進行處理,但整個回球過程中,依然完成了引拍、拉手、發力等拉球動作,完成可以稱之為對拉相持中拉出了下旋球。
四、球員舉例
上述場景模擬在比賽中並不少見,而且波爾和水谷隼似乎特別容易出這種球。兩位運動員都習慣於在側身位通過上身姿態調整而非步法調整回擊來球。
五、拉出下旋球的利弊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拉出下旋球往往是出於偶然,屬於非標准動作。雖然在對拉上旋球相持的過程中突然出一個下旋球可能讓對方不適,造成其失誤,但這與孔令輝、馬琳利用側切技術回擊上旋球從而主動製造下旋是不同的,不應該成為訓練中追求的目標。
綜上,希望能解開題主的疑惑。
這個要看你對「拉」的定義了。嚴格意義上來說,拉球指的是上旋弧圈球,即由下向上揮拍,摩擦球的中上部擊球的技術。
但是非要說「拉」出下旋球的話,指的就是用拉球的動作,去切削球的下部了。
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以右手持拍反膠選手為例:
一是側擰技術。聞名於世的張繼科的霸王擰可以擰出下旋,在對手發下旋或者測下旋短球時,上步側擰,大臂架高,小臂回擺,手腕兒內扣,球拍反面略微仰起,找到球路的最高點發動,手腕兒快速展開去摩擦球的下部,同時配合小臂甩動。這樣回去的球是下旋。
二是勾手式側拐弧圈拉球。當球在正手位時,在側拐弧圈拉球的基礎上,內扣手腕兒,去摩擦球的右下部,過去的球是側下旋。
所以我認為,對於反膠來講,要實現拉出下旋,就得用拉球動作去切削球。
除此之外,劍走偏鋒,純理論討論的話,長膠是可以「拉」出下旋的。對方過來一個上旋球,長膠選手用拉球的動作,把球撞回去,不要太用力撞,使摩擦力不足以改變球的旋轉方向,那麼回球就是下旋球了。
㈦ 業余乒乓球愛好者正手拉下旋球動作要領是什麼
1.站位要跟球台有一定的距離,但也不能太遠。因為下旋球二跳往下走,很容易出現掉位的情況肆運。當然也不能靠球台太近,如果對方搓到底線,那麼我們就容易被球頂到。所以基本上我們就留出一個臂長的距離,最佳距離就是前臂加大臂之間的這個距離。
㈧ 拉下旋球時的動作要領是什麼
拉下旋球的三個要素就是腿、腰、手;三者要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弧圈球的最大威力。
1、准備動作。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來說,站位距球台邊緣1、5米左右。左腳前,右腳後,兩腳間距略比肩寬,右腳尖於左腳腳窩的位置平齊,以兩腳前腳掌內側著地。兩腿彎曲,含胸,重心放低,身體與球台邊緣的夾角大概為45度左右。
2、拉球。拉上旋球時,右肩略微下沉,同時橫向轉腰,右臂自然放鬆,靠橫向轉腰動作完成引拍的過程。此時,以右腳為軸,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後,右腿蹬地祥源,腰部橫向回轉,並帶動右臂,注意此時右臂仍為謹渣態放鬆狀態。待腰轉到基本與球台邊緣平行的時候開始收縮前臂,擊球。重心由右腿轉移到兩腿上,兩肩持平。
3、擊球。擊球時間分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來球即將達到最高點的時候,下降期是指來球從最高點剛剛下落的時候。一般來說,來球位於梁談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離時擊球感覺最好,可以發出力。擊球時,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發力。擊球後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鬆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