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把你的大學讀成985名校
無論前一陣子的「985、211即將被取締」的新聞炒得有多麼火熱,985、211卻仍舊是一個大學身份和地位最顯著的象徵。
普通大學的想上211,211的想上985。可以很坦率地告訴小夥伴們,我就是一個想上985的little boy。為什麼啊? 因為985級別的高校成熟有內涵、美麗又大方,重點雙商高、資源好,這樣的大學誰會不喜歡? (反正寶寶我是一個愛美的人,就是貪戀這枝花。)
十年寒窗苦讀,只為金榜題名。 但可恨人生世事難料,奈何又要千軍萬馬擠那獨木橋。 你推我一把,我踹你一下,還有的自己沒站穩,撲通一聲把河下。最後能狗刨蛙泳各種姿勢都用上,連滾帶爬游上岸的人就已經很少了,更別提能順順利利殺出重圍摘得名校大旗的人了。
很不幸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當年那個一不小心掉下橋的人。所以985便成了我永遠得不到又想要的青澀初戀。 但不是誰的初戀都美好的像朵花兒似的,沒上成名校難道我們就從此頹廢萎靡、一蹶不振,與成功來了個永世不再相見的生死契約了嗎?答案當然是不!不!不!
只要我們雞湯喝得飽、干貨吃得好、方法用得妙、吃苦又耐勞,那想把自己的大學讀成985名校,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滄海一聲笑也是可能性大大的。(本寶寶不會嫉妒腹黑地說:就算初戀再美好,也有得是不知道努力珍惜,最後墮落平庸失去幸福的!)
首先要明確自己對大學的認識,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我的理解便簡單粗暴的多了。
在我們學校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時候我便跟學弟學妹們分享過這一觀點。(對,寶寶我就是來顯擺的。拒絕吐槽,歡迎來撩。)
觀點如下:大學!從字面上來看無非就兩部分!一個「大」字!一個「學」字!
「大」指的是胸懷、眼界;「學」自然指的是學識、能力。
所以作為一名光榮的大學生,要時刻努力地在這兩方面提升自己。
1、先來談談「大」
從甲骨文上再去看倉頡他老人家創造的這個字時,那形狀就是個放大的人形。詞義自然也多是與人和分量有關,像「天」字就是人頭頂天空的意思。從我超級喜歡的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的「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樣的傳世順口溜中,也足見「大」字所具有的深刻內涵。所以我們要明白大學與小學、初高中,根本就不是一個level的! 我們跨越的不只是高考那一場公平而又殘酷的考試,更是一場質的飛躍!
因而在大學里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便成為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小夥伴們又該問了:「那我們要如何去做才能提升呢?」
都別猴兒急,其實方法簡單可行: 讀書+實踐 。
1)讀書:這里指是「廣義」上的讀,包括讀老師、讀圖書館。
你的學校就算不如那些名校里有那麼多的大師名師,但相信我還是有很多非常不錯的老師的,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學院有一個老師北大哲學系博士剛剛畢業,大家都說他的課很難,但我就是喜歡聽,少聽一節都會覺得像失戀了一樣。為什麼?並不是因為他掛了北大的名號(當然也有那麼一丟丟啦),而是因為他真的學富五車啊!每次上課他都能推薦我們一些好書,如果是外國著作,他就會告訴我們哪個出版社更正規,哪個翻譯的更到位更適合我們讀。並且一開口就可以侃侃而談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精髓奧義和異同所在。這樣的老師雖然剛畢業,雖然還沒有名氣!但讀他就等於讀了上百本上千本好書!不讀是真的會後悔!
假使真得真得很難在學校找到對你胃口的好老師,也一樣不用氣餒! 因為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圖書館,那裡面可都是白白花的寶藏啊! 我始終認為一個學校肯在圖書館方面下功夫,那絕對不會差。同樣一個學生肯泡在圖書館里安心讀書,也絕對錯不了。請不要跟我說你們學校圖書館很破很小爛得要命!(全都是Bullshit!)
就算只有100本書,都夠我們好好研究個一兩年。
像我這種看書慢、定力差的人,大二學期一整年的時間一空閑就去自習室看書到晚上10點關門,也才能勉強看到幾十本書。所以我後來基本就只去借學院圖書館的書,因為學院小館的藏書量就完全能滿足我的生理、心理雙重需求了,除非有特殊癖好否則根本不用去學校的大館。
如果你真的是牛得不能再牛,非要看一些絕版珍藏、世間少有的好書,那每個城市都有市圖甚至省圖,你完全可以去那兒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我絕對舉雙手贊成!(反正寶寶我是一次沒去過,因為還要過長江,好遠好擠好熱~)
2)實踐:無論是大學的社團還是社會上的實習,都是我們與人打交道、鍛煉能力、開拓眼界的絕佳去處! 別一天老悶在寢室LOL、看韓劇了,該多去看看能力爆表一路開掛的大神們都在做什麼,也該多去領領優秀的美女帥哥們現場秀恩愛發的狗糧!那感覺,多刺激!多虐啊!你就說虐不虐!虐不虐!
可是沒關系啊!我們開拓了眼界,刺激了內心,激發了鬥志,更加努力不就得了! (年輕人都要為自己的遠大抱負不懈奮斗,將來成功了好去虐別人!認真臉...)
我學院一個學長,江湖人尊稱他為翔哥。翔哥學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說實話這個專業在大學報考的時候屬於冷門,並不被看好。而且據江湖傳說當年他想考的是播音主持,結果卻高考失利來我們學校學了思政。 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就算上不成985名校熱門專業,一樣摸爬滾打披荊斬棘,全面開啟他如坐著竄天猴般開了掛的大學生活。 擔任學生會主席、校級主持人這些都已經是家常便飯,拿獎更是拿到手軟:挑戰杯全國一等獎,挑戰杯湖北省一等獎,湖北省優秀畢業生......最後更是保送到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碩博連讀。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就算學校不是頂尖名校,就算專業超級冷門,一樣可以在大學里通過各種途徑開拓眼界,活出精彩!(他現在的碩博生活我真的不想拿來虐你們了,只虐虐我就好了。誰讓寶寶我這么善良可愛。)
所以我們要多讀書看報,多實踐磨練, 要以詩聖杜甫為我們奮斗之楷模,他可是擁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那樣博大寬廣的胸襟和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看看人家杜甫沒上過大學都有這氣度!慚不慚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就算上的不是名校,也要努力塑造自我、升華自我,成為一名頂天立地大寫的人!
2、再來看看「學」
超能耐的倉頡老師同樣賦予了「學」字形象豐富的內涵:「學」的甲骨文本義就是小孩子學習編織漁網的意思。大家可不要小瞧編網這個過程哦!又一個我超級崇拜的聖人孔老夫子曾經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們:「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古人們正是從像編織漁網這樣的點滴生活中掌握了「學」的真諦,才會從啥也不懂的little boy,成長為成熟而富有魅力的strong man,讓社會逐漸從蒙昧走向開化,也賦予了「學」這個文明而偉大的內涵!
所以總結下來,方法一樣簡單可行:
讀書+實踐 。(好像在哪兒見過誒?)
大學大學,咱不學習還上什麼大學!就算是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們,如果不學習一樣會被分分鍾淘汰掉! 所以要想自己的大學活出名校的品質,學習是必要選擇!
上面講到的開拓眼界的過程歸根結底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知識能力的提高,更是思想境界的提升! 《禮記》中講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不能自個兒悶頭學,要懂得跟優秀的老師、同學、朋友們一起分享,一起交流,這樣才會進步啊!
當然前提是你要能先「靜」得下來,只有能忍受孤獨一步一個腳印充實自己,才不會在盲目的社交中迷失自我。 套句古語就是:「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我一個高中同學小夜,高考考到北京語言大學。雖然是優勢學科學校,但全國排名並不靠前,而且她學的是金融並不是學校最好的語言學方面的專業。所以無論是專業師資力量還是影響力,跟國內最頂尖的大學都是沒辦法比的。然而她卻依舊努力了四年,這四年她具體是怎麼過的誰也不清楚,只知道她最後憑借超高的GPA拿到英國伯明翰大學的offer。
身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再舉一個我在學校辯論比賽時認識的姑娘,辯論比賽打得是相當得棒!學習成績更是杠杠得好!大學畢業的時候,直接去了KCL(英國國王大學,聽著名氣都霸氣!具體怎麼樣寶寶們去網路一下找找虐吧~)。
我一個研究生學長叫Thomas,他本科讀的是個相當普通的三流大學,但等我認識他時他已經連續兩屆擔任中國國際高空扁帶大會的賽事翻譯,同時也以一名高空扁帶運動員的身份參加了比賽。無論是電視直播英語解說,還是高空扁帶訓練,他在這兩樣極具難度的事情上取得的成績,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辛勤與汗水才能實現。直到現在他每天依然堅持英語、健身及扁帶的打卡訓練。
這些身邊的榜樣們,他們就算本科沒能考上最頂尖的名校!但一樣用自己的刻苦與努力把普通大學讀成了985!
我超喜歡一句話:「 努力讓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
所以就算我們讀的是普通大學,也不能阻止我們把普通高校讀成名校,更不能阻止我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人可以不渴求成功,但不能不渴求優秀,不渴求夢想!
志不立,則天下無可為之事!
能把文章看到這的小夥伴們,我真心地祝願你們能將自己的大學讀成985名校!如果你本身讀的就是名校,那希望你能更加努力更加優秀!
(好官方…對,本寶寶就是這么官方,拒絕吐槽,歡迎來撩)
Ⅱ 給大學生:如何把一所普通大學讀成名校
導語:名校的生活,能夠讓一個人的心變得高大,而普通學校的生活,則往往對人的心靈有矮化作用。那麼,如何把一所普通大學讀成名校呢?一起來學習下吧:
如何把一所普通大學讀成名校
朱 東
無論大學怎樣擴招,通向名校的路,永遠都是一條擁擠的獨木橋。
無論時代怎樣發展,爭取上名校的心,永遠都是一顆充滿渴望的心。
無論社會如何多元化,在現實中,名校畢業生的成功率,永遠高過普通學校。
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卻並不意味著所有上了普通高校的學生就沒有機會,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把一所普通大學讀成名校。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名校和普通學校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在許多人的直觀感受中,所謂的名校,都是歷史悠久的,名師薈萃的,資源豐富的,甚至連校園都是美麗的。
然而,這些與一個學生有什麼關系嗎?
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你永遠不會擁有它;名師雖然薈萃,然而非但人家不一定有時間搭理你,而且如果你每天都不去上課,名師有沒有又有什麼關系呢?資源再豐富,平分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從絕對值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別;至於校園的美麗,如果你認為這會讓你成才,那麼不用考大學,隨便找個公園待著好了……
這些都不是造成名校與普通高校差異的本質。那麼這個本質是什麼呢?
兩個字——氛圍,由上述因素以及你的同學共同構成的氛圍,其中又以同學最為重要的。
因為,這些人會在你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之際,與你朝夕相處四年,甚至更長。之所以要用“氛圍”這個詞,就在於這種相處,這種影響是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的。其緊密程度,在通常情況下,會遠遠超過此前的父母,和此後的夫妻。
無論你走在校園的哪個角落,無論你在校園里做什麼事情,他們都在你身邊,他們的言論,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會包圍著你,影響著你。逐漸將你在不經意間,化為同類。
這就是名校與普通大學之間的根本區別。
在名校之中,你是在和一群同齡人中的精英生活在一起,你的眼界自然就會更加寬廣,你的思想自然就會更加深刻,你的志向自然就會更加高遠,你的內心自然就會更加自信。
反之,如果你和一群在大學還沒有畢業,就已經開始思考未來的孩子要上哪家幼兒園的人呆在一起,那麼在潛移默化之下,你的志向就會下滑,你的自信會動搖……
當步入社會之後,當面對一項艱巨的任務,或者一項宏大的.事業的時候,名校的學生往往敢於擔當,而普通高校的學生,往往就會退縮;在面對一些蠅頭小利的時候,名校的學生往往敢於不屑,而普通高校的學生,卻往往趨之若鶩。
原因就在於,四年的生活下來,在“同學”的影響下,在“氛圍”的熏陶下,個人的定位出現了高低差異,由此就將決定人走向不同的社會層面。
簡單的說,名校的生活,能夠讓一個人的心變得高大,而普通學校的生活,則往往對人的心靈有矮化作用。
當我們懂得了是這個道理之後,那麼把一所普通大學讀成名校,也就是不再是什麼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吸收其知識,擺脫其氛圍。
具體而言,應當由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絕不放棄自己,始終不降低自我定位。把周圍的同學,當做自己的底線,當做一個反向的參照物,始終向上看,向前走。
其次,通常情況下,一座城市中,不會只有一所大學,而且其中必然有所謂不同層次的名校。而在大學當中,許多課程,至少是許多講座都是開放的。因此,就給在校的學生,在事實上,可以共享名校資源的機會。
應當盡可能多的,去聽各種“名師”的講座——不在於通過一場講座,學習多少知識。而是通過講座,去感受“名師”的對人生,對學術的態度,用個流行的詞就是,去感受人家的氣場。通過這種感受,來提升自己,讓自己知道什麼上,什麼是前,從而也就知道了如何向上看,向前走。
最後,就是給自己找事情去思考,去實踐。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現實的事務之中,只有真正的去實踐,才能不斷的矯正自己的自負,增進自己的自信。
通過去思考一些,去做一些,表面上看好像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往往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捷徑——這種提升,不僅是能力上的,更是內心強大上的。
舉個例子說,我們通常在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初,會因為知識的有限,而自卑和膽怯,將自己放在一個,只配背背書,或者懷著崇敬的心情,去讀讀前人的注釋的位置上。
但是,在北宋,蘇洵,蘇軾(東坡),蘇轍父子三人同為進士,不僅創造了一個科舉奇跡,而且父子三人還共同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這其中,固然有兩個兒子才思敏銳的因素,但是也跟蘇洵作為父親的堪稱奇特的教育方法有關——蘇洵在兩個孩子略知詩書之後,就要求他們對所讀經典進行注釋!!!這在很多人看來,實在是不可想像的,甚至可以稱之為胡鬧。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正是這種訓練,才讓蘇軾和蘇轍,不僅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了文學水平,更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能力,提高了他們的人生定位。
說白了,當他們的同齡人大多數還在考慮如何把書背好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想如何寫出一本,讓人能讀懂的書了。所以,兄弟二人,都在北宋政壇上,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和作用,而不僅僅是一個泛泛的官員。
相對來說,現代的大學之所以能夠遍布全球,就是因為它在經過了千年的發展之後,的確成為了一種高效的傳播知識與思想的模式,對於任何一個身處其中的人,至少在4年之內,它都具有取之不盡的資源。
關鍵在於你是不是真正的去充分利用了這些資源,而不是資源本身的多少。
綜合上述,任何一個人,只要能夠做到這三個步驟——適度保持距離,不讓自己陷於庸俗;尋師訪課,讓自己看到高遠;勇於實踐,不斷自我推升。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學知識,不學同學。
那麼就都能把一所普通大學讀成名校。
Ⅲ 農村中學如何面對生源短缺,如何走出困境成為名校
當我們將視野聚焦在薄弱學校突圍這個話題上時,確有點想創造「窮不過三代」的勇氣。其實這種勇氣絕大多數身處薄弱學校的管理者與教師都有,但薄弱學校之所以仍然存在,則是因為缺少創造「窮不過三代」的策略與條件。可事實上窮人有窮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精彩。如果說客觀條件和政策扶持主要在幫助窮人變富人的話,那麼目前學校內部主要的作為,就是如何盡量發揮自己的能量,使「窮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之所以薄弱學校的突圍長期困擾大家,就在於我們總是以重點學校為自己的標桿,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理性對待薄弱校的薄弱之處
薄弱學校最大的困境,就是生源太差。每當我們與薄弱學校的管理者或者教師交流時,他們對生源質量的抱怨都不絕於耳,盡管他們對具體的學生並沒有太多的歧視,也沒有放棄對學生的教育責任。對生源的抱怨是一種態度,但承認生源的現狀卻是一種理性。的確,誰都願意「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可英才畢竟不多呀。因此,理性的做法,應該是客觀科學地分析學校生源的特徵,比如他們的學習能力如何,以前的知識結構如何,對待學校的態度與興趣如何,他們對學習的基本定位是什麼等。抱怨現實只可能讓現實變得更需要抱怨,而樂觀地面對現實反而能夠讓現實變得更樂觀,當然在樂觀的背後更需要理性的態度與科學的研究。
薄弱學校之所以薄弱,還在於學校各類資源的匱乏。可是,我們是否真正明白:為了建好一所學校,我們究竟需要哪些教育資源?在缺乏的教育資源中,哪些教育資源是學校發展必須擁有的?哪些是學校努力可以獲得的?哪些是集中現有教育資源可以彌補的?當我們理性地面對資源缺乏的現實時,除了積極爭取更好的辦學條件與更多的教育資源,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更有效地配置稀缺的教育資源,考慮如何更高效地使用稀缺的教育資源。
越是貧窮的人,越應該科學地配置與使用自己的財富。爭取更多的支持無可厚非,但更應該客觀分析生源上的優缺點,根據生源的特點確定學校特有的教育方法。同時,科學分析學校擁有的教育資源與缺少的教育資源,從而更高效地配置與使用好教育資源,為學校走向中興提供切實的保障。
薄弱學校要有不薄弱的發展思路
人之所以成為窮人,可能是因為家庭出身,也可能是因為生活機遇不好。但如果人因此而順從於貧窮的生活,認為自己的貧窮是必然的,並將自己走出貧窮的希望寄予他人或者外在的事件,這就讓人覺得失望與可怕了。對於學校而言也如此,雖然不存在志向問題,但在學校發展思路上,仍然存在價值導向的問題。
自助者天助,薄弱學校的發展主要應寄希望於自己,也只有自己發展強大了,才可能贏得更多的他助。借用名校的力量來發展自己,這是當前薄弱學校改造的重要舉措,雖然此舉短期內可提高學校聲譽,也可藉助名校品牌提高生源質量,吸收一部分優秀教師加盟,可對這類學校的長期觀察不難發現,這種方法並不能真正帶領薄弱學校突圍出來。目前江浙一帶盛行名校帶動薄弱學校,將薄弱學校改名為某名校的附屬學校或者分校,並用名校的管理資源與人力資源來支持薄弱學校。在我看來,這種方式的短期效應是明顯的,但同時也使得這類薄弱學校永遠陷入了「薄弱學校」的困境,因為學校往往因為與名校的聯姻而喪失了自己的辦學宗旨。
即便是對外部支持的爭取,也不可能通過等、靠、要來獲得超額的教育資源。盡管教育行政部門掌握著不少教育資源,但教育部門向學校配置教育資源的基本原則並不是「可憐與同情」,而是希望向學校配置的資源能夠產生最大的教育效用。因此,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讓自己在同類學校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就意味著可以憑學校的教育實力逐漸地贏得更多的資源。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學校是隨意地消費教育資源,還是將有限的教育資源繼續用於教育過程的支出,這成了考驗學校決策者的難題。在教育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是繼續支持教師學習與接受培訓,繼續搞好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還是將有限的教育資源用於教師福利與學校辦公條件的改善?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是更強調教師的教學力量,還是更強調學生的學習動力?對於薄弱學校,尤其是教育資源匱乏性學校,更應該集中資源去幫助學生,通過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來促進學業成就的獲得,通過學業成就的獲得來激發教師的教學信心,通過教師教學信心的增進來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通過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來贏得更為充足的教育資源,從而最終擺脫學校在教育資源上的困境。因此,越是薄弱的學校,越是資源匱乏的學校,越有必要將資源配置給學生,將資源配置給教學,而不是將教育資源用於教師與學校的當前消費。
從「薄弱」走向「優秀」的突圍之道
每所學校都希望成為名校,可對於大多數薄弱校而言,成為名校的可能性極低。短期內更切實、更可行的目標,是成為一所「優秀」的薄弱學校。名校並不是薄弱學校的未來,走向「優秀」的薄弱學校才是薄弱學校的真正目的地,正如杜朗口中學沒能成為上海中學,洋思中學也很難成為金陵中學,不管是杜朗口中學還是洋思中學,他們目前都只能成為薄弱學校中的標桿學校,它們也因此而享有盛名,並贏得更力充裕的教育資源。
那麼,薄弱學校如何才能成為「優秀」的薄弱學校呢?當我們仔細地分析洋思中學與杜朗口中學的成功之道時,也就很自然地得出他們的行動策略是科學的,而且這種成功也是人人都可以學來的,問題在於我們想不想學與敢不敢學。
對於薄弱學校來說,危機感是學校走向優秀的第一步。對於已經優秀的學校來說,可能機遇是走向卓越的第一步。但對於薄弱學校來說,得到機遇垂青的概率很低,但危機卻是時時緊逼的。絕大多數學校雖然時時面臨著危機,可學校管理者,尤其是學校教師卻沒有「危機感」,這成為薄弱學校面臨的難題。其實,當我們去研究洋思中學與杜朗口中學時就會發現,在擁有輝煌之前,洋思中學是典型的「三流學校」,「即三流的硬體」、「三流的師資」、「三流的學生」組成的農村聯辦初中;當崔其升校長到杜朗口中學時,教育行政部門更是有將這所學校撤並的打算。不敢說正是兩所學校的「危機感」催生了今天的洋思中學與杜朗口中學,但沒有這種「危機感」絕不可能有它們的今天。
對於薄弱學校來說,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是走向優秀的第二步。薄弱學校的教育資源是稀缺的,但有一點對所有學校都是公平的,那就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情感。薄弱學校可能缺辦學資金,可能缺優秀的師資,但並不缺學生豐富的情感生活。因此,這一點完全可以成為學校從薄弱走向優秀的基石。於是,凡是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的教學策略我們都採用,凡是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的教學策略我們都放棄。在杜朗口中學變革之前,雖然教師們講得很辛苦,可學生學而無趣,於是崔其升校長毅然在學校推行「10加35」的做法,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講10分鍾,其他的時間用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無獨有偶,洋思中學也提倡「先學後教」,使得教師從過去「滿堂灌」的「第一線」退到第二線,為學生在自學、思考、討論、答疑中當「參謀」、「顧問」。
對於薄弱學校來說,學校管理創新是走向優秀的第三步,也是整個過程得以完成的基本保障。學校管理並不僅僅是對學校常規工作的監督,更重要的職責是對學校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重組。越是科學的教育資源配置方案,執行得越到位效果就越好;越是無效的資源配置方案,執行得越到位效果反而越差。因此,學校管理者首先要就當前學校的資源配置方案進行審查與優化,在確立了新的學校資源配置方案與發展規劃之後,就需要執著並富有勇氣地予以捍衛與執行。
Ⅳ 怎樣才能考上四大名校(學習方法)
遠大的學習目標 + 良好的學習習慣 + 踏實的學習態度
他人之石 可以攻玉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巔峰」——一位清華在校生的報告
下面是其中部分內容 供參考
……
(二)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沒有辦法把成績再提高一點。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我記得電影《勇闖奪命島》有這樣一句台詞:「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我個人覺得,當你還有力氣說出「我已經盡力了」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盡到力。我覺得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潛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時體育特別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從來都是不及格。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學也對這項體育達標深惡痛絕。到了清華之後,第一節體育課,老師告訴我們體育好是清華的傳統,我們每年要測3000米長跑,跑不過不許畢業,取消推研資格。怎麼辦?誰來到清華都不想拿不到畢業證吧,我的同學大部分和我一樣體育很差。於是每天晚上10:30,我們的自習教室關門後,清華的操場上人就多起來了。跑半個小時再回寢室繼續學習。練了一個學期,我瘦了40斤,最後考試的時候我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們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鍾以內跑完了。想起我高中向體育老師抱怨:「我已經盡力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現在覺得很搞笑。清華的校訓中這個「自強不息」我覺得給我的影響非常大。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盡力的時候,往往再堅持一下就會突破自己的極限,喚醒自己的潛力。思維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把全世界圖書館藏書的信息都裝進去,然而人類思維至今才僅僅開發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在這里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永遠不要說自己己經盡力了。什麼叫成功?人們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這就叫成功。
(三)怎麼學好高中的課程
接著上一個問題,永遠不要說自己已經盡力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努力呢?我在高中聽過不少關於學習方法的報告,也很多次給別人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樣才能把知識學好。
大二我們上一門課叫《模擬電子線路》,特別難。我們的老師——高文煥院士告訴我們一句話:「學習模擬電子線路和學習其它學科有一個共同的竅門,八個字——題海戰術、題海戰術」我當時非常費解,從小到大老師都說要講方法,不要死做題,怎麼院士這么說呢?之後幾件事我明白了這八個大字的含義。
我們班有一個山東的省高考狀元,得了713分(750滿分),我問他,你到底是怎麼學成這么「牛」的。他說:我高中的時候只要市場上能買到的習題集我都做過。
如果大家覺得省狀元離我們太遠的話,我再舉一個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學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樣做題的;他的智商不會比在座各位高的,因為他在清華電子系學習非常吃力。他說他高考6個主科的題典他至少做了五遍。
所以我覺得高文煥院士還是對的,題海戰術絕對是學好高中課程的好方法。我自己也有體會,比如我高三時英語的短文改錯總做不好,於是一個周末,我連續做了50篇改錯,之後的英語考試短文改錯幾乎沒有錯過。大家可能覺得大學生就很少做題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學的情況,但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在清華每年做的題肯定比我高三的時候做得多。
現在同學們一定會說,想題海戰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時間啊?這就引出我下面的問題。
(四)怎樣擠時間
下面,我告訴大家我在清華了解到的一個湖北同學的高中是怎樣度過的:他在一個縣城的重點高中,他們學校全體學生住校,每年春節時放假三天,其餘每個月放假半天。一年一共放假9天。我想我們中學還不敢這么變態,但是那些湖北的學生真的是比我們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基礎比我們要好得多,也導致了清華寧可在湖北擴招30人也不在河北擴招一個。回想我的高中,我現在非常後悔,如果當時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學那麼抓緊時間,我高考絕對會拿省狀元。同學們,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們身上責任很重,如果我們還是把好多時間都用來娛樂和休息,當我們進入大學、走向社會的時候,就會感到那些南方省市來的人對你的巨大壓力。
那麼我們怎麼擠時問呢?
首先,我個人覺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我看到的是大家有說有笑踱著步子慢慢走。大家如果到了清華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騎車都是飛車,走路幾乎都是小跑。我們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你很快從校門走進教室就可以比別人多看一會書,多做一道題。時間久了,日積月累,你就會在時間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其次,我們的課間十分鍾也非常寶貴,這一點我到了高三下學期才意識到,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鍾,我們一天可以擠出將近兩個小時,可以比別人多做一套題。再有就是我們最好別看電視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每天必須看電視,當時主要是因為要面子,看了體育比賽、晚間新聞去和別人侃,看了電視劇去和別人吹。整天裝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績不錯的樣子,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別人說自己聰明。我現在的觀點是被人說「他聰明但就是不學習」的人是最蠢的人。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但是如果我們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與自己前途無關的事情上,就是對自己的最大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在清華的好多同學都是在高中期間沒看過一眼電視——包括春節晚會,有的同學甚至從初中開始都沒看過電視。現在在學校,我們每個寢室都有電視。但是我們寢室的電視幾乎就沒開過。期末考試之後都沒人看一場歐洲杯。大家考試後沒有休息放鬆,所有的人都是准備下學期的課程,准備托福、GRE考試,或者是學一些實用的技術。所有人腦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使自己在今後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同學們不要把清華的學生想得太牛了,清華學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佔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他學生的智商不會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裡去,他們比你們多的東西我覺得只是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華的自習教室也會人滿為患。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Students of Qinghua,no Satumay,no Sunday,no holiday!」(清華的學生,沒有星期六,沒有星期日,沒有節假日),就是這種精神鑄就了清華的神話,不這樣就很難考上清華。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你說的很對,但是我們很難讓自己堅持下去,最多三分鍾熱血。之後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們下面就討論怎樣讓自己的血一直熱下去。
……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巔峰」全文請打開下面的鏈接
http://..com/question/32562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