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癌症家屬的心理調整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一方面要面對身體上的巨大疼痛感,一方面要承受 心理 方面諸多困擾,癌症患者該如何合理調節才能走出這重重關口,作為家人也是憂心忡忡的,大家不妨來看看我推送的癌症家屬的心理調整,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1、與病人「共情」,但永遠不能失去自我
「共情」對於病人家屬來說,就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用病人的視角看待他的痛苦和擔心,但一定要知道這些問題和感覺是病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如果失去「猶如」兩個字,病人家屬很容易和病人邊界不清,不僅自己精力、體力耗竭,不能有效地照顧病人,還會增加病人的無力感、無能感和罪惡感,使病人更加痛苦。
2、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
作為家屬,不僅要看重和維持病人生命的延續,更應重視他們的生活質量,接受「治療疾病不是為了消滅疾病,而是為了過有質量的生活」的理念,使病人能帶著疾病過高質量的生活。家有病人,病人家屬處於應激狀態,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此時,親朋好友的問候、關心、幫助是病人家屬戰勝困難的重要資源,他們會感覺不是自己在孤軍作戰,從而增強信心和勇氣。
3、在照顧病人過程中學會自我照顧
家裡有病人需要照顧,原來相對穩定的生活規律會被打亂,需要建立新的、適合照顧病人的生活模式,因此,病人家屬要做出一些調整,放慢個人工作與生活速度,以適應家有病人的生活狀態。一般情況下,病人家屬應該保存精力和體力,做一些對病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安排病人何時復查,查閱一些與疾病有關的資料,學習怎樣護理病人、怎樣為病人做營養餐,處理突發事件和醫生聯系等。家庭成員間合理分工,發揮每個人的優勢,不必事事全家出動,讓自己有精力在關鍵時候充分發揮作用。
癌症患者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1、要有康復新理念
對個人來說,不用覺得作為癌症患者就該得到更大的關注與照顧,要把自己當作正常人。
另外,癌症患者還應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與其它病人及其家屬,還有醫護人員交流,會適時安慰他人,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也應多多體諒關懷,不苛求一方的付出。
而作為病患家屬,應在最大程度上扮好身為傾聽者、提倡者、護理者的角色,盡量學習了解病情,明白病人的焦慮,與他們多多溝通。
2、多於癌症康復患者
與其它癌症康復患者交流溝通,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再次回歸社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患者,既能幫助到他人,又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自己。
2、多於癌症康復患者
早期經過治療的康復病人,不應該再把自己當病人看待,應爭取盡快回到原來的生活、工作和朋友圈子去,繼續正常地工作,盡量讓自己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⑵ 對自殺行為者怎樣進行心理護理
自殺患者的心理護理:
1、病室安置與陪護
自殺患者被發現後,需進行洗胃、輸液輸血、吸氧等一系列搶救,故入院時應將其安置在搶救室,待病情穩定後,轉入單人間,讓患者在安靜的環境下,心理得到休整。通過家屬提供信息,安排貼心的朋友1~2人或親人陪護。注意保護隱私,防止圍觀。避免接觸與其發生沖突者,防止無法控制,導致情緒激化,勸那些似懂非懂的親友不要在患者面前亂作解釋和保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隨著心理狀態的逐漸穩定,可安排入二人間或三人間,請同室的病人相互照顧、鼓勵,體會生命的價值、人生的美好。
2、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經搶救成功後的患者,最需要心理支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使患者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責任護士此時可進行全面的資料搜集,多與患者接觸,注意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技巧的掌握,語言要平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輕柔、親近、誠懇,如「你看起來好多了」、「能跟我談談嗎」、「我可以為你做點什麼」、「我會替你保密的」,讓患者感覺到你的親切,從而主動敞開心扉。主動詢問患者的飲食、睡眠、感覺,言談舉止處處表現對患者的尊重。當患者詢問或內心痛苦時,應耐心聆聽,允許患者發泄,鼓勵其哭訴,讓不良情緒充分釋放出來。交流過程中護士應有適當的反應技巧,如拍拍肩、擦拭眼淚、握手。
3、親友社會的支持
工作人員干預的對象雖以患者為中心,但也涉及患者的親屬乃至親朋好友和其他社會人員。因此,為了給患者營造一個寬松的生活環境,與患者的親屬乃至親朋好友的交流也不容忽視,以求共同來化解矛盾,使關系得到改善。部分人的心理疏導,在必要時,請專業心理咨詢師給予心理和行為的干預。
⑶ 心理疾病品行障礙的心理護理程序
心理疾病品行障礙的心理護理程序
心理健康疾病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下面來看看心理疾病品行障礙的心理護理程序
心理疾病品行障礙的心理護理程序
品行障礙系指兒童或青少年反復而持續地出現違反與其年齡相應的社會道德准則和規范,包括反社會、自我傷害、攻擊性或對抗性行為,他們會採取過激的行為傷害自己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在情緒反應上體現神經質、焦慮、不安、擔憂、敵意、易激惹的特點,因而面對這類型的病人,不僅要有愛心、耐心和誠心,還要求護理人員業務水平過硬,能夠及時有效的做好心理護理。那如何做好這一個非常特殊群體的心理護理呢?
一、心理護理的程序:
心理護理評估:通過與青少年及其家人等的交談、詢問、利用治療護理的
一切機會了解青少年的人格特徵,找出現存的或潛在的心理問題。
確立心理護理診斷:在收集大量心理信息的基礎上,對各種資料進行分析,
確立心理護理診斷,提出護理目標。
制定心理護理計劃:應針對青少年心理問題,提出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
實施心理護理計劃:通過心理護理計劃的實踐,使青少年能有效地應對自身問題,改變影響認知的心態和行為,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軀體症狀。幫助其消除心理危機,解除疑慮,堅定信心,使其主動接受和配合治療。
心理護理效果評價:主要是對已實施的各種心理護理措施是否有效地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而作出客觀的估計。
二、心理護理的方法
(一)不同性格特點的心理護理:
外向型的青少年易於與護士交流,他/她善於表達個人的情感,但同時可能出現一些急躁、魯莽的情緒和行為;而內向型的青少年,則可能表現出現退縮、顧慮、多愁善感等疾病行為。因此,護士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當先了解青少年的性格特徵,來合理預見其對品行障礙所持的態度和將來可能採取的行動,以針對性地採取治療和護理方法。
(二)針對不同的情緒做心理護理:
恐懼、緊張情緒,應針對可能引發恐懼緊張的原因做好指導工作,並設法消減這些引起恐懼的原因。如在做檢查前,向青少年解釋清楚檢查的目的,涉及到哪些部位,可能會產生哪些反應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治療、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當以精湛的技術為青少年服務,盡量少給其增加痛苦,以消除疑慮害怕心理,便會積極配合治療。
焦慮情緒,護理人員首先了解引起焦慮不安心理的原因,為青少年介紹醫院有關疾病的知識及過度焦慮會帶來的危害;要注意引導青少年適當地發泄焦慮的情緒;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工娛活動和學習,使之生動有趣,調動青少年的積極性,減輕孤獨與焦慮,穩定情緒。
(三)根據需要進行護理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護理人員根據青少年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層次,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護理,達到最佳護理的目的。
1.首先要滿足青少年的生理需要,如醫療環境、營養膳食、得到充分休息等;
2.滿足自尊的需要,要尊重青少年,不能以床號來稱呼,特殊檢查時,應考慮其隱私問題。
3.滿足青少年對信息了解的需要,如醫院環境、規章制度、周圍病友、主管醫師、護士等。
4.滿足青少年對疾病知識的檢查、治療等掌握的需要。
5.滿足青少年愛和歸屬的需要,鼓勵親屬朋友定期來院探視,同時組織青少年參加文娛活動和心理課程等。
6.滿足青少年適應與發展的需要。從正常人到病人,再從病人到正常人,青少年面臨著角色轉換的問題,因此應當在角色轉換時期給予相應的.指導,避免出現角色沖突等。
(四)語言藝術護理
在護理工作實施中,語言是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通過與青少年的懇切交談,幫助其正確認識和對待自身心理和生理問題,使其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多運用積極、健康的語言,傳遞利於恢復健康的信息,增強青少年的信心。對青少年在交談中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反應,護理人員要能體察,及時給予安慰和同情,讓其合理地疏泄煩惱,解除壓抑的痛苦,得到心理上的寬慰和滿足。
採用暗示護理
暗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最常見的特殊的心理現象。一般而言,積極的言語刺激,可使不正常的生理活動恢復正常,而惡性的言語刺激則會產生消極的暗示作用,導致身心疾病。在心理護理中利用暗示,可以消除患者對疾病的顧慮,提高治療效果。暗示療法的使用,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護患關系、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一定要有醫學心理學的專家指導,切不可亂用。
環境與心理護理密切相關
人的心理健康與否,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優美舒適的環境則對人的心理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它使人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從而增進健康。
病房牆壁可選用合適的顏色,如淺藍色和淡綠色使人感到怡靜、舒適;奶油色給人柔和悅目、寧靜的感受;病房的空氣要清新、溫濕度適宜,無異味,同時要陽光充足;在病室和病區內擺放卡通的玩具和書籍、走廊亦可擺設綠色盆景植物和壁畫等,藉以點綴美化環境,增添生氣和美感,調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清靜的環境能減輕病人的煩躁不安,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充分放鬆和休息,醫護人員也能夠專注有序地投入工作。
三、總結
品行障礙青少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我院青少年心理科護士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做好青少年心理護理。心理護理的程序具有相對性,心理護理的步驟具靈活性,心理護理的過程循環往復,心理護理的理論需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護士通過溝通、了解、疏導,配合葯物、行為、心理治療的過程是使青少年改變生活和交往態度,發展有建設性的交流模式和成熟有效的人際關系。
;⑷ 如何做好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
來急診科就診的患者因疾病意外突發而缺乏心理准備急診科護士首先接觸患者,護士的語言行動都會對患者產生很影響,因此,接診護士應敏捷、冷靜、沉著、和藹、有序地處理各復雜情況,用溫和的語言安慰患者,減輕其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的心理處於最佳狀態,保證對患者及時診斷治療。 1 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1.1 外傷患者的心理 1.1.1 恐懼心理 在臨床中100%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多患者突然遭受意外傷害,缺乏思想准備。表現驚慌失措、恐懼萬分,迫切要求盡快得到最佳治療護理。對入院進行的各項檢查治療缺乏認識,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1.1.2 急躁心理 由於突然患病,伴隨的外傷、出血、傷殘等,都會對患者產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後悔恐懼交織在起,表現出急躁不安,甚至不能配合治療。 1.1.3 焦慮孤獨心理 多數外傷患者以中青年為主,大多正處在事業和家庭的關鍵時期。因傷勢重,病情變化快,擔心肢體傷殘是否能恢復,心理功能也相繼遭到損害,加之發病突然,患者家人不能及時到醫院,在搶救室、監護病房遠離親友、家屬,探視的時間受限,因而引起患者的隔離感和孤獨感。 1.1.4 其他 由於外傷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種不同的心理活動,如部分因車禍或打架致傷的患者,除有以上心理活動外,還可能擔心醫護人員不能根據病情做出正確處理或有偏向。還有別患者不能如實敘述病情或有意把病情說重,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因此,對一些有糾紛因素存在的患者,除積極給予治療外,還應針對其心理活動,高度熱情地對待患者,耐心向患者講明救死扶傷、一視同仁、秉公辦理的原則,取得患者信任。 1.2 腹痛患者的心理 急腹痛時患者腹痛劇烈,多有迫切要求止痛的心理,認為醫院不給用止痛葯就是不積極治療,有煩躁、不信任的心理。 1.3 服毒自殺患者的心理 此類患者多有家庭、事業等因素,多處於狹隘的心理狀態,心理變化復雜,故意不合作,不願意洗胃,故意拖延時間而失去搶救時機。 2 護理 積極主動並以嫻熟的護理技術,准確及時地實施各種搶救措施,盡快採取如吸氧、輸液、輸血、包紮、止血、固定等措施,維持生命體征平穩,解除患者痛苦,減輕疼痛。使患者看到生命希望,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根據醫囑適當給予鎮靜劑,盡量減少患者的恐懼、焦慮心理。 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抓住搶救的黃金時間,以認真負責的精神對待患者,看到患者及家屬主動上迎接,迅速安排搶救室,詢問病情的同時應評估病情,盡快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增強安全感,能盡快配合搶救治療。 做好說服開導工作,消除患者急躁情緒,對需要急診手術的患者,要向家屬說明手術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說明手術的目的、一般步驟及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增強患者和家屬的信心。對服毒自殺患者,以同情的語言去感化,使其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不應輕易放棄生命。對有些病情不宜向患者交待的切勿在患者面前交代和議論,以免影響患者的情緒。 熱情地關心患者,盡可能多地接觸患者,多與患者交流,解除患者的孤獨感,尤其是傷殘患者生活能力下降,飲食、起居要妥善安排,使患者感到醫院的溫暖,在不影響治療、監護的情況下,鼓勵家屬親友探視,以解除患者的孤獨感。 總之,急診科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不斷提高思想和業務素質,方法要妥當,態度要和藹,情感要真誠,委屈要剋制,善於忍耐,對患者的過激言行切勿計較,不要與患者爭吵,要充滿同情心,耐心勸導,語言要藝術,待患者如親人,調動患者戰勝疾病的積極因素,從而有利於患者的治療及康復。 作者單位: 442000 湖北十堰,太和醫院 (編輯:陳 沁)
⑸ 請談談對疼痛患者護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減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去除疼痛的原因,避免引起疼痛的誘因。
(2)緩解或解除疼痛:①葯物止痛:葯物止痛目前仍是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嚴格掌握用葯的時間和劑量,掌握患者疼痛發作的規律。對慢性疼痛的患者,最好在疼痛發生前給葯,這比疼痛發生後給葯效果好、投葯量小。對癌症患者疼痛的處理,目前臨床普遍推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三階梯療法。給葯後20~30分鍾後須評估並記錄鎮痛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應。②物理止痛:應用冷、熱療法,按摩、推拿等常用物理止痛措施。③針灸止痛:尤其對神經性疼痛的療效超過葯物治療。④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TENS):採用脈沖刺激儀,在疼痛部位或附近置2~4個電極,以微量電流對皮膚進行溫和的刺激,達到提高痛閾,緩解疼痛的目的。主要用於慢性疼痛的患者。
(3)心理護理:①減輕患者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設法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要以同情、安慰和鼓勵的態度支持患者,建立相互信賴的友好關系,鼓勵患者表達其疼痛的感受及對適應疼痛所作的努力,尊重患者在疼痛時的行為反應;②分散注意力:可採用的方法有:組織參加活動、選聽音樂、有節律的按摩、深呼吸、鬆弛療法、指導想像。
(4)促進舒適:通過護理活動促進舒適是減輕或解除疼痛的重要護理措施。採取正確的姿勢、提供舒適整潔的病室環境是促進舒適的必要條件。此外,一些簡單的技巧都能有利於減輕疼痛。
(5)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教育內容。一般應包括疼痛的機制、疼痛的原因、如何面對疼痛、減輕或解除疼痛的自理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