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臨床中實踐循證醫學
提出臨床問題:臨床問題可分為兩類:背景問題和前景問題。背景問題是關於疾病的一般知識性問題,前景問題是醫生在診斷和治療患者的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前景問題是循證臨床實踐中的主要問題,根據關注角度不同,前景問題也可以分為4類:治療問題,診斷問題,病因和不晌扒良反應問題,預後問題。在遇到臨床問題時,臨床醫師需要根據「PICO」原則將問題翻譯成可檢索可回答的問題(分解後的PICO常作為檢索時的關鍵詞)。P(patient/population):患者的臨床特徵;I(intervention or exposure):關注的處理措施或暴露因素;C(comparison):對照措施,如果是診斷性研究,通常為「金標准」;O(outcome):關注的結局指標。
尋找證據:證據來源於臨床研究結果。目前臨床橘蠢醫生常用的資料庫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型資料庫,即原始文獻資料庫,如Pubmed、Embase、Cochrane圖書館等。一類是現代模式的資料庫,也稱為二次分析資料庫,臨床醫生檢索到證據後可直接應用,方便省時。缺點是往往不是免費的,且為保證時效性需要定時更新。
評價證據:EBM強調要使用當前最佳的臨床證據,那麼什麼是最佳證據?根據EBM專家的分級水平,根據研究問題不同(治療、診斷、預後、病因研究),按質量和可靠程度分級(表2)。EBM並不排斥證據級別較低的研究,如果當前沒有更高級別的研究證據,可依次使用其他證據,在以後出現更好的證據時應該及時宴伍昌運用這些證據,這才符合EBM概念中「依據當前可得到的最佳證據」的理念。
.應用證據:單憑證據絕不可能做出臨床決策。臨床決策常受社會經濟、衛生政策、患者意願、文化背景、可利用資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另外,每例患者除了有很多與同類患者相似的共性,還有各自的特性。使用證據為個體患者做出臨床決策時需將證據、臨床經驗及患者的價值觀結合起來綜合考慮,並讓患者理解權衡診療利弊的重要性,通過溝通和解釋與患者共同做出最佳決策。
效果評價:最後一步需了解應用證據進行臨床實踐後的效果,進一步指導今後的實踐。臨床醫生需隨診患者,進行效果評價,好則推而廣之,不好則分析原因,找出問題,並針對問題進行新的循證和實踐。
Ⅱ 循證醫學在實踐中如何應用可以舉例說明嗎
1992年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的David Sackett及同事正式提出循證醫學的概念,同年英國牛津的lain Chalmers及同事們正式成立了英國Cochrane中心為循證醫學實踐提供證據,從此循證醫學在世界范圍迅速興起,經過10來年的發展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國醫務工作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普遍認可。著名腦血管病專家美國哈佛大學Caplan教授曾經指出循證醫學是時代的產物和20世紀的進展之一。循證醫學之所以被提倡,是由於一些有效的療法長期得不到推廣,一些無效或有害的療法卻廣泛使用,經常是高額的醫療費用買來的卻是沒有證據證明有效的療法,病人得到的醫療服務質量並不令人滿意。那麼我們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該如何正確理解循證醫學從而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呢? 1 什麼是循證醫學 即遵循科學證據的科學,它是一種關於臨床決策思維及行為的原則和方式,提倡對患者的診治決策應根據當前可獲得的最好臨床研究證據以及醫生的經驗和患者的意願。循證臨床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是指遵循證據的臨床實踐,即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循證醫學的原理,根據最佳研究證據、臨床經驗和病人的選擇進行臨床決策。循證醫學強調要使用當前最佳的臨床證據,那麼,什麼證據是高質量的?根據循證醫學專家的分級水平,治療研究按質量和可靠程度大體分為以下五級:一級— 所有隨機對照試驗(RCT)的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或Meta一分析);二級—單個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三級—對照試驗但未蠢滾隨機分組;四級—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五級—專家意見。國際上公認RCT的系統評價或RCT結果是證明某種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據,如果當前 沒有這些高級別的研究證據,可依次使用其他證據,只是其可靠性降低,在以後出現更好的證據時應該及時運用這些證據,這才符合循證醫學概念中「依據當前可得到的最佳證據」的理念。 2 循證醫學臨床實踐要求遵循以下基本步驟 ①針對具體病人提出臨床問題;②全面收集有關研究證據;③嚴格評價研究證據裂檔桐;④將研究結果用於指導具體病人的處理。同時要考慮的問題是病人有無不適合使用證據的理由?可行性如何?利大於害嗎?不使用有關療法有什麼後果?價格承受能力如何?易使用性如何?病人的價值觀及對療效和副作用有什麼看法? 3 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循證醫學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循證醫學把專家意見放在最低級別,這不等於否認專家意見。過去人們過多迷信個別專家的所謂「經驗」而忽略了知識的更新,認為他們的經驗是金科玉律。假如這些專家的經驗來源於缺乏嚴謹科學方法保證的臨床研究或者來自動物試驗、實驗室研究以及過時的教科書或者是主觀臆斷的經驗,輕信這類權威專家意見就容易導致臨床決策的嚴重錯誤。但是,如果是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的經驗就值得推崇,因此循證醫學並不排除科學的經驗積累。這就是提醒我們在聽取專家意見時要注意他們的經驗來源。 3.2 為什麼認為Cochrane系統評價屬循證醫學中最高質量的證據?這是因為它由權威的統計學、流行病學和臨床專家領導方法學研究,有不斷更新的統一工作手冊,各專業評價組編輯部結合專業實際制定特定的方法學,有完善的系統評價培訓體系。有健全的審稿和編輯系統進行質量把關,有發表後評價和反饋機制,要求作者對評論和意見做出及時反應,不斷更新,新證據發表後及時再版,有完善的原始研究資料庫提供原料,對原始研究質量進行了嚴格評價,有納入和排除標准。 3.3 沒有最佳證據存在時怎樣做出臨床決定?沒有證據有效不等於有無效的證據,若當前尚無隨機對照試驗等高質量證據時,可依次參考級別較低的證據或經驗處理病人(如少見病),總之要應用當前可獲得的最佳證據。一旦高級別證據發表,就應及時使肆坦用新證據。可能有效但尚無可靠證據時,要考慮副作用和經濟承受能力、及病人的選擇等問題;作為臨床醫務工作者最好是積極開展或參加臨床研究去提供證據。 3.4 循證醫學並不提倡來了病人以後才去尋找有關的治療方案,醫生平時就應該經常學習掌握相關領域最新醫學動態,否則只是臨陣磨槍,有時會錯過最佳治療期耽誤病人的有效治療。 比如 ,一位68歲的女性病人由於突然意識障礙4小時人院。既往有20年「風濕性心臟病」史,8年「心房纖顫」史。急診腦CT未見出血及其他異常密度影,心電圖提示房顫心律。神經系統查體:淺昏迷,壓眶見右側鼻唇溝變淺,右側肢體無活動,右側肢體肌張力低、健反射消失。診斷考慮腦栓塞,心房纖顫。該如何對此病人進行循證治療呢?根據循證醫學的資料,經治醫生知道對發生在3一6小時之內的腦梗死有溶栓治療指征,醫生除了告訴家屬這些治療方法的好處外,還要解釋使用這些方法的風險。有關這些內容在Cochrane圖書館最近發行的光碟或Cochrane圖書館的網站(http://w .co chmne.or g)就能查詢到,Medline 網(http://w .ne bi.nlm.nih.gov/Pubmed)也能搜索到相關資料。目前的系統評價顯示溶栓治療組致死性顱內出血較未溶栓組增加4倍(OR 4. 15, 95% CT 2.%一5.84),症狀性顱內出血增加3倍(OR3.53,95% CI 2.96一5.84),近期病死率增高約1/3(OR 1.31,95% CI1 .13 一1.52)。但是3個月後6個小時內使用溶栓 治療者死亡或殘廢的危險降低17%(OR 0.83,95%CI0.73一0.94),3小時內溶栓似乎更有效(OR 0.58,95%Cl0.46-0.74)0結論是溶栓組早期死亡和顱內出血的風險增加,但這些風險可被存活者殘廢率降低的效果所抵消。由於結果來自系統評價,屬於最高級別的證據,醫生就可以將這些結論告訴病人家屬,結合本例患者,老年,發病就有意識障礙,溶栓治療導致早期顱內出血的風險很大,如果家屬不願冒此風險以獲得降低遠期殘廢率的效益,可不溶栓怡療而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對症支持防止並發症等措施,這種處理可能更有利於病人。 又如,目前治療腦梗死的葯物和方法數不勝數,醫生面臨的問題就是根據循證醫學原則,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據Cochrane中風單元(stroke unit)協作網最新的系統評價顯示,在眾多的治療方式中,對患者最有利的治療其實是中風單元,它可以使中風病人的早期(發病12周內)病死率降低28%,遠期(發病後1年)病死率降低17%。和傳統的普通病房相比,中風單元每治療100例中風病人可以減少3例死亡、減少需長期住院病例達3例、增加6例病人返家(幾乎都能生活自理)。雖然中風單元並不減少急性期的平均住院日和花費,但可以減少病人的長期住院率,每100例病人可以節省4萬到幾十萬歐元。因此中風單元最有益於腦卒中病人。中風單元強調對病人進行全方位的治療、護理和康復,所以其綜合治療效果優於單項治療的作用。因此,我們有責任呼籲建立中風單元滿足中風病人的需要,如果是醫院管理層人員,他們應該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建立切實可行的中風單元。 目前 ,在人類與新的烈性傳染病非典型肺炎(SARS)作斗爭的過程中,也遵循著循證醫學的規律,使用當前最佳證據。非典是新問題,目前對非典的治療無高級別的有效證據,短期內也不可能有高級別證據可以採用,但專家根據積累的經驗,達成共識提出的診療方案(專家意見)以及全世界治療非典的經驗總結(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是可以依據的,還可以參考動物實驗依據,這也是符合循證醫學概念中「依據當前可以得到的最佳證據」的理念。在戰勝非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科學防治、循證治療,不能毫無任何科學根據地亂用葯,如用碘鹽、板藍根等預防非典是無科學依據的。治療非典的新葯應該做臨床試驗證明有效和安全後,葯監局才允許上市。當然,隨著對非典研究的深人,新的實驗室和臨床研究會不斷發表,更可靠的證據將代替老的證據,醫生就會結合新證據和經驗不斷改進治療措施。我們相信通過全世界醫學家的通力合作,人類一定會戰勝SARS的。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證據也在發展變化。循證醫學要求人們在使用證據時多分析多思考,評價其質量,不能把目前證據看成至高無上的教條。應隨著新證據的出現不斷更新自己的醫療行為。
Ⅲ 如何在臨床中實踐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臨床實踐要求遵循以下基本步驟:
①針對具體病人提出臨床問題。
②全面收集有關研究證據。
③納數嚴格評價研究證據。
④將研究結果用於指導具體病人的處理。
同時要考慮的問題是病人有無不適合使用證據的理由?可行性如何?利大於害嗎?不使用有關療法有什麼後果?價格承受能力如何?易使用性如何?枝茄舉病人的價值觀及對療效猛碧和副作用有什麼看法?
Ⅳ 淺談基於循證決策的企業知識管理的研究
現代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和競爭環境日趨復雜和多變,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向知識經濟的轉型使中國企業不僅面臨著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同時也面臨著持續不斷的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方式的挑戰。復雜的外部競爭環境使企業決策的難度不斷加大,傳統的決策理論和決策模式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的要求[1]。循證決策作為一種新的解決復雜問題的決策模式,它的出現適應了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因此受到學術界和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重視,相關研究文獻正在逐步增長。循證決策是依據證據進行決策,證據就是知識,知識管理是循證決策的基礎[2]。因此,企業循證決策的過程本質上是知識管理的過程。對於企業來說,要提高循證決策的水平,最核心的內容是提高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
1 循證決策的本質是基於知識的決策
循證決策(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源於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發展,是循證醫學的決策模式[3]。循證醫學是為了彌補傳統經驗醫學不足而誕生的新的疾病診療模式。傳統經驗醫學以個人經驗為主,醫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高年資醫師的指導、教科書和醫學期刊上零散的研究報告為依罩散據來進行臨床決策,其結果是:碼橡一些真正有效的療法因不為公眾所了解而長期未被臨床採用,一些實踐遲悶旁無效甚至有害的療法因從理論上推斷可能有效而長期廣泛使用。經驗醫學在處理單因素疾病問題上更有效率,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多因素疾病逐漸成為人類疾病譜的主體,傳統經驗醫學的弊端日益明顯,無法適應復雜疾病診療的需要,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誕生了循證醫學。
與經驗醫學不同,循證醫學實踐既重視個人臨床經驗又強調採用現有的、最好的研究證據,認為兩者缺一不可。循證醫學的主要創始人、國際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 Sackett曾將循證醫學定義為慎重、准確和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來確定患者治療措施。根據這一定義,循證醫學要求臨床醫師認真、明確和合理應用現有最好的證據來決定具體病人的醫療處理,做出准確的診斷,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爭取最好的效果和預後。最近,Sackett教授本人修正了循證醫學的定義,使之更為全面、更令人信服。循證醫學的最新定義為:慎重、准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可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願,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顯然,現代循證醫學要求臨床醫師既要努力尋找和獲取最佳的研究證據,又要結合個人的專業知識包括疾病發生和演變的病理生理學理論以及個人的臨床工作經驗,結合他人(包括專家)的意見和研究結果;既要遵循醫療實踐的規律和需要,又要根據病人至上的原則,尊重患者的個人意願和實際可能性,而後再做出診斷和治療上的決策。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願三者相結合。
衛生部前副部長殷大奎曾明確指出:循證醫學是一場將知識轉化成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革命。[5]根據知識管理的理論,可以把循證醫學中的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顯性知識,比如研究證據、病理生理學原理以及病人的檢查檢驗結果等。這些知識以硬數據的形式存在,容易交流和共享。另一類是隱性知識,包括醫生的經驗、技能、價值觀等,這些知識的特點是高度個體化而且難於格式化。以這些知識為基礎,結合患者的意願和病情的實際從而做出臨床決策。臨床決策是這樣,對於企業的決策來說同樣如此。在企業決策中,決策的質量要受到決策者的價值觀、決策的經驗和技巧以及所能獲得的研究證據和各種數據、信息的影響。決策者的價值觀、決策的經驗和技巧是知識管理理論所認為的隱性知識,而研究證據以及從各種途徑獲得的數據和信息則是顯性知識。決策者將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結合,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所以說循證決策是基於知識的決策。
知識管理理論認為,決策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信息過濾和傳遞的過程[6]。在這一過程中,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要經過多次轉化。對於基層決策來說,對顯性知識的依賴可能較大,但越是到高層決策,隱性知識的比重就越大。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越是隱性的知識越有價值。隱性知識是建立在很多信息基礎之上的,在與大腦的耦合關聯之上建立起來的,決定了對顯性知識的獲取與應用能力。現代企業的競爭,難度和風險較大,最關鍵的是戰略層面的競爭。在戰略決策過程中,隱性知識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的表述和傳播,對決策的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
2 證據是知識管理的成果
循證醫學的實施一般分為5個步驟:提出問題、獲取有關證據、評價證據、應用證據解決問題、效果評估。因此,獲取證據是實施循證決策的核心。循證醫學中的證據,是以某一具體臨床問題為基礎,系統、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的相關臨床研究結果,採用臨床流行病學嚴格評價文獻的原則和方法,篩選出符合質量標準的文獻,進行定性或者定量合成,得出綜合可靠的結論,並隨著新的臨床研究的出現及時更新。證據產生過程的本質特徵是應用統計學方法對知識和信息的二次定量綜合,是數據和信息轉化為知識的過程,即知識管理的過程。
雖然企業決策中的證據與臨床決策中的證據在形式和獲得途徑上並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質都是一樣的,即證據是知識,是從數據和信息轉化而來的,是知識管理的成果。不論是在醫療機構還是在企業中,證據的產生過程都可以通過信息的縱向價值鏈理論來進行解釋[7]。信息縱向價值鏈主要由4個層次構成,即: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的增值,即把數據轉化為知識,為企業員工的決策和行動服務,最終轉化為員工的能力,即智慧。
一般來說,數據和信息不會自動轉化為知識。從數據到知識增值的關鍵要素是人,增值程度主要受人的隱性知識的影響。隱性知識的投入比例越大,信息的增值幅度就越大。從數據提升到信息,主要是在數據之間建立相關性,使之有序化和結構化。從信息提升到知識,主要是在信息與用戶需求之間建立聯系,根據用戶的需求,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從中發現問題的實質和核心,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與信息相比,知識與用戶的需求是高度相關的,直接為制定決策和行動方案服務。越到信息價值鏈的頂端,隱性知識的含量越高。
在企業循證決策的實施過程中,證據的產生即從數據提升到知識需要經歷4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發現決策者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由於知識是與人的決策和行動密切相關的,在數據提升為知識的過程中,對數據的選擇、分析和評價始終都應該緊緊圍繞著決策者的需求,這就需要知識管理人員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引導決策者表述自己的需求,並在交流中不斷深化對自身需求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激發出對潛在需求的意識,這樣才能使知識管理過程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第二個環節是對現有的信息源進行選擇和評價。由於知識主要用來服務於人的決策和行動,主要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信息的獲取要更多地依賴於對實際環境和狀況的考察與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獲取圖書、期刊中的數據和資料,更要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大量非正式出版信息、灰色信息、人際交流信息以及日常積累的原始數據等都是重要的分析對象。
第三個環節是過程分析和問題診斷階段。知識管理者在收集和處理大量第一手信息和第二手信息的基礎上,根據特定的程序和分析方法,識別和發現問題的症結所在,並分析產生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在這一階段,知識管理者主要調動自身的隱性知識,包括專業技能、經驗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對現實給予解釋和說明。
第四個環節是將信息提升為知識的最關鍵的環節,也就是信息增值潛力最大的環節。在這一階段,知識管理者要在准確把握決策者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其決策和行動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和參考意見,即證據。這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匯總和歸納的過程,而是根據信息中所提供的信號和依據提出自己創見的過程,即知識創新的過程。知識管理者要憑借自身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對決策者所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提出看法。這是在大量採集和分析已有客觀信息的基礎上提出主觀的看法。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管理者所具有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他所擁有的隱性知識,而不是顯性知識。
通過這4個環節的知識管理活動,數據轉化為知識,即循證決策所需要的證據。決策者把證據應用於實際工作中,根據應用的效果對證據的科學性進行評價和改進,以便在後續相關決策中繼續應用。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數據得到了增值,轉化成為了知識,知識管理者和決策者的決策經驗和能力等隱性知識(即智慧)也得到了豐富和提高,為以後獲取數據、研究證據和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因此,循證決策的過程既是知識創新的過程,也是知識管理者和決策者的能力和素質提高的過程。
3 基於循證決策的企業知識管理對策
循證決策有利於提高企業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是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重要決策模式。既然證據的本質是知識,知識管理是循證決策的基礎,所以要提高企業的循證決策水平,首先要提高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
3.1 樹立循證決策的理念,增強知識管理的自覺性
當前,在管理、經濟、教育等領域,循證決策的理念還十分淡薄,成為阻礙循證決策實施的首要因素。理念的本質是隱性知識,是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由於人的行動都是在理念的支配下進行的,所以要實施循證決策,企業首先要在全體員工中樹立循證決策的理念。企業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員工的教育,使全體員工認識到,循證決策是一種科學決策模式。在知識經濟時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循證決策是企業必須採用的模式,任何其他的決策模式都將會變得不合時宜。企業的管理層尤其高級管理者要率先垂範,在決策時做到主要以證據為基礎,而不是主觀臆斷或者進行經驗決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和帶動其他員工。企業要積極營造循證決策的氛圍,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或者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進行循證決策,使循證決策成為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自覺行為。
此外,企業還要增強員工對知識管理的認識和行動的自覺性,使員工充分認識到循證決策和知識管理之間的內在聯系。正如國內對知識管理比較公認的定義所表述的:知識管理是對一個組織集體的知識與技能的捕獲,然後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分布到能夠幫助組織實現最大產出的任何地方的過程。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力圖能夠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使他們能夠做出最好的決策。所以,企業的知識管理活動契合了循證決策實施的需要,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3.2 提高員工個人循證決策的知識水平
決策都是由人作出的行為,在理想情況下,知識管理人員可以幫助決策者搜集證據、協助進行決策。然而,有時候決策者必須在未事先准備的情況下進行決策,有時候必須在極不便利的條件下做出決定。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決策者往往要獨自實施循證決策。要實施循證決策,企業首先要提高員工的循證決策能力。根據知識管理理論,人的能力是由人所掌握的知識構成的,所以提高員工循證決策能力的重點是提高他們循證決策的知識水平。這里所說的知識,既包括顯性知識,更重要的是隱性知識。
循證決策的顯性知識主要指關於循證決策的系統的理論知識,比如循證決策的概念、產生過程、對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價值或意義、實施的步驟、主要的影響因素等。學習顯性知識的目的在於使員工了解循證決策的基本情況、價值和實施的必要性,提高員工實施循證決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循證決策的隱性知識主要指員工實施循證決策的各種能力,包括提出和確定問題的能力、檢索信息和證據的能力、製作和評價證據的能力、應用證據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能力主要體現為處理特定問題的經驗、技能、技巧、認知方式等。
循證決策顯性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或者課堂講授的方式進行,即通過正式學習的方式進行。而循證決策隱性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實踐的方式進行。通過實踐學習,就是藉助工作中決策的實際問題,應用和強化學習到的理論,然後再根據實踐經驗進行反思和總結。由於隱性知識不容易表達和交流的特點,可以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由經驗豐富的員工指導年輕員工學習相關的經驗和技巧,在長期共同工作的過程中,把師傅豐富的隱性知識傳授給徒弟。
3.3 建設支持循證決策的知識管理系統
企業能否在需要的時間、需要的地點為決策者提供決策需要的數據、信息或者知識,以便研究和應用證據是實施循證決策的關鍵,因此企業需要建立方便高效的知識管理系統。企業的知識管理系統一般包括圖書或者期刊等文獻,中外文電子資料庫,如CNKI、萬方資料庫以及相關的證據庫等,國際互聯網,電腦及保存和管理文件的軟體,知識管理人員等。沒有這些人力、物力的支持,任何個人和團體都難以在循證決策上真正有所作為。
對於企業來說,要想獨自建立完善的文獻或者電子資料庫支持系統既十分困難,也沒有必要。企業可以通過與擁有相關資源的高等學校合作,或者通過企業間資源共建共享的方式解決相關文獻或者信息資源不足的問題。由於在管理、經濟、教育等領域高質量的證據較少且十分分散,因此企業應努力建設自己的證據庫。一方面,應對已有的證據進行全面的獲取、保存、合成和共享,另一方面要對新創的證據進行查重糾錯、及時評價。通過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仍然是一種有效的途徑[8],通過對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域的企業合作所獲取的證據進行整合分析和相互印證,可以為企業的證據庫增加更多高質量的證據。
3.4 建立支持循證決策的知識管理機構
循證決策的基礎是知識管理。要提高企業的循證決策能力,就要把企業打造成善於管理知識的機構。知識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個技術的應用問題,還涉及人員的管理、信息資源的管理、知識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組織結構的調整等多方面的問題。為促進企業知識管理的順利進行,應成立專門的知識管理組織,具體負責知識管理工作的實施。由於知識管理的重要性,當前絕大多數的世界500強企業都建立了知識管理機構。企業的知識管理機構一般包括知識管理的高層領導即知識總監(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知識管理的職能部門和知識管理業務人員3部分。
CKO是企業高層領導的耳目和左膀右臂,他不僅要參與企業的決策工作,使知識管理與企業的目標保持一致,同時還要總攬企業的知識資本,並洞悉哪些知識資本能夠給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除此之外,CKO的責任還包括制定審核企業知識資本的程序、確定評估不同知識產品價值的標准、制定運營企業專有知識的方案等工作。
知識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企業的日常知識管理工作,主要負責對企業內部顯性知識的調查、統計、搜集、整理和編目,知識庫的設計、建設和內容錄入或者導入,隱性知識的識別、確認、記錄、結構化和錄入知識庫,企業外部網路知識的發掘、獲取、過濾、組織和入庫,在此基礎上繪制專家網路和知識地圖;再有就是負責企業知識資產管理、知識服務管理和規劃研究與管理支持等。
企業知識管理的業務人員是指在企業各個科室中具體負責知識的搜集、整理和上報的工作人員,可從各科室的業務骨幹中選擇信息技術應用較好的人員,對他們進行知識管理理論和技術的培訓,由他們來負責自己所在科室的知識管理工作。
3.5 建設基於循證決策的企業知識管理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成員共同創造並得到共同認可的群體意識,是形成企業管理風格的文化基礎,其主體是隱性知識。成功的知識管理需要建立以知識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特別是隱性知識的共享,人的自主能動性、知識共享心態以及管理者的引導起著決定作用,這些都需要全體企業員工能夠共同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和學習的重要性,並且高度重視個人經驗、專業技術和創新,從而為知識的交流、學習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
支持循證決策的企業文化具有創新文化、學習文化、合作文化、虛擬文化等特徵。企業要盡量創造各種學習、交流的機會和共享知識的環境,鼓勵員工勤奮學習、積極思考,促進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企業的領導要以身作則,帶頭學習、樹立榜樣去影響員工,同時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如進修、在職攻讀學位等正規教育,並在企業中組織各類業務知識的學習,或開展各種經驗交流會等。另外,還要注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通過午餐會、企業發展沙龍等方式鼓勵員工交流、共享隱性知識。
Ⅳ 作業療法的循證實踐的內容有哪些
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practice,EBP)是指在給每一位患者做臨床治療決定時有意識地明確地合理地利用現有的最有力證據它將個人臨床經驗和最可靠的臨床證據融合起來循證實踐包括方法和思維過程(mindset)兩方面,其方法由如下七個步驟構成:
(1)提出臨床問題;(2)收集最佳證據(包括評價過程中發現的文獻和基礎研究中的系統回顧的證據);(3)評估所收集證據的效度和臨床可行性;(4)整合所發現的證據;(5)和患者及家屬就評價和治療中發現的證據進行交流;(6)將證據應用到實踐中去;(7)監督評估並記錄結果
Ⅵ 循證醫學的概念和主要的研究內容是什麼
循證醫學概念是從二十世紀九十年帶來在臨床醫學領域內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
興學科,是一門遵循科學證據的醫學,其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衛生方案、決策
的確定都應猜瞎遵循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產生的最佳證據」,從而制訂出科學祥山的預防
對策和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基本概念
循證醫學的主要創始人、國際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Sackett
曾將循證醫學定義為:「慎重、准確和明智地
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來確
定患者治謹兆中療措施」。根據這一定義,循證醫學要求臨床醫師認真、明確和合理應
用現有最好的證據來決定具體病人的醫療處理,作出准確的診斷,選擇最佳的治
療方法,爭取最好的效果和預後。
最近,Sackett教授本人修正了循證醫學的定
義,使之更為全面,更令人信服。循證醫學的最新定義為:「慎重、准確和明智
地應用目前可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
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願,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
療方案」。顯然,現代循證醫學要求臨床醫師既要努力尋找和獲取最佳的研究證
據,又要結合個人的專業知識包括疾病發生和演變的病理生理學理論以及個人的
臨床工作經驗,結合他人(包括專家)的意見和研究結果;既要遵循醫療實踐的規
律和需要,又要根據「病人至上」的原則,尊重患者的個人意願和實際可能性,
爾後再作出診斷和治療上的決策。
Ⅶ 循證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所謂循證實踐,主要是針對醫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實踐領域而言的,其字面意義為「以證據為基礎的實踐」,引申為「遵循證據進行實踐」,是實踐者針對消費者(本文中的「消費者」泛指實踐者所服務的對象,按具體情境的不同,也可稱之為病人、顧客、來訪者或服務對象,等等) 的具體問題,在消費者的主動配合下,根據研究者提供的最佳證據及管理者制定的實踐指南與標准等所進行的實踐。具體說來,循證實踐是一個涉及研究者、實踐者、實踐對象與相關管理者四個方面的理論體系。首先,研究者提供與實踐相關的最佳證據。循證實踐將研究證據按其所使用的方法的「科學性」程度進行分級,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控制試驗(或元分析與系統綜述)所獲得的證據級別最高,准實驗研究、相關研究及質化研究獲得的證據次之,專家意見與個人經驗位居最後。只有在高等級證據缺失的情況下,才考慮採用低等級的證據。其次,研究者進行制定相關指南與標准,建立證據資料庫,並溝通其他三方的關系。研究機構方面,除了醫學領域以外,已有多個專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相續建立,例如南加州大學的Hamovitch人類服務研究中心以及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資料庫方面,截止2013年全世界已有多個專業學術資料庫收集並傳播循證證據(如表1) 。再次,實踐者根據最佳證據進行實踐。循證實踐有著相對固定的步驟,普通實踐者(不必是專家或精英)都可以遵照執行。最後,實踐對象積極參與決策。他們既要考慮實踐的成本—效益,也要考慮研究證據與實踐者的建議,與實踐者一道制定實踐的決策。最終的決策應是實踐者經驗、實踐對象的願望及研究證據之間所取得的平衡。
循證實踐的框架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 ①研究者的證據。即從事應用研究(或實踐相關的基礎研究) 的研究者為實踐所提供的研究證據。這些證據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大樣本、多中心、雙盲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或元分析所獲得的數據,也可以是質化研究甚至單個個案研究得到的結論,還可以是專家意見或個體經驗。這些證據都可用於指導實踐,但它們對實踐的參考價值不一樣, 級別有著高低之分,RCT 及元分析獲得的證據級別最高,是指導實踐的「金標准」,而專家意見、個體經驗等證據的級別最低,只有在高級別證據不存在的情況下才可採用。②實踐者的實踐。實踐者針對消費者的具體問題,考慮他們特定的價值觀、文化與偏好等因素,根據研究者提供的最佳證據,結合自己的個人經驗採取實踐決策並完成實踐過程。相對於傳統實踐模式,循證實踐的決策過程是透明的,可以被其他實踐者所復制,為第三方機構或人員所證明,不同的實踐者應做出大致相同的實踐決策。③消費者的主動參與。根據研究證據與實踐者的建議,消費者平衡成本與效益的關系,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決策的過程中,協助實踐者制定實踐計劃,及時反饋實踐結果,與實踐者共同完成實踐過程。④管理者的協調。管理者根據循證實踐的需要,協調研究者、實踐者、消費者三者之間的關系,運用財政資助、課題申請、著作出版、論文發表等杠桿,適當地調控研究者的研究方向,規范研究證據的發表與出版,建立相應的證據資料庫,制定實踐指南或標准,並與其它第三方機構(如保險公司等) 進行溝通。這樣,循證實踐平衡了研究者、實踐者、消費者以及管理者四方的利益,將其有機地整合在一個框架體系中,為實踐領域中應用研究成果、縮短研究與實踐的距離架設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Ⅷ 實踐循證醫學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實踐循證醫學具體來講可包括5個步驟:提出臨床問題;尋找證據;評價證據;應用證據;後效評價,即對實施結果進行追蹤和再評估,修正錯誤,發現更好的方法。
將在診斷、治療、預防、預後、病因各方面的臨床情況轉換為來自具體患者的明確問題時,可採用國際上常用的PICO格式。
(8)如何使用循證的方法做研究擴展閱讀:
循證醫學的目的是解決臨床問題,包括發病與危險因素→認識與預防疾病;疾病的早期診斷→提高診斷的准確性;疾病的正確合理治療→應用有療效的措施;疾病預後的判斷→改善預後,提高生存質量。合理用葯和促進衛生管理及決策科學化。
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願三者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