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產品方法論如何適應

產品方法論如何適應

發布時間:2023-03-06 00:25:17

Ⅰ 策略產品第三課—策略產品方法論

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背景:項目的來龍去脈
2.項目目標:解決什麼問題,怎麼才算達成目標
3.需求概述:描述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4.需求詳述:詳細描述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產品細節
統計需求+監控需求,不算在主流程內,但依然需要。概述和詳述都是描述項目要解決的問題,看情況是不是要merge到一起。

如何把需求描述清楚?

以微眾銀行為例,實踐 定義問題(定義待解決問題)——>問題調研(窮盡所有影響因素)。

產品目標:產品的目標是保障登錄的安全性。
策略目標:找到那個不影響體驗的最短時間間隔。

採用了用戶路徑分析方法,調取了1000個用戶完整使用流程,統計流程中所有動作間隔。

策略產品經常面對的兩類項目

從0到1的項目,需要 經驗假設—>邏輯推理—>數據驗證的前置調研。
從1到N的項目,更多是當前策略存在問題的分析迭代。

策略的生命周期,大概就是 調研—>評審—>開發—>測評—>分析—>優化—>測評—>分析—>優化的循環過程。

基於開始制定的業務目標、產品目標開始分析拆解,慢慢到各項模塊的指標,發現問題。
效果回歸的流程,大致就是定義理想態——>拆解理想態,發現問題後,根據問題原因制定優化方案的小循環,和挖掘需求的大循環,方法論一致。

以滴滴接駕為例,核心指標就是到達目的地;解決問題關鍵路徑中的過程指標,腦補用戶行為路徑,對每個環節建立指標;新的路徑影響了誰,找到觀察指標,例如為了擴大成交率,擴大司機派單半徑,就增大了司機的聽單數量,由此影響聽單距離、接駕距離。

搜索優化實例:

產品目標:降低用戶輸入成本
核心指標:用戶輸入時間,預期降低2S

1.sug展現率越高越好,節省用戶輸入時間
2.sug展現越早越好,節省用戶輸入字數
3.點擊sug越多,後面輸入字數越少

sug改動對輸入流程的影響是可控的,對輸入後搜索體驗的影響是不確定的,某種意義上,搜索起到了推薦作用,所以觀察指標:sug輸入qeury的搜索結果滿足度
尋找觀察指標的時候,可以從 用戶行為 的上下文角度分析,就是優化這個環節,對上下游的影響。

對上線後的問題做了跟蹤,發現有些長搜索sug響應慢,針對此做優化。

通用方法論:定義理想態—>拆解未達理想態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驗證是否解決
抽象方法論: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
方法論落到工作中每個環節:

1.發現問題:關注 a.定義理想態,即項目目標 b.抽樣分析,未達到理想態的問題是什麼? c.對所有問題進行歸類統計,確定優化方向和項目優先順序。
2.撰寫需求:以邏輯描述和case實例的方式描述待解決問題和解決的效果期望。
3.跟進開發評估:驗證每一班策略是否解決了所有問題,1.達到目標,策略上線 2.未達到目標,問題是什麼,接下來怎麼迭代。
4.效果回歸:1.是否達成目標? 2.未達目標/過程指標/觀察指標問題是什麼?開啟新的產品循環 3.未達目標,抽樣分析
四個環節,不同的關注點。

產品目標:通過消息觸達用戶,實現響應的轉化目的
核心指標:消息點擊率

產品介入,套方法論,對當前存在問題做整理分析。
定義理想態:所有人都點擊
未達理想態:有99.5%的人沒有點擊,怎麼拆解?
PM提出的新的分析思路,點擊的人和沒點擊的人有什麼區別?原來活躍用戶點擊佔比更高。
根據分析出的問題,確認下期迭代方案

對1.0版本的問題分析
1.埋點問題,統計過程中數據缺失
2.沒有點擊的用戶,都是曾經很少或者沒有買過肉蛋商品的用戶
確認2.0優化方案

對2.0版本做效果回歸,分析問題
1.各推薦維度在不同品類上不同表現
2.不同用戶對同一種維度的點擊率也差異較大
3.同一用戶在不同時間段的點擊率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以細分問題,採用優化解決方案的方式,進行版本迭代優化

產品目標:幫用戶已最低成本完成目的地輸入。
衡量指標:用戶平均輸入時長。

原指標,輸入時長比較模糊,可以轉化為輸入步長。

Ⅱ 產品基本方法論

1、功能為先,體驗次之。

特別是做B端產品。做產品都需要聽用戶反饋,聽用戶想要什麼,分析為什麼想要這個功能,怎麼做這個功能。

要先把這個功能做出來,做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該功能可以簡單,考慮之後對這個功能改版時的成本,是迭代,還是推翻重來?顯而易見,迭代是一個好選擇。所以在剛開始做的時候確定主要流程,制定簡單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

2、當遇到讓你猶豫的功能,暫時不做。

從需求分析層面考慮,當一個功能產品經理都要想著要還是不要做得時候,很明顯他的需求不是很強烈,這個時候產品可以將該功能放入需求池,或者調整該功能優先順序。處理好不會猶豫的功能之後再回頭處理猶豫的功能。

3、考慮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做。

不論是做產品立項的時候,還是做功能、功能迭代的時候;

理解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做,產品立項時需要通過市場分析等其他原因也就是BRD內的內容;

功能、功能迭代考慮背後的原因也就是需要寫在PRD內的背景及功能定位;

這些內容產品必須熟知。

4、遇事規劃為先。

遇事規劃為先,不論是做產品還是做項目。遇事有規劃指產品後續的迭代計劃;項目中指規劃過程組,對項目可能發生的事進行提前規劃,規劃為綱。才能保證做事情胸有成竹,自信也就慢慢來了。

5、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互聯網大時代下,誰的產品先上,誰就能獲得更多用戶的背景下產生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思想,經過長期實踐,依然是產品從業者良好的方法論。

Ⅲ 產品打造方法論

最近在產品的學習過程中,慢慢的總結積累出來一些方法論,在此總結一下,一是作為對於先前學習的梳理,再就是作為今後產品構思的使用模板,整個學習流程下來,收獲還是很多的,從最底層的產品思維到最上層的具體實施執行的方法論。下面是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一個節點梳理,下面的文章將從每一個節點展開來講其中更細節層面的內容。

這里我們從一個產品的類型來出發,首先考慮的是我們要做的產品的方向,這個產品要做的是一個增量市場還是一個存量市場,增量市場的產品是原來市面沒有的產品,這里我們可以入手的點是從創新的角度,來打造一個市面上沒有的產品,再就是考慮現有的產品是否形成了閉環,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就可以結合現有的產品來完善其上下游來打造這個閉環。存量市場的話就比較好做了,我們沒有教育用戶的成本,現有市面的產品也很好的驗證了坑在哪裡,可挖掘的盈利模式有那些。但是想殺出重圍是比較困難的。如何殺出重圍,則依賴於我們後續的步驟。

在我們找准了一個方向,比如我們要做美妝,這是一個存量的市場,那麼我們要考慮的就是是否有用戶需求沒有被滿足,這個需求可能是功能需求也可能是心理需求,我們需要去挖掘這個需求缺口,然後考慮如何通過產品來填補用戶的需求。要做的就是在我們的這個方向上進行更細致明確的定位,找準定位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來做,剔除核心不相關的功能,保持簡潔,來切合用戶的心智模型,同時產品一定要具備連接屬性,這個產品是可以將大眾連接起來的。此時,我們還需要做的就是確定產品的氣質與調性,是走高端路線還是大眾路線,要考慮到我們最初的受眾群體。

當我們在產品方向基礎之上,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定位之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來做產品的調研,產品的調研主要分為三部分,一個是需求分析,第二個是用戶調研,第三個是市場分析。這三個步驟分別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需求分析是對於角色,場景,路徑,商業模式的分析,具體來說就是考慮我們的目標用戶是誰?他在一個什麼樣的需求場景中,完成某個需求的路徑是什麼樣的?現有的產品是否可以滿足他的需求,如果滿足了那麼對於他所處場景中的使用路徑是否形成了體驗閉環,如果沒有,那麼就是我們的切入點。當然這里的需求還是可以分為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在當今任何行業都處於紅海的情況下,我們找的切入點必須是要足夠細分,這樣切下去才能足夠鋒利。當需求分析完成之後,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市場分析了,對於市場分析,要做的就是驗證我們的這個需求是否是一個偽需求,現有市面是否有產品已經在做了,現有產品在類似場景下表現如何,他們現在的盈利點在哪裡,我們來滿足用戶的需求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哪裡來挖掘盈利點。也就是商業模式的探索。當這些問題都進行探索之後,我們就要進入產品設計流程了。

上述過程完成之後,我們要圍繞著用戶的需求來進行功能層面的設計開發了,產品的設計開發主要分為,規則設計,功能設計,流程設計,架構設計,原型設計。自底向上五個部分,規則設計是我們產品的根本,它依據產品的定位確定了有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相當於是為我們的產品畫了一個框,我們不能夠出了這個框的邊界,在邊界內我們是可以自由發揮的,規則設計完成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框之內進行功能設計,根據我們的產品定位和對於用戶需求的探索,我們來構思需要提供哪些功能,然後做好取捨,我們需要哪些功能,要砍掉哪些功能。然後窮舉每一個功能的觸點,從每一個觸點深入,進行流程的設計。功能與流程做好了,就是這些功能應該如何放置,也就是產品如何架構,好的架構可以讓用戶更快的上手使用,減少學習成本,功能清晰有條理,可以很好的提升用戶體驗。當架構設計完成之後,就可以結合上述內容進行組裝,最終輸出的就是一個高保真原型或者說是一個PRD。然後交付給交互設計師與設計設計師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設計。

產品的調研的階段,我們就應該著手進行運營和推廣的工作了,運營工作的本質目的就是讓產品活下來然後火起來,運營在產品的不同階段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在產品啟動階段,運行階段再到加速階段。運營是直接面向用戶的,需要收集用戶反饋,同時向用戶去傳達產品的目的,運營的核心要素是圍繞用戶,內容,渠道和產生的數據來形成一個運營閉環。幾個維度相得益彰。同時在產品誕生後,應該拓展和建立自己的媒體渠道,通過新媒體來提升知名度,增大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也可以起到一個拉新的作用,新媒體的社交傳播屬性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獲取第一批用戶,同時建立我們的品牌心智。拉新,留存,促進轉化是所有運營活動背後的動力。可以幫助去解決這三個問題的具體形式和途徑有很多。具體細節需要結合不同的產品屬性來看。

在分析完成了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流程,接下來就是在完成這一個周期的過程中,對於一些產品經理有那些要求,需要具備那些核心的素質。首先最重要的是思維模式轉化能力,如果思維模式轉化能力不夠強,做產品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做產品,而不是在滿足用戶的需求做產品。其次是抽象簡化能力,當遇到一個問題,能夠剝繭抽絲,找到問題的本質所在,拋離上層的所有形式化的東西,然後在本質上去考慮這個問題的重點所在,同時又要做到不要陷入產品的細節,能夠跳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同時產品要各個產品下游部門所接觸,所以需要具備很好個溝通領導能力還有執行力,即使在面對一些問題的同時,也能夠通過溝通的方式來將進度推動執行下去。

色慾,虛榮,貪婪,窺探,攀比,身份認同,懶惰。如果說功能需求是止痛葯,那麼心理需求就是維生素。維生素的銷量卻是遠遠的高於止痛葯的,心理需求的市場也是遠遠大於功能需求的市場。如何圍繞著這些人性的弱點來構建我們的產品,這正是產品的根基,也是用戶對我們產品上癮的關鍵所在。可能我們要做的產品已經是一個紅海了,但這可能只是功能層面上的,而在心理層面是存在缺口的,如何洞察並找到這個缺口,然後快速的切入,是一個產品成功之道。

最好的方法論一定不是來自於書本與課程,而是來自於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Ⅳ 對於產品方法論的理解

結合你之前給到的產品管理方法,對照了自己在日常產品管理中的工作及思維方法我反思了很久,特做如下產品管理方式上的一些總結(包括:產品管理核心思考,一般實際情況下的產品管理規劃流程)。也對自己一直以來遵循的一些產品理念和方法(克制,好奇心,開放,熱愛,同理心,回歸本質)做了進一步的思考和總結。

對於您給到的產品管理方法中的核心關鍵6點,我想可以主要總結歸納為兩部分: 需求的真實准確性,功能的可行性 。也可以和下面列出的實操中的產品管理流程和方式方法基本對應上。

1.  需求的真實准確性。

產品的方向對了,所有的努力才有意義,不然再多的辛苦都是徒勞,也是對公司資源和成本的巨大浪費 ,所以真實有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需求方向非常關鍵。只有去深入觀察用戶在實際情況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擾,能夠同理心融入去發現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特別是對那些最根本的痛點和需求,從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整個產品才會有意義。

2.  功能的可行性。 包含: 投入產出的平衡,產品的可持續性。

知道用戶的問題和需求點後,可以採用的產品方案有很多,特別是對於核心的痛點和需求,但並不代表所有的方案都可執行或者合適去做。 所有的方案都是有成本的,不管是時間機遇成本,還是人力和研發成本。 只有去做深入的調研分析,去做反復的平衡,能否符合當前資源和技術的儲備(包括外部的), 能夠以最小的投入去最大化的解決用戶的訴求和問題的方案才是好的方案 。當然還有產品在設計開發階段時在技術開發難度與效果表現上的平衡處理,也是需要持續跟進的重點。

還有 產品的可持續性 。所有的產品做出來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 能夠持續的延續其生命周期內對用戶和公司的價值,能夠根據用戶和市場趨勢需求及時持續性的對產品進行改善提升 ; 能夠想的長遠,看的長遠,在產品設計時盡量預期到將來的發展方向,做到更全面兼顧性的架構考慮,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以上是作為一名合格的產品人的基礎。

如下為 一般在實際操作中採用的產品規劃管理方式 :

主要為: 需求的真實准確性,產品的可行性及投入產出平衡 。同時也和您給到六點在操作中有對應關系。

「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

其中:

1.「做什麼?」和「為什麼做?」對產品需求的真實准確性進行卡位。

尋求需求的最原始的出發點,深入觀察用戶在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困擾,來確認產品的目標方向和功能預期。當然一般在前期我們對於所要做的產品也會有一個大概的功能預期及方向,通過進一步調研分析來進行驗證,同時來調整完善其預期目標和方向;同時也在後期的產品運營中通過持續的觀察分析得出後面的產品方向。

2.「怎麼做?」對產品的可行性及投入產出平衡進行處理,對產品的可持續性進行布局。

確認產品的目標方向後,對產品的預期功能點進行開放的、不設限的探究和梳理(最好有團隊的力量,個人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容易受限),對功能及未來的預期方向做梳理;再進行現實資源和條件的分析(包括外部可以調用和能促成合作的),市場情況及友商競品等的綜合分析。經過功能梳理和現實情況分析後來確認各期的功能支持情況,其中初期最為重要的是解決用戶在所處場景下最核心最基礎的痛點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資源,市場)再進行適當情況的功能排期計劃,當然也要緊跟市場和行業趨勢進行及時的調整優化,保持產品的可持續性。

其他日常遵循的規則及思考:

1.    做產品要懂得剋制。

這個世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們能夠去做的事情也很多,但是怎麼做才能讓產品最後的效果 對用戶的價值最大,不管是在功能或是情感上,同時能夠平衡好公司的投入 ,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個人的成功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不能因為是一時的熱點,或者只是因為友商都是這樣做,就去跟進。關鍵還是要看,最終是不是解決了用戶的問題,對用戶有沒有價值,如果有,那麼就值得去做,就算有困難也要想盡辦法去做;如果沒有,那就要很慎重了, 資源都是有限的,完成核心的功能體驗永遠是第一位的 。

當然也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做,在團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時為了公司的品牌價值和利益去配合做一些看起來短期的行為也是必須的,同時也如前所說我們需要緊盯著核心的功能和目標方向。

這其中還有一些看起來對用戶裨益不大,但是卻能極大提升用戶體驗,甚至超出用戶預期的功能,比如說一些 小驚喜和小彩蛋布置,這些就要仔細分辨 了,因為人都是渴望溫情和美好的,有些舉動雖小,但卻足能觸達內心,只有讓用戶感受到了我們的溫情和真實,感受到了善意的存在,反過來用戶才會給我們更多的包容,幫助我們一起成長。

最後對於產品人員的剋制,我想應該是要 預防自己和團隊人員的「用力過猛」 ,因為有時誰都克服不了個人對於利益或榮譽的急切心,此時如果能夠去分辨,並懂得委婉剎停對公司對團隊和對個人都裨益甚大。

2.    要緊跟時勢,趨勢,擁有強大的好奇心 。

科技行業發展太快了,對於進入智能電動網聯時代的汽車行業同樣如是,新的概念、新的技術一直在不斷涌現,用戶的認知和需求也在不斷的升級變化,一時的落後就有可能被行業和用戶拋棄,這就要求我們隨時跟進行業和科技最新進展趨勢,實時保持更新,保持鏈接。

同時也得擁有一顆強大的對人對世界的好奇心,積極的去了解用戶,了解行業,了解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本身也會是一種樂趣所在,可以實時的了解這個世界最新最酷的技術,了解觀察人們的渴求和困擾,也能更好的升華我們自己的知識和認知體系。

3.  保持開放。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能始終做到卻很難。每個人都會受到自己所在領域和認知習慣的蒙蔽性,也會有自己的思維和認知盲區,如果再加上我們自知或不自知的自負,很多事情就會慢慢從好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需要自信,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有勇氣和毅力去完成一件件挑戰;但我們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或者對其他人的意見和想法虛與委蛇、充耳不聞。只有保持傾聽,保持開放,相信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習慣的同時,也願意去接納、去了解那些我們自認為有問題或者我們不甚了解的人和事,去及時的反思我們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有持續進步的能力和勇氣,而不是始終陷於自己已有認知中。

4.    你做的東西,要真心熱愛,會感覺到驕傲

這句話很理想化,但我卻一直認為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偉大的產品背後都是灌注大量人的熱愛和努力的。看到它就會自然的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關注,不斷去追尋和探索,希望其會更美好,不太會感覺到累,也不會枯燥,更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會讓其更加美好,也會因此而感覺到驕傲。這樣如此如果方向沒錯的話,最後大多也會有不錯成就吧。

5.  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應該來說是產品人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 一直印象深刻並影響深刻的事情是,當年年少剛開始接觸互聯網產品工作,在一家騰訊系人員組成的車聯網創業公司,每次產品討論和評審時,不光只是討論產品是什麼樣的,關鍵是要考慮場景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問題和痛點,有什麼解決方案,這還沒結束,還會現場模擬真實的場景情況,包括用戶感觸的情景,實際的操作流程方式,物體的位置、距離、角度,一切力求真實、還原。

將自己快速拉到用戶實際的使用情景中,按照實際的情況來探知發現其中的問題和用戶潛在的渴望,也在實際模擬中提前預知產品會遇到的問題從而更好的預防,做出更符合用戶預期的產品。 而不是最後做出來發現是科技宅自己自娛自樂的的玩具。

更何況我們自己本身就是很好的用戶,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對做產品也同樣適用。始終相信人的最底層需求其實是很相近的,對於真善美的熱愛,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很多事情會簡單很多。

6.  回歸本質的能力

上面說了那麼多,但總結起來我認為就主要說了兩件事情【同理心】和【回歸本質】, 「同理心」讓我們能夠更好的感知這個世界和我們的用戶,從而才能更好的判斷我們產品的好壞 ; 「回歸本質的能力」能夠讓我們去發現用戶對於產品對於服務最原始的渴求和嚮往,從而抓住用戶的核心訴求。

就拿電動車來說,如果我們老是拿著電動車目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有補貼可拿,就按照用戶第二輛汽車的標准來設計規劃汽車,我們的電動車就永遠也別想好,更別說普及!我們還是應該回到用戶最基礎的需求-「用戶到底需要或者渴望一輛什麼樣的電動汽車的角度」來進行規劃和考慮,同時直面問題想辦法來解決(走捷徑的路,最後往往會是彎路)。 其實對於車聯網各功能服務也是如此,有更新更好的服務很好,但是各基礎服務模塊的各基礎功能體驗一定要好。

說到此「回歸本質的能力」好像和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有點像了, 一個是回歸最原始最基礎的渴望和需求,一個是用最本質的方式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

7.  需要有對HMI的美感和對汽車行業的敬畏

這一條不是理念,是需要對技能的培養要求。之所以單獨抽出,是因為新勢力的車聯網人大多是從互聯網公司而來,對汽車行業了解不多,雖然車聯網產品看起來好像也沒多少東西,可是一進來才發現到處是坑,原來還有那麼多東西需要學(血淚史)。

汽車和車聯網真的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 ,大多功能和其他功能模塊都是有關聯的,不管是和系統,和其他模塊,更或者是和汽車的其他底層模塊,在結合汽車封閉、快速移動、駕駛優先的行車情景和各車載的硬體結合後,出現問題會被嚴重放大,讓人焦躁,然後還是真金白銀的大件,用戶的抱怨和互聯網產品比會嚴重特別多。

再說 HMI Sence, 車載的產品效果是要有內飾效果要求的,需要講求與內飾效果的整體協調一致性 ,中控效果,儀表效果要和車內內飾空間,中控台,儀表台很搭,一眼看上去就是高質感的感覺,說到底用戶買的還是那輛車,而不是車聯網產品,特別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年代,中高端定位車型用戶對這塊會尤為挑剔。

閱讀全文

與產品方法論如何適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葯典4氯離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706
膽汁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735
如何寫好作文的方法技巧 瀏覽:563
孩子系鞋帶方法最簡單 瀏覽:528
如何使用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瀏覽:11
家用電功率計算方法 瀏覽:194
小米自拍桿如何設置方法 瀏覽:528
光面環規使用方法 瀏覽:826
多選題常用的預算編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983
計算方法教 瀏覽:767
治療口腔潰瘍小方法 瀏覽:45
如何排肺痰咳嗽方法視頻 瀏覽:301
開環島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525
評斷女性排卵的檢測方法 瀏覽:689
鋁扣板吊頂接線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61
發膜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瀏覽:440
新年賀卡用最簡單的方法做怎麼做 瀏覽:256
頸椎骨質增生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823
多插座漏電檢測方法 瀏覽:920
不射症治療方法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