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揭秘: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是如何研製成功的
1949年8月29日,蘇聯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俄羅斯核物理專家葉·韋利霍夫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了當時研製原子彈的經過。
應當考慮到那些年代的特殊背景。美國人在日本使用原子彈向蘇聯敲響了警鍾:這意味著,明天我們也可能遭到襲擊,盡管蘇聯在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對許多人來說,研製原子彈是戰爭的繼續。誰也不知道,自己將派往何處,也不知道什麼是輻射,誰也不能拒絕。
尤里·梅德韋傑夫:難道人們真的以為美國人會向前不久的盟友投擲原子彈嗎?
葉·韋利霍夫:不少院士對此確信無疑。
Ⅱ 成功有三條途徑和方法是哪些
成功有三條途徑:
1.造船渡海
自己創建一個系統,但要考慮人,財,物,進,銷,存,產七大環節。有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讓你回到解放前。
2.買船渡海
購買加盟一個成功的系統,你有哪么多資金嗎?比如麥當勞......
3.借船渡海
藉助登上一個成功的系統,只要你不下船,就可以達到夢中的彼岸。
直銷已步入一個品牌競爭的時代,與其與巨人競爭,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智者以教訓制止流血 ,愚者以流血換取教訓
李嘉誠說過:「如果方向選錯了,那麼越努力失敗得就越徹底。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經說過:真正的財富=觀念+時間
每個人都想擁有財富,富人總是少數。但為什麼不是你?在當今信息時代,你擁有21世紀的財富觀念了嗎?
成功者知道一百個失敗的原因同時知道一個成功的方法
失敗者知道一百個失敗的原因卻不知道一個成功的方法
選擇了高山,就選擇了坎坷;
選擇了寧靜,就選擇了孤單;
選擇了機遇,就選擇了風險;
選擇了成功,就選擇了磨難;
選擇了共同成功,也就選擇了一生一世的朋友和財富!
農業時代,競爭勞動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工業時代,競爭勞動工具、勞動技能。(車工、鉗工最吃香。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
信息時代、競爭知識、速度。
1、選擇比努力重要,關鍵不是經驗和技術而是你有沒有騎一匹好馬或開一部好的車子。
2、選對行業、找對人、用對方法。
3、與人競爭不如與人合作。
4、學習成功者的思考模式。
5、快速成功的方法:幫成功者干--最好的學習,與成功者合作--最開心的事業,找成功者幫你干--最輕松、最快速的成功的秘訣。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很多人還在猶豫、懷疑。告訴你所有的奇跡都來自不可能中的可能;所有的偉大都來自平凡中的不平凡。人人認為可能的那不是奇跡,人人可以做到的那不偉大。預知未來把握現在,你, 看到了什麼? 讀懂了什麼??
Ⅲ 軟體開發的流程都有哪些步驟呢
軟體開發是指一個軟體項目的開發,如市場調查,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形成文檔,建立初步模型,編寫詳細代碼,測試修改,發布等。
軟體是怎麼樣開發出來的
第一個步驟是市場調研,技術和市場要結合才能體現最大價值。
第二個步驟是需求分析,這個階段需要出三樣東西,用戶視圖,數據詞典和用戶操作手 冊。
用戶視圖 是該軟體用戶(包括終端用戶和管理用戶)所能看到的頁面樣式,這裡麵包含了 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條件。
數據詞典 是指明數據邏輯關系並加以整理的東東,完成了數據詞典,資料庫的設計就完成了一半多。
用戶操作手冊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說明書。
請注意,用戶操作流程和用戶視圖是由需求決定的,因此應該在軟體設計之前完成,完成這些,就為程序研發提供了約束和准繩,很遺憾太多公司都不是這樣做的,因果顛倒,順序不分,開發工作和實際需求往往因此產生隔閡脫節的現象。
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筆者以為作為項目設計者應當完整的做出項目的性能需求說明 書,因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術的人才可能理解,這就需要技術專家和需求方(客戶或公司市場部門)能夠有真正的溝通和了解。
第三個步驟是概要設計,將系統功能模塊初步劃分,並給出合理的研發流程和資源要求。
作為快速原型設計方法,完成概要設計就可以進入編碼階段了,通常採用這種方法是因為涉及的研發任務屬於新領域,技術主管人員一上來無法給出明確的詳細設計說明書,但是 並不是說詳細設計說明書不重要,事實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碼後,根據評測結果和 經驗教訓的總結,還要重新進行詳細設計的步驟。
第四個步驟是詳細設計,這是考驗技術專家設計思維的重要關卡,詳細設計說明書應當把 具體的模塊以最』干凈』的方式(黑箱結構)提供給編碼者,使得系統整體模塊化達到最 大;一份好的詳細設計說明書,可以使編碼的復雜性減低到最低,實際上,嚴格的講詳細 設計說明書應當把每個函數的每個參數的定義都精精細細的提供出來,從需求分析到概要 設計到完成詳細設計說明書,一個軟體項目就應當說完成了一半了。換言之,一個大型軟 件系統在完成了一半的時候,其實還沒有開始一行代碼工作。
那些把作軟體的程序員簡單理解為寫代碼的,就從根子上犯了錯誤了。
第五個步驟是編碼,在規范化的研發流程中,編碼工作在整個項目流程里最多不會超過1/ 2,通常在1/3的時間,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設計過程完成的好,編碼效率就會極大提 高,編碼時不同模塊之間的進度協調和協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許一個小模塊的問題就可能影響了整體進度,讓很多程序員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這種問題在很多研發過程中都 出現過。
編碼時的相互溝通和應急的解決手段都是相當重要的,對於程序員而言,bug永 遠存在,你必須永遠面對這個問題,大名鼎鼎的微軟,可曾有連續三個月不發補丁的時候 嗎?從來沒有!
第六個步驟是測試
測試有很多種:
按照測試執行方,可以分為內部測試和外部測試
按照測試范圍,可以分為模塊測試和整體聯調
按照測試條件,可以分為正常操作情況測試和異常情況測試
按照測試的輸入范圍,可以分為全覆蓋測試和抽樣測試
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釋。
總之,測試同樣是項目研發中一個相當重要的步驟,對於一個大型軟體,3個月到1年的外部測試都是正常的,因為永遠都會又不可預料的問題存在。
完成測試後,完成驗收並完成最後的一些幫助文檔,整體項目才算告一段落,當然日後少不了升級,修補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過一錘子買賣騙錢,就要不停的跟蹤軟體的運營 狀況並持續修補升級,直到這個軟體被徹底淘汰為止。
什麼是軟體開發的核心問題
按照軟體工程鼻祖,《人月神話》作者 Brooks 在「沒有銀彈——軟體工程中的根本和次要問題」一章中闡述的思想,軟體開發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從概念上對一個復雜的業務系統進行建模。這個建模是含義廣泛的,不僅僅包括對象建模,還包括數據建模、演算法建模等等一系列的內容。總而言之是要先找到解決復雜問題的突破口(先要搞明白需要做什麼,然後再考慮如何做)。至於採用什麼表示方法(簡單文本、UML 圖、E-R 圖)、採用什麼高級語言、是否一定要用面向對象、使用什麼開發工具都是次要的問題。
軟體開發方法
軟體開發方法(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是指軟體開發過程所遵循的辦法和步驟。
軟體開發活動的目的是有效地得到一些工作產物,也就是一個運行的系統及其支持文檔,並且滿足有關的質量要求。軟體開發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腦力勞動,所以經常更多討論的是軟體開發方法學,指的是規則、方法和工具的集成,既支持開發,也支持以後的演變過程(交付運行後,系統還會變化,或是為了改錯,或是為了功能的增減)。
關於組成軟體開發和系統演化的活動有著各種模型(參見軟體生存周期,軟體開發模型,軟體過程),但是典型地都包含了以下的過程或活動:分析、設計、實現、確認(測試驗收)、演化(維護)。
有些軟體開發方法是專門針對某一開發階段的,屬於局部性的軟體開發方法。
特別是軟體開發的實踐表明,在開發的早期階段多做努力,在後來的測試和維護階段就會使費用較大地得以縮減。因此,針對分析和設計階段的軟體開發方法特別受到重視。其它階段的方法,從程序設計發展的初期起就是研究的重點,
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參見程序設計,維護過程)。除了分階段的局部性軟體開發方法之外,還有覆蓋開發全過程的全局性方法,尤為軟體開發方法學注意的重點。
對軟體開發方法的一般要求:當提出一種軟體開發方法時,應該考慮許多因素,包括:
①覆蓋開發全過程,並且便於在各階段間的過渡;
②便於在開發各階段中有關人員之間的通信;
③支持有效的解決問題的
④支持系統設計和開發的各種不同途徑;
⑤在開發過程中支持軟體正確性的校驗和驗證;
⑥便於在系統需求中列入設計、實際和性能的約束;
⑦支持設計師和其他技術人員的智力勞動;
⑧在系統的整個生存周期都支持它的演化;
⑨受自動化工具的支持。此外,在開發的所有階段,有關的軟體產物都應該是可見和可控的;軟體開發方法應該可教學、可轉移,還應該是開放的,即可以容納新的技術、管理方法和新工具,並且與已有的標准相適應。
參考:http://www.blog.e.cn/user5/280156/archives/2008/2090192.shtml
Ⅳ MK4型核炸彈是怎樣研發成功的
MK4型核炸彈的正式工程研製始於1995年8月2日,同時在洛斯阿拉莫斯成立了Z部。Z部是戰時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E部的分部,設立E部的目的是研究與發展彈的引信、「小男孩」的鈾槍以及內爆系統。Z部指導彈的工程與生產,並代替一個戰時在文多弗基地,稱作W47課題小組。當時「曼哈頓計劃」擁有一個小型機場,稱作「桑迪亞」基地,位於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附近,Z部被授權擁有它自己的飛機並使用阿爾伯克基附近的大型開蘭陸軍基地。這個新部在戰爭結束之前就公開地組織起來了。
Z部首批任務之一就是從合理的工程角度重新設計「胖子」彈。原子彈研製的這一階段一直被忽視,而忙於越快越好地提供可以使用的武器。對設計方面改進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胖子」彈道特性是十分可怕的;更換它的短壽命蓄電池時幾乎要全部拆開;在運載飛機飛行中裝保險或打開保險都沒有預防措施。
設計中一項基本的彈道特性要求就是重心要盡可能地移到彈的前端。這是必要的,因為任何炮彈的穩定性力矩都是重力和壓力中心間距離的函數(炮彈重心一定要在壓力中心之前以避免飛行中翻滾,重心越在前,彈身越穩定)。
戰時,所有的炸彈工程都在猶他州文多弗基地進行(有時也用另外名稱萊夫特維爾基地)。選擇這個地方有很多理由,主要是安全,因為它距任何城市都很遠,不容易到達。戰後,由於遠離城市也產生了特殊的不可克服的困難,尤其是基地距洛斯阿拉莫斯武器實驗室太遠。1995年秋,即從9月27日開始,將W47課題小組的工作轉移到阿爾伯克基附近的奧克斯納德基地(桑迪亞基地)。沿著炸葯庫房和裝配區修建了幾幢建築物。附近的開蘭機場用來停放B29轟炸機機組,以供做飛機的協調性和空投試驗之用。存放在文多弗的一些炸旁侍葯都轉移到新墨西哥州蓋洛普附近的溫格提堡陸軍倉庫。這時,1995年夏曾被曼哈頓計劃使用過的海軍索爾頓海上基地,又被指定為供Z部作投彈試驗的主要場所。
1995末,過去專用鈈的內爆系統已發展成為使用鈈和鈾235的復合內爆彈芯,這項基本設計對MK4型核炸彈的前景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1995年10月4日確定了MK4型核炸彈的研製日程表。武器的設計和製造主要以新的懸式復合彈芯為基礎。1995年12月14日,MK4型核炸彈原型彈體同MK3差不多在阿爾隱衫伯克基西南的洛斯盧納斯靶場進行了實際空投試驗。
MK3和MK4型核炸彈之灶啟腔間主要差別出現在1946年初,那時研製了圍繞核芯部的60點高能炸葯內爆系統以取代用於MK3的32點系統。起爆點數目加倍就能更有效率地、使球對稱內爆波能更好地壓縮彈芯,從而給定量的裂變材料能產生更高的當量。
另一方面,新系統在雷管引爆同步性方面比32點系統的MK3有更高要求;除了數目增加外,炸葯「透鏡」要改變形狀。點火系統變得更重和更復雜,雷管和電纜的增加也增加了重量和布線的復雜性。
在1946年2月影響MK4型核炸彈未來設計的一個重大且尚無答案的問題是,沿用32點系統,還是選擇啟用60點內爆系統。正在製造的新核彈的許多部件要適配兩種系統,而從事武器製造的軍械工程師們傾向於32點系統,他們提出了種種理由:
首先,32點的設計雷管布線簡單。雷管數目加倍,可能要求把一部分點火系統部件移向高能炸葯球的前方,這樣可能與業已放在那兒的引信部件及達天線相干擾;
第二,一套60點的點火系統部件將比226千克重的32點系統的X-部件增強136千克,雷管在彈尾的這一增重會使重心移向尾部,其影響是不利於武器的彈道特性;
第三,設計60點系統高能炸葯「透鏡」模具涉及的工程方面的工作,要求有經驗豐富的人材,而那時洛斯阿莫斯實驗室沒有這方面人材(戰後,即1946年初,大批人員離開洛斯阿拉莫斯)。32點「透鏡」可以重新設計,以提高折射系數(這是炸葯塊沖擊波聚焦能力的量度),就時間與費用而言出比較合算。
第四,60點系統的「活門」將要去掉至少4塊「透境」,結果使得球的前端極帽處出現一個大洞(武器進入作戰狀態時,核部件從頭錐插入)。而32點系統只需去掉兩塊五邊形高能炸葯,所以孔洞小得多。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在春未作出決定,推遲在直徑152厘米的彈上建立60點內爆系統(最後用在MK6上)。可是,在高能炸葯「透鏡」最外層葯塊中心部位使用了一種新的「慢速」炸葯以增加折射系數,從而使內爆沖擊波更好聚焦。
1946年夏天,在比基尼環礁舉行的「十字路」行動期間對MK4型核炸彈試驗就有某種考慮。這一試驗系列是考查原子彈對海軍艦船的效應。在洛斯阿拉莫斯討論最多的用哪種武器進行試驗。該所推薦的是戰時型MK3「胖子」武器,盡管裝有新彈芯的MK4型核炸彈急待進行試驗。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之所以推薦「胖子」彈是出於下述考慮:
首先,試驗的目的是嚴格的限於軍事應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武器專家們對武器的核效率和TNT當量有否精確測定沒有把握。因此,從軍事戰略與戰術的觀點考慮,使用過去用過的武器是重要的,只有用同樣武器才能比較在不同環境中的差異。其次,如果一件新的和沒有試驗過的武器性能差和效率低,那末該所和武裝部隊將會因不用一種「成熟」武器而受到批評。再次,因為要研究的是原子武器的效應,而不是武器本身,所以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不願意使用性能難於或不可能測定的新武器。基於上述論據,在嚴格控制與嚴格測試條件下進行MK4型核炸彈的全尺寸試驗還得等待時機。
「十字路」行動對MK4型核炸彈的研製的影響是巨大的和不利的。對Z部的沖擊,當時洛斯阿拉莫斯和阿爾伯克基之間的分歧是嚴重的;MK4型核炸彈的研製與工程計劃差不多全停下來,因為比基尼試驗佔用了高級人員。
1947年2月,在桑迪亞基地的Z部被加強了。4月4日在海軍的加利福尼亞索爾頓湖試驗基地進行了第一次半尺寸MK4型核炸彈空投。
1947年夏天,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請求陸軍航空部隊提出所需的MK4型核炸彈的軍事特性。在答復中,AAF要求在電子學和電氣部件方面作某些改變,但重點是改進彈道特性。這些小的改變包括:延長蓄電池壽命,在運載飛機飛行中調定爆炸高度、用時間/氣壓系統代替雷達引信系統,以及研製供緊急投擲或供將彈作為海港水雷使用時的降落傘或阻力袋。當時,在運載飛機飛行中調定爆炸高度引信已由AAF的器材司令部作為特殊保密項目為AEC進行研製,同時它也正在研製一種改進的雷達引信系統。
首次MK4型核炸彈高能炸葯模型於7月末進行試裝配。從製造廠已收到第一個MK4型核炸彈X-部件的試驗模型並做了全部機械的和電的檢驗以及同步性試驗。夏末,Z部中的一個工程小組在MK4型核炸彈彈的機械模型方面取得進展,從而幫助擬定部件精確的加工規格和確定精確尺寸、位置以及每個部件的作用。新炸彈的特點是,外殼是鋼和鋁制的。帶有不同類型的尾部裝置的全尺寸和半尺寸模型已進行了空投試驗。
11月初,接到了小尺寸的、用火炮發射的、帶尾翼的MK4型核炸彈模型,並送到陸軍阿伯丁彈道實驗室進行試驗。完成了第一個MK4型核炸彈全尺寸完整模型,並進行了空投試驗。同時完成了阻力最小的外殼定形並做了試驗,同時確定了外殼內部的機械部件設計。對穩定尾翼和罩蓋的性能進行了半尺寸的實際研究和局部的全尺寸研究。空投試驗表明,外殼彈道系數較高,武器在1024~1560千米/小時的速度通過相當長一段彈道時,由壓縮引起的振動導致短時間的5~10度的偏航和俯仰。
1947年底,一種供MK4型核炸彈使用全部重新設計的較緊湊和輕量的X-部件正在EG&G公司生產。12月末,美國空軍,洛斯阿拉莫斯科學研究所、美國海軍和原子能委員會在洛斯阿拉莫斯舉行的聯合會議上,再次提出了為提高安全性需要在運載飛機飛行中插入核部件。N·布拉德伯利博士在這次會上指出,IFI至少需要兩年時間進行研製,而且可能使武器和飛機都復雜化。他同意提供一次機會,把MK4型核炸彈核部件在飛行中移出,並計劃試驗這種程序。1947年12月從MK4型核炸彈去掉了頭錐雷汞「自毀」信管,這是空軍十分希望的安全性改進。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在當時不重視改進彈道特性,並認為從彈的摧毀半徑很大看轟炸精度已足夠,直到1948年夏MK4型核炸彈的尾部和MK3沒有多大變化。
1948年3月29日,利用改進的MK3模型,在停在開蘭機場的B29轟炸機上進行了核部件插入的抽出的首次試驗。試驗用了大約31分鍾,沒有使用特殊工具和設備。因此,空軍在一周內提出使用IFI要求,AEC答應重新設計MK4型核炸彈,以便使用IFI。
1948年4月1日,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Z部成為該實驗室在桑迪亞的分枝機構。MK4型核炸彈最佳彈道系數是這段時間爭論和計算的對象,最後,在彈尾裝上一塊平面阻力板,再加上平穩和准確的飛行,彈道特性將大大改善。
1948年春,在埃尼威托克島上舉行的「砂石行動」中,完成了MK4型核炸彈研製的一項重大步聚。在代號為「X光」、「軛」和「斑紋」的試驗中,對新型懸置式鈾鈈復合裂變彈芯作了全尺寸爆炸試驗。懸置式鈾鈈復合彈芯的設計如此出色以致被立即投入生產。「砂石」行動非常成功,MK4型核炸彈部件生產訂單所需裂變材料比當時已進入儲備的MK3優先供應。MK3的彈芯的製造立即停止,將所有可裂變材料都用於製造新彈芯。隨著MK4型核炸彈部件的批生產以及採用標准化的生產裝配線技術,手工製造武器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同年4月末,MK4型核炸彈部件的生產訂單在進行安排的同時,除了准備IFI和修改的空氣動力部件,特別是改進的尾翼外,MK4型核炸彈的設計接近完成。為了解決彈道特性問題,飛機工廠給予了幫助。以諾思羅普公司的丁·諾思羅普為首的由六位該國第一流空氣動力學專家組成的一個小組,於5月24日在加利福尼亞因約肯與海軍武器試驗站和陸軍阿伯丁試驗場的代表們舉行了會議。會上成立了MK4型核炸彈空氣動力學小組,其主要任務就是重新設計MK3的尾部,使其適合於MK4型核炸彈。
在這個小組領導下,MK4型核炸彈模型做過多次風洞試驗。MK4武器從9753米高度下落過程中,當速度達1209千米/小時的速度時出現遙擺(這種搖擺被認為是炸彈計算不精確的原因),為此作了多次修改。基於多次風洞試驗及空投試驗的結果,尾部採用V形尾翼和多孔阻力板。這個尾部裝置,較之MK4帶加利福尼亞降落傘箱式尾翼在偏航、俯仰和滾動方面,特別是在爆前高速度數彈道段,得到了相當大的改善。到該年年底,MK4型核炸彈核彈終於獲得了滿意的武器基本結構。
傳統的MK3核彈的最大缺點之一,就是在設計方面缺少安全性考慮:炸彈必須在地面准備完畢,因此增加了萬一運載飛機失事而引起核爆炸的可能性。此外,把核部件插入彈中是一項費時的程序。而MK4型核炸彈能在飛行中快速地人工插入和抽出核部件。6月17日,ACE同意美國空軍早先的建議,在MK4型核炸彈總體設計採用IFI。
當TX-4在繪圖板上的輪廊越來越清楚時,可以看出MK4型核炸彈和MK3相差不大。這時,美空軍在規定的性能中又加入兩項新要求:MK4型核炸彈的彈道外殼及內球(包括雷管、高能炸葯塊、彈芯和核部件)應更輕一些,如果可能,彈芯應採用「助爆型」以提高當量。然而,這些要求不可能立即達到,輕量型152厘米直徑的外殼必須等到MK6,而「助爆」問題要更後解決。
1948年夏末,美國空軍對MK4型核炸彈及其它「胖子」型大直徑原子彈提出了新的改進設想。在MK4型核炸彈方面:
彈道特性可預定和可再現;運載飛行中插入和抽出核部件以及;研製並儲備可供大直徑和小直徑武器使用和各種高能炸葯裝置。
美國空軍出於較長期考慮提出:設法降低裝配了的彈內彈芯溫度;延長蓄電池壽命,使裝配好的彈有較長的儲存時間;在飛行中調試氣壓計和高空雷達引信;提高引信及點火線路和設備的可靠性;在不降低核效率的情況下研製小直徑和輕重量的高當量炸彈;研製長細比較大的新型內爆彈,以便利用B-52及XB-55較長的彈艙。
1948年9月初,MK4型核炸彈空氣動力學小組在洛斯阿拉莫斯會議上建議,用重量輕的鋁合金外殼代替當時用於MK3和MK4型核炸彈的鋼外殼。丁·諾斯羅普指出,用飛機型硬殼式結構的外殼可以節省907到1360千克的重量。
1948年底之前,還採取步聚研製一種新型引信系統,用以更換MK3上使用的那種極其復雜的易損的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的高空雷達引信。此外,在洛斯阿拉莫斯和桑迪亞另外兩個項目是研究彈部件的低溫性以及彈緊急投擲後用降落傘或阻力袋回收。
MK4型核炸彈的最後設計是1949年初完成的,在連續的空投試驗中,包括1949年2月2日在ACE所屬加利福尼亞索爾頓湖轟炸靶場用波音B-47同溫層噴氣機投擲兩枚MK4型核炸彈模擬彈,高度為10668米,氣流速度為373千米/小時。第一枚MK4型核炸彈-0型核彈於3月19日,約比原計劃超前10個月進入國家武庫。
Ⅳ 洗膠片的定影液如何提煉出銀,用什麼化學物品如何操作
一、置換法:用化學活動性較大的金屬,如鋅、鐵、鋁等,從廢定影液中置換出銀。此法較簡單,可以用金屬粉、金屬塊或金屬條直接加入或插入廢定影液中,銀便被置換附著在金屬表面,但置換後的產品不純,尚需進一步提純。
二、沉澱法:用硫化鈉使定影液中的銀,以硫化銀的形式沉澱出來,再把硫化銀沉澱物加入熱的濃鹽酸中,並加入過量鐵粉,便可得到白銀,但產品也需再提純。有關反應式如下:?
2〔Ag(S2O3)2〕3+S——→Ag2S↓+4S2O32?
Ag2S+2HG+fe——→2Ag↓+FeGl2+H2S2—?
因硫化氫(H2S)有毒,所以操作應在能風處進行,保證安全。?
三、電解法:用電解法直接提取白銀,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可一次性處理,製得的白銀質量很純。
電解法中兩個電極的正確使用非常重要,當通電後,陽離子即銀離子向陰極移動,得到電子被還原成銀原子在陰極表面堆積;陰離子向陽極移動,失去電子被氧化。如果電極使用不當,則會造成電極腐蝕,污染溶液。因此應將石墨棒(即干電池的中心碳棒)接在直流電源的正極作為陽極;用銀棒或不銹鋼板接在直流電源的負極作為陰極,一起插入廢定液中進行電解。溶液的PH一般調節在2—4(滴加硝酸調節),電壓為1伏特,電流密度為0?3A/Cm2。這樣,在電解過程中。陰極上的銀條便由於銀的堆積而由小變大,顏色純白。如果電流大,銀沉澱太快,則呈黑色。當電解產物出現棕色時,說明溶液中銀含量已經很少了(每公斤含銀量少於1克),不宜再電解。
測定定影液含銀多少,能否電解,也可以拿一條干凈的銅絲,插入溶液中,2分鍾後尚不見銅絲轉為銀白色,說明溶液中銀已經很難提取了。提取的金銀,可送給各地人民銀行收購
。
Ⅵ 成功的方法(十大方法)
成功的 方法 多種多樣,每個人想要成功都會採取不同的方法,那你知道想要成功都有什麼方法嗎?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成功的十大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成功的方法(十大方法):
方法1:自信是動力,是前提基礎,決定了初始做事的加速度。
方法2:為人要真誠。真誠是交友的關鍵,從而幫助自己。
方法3:珍惜時間。時間是一切,必要時你可以齊頭並進。
方法4:不貪小便宜。若果真是這樣,那麼決定了你是斤斤計較的人,毫無前途。
方法5:嚴於律己。服從紀律,顧全大局,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高度。
方法6:注重衛生。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服務社會,造福他人。
方法7:精通某個技術。條條大路通羅馬,學生期中一定要學習、樂於某類軟體、或者某類技術。不貪多即可。
方法8:獨立自主。生活小困難,一定要自己完成,這是挖掘自己能力的關鍵。
方法9:定好目標,通過目標,你歲行汪能找出什麼事情值得去做,這是關鍵。
方法10:專心一件事情。研究表示,一次做一項事情,會讓自己更好地利用時間。效率反而大大提高了。
成功者與平庸者之間的十大差距:
一、接受改變 vs. 懼怕改變
一個人最難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接受改帶敗變。這個世界進步太快,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改變,而科技也是日新月異。我們應該接受即將到來的改變,並適應這樣的改變,而不是害怕、否認、逃避。
二、希望他人成功 vs. 暗地裡希望他人失敗
和一群人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你要想成功,那麼所有人都必須成功。我們應該希望看到自己同事的成功和進步。如果你希望他們失敗,那還為什麼要和他們一起工作呢?
三、勇於承擔失敗的責任 vs. 因失敗抱怨他人
人生總是充滿起起落落。作為一個領導者和一名成功的商業人士要勇於承擔失敗的責任。埋怨他人於事無補,只會讓別人感到難堪,抱怨絕不會有任何好處。
四、談論想法 vs. 談論他人
我們在高中都學會了什麼?八卦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成功人士在一起會談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八卦他人。彼此交換想法只會讓他們變的更好。
五、確立目標和人生計劃 vs. 沒有目標
生活中,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前進,那麼你也不會成功。人生規劃,10年規劃,3年預期,每年的策略性計劃以及每天的目標列表對於成功人士都是很有用的工具。將自己的規劃和目標寫在紙上。
六、寫 日記 vs. 說自己要寫日記但從來沒寫過
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來快速地記下自己的想法。記下這些想法會創造出更偉大的東西。你甚至可以使用手機的應用程序或者手機里的便簽功能來寫日記。但是不要欺騙自己,說要寫日記但從來沒有執行過。
七、每天讀書 vs. 每天看電視
每天的閱讀可以讓你接觸不同的內容。不論是讀一篇博客,自己最喜歡的雜志還是一本好書,你都會學到東西,變的更加博學。相反,看電視也許是很好的娛樂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很好的逃避方式,但是要想成功,電視節目益處很少。
八、不斷學習 vs. 三分鍾熱度
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是唯一的成長方式。因為知道更多,自己就可以在競爭中掌握先機,也會更加游刃有餘。如果做事總是三分鍾熱度,你就會錯失很多機會,妨礙自己的學習和進步。
九、原諒他人 vs. 不乎仔斷抱怨
每個人都會犯錯,這是不可避免的。唯一解決錯誤的方式就是原諒,然後繼續前進。對自己而言,老是生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十、擁有夢想 vs. 前路迷茫
一份“夢想”列表是很好的未來規劃。終有一天,我要成為一名官員。我想要成為一名TED演講者。我想要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我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父親和丈夫。平庸的人不知道他們想要成為什麼。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怎麼會成功呢?你想要成為什麼呢?
Ⅶ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怎樣被研發成功的
經過兩年的理論建設,在鄧稼先的組織下。研製小組成功地用老式的計算器模擬了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通過模擬,他們不僅弄清了原子彈爆炸的過程,掌握了規律,而且還糾正了蘇聯專家的一個比較大的錯誤結論。
隨後,鄧稼先又採取了一項重大措施:組建高級理論班子,專門研究解決原子彈設計中的重大技術問題。這一舉措,使原子彈的理論研製工作,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周光召圓滿地解決了原子彈內部的所有關鍵的力學問題。與此同時,另外兩位在流體力學和數學上有很深造詣的副主任親密合作,又成功地解決了不定向流體力學的計算方法問題。鄧稼先自己則親自主持高溫高壓下物質狀態的研究,確定了有關理論計算的模型和方法。
計算工作完成後,鄧稼先等人經過反復思考,創造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外推法」。這種方法從能夠模擬的環境和條件人手,經過逆向推算,再將結果與國外同類試驗的數據對照。最後發現結果完全吻合,從而證明了這種計算方法是正確可行的。原子彈研製中另外一項最重要的任務是研製點火中子源。它是原子彈的引爆裝置,也是原子彈的心臟,這項任務由原子能所副所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江德熙教授負責,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l961年冬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他把這個裝置命名為XY小球。
與理論研究同步,核原料加工也同樣不斷取得進展。為了早日取得粗鈾原料,國家一邊加快建設大廠,一邊組織進行土法煉鈾。從1959年開始,雲南臨滄地區,當地群眾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用石臼子破碎、籮筐篩選、豆腐包橋氏過濾、鐵鍋烘乾等辦法,在大廠未建成之前就得到了150噸粗鈾原料。這些原料再經過進一步加工,完全滿足了我國頭兩顆原子彈所需要的核裝料,從而為整個工程爭取了一年的寶貴時間。終於在1964年,一顆完整的原子彈在工廠被組裝起來了,並於8月份運到了試驗場。
原子彈研製組裝工作結束後,下一步的任務就是試驗准備。因為原子彈要在低空爆炸,所以在試驗場上豎起了一座高達103米大激的鐵塔。以鐵塔為中心,設置了機場和機群、坦克群、各種火炮陣地、槍支彈葯、艦艇的上層結構、通訊樞紐、房屋建築等設施,在不同的距離上還放置了大批試驗動物。試驗場內,各種指揮所、觀察哨、輻射偵察分隊、有線課題遙測站以及氣象觀測站四處分布,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網路。
1964年10月14日19時,原子彈被吊上了鐵塔。16日上午,試驗基地司令滾消襪員張蘊鈺和李覺將軍、工人趙維晉來到塔下,將XY小球親自接插上彈體。14時59分40秒,現場總指揮張愛萍發出最後指令,主控站操作員韓雲梯按下了啟動電鈕。10秒鍾後,整個系統進入自控狀態,計數器開始倒計時。「10,9,……3,2,1,起爆!」隨著一聲驚大動地的巨響,頃刻之間,金光噴發,火球凌空,蘑菇雲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Ⅷ 泡菜的研製方法及配料 足不出戶吃上正宗泡菜
大家在看韓劇的時候應該都會注意到,韓國人特別喜歡吃泡菜,泡菜又酸又甜又辣確實十分適合下飯,有些朋友想自己在家裡動手腌制泡菜,卻不知道怎麼腌制,我教你幾招正宗的韓國泡菜腌制方法,讓你足不出戶就能吃上正宗韓國泡菜。
泡菜的研製方法及配料
材料:白菜300克,白蘿卜、紅蘿卜、青蘿卜、水蘿卜、辣椒、豇豆、子姜。
調料:姜、八角、桂皮、花椒、晌檔白酒、香葉、泡菜母水、開水、鹽、冰糖、各適量。
做法:第一天、所有青菜洗凈,放在筐里晾乾。然後切成條或者塊,繼續晾半天。
第2天、泡菜壇子徹底洗凈,晾乾後倒入少許高度白酒,晃動瓶子使酒均勻洗刷一遍壇體高20cm的泡菜壇子內壁,然後倒掉酒,倒扣壇子備用。
第3天、將3L清水倒入無油的鍋中,放入花椒1小撮,八角2個,桂皮1塊,香葉幾片,冰糖1塊,老薑幾片(去皮)煮開後繼續煮5分鍾,徹底放涼後,倒入泡菜壇子中,然後倒入半瓶帶汁的野山椒,和高粱酒。最後把晾好的蔬菜放入。蔬菜要全部浸泡在泡菜汁中。
第4天、扣上蓋後,往水槽內倒入清水把壇子封口。置陰涼通風處,保持水槽內水不要干。1天後捲心菜就可以吃了,2-3天內捲心菜味道最好。3天後蘿卜也入味了,5-7天內蘿卜味道最好。7天後蘿卜就很有酸味了。10天後豆角就差不多了。所以先吃的菜最好最後放入瓶子,這樣先撈出來的時候比較方便。豆角就可以先放入瓶子,在最底下。若到了時間裡面的泡菜吃不完,可以全部撈出放入密封盒內冷藏儲存。但泡菜不能長時間存放,要隨泡隨吃。因為放了心裡美蘿卜,右圖為第五天的時候,泡菜汁已經是紅紅的了
第5天、開始有點分不清哪是紅蘿卜,哪是白蘿卜了,微酸。
第12天:其實蘿卜泡七-十天內味道最好。因為我忘記,十二天時才想起都撈出來,此時徹底看不出哪是紅蘿卜哪是白蘿卜了,顏色很均勻很漂亮,但味道很酸了。適合炒肉或做酸湯。
泡菜的好處
1、有利於預防便秘,美容養顏改善膚色
泡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出腸道中的有害物質。
泡菜中富含的各種維生素具有抗酸化作用,能促進人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體內環境有效清便排毒,加上良好的新陳代謝,有助於改善膚色,美容養顏。
2、活化肌膚延緩衰老,保持身材輕便康健
泡菜中含有大量的抗酸坦謹旦化活性因子。這些抗酸化活性因子具有抑制皮膚衰老的作用。因此常吃泡菜可延緩皮膚衰老。
泡菜的主料白菜熱量極低,而大蒜又具有燃燒脂肪的功能,防止人體內的脂肪堆積,並有效消耗掉已經形成的脂肪,達到減肥保健的效果。
3、有利於腸道健康,促進營養物質吸收
泡菜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益生菌。這些益生菌不僅可以抑制人體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還可以調整腸道菌群,促進人體腸道內的菌群平衡。
發酵產生大量活性乳酸菌,乳酸菌主要定殖人體小腸和大腸內,它們利用糖類發酵,產生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有機酸,這有利於腸道營養物質的吸收。
4、有效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泡菜中的乳酸菌,發酵產生的小肽和寡肽,可以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在體內能抗高血壓。
泡菜中含有的乳酸菌及其代謝產物乳酸,在體內對兩種類型的糖尿病均有預防發生的作用。 此外,泡菜還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和血脂濃度、預防動脈硬化、預防癌症等效果。
泡菜和酸菜的區別
酸菜與泡菜其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而已,其實它們都是利用乳酸菌製作而成的。雖然各地的製作方法不同,但都必須密封,隔絕空氣,而且必須保證無油、無生水。因為乳酸菌是厭氧的,必須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繁殖。此外,生水中含有雜菌,油會阻礙乳酸菌的繁殖,這些都是影響乳酸菌繁殖的不利因素。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製作酸菜和泡菜的方法比較粗放,不密封,也不管有沒有生水和油。比如內蒙就是這樣做的。但是,這種做法必須每天攪動一次,而且需要的時間很長。如果不攪動就容易臭掉,而每天攪動又會導致大量的空氣進入,更不利於乳酸菌的繁殖,所以內蒙酸菜的製作時間都比較長,而且不容易製作成功。
所以,製作酸菜和泡菜最科學的方法就是首先保證整個製作過程中無油、無生水,而且要密封。
尹恩讓擾惠獨家推薦泡菜減肥食譜
第一天:午餐:泡菜一碟+米飯or面(半碗)
晚餐:雞湯(只吃雞喝湯,無須吃太多糯米)
第二天:午餐:韓式五穀飯包
晚餐:熟牛肉+小黃瓜泡菜
第三天:午餐:小黃瓜海鮮鍋
晚餐:小黃瓜泡菜+米飯or面(半碗)
提醒:本食譜是3天一個療程,要是能夠堅持,再加上適量的運動,9天後至少能夠瘦5斤。早餐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