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背誦傷寒論的訣竅
背誦傷寒論的訣竅如下:
1、不要有任何「走捷徑」的想法,學中醫沒有捷徑,必須肯下笨功夫,這個信念是要有的!
2、不能自己單獨背,一定要有同學的陪伴。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自己一個人其實容易懈怠,但是在背誦班裡面,大家都是比著背的,心裡就會總想著,一定要跟上進度,不能落後。
4、第二階段按方陣整理著背,桂枝湯的方子整理到一起,麻黃湯的方子整理到一起,就知道了每個方子的適應症。當反復背的時候,背熟了就會發現,一個桂枝湯背後,自己的頭腦里就是一個影像。就像這個人活生生站在面前,他可能是發燒、自汗出,可能是少腹向心口沖了一股氣,可能是體表有麻疹風疹。
Ⅱ 怎麼背誦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你得先弄明白原文的意思,理解了就好背了.我上學的時候就是這么背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和中醫方劑學的聯系很密切,你應該注意到啊!中醫方劑學有很多都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你可以聯系的背,我上學的時候就這么學的.我老師是咱們都是經方派,就是學的用的大多數都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里的方:)你方劑學沒問題的話,背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也不難.好好理解原文.
Ⅲ 怎麼才能把傷寒論輕松背下來啊
建議,背誦應該落實到每天,每天背一點,日積月累就能完成 當然,為了防止你忘記,每背完要多做題,特別是主觀題,多練知識點自然能識記,在背的過程中不求快,而要能真正理解,這樣才能記得牢。
Ⅳ 傷寒論口訣背誦
傷寒論口訣歌:
1.太陽病篇(上) 君若開卷莫著忙,醫者貴在有涵養。 聖人原序意讀通,尤知醫者責任重。 太陽本證三分鼎,中風傷寒表郁輕。 中風表虛桂枝湯,自汗用之也恰當。 桂枝三禁記妥貼,表實里熱及濕熱。 若兼太陽經不舒,桂加葛根湯為主。
Ⅳ 傷寒論398條原文背誦要多久
大概1星期左右。
《傷寒論》
全書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應用葯物82種。
第一卷為「辨脈法」和「平脈法」兩篇,主要論述傷寒及雜病的脈、證與預後。
第二卷為「傷寒例」、「辨痓濕暍脈證」、「太陽病脈證並治上」,主要總論六經發生、發展、治療、預後的一般規律、痓濕暍的證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論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病的脈、證、治療與預後。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論述霍亂、陰陽易、勞復的證治及傷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背誦傷寒論古文的方法:
首字記憶法,還是在前一種方法的基礎上來開展的,這樣才能比較快捷。理解著去記憶,才能記得牢靠,更能活學活用。
首字記憶是把古文分解,以句子為單位,分解成無數句,然後把每一句的首字寫在草稿紙上,在理解原文所表達的意思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記憶,看到每句的開頭的第一個字記住那一句古文,以此類推,每一句古文都記住了,再把每一句串聯起來,這樣就可以做到串句成篇了。
以上兩種方法,每個人得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在記憶中,古文與現在文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特殊字,對於文中的特殊字,那麼也需要單獨的特殊記憶,這樣才能記牢靠,最終才能在考試中更好的發揮出來。
Ⅵ 傷寒論方筆記
1.桂枝湯:
桂枝 3兩,芍葯3兩,生薑3兩,甘草2兩,大棗12個。
解:桂枝使心臟力量加強,動脈血盛。芍葯放鬆平滑肌,使靜脈血盛。從而造成人體血氣旺盛的局面。
生薑再使氣血外沖,從而驅寒外出。大棗,甘草養胃氣。
2.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證,但後背不適,加葛根4兩。
後背強幾幾,常因後背水氣不足。 葛根沿太陽經升水氣於後背。或者說,葛根放鬆頸項的肌肉。
3.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桂枝湯證,但喘咳。加厚朴2兩,杏仁50個
厚朴使通道徑向放大,杏仁下氣,潤肺。
4. 桂枝加附子湯:
陽虛之人的桂枝證。
5. 桂枝去芍葯湯及加附子湯。
桂枝湯去芍葯。胸陽不振的胸悶,脈促(應該是虛性代償反映)。陽氣損傷更重時,加附子。
6. 新加湯
桂枝 3兩,芍葯4兩,生薑4兩,甘草2兩,大棗12個,人參4兩
營血不足之人的桂枝證。
芍葯加1兩,人參加3兩,補營氣,津液。加重生薑使全方作用達於體表。
7. 麻黃湯
麻黃3兩,桂枝2兩,杏仁70個,甘草2兩
麻黃開汗孔,桂枝強心驅血外行,杏仁降氣平喘,甘草定中。
8. 葛根湯
葛根4兩,麻黃3兩,桂枝2兩,芍葯2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個。
葛根解肌,清陽明之熱。 麻黃開太陽之閉。 剩下的是桂枝湯。
無汗而背強幾幾者用之。 太陽陽明合病(可見下利,正氣抗邪於外,內虛而見下利)用之。
太陽病初入陽明經之方。無汗而不見惡寒等麻黃證情況,兒童多見。
葛根證+嘔。 葛根湯加半夏。
9. 大青龍湯
麻黃6兩,桂枝2兩,甘草2兩,杏仁40個,生薑3兩,大棗10個,石膏如雞子大
表被寒束,內有郁熱。無汗,煩燥。或身重有濕氣,脈浮者。
麻黃湯發汗,石膏清熱,生薑大棗安中。
10.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芍葯,麻黃,甘草各18銖,大棗4個,生薑1兩二銖,石膏24銖。
外寒內熱輕證(類大青龍)
11.小青龍湯
麻黃3兩,芍葯3兩,乾薑3兩,五味子(半升),甘草3兩,桂枝3兩,半夏半升,細辛3兩。
治肺濕咳喘。有熱象加石膏。乾性咳喘,用麻杏甘石湯(熱性)不錯。小青龍湯,半夏多時,較為理想,尿解。 芍葯把水抓到血管中,通過桂枝排出去。
細辛也是有止咳作用的葯。半夏化痰。五味子能補氣,斂肺,止咳,有點把痰掃到一起再處理掉的意思。
12.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
一日二三度發寒熱。不嘔,不在少陽;清便自可,不在陽明。故輕發汗而解。
13. 梔子豉湯、梔子甘草湯,梔子生薑豉湯
胸上虛煩。反復顛倒。少氣者加甘草,嘔者加生薑。
梔子降心火,豆豉升腎水。
14 梔子厚朴湯
梔子14個,厚朴4兩,枳實4個
心煩腹滿,卧起不安。
15.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4兩,杏仁50個,甘草2兩,石膏8兩
熱壅於肺的喘咳。無大熱者,相對於白虎而言吧。
16 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8兩,黃芩3兩,黃連3兩,甘草2兩
邪氣入里化熱而下利。 葛根升津液,輕解表證,二黃清熱厚腸。
17.黃芩湯及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3兩,芍葯2兩,甘草2兩,大棗12個。
芍葯吸水入血,黃芩清熱。甘草大棗養胃。用於熱利證,可能還有腹痛。與上方相比,無表證。
嘔者加半夏生薑。
18 桂枝甘草湯
桂枝4兩,甘草2兩。頓服。
發汗多造成的心悸,喜按。 心陽虛的反應。
19.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1兩,甘草2兩,龍骨2兩,牡蠣2兩
心陽不足,心神浮越,煩躁。溫補安神法。 龍骨,牡蠣安神。
20. 桂枝去芍葯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桂枝3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個,牡蠣5兩,蜀漆3兩,龍骨4兩。
桂枝去芍葯救心陽,蜀漆去痰,龍骨,牡蠣安神。與上方比,有痰。
21. 桂枝加桂湯
桂枝5兩,芍葯3兩,生薑3兩,甘草2兩,大棗12個。
心陽虛,下焦氣上沖者。 加桂壓制上沖之氣。
22.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8兩,桂枝4兩,甘草2兩,大棗15個。
心陽虛,臍下悸,欲作奔豚。
火虛於上,水蓄於下。桂枝壓上升之氣,甘草大棗培土製水,茯苓滲水。
23.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
茯苓4兩,桂枝3兩,白術2兩,甘草2兩
治中陽不足,胃中停水。證見,頭眩,脈沉緊,心下滿。
2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122)存疑。
25.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朴8兩,生薑8兩,半夏半升,甘草2兩,人參1兩。
發汗後,腹脹滿者。(可去水啊)
26 小建中湯
桂枝 3兩,芍葯6兩,生薑3兩,甘草2兩,大棗12個,膠飴1升。
氣血不足之證;用於脾胃虛寒,腹痛,血氣不足。
27. 桂枝人參湯
桂枝4兩,甘草4兩,白術3兩,人參3兩,乾薑3兩
脾陽內虛,外證不解時的表裡皆寒證。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
28. 乾薑附子湯
乾薑1兩,附子1枚。 頓服。
陽氣大傷,寒盛於內,格陽於外。證見晝噪夜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
29. 茯苓四逆湯
茯苓4兩,人參1兩,附子1個,甘草2兩,乾薑1.5兩。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
陽亡陰傷,虛陽外擾;故四逆中,加人參以生津,茯苓以寧心。
30. 甘草乾薑湯、芍葯甘草湯、芍葯甘草附子湯
甘草4兩,乾薑2兩。
傷寒誤汗,陰陽兩傷。甘草乾薑回其陽;芍葯甘草回其陰。寒者,加附子。
31. 炙甘草湯
甘草4兩,生薑3兩,人參2兩,生地16兩,桂枝3兩,阿膠2兩,麥冬8兩,麻仁半升,大棗30個。
脈結代,心動悸。心陰陽俱虛之候。
32. 五苓散(169)
豬苓18銖,澤瀉1兩6銖,白術18銖,茯苓18銖,桂枝0.5兩。
膀胱蓄水。
33.茯苓甘草湯
茯苓2兩,桂枝2兩,甘草1兩,生薑3兩
胃陽不足,心下停水, 可能表現為心下悸,小便不利。
34 桃核承氣湯
桃仁50個,大黃4兩,桂枝2兩,甘草2兩,芒硝2兩
血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結,小便自利。
35. 抵當湯(丸)
水蛭,虻蟲各30個,桃仁20個,大黃3兩—湯
水蛭,虻蟲各20個,桃仁25個,大黃3兩-丸
血熱結膀胱,其人發狂
36. 大陷胸湯(丸)
湯:大黃6兩,芒硝1升,甘遂1錢匕
丸:大黃8兩,葶藶子半升,芒硝半升,桃仁半升
結胸熱實,按之石硬
37. 小陷胸湯
黃連1兩,半夏半升,栝蔞實大者一個。
小陷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
38. 三物白散
桔梗3份,巴豆1份,貝母3份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
39.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心下痞,按之濡,有熱象
40.附子瀉心湯
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附子1兩
上證而惡寒者(有汗出的情況)
41.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黃芩,乾薑,人參,甘草各3兩,黃連1兩,大棗12個
傷寒誤下,心下滿而硬痛者,為結胸,宜大陷胸湯;心下滿而不痛,為痞,與半夏瀉心湯.
上焦有熱,中焦而下而寒。
42. 生薑瀉心湯
生薑4兩,半夏半升,黃芩,乾薑,人參,甘草各3兩,黃連1兩,大棗12個
心下痞,胃中不和,腹中雷鳴,干噫食臭,下利者。應為胃虛食滯,心下水停。
43. 甘草瀉心湯
生薑4兩,半夏半升,黃芩,乾薑,人參,甘草各4兩,黃連1兩,大棗12個
本證脾胃虛痞,痞利俱甚,干嘔心煩為主。半夏瀉心湯加重甘草調中補虛。
44. 赤石脂禹余糧湯
赤石脂16兩,禹余糧16兩
下利,與理中湯不效,利在下焦,與赤石脂禹余糧湯
45. 旋覆代赭湯
旋覆花3兩,人參2兩,生薑5兩,代赭石1兩,甘草3兩,半夏半升,大棗12個。
心下痞,噫氣不除。胃虛痰阻。
46. 黃連湯
黃連3兩,甘草3兩,乾薑3兩,桂枝3兩,人參2兩,半夏半升,大棗12個。
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胸有熱,腹有寒。
47.十棗湯
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無表證。懸飲。
48. 瓜蒂散
瓜蒂1份,赤不豆1份。
涌吐劑。
49. 桂枝附子湯& 去桂加白術湯
桂枝4兩,附子3個,生薑3兩,大棗12個,甘草2兩。
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
50. 甘草附子湯
甘草2兩,附子2個,白術2兩,桂枝4兩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身微腫者。
51. 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
陽明實熱,大熱汗出,脈洪。大渴者,加人參。
52 豬苓湯
豬苓1兩,茯苓1兩,澤瀉1兩,滑石1兩,阿膠1兩。
腎虛使腎氣不充,不能主水,水液內停。 心火亢盛,從而水熱互結。用於陰虛水熱互結之證。
53.調胃承氣湯(293)
大黃4兩,甘草2兩,芒硝
54. 小承氣湯
大黃4兩,厚朴2兩,枳實3個。
55. 大承氣湯:
大黃4兩,厚朴8兩,枳實5個,芒硝3合。
56. 麻子仁丸
麻子仁,芍葯,枳實,大黃,厚朴,杏仁
57. 蜜煎導及豬膽汁方(不看了)
58. 茵陳蒿湯
茵陳蒿6兩,梔子14個,大黃2兩
濕熱發黃,里有結滯。陽黃。《茵梔黃口服液》
59. 梔子柏皮湯
桅子15個,甘草1兩,黃柏2兩
傷寒,身黃,發熱。 濕熱鬱蒸發黃,而熱重於濕。無腹滿之象。
60.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2兩,連翹2兩,杏仁40個,赤小豆1升,大棗12個
生梓白皮(桑白皮)1升,生薑2兩,甘草2兩。
傷寒,瘀熱在里,身黃。偏於表者。
三個治黃方:在表者,汗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熱者,清之,梔子柏皮湯;實者,下之,茵陳蒿湯.
61. 小柴胡湯
柴胡8兩,黃芩3兩,人參3兩,半夏半升,甘草3兩,生薑3兩,大棗12個。
62. 柴胡桂枝湯
桂枝1.5兩,芍葯1.5兩,黃芩1.5兩,人參1.5兩,甘草1兩,半夏 2合半,大棗6個,
生薑1.5兩,柴胡4兩
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柴胡與桂枝合方。 太陽->少陽過渡中。
63. 大柴胡湯
柴胡8兩,黃芩3兩,芍葯3兩,半夏半升,生薑5兩,枳實4個,大棗12個,大黃2兩。
少陽陽明合病,柴胡證+大便秘結。
64.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2兩16銖,黃芩1兩,人參1兩,甘草1兩,生薑1兩,半夏20銖,大棗4個,芒硝2兩。
小柴胡湯加芒硝, 少陽病+內實輕證,故加芒硝不加大黃。
65.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8兩,桂枝3兩,乾薑2兩,栝蔞根4兩,黃芩3兩,牡蠣2兩,甘草2兩。
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
熱兼太陰寒(下之過)。
66.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4兩,龍骨1.5兩,黃芩1.5兩,生薑1.5兩,鉛丹1.5兩,人參1.5兩,桂枝1.5兩,茯苓1.5兩
半夏2.5合,大黃2兩,牡蠣1.5兩,大棗6個
傷寒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
柴胡劑清少陽之熱;鉛丹,龍骨,牡蠣鎮驚;大黃清熱;茯苓、半夏,人參、生薑安中。
67 桂枝加芍葯湯
桂枝3兩,芍葯6兩,甘草2兩,大棗12個,生薑3兩。
桂枝湯加芍葯3兩。桂枝證,因下而腹滿時痛。
68.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3兩,芍葯6兩,甘草2兩,大棗12個,生薑3兩,大黃2兩。
桂枝證,因下而腹滿,大實痛.
69. 四逆湯
甘草2兩,乾薑1.5兩,附子1個。
70.通脈四逆湯
甘草2兩,附子大者1個,乾薑3兩。
四逆湯加重附子和乾薑;陰盛格陽之候。
71.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上證,現吐已下斷等陰液內竭之象。或騙過上焦之法。
72. 白通湯
蔥白4根,乾薑1兩,附子1個
類四逆湯證,但更重,故去甘草之緩,加蔥白之宣通。
72. 白通湯加豬膽汁湯
蔥白4根,乾薑1兩,附子1個,人尿5合,豬膽汁1合。
上證,而現陰液內竭之象。或騙過上焦之法。
73. 真武湯
茯苓3兩,芍葯3兩,生薑3兩,白術2兩,附子1個。
陽衰水停。
74. 附子湯
附子2個,茯苓3兩,人參2兩,白術4兩,芍葯3兩
少陰病,口中和,嚴寒者。 少陰病,身體痛,骨節痛,脈沉者。
75. 吳茱萸湯
吳茱萸1升,人參3兩,生薑6兩,大棗12個
肝陰實證。 少陰病,吐利,手足冷,煩躁欲死者。
干嘔,吐涎沫,頭痛者。
76. 桃花湯(451)
乾薑1兩,赤石脂16兩,粳米1升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 不里急後重
77. 黃連阿膠湯
黃連4兩,黃芩2兩,芍葯2兩,雞子黃2個,阿膠3個
少陰病,心中煩,不得卧。 少陰熱化證。
78.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2兩,細辛2兩,附子1個
少陰病,始得之,發熱,脈沉者。
79.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2兩,甘草2兩,附子1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本證為麻黃附子細辛湯之輕且緩者
80. 四逆散
甘草,枳實,柴胡,芍葯
81. 豬膚湯
豬膚1斤
少陰病,下利,咽痛,心煩
少陰熱化證。咽干痛。
82. 甘草湯、桔梗湯
甘草2兩;
甘草2兩,桔梗1兩
少陰病,咽痛者,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桔梗可以去膿。
83. 苦酒湯
半夏14個, 雞子清,苦酒
少陰病,咽中傷。重證,膿不出的感覺。
84.半夏散及湯
半夏,桂枝,甘草
少陰病,咽中痛。
85. 烏梅丸
烏梅300個,細辛6兩,乾薑10兩,附子6兩,蜀椒4兩,桂枝6兩,當歸4兩,人參6兩,黃連16兩,黃柏6兩
上熱下寒的厥陰證(蛔厥)。
86.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各三兩
乾薑,黃芩,黃連, 人參各三兩。
傷寒,本寒下,醫吐下之。上有浮熱,中焦虛寒。
87. 麻黃升麻湯
麻黃2.5兩,升麻1兩1分,當歸1兩一分,知母18銖,黃芩18銖,葳蕤18銖,芍葯6銖
天冬18銖,桂枝6銖,茯苓6銖,石膏6銖,白術6銖,乾薑3銖。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匯利不止。
陰陽兩傷而又上熱下寒。
88. 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3兩,桂枝3兩,芍葯3兩,細辛3兩,甘草2兩,通草2兩,大棗25個。
手足厥,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內有久寒者,加吳茱萸生薑湯。
血虛寒厥。當歸、芍葯、大棗抓陰入血。桂枝、細辛通陽去寒。通草,導君火入相火。
盧火神用菖蒲。
89. 白頭翁湯
白頭翁2兩,黃柏3兩,黃連3兩,秦皮3兩。
熱性下利,痢疾。
90. 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2兩,附子1個,乾薑1.5兩,人參1兩
惡寒脈微而下利,利止亡血。
少陰陽衰,陰寒內盛,下利傷津。
91. 理中丸及湯
人參3兩,乾薑3兩,甘草3兩,白術3兩
溫中。
92. 牡蠣澤瀉散
牡蠣,澤瀉,蜀漆,葶藶子,商陸根,海藻,栝蔞根
大病差後,腰以下有水氣者。治腰下有水,正氣不衰者。牡蠣配栝蔞根,養陰清熱,活血軟堅。
93. 竹葉石膏湯
竹葉2把,石膏16兩,半夏半升,麥冬1升,人參2兩,甘草2兩,粳米半斤。
傷寒解後,虛贏少氣,氣逆欲吐。或中暑.
94. 燒褌散
陰陽易。
Ⅶ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十八)
如果是脈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說脈很小又惡寒,這是表裡陽氣皆虛,陰陽俱虛,這個時候不要再發汗,這個陰陽俱虛有可能是誤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導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發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療了。如果面部反而出現紅色的,表明邪氣仍然郁滯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膚還一定有瘙癢的症狀,這種就適合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
為什麼會瘙癢,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概念,大家可以做一個實驗,你用一根兩頭都是空的管吸滿水,用指頭按住頂端,那水是不會掉出來的,只要把指頭一挪開,水,嘩的一下全部都流出來了,所以,我們中醫好多利尿利水就是這樣,只要發表,把毛孔一打開,小便就出來了,所以有很多水腫用利尿劑排不出來的時候,就用發汗的方法,要發汗,肯定是要用熱性的葯,熱性的葯也有區分,有劇熱的葯,比如牛黃,有人說牛黃有毒,其實沒毒,就是因為他劇熱,很熱,所以常常會用牛黃來消一些嚴重的水腫,那個速度很快。
有的水腫不是很厲害,我們就用中熱的葯或者是溫性的葯就可以,例如像麻黃啊之類的,那麼桂枝麻黃各半湯就是這樣,發一點小汗就可以了,小汗一出來,毛孔一打開,小便就排出來了。
當有寒熱出現的時候,桂枝麻黃各半湯中的桂枝,最主要是發熱,麻黃是散寒,麻黃他還有宣肺閏喘,還有利水腫的功效,這個處方我們要怎麼來區分,像剛才那種講法,大家可能會感到有點蒙圈,所以,還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記,可能更容易記得住,我們要去問那個病人,忽冷忽熱的現象,也就是往來寒熱,這種往來寒熱一天兩三次,然後你就要去問病人,到底是熱多還是寒多,哪個時間比較長,如果病人告訴你熱多寒少,再問他大小便怎麼樣,他說還可以,身上有點發癢,像這種就是桂枝麻黃各半湯。
如果是往來寒熱還兼有惡心嘔吐,那這個病根本就不在太陽,所以,用太陽病的方子就不對。往來寒熱還兼有惡心,這個病就已經進入到了少陽,根本就不是太陽症,太陽證也有往來寒熱,忽冷忽熱的現象,與少陽證區分的地方就是少陽證有惡心。病人只要有忽冷忽熱沒有惡心,按太陽證去處理就對了。
桂枝麻黃各半湯,就是桂枝湯和麻黃湯各一半混在一起,主要區分還有一點就是身必癢,身必癢其實就是我們在發汗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透發出來,這個汗已經到了皮膚表面,但是又沒有辦法離開皮膚表面,停在皮膚下面的時候,就會造成皮膚騷癢。
麻黃又叫「青龍」,麻黃在葯房中,拿出來是一節一節的,細細的,像牙簽一樣,是青色的,麻黃有節枝的,麻黃的節可以止汗,節要拿掉,麻黃的枝可以發汗,所以用於發汗的時候,要去節,像當歸一樣,當歸的身補血,但是當歸的須是破血的。所以懷孕的人吃當歸身是補血,吃當歸須是墮胎。
我們來看看這個桂枝麻黃各半湯的處方,這個處方在傷寒論中原方,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葯一兩 生薑一兩 甘草一兩 麻黃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 杏仁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簡易記憶法:五三三三三,桂枝五,芍葯三,生薑三,甘草三,麻黃三,另外大棗四枚,杏仁二十四顆,在傷寒論中桂枝麻黃各半湯對麻黃的要求是去節,為什麼要要求去節呢,因為麻黃的節有止汗的功能,麻黃的身才是發汗的。但是,現在葯鋪裡面要想專門買到去節的麻黃可能很難買得到,除非自己採集。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方歌:桂枝一兩十六銖,甘芍姜麻一兩符;杏廿四枚棗四粒,而呈熱色癢均驅。
大家從方中不難看出,桂枝,芍葯,生薑,甘草,大棗這五味就是桂枝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這就是麻黃湯,這兩個方劑加在一起的合方,就變成了桂枝麻黃各半湯,我們也可以說是在桂枝湯中加麻黃和杏仁。
我們前面講了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把厚朴換成了麻黃就變成了桂枝麻黃各半湯了。桂枝麻黃各半湯中,如果把芍葯,生薑,大棗拿掉,那就只剩下桂枝,麻黃,杏仁,甘草,這就是純粹的麻黃湯了,關於麻黃湯,我們後面會專門來講。
我們在煮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時候,要先煮一下麻黃,待水開了以後,把上面的沫去掉,再把其他的葯放進去一起煮,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智慧,幾千年前就知道麻黃里有麻黃鹼,其實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檢測手段,也不知道什麼叫麻黃鹼,都是親自嘗出來,所以,才會有神家嘗百草。
我們在煮葯的時候,習慣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水,假如說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水,與九碗水煮成三碗水,九碗水多一點煮,煮的時間就要長一點,葯力就要強很多。每次溫服一碗,內科病的時候,常常是早上一碗,晚上一碗,第二天再喝一碗,如果是治表證,發汗的時候,每三個小時喝一碗。吃了第一碗,汗沒有發出來,三小時後再喝第二碗,汗還沒有發出來,三小時以後再喝第三碗,如果三碗喝完以後還沒有發汗,那就可能是你的劑量開的太輕了。
正常情況下,喝第二碗就會發汗,只要發了汗,剩下的葯就不要吃了,否則就會太過。如果劑量開得太重了,發汗太多的話,加一點炮附子下去就可以救逆。
Ⅷ 熊熊日記:13、傷寒論憶法 《傷寒論1—10》
我是選用無咎菩提老師的百圖千樁來記憶《傷寒論》的。
1、原文: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關鍵詞:脈浮 頭項 痛 寒
地點樁:車籃
聯想:車籃里裝滿了水,一頭大象(頭項)在車籃里游泳,忽然一個游泳圈(脈浮)飛來,套在了大象的頭上,令大象頭痛(頭痛)不已,而且大象在水裡凍得夠嗆(惡寒)。
解析:1、聯想的畫面越荒誕離奇,越容易記住。車籃里不可能裝滿水,大象也不可能在車籃里游泳。
2、游泳圈是為了記憶脈浮這個現象,在此後的記憶中,只要有脈浮,我們都可以將其以游泳圈來代替。
3、聯想的作用是讓關鍵詞和地點樁產生一定的聯系。如果有人問我《傷寒論》第一句是什麼,我在腦海里就能立刻找到車籃的位置,進而聯想到大象(頭項)在車籃里游泳的時候被游泳圈(脈浮)砸了一下,頭痛(頭項強痛),凍得夠嗆(惡寒)。那麼,第一句的內容自然就出來了。
2、原文: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關鍵詞:發熱 汗出 惡風 脈緩
地點樁:車燈
聯想:燈泡亮了會產生熱量=發熱
發熱後燈泡會流汗=汗出
汗水掉下來被風吹走了=惡風
蝸牛走的很緩慢=脈緩
電動車的燈泡亮了之後發熱,然後出了汗,汗珠掉下來的時候被風吹到了蝸牛的身上,把蝸牛的殼砸破了。
3、原文: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具緊者,名為傷寒。
關鍵詞:發熱 惡寒 體痛 嘔逆 脈緊
地點樁:車把手
鏈接:我騎著電動車,左手燙的手疼(或已經發熱),右手凍的手疼(或未發熱),冷風吹的我兩手都痛(惡寒,體痛),冷的我都想吐(嘔逆),我趕緊剎車停下來,但左右剎車柄和把手之間安裝了彈簧(左右=陰陽,彈簧=脈緊),我費了好大勁才停下來。
4、原文: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關鍵詞:脈靜 欲吐 脈數急
地點樁:車座
聯想方法:車座上有個鏡子(脈靜)被坐碎了,碎片扎到了一隻玉兔(欲吐)身上,玉兔很煩躁,於是敲鼓(脈急,古代打仗時敲鼓很急)解煩,一邊敲鼓還一邊拿著計數器計數(脈數)。
5、原文: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關鍵詞:陽明 少陽
地點樁:減震彈簧
聯想方法:本條可以和第四條對比記憶。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為三陽經,太陽為一(傷寒一日,太陽受之),那麼陽明、少陽自然為二、三(傷寒二三日)。
6(1)原文: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為溫病。
關鍵詞:發熱 渴 不惡寒
地點樁:外側固定腳踏板
聯想方法:紅孩兒(發熱,因其會噴火,肯定裡面熱)在腳踏板上喝水(渴,火噴多了喉嚨干),他光著屁股(不惡寒)。
6(2)原文:若發汗已,身灼熱者,明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關鍵詞:發汗 灼熱 脈浮 汗出 身重 眠睡 鼾
地點樁:內側固定腳踏板
聯想方法:周芷若(若,每句開頭那個字最易忘記)頭發上的汗珠(發汗)流到了手鐲(身灼熱)上,有一個游泳圈(脈浮)像手銬一樣銬住了她的雙手(陰陽俱浮),她嚇的渾身冒汗(自汗出),倒下(身重),昏睡(多眠睡),打呼嚕說不出話來(鼻息必鼾,語言難出。哇,女神居然打呼嚕,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6(3)原文: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餿。
關鍵詞:小便不利
地點樁:外側活動腳踏板
聯想記憶:小便不利在書中多次出現,可以選擇一個特定的形象。
6.4原文: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關鍵詞:火 微 黃
地點樁:剎車線
聯想記憶:剎車線著了火,趙薇坐在剎車線上,頭發被烤黃了,嚇得她像發了癲癇一樣。
7、原文: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發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關鍵詞:發熱惡寒 無發熱惡寒
地點樁:車站架
聯想記憶:車站架是冰(病,記開頭字)做成的,一碰就碎了(本條字雖多,但內容好記,只記住開頭一個字就可以了)。
8、原文: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行再經時,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關鍵詞:頭痛 自愈
地點樁:後輪
聯想記憶:車輪轉的頭痛(本條只要能理解,就能記住)。
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關鍵詞:欲解 巳未
地點樁:車輪側邊護瓦
聯想方法:魚長了結石(欲解時),侍衛(巳未)吃了肚子疼。
10、原文: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關鍵詞:風家 表解 十二日
地點樁:車後座
聯想方法:風家表姐脖子上掛了十二塊玉,壓得她連車後座都上不去了。
小結:利用這種方法,我只用了十分鍾就記住了這十條內容,而且從記住後就沒有再忘記,還可以任意抽背,甚至是倒背,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這種方法僅從文字來看是很復雜的,但其實就說了三件事:
一、熟悉內容找關鍵詞。
二、將關鍵詞按自己的理解想像成誇張荒誕的形象。
三、將想像出來的形象與地點樁聯系起來。
運用這種方法有幾個注意事項:
一、記憶之前要熟悉准備記憶的內容,否則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二,記住之後,要時常回憶,以免忘記地點樁的場景。
三、這種方法要經常訓練,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記憶的慢,但熟練以後就很快了,理論上講每天抽兩小時記憶的話,一個月記住《傷寒論》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四、這種方法只是用來幫助記憶文章內容的,並不能提高對文章的理解。所以記住之後還要多讀,多理解,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
Ⅸ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五八)
傷寒論第49條辨: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脈象浮數的,照理應當使邪氣從汗出而解,假使誤用下法,以致發生身體重、心悸動的,就不可再用發汗方法。應該是自動汗出,其病乃得解除。所以是這樣,因為尺脈微弱,這是里氣不足的標志,等待表裡之氣趨於恢復,津液自和,便會自動汗出而愈。
脈浮數,浮就是表,一息跳六七下,數代表熱,發燒了,法當汗出而愈。看到表熱,,汗一出就解掉了。若下之,應該發表,結果攻下,這病人身重心悸,因為攻下得太厲害了,造成病人氣血兩虛。
為什麼身重?因為所有好的食物營養,本來是血的源頭,通通攻掉了,造成血不夠了,所以到四肢肌肉關節的營養不足,就會有身重。心臟缺血就會有心悸的現象,這時候病人已經血虛,就不要再發汗了,當自汗出乃解。
遇到這種情形,讓他慢慢的自己恢復,自己流汗,胃氣慢慢恢復就好了。為什麼?尺中脈微,此里虛,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尺脈的地方,講男人的精宮,女人的子宮,也就是胞中。
胞中是下焦陽聚的地方,也就是精的來源。摸到尺脈很虛很弱,重按就沒有了,就是下焦虛掉了。血化成熱,到下焦後成為精,就是我們的體力。所以精血是同源的,因此要確定病人裡面津液很足的時候,才可以發表。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讓他腸胃功能慢慢恢復,自己會流汗就好了。
有的人身體很虛,回來得比較慢。這樣等不是辦法,過去經方家在里虛很盛的時候,用」小建中湯加黃耆「。為什麼用」小建中湯「?」小建中湯「就是」桂技湯「加飴糖,這飴糖就是麥芽糖。如果飴糖太麻煩,用普通的方糖也可以。這是專門治療腸比較冷的狀況。
有的小孩喜歡吃冰,吃冰後,飯就不吃了。因為吃冰後腸胃都冷掉了,腸胃都不蠕動了,當然不喜歡吃鈑,吃了」小建中湯「以後,看到冰就沒興趣,。」小建中湯「在經方是拿來作補葯的,小建中湯加黃芪讓它固表,黃芪這葯是固表,屬於氣葯。氣不足的時候,用來補氣的。
例:孕婦,懷孕正常的狀祝是血旺氣衰,如果流產的時候,就是氣旺血衰。所以懷孕的人不可能開黃芪給她吃的,但是如果要下胎就要把黃芪加重。黃芪本身是走表的,走皮膚表面上,所以皮膚病的葯,都要加黃芪。所以遇到這種情形,看他有表證,又不可以發表,因為里虛,所以先去把里扶正,再 讓他發一點表,所以用小建中湯加黃芪。
Ⅹ 《傷寒論》筆記58|結胸和臓結
一四二、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何謂「藏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藏結」;舌上白苔滑者,難治。
從脈上很難判斷是結胸還是臓結。臟和腑互為表裡,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比如: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臟腑之間有寒濕,如白痰般黏稠堵在中間。這個成因(寒濕)是慢慢積累起來的,或居於濕地、或汗不透發,津液慢慢累積在關節里,日積月累到裡面去,寒濕就慢慢停留在臓腑之間,把臓腑分隔開,這就是臟結。
最忌諱健身房裡開著冷氣做運動,本來運動是要出汗的,外面冷氣把汗推回去,那是在害人。運動要去戶外,正常節氣接受天地自然之正氣,就算傷到也在表,麻黃葛根桂枝湯即解。不要明明是夏天,冷氣一吹變成冬天,在冷氣間里做運動很不好。
一般來說, 誤治產生結胸 ,應發表反攻下,表水下陷。
「 飲食如故 」,代表腑沒有問題,但消化後的營養給不到臟,中間被寒濕擋住了,故「 時時下利 」。舌苔白代表寒,滑代表濕。雖難治但仍可治,要開很熱的葯,生附、炮附、生薑等,看是什麼症狀對應不同的處方。
一四三、「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無陽證,無需解表;無往來寒熱,無需給小柴胡湯;「 其人反靜 」,不煩燥,非陽明證,也非太陽少陽證,這種人不要去攻,張仲景的攻就是攻下,攻下一般用芒硝大黃,都是很寒涼的葯。
一四四、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結胸」和「痞」均來源於本應解表卻攻下。病發於陽,在皮表,攻下致邪入里,造成結胸。
病發於陰,指本身有腸胃問題,遇到表證時先攻下,因腸胃虛弱,表邪入腸胃,造成心下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