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文眼:野生動物為什麼會絕種——產權「公有的悲劇」
當歐洲人第一次到北美大陸時,野牛超過6000萬頭,但到1900年只剩400頭左右了。老虎、大象等動物都在人類的追殺之下,面臨滅絕的危險。 野生動物被逗擾滅絕,當然在於它們有商業價值。但絕非有商業價值就要滅亡。黃牛這類有極高商業價值的動物不僅存在,而且還在發展。不同動物的命運不同,關鍵不在於其本身的商業價值,而在於經濟學家常說的產權問題。 從產品的角度看,黃牛屬於私人物品,所有者擁有黃牛的所有權、使用權、轉讓權和獲益權。獲得黃牛需向所有者購買,養牛就有利可圖,黃牛的子孫也就綿延不絕了。野生動物屬於共有資源,不屬於任何人,將它打死就可以占為己有。共有資源,人人都是所有者,可以自由捕奪,但人人又不是惟一的所有者,無法排除他人佔有。這樣,人人都可以作為共有資源的眾多所有者之一而捕獵,但沒有一個人會從保護這動物中得到好處。因為你投資保護的是人人可以自由佔有的東西,你不會從這種行為中獲益。經濟學家用公有地被過分濫用而沒有人保護來說明公有資源遭到破壞的原因,稱為「公有的悲劇」。野生動物的滅絕正是另一種形式的公有的悲劇。 野生動物的滅絕說明了經濟學中一個重要原理:產權是重要的。只有建立了明確的產權制度,市場經濟的運行才是有效率的。明確的產權制度就要有明確惟一的產權主體,產權要受到法律明確保護,神聖不可侵犯。傳統公有制的弊病正在於產權不明確,所有者缺位。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國企改革的關鍵之一就是「產權明晰」。 在野生動物的保護上,產權也是重要的。非洲一些國家曾用不同的方法保護大象,得到了不同結果。肯亞、坦尚尼亞等東非國家沒有解決產權問題,而是僅僅用立法懲罰偷獵者。當偷獵的成本(被抓住的懲罰、或用於行賄的支出)小於收益(出賣象牙的收入),偷獵就屢禁而不止,大象減少。西南非洲一些國家,如游滲辛巴威、波札那等,從明確產權的角度制定政策,把私人領地的大象私有化,使之成為私人物品,可以飼養與捕殺。這樣,私人保護自己領地上的大象,結果大象開始增加了。 當然,也不是只要明確產權,野生動物就可以得到完全保護,有些野生動物難以明確產權,有些明確了產權還要有其他措施。同樣,市場經神指脊濟明確產權也不是惟一的,產權一抓就靈的說法並不準確。但無論在保護野生動物還是市場經濟中,產權是重要的。 (夏天/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