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麥的種植方法步驟
播前准備:
1、選用豐產性、抗逆性好的優良品種,播前每100公斤種子用200到300克的多菌靈拌種防治高產優質小麥病害;
2、選擇地勢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塊;
3、灌足底墒水,每畝灌量不少於80到100立方米;
4、一般底肥每畝施優質有機肥1000到2000公斤、尿素10公斤、三料磷肥20到30公斤或磷酸二銨15到20公斤、鉀肥5到10公斤翻地前均勻撒於地面,結合翻地施入;
5、整地,灌底墒水後,適耕狀態耕後,做到地邊整齊、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虛下實、田間清潔、墒度適合。
播種:
1、一般適宜播期為10月5日到10日,播種具體時間可根據當地氣象預報確定;
2、採用15厘米等行距條播,要求做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勻、深淺一致,種4到5厘米、覆土良好、鎮壓確實,同時帶肥下種,種肥以每畝5公斤左右的氮磷復合肥為宜。
B. 怎樣才能種植好的小麥
1、選地與施肥 實行精播高產栽培,必須在土、肥、水條件良好,常年小麥產量在350公斤以上的地塊。較高的土壤肥力不僅可以提高單產,而且有利於改善小麥的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實現450~550公斤的高產,必須以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條件為基礎,特別要注意保持較高的有機質含量和土壤養分平衡。x0dx0a 施肥種類和數量應考慮到土壤養分的豐缺,平衡施肥,在總量保證的前提下,可根據當地的肥源任意選擇肥種。在施肥中要重視有機肥的使用和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主要是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還田,起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補充鉀素的作用。有的農民朋友把玉米秸稈燒掉了,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太可惜了。只有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才能夠培肥地力,實現小麥的高產穩產。總施肥量一般每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左右;化肥用量,一般每畝施純氮(N)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鉀(K2O)4.5~7.5公斤、硫酸鋅1公斤。x0dx0a 上述總施肥量中,應將有機肥、磷肥、鉀肥、鋅肥的全部和氮肥總量的50%,作底肥於耕地時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於小麥起身或拔節期再施總氮量的50%。x0dx0a 根據上述施肥用量,秋種底肥的化肥施用方案為:方案1:畝施尿素13-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氯化鉀7.5-12.5公斤。施肥方案2:畝施三元復合肥(N、P2O5、K2O各15%)40-50公斤。 方案3:畝施磷酸二銨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鉀7.5-12.5公斤。過去施肥量高於推薦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選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選高限(這個原則適用於以下施肥量選擇)。x0dx0a 2、選用良種 精播、半精播高產栽培要求選用分櫱成穗率高的高產品種。適於精播栽培的品種有:泰山23號、煙農24、濟麥21、濟麥19號、濟麥20、魯麥21號等。適於半精播栽培的品種有:山農664、淄麥12、濰麥8號等為主。x0dx0a 3、整地作畦 整地質量直接影響播種質量和幼苗生長,而且通過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從而促進小麥生長發育。高產麥田要求深耕翻,打破犁底層,一般要求耕深23~25厘米,並做到隨耕隨耙,耙細耙透,做到上松下實。x0dx0a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一般應適當擴大畦寬,以2.5~3.0米為宜,畦埂寬不超過40厘米。為節約用水,提倡短畦,畦長以50~60米為宜。採用等行距種植的地塊,可根據不同品種的株型特點,平均行距一般定在22~25厘米為宜。採用小麥與其他作物間作套種的地塊,可採用大小行種植,提倡採用「20+40」的模式:即大行40厘米,小行20厘米,秋種時大行內間作菠菜等低溫蔬菜、春季套種玉米、棉花等其他作物;小行內種兩行分櫱成穗率高的品種,如泰山23號、濟麥19等。x0dx0a 4、做好種子處理 提倡使用包衣的良種。小麥專用種衣劑含有防病和防蟲葯劑、微肥和生長調節劑,有利於綜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沒有種衣劑的要採用葯劑拌種: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即100公斤種子加0.2公斤葯劑)拌種。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散黑穗病等病害發生地塊,可選用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0.15%(即100公斤種子加0.1-0.15公斤葯劑)拌種,或20%粉銹寧按種子量的0.15%(即100斤公斤種子加0.15公斤葯劑)拌種。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以上葯劑(殺菌劑十殺蟲劑)混合拌種。採取葯劑拌種的播種量應適當加大10%~15%。x0dx0a 5、適期播種 播種過晚,櫱少、根少、苗弱,形不成壯苗;播種過早,苗旺長、缺位、病蟲害嚴重、易發生凍害。不同項目縣冬前積溫和前茬作物各不相同,難以統一確切的時間,適宜的播期應掌握在日平均氣溫17~16℃左右,冬前≥0℃積溫650℃,越冬時能形成6葉1心的壯苗為宜。魯南、魯西南以10月5日~10日,魯北、魯中、魯東以10月1日~5日為宜。採用冬性品種可在適期內適當早播;採用弱冬性品種可在適期內適當晚播。x0dx0a 6、足墒播種 適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措施,小麥出苗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手感標准為:手抓能成團,鬆手落地能散開)。墒情不足的,應採取多種形式造墒,反對搶墒播種或溝墒播種,確保適墒播種。當墒情和播期發生沖突時,寧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種,做到足墒下種,確保一播全苗。 x0dx0a 7、確保適宜的播種密度 x0dx0a 每畝基本苗應根據不同品種特點,千粒重、發芽率、出苗率等情況確定,對於分櫱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適期播種的高產麥田適宜基本苗每畝10~12萬基本苗,每畝40萬穗。對於分櫱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種,適宜基本苗每畝13~18萬,每畝30萬穗。為確保適宜的播種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x0dx0a 每畝播種量(公斤)=[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1000×1000×發芽率×出苗率]x0dx0a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播栽培,每畝13-18萬基本苗(一般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千粒重40克左右的,以斤籽萬苗計算即可)。x0dx0a 做好播種機具的調試,建議採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3~4厘米。x0dx0a (二)冬前管理要點x0dx0a 1、保證全苗 在出苗後要及時查苗,有缺苗斷壟的,要補種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同時拔除疙瘩苗,這是確保苗全的第一個環節。出苗後遇雨或土壤板結,應及時進行劃鋤,破除板結,通氣、保墒、促進根系生長。x0dx0a 2、化控或深耘斷根 若越冬前麥田群體偏大超過80萬/畝,有旺長趨勢,可在氣溫降至零上5℃前,使用壯豐安化控(使用方法見說明)或鎮壓,或深耘斷根,以緩解生育中後期群體與個體的矛盾。深耘斷根的方法是去掉2齒的耘鋤隔行深耘,深度10厘米,耘後將土摟平,壓實,接著澆冬水,防止透風凍害。一般長勢正常的麥田也可採用這一措施,但群體偏小、長勢較弱的麥田不宜採用。x0dx0a 3、冬季水分管理 澆好冬水有利於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較好墒情,以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動。對於部分搶墒播種的麥田,及群體偏小長勢較弱的麥田,應於立冬至小雪期間澆冬水,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澆過冬水,墒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以破除板結,防止地表龜裂,疏鬆土壤,除草保墒,促進根系發育,促苗壯。對造墒播種,麥田冬前墒情較好,土壤基礎肥力較高且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一般不要求澆冬水。x0dx0a (三) 春季(返青-挑旗)管理要點x0dx0a 拔節期追肥澆水 項目區麥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澆水,主要進行劃鋤,以通風、保墒、提高地溫,利於大櫱生長,促進根系發育,使麥苗穩健生長。及時防治病蟲草害。x0dx0a 拔節肥、水的具體施用時間,還要根據地力水平和麥苗情況靈活變化。肥力中等、群體偏少的麥田一般在拔節期稍前或拔節初期(基部第一節間伸出地面1.5~2cm)追肥澆水。地力水平高、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宜在拔節中後期(基部第一節間接近定長)追肥澆水。x0dx0a (四)中後期(挑旗-成熟)管理要點x0dx0a 澆好挑旗水或開花水。挑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於減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數,並保證土壤深層蓄水,供後期吸收利用。如小麥挑旗墒情較好,也可推遲至開花期澆水。x0dx0a 酌情澆灌漿水。小麥開花後土壤水分含量過高,會降低小麥的品質,所以,在開花後應注意適宜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過高,在澆過挑旗水或開花水的基礎上,一般不用再澆灌漿水,若只澆挑旗水且天氣較旱,一直沒有降雨,可考慮在花後10-20天澆一次灌漿水,以提高小麥的綜合品質,以及籽粒的光澤度和角質率,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延長面團穩定時間,減少灰分含量。x0dx0a 及時防治病蟲害。小麥生育後期容易受到銹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蟲、麥葉蜂等病蟲害的危害,影響小麥品質和產量。因此,必須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x0dx0a 適時收獲。實踐證明,蠟熟末期收獲產量最高,以籽粒到蠟熟末期收獲為宜。
麥子按播種期分冬小麥和春小麥。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子粒主要制麵粉,皮可作飼料,麥稈可用於 編織 等。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麥子 種植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會有用!
麥子的種植技術
一、了解品種冬春性小麥的種子在土壤里萌動以後,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條件,才能起身拔節發育形成結實器官,這段時間叫做小麥的春化階段。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較低,一般在0℃~3℃,歷時40~45天。半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一般為3℃~6℃,經歷時間為10天~15天。半冬性品種在8℃以上也能通過春化,但植株抽穗比較慢。春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的溫度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過春化。因此,在沒有適宜種植的春性品種的情況下,選用半冬性品種為宜。二、解決春化問題為了使小麥盡快通過春化,及時成熟,可採用下列方法:
1.早播種。 春節 前後,遇到氣溫較高的時段,當地表化凍6厘米深左右時,即可抓住時機播種。在以後冷暖交替的情況下,小麥種子萌動通過春化,一般能夠及時成熟。
2.在播種前將萌動種子在0~5℃低溫下處理10~25天,然後播種。冷處理時注意種子通風透氣,不宜用塑料布等不透氣的東西裹的太緊,因為種子萌動以後呼吸強度加大。
三、認識春小麥的生育特點
1.生育期短,春小麥從播種到收獲約90多天。
2.營養生長期短,春小麥春播氣溫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長,通過春化階段很快就進入光照階段,從出苗到單棱期約20天。
3.分櫱期短,從出苗到拔節經歷的時間很短,分櫱少,分櫱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淺而弱,後期易因脫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葉即進入二棱期,5葉小花分化。
四、春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1.條施肥,肥托種。在播種前,把肥條施在地下9厘米深處,然後把種子播到3~4厘米深處,麥苗在三葉期麥粒養分耗盡時,恰好肥料供應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準備,每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磷銨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達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准備,每畝施標准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適當增減)、標准磷肥30~50公斤,鉀肥及微肥適量。
3.適時早播,縮小行距。春小麥播種越早越好,小麥在春化階段抗凍能力較好,一般不會出現凍害。春小麥分櫱少,個體較小,採取密植更能獲得高產。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種量依據種子千粒重、發芽率及畝穗數而定,一般畝穗數35萬穗左右為宜,這樣播種量20公斤左右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適當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麥3葉期胚乳養分用盡,又值穗分化和分櫱期,需要大量的養分。春季 雨水 少,麥苗覆蓋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麥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進早分櫱。二葉一心灌頭水,地力差的結合澆水追施碳銨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遲到起身拔節期。原則上頭水後二水要緊跟,間隔10~15天。二水後,三水要緩,一般在第二節間定型、無效分櫱死亡後再灌三水。
5.澆好灌漿水。灌漿期注意雨天、大風天不澆水,防止小麥倒伏。小麥揚花後按間隔15天左右澆一水。
6.注意病蟲害防治。由於春小麥莖葉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因此,春小麥比冬小麥更要加強病蟲害防治。
小麥的種類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我國小麥的產區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里冬小麥產量約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這里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產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麥區,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冬小麥在 國慶節 左右播種,6月下旬7月上旬收割
大豆在收完小麥後,6月下旬7月上旬播種,國慶節左右收割
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種,八月下旬可收獲;秋玉米最遲不能遲於7月中旬播種,10月中下旬收獲。
D. 小麥如何種植
合理的種植方式可保證小麥單株有適宜的營養面積,群體得到很好的發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在我國麥區採用的種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寬幅條播:行距和播幅都較寬,如寬幅耬,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優點是:減少斷壟,播幅加寬,種子分布均勻,改善了單株營養條件,有利於通風透光,適於畝產350千克以上的產量水平的麥田使用。
寬窄行條播:各地採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3厘米等,高產田採用這種方式一般較等行距增產5%~10%。其原因,一是株間光照和通風條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體狀態比較合理;三是葉面積變幅相對穩定。
小窩密植:西南地區麥田土質比較黏重,兼以秋雨較多,整地播種比較困難,採用小窩密植方式。每畝45萬窩左右,行距20~22厘米,窩距10~12厘米,開窩深度為3~5厘米,氮、鉀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糞水中充分攪勻後集中施於窩內;過磷酸鈣、油餅等混在整細的堆廄肥中蓋種,蓋種厚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使用工具為小橇橇窩、小鋤挖窩點播,近年來研製的簡易點播機,也可開溝點播一次完成。
E. 怎麼種小麥 小麥如何種植
1、種子處理。種植小麥時,需要選擇顆粒飽滿且品種優良的種子,再按照除蟲葯劑的比例配製農葯,然後把小麥種子與配製好的農葯混合在一起,最後即可把小麥種子放置在太陽充足的地方進行晾曬,並每隔一天翻動一次。
2、土壤條件。小麥適宜生長在富含豐富有機質的土壤中,種植小麥時,需要選擇地勢較高且向陽的地面,再深耕一遍土壤,增加土壤中的透氣能力,使小麥的根系可以自由生長,然後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農家肥和餅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3、種植方法。種植小麥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最好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時進行,在給小麥播種時,可以使用機器耕種,也可以人工耕種,播種完成後,需要對土壤澆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濕潤,促進小麥種子快速發芽。
4、科學施肥。在小麥長出4-5片真葉時,需要對其噴灑2-3次葉面肥,增加小麥的粒重,而在小麥旺盛生長期間,需要為其提供營養均衡的腐熟有機肥料,並且要定期向小麥的枝葉上噴灑多菌靈葯劑,避免植株感染病害。
F. 小麥的種植方法步驟
小麥的種植方法步驟:選種整地、合理播種、田間管理、病害預防。
1、選種整地
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的種子來種植。整地時至少要深翻土層三十厘米左右,並且要將土地整細,將田間整平,然後撒上農家肥,再翻耕一次土地。肥料拌勻後,每隔一米到一點五米起一條小溝,做好排水灌溉的准備。
2、合理播種
在整好的土地中每隔30厘米起一條小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中,用土掩埋即可。也可以散播,將種子均勻地撒滿田間用土掩埋即可。
3、田間管理
等到麥田中都長出一層細細的綠葉時,就可以進行第一次澆水和施肥。採用澆灌,施肥主要採用尿素來進行促苗,可以直接撒肥,也可以緩和在水中進行澆灌。後期施肥可以採用噴灌模式。
4、病害預防
小麥種植最常見的病害就是小麥倒伏,一般出現在小麥抽穗之後快要成熟的時候,在平時需要及時排除水分,並且正確使用肥料和把握用量,還有種植密度。
種植小麥的注意事項
1、播前准備
在播種前要進行種子包衣或葯劑拌種,減少幼苗的發病率以及減少越冬病源細菌,減少蟲害危險。拌種時要嚴格使用葯劑使用量,嚴禁超量用葯,要現拌現播。
2、鬆土補苗
在種子出苗後要及時查苗和補苗,出苗後如果陰雨天氣或土壤板結成塊,要及時鬆土,增加土壤通透性,保證幼苗根系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