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生活中練毛筆字時,該怎樣找到筆鋒呢
練毛筆字可以讓你的氣質變得更加出眾,在生活中練毛筆字應該先找到筆鋒寫的才比較好看,找到筆鋒是需要技巧的,可以去嘗試了解一下。
在寫毛筆字的過程中,通過筆鋒的前段讓字寫出不一樣的形態,再用筆賦將變化勾勒出來,這樣寫出來的字帖比較好,而且古人在寫字的時候都會運用這些技巧。能夠讓毛筆字在你的書本尺豎胡上跳舞,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麼書寫者他控筆能力也是非常強的,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筆的粗細,要抑揚頓挫,這樣才能寫出更好看的字。要想將字寫得比較好看,一定要了解這些位置,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請教專業的老師給予正確的指導,這樣會進步得更快一些。寫毛筆字可以陶冶情操,也能讓自己多一個技能,每個人都需要有一種愛好來支撐生活,在閑暇時光,寫毛筆字也是一種非常愜意的事情,讓自己陶醉其中。
『貳』 毛筆書法如何將側鋒調整成中鋒,旋轉筆桿調
第一種方法,轉指,即用手指惗動筆桿來調整。
現代有部分人持此種觀點,本人不太同意。
原因:經典鬧鬧的執筆方法做不到捻管,只有用三個手指執筆,捻管才會較輕松。
且筆桿不能太粗。
第二種方法:轉腕。通過調整手腕襲核來調鋒。
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但遺憾的是,具體動作究竟是怎樣的很難用語言來描述,雖然古人頗多論述,但還是讓人看得雲里霧里。
教樓主一個方法自己去體會:在紙上畫大點的圓圈,讓筆保持中鋒,注意自己的手腕、手臂、手型是怎麼變化的,相信會有所體會。
註:指運和腕運不是孤立拍彎掘的,應該是手腕為主,手指同時也有細微的調整動作。
『叄』 筆鋒怎麼練
硬筆書法的筆鋒
在寫出鋒的筆畫如撇,捺,勾,折時盡量將筆寫到位,就是將筆里的墨水運行到筆畫的最後位置。硬筆書法不同於毛筆,在筆鋒的表現上不是那麼明顯,毛筆只要稍微提按就可以實現線的粗細、輕重,而硬筆則是要「用力」來實現。執筆時,用拇指緊握硬筆的上端,而中指緊靠於食指的對面,其他兩指依靠於中指,筆桿傾斜於紙面,筆尖此時的傾斜度大約在45度左右。在書寫中,起筆時較輕入筆,然後下挫頓筆,再行筆,到了收筆時,仍然需要頓筆回鋒,這里的回鋒類似於毛筆書法中的回筆,動作要到位,只不過在硬筆書法中,這個回筆只是一個空回,並無實質性的回筆。練習時,放慢每一筆的速度,注重筆畫的飽滿,等練習熟練後,可以逐漸將下筆速度加快,但嘩帆塵不要潦草,要注重筆畫之間的牽連,增加一些牽絲的轎顫筆畫。
『肆』 書法怎樣調鋒
1、要注意筆鋒的不同變化,靈活把握筆鋒的提按使轉;
2、要仔細體會筆鋒在行進中所產生的力量感,以表現線條質量為目的進行筆鋒調整;
3、要表現遲澀、徐疾、燥潤等不同的感覺,就要求對筆鋒的使轉進行不同的把握與調整。
書寫過程中用中鋒、側鋒、露鋒折轉自如,按筆提筆不倒鋒,不散鋒等,都是通過筆鋒才能完成的。
所以,筆鋒在書寫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如果不及時調鋒,便會出現偏鋒、絞鋒、散鋒等現象,這樣既影響線條的質量又給運筆帶來很多困難。所以,在行筆的過程中要時刻進行筆鋒的調整,使之達到中鋒用筆。
(4)如何練習毛筆轉鋒的方法擴展閱讀:
書寫中常見的幾類書體:
1、篆書;
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2、隸書;
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3、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4、行書;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5、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伍』 怎麼樣才能筆走中鋒
元代書家趙孟頫在《定武蘭亭跋》中雲:「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乃書法之本,這個亘古不變的根本,便是中鋒行筆,然吾學書年余,終不得其解,經征詢他人及查閱資料,恍有頓悟,於是作一簡論,以慰同道。
一、中鋒用筆前提
1、正確執筆:
唐太宗論執筆法:「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要求執筆要正,所謂「正」是說:動筆前筆桿於三維空間內與四方垂直,利於運動時筆鋒向各方出發。運筆後為保證「萬毫齊力」的用墨效果,筆桿反向傾斜於走筆的方向,但筆桿和筆鋒指向構成的縱向平面仍垂直紙面。即筆桿在縱向垂直於紙面的平面內方向傾斜,越出此面為病。
2、立鋒走筆:
立鋒走筆是讓「筆鋒時刻站立著行走」。就是利用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使、轉等筆法,以及筆鋒的自然屬性:彈性,達到每一次轉換筆勢和走向時,都把筆鋒調整到沒有任何方向,保持筆鋒的相對中正,為下一步的中鋒運筆創造條件。
3、恰當用筆
根據不同書體確定用筆的程度和分寸,即書寫時使用幾分豪。將毛筆「筆鋒至筆肚」間距離平均劃分為三等份,一等份為一分豪,二等份為二分毫,三等份為三分毫。通常:瘦金體用一分豪,歐、柳用二分毫,顏體用三分毫。做到書寫時下筆與用力的恰當。
二、中鋒用筆方法
清末書家楊守敬在論及中鋒用筆時,提出「八面出鋒」,是謂中鋒的妙語,道破了神秘筆法的玄機。中鋒用筆的方法便是「鋒出八面」:根據不同筆畫的不同走向,使用不同毛筆的鋒面。
如何能做到鋒出八面?此乃「中鋒用筆」的關鍵。
1、鋒面劃分
將筆鋒的平面走向,粗略分為八個方向,即八面。書寫時採用的不同的面,而非單一採用某一、兩面。
2、中鋒用筆
書法任何筆畫皆從「點起」或叫「點出」,從側鋒落下形成的「點」轉化為行筆的中鋒是講述的重點。
方法一:捻管轉鋒(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調峰時保持筆尖位置不變,通過手指轉動筆桿調整筆鋒走向。「橫、提」逆時針轉動筆桿,「豎、撇」順時針轉動筆桿,促使筆肚與行筆走向同。「捺」畫不用轉動。此過程走筆使用的鋒面,與起筆點畫使用的鋒面相同。此法優點是:轉換方便,容易掌握。缺點是:由於不停轉動筆桿,影響筆力和速速,筆法也顯單一。
以長橫畫為例。起筆用A面向右下做頓,用C面切出斜邊做點,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逆時針捻動筆桿,使A面轉向右邊,用A面中鋒行筆。
其它筆畫書寫方法理同(略)。
簡單的說,就是切筆後側鋒帶筆,然後轉動筆桿走向想去的方向。簡稱:點,帶,轉。
方法二:提筆折鋒(紙張空間范疇內運筆)。
落筆成點後將筆鋒原地略提,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迅速「頓筆折鋒」向走筆的方向。「橫」折向正右,「豎」折向正下,「撇」折向左下,「捺」折向右下。從而達到採用不同的鋒面中鋒走筆。此法優點是:用筆有力,轉換迅速。缺點是:提筆的程度難以把握,容易出現類似橫畫筆頭出尖或落肚的現象。
以長橫畫為例。起筆用A面向右下做頓,用C面切出斜邊做點,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於點畫原處(不離開點畫)略提筆,再迅速頓筆折筆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鋒行筆。
其它筆畫書寫方法理同(略)。
簡單的說,就是提筆後使筆鋒沒有任何方向,然後再頓筆折向想去的方向。
方法三:腕轉調鋒(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利用腕部的靈活轉動,保持筆尖位置不變,不用提筆原地將筆鋒向外(筆桿倒向懷部)或者向內(筆桿倒向反之)推送,讓筆肚回到筆畫中間,筆鋒自然變化成中鋒走向。「橫、提」筆鋒向外(或上)推送,「豎、撇、捺」筆鋒向內(或下)推送,從而達到採用不同的鋒面中鋒走筆。此法優點是:行筆干凈有力,轉換迅速。缺點是:行筆開始部分容易形成側鋒用筆。
以橫畫為例。起筆用A面向右下做頓,用C面切出斜邊做點,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自點畫原處向外(右上)推送筆鋒,讓筆肚回到筆畫中間,促使筆鋒自然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鋒行筆。
其它筆畫書寫方法理同(略)。
簡單的說,就是保持鋒尖位置不變,略提後按著筆圍著鋒尖畫圓,利用手腕運動轉向想去的方向。
本人向書家推薦後兩種中鋒用筆方法。
方法四:衄挫調峰法(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衄有筆鋒上下、左右來回揉動、轉動的意思,挫有筆鋒突然逆勢而行或筆鋒向上或向左輕輕一擠為行筆快速轉向做准備。即運筆的過程中,橫畫用指關節靈活地使筆鋒不斷上下微微提按揉動,豎畫讓腕左右來回微微提按扭動或提按轉趯。
方法五:翻筆調鋒法(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即讓筆鋒從一面直接翻向走筆的相反的另一面。
三、筆法書理總論
啰嗦說了這么多,實際上本人也不會,所以眾位客官只能是理解理論多加練習。總之,筆法的「王道」是中鋒用筆,側鋒輔之,用筆的方法是鋒出八面,調鋒的手段是學習的關鍵(內行稱功夫)。
外行說道,誤人子弟,勿怪為盼。
中鋒行筆有兩大困難要克服。
一、克服行筆側偃。
筆鋒受壓太重的時候行筆,筆肚接觸紙面且被筆桿拖著走,是很難使點畫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因此,中鋒行筆要避免側偃。書學兩大派別,都對此有共識。
但是,是否必須讓筆尖聚攏於筆畫中央來行筆,兩派的要求不一樣。帖學,董其昌:「發筆處便要提的起筆,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之語。」意思是盡量提起筆,讓筆尖在筆畫中央行走。碑學,包世臣:「蓋筆向左迤後稍偃,是筆尖著紙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鋪紙上亦。」很明顯和帖學不一樣。——兩派行筆有所不同,書寫的效果也不一樣,帖學的中鋒行筆效果多為「清挺遒勁」,碑學的中鋒行筆效果多為「蒼茫渾厚」。——但是,兩派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不讓筆鋒側偃又能力透紙背。
二、克服使轉時的偏側。
為什麼在轉折的時候會出現偏側,寫幾個字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也懶的說了,又不是視頻解說......
怎麼克服這個困難?主要的辦法有四:
1、分筆法。
也就是一筆分成兩筆寫的意思。比如橫折豎,寫完橫,斷筆,再寫豎。六朝碑版楷書大多如此,唐楷偶為之。於右任許多字的轉折之筆都是分筆寫的,有時候連勾都是。
2、提按法。
此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分筆法的快寫,只是分的不明顯。這個方法需要彈性稍好的筆,寫起來很輕快。寫行楷、行書(特別是唐以前的行書)中用的最多。王羲之的字就是這個方法。
3、頓挫法。
頓,很好理解。挫的意思,古人是這樣說滴:「挫者,頓後以筆略提,使筆鋒轉動,離於頓處......」離於頓處的意思不是斷筆,後面的「......」是我省略了一大堆文字,其意思無非是你想怎麼著就怎麼著——轉也好,直也罷,啄也行!比如柳公權的字以及米字都是這個方法,唐楷以後也基本都用此法。
『陸』 寫字的筆鋒怎麼練出來的
寫字的筆鋒練出來的方法如下:
毛筆書法:首先行筆時將筆的筆尖在出鋒的時候向上迅速上提,但不要太快。
將筆頭用手捻開筆尖前部鋒穎區,捏平後在陽光或燈光下映看,有一截較為透明晶瑩的部分,就是筆鋒,也叫鋒穎,簡稱鋒。毛筆質量的檔次並不是以筆毫長短而論,鋒穎的長短才是關鍵。
筆毫:筆,即毛筆;毫,指毫毛,毛發,也專指毛筆的筆頭部分。
『柒』 寫軟筆書法怎樣有筆鋒
1、在紙面的中心點開始,逆鋒起筆。鉛數咐
2、向右行筆,慢慢繞圈。
這個時候要講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調鋒。
毛筆在完成線條時一定要中鋒用筆。在直線的時候基本沒什麼難度,只要毛筆盡量立直就好。
但是在方向需要變化的情況下就沒那麼容易了:
原本在筆畫中間的筆鋒,在轉過方向後偏到了槐純筆畫側畢廳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偏鋒」。
所以,我們需要練習如何在轉變方向後,仍然保持中鋒用筆,也就是「調鋒」,而畫蚊香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式,因為在畫圓圈時毛筆需要不停地轉換方向。
『捌』 毛筆書法中的「調鋒」是什麼如何調鋒
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什麼是錐畫沙,錐畫沙,錐子在沙地上寫字,錐尖永遠不偏離中間,這是傳統書法一個普遍基本功要求,當代我們普遍叫中鋒運筆。
筆筆有收拾,處處見波瀾
『玖』 在毛筆字中 如何隨時調整為中鋒用筆
筆鋒調節,這是書法訓練的一個基本功。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一是提,在提筆的過程糾正筆鋒,顏真卿的楷書就是這種寫法。二是轉,在書寫的過程中輕輕轉動筆桿,使其由側鋒變成中鋒,這個要難一點。據說劉墉就是用這種方法,有時甚至把筆都轉掉了,呵呵。當然,這種調鋒技巧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去體會、練習,要做到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