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肌力訓練的原則有
肌力訓練的原則有五個,分別是:阻力原則;超常負荷原則;適度疲勞原則;反復訓練原則;SAID原則。
肌力訓練(muscle strength training)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運動醫學名詞。以增強肌肉絕對隨意收縮力量為主要目標的運動鍛煉方法。訓練時強調大重量、少重復。
肌力訓練的訓練原則是根據患者肌力水平高低,來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比如,患者肌力為0級或1級時,可以採用電刺激療法、機電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等;肌力達到2級時,強調採用助力運動訓練。
肌力3級時,強調採用主動運動訓練;當肌力達到4級的時候,就可以採用徒手或者是器械的抗阻訓練,來進一步強化肌肉力量;而對於肌力正常、耐力較差的肌肉群,建議進行循序漸進的肌肉耐力訓練。
2. 肌力訓練的基本方法
1.等張收縮:肌肉產生收縮時張力不變,是一種主動運動法,可增加肌肉的耐力。常用直接或間接舉重物練習的方法,如啞鈴、沙袋、杠鈴等,對損傷早期和石膏固定的肢體禁用此法。
2.等長收縮:訓練時用近於全力使肌肉產生收縮而長度不變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持續5~10秒。適用於關節不能或不宜活動時的肌力練習。
肌力訓練主要包括五種:第一、徒手抗阻訓練,就是通過治療師施加一定的阻力以後進行了肌力訓練;第二、器械的抗阻訓練,器械抗阻訓練大家都會很熟悉,比如在健身房都會進行一個啞鈴、沙袋等負重的訓練;第三、等長肌力訓練,等長肌力訓練就是肌肉的長度不發生改變,但是肌肉的力量發生改變,這種訓練方式是經常是姿勢控制的訓練方式;第四、等張肌力訓練。
(1)肌力鍛煉的主要目標在於改善體型,增強體質,需要較長時期鍛煉才能達到目的。因此,切忌「急功近利」。當鍛煉一段時間後效果不大時,不要灰心,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效果。
(2)科學地確定鍛煉的負荷。生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當負重練習為本人最大負荷的30% ~60% ,重復次數較多時,肌纖維變粗大的效果才較好。因此,開始宜以30% 負荷練起,待機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直至最大負荷的50%.
(3)安排好鍛煉時間及間隔。發達肌肉的鍛煉並不一定要每天進行。一些研究表明,隔天鍛煉效果更好。
(4)局部鍛煉與全身鍛煉相結合,力量鍛煉與耐力鍛煉相配合,使全身各部肌肉都得到鍛煉,這樣效果會更好。對於中年機關幹部來說,不僅要鍛煉腹肌,而且黨政軍應對腿部、背部肌肉及斜方肌進行重點鍛煉。這骨個部位的肌肉得到增強,有助於改善體型、減少脂肪蓄積。
(5)注意飲食營養、休息及睡眠充足。
3. 老年人怎麼進行肌力訓練
老人也可以進行力量鍛煉的,但是老人在進行肌力訓練時,有什麼技巧呢?來看看我的介紹吧!
老年人如何進行肌力訓練
在這里給老年朋友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肌力訓練方法。基本原則是要將肌力訓練融入生活當中。
1.用最少的肌肉去完成一項工作。如由椅子站起來時,盡量不用手撐;能用一手舉起重物,則不用雙手;爬樓梯時,只輕輕用手或不用手扶欄桿以維持平衡等等。
2.抵抗地心引力。慢慢地坐下;慢慢地上下樓梯;慢慢地放下物體。
3.從事肌肉的等長收縮。即主動收縮肌肉,但關節不活動且肌肉的長度保持不變,即局部肌肉「綳勁兒」。如坐著時用腳趾壓地板;坐單人沙發時雙手撐沙發椅臂;躺著或坐著時,雙腿用力互壓等。每次肌肉收縮10秒鍾,放鬆,再收縮,重復8~10次。
4.上肢肌肉可以採用啞鈴練習,動作為直立位或坐位,上肢前舉、側平舉及屈肘舉。腹部肌肉可以採用仰卧起坐練習。腰背部肌肉可用「魚挺」練習,即仰卧位時以足跟和頭頸部支撐,腰腹部抬起;腰背部肌肉還可採用俯卧位,做「兩頭翹」的動作,即上肢和下肢同時抬起,用手摸腳趾,以腹部做支撐。下肢肌肉可以採用蹲下、站起或蛙跳的方法進行鍛煉。
5.若有蹲起困難或有膝關節疼痛的,可以採用靜力半蹲的方法練習: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半蹲位,上體伸直,兩臂放在腰部,盡可能地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循序漸進,從半蹲十幾秒、2分鍾到每日一次半蹲時間達20分鍾即可。
6.俯卧撐,重復多組,每組約12~15次,數量也可以依自己的承受力而定。每周1~2次,每次20分鍾。
7.用活動手柄的.健身車,進行上肢鍛煉;劃船器可鍛煉上肢、腿、腰、胸部肌群,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彈性,同時增強全身耐力。
8.健步車用以鍛煉腿、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跑步機用以鍛煉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
9.太極拳可有效增強老年人的肌力及穩定步態。美國大學的有關專家在對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15周的太極拳訓練後發現,這些老年人摔倒的風險比其他同齡人降低了47%。
10.踢毽子,主要是做接、落、跳、繞、踢等動作,可以使下肢的關節、肌肉、韌帶都得到很大的鍛煉,同時也使腰部得到鍛煉。老年人可以通過不十分激烈的動作進行練習,堅持下去大有好處。老年人腰腿不靈活很常見,踢毽子的動作主要活動腰腿,如經常適度踢毽子,可舒筋活血,益壽保健。
老年人訓練時要掌握的原則及注意事項
1.老人做鍛煉的時候要注意運動量,並不是每天鍛煉才有效果,建議老人每周鍛煉2~3次為宜,既可以保持練習效果,也可以使肌肉得到休息。
2.老人們不要不服老,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項,最好不要做較長時間的低頭、憋氣、下蹲、彎腰等動作;千萬不能屏氣使勁,以免使心臟血液輸出量驟增,血壓上升,腦子供血猛然增加,發生腦血管意外。
4. 怎麼正確的做健身,練肌肉,爆發力
正確健身,練肌肉,爆發力的方法:
1、膝部俯卧撐:可以鍛煉胸肌和肱三頭肌。姿勢是,雙手距離略比肩寬,膝蓋彎曲,做俯卧撐時保持背部平直。
2、俯卧撐:雙手距離比肩略寬,撐起時保持背部平直,當胸部即將觸地時支撐起身體,動作要做到位。
3、撐椅雙臂屈伸:這是在雙杠上雙臂屈伸撐起動作的另一種方式。背對椅子,雙手在身後抓緊椅子的兩側,雙腳向前方伸出,用雙臂支撐身體下沉,即將坐到地面上時用力撐起身體,還原到雙臂伸直狀態。
4、雙臂交叉仰卧起坐:可以鍛煉腹肌。屈膝仰卧,雙臂交叉置於胸前,團身起身或到半坐姿勢,然後還原。如果強度不夠,可以有一些變化形式,如在傾斜的躺板上做;在胸前放置重物等。
5、俯卧抬腿:可以增加背部力量和耐力。面朝下趴在地板上,讓同伴壓住上身,雙腿彎曲向上抬起,做5~10次。這個動作要避免過度伸展。如果強度不夠,可以在腳上綁上重物。
6、快速上下台階:這個動作不以數量為限,而是要盡量快速做動作,一次30秒左右。方法是,快速得上下一級台階,即左腳邁上台階,右腳跟上,左腳落下台階,右腳跟著落下,快速重復這個動作。然後換右腳邁上和落下,左腳跟進。台階也可以用一個不太高的小凳子來代替。
7、膝半屈:可以鍛煉腿部的力量和耐力。方法是,雙腿分開,雙手置於髖部,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後還原。盡量多做幾次。可以將一塊3厘米左右厚度的物體墊在腳後跟下來幫助平衡。如果強度不夠,可以背負重物來增加負荷。
8、起踵:身體直立,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或髖部,雙腳並攏,腳尖著地,抬起腳後跟,做20~40次。如果強度不夠,可以將腳尖站在約3厘米高的平台(如支撐羽毛球網的兩側網柱下面的平台)上,做起踵的動作,或者是背負重物進行練習。
5. 肌力訓練的原則以及基本方法
肌力是機體依靠肌肉收縮克服和對抗阻力來完成運動能力,是肌肉發揮其生理功能形式,肌肉主要通過肌力對外界做功。肌力下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常會引起人體各項日常活動障礙,如坐,站,步行障礙等。肌力訓練是增強肌力的主要方法,肌力下降者常常通過肌力訓練恢復至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者可以通過肌力訓練達到代償,增強運動能力目的。肌力訓練的具體技術和方法有多種,如神經傳遞沖動訓練,助力訓練及抗阻訓練等。肌肉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又稱絕對肌力。
方法:
1)傳遞神經沖動訓練
適用范圍:肌力0~1級的患者。常用於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損傷引起肌肉癱瘓。
訓練方法:引導患者做主觀努力,用意念的方式,竭力去引發癱瘓肌肉的主動收縮。
助力訓練
適用范圍:肌力1~3級患者注意在訓練時,應隨著肌力的恢復不斷的改變輔助方法和輔助量,常用於中樞和周圍神經損傷後肌力有一定程度恢復的患者,骨折術後早期需功能訓練的患者。
3)懸吊訓練
適用范圍:肌力1~3級的患者。訓練方法利用繩索,掛鉤滑輪等簡單裝置,將運動的肢體懸吊起來,以減輕肢體自身重量,然後在水平面上進行訓練,訓練時可利用變換的體位和不同位置的滑輪,掛鉤等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訓練方法,如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時患者側卧,患側肢體在上,在膝關節垂直方向上置一掛鉤,用吊帶在踝關節處固定,用繩索使小腿懸空,讓患者完成膝關節的全范圍屈伸運動,動作宜緩慢,充分,避免下肢藉助慣性做鍾擺動作。訓練時治療師要注意固定大腿,以防止搖擺,降低訓練效果;並隨著肌力改善,調節掛鉤位置,改變運動面的傾斜度,用手指稍加阻力或用重錘做阻力,以增加訓練難度。
4)主動訓練
適用范圍:肌力達3級以上的患者。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訓練的速度,次數,間歇。
5)抗阻訓練
適用於肌力已達4/5級的患者
6)等長訓練
適用范圍根據肌力的恢復程度,2~5級肌力的患者均可進行等長收縮運動訓練。常用於骨折內固定術後早期,關節置換術早期,骨折石膏外固定後。
7)等長訓練
適用范圍:根據肌力的恢復程度,3~5級肌力患者均可進行等張收縮運動訓練。
8)短暫最大負荷練習
適用范圍同等張訓練,根據肌力恢復程度,3~5級肌力的患者可進行
9)等速訓練
適用於可根據肌力恢復程度,選擇不同的訓練模式,對三級以下肌力,可先在持續被動活動(CPM)模式下進行助力運動,以進行肌肉的早期訓練,對於3級以上肌力可選用向心性肌力訓練和離心性訓練。
肌力訓練原則:
①超負荷原則:超負荷運動時肌肉對抗大於平時已經適應的負荷,成為超負荷。超負荷可使肌肉受到極大刺激,並產生一定生理適應,是肌肉力量增加。
②漸增阻力原則:超負荷訓練使肌力增加 使原來的超負荷變成已經適應的負荷,而不是超負荷了。只有逐漸增加負荷量,使負荷重新成為超負荷,訓練效果才能不斷增加。
③由大到小原則:指在負重抗阻訓練過程中,先進行由大肌肉群參與的練習,然後進行小肌群的練習。
④專門性原則:進行力量練習的身體部位的專門性以及練習動作專門性。
6. 如何進行肌力訓練
各種肌肉骨骼系統病損、以及周圍神經病損常導致患者的肌力減弱,肌肉功能障礙等,影響肢體運動功能。肌力訓練的目的是運用各種康復訓練的方法逐步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同時肌力訓練具有預防各種骨關節疾病及術後患者的肌肉萎縮、促進肌肉功能恢復有作用。
肌力訓練方法有徒手訓練和器械訓練。徒手肌力訓練時一般不需要儀器設備。
1.器械訓練物品准備 器械訓練時,有啞鈴、沙袋、實心球;彈性阻力裝置;滑輪系統;等張力矩臂組件,如股四頭肌訓練器等;可變阻力裝置;等長肌力訓練裝置;等速肌力訓練裝置等。
通常可根據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礙情況選用不同訓練方法和訓練儀器。
2.要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7. 一般肌力訓練方法有哪些
一、頸肌練習。以仰卧或俯卧的姿勢在軟墊上做頸部支撐的「橋」練習,各30秒左右/組。可以雙手上抵下巴,下巴向下抗力,慢慢將頭部抵至後仰以及以雙手攀住腦後下扳,使頭頸部前俯,而頭部盡力後抗的方法進行頸部肌力練習,反復進行。記住:強壯的頸部是力量和抗打能力的象徵。
二、俯卧撐練習。學員可自行選擇以下任何一種俯卧撐方法做練習(練習時,身體應像直棍般起落):
1、雙手撐地,與肩同寬的俯卧撐練習。可發展沖拳等直線矽鋼手法所需肌力。
2、雙手撐地,肘部外開比肩寬一倍的俯卧撐練習。此練習可發展側擊型手法所需肌力。
3、這是在身體下去後,突然推肘起身,暴空雙手擊一次掌後再落地的俯卧撐練習。此練習可極大發展手臂的爆發性肌力和協調性。有些學員可能一下子做不到,因此,初練時可撐在一定的高度上最此練習。
4、三角式俯卧撐:既雙手體前指尖相貼著地的俯卧撐。此練習可有效發展學員肘底勁力。
5、以拳面支撐的俯卧撐和以五指(隨指力加強,逐漸過渡為4指、3指、2指甚至1指)支撐的俯卧撐。這兩項練習旨在同時強化學員拳面和指上功力。指勁不足者練習時,可僅以手指靜力支撐作撐作練習,循序漸進。
6、貓式展軀練習——也就是中國傳統的鐵牛耕地練習。從雙手撐地姿勢,手臂向後伸直,臂部向後翹,頭底下,然後曲肘,頭向下向上,身體亦向下向前向上盡力伸展脊柱,然後沿原線路逆行再恢復至翹臂姿勢,如此反復進行。此練習如貓伸展懶腰般動作,可綜合地練習到手臂、肩、背等上體各個相關部位。
三、俯卧撐練習。仰身,雙掌身後撐在高出地面一定距離的物體上做屈伸肘上練習,此練習可以有效發展手臂伸展肌群——肱三頭肌肌力。
8. 增加肌力的訓練方法 增加肌力的訓練方法有什麼
1、鍛煉增加肌肉的方式主要是無氧運動。
2、也就是短暫的劇烈性的運動,比如說短跑、沖刺、舉重、快速的俯卧撐、仰卧起坐、引體向上都可以起到鍛煉肌肉的效果,但是通常是需要長期持續性的鍛煉才有作用。
3、每天要堅持鍛煉也是需要三個月以上才有效果的。在無氧運動鍛煉之後還需要注意補充蛋白質才可以鍛煉肌肉的。
9. 老年人如何進行肌力訓練
1.用最少的肌肉去完成一項工作。如由椅子站起來時,盡量不用手撐;能用一手舉起重物,則不用雙手;爬樓梯時,只輕輕用手或不用手扶欄桿以維持平衡等等。
2.抵抗地心引力。慢慢地坐下;慢慢地上下樓梯;慢慢地放下物體。
3.從事肌肉的等長收縮。即主動收縮肌肉,但關節不活動且肌肉的長度保持不變,即局部肌肉“綳勁兒”。如坐著時用腳趾壓地板;坐單人沙發時雙手撐沙發椅臂;躺著或坐著時,雙腿用力互壓等。每次肌肉收縮10秒鍾,放鬆,再收縮,重復8~10次。
4.上肢肌肉可以採用啞鈴練習,動作為直立位或坐位,上肢前舉、側平舉及屈肘舉。腹部肌肉可以採用仰卧起坐練習。腰背部肌肉可用“魚挺”練習,即仰卧位時以足跟和頭頸部支撐,腰腹部抬起;腰背部肌肉還可採用俯卧位,做“兩頭翹”的動作,即上肢和下肢同時抬起,用手摸腳趾,以腹部做支撐。下肢肌肉可以採用蹲下、站起或蛙跳的方法進行鍛煉。
5.若有蹲起困難或有膝關節疼痛的,可以採用靜力半蹲的'方法練習: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半蹲位,上體伸直,兩臂放在腰部,盡可能地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循序漸進,從半蹲十幾秒、2分鍾到每日一次半蹲時間達20分鍾即可。
6.俯卧撐,重復多組,每組約12~15次,數量也可以依自己的承受力而定。每周1~2次,每次20分鍾。
7.用活動手柄的健身車,進行上肢鍛煉;劃船器可鍛煉上肢、腿、腰、胸部肌群,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彈性,同時增強全身耐力。
8.健步車用以鍛煉腿、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跑步機用以鍛煉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
9.太極拳可有效增強老年人的肌力及穩定步態。美國大學的有關專家在對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15周的太極拳訓練後發現,這些老年人摔倒的風險比其他同齡人降低了47%。
10.踢毽子,主要是做接、落、跳、繞、踢等動作,可以使下肢的關節、肌肉、韌帶都得到很大的鍛煉,同時也使腰部得到鍛煉。老年人腰腿不靈活很常見,踢毽子的動作主要活動腰腿,如經常適度踢毽子,可舒筋活血,益壽保健。
10. 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重復收縮時的耐疲勞能力。肌肉沒有耐力則容易疲勞,不能持續某一姿勢或活動。那麼,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jy135我為大家整理了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肌力是怎樣進行檢查的?
檢查肌力通常採用徒手肌力檢查法,該檢查法把肌力分成6級:
①V級: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關節活動范圍的運動。
②Ⅳ級:能抗重力及中等度阻力,完成全關節活動范圍的運動。
③Ⅲ級:不施加阻力,能抗肢體重力,完成全關節活動范圍的運動。
④Ⅱ級:解除重力的影響,可以完成全關節活動范圍的運動。
⑤I級:可觸及肌肉的收縮,但不能引起關節的活動。
⑥O級:不能觸及肌肉的收縮。
怎樣進行肌力訓練
肌張力差是許多的腦癱患兒都會出現的常見症狀,將直接影響患兒的活動及其功能水平。臨床上,常見腦癱患兒肌張力異常表現在肌張力低下、肌張力亢進、肌張力不協調及肌強直等。因此,肌張力差的患兒的鍛煉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該如何鍛煉呢?
首先,凳坐位向站立位轉移。讓患兒低頭、抬臀、站起時雙腿膝關節伸直後,再坐下,每次練習30—50下,可根據孩子的體力和承受能力慢慢增加。
其次,靠牆站時,治療師雙手扶助患兒雙膝關節,盡量使患兒雙腿伸直,向上用力蹬一下,堅持數秒,然後再向上用力蹬,直到伸直,然後再彎曲,再用力蹬直,每次20—30次,也可根據孩子的'體力和承受能力慢慢增加。
再者,患兒拉著走時,治療師在患兒前面,一隻手拉著患兒一側上肢,一隻手扶助對側的膝關節,語言刺激走一步蹬一下以後再邁步,邁出後,使膝關節盡力伸直後,再邁下一步。
還有,患兒扶髖行走,治療師在患兒後面,用一手扶住患兒左側膝關節語言及手法刺激患兒,左腿用力伸直後,邁右腿,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扶住右腿邁出左腿。
最後,如果患兒能單獨行走時,治療師應語言刺激患兒盡量伸直腿,走一步,蹬直一步,速度要慢,讓患兒充分利用股四頭肌肌力使膝關節伸直。
肌張力差對於患兒而言必然導致多種不便,因此,在訓練師的幫助下進行適當的鍛煉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切不可忽視。
不同肌力等級選用不同的訓練方法:
(1)0~l級肌力:
①肌電生物反饋療法:這種方法是應用電子儀器,將人正常意識不到的生理變化(如肌電、心率、血壓、皮溫等)轉變為可以被感覺到的視覺或聽覺信號,患兒通過學會有意識地操縱這些信號,來調控自身非隨意性的生理活動的治療方法。
②傳遞沖動訓練:傳遞沖動訓練即主觀努力收縮癱瘓肌肉,使運動沖動沿神經向肌肉傳遞的訓練。
③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及肌力訓練:是從神經生理學角度,強調通過被動手法來保持肌肉的生理長度和肌張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刺激本體感受器誘發運動覺,並將這種感覺下意識地傳導到中樞。
(2)2~3級肌力:
①輔助訓練:治療師或家長協助患兒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及肌力訓練。
②免荷訓練:用懸掛肢體或在水中浮力協助下運動等方式,使肢體在去重力條件下主動運動。
(3)4級肌力抗阻訓練:即對運動的肢體或部位予以一定阻力的訓練。
抗阻訓練有哪些方法
抗阻訓練有3種基本的方法,即等張訓練、等長訓練和等速訓練。
(1)等張訓練(動力性訓練):等張訓練在肌力增強訓練中應用較多。
①基本抗阻方法:a.舉啞鈴、沙袋等;b.通過滑輪及繩索提起重物;c.拉長彈簧、橡皮條等彈性物;d.專門的訓練器械,通過摩擦或磁電效應等原理提供可調節的阻力Ie.自身體重作為負荷,進行俯卧撐、下蹲起立、仰卧起坐等練習。
②漸進抗阻練習法:先測出待訓練肌群連續lO次等張收縮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量,簡稱為lORM(10 repetition maxi—mum,lORM)。取10RM為制定運動強度的參考量,每天的訓練分3組進行,即第一組運動強度取最大負荷的50%,重復10次;第二組運動強度取最大負荷的75%,重復10次;第三組運動強度取最大負荷的100%,重復lO次。每組間可休息1分鍾。l周後復試10RM量,如肌力有所進步,可按照新的10RM量進行下一周的訓練。
(2)等長練習(靜止性練習):是指肌肉靜態收縮,不引起關節活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肌力增強訓練方法。
①基本方法:使肌肉對抗阻力進行無關節運動僅維持其固定姿勢收縮的訓練,這種訓練不能使肌肉縮短,但可使其內部張力增加。
②“tens’’法則:訓練中每次等長收縮持續10秒,休息10秒,重復10次為一組訓練,每次訓練做10組訓練。
③多點等長訓練:在整個關節活動范圍內,每隔20~30分鍾做一組等長練習。
④短促最大練習:抗阻力等張收縮後維持最大等長收縮5~10秒,然後放鬆,重復5次,每次增加負荷0.5千克。
(3)等速練習:是一種保持恆定運動速度的肌力抗阻訓練方法。由專用儀器如等速運動儀預先設定和控制運動速度,使肌肉自始至終在適宜的速度下進行訓練。利用等速運動設備進行抗阻訓練是大肌群肌力訓練的最佳方式。等速訓練除了可以提高肌力、治療和預防肌肉萎縮及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外,還具有改善和擴大關節活動度的治療作用。只是等速運動設備價格昂貴,難以普及。
增強肌肉耐力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是怎樣的
(1)原則:使肌肉對抗30%~40%最大阻力做收縮練習,逐漸延長訓練時間或重復次數。
(2)方法:常以等張訓練方式,也可以等長等速方式進行。
①等張耐力訓練:以10RM的60%為負荷做25次運動為1組,每次練習可重復3組,每日訓練1—2次。
②等長耐力訓練:以20%~30%最大等長收縮力為負荷,逐步延長持續時間至肌肉疲勞,每日1次。
此外還有等速耐力訓練的方法可用於增強肌肉的耐力。
肌力訓練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選擇適當的方法:根據目的、疾患、時期以及肌力的級別不同,選擇被動運動、輔助主動運動、主動運動、抗阻力運動等不同的訓練方法。
(2)正確調節外力:治療師對患兒給予的輔助量和抵抗量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及時、正確地增減抵抗量與輔助量,是提高肌力、避免損傷的關鍵。
(3)科學地設計運動量:根據超量負荷原則,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設計足夠的運動量,一般不得少於1RM的60%,且應堅持6周以上的訓練(以第2天不感到疼痛和疲勞為宜)。
(4)充分固定運動肢體的近端:依靠體位、治療師、沙袋、固定帶充分固定主動肌的近端部位的肢體。
(5)正確地設計姿勢與肢位:採取有利於目的運動的姿勢與肢位,使患兒能充分調動潛能,全力完成設計動作。
(6)防止出現代償動作。
(7)對患兒或其親屬說明訓練的目的和方法,得到患兒或親屬的合作,訓練中要隨時鼓勵患兒,提高其對訓練的信心。
肌力訓練時的禁忌證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病等。
(2)感冒、系統性感染性疾病,接近運動區域的局部感染如癤、癰、蜂窩織炎等。
(3)局部骨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損傷癒合未堅,非感染性炎症症狀較明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