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方法論書如何

方法論書如何

發布時間:2023-01-22 22:58:59

① 推薦一些關於方法論的書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本書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編寫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書系」之一,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學者歐陽康等人著述。本書從社會科學方法論人手,回顧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史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過程,論述了社會科學的對象、性質及在當代大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等;重點分析了社會科學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並對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懷疑方法、觀測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系統方法、過程方法、評價方法、理解方法、預測方法等十幾種具體方法進行了詳細地闡釋,旨在幫助當代大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會科學的特殊研究方法。 本書除作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教材外,也是社會各界掌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南。
編輯本段目錄
自序 第一編社會科學方法論 第一章社會科學發展歷史回顧 一、古代社會科學 二、中世紀社會科學 三、近代社會科學 四、現代社會科學 五、當代社會科學 第二章社會科學的對象與性質 一、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 1.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的特點 2.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 二、社會科學的性質 1.個體性與整體性的統一 2.說明性與理解性的統一 3.批判性、規范性與建構性、創新性的統一 4.真理性與可錯性的統一 5.價值中立性與非中立性的統一 第三章社會科學在當代大科學體系中的地位 一、科學與非科學 二、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1.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差異和區別 2.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相似性與共通性 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 1.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聯系 2.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四、社會科學的獨特地位 第四章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 一、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歷史演變 1.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初步形成 2.唯物辯證方法的創立 3.實證主義與反實證主義之爭 二、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比較 1.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共通性 2.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差異性 第五章唯物史觀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 一、先進的社會認識方法論 二、科學的邏輯前提 三、有效的認識方法 四、嚴整的理論框架 第二編 社會科學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 第六章社會科學研究程序 第七章社會科學研究設計 第三編社會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第八章懷疑方法 第九章觀測方法 第十章定性方法 第十一章定量方法 第十二章統計方法 第十三章信息方法 第十四章黑箱方法 第十五章系統方法 第十六章過程方法 第十七章評價方法 第十八章理解方法 第十九章預測方法

② 有哪些哲學類入門書籍或者方法論書籍是值得推薦的

《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被歐陸許多學院選為哲學教科書了。這本書有關哲學史的敘述與傳統學院的敘述方法大相徑庭,它力求與時代的發展及社會之演變搭上線,哲學因而能夠不被架空成學究的觀念游戲,無法真正通俗化的哲學至少因此而變得比較可讀起來。同時它也提示出了另一個重點,那就是哲學是有用的。蘇菲在懂了一些哲學後,果然思路大通,在學校無論作文或答申論題,都眼界不凡,讓老師刮目相看。
《哲學的問題》羅素
羅素的《哲學問題》一書代表了羅素早期的基本論點:新實在主義,也就是馬赫主義重新武裝了、補充了的柏拉圖式的「客觀」唯心主義。它分為十五個章節,概括為五個方面的內容:「物質論」,「認識論」,「共相論」,「真理論」,「,是幾代哲學學生的必讀之物。在該文本中,作者並沒有探討所有的哲學問題,而僅限於他認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樹的那些問題,他主要涉及的是知識論,即考察人們能說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學分支。在此基礎上,他得出了某些令人矚目的有關所有事物的終極類別的結論。
《愛彌爾:論教育》盧梭
講述了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
《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是18世紀上半葉傑出的啟蒙思想家,近代資產階級政治與法理學思想體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歷史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孟德斯鳩(C·L·Montesquieu,1689-1755)的最主要著作。被稱為"是亞里士多德以後第一本綜合性的政治學著作;是到他的時代為止的最進步的政治理論書"。該書所倡導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權力分立是對神學和封建專制的有力抨擊,成為此後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政治綱領。特別是為孟氏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權與制衡理論,對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政治實踐和政治思想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經過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踐,已經成為資產階級國家構建民主制度和政權體制的組織原則。孟氏所集中討論的不是具體的法律規範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類理性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於決定地位,認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而專制則是對人性的蔑視以及對自由的踐踏。他進而深入探討了自由賴以存在的體制條件,並藉此找到恢復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權分立,以權力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主張憲法統率下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政治制度。使法律、自由與憲法結合起來,奠定了憲政理論的基本框架,這也是孟氏對政治理論最傑出的貢獻。
《利維坦》霍布斯
《利維坦》一書把國家比喻為一種動物——利維坦,讓無生命的事物具有了生命,讓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利維坦》的構思表明,霍布斯的思考是有力度的思考,是堅忍的思考。這種思考品質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少的,而沒有這種思考品質,要想把人世看透簡直是不可能的。《利維坦》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統闡述國家學說的經典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霍布斯在書中所闡述的思想,在西方被稱為「霍布斯主義」。而他作為政治思想家的名望也主要來自於這部傑作。
《西方哲學史》羅素
西方哲學史是是歐洲哲學的歷史,從公元前 6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到西方現代哲學的發展史。它可分為 4個時期:①公元前6~公元5世紀,稱為古希臘哲學;②公元 5~15世紀,稱為中世紀哲學;③15世紀中~19世紀40年代,稱為近代哲學;④19世紀40年代以來,稱為現代哲學。對現代哲學時期的劃分,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劃在19世紀末,有的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後,有的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摘自網路

怎麼理解方法論

方法論就是處理事情的方法,從某種意義來講,方法論也就是我們進行選擇的標准。

在成長的路上我曾經掉進去很多的坑,可是即使掉進去了,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哪裡做錯了,而不是考慮自己是否已經掉進了坑中。

很多權威的理論與方法即使在我親測無效後我也沒有勇氣去否定,想著自己是不是哪一塊做錯了導致的,而非理論本身對於我不適用。而我發現很多牛人卻是另外的一類人,讓方法論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方法論所控。

我的努力沒有極限,所以我永遠都做不到盡最大努力,而一旦沒達到這個標准自己就會認為自己不配更好的結果,以前的自己到底是在何等的折磨自己啊!

永遠不用「盡最大努力」來要求自己,而用具體的具有可實現性的目標來替代。

讓方法論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方法論所控。


公眾號:向30歲進發,ID:CPA-Caroline,聽一個注冊會計師和注冊稅務師給你講講財報數字里的故事。

④ 科學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這本書的介紹

1、《科學方法論》是2014年06月16日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景燕。

2、內容簡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的任務和目的,要完成這種任務和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方法,因此,方法包括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科學方法在本質上是認識方法。科學方法論則是關於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它是一門思維科學,是聯系理論和實踐的中介,具有反思性,普適性,經濟性和開放性的特徵。學習科學方法論有助於自覺運用科學的方法搞好科學研究,並從科學研究的新成果中提升出新的方法,從而推動科學方法的發展。

⑤ 薦書||《速寫方法論》助你速寫入門

《速寫方法論》作者李佳男,素描、速寫講師,插畫師。本書是一本講述速寫方法的教材,作者以人物速寫為核心,詳細講解人體比例、人體結構、五官等基礎造型知識,打牢結構造型的基礎;再通過速寫中的線條表現,光影與固有色表現,點、線、面的運用,動態繪制等繪畫技巧,提升速寫的畫面表現力。

本書共十三章,從速寫基礎問題講起,比如講到速寫和素描的區別,他說速寫與素描最大的區別不在於繪制的時間長短,而在於繪畫層面的「還原」與「變現」的側重不同。素描側重對描繪對象的還原,而速寫更偏向於表現。表現更多的是內在的「氣」,還原除了內在的,還要注重表面的質感、光影等,所以「表現」也是「還原」的一種。

再到數碼繪畫的基礎認識,全書通過photoshop 軟體講解和案例製作,再講了人體比例,人體結構提取,五官結構暗示和表情基礎,形式感和節奏變化,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動態基礎,張力與動態暗示,線面結合表現形式,最後用動物速寫來提高和延伸練習技能。

目錄如下:

1.速寫的基礎知識

2.數碼繪畫的基礎知識

3.比例的基礎知識

4.人體的結構提取

5.步驟簡化與線條表現

6.結構暗示

7.五官的結構暗示與表情的基礎知識

8.形式感與節奏變化

9.點線面之間的關系與應用

10.動態的基礎知識

11.張力與動態暗示

12.線面結合的表現形式

13.動物速寫

本書雖說這本書叫「方法論」,但裡面有非常多的案例,可以跟著案例的步驟進行實操練習,將理論和實踐結合。例如,女子背面站姿繪制步驟分四個步驟。

(1)外剪影。

這里先講了理論知識,人體正面和背面結構上的區別是正面的肌肉結構之間多是「銜接關系」,而背面的則多是「疊壓關系」。之後講了步驟,應先畫出頭、胸、胯的三個圓,然後確認肩膀線和胯線。

(2)體塊。

(3)結構

(4)提線

經過四個步驟後完成作品,並在每個步驟都做了詳細的講解。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每個章節里都安排了大量的賞析內容,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案例,共讀者參考。

全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章節安排合理,內容系統全面,適合從事速寫工作的人作為參考書,也適合速寫初學者作為入門書籍。

⑥ 講講哲學中的方法論和原理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
,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方法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至於
原理,一個原理對應一個方法論,通常格式是「……(原理)要求我們……(方法論)

在哲學解題過程中,特別是做材料分析題時,要做到按「原理+方法論」這種格式解答

⑦ 獲取知識的方法論:如何買書,如何閱讀

本文主要輸出的是,關於如何買書、如何閱讀,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下面是本文的行文思路:

【Why】 為什麼要掌握閱讀的方法?——因為閱讀存在困境需要解決——是哪些困境(書多,時間不夠;讀完遺忘多,成效小)——困境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書多(解決:如何買書),心態&認知(解決:如何提升閱讀效率)

【Why】對於書多——困境描述(書太多,讀不完,舊有解決方案是:減少書的數量「已經買回來的書還沒看完,看完以後再買別的書」)——意識到現階段買書標準的認知局限(不清楚買書的目的是什麼,不應該是為了看完書而買)——形成新的認知(買書的目的【what】:更快速地尋找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識阻塞)——總結出新的買書方法(【How】)——反思/深度思考(前面的行文描述了具體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是技巧的范疇,要達到融匯貫通的范疇——思考這種現象背後存在的通用性原因)

【Why】對於讀書成效低——困境描述(內容多,時間不夠,舊有解決方案是:列時間計劃每天完成讀書頁數進度)——意識到舊有讀書方法的認知局限(不清楚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不應該是為了一定速度下讀完而讀)——形成新的認知(讀書的目的【What】:打通知識的阻塞,實現融會貫通)——總結出新的讀書方法(【HOW】)——反思/深度思考【前面的行文描述了具體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是技巧的范疇,要達到融匯貫通的范疇——思考這種現象背後的通用性原因)

參考文章:

目錄

如何買書

買書的困境

認知轉變

明確買書的目的是什麼?

推薦的買書方法

背後的通用性原理

投資自我的復利效應

如何閱讀

閱讀的困境

認知轉變

明確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舊有的讀書方法

以慢為快的讀書方法

具體的步驟

背後的通用性原理

二八原理

心理原因

相對於網路資源來說,書的內容質量更加有保障。毫無疑問,買書(或者說探索新的內容)是我們提升學習內容質量的重要手段。

在現在的互聯網環境里,我們常常面對的問題是,收藏了許多優質資源(書或者優質的網路資源內容),但又往往因為其數量之龐大,吸收速度之緩慢,而將其束之高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心態:我已經買回來的書(或者網路上收藏的相關資源) 還沒看完呢 ,還是等我 看完之後再買 (再探索新的內容)吧。

那麼我們在尚未提升自己閱讀能力,尚未達到「處理完庫存」的時候,就會處於知識視野停滯的境地。

關注如何買書的問題,其實是關注如何處理「有權訪問的豐富信息」的問題。以下用「書」和「買書」統一代指。

不要為了看完書而買。為什麼要讀完?

買書是為了: 更快速地尋找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識阻塞。

書就像一個私人顧問,在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向它咨詢。如果我們身邊隨時都有合適的顧問,對於我們提升認知效率就是極大的幫助。

即,在深入思考問題的狀態下,能夠在多本書籍之間快速穿梭、尋求解決思路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對於大多數書籍:
1. 一本書只要可能對解決我關心的問題有幫助,我就都買回來。——如果在深度思考問題是才在網上買書,等書到了,狀態已經沒有了。耽擱的時間所造成的損失,遠比書貴。
2. 買回來,不要著急第一時間把它看完,而是只花幾分鍾閱讀目錄、前言和結論,目的是了解作者這本書究竟解決什麼問題,思路是什麼,我關心的話題他是怎麼解決的。——這樣,我不用讀完這本書就知道以後遇到何種問題可以向它咨詢。

對於自己喜歡的經典書籍:
對於需要當枕邊書讀的,買好幾本。家裡,公司,車上,在想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就能隨時翻出來看。

復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

復利效應的結果受兩個因素的影響:利率和執行次數。

能夠使用復利效應,需要滿足下面三點:

利率最大的理財產品是「提升自我認知」。買書可以視作投資認知的理財。尤其是對於沒有太多錢的年輕人而言,在起步期,投資自己的利率非常高。將1萬元投入到個人的學習、自我成長、能力 提升方面,帶來的年華收益可能是5000%,而買年化10%的理財產品,一年也不過1000元。

越早讓自己的認知升級,就越能享受其帶來的復利效應。

至於理財投資什麼時候開始呢:當你的收入扣除生活和自我成長之外,還有閑置資金的時候。這些錢,才是應該拿來去理財投資的。

書多,內容多,時間不夠。

好學的人,總是想要讀的快一點,也就不由自主希望多讀些。以作者為例,一個月大概購入10~20本新書。算下來,一年買的書大概有200多本。很多書都是大部頭。要把這些書讀完,恐怕一年什麼都不敢,時間也很緊張。

這樣高強度的讀書,不能說沒有幫助——確實也收獲了很多。但是,作者從當下回頭去看,會有後悔和遺憾:在應該慢的地方沒有慢下來。讀書快成為了一種慣性——為了快而快。

結果很多知識的阻塞留了下來,幾年以後,仍然要回頭補課,浪費了不少時間。

不要為了讀完書而讀。為什麼要讀完?

讀書是為了: 打通知識的阻塞,實現融會貫通。

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有了對重要的、核心知識的深刻理解,我們才能運用起來游刃有餘。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阻礙我們融匯貫通的原因,恰恰是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一個「阻塞」,沒有沉下心使用充足的時間把它攻克,導致我們一直有「自以為知道,其實不知道的」的「知識阻塞」,也就沒辦法實現融匯貫通的效果。

每天給自己定一個計劃,比如每天50頁,10天讀完,然後從第一頁開始,讀到最後一頁。

認知轉變後的方法:以慢為快。

以慢為快:把慢功夫用在真問題上。

首先, 找到這本書對我而言的緊要之處——找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的問題閱讀。

然後 ,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啟發的觀點和自己沒想明白的問題上。

下面是作者的舉例說明: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原始的讀書方法是:花很多時間去閱讀一本新書,去記錄新的名言警句,卻從不花時間去加工這些信息,將其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我們看似節約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時間和精力,以便能夠讀更多的新書,但卻是買櫝還珠,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把最有價值的工作放棄了。

以慢為快,把80%的時間,花在20%的重要問題上。而如果我們把時間平均地、慢慢地花在每一頁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趕不上這個時代的變化。

真正阻礙我們執行以慢為快的閱讀的是,我們的不確定和恐懼。

我們擔心,我這樣放慢了學習,真的就能夠學得快嗎?還有那麼多東西要學,能來得及嗎?萬一我的慢功夫用錯了地方怎麼辦?

你在有這些擔心的同時,又在想:我之前的方法也挺有效的,而且大家都是這樣學習的,應該比較保險。這個以慢為快雖然好,但是身邊人貌似很少用啊,可能不一定有用。

這樣想的人越多,這個方法的優勢就越明顯——趕著快的人,選擇的是同一條路;有勇氣慢下來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長的路上不擁擠。

⑧ 為什麼笛卡爾的方法論很重要

與培根一樣,笛卡爾也是從方法論方面開始創新的。在笛卡爾看來,哲學(形
而上學)就應該是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但是實際上這個基礎卻是極其不穩定的, 所以笛卡爾就想要重建哲學的基礎,而這個關鍵就在於科學的方法。

經過反復考察,笛卡爾發現了數學。數學的特徵是,當它確定了初始原理之後,從這一原理就可以演繹地系統地得出所有其他的原理,如果初始原理是真實可靠的,那麼整個知 識體系也一定是真實可靠的。 於是笛卡爾就開始考慮創立一種包含幾何學和形式邏輯這兩門科學的優點同時又能夠避免兩者的缺點的新方法,也就是推理嚴密又能獲得新的知識,於是他就首先確立了方法論的原則。

⑨ 關於方法論的方法論

星期三|方法論|第01篇

在進入每周一篇的方法論前,我們先來談談關於方法論的方法論。

從小我爸就教導我: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做事先要找方法。

我照做了嗎?如果我照做了,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之所以沒有照做,主要是因為那時的自己太懶,而且腦子有點拎不清。在信息和資訊遠沒有現在發達與豐富的過去,要為自己正在學習的東西找到一套系統可靠的方法論,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的。於是就好像《瘋狂的石頭》里黑皮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費那事兒幹嘛!「哐鐺」一聲,一個榔頭砸下去:蠻干!有時運氣好蠻干可以歪打正著,但卻體會不到那種掌握了方法後做起事來駕輕就熟,游刃有餘的感覺。更多的時候運氣沒那麼好,既沒有運氣又不懂方法的結果往往就是做砸一件事。

後來慢慢長大,一次次的經驗教訓讓我明白, 方法很重要,重要到值得花專門的時間去學習鑽研 。於是方法論這個概念慢慢在我心裡生根發芽。現在,無論是遇到新問題還是學習新知識,我都會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這事兒有沒有方法可循? 這不是執著於方法論去找方法,而是 在行動前給自己一個機會,一個將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讓自己獲得更多提升的機會。

在我們這個「秒新分異」的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方法論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面對超越我們想像的全新觀念和事物,若是沒有一套系統可靠的方法論,損失的可能不僅僅是效率,更有可能我們根本就無法「入門」。

方法論得到了空前的認可與關注,各種方法論的書籍雄居圖書排行榜之首,關於方法論的各種推文也一再突破10萬+閱讀量。人人都重視方法論卻不等於人人都能從方法論中獲益。我經常聽到咨詢客戶說:這方法沒用呀。

是,方法也有失效的時候。

那為什麼方法有時會失效?這多是因為我們掉入了方法論的陷阱。

我承認,我也曾一度陷入「方法/干貨囤積」的陷阱。在微信公眾號瘋狂生長的年代,每天打開微信,就可以看到各種方法論、干貨、深度好文,有時讀到真正的好文,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收藏。這樣不知不覺,囤積的方法論文章也有百來篇了。 囤積的心理補償是安全感 ,覺得自己擁有很多,有滿足感有成就感, 有時甚至會產生幻覺,覺得自己囤積的那些方法儼然已是自己的一部分。

有一次和同事聊到基金投資,記憶中「讀過」一篇投資大牛的基金投資方法論,心中竊喜准備分享幾個觀點,張開嘴巴卻半天擠不出一個字。怎麼回事?我明明看過這篇方法論的呀,怎麼到需要用時就頭腦空白舌頭打結?

其實稍微想想就會明白原因:我只是快速瀏覽了那篇基金投資方法論,感覺寫得不錯,有用,於是將其收藏准備日後好好學習研讀。結果呢,結果就沒有日後了。我囤了這么一篇方法論,時日一久,產生了那方法已經是自己一部分的錯覺,等到真正需要用時,卻因自己本就沒有學習吸收過那方法,自然而然無法應用。這樣的「囤積陷阱」並不少見,無怪乎我常常聽到小夥伴抱怨:我有很多方法,可是都不管用呀。其實,那隻不過是他們囤積方法後產生的幻覺,他們並沒有真的吸收擁有過那些方法,又怎能怪方法無用。

有小夥伴說,我不僅囤方法,我也閱讀,學習,理解,吸收,可為什麼還是感覺方法沒什麼用?

我問:你怎麼「感覺」方法沒用呢?

答曰:別人使用這些方法的場景很少會發生在我身上,這些方法好是好,可大多數情況下我根本用不上。

這是方法論失效的第二個陷阱:學了一堆方法卻不去實踐。

誠然世間的好方法千千萬萬,我們可能無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都為其找到一一對應的應用場景。但這並不應該成為方法論失效的理由。 學習了一個方法,就應該為其找到實踐檢驗的機會,因為實踐是唯一可以將方法轉化為自己認知和行動指南的途徑 。即使當下沒有絕對匹配的實踐機會,我們也應該創造機會去實踐檢驗所學的方法,所謂的「刻意練習」就是這個意思。

更進一步,在對方法有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將一個領域的方法靈活應用到另一個領域。無論怎樣, 把方法用起來才能使方法有用 。

900多年前,陸游就給我們講明了這個道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方法論失效的第三個陷阱是「生搬硬套」。

在這個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知識的重要性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讀書是獲取知識最便捷的途徑,各種關於讀書的方法論層出不窮。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增加閱讀量的速讀方法:如何一天讀一本書,一年讀100本書等。很多小夥伴照著這些方法去讀書,卻發現一是自己根本讀不了那麼多書,二是自己對勉強讀完的書根本吸收不了多少。問題出在哪裡?是小夥伴的能力太差,還是這套方法根本就沒有用?

正確的答案是兩者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生搬硬套了別人的方法,根本沒有注意到一年讀100本書的方法論有效成立的前提:方法的提出者多是經歷了多年職場和社會打磨的人士,閱歷、洞見、認知力和理解力都修煉到了相當程度,這才能支撐起一年100本書甚至一天一本書的高階閱讀能力。而對於大多數還處在職業發展初期,希望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小夥伴們來說,根本就不具備一年讀100本書這種閱讀方法有效的前提條件,無論怎樣學習、模仿、實踐,對大神們有效的方法,放在自己身上都會失效。

不認真了解一套方法的來龍去脈,只是簡單地生搬硬套,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別人的方法始終都是別人的方法,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實踐和融合,才能真正變成可以為我所用的好方法。

對於方法論,我的觀點是:

就像我之前說的, 好的方法本質上是提供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一個重新認識世界,理解萬物的機會,而持續地把握這個機會,必然會給我們帶來大的改變。

因為 現實世界遠比任何方法論中的假設都復雜多變 ,絕對依靠方法就好像拿著十年前的地圖在一個經歷了快速發展的城市裡找目標。 方法是機會,但不等於成功 。任何方法,都只有與自己的實際情況融合,並在實踐中經受過檢驗才能產生效用。

如果你問一個人做某件事的方法,他脫口而出一二三四五,這多半說明他還有進步的空間。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已經「忘記了方法」的人,他們可能對你的問題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因為他們進入了一種至高的境界,一切都如行雲流水,根本不需要去考慮用什麼方法、有哪些步驟。解答別人關於方法的詢問,他們需要退回到「那時的自己」,去回憶方法,去分解步驟。「忘記方法」是方法論的最高境界,但這是建立在對方法有深徹的理解,有過不止萬時的刻意訓練,就好像庖丁解牛,游刃有餘,又似喬丹急停跳投,出神入化。

關於方法論的方法論,明白了也許才能更好地從方法中獲益。

思考:有哪些方法論讓你受益匪淺?你做事的時候有過「忘記方法」的至高體驗嗎?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些這樣的體驗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與方法論書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蛋糕比容的計算方法 瀏覽:738
破壞動物細胞膜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246
社會作業研究方法 瀏覽:542
手機怎麼拍攝長視頻的方法 瀏覽:302
如何把數字變成字母的方法 瀏覽:194
板類零件的安裝方法有哪三種 瀏覽:448
液晶顯示屏無法全屏解決方法 瀏覽:417
製作簡單口紅方法 瀏覽:200
汽車螺母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67
監理招標中評標基準價計算方法 瀏覽:544
蘋果7語音控制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7
地錨使用方法 瀏覽:413
四川酸菜醬的食用方法 瀏覽:621
5珠算盤使用方法 瀏覽:784
找到突破口的計算方法 瀏覽:444
馬油羊奶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08
訓狗有哪些方法 瀏覽:395
oracle的trim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645
海信電視機連接藍牙方法 瀏覽:486
學年論文研究方法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