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小學古詩吟誦教學
中文摘要
我國的傳統吟誦文化積淀悠久。歷史經驗證明,吟誦是鑒賞古詩詞的行之有效的並獨具民族風採的重要途徑。但20世紀初以來,因受時代緣故的影響,吟誦逐步在古詩詞講授課堂中消蹤滅跡。當前,隨著人們對傳統國學等經典文化的重視以及對語文教學的反思,吟誦再次成為語文教學界熱議的焦點之一。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缺乏對吟誦教學的重視和探究。為探究有效的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充分提高小學生誦讀好、品讀好、記憶好經典古詩詞的能力,本文將首先分析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的要求和現狀,繼而從心理學以及古詩詞角度闡明小學吟誦教學法的優勢,最後通過實際課例的分析探索出適用於小學生的吟誦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
引 言
吟誦是我國傳統國學的精華之一,是中國歷代傳承經典古詩詞的要領。吟誦除了是一種歷史悠長的語言文化藝術,亦是一門古詩詞的教學藝術。著名語文教育家於漪老師在《往事依依》中曾這樣回憶當年學習古文的情景:「國文老師教古文喜歡大聲朗誦……老師朗讀時頭與肩左右搖擺著,真是悲歌慷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熱情油然而生……老師朗讀著,進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裡。這種感情感染了整個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 江蘇教育出版社.往事依依.語文(七年級上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70]可見於漪老師的國文先生便是採用吟誦來傳授知識。吟誦教學對課堂氛圍的調控和對古詩詞情境的陶冶感化作用尤其突出。
然而,直到現在還是很多教師不知道吟誦為何物,以為吟誦就是語文課堂上常用的朗讀。因此,在本文進行闡述吟誦教學的運用方法之前,筆者認為有必要先把吟誦的內涵闡述清楚。只要弄清楚吟誦的概念,方可區分好吟誦與朗誦的本質區別,從而利用好吟誦這種傳統讀書方法實踐到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去。
何為吟誦?近代朱自清著述了語文朗讀教學的內容,按照文本內容不同,分出「誦」、「吟」、「讀」、「說」差異式讀書法。對於吟,朱自清指出「吟」需「注重音調節奏」[ 朱自清.論朗讀.載朱自清全集(第二卷)[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5],特別在古詩詞中,理當以「吟」為主。而陳少松教授則把吟誦比喻成:「吟誦是指拉長聲調像歌唱似的讀」[ 陳少松.古詩文吟誦[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7-8]。正如於漪老師的國文先生一樣,曾接受古代私塾教育的人都會採用拉長著像唱歌的形式來讀書。最近活躍在吟誦教學第一線的徐建順老師則把吟誦理解為「『吟詠』和『誦讀』的合稱。『吟詠』這個概念,對象是詩詞韻文,甚至可以做詩詞韻文的代稱。」[ 徐建順.吟誦的規則初探.吟誦經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北京.2009]本篇論文以探索適合小學生的吟誦教學方法,從便於推廣吟誦和吸引小學生吟誦的角度出發,筆者傾向以陳少松教授對吟誦的通識定義——吟誦更像唱歌式的讀書法。筆者認為,吟誦可以定義為講究節奏、講究古文韻味的傳統讀書法。
事實上,吟誦以講究其獨特的音韻平仄,在古詩詞品讀上更勝一籌。但是由於社會歷史原因,吟誦曾一度消失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直到近年來,國家對國學傳統的關注和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探討,吟誦重新成為現代人鑒賞和創作詩詞的重要途徑之一。新課標對經典詩文教學的建議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溫儒敏 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1]
反觀我國目前的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師著重識詞解意而忽視對詩詞音韻和意境的品賞,在教學形式上相對單調,學生呈現對古詩詞的興致不濃,古詩詞鑒賞能力較低等不良教學效果。可喜的是,現今語文界已經有一部分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們如葉嘉瑩先生、陳少松教授、戴建榮老師、徐建順老師和陳琴老師等看到了吟誦的價值,並把吟誦帶入語文教學實踐中。
盡管如此,在小學教學領域,吟誦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實踐之一,相關的關注和探索還相對較少。因而,本文將從小學吟誦教學為切入點,先分析目前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的要求和近況。其次,從促進古詩文理解的角度出發,筆者再剖析吟誦教學在小學生心理、生理接受能力上的優勢。最後,本文將利用實際的吟誦課例來闡述科學有效的適合小學生的新型吟誦教學方法
1. 小學古詩詞的吟誦教學要求和現狀
1.1 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上的要求
小學古詩詞教學在知識能力上的目標是掌握詞語,品味語言之美,再者深入理解詩詞韻味;但要達到詩歌教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那更值得廣大教師刻苦鑽研。「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就是鑒賞美的過程。」[ 文衛國.淺析吟誦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4(53):4]筆者認為,古詩詞吟誦教學能作為語文創新課堂的實踐,教師必須分析新課標對古典詩詞等優秀作品閱讀教學的目標,從新課標的總體目標、新課標對小學生閱讀技能和方法還有古詩詞教學的評價機制出發,找到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的指南針。
1.1.1 新課標對小學閱讀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標
一、新課標的總體要求
在語文課程改革討論中,專家們重新反思語文學科的特點,並意識到要吸取幾千年來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精髓,探索語文教育發展的正確航道。因此,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中的總體要求便提出了:「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② 溫儒敏 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9-141]新課標的以上思想即側重語文的實用的工具性和閱讀的人文性,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反觀吟誦,它能流傳千年,必有其合理之處。吟誦作為中國傳統的讀書方法,不僅展示了中國古詩詞的博大精深,更是獨具能利用聲音的長短、發音的變化等音韻角度來另類走進詩詞境界,即新課標強調的情感體驗。以前的私塾先生從來都只讓學生自行在讀書中體會詩詞的含義。因此,吟誦中包含的個體個性的閱讀體驗也是符合新課標所要求的。小學古詩詞教學也同樣能利用吟誦做到通古詩文之義,明詩詞之情。
二、新課標對小學生閱讀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新課標所規定的閱讀方法主要是要加強朗讀技能,要達到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其中,新課標特別推崇誦讀方法,並且針對小學教學有如下規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④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之美感特質[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108]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新課標使用了「語調、韻律、節奏」等中國傳統吟誦法的術語,可見新課標從古典誦讀中納其所長,倡導古詩詞教學回歸誦讀本身的傾向。古人創作詩詞十分講究「因聲求義」,吟誦恰可重新還原詩詞的情感原貌。盡管新課標沒有對吟誦和朗讀進行明顯的區分,但是不難發現,新課標依然把語文古詩文等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偏向於中國傳統的誦讀方法,而非西方的朗讀方式。葉嘉瑩先生提出「吟誦是得窺中國古典詩歌之美的重要法門。」[]在《中國古典詩歌之美感特質》一文中,葉嘉瑩先生以朗讀中字詞的聲調、讀法等例子具體並詩意化闡述古典詩詞與吟誦的密切聯系。筆者認為,「吟」和「誦」跟古詩詞本是一家。要達到新課標對古詩詞的閱讀要求,同樣要藉助吟誦的特質讓小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詩詞的意蘊。
1.1.2 新課標對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評價目標
新課標對古代詩文教學提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 溫儒敏 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0],即新課標希望廣大語文教師回歸古詩文閱讀不帶功利性閱讀的起點。然而,很多教師片面理解了新課標上述評價,以為古詩文考核重在背誦。誠然,記誦是古詩詞評價的重要衡量標准,但對於小學生來說,如果剛接觸古詩詞就是令人感到枯燥無味的背誦先行,那豈不是違背古詩詞教學的初衷?因此,新課標在誦讀評價上提出提高誦讀興趣,重在語感培養,情感領會體驗。要達到既能提高學生誦讀興趣,又加深詩詞文意的感悟,那吟誦必定是趣味十足而效果翻倍的教學方法。筆者曾在三年級課堂實踐吟誦教學,在課堂結束之後,在學生的反饋中可發現學生們基本達到樂背、能背、好背古詩詞的效果。
1.2 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現狀
中華吟誦學會掀起了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新篇章。中華吟誦學會旨在發揚傳統吟誦,始終走在吟誦教學的最前面。他們把青少年的語文課堂作為繼承傳統吟誦的至關重要的一線陣地,並且廣泛地開展「吟誦進校園」活動,讓古詩詞吟誦教學的種子撒向廣大的師生身上。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一部分吟誦教學的名師名家名課例,如上海特級教師戴建榮老師的《靜夜思》,「平長仄短和半念半唱相結合的方式是戴建榮老師古詩吟誦教學的最大特色」[ 劉攀.小學古詩詞誦讀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5.]吟誦教學,開創了戴老師獨特古詩詞教學課堂。除此之外,還有獨具一格的陳琴老師開創「素讀」課堂,讓吟誦教學帶來一股脫俗清新之風,例如《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陳琴老師在《絕句》一課中,利用小學生的表演興致,充分把吟誦傳統的魅力與小學教學趣味性融為一體,可謂小學吟誦教學的教科書。在吟誦教學熱潮中,不管是中華吟誦學會成員,還是走在吟誦教學探索路上的一眾名師,都努力地把吟誦教學這一塊中國文化瑰寶綻放本來的光芒。
然而,在吟誦教學開展宛如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中的一股東風襲來之時,當前語文教學課堂大環境下,依然還有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對吟誦教學毫無思緒,甚至是避而驅之。筆者曾在深圳市羅湖區某重點小學實習,經過為期兩個月的觀察,筆者發現盡管在深圳市教育局廣推吟誦教學的大號角下,該校依然沒有一位語文教師實踐了吟誦教學。據筆者了解,另有個別骨幹教師已經接受了吟誦課程的系列培訓,但是出於各種原因還是選擇了以往的保守教法在講解古詩詞。誠然,在大部分的小學古詩詞教學課堂,幾乎不會採用吟誦教學已經成為常態。因此,為更好把吟誦教學推廣在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真實課堂上,筆者認為必須先剖析當今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吟誦教學的情況,找出吟誦教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方可「對症下葯」。
「三分詩,七分讀。」讀,尤其是以古人讀書的形式來吟誦地讀才是真正熏陶學生走進詩詞情感世界的好竅門。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入門先生,新課標強調要加強學生的誦讀能力,那定要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但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老師以美其名曰創設語文綜合型學習新課堂,一是過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大量播放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來營造古詩詞美感氛圍。二是教師嫻熟地使用多媒體設備,但是卻沒有教師獨特的聲音帶領學生陶醉地欣賞優美古詩文。
小學生語言表達以及朗讀能力依然非常需要教師的正確示範以及親身指引,孩子本身也善於模仿老師一言一行。然而,在古詩詞教學課堂上,鮮見老師開口親身示範,反倒是多媒體標准音頻先行。固然,專家的標准化朗讀確實必不可少,但教師才是語文課堂上的「導演」,既要在課堂上穿針引線,必要的時候還得「演」。否則,對於古詩詞的朗讀和解讀,小學生才可清楚哪兒需要大聲讀,哪兒需要有其他的肢體語言配合去理解詩文。
如果教師連基本的示範性朗讀都無法較好地實踐在語文課堂上,那就無法再把難度要求架設在吟誦示範上了。魯迅先生也寫文回憶了在三味書屋念私塾期間,先生讀書的有趣情境,除此之外,朱自清、於漪等一批語文教育學者也都一一深刻記得私塾老師念書神態、動作、甚至停頓。這些美好的回憶歸根到底是吟誦給學生帶來的難以抵擋又無法言喻的魄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是能用吟誦讀出對詩詞的領會與解讀,這可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古典文化深度。
1.2.2 小學教師古詩詞教學觀念陳舊
盡管素質教育的改革實踐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應試教育就好比指令牌,控制著語文課堂的實質性走向。應試教育背景下,功利性的課堂占據著較大分量。於是,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拉鋸戰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古詩詞的時候,便容易出現以下兩種教學觀念導致的教學情形。
第一,小學古詩詞教學全盤分解古詩詞,力求古詩詞知識點全覆蓋或是只抽取重點詞句,忽視詩歌的整體性。以全盤細致化講授古詩詞的思路出發,一部分教師往往是不管是講解思鄉情切的《靜夜思》還是同樣思鄉更突出懷念童年,想念親人的《夜書所見》,一些的小學語文老師都是從題目,到詩詞字句落實,翻譯到位,接著朗讀串講,體會情感這套教學思路。其次,部分小學教師根據詩詞考試要求出發,摘取詩詞考試重點來講解,對詩詞的誦讀,詩詞內涵的分析卻擱置一邊。毫無疑問,以上兩種教學法存在著瑕疵,要是教師都找不到每首詩詞的獨特之處,那教學過程中也是學生也只能囫圇吞棗地一概接受。這套教學觀念背後更是教師文學底蘊不深厚,語言功底不扎實的表現。小學語文教師機械地套用教學模式,忽視誦讀的地位,這不僅不利於學生掌握每篇古詩詞的意蘊之美,更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感悟詩詞的能力。課堂形式的單一,令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而且還會導致正處於求知慾望強烈,好奇心旺盛,思維活躍的小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嚴重稀釋了詩歌的意境和神韻」。[ 陳祝歡.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的創新實踐形式[J].東方教育.2014(7):228]
其二,借著新課標所提倡的「創設新型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課堂」理念,部分小學教師把課堂變成走形式的「多媒體獨角戲」或是「學生獨角戲」。例如,一些教師沒有正確對待多媒體的使用策略,使用過分的多媒體技術來創設學習古詩詞的情境。表面上,課堂一派「熱鬧」,學生受到了圖片視頻等直觀的「熏陶」式沖擊。事實上,對還處於鑒別能力和自控能力有待加強的小學生來說,卻容易被多媒體營造的豐富斑斕的「景象」掩蓋了古詩詞真正的內涵。古詩詞的教學本應該是加強對母語文化的熱愛,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為主,但是以多媒體技術的花俏來擠掉學生獨立思考和體會,將對小學生而言是弊大於利。
之所以把一些小學古詩文課堂比作「學生的獨角戲」,是因為部分教師誤解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是三者融為一體,並且是相輔相成的,強調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獨立化思維以及注重傾聽與交流。例如在講授「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品味「綠」字的妙用,可以與「到」等字作比較,讓學生自行探討,提出各自的理解;也可通過誦讀,利用平仄來趣味點授,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很多教師卻把鑒賞課堂的「探究性、合作性」單純理解為小組間的討論,簡單理解的誦讀意義便是「讀」,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說多讀即可達到理解詩詞並完成背誦任務的效果。因而,在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常呈現為了讀而讀。例如,小組分組讀,個人特色讀,男女分組讀等諸多形式,以為把課堂的主動權就還給學生了。即便教師讓學生重視朗讀出發點是無可置疑的,然而,在讀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並沒體現,缺少適時的點撥,便導致學生對古詩詞「讀」得倒背如流但是要談上詩詞韻味,卻只言片語,僵硬不解。
2. 小學吟誦教學的優勢
小學古詩詞教學怎樣讓學生學得高效,達到「樂中學」的目的已經成為當今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應試背景下,教師也會為了學生的高分,在課時緊張,課程內容大的壓力下,拋棄一些值得嘗試的古詩詞教學法。筆者認為,與傳統教學效果不佳的古詩詞教學法相比,吟誦既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把復雜的教學過程刪繁就簡。
走在小學吟誦課堂第一線的領軍名師陳琴老師和戴建榮老師,他們能把吟誦順利地推行下去,其教學法確實值得廣大教師深思細琢。而反觀吟誦教學能流傳千年,經久不衰,對古人的文學修養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兩位名師能向古人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現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科學規律出發,跟吟誦教學的精華取經,因而能正確把握吟誦教學的脈搏。
2.1 從小學生學習心理學角度出發
如今物質文化的極速發展,社會生活多彩多姿,生活節奏的加快也影響著廣大小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聞報道曾指出,中國人的年平均閱讀量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而當代的小學生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把較多的時間放在了閱讀功利性較強的學科書籍,但是對古詩文等經典書目的閱讀時間卻較少。以至於有人指出對於小學生而言,「靜下心來閱讀古詩詞更是不可能,現代學生的文學修養令人汗顏。」[ 劉攀.小學古詩詞誦讀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5.]古詩文作為一項離當代小學生距離年代較遠的經典文化,要想吸引廣大小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提升小學生整體文學素質,吟誦無疑是最值得推崇的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在頭腦主動建構的過程,要順利完成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是要簡單地拼湊材料,也不是只完成信息載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搭建新舊知識或經驗間的橋梁。在建構主義觀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是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搭建知識的材料,而材料的吸收過程是靠學生親身地利用材料進行建構。換言之,建構主義倡導學生在學習當中的自我感受和反思。從學習的材料而言,經典古詩文內涵豐富,意境深遠,適合反復品味;從吟誦教學來看,利用聲音的韻味創設隱藏在文字下的詩歌意蘊,即吟誦就好比用聲音的平仄韻味把熟悉的文字構建起另類解讀古詩詞的橋梁。語文教育專家劉真福指出,「吟誦欲達於關讀 ,必以激情、豪情、深情、悲情、喜情、怒情為動力,為依託,然後以恰當的語音語調出之。」[ 江蘇教育(小學教學).關於古詩文教學的研究[J].2011(11):63]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過學習過程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成功習得的慾望,要給孩子提供主動探索習得的成功機會。從建構主義學習觀出發,在古詩詞吟誦教學中,教師能通過抓住孩子們吟誦的心理特徵,找准文字到聲音的內在聯系,從而在課堂上創造學生主動吟誦而獲得的情感體驗。吟誦教學,充分調動眼睛、嘴巴、手還有打開大腦思維,即調動起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還有感覺對古詩詞的全方面感受。這相當於在古詩詞學習前已經為學生准備好學習的磚塊,只要教師在吟誦時候適時點撥,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學有觀點認為,尊重學生年齡段的個別差異性,從學生的差別化入手進行教學,能促進學生的自由個性化發展。在中國,差異化教學即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小學生最大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思維極度活躍,要讓學生從內心樂學、好學古詩詞,教師務必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在經典詩文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感覺自己是獨特的存在。吟誦講究自我品味,在保證吟誦情調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在入門之後可以自由地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創造屬於自己的吟誦調,筆者認為,可以從吟誦的特徵來把握住學生的對古詩詞的興趣。簡而言之,吟誦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學習激發點的不同講授古詩詞。比如在講授小孩子童年玩耍調皮的詩句的時候,可以讓男生先憑感覺吟誦,再讓女生進行點撥,互相促進,根據男女生的學習興趣點進行探索,深入學情把握好學生的課堂上的需要。只要老師肯下心思因材施教,古詩詞可以讓興趣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讓吟誦成為古詩詞學習的良師益友。
從學習記憶角度,吟誦對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心理實驗的相關實驗證明,在記憶過程中如果能調動人體各種感受器官例如眼睛、耳朵、口和手等充分參與材料的組織,那麼比單純用一種器官的記憶效果要好得多。「前蘇聯心理學家沙達爾科夫的實驗結果表明,單通過眼看直接的記憶效果為70%,單通過耳聽直接的記憶效果是60%,而視聽結合直接的記憶效果是85.3%。」[ 董運玲.小學古典詩歌吟誦教學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2.]首先,吟誦強調詩詞韻律和感受融為一體,在吟誦過程中,每每念到低沉處吟誦者總會忍不住低頭吟詠,每次到高亢情緒處,也會不自覺抬起頭高昂地念,念之所及,詩之道,各方面的感受調動起來,記憶效率自然提高。其次,古詩詞的學習注重對文字的直覺,對詩人、詩歌詞句的感性的認識,吟誦有效使用詩詞格律中的聲韻和學生各種感官融合在一起,能提升學生對詩詞講究遣詞造句的語感能力。學生能通過吟誦敏銳地捕捉到詩詞語言中的情感,那麼,先有了學習主體的領會之後,學生背誦及識記能力便不再停留在死記硬背階段。再者,吟誦也伴隨著音樂進行,人在音樂刺激下容易處於放鬆狀態,亦易於接受知識的輸入。筆者曾參加過深圳市中小學吟誦講座,講座上的趙志祥老師能用吟誦把詩經篇幅較長的文章脫口而出,詩經當中很多句式相似但是個別字詞不同的背誦難點,但是趙老師卻一字不落,實在令人敬佩。這次經歷讓筆者對傳統吟誦的尊重及崇拜油然而生。
綜上只是一些對當代教育的一些看法!
⑵ 如何系統地學習吟誦
吟誦的方法分兩大類。有格律者(近體詩詞曲、律賦、駢文、時文等)為一類,依格律而吟誦;無格律者(古體詩、古文等)為一類,多有上中下幾個調,吟誦時每句或做微調,組合使用,以求體現詩情文氣。
吟誦者可以用基本調吟誦任何詩詞文賦。只依字句和情緒做微調而已。但是,這不是好的吟誦。真正好的吟誦是吟誦自己喜歡的詩文,因為吟誦是自娛,沒有感覺的詩文是不去主動吟的。這些喜愛的詩文經過反復吟誦,琢磨爛熟,在基本調的基礎上,會又有改進,形成獨特的曲調。
⑶ 周代司樂教育吟誦包括什麼技法
周代司樂教育吟誦是一種古琴演奏技法,它融合了音樂、詩歌、哲學和禮儀等元素,旨在通過演奏古琴曲目和吟詠詩歌來表達人生哲理和情感體驗。周代司樂教臘灶脊育吟誦包括以下技法:
1. 論聲:強調演奏時要表達的內容,包括意象、情感和情境等。
2. 定音:確定演奏的音調和音高,以確保演奏的准確性和韻律感。
3. 留音:指演奏中的停頓和靜默,有助於創造節奏和氛圍。
4. 轉音:改變音符的演奏方式,如滑音、顫音、揚弦等,以增強音樂的情感表達。
5. 和弦:指同時演奏兩個或多個音符,以產生和諧的效果。
6. 節奏:以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奏音符,創造出豐富輪滲的節奏感。
7. 裝飾音:指在音符周圍添加其他的音符辯指,以提高演奏的藝術性。
總之,周代司樂教育吟誦是一種充滿哲學意味的古琴演奏技法,技法豐富多彩,需要長期的練習和體驗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⑷ 吟誦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1 根據曲調,由聲入境
吟誦區別於朗誦的主要之處就在於:吟誦是有曲調的。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第一步就應該明確吟誦的曲調。教師在教學時先要作吟誦示範,一句一句的地交給學生帶基本調子的吟誦,直到學生能夠獨立吟出模仿的調子來。這樣一來,先是第一時間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通過聲音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了古詩詞的意境中去。
吟誦雖有曲調,但不同於唱歌,因為吟誦的曲調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說,同一首詩可以用不同的曲調來吟誦。現有傳統吟誦、現代吟誦、自成曲調三種方式。
在學習吟誦的最初階段,我們可以先模仿現有的吟誦曲調。在模仿的過程中,再漸漸感受其中的情感、發掘其中的規律:比如,回環往復——吟誦的曲調大都比較簡單,每句都是同一個調,句句如此,回環往復;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據詩句中每個字的讀音的高低起伏來拉長聲腔,以此來形成簡單的曲調。吟誦得多了,自然就會感受到其中的規律。
在學生基本掌握吟誦的曲調之後,應要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走進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展開想像,一邊吟誦,一邊引導學生去想像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去想像作者當年創作詩歌時的情景。音樂很容易左右人的情緒,當學生們用著或低回沉鬱或高亢嘹亮的曲調吟誦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會更深的鐫刻在他們心中,讓其感同身受。
2 字正腔圓,感受韻味
在小學階段,要保證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還是要從基礎抓起。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謂的「字正」,再通過拖音,使聲腔飽滿,做到所謂的「腔圓」,字正腔圓是對吟誦的基本要求,以此來感受詩歌的韻味。教學將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2.1 吟准音節,吐字清晰
小學階段,對字詞的掌握屬於重點教學內容。在用吟誦教古詩時,教師以普通話吟誦為主,帶領學生吟准字音,使學生通過吟誦,掌握整首詩的字詞發音。
在吟准字音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漢字的音節是優美的,能夠准確清晰飽滿地讀出來,展現腔調的圓潤,給人以美的感受。
2.2 運用腔音,感受韻味
中國古典詩詞,除了節奏鮮明之外,還要押韻。押韻不僅使古詩詞讀起來整齊、好聽,還可以使古詩詞充滿風韻。古詩詞的韻味體現在韻尾發音時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共鳴,讓人有一種盪氣回腸的感覺。在吟誦時,通過對韻尾拖腔的處理,可使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韻味、體會到詩人在創作時的情感,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⑸ 請列舉經典誦讀的方法與技巧,提高誦讀的水平與能力.
中華經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多年來我校一直將「經典誦讀活動」傳承、繼續、並將之發揚廣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績,現將我校誦讀活動總結如下:
一、明確目標、落實活動方案
1、明確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活躍思維,陶冶情操,傳承並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促進學校人文化發展,提高辦學品位和辦學特色。
2、落實活動方案
與日常教學相結合,除安排的校本課外,每周一下午課外活動(單周誦讀、雙周寫字),各班按照不同學段的內容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師生集體共讀經典,共賞美文,共寫佳句,進行經典吟誦、演講,分組背、個別背、接龍背、默背、書寫比賽等學習游戲活動,為經典誦讀拓展更寬的道路。
與學校養成教育活動相結合。開展「人人讀經典、做謙謙君子」活動,利用語文課前2分鍾時間,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並提倡制定恰當的周背誦量,力求達到這個小目標。語 文老師每天要與學生共同進行誦讀活動。每節語文課前准備2分鍾,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生全員參與。每班可選一名普通話及朗誦較好的學生做帶讀的小老師。每周末語文教師將本周所吟誦的古詩文進行簡單的講解賞析,或進行誦讀指導。學期結束,評選誦讀小明星。
與班隊活動相結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兩節班隊課作為經典誦讀活動課,將本月所吟誦的古詩文全面復習,或在班級內舉行吟誦表演。舉行古詩文默寫或經典文化手抄報、書畫展覽、凡人凡言徵集等活動。
與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開辟誦讀窗口,學校櫥窗每周一首古詩,供學生誦讀賞析,感悟。在每次校園廣播中必吟誦至少一首古詩詞
與親子活動相結合。鼓勵、倡導學生家長參與經典誦讀,督促學生每天回家進行10分鍾經典誦讀活動。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讀,積極營造濃厚的家庭誦讀氛圍。
與學校大型活動相結合。上學期我校舉辦兩年一度的藝術節,各班表演了精彩紛呈的節目,有古詩新唱,有根據古詩意境的表演,有形式多樣的朗誦,還有師生同台表演的歌舞等。在六一兒童節慶祝會上,也以經典古詩文為主題,形式多樣,孩子們在快快樂樂的氛圍中感受到經典詩文的魅力,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注重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不增加負擔,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優秀詩文朗誦會」、「誦讀小小擂台賽」、「讀書大王」等評選活動。
二、措施到位
為調動學生參與誦讀和創作的積極性,學校將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經典閱讀活動,為學生搭建施展的,不斷提高小學生課外經典閱讀的興趣,使優秀詩文誦背和閱讀課外書籍活動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
1、舉行了「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的啟動。
(1)學校舉行 「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的啟動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使師生明白講普通話、誦讀經典的意義和重要性,倡議師生親近母語,共同行動。
(2)各班利用班隊會深入開展推廣普通話的宣傳工作。各班主任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豐富多彩的內容,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白,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說普通話,寫規範字,誦經典文,一定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提高全體師生人文素養。
(1)學校通過師生比武這個選拔優秀師生,通過培養誦讀尖子,從而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激發少年兒童對中華優秀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熱愛,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2)舉行全校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大賽,從中選拔書法苗子,展示學校寫字教育成果,進一步提高廣大學生的規范漢字書寫水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滿意
⑹ 古詩吟誦方法口訣
吟誦的聲調要想好聽,就要配合詩詞的字義:有節奏感。聲調必須配合詩詞字義有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這叫旋律吟誦必須結合詩備沒詞的文字意義發聲,聲調的變化要與字義配合,聲調是為文字譜曲的。聲調的變化是根據文字意義出現的。
吟誦是為了再現詩詞的音樂聲調,與字義一起體現出詩詞的音樂性情調來。這是詩之所以為詩的根本特徵。欣賞古典詩詞必須吟誦,否則進入不了那種由音樂性情調升華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