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單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檢測創新方法

單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檢測創新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6 18:17:42

『壹』 李斯特菌病的檢查

1.血常規
患者血白細胞總數常增高,分類中以中性粒細胞增多明顯,單核細胞並不增多。
2.腦脊液常規
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大多外觀混濁,白細胞數為(100~10000)×106/L,其中2/3為多核細胞,蛋白質含量增高達0.5~3.0g/L,而糖量降低者僅佔40%,未合並腦膜炎的患者腦脊液常規多為正常,或僅有輕度蛋白質含量增高及淋巴細胞增多。
3.細菌學檢查
是診斷本病的關鍵。
(1)細菌塗片取膿性分泌物,穿刺液,腦脊液,活組織細胞,胎兒糞便等塗片,行革蘭染色檢查,但據報道腦脊液鏡檢有2/3的患者標本為陰性。
(2)細菌培養在疾病早期取血,腦脊液,骨髓,羊水,胎糞,胎盤,新生兒臍帶殘端,受損皮膚或黏膜,孕婦陰道排泄物等作細菌培養,可分離到致病菌。
4.血清學檢查
對該菌的抗體反應主要是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升高,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遞升有助於診斷,但血清抗體檢查對本病診斷價值有限,只用於流行病學研究,主要原因是由於:①該菌與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其他革蘭陽性菌具有共同抗原,常呈交叉反應,出現假陽性。②血清抗體檢測的靈敏度差。③新生兒及免疫缺陷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常不升高。
5.分子生物學檢測
近年來應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及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來進行臨床診斷,應用PCR方法可在250µl血液中測出1×104cfu的李斯特菌,敏感性強。
6.常規檢查
做X線胸片,心電圖,B超和腦CT等檢查。

『貳』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哪些

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叄』 快速檢測生化反應的成套細菌鑒定系統有哪些

1、API板條
API板條是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的一種快速微量的生化反應系統.
2、紙片法
紙片法已經列入了我們國家的國家標准,它是美國3M公司生產的產品。採用3M紙片可以鑒定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計數、黴菌和酵母計數、沙門菌的鑒定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於紙片的價格比較昂貴,因而限制了在基層單位的應用。
3、選擇、鑒定用培養基法
它的原理是在培養基中加入特異性的生化反應底物、抗體、熒光反應底物、酶反應底物等,可使目標培養物的選擇、分離、鑒定一次性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公司生產的顯色培養基
(1)首先就是法國科瑪嘉公司生產的科瑪嘉顯色培養基
沙門菌培養基:用於鑒別包括傷寒桿菌在內的沙門氏菌
李斯特菌培養基:用於分離和鑒定產單核李斯特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基:用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鑒定和計數
O157:H7培養基:用於分離和鑒定大腸桿菌O-157
大腸桿菌培養基:用於大腸桿菌鑒定和計數
ECC培養基:用於大腸桿菌和大腸菌群的鑒定和計數
弧菌培養基:用於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的分離和鑒別
(2)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BP+RPF,兔血漿+纖維蛋白原培養基,可以在24小時內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也是一種比較常用的顯色培養基。
(3)德國的Merk公司生產的chromocultColiformAgar培養基。大腸桿菌為墨綠色或者是大紅色的菌落,沙門菌為淡綠色至藍綠色菌落。檸檬酸桿菌和克雷伯菌為橙紅色至紅色菌落,其他腸道菌為無色菌落。

『肆』 關於國標中單增李斯特菌檢測的問題

實驗室驗證食品中李斯特菌新國家標准檢驗方法可操作性及可行性.方法:按照國家CDC"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李斯特菌檢驗標准"驗證方案進行.結果:用不同濃度的沙門菌菌懸液人工染菌二類食品各加份,用增菌液兩步增菌,兩種分離培養基分離,對比檢出率及分離效果.檢出率62.5%,最低檢出限為0.5 cfu/25 g~13 cfu/25 g.結論:該方法使用了選擇性強、特異性高的分離培養基及快速篩選方法,如Vitek GNI、API10300、顯色培養基等,克服了傳統李斯特菌檢測方法檢測周期較長、所需試劑繁多、菌落生長慢等缺點,使李斯特菌的檢測更加快速、簡便、特異、敏感.該方法使李斯特菌檢測具有更好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伍』 如何實現快速檢測及有效控制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腸桿菌, 也是腸桿菌科中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據有關資料統計由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病例在病原菌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所佔比例已超過三分之二,2007年發生的「 花生醬事件」以及 2008 年發生的「 西紅柿 事件」等[1]沙門氏菌中毒事件的發生也使得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本文主要是對食品中沙門氏菌的傳統檢測方法以及後續建立的以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物感測器和電化學為基礎的快速檢測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綜述,旨在為該致病菌的檢測方法的研究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傳統的檢測方法(國標法)
目前, 我國對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大多採用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檢驗》對食品樣品進行檢測,這種傳統的培養方法可分為前增菌、增菌、分離培養、生化試驗和血清學鑒定等步驟進行。雖然傳統培養法可靠性高,但是其操作繁瑣且耗時費力,並不能滿足食品快速檢測的要求。
2、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2.1聚合酶鏈反應技術
PCR技術是一項敏感性高、特異性強且快速准確的微生物檢測技術,也被許多學者用於對食品中沙門氏菌進行檢測和研究。汪琦等[2]就採用傳統培養方法 、BAX(r)方法和PCR 方法 3 種方法對沙門氏菌進行檢測。在常規PCR的基礎上宋東曉[3]建立了檢測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新的PCR方法——多重PCR。此外其他新的PCR技術也運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鍾偉軍[4]通過對熒光定量PCR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的摸索,建立了檢測沙門氏菌的核酸熒光定量PCR方法,此研究為食品中沙門氏菌快速檢測試劑盒的研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核酸探針技術
核酸探針技術是根據核苷酸鹼基互補的原理,在已變異的DNA樣品中加入用同位素等標記的DNA特異片段,在一定條件下兩片段進行雜交從而達到檢測DNA的目的。此技術不僅簡便、快速而且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已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Almeida等[5]通過建立一種新穎的肽核酸探針結合熒光原位雜交方法對血液、糞便、水以及嬰兒奶粉樣品中沙門氏菌進行了檢測,准確度高達 100%。
2.3基因晶元技術
基因晶元技術是利用已知核酸序列的探針與靶核苷酸序列雜交,然後通過信號檢測對其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在沙門氏菌等各種致病菌的分析檢測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饒寶等[6]通過建立檢測致病菌的基因晶元檢測方法,設計了通用引物和特異性探針: 沙門氏菌探針、大腸桿菌探針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探針,實現了同時檢測並區分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目的。祝儒剛等[7]運用多重 PCR 結合基因晶元技術建立了檢測肉及肉製品中的大腸埃希氏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等5種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檢驗方法。
2.4噬菌體裂解技術
噬菌體有特異性裂解細菌的作用。張碧波等學者利用此技術進行沙門氏菌
快速檢測,結果和其他學者相同,據此得出特異性噬菌體可以檢測出沙門氏菌,此法方便可行。姜琴等[8]利用噬菌體裂解對150份食品樣品進行快速檢測,結果說明腸桿菌科噬菌體組合對培養10h的沙門氏菌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這對實現沙門氏菌實時、快速而准確的檢測有重要意義。
2.5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
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是2000年Notomi等開發的一種新的恆溫核酸擴增方法,此方法的特點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且簡單、快速,適合對大規模樣品的快速檢測[9]。李佳桐[10]通過實驗建立了沙門氏菌的LAMP檢測方法,並將此方法與常規PCR進行比較,結果顯示:LAMP方法對沙門氏菌的檢測恆溫65℃下只需要40min,只擴增沙門氏菌,不會擴增其他革蘭氏陰性菌,最低可檢出濃度10cfu/mL,比常規PCR的最低檢出濃度高1個數量級,通過添加熒光染料SYBR Green Ⅰ,能夠快速簡便的觀察檢測出綠色的陽性結果十分明顯的區別於橙色的陰性結果。
3、免疫學方法
3.1酶聯免疫吸附技術
酶聯免疫吸附法簡稱 ELISA, ,此技術敏感性高 ,不需特殊設備 ,結果觀察簡便,早在1977年就有報道將酶聯免疫吸附法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伍燕華等[11]設計捕獲抗體和檢測抗體,建立快速檢測沙門氏菌雙抗夾心ELISA方法對食品中的沙門氏菌進行檢測。張帥等[12]建立雙抗夾心ELISA體系,檢測模擬污染肉樣中沙門氏菌,其檢測限為800CFU/g,等均並與其他血清型沙門氏菌、單增李斯特菌等菌均無交叉反應,特異性良好。
3.2免疫熒游標記技術
免疫熒游標記技術是根據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將熒光素標記在已知抗原(或抗體)上,與特異抗體(或抗原)結合後產生熒光,可用來定位抗原或抗體、並通過定量分析,確定測定含量。葉明強[13]基於納米免疫磁珠富集,免疫量子點標記,建立了一種食品中沙門氏菌的含量進行快速檢測的方法,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熒光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技術。
3.3斑點免疫金滲濾法
免疫膠體金技術是以膠體金作為標記物結合免疫原理的一種應用於抗原抗體的新型技術,該技術運用最廣泛的就是斑點免疫金滲濾法(DIGFA)。孔繁德等及曹春梅等都利用此技術對沙門氏菌的快速檢測進行了研究,曹春梅等[14]是利用斑點免疫金滲濾法對沙門氏菌O9抗原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此法簡單、快速,適合推廣運用;孔繁德等[15]是通過建立直接檢測沙門氏菌的斑點免疫金滲濾法檢測試紙盒對該菌進行了研究。
3.4免疫磁性分離技術
免疫磁珠分離技術是將特定病原體的單抗或多抗與磁珠微球偶聯,並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磁珠,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磁珠會發生定向移動,從而達到分離目標病原體的作用。食品樣品中致病菌含量很少,常規的方法是很難從中分離出來的,藉助免疫磁性分離技術可以達到快速分離的目的。王海明等[16]應用磁免疫技術建立快速檢測食源性沙門氏菌的方法,結果表明此方法能對食品基質中的目標菌進行快速有效的富集,其檢測限<10cfu/25g,檢測周期約為40小時。胡霏[17]也通過實驗針對鼠傷寒沙門氏菌建立免疫磁分離技術結合熒光層析技術的快速檢測方法。
4、生物感測器技術
生物感測器是利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酶 、多酶體系 、抗體等做為敏感器件,然後配以適當的信號傳導器所構成的分析檢測的工具。我國學者已採用此法對沙門氏菌的抗原、抗體的免疫吸附進行檢測,並已用於快速檢測食品中致病的沙門氏菌,而僅需 1h 完成,達到了快速的檢測目的。寧毅[18]在對碳納米管性質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分子探針構建了碳納米管生物感測器,並將其用於沙門氏菌的檢測,結果顯示所構建的感測器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穩定性好。
5、電阻抗技術
電阻抗法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生物學技術,因為具有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准確性好等優點,目前此法已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檢測檢驗並已通過美國公職分析化學協會(AOAC)認可。陳廣全等[19]建立了電阻抗法快速檢測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方法,並將其與常規培養法進行比較,對食品中的沙門氏菌屬進行檢測,結果表明電阻抗法比傳統培養法更加快速、可靠。
6、總結
綜上所述,沙門氏菌檢驗技術正從傳統的培養方法向分子檢測方法改進,並向儀器化、標准化、自動化方向發展,並且食品安全、致病菌等問題對人類健康以及生活環境都造成了嚴重威脅,加強沙門氏菌檢測勢在必行。目前沙門氏菌快速檢測技術大多具有檢測迅速、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特點,此外這些方法還具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改進和創新,建立更成熟可靠、方便快捷的沙門氏菌快速檢測技術。

『陸』 單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制備方法

單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制備方法:
1、將-80℃凍存的菌株接種於固體BHI培養基,置於37℃培養18h進行活化。挑取單菌落於5mL液體BHI培養基中,37℃、200r/min培養過夜。次日,按1:100的比例轉移至1L新鮮液體BHI培養基中繼續培養至OD600為1.0。
2、2.2超濾濃縮法提取膜囊泡當細菌培養至OD600為1.0時,4℃、6000r/min離心20min收集上清液,經0.45μm或0.22μm濾器過濾,除去細胞碎片等雜質後轉移至截留相對分子質量100kD的超濾濃縮管中,4℃、4000r/min離心20min。取濃縮液,經4℃、31174r/min離心3h後棄上清,用10mL的磷酸緩沖液懸浮沉澱,重復離心一次後,將沉澱重懸於1mL磷酸緩沖液中,經0.22μm濾器過濾後進行無菌檢驗,鑒定其無菌後於-80℃保存,即為提取的膜囊泡。將所提取的EGDe、EGDeΔprfA和EGDeΔprfA+pERL3-prfA*的膜囊泡分別表示為EGDe-MVs、ΔprfA-MVs和prfA*-MVs。
3、Optiprep密度梯度離心法提取膜囊泡Optiprep梯度離心液用DMEM分別配製成濃度為25%、30%、35%、40%和45%。吸取經過超濾濃縮法(同1.2.2)提取的1mL產物轉移至Beckman離心管中,再依次加入2mL的45%、40%、35%、30%和25%Optiprep,於4℃、31174r/min進行超速離心15h。離心完畢後,小心收集30%-35%的組分於Beckman離心管中,並加入10mL磷酸緩沖液,再次進行超速離心。重復離心3次後棄上清,將沉澱重懸於1mL磷酸緩沖液中,經0.22μm的濾器過濾後進行無菌檢驗,鑒定其無菌後於-80℃保存,即為提取的膜囊泡。
4、BCA法測定膜囊泡的蛋白濃度並計算膜囊泡的產率MVs蛋白濃度的具體測定方法參見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說明書。利用稀釋平板塗布法統計OD600為1.0時的菌落數,以每1013個CFU獲得的蛋白量(μg)為膜囊泡的產率。
5、負染電鏡觀察膜囊泡的形態將銅網浸泡在MVs樣品中吸附大約20min後取出,用濾紙與銅網垂直接觸以除去多餘液體。隨後將銅網浸泡在PTA染液中染色5min,取出後於陰涼處自然乾燥2-3d,即可用於電鏡觀察。
6、對細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響細菌生物被膜的培養及檢測參照馮飛飛等[10]的方法。將3株細菌的MVs稀釋至同一濃度(0.2mg/mL)後,按照1:1的比例分別取100μL相應的MVs加入到含100μL菌液(同種菌株或者不同種菌株)的96孔板中。另設置2組不含MVs的參照:一組加入等量菌液,另一組加入等量的磷酸緩沖液。待上述操作完畢後,將96孔板置於37℃分別培養24、48和72h。培養相應時間後,酶標儀測定其OD600值,以檢測其生長情況;隨後棄去各孔培養基,所生成的生物被膜經蒸餾水洗滌,室溫乾燥後,用1%乙二酸銨結晶紫染色,並測定其OD595的光吸收值。所獲得的試驗數據使用Origin8和SPSS22進行分析處理。結晶紫染色後的生物被膜直接置於倒置顯微鏡下觀察,拍照記錄。
7、膜囊泡的溶血活性檢測溶血活性的測定參考於新惠等[12]的方法。將來源於不同菌株的MVs稀釋至同一濃度(0.2mg/mL)後,分別取一定量的MVs加入含1mL紅細胞懸液的離心管中,陰性對照組加入等量的磷酸緩沖液,陽性對照組加入等量的無菌水;另取等量的MVs加入1mL紅細胞懸液後再添加2mmol/LDTT。將以上離心管置於37℃孵育3h後,室溫、2600r/min離心5min,吸取800μL上清於一次性比色皿中測定OD543的值,即為MVs的溶血活性值。
8、膜囊泡對棉鈴蟲幼蟲體重、存活率和化蛹率以及幼蟲發育時間的影響選取生理狀態基本一致的4齡棉鈴蟲幼蟲置於冰上麻醉2h待用[13]。將來源於不同菌株的MVs稀釋至同一濃度(0.2mg/mL)後,吸取5μLLm-MVs自幼蟲第一腹足下注入,對照組注入等量磷酸緩沖液,每組18條幼蟲。注射完成後每隔24h稱取幼蟲體重,並統計存活率、化蛹率及幼蟲發育時間(自購買之日起至末齡),數據的計算方法為:化蛹率=蛹數/試蟲總數×100%;存活率=存活數/試蟲總數×100%。

『柒』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變異迅速,快速鑒定病原微生物的檢驗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前進著。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主要有直接塗片鏡檢、分離培養、生化反應、血清學反應、核酸分子雜交、基因晶片、多聚酶鏈反應等,該文對這些檢測技術進展做一綜述。 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又稱病原體,有病毒、細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真菌、放線菌、朊粒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過敏、腫瘤、痴獃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出現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羅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傳染性極強,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對病原體的檢測必須做到快速、准確。常規病原學檢測方法操作繁瑣,檢測周期長,而且對操作人員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隨著醫學微生物學研究技術的不斷發展,病原學診斷已不再局限於病原體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檢測手段不斷出現並被應用於臨床和實驗室 J。核酸分子雜交技術、PCR技術、基因晶片技術等檢測方法,自動化程度高,快速省時、無污染、結果精確,可以准確靈敏地鑒定病原微生物。1 傳統的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方法傳統的病原微生物學實驗室檢查以染色、培養、生化鑒定等為主,將標本直接塗片染色鏡檢和接種在培養基上進行分離培養是對細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進行病原學診斷的常用方法。1.1 直接塗片鏡檢病原微生物體形體積微小,大多無色半透明狀,將其染色後可藉助顯微鏡觀察其大小、形態、排列等。直接塗片染色鏡檢簡便快速,對那些具有特殊形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適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螺旋體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診斷。直接塗片鏡檢不需要特殊的儀器和裝置,在基層實驗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手段。1.2 分離培養與生化反應 分離培養主要用於臨床標本(如血液、痰、糞便等)或培養物中有多種細菌時對某一種細菌的分離。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時間,檢測周期較長,不能同時處理批量樣本。為解決這一問題,各種自動化培養和鑒定系統不斷產生,傳統鑒定方法也在逐步改進,大大加快了檢驗速度。例如Microscan WalLCAway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可同時做細菌鑒定和葯敏試驗,檢驗500多個菌種。苛養菌如肺炎鏈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對營養要求比較高,常規培養陽性率低。雍剛 等將不要同比例的葡萄糖、玉米澱粉、生長因子、酵母粉、氨基酸等特殊增菌劑加入到巧克力培養基中製成了新型淋病奈瑟菌培養基,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分離培養率。蘇盛通等在營養瓊脂中加人了中葯紅棗、赤小豆培養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生長指數明顯高於血平板。1.3 組織細胞培養 活組織細胞培養適於專營活組織細胞內生存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等。不同病原體敏感的組織細胞是不一樣的,將活細胞從病原體敏感的動物組織中取出在體外進行原代培養或用病原體敏感細胞系進行傳代培養,再將病原體接種於相應的組織細胞中後,病原體可在其中繁殖增長,引起特異性的細胞病變效應。也可以將病原體直接接種於敏感動物體內,引起相應組織器官出現特異的病理學改變。往往可以根據這些特異的病變對病原體進行鑒定。2 血清學與免疫學檢測血清學檢測是通過已知的抗體或抗原來檢測病原體的抗原或抗體從而對病原體進行快速鑒定的技術,簡化了鑒定步驟,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凝集技術、乳膠凝集實驗、熒光抗體檢測技術、協同凝集試驗、酶聯免疫測試技術等。酶聯免疫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血清學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僅可檢測樣本中病原體抗原,也可檢測機體的抗體成分。幽門螺奸菌在我國人群感染率高達50% ~80% ,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唾液中抗HP抗體來診斷HP感染,其結果滿意。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國人群中感染率極高,ELISA應用於乙型肝炎病人早期血清學診斷的效果最為明顯。臨床上致病菌往往和非致病菌混合在一起,如何從這些細菌中分離出目標菌是關鍵。免疫磁珠分離技術(IMBS)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在微生物檢測領域中一種新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特定病原體的單抗或多抗或二抗偶聯到磁珠微球上,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磁珠一目標病原體復合物或磁珠一一抗一目標病原體復合物,在外部磁場磁力的作用下,將目標病原體分離出來。目前已經開發出了針對各種病原體的免疫磁珠,如大腸埃希菌、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軍團菌等,廣泛應用到各級科研和實驗室 。經IMBS分離出的白色念珠菌可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測,檢測時間縮短至4 h。IM—Bs還可以和其它檢測技術聯合來檢測病原菌,免疫磁珠分離得到的目標菌可繼續用於分離培養使大腸埃希菌0157最低檢測限由200 cfu·g 提高到2 cfu·g~;IMBS結合聚合酶鏈反應(IMBS—PCR)可對培養條件比較特殊的細菌如苛養菌、厭氧菌進行快速檢測,肉類中的產毒素型產氣莢膜梭菌經IMBS.PCR檢測

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普通培養(簡稱標)般報告要用儀器、核酸檢測(PCR)、目前快速檢測(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根據自需求選擇

食品微生物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普通培養法(簡稱國標方法)一般出報告的要用,儀器法、核酸檢測法(PCR)、還有目前的快速檢測法(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這個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吧。

簡述hiv的微生物學檢測方法有哪些

簡述hiv的微生物學檢測方法有哪些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性疾病 。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後出現兩種抗體:一種是特異性抗體(TPHA),為lgM。當有補體存在和厭氧條件下,對活螺旋體的動力有抑製作用,並可將螺旋體殺死或溶解,對機體的再感染有保護作用。另一類是非特異性抗體(快速血漿反應素 RPR)。為lgA與lgM的混合物,可與正常生物組織中的類脂抗原發生非特異性結合,對人體無保護作用

微生物的傳統檢測方法有哪些?

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型別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現代定義

微生物: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機構分類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徵

1、體小面大
2、吸多轉快
3、生長繁殖快

微生物的這一特性使其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如發酵、單細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水產品致病微生物檢測方法有哪些

這個是我在網上找到的的微生物的檢測試紙片,也不知道方法咋樣,你要也可以去網站上看看的
像大腸桿菌測試紙片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是一種新出現的食物傳播性疾病的病因。它除了引起腹瀉、出血性腸炎外,還可發生溶血性尿毒綜合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嚴重的並發症。自1982年美國首次發現因該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疫情開始逐漸擴散和蔓延,相繼在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引起腹瀉爆發和流行。我國已陸續有十餘個省份在市售食品、進口食品、腹瀉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離到大腸桿菌O157:H7。大腸桿菌O157測試片(FilmplateTM E.coli O157BO204)3方元方圓生物的採用進口高選擇性顯色培養基作為主要原料,運用專有技術,做成一次性快速檢驗產品,一步培養15~24h就可確認,大大地簡化了檢測程式,非常適合各級檢驗部門和食品企業使用。本品適用於海產品、水產品、各類熟肉製品和冷葷、蛋及蛋製品等的快速檢測。參照標准: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埃希氏菌O157:H7/NM檢驗(GB/T4789.36)。

物體表面的微生物檢測方法有哪些

; 用浸有滅菌生理鹽水的棉簽在被檢物體表面取25cm2的面積,在其內塗抹10次,然後剪去手接觸部分棉棒,將棉簽放入含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管內送檢。擦拭時棉簽要隨時轉動,保證擦拭的准確性。對每個擦拭點應詳細記錄所在分場的具 *** 置、擦拭時間及所擦拭環節的消毒時間

牛奶中細菌檢測方法有哪些

先配製固體培養基,再劃線培養1天,之後挑每一種菌落的細菌製片,顯微鏡下觀察細菌的種類

『捌』 李斯特氏族顯色培養基能分離出伊氏李斯特氏菌嗎

李斯特氏族顯色培養基能分離出伊氏李斯特氏菌,李斯特氏菌顯色培養基可快速檢測食品和葯品中單增李斯特氏菌。陰性結果可在3天內檢測完成。單增李斯特氏菌顯藍色,菌落周圍有一不透明環。蛋白腖提供氮源和氨基酸,氯化鈉維持滲透壓,瓊脂是凝固劑,氯化鋰抑製革蘭氏陰性菌生長,抑菌劑抑制除李氏菌外的革蘭氏陽性菌生長李斯特菌顯色培養基是根據李斯特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鼠李糖發酵特性和磷脂醯肌醇特異性磷脂酶C(PIPLC)活性進行的特異顯色。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則菌落為藍綠色,有鼠李糖發酵特性則菌落背景為黃色,有PIPLC活性則菌落周圍有不透明光暈。

李斯特菌顯色培養基的工作原理:不同微生物內,含有不同胞內酶。顯色培養基在分離培養基中,加入了人工合成的微生物特異性酶的底物。(該底物由顯色基團和微生物可代謝物質組成,通常無色。)當顯色培養基里的目標菌大量繁殖時,在細菌特異性酶作用下,培養基中的底物游離出顯色基團,使目標菌落呈現出特定的顏色。實驗者可通過觀察菌落的顏色,直接對菌種做出鑒定。

閱讀全文

與單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檢測創新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風濕性關節炎最佳鍛煉方法如圖 瀏覽:260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如何練習 瀏覽:937
肺癌脾虛有怎麼好方法治療 瀏覽:902
手持式照度計使用方法 瀏覽:311
織毛線鞋子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834
菱鐵礦氧化鎂分析方法 瀏覽:596
清洗衣服上的油漆方法技巧 瀏覽:972
男性不育治療方法 瀏覽:801
給電腦截圖畫直線的方法 瀏覽:262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最好方法 瀏覽:56
測量樹的高度是什麼探究方法 瀏覽:372
廁所鋁合金門鉸鏈安裝方法 瀏覽:531
十字綉架使用方法 瀏覽:240
蜜桃冰沙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55
孕婦發燒物理降溫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瀏覽:323
盤中快速賣出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55
譜圖分析方法有 瀏覽:786
承山穴的定位方法圖片 瀏覽:79
寶寶斷奶正確方法如何順利斷奶 瀏覽:558
戒定慧心的最佳方法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