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艾灸的補與瀉的方法如何區別

艾灸的補與瀉的方法如何區別

發布時間:2023-05-16 17:58:43

Ⅰ 灸法補瀉法的方法

臨床中要使灸法在治療過程中產生預定的補瀉效應,必須根隱如據患者病情辨證施治,合理選穴,按照治療需要選擇適宜的施灸材料和方法,並通過補瀉操作來保證補瀉效應的產生。 中醫思想體系與治療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辨證作為理法方葯的施治基礎。灸法是中醫治療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辨證對於艾灸臨床自然具有密切關系。辨證的第一步就是辨發病之症,求致病之源。其次就是根據病變的性質及其發生和發展的各種規律,而制定出各種相應的措施和方法。方法是治療方案,處方是治療措施。方隨法處,法不離方。艾灸辨證的目的即是為了立法,法則定則措施明。臨床中欲使灸療產生補瀉效應而達到治療目的,必須根據病情辨證施治。
1.辨證選病證 應用補瀉之法有助於提高灸療的效果,而要准確使用灸療補瀉。
補法:此法多用直接灸或隔物灸治療慢性病。如: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胃下垂等氣虛證、氣脫證、氣不攝血證、血虛證、精髓之虛證、心陽暴脫證、中氣下陷證、中醫虛寒證、脾腎陽虛證、腎不納氣證、腎陽之虛證、沖任虛損證等。
瀉法:直接灸多見於治療疔瘡癰疽,犬蛇咬傷之類,而艾條溫和灸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發熱、風濕病、外傷瘀血等;扁桃體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等急性炎症多採用燈火灸。神經性皮炎、帶狀寬大皰疹、雞眼等多採用局部灸治。
2.辨證選灸穴 腧穴比喻人體的門戶,腧穴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反應病證,協助診斷和接受刺激,預防疾病兩方面,其治療作用有區域性、整體性、雙向調節性、相對特異性、協同性與指抗性等特性,也就是說每個穴位,一般都慧攜者有其主治的特異性。選用不同的腧穴灸治,也常能收到不同的補瀉治療效果。如氣海穴為補氣穴,對於氣虛患者可予氣海穴處行灸補法,則補益之效倍增、肺俞穴為解表散寒穴,對於風寒表證者可在肺俞穴處化膿灸或一般灸瀉法則可達疏風解表,宣肺散寒的作用。又如溫和灸百會,可治胃下垂、子宮脫垂及脫肛等病,而起到補氣升提之功效;而用蒜泥敷灸或雀啄灸湧泉穴治療咯血、鼻衄等症,則能瀉火止血。陽氣暴脫,用大艾盒灸神闕,雖火力峻猛,其功效為峻補回陽救脫;而陰寒凝結的腹痛,用緩灸療,亦能達到逐寒外出瀉法之能。這又是同一穴位產生不同的補瀉作用。所以我們在臨床中應用灸療補瀉時可根據腧穴的特性合理選穴施灸即可提高灸治療效。
3. 辨證選灸材 即根據不同疾病的性質,在治療時選擇相應功效的施灸葯物加入艾中(葯艾),或是隔於艾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黃蠟等),產生不同的補瀉效應。如隔蒜灸解毒殺蟲,隔附子灸可回陽固脫,隔姜灸可祛寒溫中。此三種隔物灸就寓有補瀉之意。另如桃枝灸,可溫經散寒,治「心腹冷痛、風寒濕痹」(《本草綱目》),而桑枝灸對瘡傷已潰者可「補接陽氣,去腐生肌」(《本草綱目》),其補瀉作用顯然與前者有別。總之,在加用灸葯時,應充分考慮其性味、功能、主治,以產生不同的補瀉效果。
4.辨證選灸法 在臨床中只有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擇適當的施灸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補瀉作用。如化膿灸,發泡灸可以達到開辟門戶,引邪外出之效;燈火灸療則可以疏風解表、引氣利痰、解郁開胸。醒昏定搐(《幼幼集成》):溫針灸或艾炷直接灸行補法,則可以溫通經脈,活血化瘀:如欲行氣活血,則可用艾條溫和灸;急性實熱證則多用著膚灸,雀啄灸等等。另外,艾灸補瀉的艾炷大小與壯數多少是一致的。一般虛證、寒證用艾補法,艾炷宜大,壯數宜多(其艾炷大小與壯數多少視具體病情而定),對於實證,前薯熱證用艾瀉法,艾炷宜小,壯數宜少。不同灸療其作用機理也不盡相同,臨床中宜辨證施治,選用適宜的灸療,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益。
總之,要提高灸治療效,必須根據患者病情辨證施治,合理選穴.選擇適宜的施灸材料和方法。並通過補瀉操作來保證補瀉效應的產生。 灸法治病同針法一樣,手技是關鍵。灸療補瀉與操作中的除疾和艾火的大小及壯數的多少密切相關。灸療的補瀉的具體操作方法,分為兩個方面。
1.灸法補瀉 系指根據不同症情,合理選擇不同的灸治之法,以達到補虛瀉實的作用。
灸法的種類繁多,雖均為灸法,但作用上有一定區別,可以根椐不同的作用特點決定選 用具有補的或瀉的性質的灸療。
補法多採用刺激性較弱的灸療,瀉法則採用刺激性較強的灸療,使患者產生強烈的溫熱刺激。前者灸至皮膚略紅即可,後者則以灸後發泡或形成灸瘡為宜。臨床與實驗均證實,灸療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代償能力,從而強壯人體正氣。故一般來講,灸療多為補法。如溫針灸、直接灸中的無瘢痕灸、電熱灸、日光灸、艾條灸的溫和灸、迴旋灸、鋁灸及各種代灸膏等,使患者產生溫和舒適感。更為典型的是某些隔葯物灸與敷灸的補瀉。須根據隔物灸與敷灸時所用的葯物,按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等予以選用。選用偏重於瀉的葯物進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瀉的作用。如甘遂敷灸則多用於逐水瀉水;選擇偏重於補的葯物進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補的作用。如附子餅隔物灸則多用於補虛助陽。治厥逆、陽痿、遺精;隔姜灸溫經散寒;丁香敷灸溫中降逆、溫腎助陽而治虛寒腹瀉、陽痿、陰冷。五倍子敷灸固精斂汗而治遺精、遺尿、自汗、盜汗;由胡椒溫中散寒而治心腹冷痛等。但也有一些旨在軟堅散結、消瘀止痛、祛腐排膿的灸療可列為瀉法,如化膿灸、艾條灸中的雀啄灸、燈火灸。還有隔蒜灸解毒消腫殺蟲而治癰疽癤腫癬瘡,斑蝥敷灸攻毒蝕瘡、破血散結而治癰疽、咽喉腫痛、瘰癧;毛茛敷灸利濕消腫止痛而治鶴膝風、惡瘡癰疽、胃痛,石龍芮敷灸解毒消腫而治癰腫瘡毒、蛇蟲咬傷;威靈仙敷灸祛風除濕、通經止痛而治風濕痹痛,板蘭根敷灸清熱解毒而治腮腺炎;甘遂敷灸瀉水逐飲而治水腫,簿荷敷灸疏散風熱而治流感等。
2.灸術補瀉 系指用不同的操作技術進行補瀉之法。
(1)艾炷灸補瀉:此法首見於《黃帝內經》:「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靈樞·背俞》)。《丹溪心法·拾遺雜論》也說:「若補火,艾火芮至肉;若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千金要方》灸例亦雲:「灸之生熟法,腰以上為上部,腰以下為下部,外為陽部榮,內為陰部衛,故臟腑周流,名曰經絡。」「灸之生熟,亦宜撙而節之,法當隨病遷變,大法補氣務生;內氣務熟,其餘隨宜耳。」由此可見,古代艾灸的補瀉操作方法很早就有區別。
操作方法:艾炷灸補法.即點燃艾炷後,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滅,火力微而溫和,且時間宜長,作灸壯數較多,艾炷大.灸治完畢後用手按壓施灸穴位,謂之真氣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緩進,發揮溫通經脈,驅散寒邪,扶陽益氣,行氣活血.強壯機能的溫補作用。艾炷灸瀉法即點燃艾炷後,速吹旺其火,火力較猛,快燃快滅,當患者感覺局部燒灼發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灸治時間較短,壯數較少,艾炷小,施灸完畢後不按其穴,則謂開其穴而邪氣可散。可使火毒邪熱由肌表而散,從而達到以熱引熱的目的。
一般而言,虛證可以用灸的補法,而實證即可用灸的瀉法,艾炷灸的「疾徐」內寓補瀉二法,即疾能行瀉,徐可達補。
艾炷灸的補瀉關鍵在於操作上的徐疾和艾火的大小及艾炷的多少。
(2)艾條灸的補瀉:艾條灸的補瀉,關鍵在操作技術上。用艾條溫和灸或迴旋灸,每穴每次3~5min左右,可起到促進生理機能、解除過度抑制、引起正常興奮的作用,即為補法,而用艾條雀啄灸,每穴每次5~7min,約60~100下;並可根椐病情適當延長時間或增加灸的強度。可起到鎮靜、緩解、制止、促進正常的抑制等作用即為瀉法。另外,施補法時,艾條宜小而細;瀉法時,艾條宜大而粗。
上面僅是粗略的分類,灸療的補瀉作用與穴位功能、臨床證候、灸療刺激量的大小(包括:灸治方法、艾炷的大小、壯數的多少、距離的遠近、灸療時間的長短)、病變的部位及患者的體質等密切相關。臨床上無論運用何種補瀉,都應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靈活運用,方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如何艾灸艾灸時是補還是泄!

施灸的原料很多,但常用的基本材料是艾,艾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菊科植物,我國廣東地區都有生長,中葯店又有出售,將艾葉曬干派緩碾碎篩去粉末去出粗雜部分。剩下的柔軟纖維既是艾絨,艾絨氣味盯並芳香,易於燃燒而不起火焰,熱力溫和持久,易於深透肌膚,從而發揮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塵則模,消腫散結,回陽救 逆及防病保健等作用。 另外施灸時根據不同灸發的需要,還應備有生薑,大蒜,細鹽,附子餅,凡士林等其它輔助用料。灸法的適應范圍頗廣,各科都有它的主治病證,陰,里,虛,寒證多灸,陽,表,實,熱證少灸,凡屬慢性久病,陽氣虛弱,風寒濕痹,麻木痿軟,久瀉久痢,皆可用灸。施灸時應辯證施治,每個大夫取穴都各不相同。

Ⅲ 針灸中的補和瀉是什麼意思

補泄是針灸治療的一種手法。

1.補瀉手法的定義 所謂補法指能激發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正常的針刺手法;所謂瀉法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針刺手法。
2.傳統的補瀉手法
(1)提插補瀉:針下得氣後,先淺後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者為補。先深後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者喊畢為瀉。
(2)捻轉補瀉:針下得氣後,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也有左轉為補,右轉為瀉之說。
(3)徐疾補瀉:慢進針,少捻轉,快速出針者為補;快進針,多捻轉,慢慢出針者為瀉。
(4)開闔補瀉:出針後迅速揉宏畝按針孔為補,出針時搖大針孔,不按針孔為瀉。
(5)迎隨補瀉:針尖順著經脈循行方向刺人者為補,針尖迎著經脈循行方向刺入者為瀉。
(6)呼吸補瀉:患者呼氣鄭絕芹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

Ⅳ 針炙 什麼叫瀉,什麼叫補

1、捻轉補泄:針下得氣後,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泄法。
2、提插補泄:針下得氣後,先淺後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反之為瀉法。
3、疾徐補泄: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進時疾速刺入,多捻轉,徐徐出針改搏差者為瀉法。
4、迎隨補泄: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核皮瀉法。
5、呼吸補泄: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法。
6、開闔補泄:出針後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揉按為瀉法。
7、平補平泄:進針得氣後,施以均勻的提插、捻轉手法,適用於虛實不明顯或虛實夾雜的銀渣病症。

Ⅳ 做艾灸怎麼做瀉和補

艾灸補法就是溫和灸,隔姜灸等等泄法就是用大火,用嘴巴給他加速吹,讓他快速燃燒。

Ⅵ 艾灸如何使用補法和瀉法

慢火熏烤為補,通常熏至皮膚熱紅,或痛處不痛。
艾條(或艾炷)燒灼起泡為瀉。

Ⅶ 灸法補瀉法的簡介

如果機械地認為針法屬豎歲瀉,灸法屬補,就會無形中否定了針和灸法補瀉的實際意義。灸和針是兩種各不相同的治療方法,由於針和灸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經絡學說為依據,以經穴為刺灸點,在臨床上有著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中醫基本治療原則是調整陰陽,使之平衡。陰與陽是相對而言的,補與瀉也是相對而言。因此,灸法本身應該是既能補虛又能瀉實,具有雙重調節作用。因此灸法僅屬溫補的觀點既不附合中醫基本理論,更梁薯不符合中醫實橡纖者踐。

Ⅷ 艾灸逆為補,順為泄

一般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艾福堂艾灸

Ⅸ 關於艾灸療法的補法和泄法是怎麼回事

灸術補瀉 系指用不同的操作技術進行補瀉之法。(1) 艾炷灸 補瀉:此法首見於《黃帝內經》:「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靈樞?背俞》)。《丹溪心法?拾遺雜論》也說:「若補火,艾火芮至肉;若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千金要方》灸例亦雲:「灸之生熟法,腰以上為上部,腰以下為下部,外為陽部榮,內為陰部攜肆遲衛,故臟腑周流,名曰經絡。」「灸之生熟,亦宜撙而節之,法當隨病遷變,大法補氣務生;內氣務熟,其餘隨宜耳。」由此可見,古代艾灸的補瀉操作方法很早就有區別。操作方法:艾炷灸補法.即點燃艾炷後,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滅,火力微而溫和,且時間宜長,作灸壯數較多,艾炷大.灸治完畢後用手按壓施灸穴位,謂之真氣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緩進,發揮溫通經脈,驅散寒邪,扶陽益氣,行氣活血.強壯機能的溫補作用。艾炷灸瀉法即點燃艾炷後,速吹旺其火,火雹悶力較猛,快燃快滅,當患者感覺局部燒灼發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灸治時間較短,壯數較少,艾炷小,施灸完畢後不按其穴,則謂開其穴而邪氣可散。可使火毒邪熱由肌表而散,從而達到以熱引熱的目的。一般而言,虛證可以用灸的補法,而實證即可用灸的瀉法,艾炷灸的「疾徐」內寓補瀉二法,即疾能行瀉,徐可達補。艾炷灸的補瀉關鍵在於操作上的徐疾和艾火的大小及艾炷的多少。(2) 艾條灸 的補瀉:艾條灸的補瀉,關鍵在操作技術上用艾條溫和灸或迴旋灸,每穴每次3~5min左右,可起到促進生理機能、解除過度抑制、引起正常興奮的作用,即為補法,而用艾條雀啄灸,每穴每次5~7min,約60~100下;並可根椐病情適當延長時間或增加灸的強度。可起到鎮靜、緩解、制止、促進正常的抑制等作用即為瀉法。另外,施補法時,艾條宜小而細;瀉法時,艾條宜大而粗。上面僅是粗略的分類,灸療的補瀉作用與穴位功能、臨床證候、灸療刺激量的大小(包括:灸治方法、艾炷的大小、壯數的多少、距離的遠近、灸療時間的長短)、病變的部位及患者的體質等密切相辯李關。臨床上無論運用何種補瀉,都應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靈活運用,方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閱讀全文

與艾灸的補與瀉的方法如何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風濕性關節炎最佳鍛煉方法如圖 瀏覽:260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如何練習 瀏覽:937
肺癌脾虛有怎麼好方法治療 瀏覽:902
手持式照度計使用方法 瀏覽:311
織毛線鞋子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834
菱鐵礦氧化鎂分析方法 瀏覽:596
清洗衣服上的油漆方法技巧 瀏覽:972
男性不育治療方法 瀏覽:801
給電腦截圖畫直線的方法 瀏覽:262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最好方法 瀏覽:56
測量樹的高度是什麼探究方法 瀏覽:372
廁所鋁合金門鉸鏈安裝方法 瀏覽:531
十字綉架使用方法 瀏覽:240
蜜桃冰沙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55
孕婦發燒物理降溫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瀏覽:323
盤中快速賣出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55
譜圖分析方法有 瀏覽:786
承山穴的定位方法圖片 瀏覽:79
寶寶斷奶正確方法如何順利斷奶 瀏覽:558
戒定慧心的最佳方法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