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教好小學數學
1、加強數學應用性,培養實踐意識
學習的目的在於實踐。數學教育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重要的還在於培養學生排除應用數學的心理障礙,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素質。注重開發智力,提高能力,引導學生注重對象的實質和特點,及事物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這都是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體現。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數學知識比較深奧,每堂數學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如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我們知道,引入新課一般有開門見山的直導式,有觀察規律的發現式,有實驗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誘惑力的問答式等。
2、創設生活化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誘導的方式提出問題。及時地進行表揚孫畝塵與鼓勵,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復述,並回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講完一個例題後,讓學生歸納其解法,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一些基礎問題.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信心。當學生的作業做得很好時,當學生的解題方法新穎時,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時,當學生表現出刻苦鑽研精神時,都要給予適度的表揚,以增強學習信心,激勵學生的攀比熱情,達到表揚一個人,激勵一大片的目的。
3、要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能力是符合活動要求、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心理特徵。而數學能力應具備數學特點。數學能力是指通過思考,採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聯想,把原認知結構中的知識技能進行組合再組合,從而主動構建起新的認知結構。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素質的核心。因而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過程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上。諸如,教會聯想培養思維靈活性,運用同類題型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用分類討論思想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利用選擇題培養思維的敏捷,採用歸納猜想方法培耐簡養思維的創造性。
4、重視數學思維方式教學
在整個數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數學的發現過程和思維探求過程,在教學中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指導。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對各種信息和觀念進行加工轉換。基於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綜合和概括,解釋有關現象,形成新的假設和推論,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則禪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
(1)數學語言、符號的理解:能用語言准確地表達數學概念,能識別概念的語言描述正確之處,(2)解釋性理解:即對數學概念內在聯系的理解,能理順概念間的關系,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能把握概念產生的過程,揭示概念間的聯系等;(3)推斷性理解:在充分理解數學概念的基礎上,能對有關數學對象作出個人推斷;(4)創造性理解:能擺脫有關材料的束縛,對數學概念提出創造性理解。
B. 怎樣學好小學數學有哪些方法
學好數學的方法其實跟其他科目沒太大差別,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數學,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小學數學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小學數學的方法
(1)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很多人認為,數學這門學科單調、抽象,與我們的生活脫離。正是這樣的思想,扼殺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實,學習數學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只要你細心觀察,它是無處不在的。小到門牌號碼的排列規律,大到科學技術的研究發展,我們彷彿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字的世界裡。
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在自己的身邊找到有趣的數學問題,通過一些有趣的數學小游戲,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的奧妙和樂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激情、探索知識的興趣。當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知識能夠幫你解決身邊的問題,幫你變的更聰明時,那學起數學來就輕松多了,也變的快樂了。
其次,很多孩子害怕出錯,認為做錯了就會挨批評,從而灰心自卑。反而,我們應該要鼓勵錯誤,它來自於孩子,貼近孩子,暴露出孩子的真實思維,幫助我們一起發現孩子知識構建的障礙。其實有些錯誤的產生也包含著孩子自己的創意,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想法來解題,通過巧妙的點撥和指導,則能夠幫助孩子突破障礙,甚至能夠達到一個自己創新的境界。讓孩子不怕出錯,大膽探索,大膽想像,解開禁錮孩子思維的框架,讓孩子在一個快樂、輕松的環境里學習。
(2)如何打好數學基礎?
學習就如蓋高樓,要有美麗宏偉的大廈,就要先有扎實的“地基”。這些基礎並不如“大廈”的精緻豪華,但正是要有這些單調的基礎,才能夠構建出成功和輝煌。
打好數學的基礎,不像大廈地基一樣辛苦費神,數學基礎是可以用巧學而來的。
分蛋糕,學分數;走走路,學行程;玩撲克,學四則運算……通過一個典型的例子,或者通過孩子親身體驗和角色轉換,讓孩子們把知識牢牢刻在心裡。在此同時,孩子們也感受到學習的無限樂趣。在玩耍中學習,既快樂,又能夠對知識有透徹的了解和深刻的記憶。
數學的基礎知識很多,但它們之間也有著聯系,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系來“連鎖記憶”也是一個打好基礎的好方法。例如從整數四則運算到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從觀察物體到認識平面、立體圖形……把一個個知識串成一條完整的知識鏈,有助於孩子們更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
(3)如何靈活用所學知識?
數學習題很多,做也做不完,換個題材換個數字,又可以變出很多題。因此,靠做習題來掌握知識和提高成績,效率不高,又容易疲勞。
打好基礎,就是為了靈活運用基礎來解決和探索更多問題。如何靈活運用,那就要有靈活的思路。
讓孩子們自己對題目進行解讀和了解,用已學過的方法來解題,試圖尋找新的解題方法。再幫助孩子概括出題目內容,抓住題目要點,理清解題思路,帶著孩子一起思考一起解題,讓孩子在引導下自己攻克難題。鼓勵孩子用多樣的方法解題,方法多、思路多不是一件壞事,它能夠開發孩子的智力,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在追求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力求“優化”,讓學生從多種演算法中去分析、去辨別,哪種方法最簡便,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多向思維,還滲透了“擇優而用”的思想。學會一個好的、簡便的思路,能夠讓孩子在答題時事半功倍,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讓孩子們自己動腦體驗解題過程,參與思考,而不是強加給他們一種思考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能夠真正掌握一種類型題的解題思路,就算換個方式出題,他們依舊能夠輕松應變。
學習小學數學的注意事項
1. 預 習 : 在課前把老師即將教授的單元內容瀏覽一次,並留意不了解的部份。
2. 專心聽講:
(1)新的課程開始有很多新的名詞定義或新的觀念想法,老師的說明講解絕對比同學們自己看書更清楚,務必用心聽,切勿自作聰明而自誤。
若老師講到你早先預習時不了解的那部份,你就要特別注意。
有些同學聽老師講解的內容較簡單,便以為他全會了,然後分心去做別的事,殊不知漏聽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幾句話,那幾句話或許便是日後測驗時答錯的關鍵所在。
(2)上課時一面聽講就要一面把重點背下來。定義、定理、公式等重點,上課時就要用心記憶,如此,當老師舉例時才聽得懂老師要闡述的要義。
待回家後只需花很短的時間,便能將今日所教的課程復習完畢。事半而功倍。只可惜大多數同學上課像看電影一般,輕松地欣賞老師表演,下了課什麼都不記得,白白浪費一節課,真可惜。
3. 課後練習 :
(1) 整理重點
有數學課的當天晚上,要把當天教的內容整理完畢,定義、定理、公式該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學以為數學著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這觀念並不正確。一般所謂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義、定理、公式是我們解題的工具,沒有記住這些,解題時將不能活用他們,好比醫師若不將所有的醫學知識、用葯知識熟記心中,如何在第一時間救人。很多同學數學考不好,就是沒有把定義認識清楚,也沒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
(2) 適當練習
重點整理完後,要適當練習。先將老師上課時講解過的例題做一次,然後做課本習題,行有餘力,再做參考書或任課老師所發的補充試題。遇有難題一時解不出,可先略過,以免浪費時間,待閑暇時再作挑戰,若仍解不出再與同學或老師討論。
(3) 練習時一定要親自動手演算。很多同學常會在考試時解題解到一半,就接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練習時是用看的,很多關鍵步驟忽略掉了。
4. 測驗 :
(1) 考前要把考試范圍內的重點再整理一次,老師特別提示的重要題型一定要注意。
(2) 考試時,會做的題目一定要做對,常計算錯誤的同學,盡量把計算速度放慢, 移項以及加減乘除都要小心處理,少使用“心算” 。
(3) 考試時,我們的目的是要得高分,而不是作學術研究,所以遇到較難的題目不要 硬幹,可先跳過,等到試卷中會做的題目都做完後,再利用剩下的時間挑戰難題,如此便能將實力完全表現出來,達到最完美的演出。
(4) 考試時,容易緊張的同學,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a. 准備不夠充分,以致缺乏信心。這種人要加強試前的准備。
b. 對得分預期太高,萬一遇到幾個難題解不出來,心思不能集中,造成分數更低。這種人必須調整心態,不要預期太高。
5. 偵錯、補強 :
測驗後,不論分數高低,要將做錯的題目再訂正一次,務必找出錯誤處,修正觀念,如此才能將該單元學的更好。
6. 回想:
一個單元學完後,同學們要從頭到尾把整個章節的重點內容回想一遍,特別注意標題,一般而言,每個小節的標題就是該小節的主題,也是最重要的。將主題重點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們在學些什麼東西。
怎麼幫助孩子學習小學數學
培養思維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學生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手腦結合,注重實踐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系?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製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猜你喜歡:
1. 淺談如何學好小學數學
2. 小學生怎麼學好數學
3. 怎麼樣學習好小學數學
4. 怎麼學好數學小學
5. 學好小學數學的三個小技巧
C. 小學數學輔導方法
小學數學輔導方法
輔導小學生數學要有高效的方法,本文將為大家分享6有效的小學生數學輔導方法。
好的習慣就像為生命存入的財富,我們一生都將享受它帶來的利息。一位哲人這樣總結:播種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與其說性格決定命運,不如說習慣決定命運。
小學數學學習中,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決定著現階段數學學習的成功,也將為他們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羨余良好的基礎,當然,這些好的習慣也將浸潤到其它學科,影響他們終生的行為與命運。好的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有意識地重復某種好的行為,直至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自然而然的科學的行為。那麼,在小學數學學科的家庭輔導中,哪些習慣有助於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呢?這些習慣又該如何培養?我們有如下建議供您參考:
一、讀題三遍,認真理解題目要求。
1、第一遍:看清每一個字。孩子用手指指著題目文字,家長領讀一句,孩子跟賣首著讀一句。太長的句子可以斷開分兩三次讀。這個過程是孩子們看清每一個字的過程,所以可以較慢或者斷開讀。孩子們經常看著字讀,就會慢慢認識這些字,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先讓孩子們自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教一下。2、第二遍:完整地讀一遍題目要求,說說題意,勾出關鍵字詞。
讀完以後家長不要忙著給孩子解釋題意,而是鍛煉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要求是什麼意思。如果發現孩子沒有理解正確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讓孩子讀一遍,盡量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題目給出的要求。如果孩子經過幾遍讀題還是不能理解正確,家長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常用的提問方式有:①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畫圈、連線、塗色、填空、計算……);②要求怎麼做?(把誰圈起來?把什麼樣的連起來?把什麼塗上顏色?……)。
例如:“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提問:做什麼?(塗色);把誰塗上顏色?(同樣高的);塗什麼顏色?(相同的顏色)。孩子正確理解題意後讓他選出關鍵字詞勾畫出來,幫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上面這道題就可以這樣勾畫: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3、第三遍:正確理解之後再讀一遍,加深記憶和理解。然後動筆做題。二、獨立解決自己檢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1、理解了題意以後,讓孩子自己答題。
二、答完題後,自己對照題目要求進行檢查。
檢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題檢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題目要求,對照題目要求檢查過程、最後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題,最基本的訣竅是讀一讀看是否通順;是計算題一定要再算一下……。家長可以根據題目的類型指導孩子相應的檢查方法。
三、三種改錯的方法。
孩子自己檢查以後再邀請家長檢查,如果發現錯誤,家長根據錯誤情況教給他改錯的方法。1、A類:粗心的錯誤。家長發現錯誤後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題目要求、圖或者文字,然後對過程、答案進行思考。孩子如果自己發現並改正了,就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A,表示這類錯誤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2、B類:方法、知識錯誤。孩子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錯,家長可以給他提示。例如:某題:下面哪一行不一樣,在它後面的括弧里畫“√”。(1) 1、2、3、4、5 ( )(2) 2、4、6、8、10 ( )(3) 5、6、7、8、9 ( )孩子能夠理解題目要求是選擇不一樣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樣。家長可以這樣提示:“第一行的數字在發生什麼變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據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長直接告訴他答案。總之,能讓孩子去思考的,家長決不代替。孩子根據提示作出來以後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B,表示這類問題自己還有一些困難,是自己的薄弱點,需要以後多思考、多練習。3、C類:無法理解的'問題。中派數有些錯誤家長提示方法以後都不能解決,必須家長講解方法、過程,幫著孩子做出來的,這類問題請在序號下面寫一個C,表示這是孩子的難點,提醒孩子在老師講解類似問題的時候注意聽。4、這些A、B、C符號的標注,其實就是孩子對自己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找到發生錯誤的根源,同時也幫助孩子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例如:對於A類錯誤,需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對於錯誤,需要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方法,多思考,多練習。家長可以針對B、C類錯誤,再設計類似的題讓孩子練一練,力爭能夠在下一次不再成為薄弱點、難點。
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孩子在高段的學習中能夠進行自我管理。高段科目多,內容多,時間緊,復習時有針對性,把書、作業拿出來,重點針對B、C類進行復習鞏固,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知識的查漏補缺,重點突破,這樣節約時間,輕松愉快。
四、有錯必改,錯誤不過夜。
每次做作業之前,先將前面沒改的錯題改正後才能開始做新的作業。有些在學校里做的課堂作業如果孩子沒來得及在學校里改,那麼回家後也應該拿出來當天改正。孩子往往只注意改家庭作業上的錯,忽略了其它的作業。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每天把各項作業拿出來看看是否有錯沒改。我們的作業包括四種:課本、《100分闖關》、《口算題卡》、《數學實踐園地》,有時候還有試卷。
錯題就是背在孩子身上的包袱,只有將它拿掉,才能為第二天的學習掃清障礙,幫助孩子輕松進入新課程的學習,這將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否則,這些沒解決的錯誤又會導致第二天新課學起來困難,壓在他身上的包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重,最後導致孩子學習吃力,厭學,自卑,痛苦。
五、記錄作業所用的時間。
時間寫作每次作業的後面,例如做《100分闖關》第9、10頁,就把時間寫在第10頁最後,不要寫在家庭作業的記錄本上。記錄時間會給孩子壓力,這樣可以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專注地完成作業。同時為了追求速度,孩子會有意識地尋找解決問題有效、簡便、快捷的方法,對培養孩子優秀的思維品質很有幫助。
初期家長可以幫著看時間,建議現在就買一個時鍾,讓孩子慢慢學著認鍾表,自己記錄時間。鍾表的認識本身就是一年級的難點,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鍾表知識。專注、高效的作業習慣在孩子們上了初中,高中以後會有很大的作用。
“我們的孩子挺聰明的,可是總考不了一百分,這馬虎的毛病可怎麼治啊?”不少家長為此犯愁。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問題,急性子愛馬虎;有時是態度問題,對學習不認真就容易馬虎;有的是熟練問題,對知識半生不熟最容易馬虎;有的是認識問題,沒認識到馬虎的危害……解決馬虎問題必須對症下葯,根據產生馬虎的原因,有針對性做工作。現介紹幾種方法供家長參考。
六、錯題集的給孩子一個“錯題集”。
讓孩子把每次作業中的錯題抄在“錯題集”上,找出錯誤的原因,把正確的答案寫出。這實際上是一個錯誤“檔案”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多是馬虎,有利於認識錯誤的危害,下決心改正。錯題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辦法。七、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馬虎是從草稿開始的。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從草稿開始就要嚴肅認真。這有利於克服馬虎的毛病。八、不要依賴橡皮。橡皮是造成馬虎的一個根源,反正錯了可以擦,於是錯了擦,擦了錯,孩子不在乎。家長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錯了不許擦,孩子就會認真一點。“三思¬而後行”,想好了再做,爭取一次做對。九、學會自檢。有些家長總怕孩子錯題,得不了高分,於是天天給孩子檢查作業。這樣做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反正錯了媽媽能給檢查出來,所以做題時馬馬虎虎。家長不要¬給孩子檢查作業,讓孩子養成自檢的習慣。錯了又沒檢查出來,就讓他不及格。這樣他才能認識到馬虎的危害。有了自檢的能力,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十、讓孩子考家長。讓孩子出題考家長,孩子很感興趣,他們會成心出些容易錯的題,把家長考住。家長成心馬虎,讓孩子批評,這時對孩子也是一種教育,將來他們做題時也會防止馬虎。
;D. 小學數學課堂高效教學方法
導語: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想像力,引導學生從小就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一、舊知訓練,激超導入
教材內容的不同,可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這一步是學生自學前的准備階段先打下基礎,對舊知進行鞏固,對解決嘗試問題進行練習的准備,然後採用“以舊引新”的方法,從准備題過渡到“嘗試題”,充分利用舊知的“遷移”作用,對學生學習解決嘗試題牽線搭橋。嘗試題引路要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向上的教育情景,讓學生迫切需求學習的心理狀態,給學生一個驚喜的環境始入新的一課。
二、明確目標,輔導自學
明確目標的認定可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既課前重點認定,也可以課中逐一認定,這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要求,只有師生明確目標,才會高效。出示嘗試題後,學生自學,教師的關鍵是想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輔導,到學生中去了解自學情況,更加有目的自學。
三、小組合作,發現新知
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小組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嘗試過程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或在課本中獲得啟示,同時也可以請教師老師解決問題,這是自學後的第一次信息反饋。隨後教師抓住普遍的關鍵問題“化龍點睛”,概括講解把新知歸入學生系統。
四、小組展示,對抗質疑
1、小組展示:以小組在自己區域展示學案全部內容:A類生負責書寫、B類生負責講解、C類負責補充。
五、變式訓練,反饋技能
這是第二次信息反饋,經過了前面學生自學解決嘗試問題,從根本上沒有抓住問題的特徵,教師必須加以鞏固,通過變式的訓練使學生從本質上了解所學知識,運用多角度的解決方法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技能和技巧的目的,使沒有解決的問題作進一步的明確。
六、分層訓練,效果回授
學生獨立作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應相應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變式題、基礎題、綜合題和拓展題,能得到不同學生通過學習都能有獲得成功的感受和喜悅、教師也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改進教學和指導學生。
基本模式的變式
以上的“六步三查”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先談後導”“先練後講”的基本特徵是不能變的,這只是一個基本模式,因教學情況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個模式很不科學,應根據教學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情況以及教學條件的變化而靈活應用。
怎樣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能對學生學習產生好奇心,激發興趣,所以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提出問題,即就是為學生嘗試活動提出任務,進一步確定嘗試的目標,迫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中去,才能激活學生思維。問題是教學的基礎,是師生交往信息的核心,是嘗試題教學的起步,是學生獲得成功感的起步而起步的得失將會直接影響全局,之所以教師設計嘗試題難易更要適度。這是嘗試教學的關鍵環節。
怎樣指導學生自學課本
出示嘗試題後,教師要進行啟發談話,要採用多種多樣、新疑有趣,有進要出其不意,才能激發學生自學課本的興趣,有了這個興趣和愛好,學生才能起到主體作用,才能充分發揮思維,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本的示範作用三者才能緊密地有機地結合起來。自學中教師要先作指導,重點看什麼,結合插圖,說明,要求解決什麼問題要結合學生差異,採用“扶著走”或“領著走”的方式,適當講解,掃除自學中的障礙,使學生自學成功。
怎樣討論與講解
自學嘗試題後,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和方法,才能驗證自己嘗試題的正確性,運用所教的方法,得出的結論,才能做對嘗試題,才能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容易做錯的地方,是學生學習感到困難的地方,提出討論,教師糾正做錯的原因,這也就是本節課教學難點,教師講解時要對學生在嘗試題中進行正例和錯例進行評講,分析做對的道理和做錯的原因,要有針對性的講解,抓住重點不放,分析難點清晰,師生之間應急時信息反饋,重點講解,確保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和消化知識,從而達到學生樂學。
一、轉變教學指導思想
1.學生老師構建平等關系
以前,老師是課堂的主角,老師講,學生聽,知識只是簡單的灌輸和傳達,每個學生的接納情況如何,老師基本不了解,但現在,教育部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學生自己學會學習,讓“授人以魚”真正成為成為現實。這就需要教學中,教師能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比如,在小學生學習四邊形知識時,往常老師會把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反復在課堂上念叨,以強化基本概念,然後就是在求解平心四邊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方法,老師都會自己在黑板上給學生反復演示,在不斷地重復過程中,讓學生熟悉老師的解題方法,學生不進行自我思考,只是單純的如同水杯一般等待灌滿知識。但現在,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參與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與同學之間的討論來解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問,選取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這樣,學生的能力就增強了,學習的視角和維度就拓展了。
2.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式
學生的個體思維能創造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一個人的智慧往往是不能與之匹敵的,每個學生倘若能在老師教的方法之外再思考一種解題方法,那麼,每個人在遇到一個難題時,自然會尋找其他的解決方式,在長期的訓練後,考試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學生在尋找不同的求解方式中,更容易找到思路。比如,在求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分割方式來求解,也可以通過整體法求解,這些思維在長期積累中,會讓學生自己學會探索學習,找到學習的樂趣。
3.因材施教,分類引導
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識的能力都不是一樣的,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把學生的基本情況摸清楚,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拔高難度引導,而對於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一些學生,可以在基本知識層面多維引導,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讓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和基礎較弱得學生交流,同齡的學生的思維可能更接近,相互交流可能更容易把知識吃透。
二、營造趣味課堂
1.教學工具的充分使用
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更好調動學習情緒。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難像中學生那樣聚精會神的聽完一節課,這時,就需要教師能積極調動各類教學工具,比如多媒體。比如,現在學生比較喜歡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老師可以設計該動畫片中的動物角色來表達數學中的概念和相關知識,也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扮演角色完成自己角色應該承擔的任務,這樣,學生就是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圖像、畫面還有聲音結合起來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在這種良好的情緒下,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索才能更深入。
2.教學中注重孩子們的“語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是了解基本的常識,並非深入的理論階段,對於孩子們成長階段喜歡的事物,老師應該多留意,這樣,才能跟孩子在交流中更加順暢。例如,小學數學中學習的多邊形,老師若只是講解一道數學題,告訴學生這些圖形分別是什麼,學生會覺得這些學了的東西無法聯系生活,學了就忘了。
三、評估模式多樣化
好習慣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做完作業對於錯誤的地方能及時修改,作為老師,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培養學生好的習慣責無旁貸,如何人做到這點呢?
對於課堂作業本上的作業,老師可以選取角度給予評估,針對需要改進的提放提出要求,這樣,學生就會在每一次評價中不斷完善自我。比如,在一次作業中,某學生作業正確率很高,但是字跡讓人不滿意,老師可以先誇獎孩子的正確率很高,要是字跡寫的工整就更加完美了,這樣學生在下一次作業時,會適當調整自己文字書寫方面的規范,作業也會不斷進步。
小學教育是教育的根基部分,小學數學學習對學生初高中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新時代的教學模式應該做到敢於突破傳統,在轉變教學思想中指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趣味課堂里將知識潛移默化,再多元的評估方式中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和人生發展,真正做到用創新帶動教育進步。這是每位教師的職責所在。
E. 小學數學教學有哪些方法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並在此基礎上,為發展抽象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數學模型思想方法
所謂數學模型思想是指對於現實世界的某一特定對象,從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發,充分運用觀察、實驗、操作、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所謂過程,得到簡化和假設,它是把生活中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模型的一種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和處理周圍事物或數學問題乃數學的最高境界,也是學生高數學素養所追求的目標。
2、整體思想方法
對數學問題的觀察和分析從宏觀和大處著手,整體把握化零為整,往往不失為一種更便捷更省時的方法。
3、比較思想方法
比較思想是數學中常見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手段。在教學分數應用題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比較題中已知和未知數量變化前後的情況,可以幫助學生較快地找到解題途徑。
4、符號化思想方法
用符號化的語言(包括字母、數字、圖形和各種特定的符號)來描述數學內容,這就是符號思想。如數學中各種數量關系,量的變化及量與量之間進行推導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數,以符號的濃縮形式表達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類比思想方法
類比思想是指依據兩類數學對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將已知的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和三角形面積公式。類比思想不僅使數學知識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記憶變得順水推舟的自然和簡潔。
6、轉化思想方法
轉化思想是由一種形式變換成另一種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變的。如幾何的等積變換、解方程的同解變換、公式的變形等,在計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類思想方法
分類思想方法不是數學獨有的方法,數學的分類思想方法體現對數學對象的分類及其分類的標准。如自然數的分類,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數和偶數;按約數的個數分質數和合數。又如三角形可以按邊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類標准就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產生新的概念。對數學對象的正確、合理分類取決於分類標準的正確、合理性,數學知識的分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建構。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運用集合的概念、邏輯語言、運算、圖形等來解決數學問題或非純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小學採用直觀手段,利用圖形和實物滲透集合思想。在講述公約數和公倍數時採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個主要對象,數離不開形,形離不開數,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復雜的數量關系,藉助圖形使之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另一方面復雜的形體可以用簡單的數量關系表示。在解應用題中常常藉助線段圖的直觀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10、統計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中的'統計圖表是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求平均數應用題是體現出數據處理的思想方法。
11、極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極限方法的實質正是通過量變的無限過程達到質變。在講「圓的面積和周長」時,「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極限分割思路,在觀察有限分割的基礎上想像它們的極限狀態,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公式還能從曲與直的矛盾轉化中萌發了無限逼近的極限思想。
12、代換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題時可將某個條件用別的條件進行代換。如學校買了4張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張桌子和3把椅子的價錢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邏輯思維中的基本思想,當順向思維難於解答時,可以從條件或問題思維尋求解題思路的方法,有時可以借線段圖逆推。如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第一小時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了16千米,還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14、化歸思維方法
把有可能解決的或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以便解決可較易解決的問題,以求得解決,這就是「化歸」。而數學知識聯系緊密,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擴展。讓學生面對新知會用化歸思想方法去思考問題,對獨立獲得新知能力的提高無疑是有很大幫助。
15、變中抓不變的思想方法
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如何把握數量關系,抓不變的量為突破口,往往問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書和文藝書共630本,其中科技書20%,後來又買來一些科技書,這時科技書佔30%,又買來科技書多少本?
16、對應思想方法
對應是人們對兩個集合因素之間的聯系的一種思想方法,小學數學一般是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表,並以此孕伏函數思想。如直線上的點(數軸)與表示具體的數是一一對應。
17、假設思想方法
假設是先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問題作出某種假設,然後按照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推算,根據數量出現的矛盾,加以適當調整,最後找到正確答案的一種思想方法。假設思想是一種有意義的想像思維,掌握之後可以使要解決的問題更形象、具體,從而豐富解題思路。
F. 小學數學如何教學有哪些好建議
如何更好教好小學數學是每個小學數學老師都追求的目標,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你有什麼好的 方法 可以分享呢?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建議,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一:教學准備與設計第1條教學目標的擬訂須建立在認真學習《課程標准》、仔細研讀教材、作業本和全面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課時教學目標的擬訂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注意三維目標的滲透與融合。
第3條要充分依據教材提供的材料設計教學,因為教材是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 範文 本,其中凝聚著教學 經驗 ,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
第4條教材研瀆要關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結構,理清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在各學段、各冊的分布情況,並以此為背景研讀課時教學內容,合理劃分課時。
第5條研讀課時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熟做每一道例題和習題,深入分析例題和習題蘊涵的知識點,關注例題與習題的匹配與關聯,分清習題的層次。在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知識的形成線索和學生學習的認知線索,在此基礎上通過補充、修改、調換、刪減等方式完善教材資源。
第6條要拓寬教材研讀的視角,除了參考教學用書以外,倡導參閱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條科學的學情分析是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學情分析包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 學習態度 、習慣與能力,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等要素。對任教班級的整體水平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適時進行分層教學。
第8條平時作業、學生訪談、課前測試和教師經驗等都是學情分析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第9條教學環節的構建和情境的創設都須注重數學問題的設計。事實上,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由若干個教學環節組成,但環節不宜過多。每一個教學環節通常都蘊含著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的有效設計是推進課堂教學進程的關鍵。
第10條問題的設計要關注思考性和挑戰性,有利於課堂生成,有利於展現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要預設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思考應如何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預設教學指導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二:教學組織與實施第11條課堂組織是指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引領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互動過程。課堂組織的內容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12條課堂實施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切人重點要快,盡可能在前20分鍾完成教學的主要任務,倡導先試後講。
第13條課堂調節要注意動靜搭配,數學學習要以學生獨立思考為主,教師可適當通過師生對話,選擇合適的問題和時機,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後四人小組合作。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過多。
第14條教師的教學用語和數學語言要精練、規范,要適時進行解題方法和思路的提煉與 總結 ,關注學生的數學表達,逐步讓學生養成有根有據的說理習慣。
第15條在課堂中要善於觀察學生,關注師生問的有效互動。對哪些學生該提怎樣的問題,學生會回答到怎樣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起到啟發、引領作用。
第16條要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合理調控或調整教學目標及進程。要善於篩選和有效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尤其重視典型錯誤資源的捕捉與利用。
第17條要重視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板書設計,錄音、投影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要簡易、有效,相互補充,發揮各自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三:作業設計與輔導第18條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要合理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注重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以求實效性。作業設計的要求是“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提倡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創意的作業設計。
第19條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具有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功能,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練習時間,可以將練習穿插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練習的時間。
第20條布置的課外作業要適量,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教師要先做一遍。除書面作業以外,可根據需要布置調查、游戲、設計製作、數學 日記 等實踐性作業,並根據不同作業樣式給定不同的時間要求。
第2l條教師要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在學生做作業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進行指導,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作業情況。
第22條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布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對於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面批是一種有效的批改方式,對學困生應堅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業時要重視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對於典型錯誤,要有意識地摘錄並歸類整理,分析原因,以改進教學。
第23條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
第24條個別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個別輔導的內容包括學習診斷、學習矯正、心理輔導等。個別輔導時,要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發揮同伴作用,但不能讓“小老師”過多代替教師進行輔導。
第25條在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前,教師要查閱、分析他們的平時作業、單元形成性測試等情況,找到問題症結所在。以對症指導。在個別輔導時,要多讓學生發表想法。要做到:熱情鼓勵,幫助樹立信心和決心;細致指導,既補知識能力的缺漏,也重視學習習慣和 學習方法 的培養;降低起點、放緩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條對學有餘力、有個性特長的學生,教師應為他們制訂合適的指導方案,拓展他們的學習 渠道 ,如開展豐富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四:命題與學業檢測第27條紙筆檢測作為學業檢測的主要手段,目的在於診斷和反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以改進教學。教師在編制試卷前,應根據《課程標准》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檢測范圍,理清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的目標要求,形成試卷編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條編制的試卷要有效度、信度與區分度。試題的難易要適度,敘述要明確,語言要規范,防止產生歧義,杜絕偏題、怪題。
第29條檢測結果要及時反饋,通常以等級制呈現給學生。根據需要,也可以向家長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第30條要重視試卷講評。講評前,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中所反映的問題,要對問題進行梳理和歸類;講評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多角度展示解題思路,切忌就題論題,以提高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附: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創設情境的方法
1.藉助 故事 創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同時,教師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 辯論 。教師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學習知識後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學得很有興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下面四個圖形的面積:①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邊形。③半徑是2厘米的圓。④半徑是3厘米的圓。在計算出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圓的面積計算還沒有學過,該怎樣辦呢?圓的面積大小到底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系?我們能否用割補法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這樣,情景由教師創設,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去研究,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5.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這是義務 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編寫意圖之一,游戲中創設問題情景正是落實編寫意圖。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於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於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乘法分配律》這一節的開始,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列出如下一組算式後,我很快地說出了它們的得數。①9999×9+9999=?②127×36+127+63×127=?③(100+8)×125=?④98×35=?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後,感到驚奇不已,這是我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課之後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於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於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7. 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 兒童 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許多主題圖,都可以編成童化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大小”時,可以編個“猴子比聰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媽媽給兩個猴孩子帶來一些禮物,先讓猴孩子猜帶來的是什麼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
猴媽媽接著說:咱們分別數一件帶來的禮物,並用數字表示,看誰數得對,數字表示得正確,誰就是聰明的猴子,也請咱們班的同學們評判一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們是如何數的,用什麼數字表示。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呢?都數成了兩只,誰也沒有數對。這時教師及時問同學們,他們為什麼沒有數對呢?請同學們幫幫猴子們。猴媽媽又問,我們每隻猴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誰能動腦筋想出來誰就最聰明。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同學們都來幫猴子們想一想。多媒體展示3隻猴對3個桃子,3隻猴對2根香蕉,3隻猴對4個梨的圖。從而觀察比較出3等於3,3大於2,3小於4。
在猴子比聰明的過程中,通過猴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們的比一比,同學們的評判參與、幫助參與等,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於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求問題的解決。
8.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教學的過程中,在鞏固記憶5的乘法口訣時,可採用多形式對口令游戲,且師生共同打手勢判斷對否的方法,說5的乘法口訣。
練習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形式進行對口令。如師生對口令,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說得數,然後讓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說得數。也可採用男、女生互對,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對口令的過程中,師生要評判對口令是否正確。這樣做,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溶為一體,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與學生的全體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多形式的互動中,訓練了思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且根據所學的知識迅速准確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9.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准備好的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量一量每個面的大小有什麼關系?每個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長、寬、高有什麼關系?想一想表面積如何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得到解決。
又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准確又全面。
10.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於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徵”一課,教師布設了讓學生隨便說一個多位數,師不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快速判斷持有疑問,利用計算機驗證又准確無誤時,定會被老師的敏捷反應充滿欽佩,定會沉入到一種思考當中,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研究奠定思維基礎。
11.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餘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並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
G.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
一、當前的背景。
二、分析新課程下「解決問題」教學的突出變化。
三、收集整理新課程下「解決問題」教學的問題與困惑。
四、對新課程背景下「解決問題」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五、構建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模式。
六、解決問題應該注意的地方。
七、問題與思考。
H.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高深而奧妙無窮的學科,良好的 教學 方法 使我們更好的發揮才能。下面是我整理的實用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教學方法相關內容推薦↓↓↓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區別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實用的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動手操作法、啟發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 經驗 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5、課堂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6、動手操作法
動手操作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7、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梳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梳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1.深入了解,准確把握
這里所指的充分了解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學生。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這些都是准確審題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是對教材的充分了解。一道題目從設計到解答,知識之間的前後承接是要注意的一點。當把一道題目出示在學生面前時,教師首先要了解這道題中到底蘊含了哪些知識點,學生解答該題是否已具備必要的知識點來支撐,這就需要教師對整個學段教材,最起碼對某個年級段教材內容要有了解。
2.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做題往往沒有檢查的好習慣,這就特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檢查的好處,並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獎勵,形成一種氛圍。檢查也算是一種對於審題的最後補救吧。
小學生如何提高數學的審題能力
3.多鼓勵多疏導,增強學生意志力
數學教師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同樣肩負著 教育 重擔。因此,在平時教學中也要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特別是意志力的培養方面。在數學教學中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意志,克服畏難情緒,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 能力。
提高學生的識字量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剛踏進小學的大門,由於他們年齡小,識字少,無查字典的能力,根據這些情況,教師可在平時的教學中,積累一些經常出現的字(如:長、短、高、矮、多、少等)。在開學初和家長共同努力,製作一些簡單的生字卡片,利用閑暇時間教孩子認識這些字,從而避免學生在經常認不著字的情況下養成審題惰性的不良習慣。
在題目邊做批註
要想讓學生按照您的要求去讀題審題,那就要有一套監控學生的手段。平時我要求學生在讀題時,把題目中的重點詞語圈畫出來,比如,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多一些等一系列詞,這樣有助於學生對題目進行思考和分析。而我們看到他們畫的重點詞和標注,就可以知道他們是怎樣想的,即使題做錯了,也知道他們分析到底錯在了哪裡,是不是認真分析了,這樣老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於學生的情況就會一目瞭然。
培養學生讀題的習慣
上課時,每遇到一個新題型,都不要急於讓學生做題,而是要讓學生把題目反復讀幾遍,讓學生 說說 從讀題中知道了什麼,這道題讓我們求什麼?它屬於什麼樣的類型?做這類題的步驟是什麼?做題時應該注意什麼?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就會在做題前想一想,並主動思考了。
要有針對性的觀察
低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還要培養學生學會有針對性的觀察命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教師在學生讀圖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避免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無關的信息上。教師在學生觀察主題圖時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這幅畫美嗎?在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有哪些小動物呢?這就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數量間的特點和關系。在課堂上,教師自己的教學語言首先要簡練明確,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盡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
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調整、提升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數學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中許多數量關系都能夠在學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對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問題,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以後,教師還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圖意。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單元里,有很多問題都是通過場景圖呈現各種信息的。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充分調動學生買賣物品的生活體驗來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如何提高數學審題能力
幫助學生發現題目中隱藏的信息
在低年級的小學生中,很多人對於解決問題產生恐懼的心理,因為小學生在審題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了題目表面的信息,但是卻找不到題目中隱藏著的信息,所以就難以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教師就要善於引導學生主動的發現題目中隱含的重要線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例如:有一道題目,「我們班男生有20個人,女生有15個人,其中需要10個人去參加比賽,那麼請問還有幾個人沒有參賽?」學生在考慮這樣的問題的時候需要清楚的知道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中隱藏著什麼意思,比如題目中給出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數,這就意味著通過這一條件就能夠將全班的總人數計算出來,也就是「男生20人+女生15人=35人」。但是在實際做題的時候很多學生不善於去尋找題目中隱藏著的信息,這樣就會使得解題的過程變得更加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理解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找到題目中所涵蓋的信息,在平常的練習題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的意識,極大的提高學生做題的效率以及准確度。
培養學生讀題緊抓關鍵詞。
學生做題時,第一步就是讀題,初步了解題目的意思。教師指導學生仔細,反復的讀題,而且讀題不添字,不漏字,逐漸養成認真,細心的讀題習慣。堅持這樣的良好習慣,就能很順利的識破題目中設置的易錯細節,從而准確的答題。
例如,分數應用題中的知識:(1)一件上衣原價200元,現在增加到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幾?(2)一件上衣原價200元,現在增加了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幾?這兩道題的區別很大,如果學生不認真讀題,沒理解題意,就非常容易出錯。這道題中的關鍵詞就是。「增加到」和「增加了」。審題時,關鍵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題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小學數學的特點
(一)小學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
小學數學知識是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具體活動產生的;數學教學要向學生提供探索、討論、實踐、調查和解決問題的各種機會,其基本方式不應該是「授予」,而是「引導」,給學生的思考和發展留下充分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數學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數學課堂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的殿堂轉變為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的場所;數學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二)小學數學是生活化的數學
從 兒童 的生活經驗來看,數學學習不再是局限於教室中的活動,而且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學生的生活環境及任何一個活動場所都應該作為數學學習的課堂。校外的買賣活動、房屋的建造備料、面積的估計測量都含有豐富的數學問題和知識。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養。
(三)小學數學不同於科學數學
(1)目的不同。作為科學的數學以揭示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為目的,往往通過邏輯推理形成數學理論,主要著眼點是精確闡明某些數學理論。小學數學不是為了構建一個邏輯體系,而是使學生樂學,活學,以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數學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推動思維的發展,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形式不同。數學科學中,需要對相關的定理和法則進行嚴格的推證,這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數學中,有關的定理和法則往往不是以嚴格的證明方式呈現,而是藉助觀察,通過一些不完全歸納得出結論。學校數學必須從學生的智力結構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逐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如學生學習三角形知識時,可以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紙片,並撕下三個角拼成180度,使學生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
(3)起點不同。作為科學的數學,對所有的定理、法則都要嚴格論證。小學數學的認知起點往往不是邏輯公理,而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實例,如我們講運演算法則時,並不是從定義出發,而是從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出發,然後 總結 法則和意義。
(四)小學數學是大眾數學而非精英數學
大眾數學的理念首先是:數學教育必須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以促進全體公民數學素養的提高。其次,在數學學習中,人人都能學有價值的數學,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他所需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可以達到不同的數學水平,構築不同的數學世界。數學教育應該為大眾服務,滿足全社會各領域的人對數學的不同水平的需求。
從以上四個角度看小學數學,實質上是強調數學與學生生活的本質聯系;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突出了數學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強調各種生活化的活動,啟迪和誘導兒童的多種智能,為今後在不同領域充分展示其才能作好准備。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 小學數學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 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 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 小學數學教法方法有哪些
★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大全
★ 最新小學數學有哪些教學方法
★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