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評價蘇格拉底 做法
蘇格拉底出身古雅典一個手工業者家庭,靠自學成才,成為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培養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些學生與門人,影響是巨大的。但在年邁時,據歷史記載,被古雅典法庭以不信宗教的神和腐蝕青年思想的罪名判處死刑,是歷史上第一個哲學殉道者。
蘇格拉底經常與人辨論,採取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從個別抽象出普通的東西,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哲學思想。
從哲學思想的發展看,蘇格拉底提出『精神與物質實體的區分』,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脫離了早期哲學的樸素狀態;他將早期古希臘哲學家們格言式的倫理思想提到哲學高度;他以邏輯辨論的方式啟發思想、揭露矛盾,使辨證思維深入到事物的本質;等等這一切對哲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2. 對蘇格拉底教育思想的評價
導讀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西方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們不僅把他視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而且把他看成是最可尊敬的老師。其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培養政治家、美德即知識、蘇格拉底法。蘇格拉底教育的魅力在於其思想與人格的近乎完美的統一。對落實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具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今天的分享,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啟發。
蘇格拉底 Socrates(公元前496-公元前399年)
在蘇格拉底看來,教師用什麼方法使學生獲取知識呢?
蘇格拉底教學法
也稱為蘇格拉底精神助產術或產婆術,這種方法要求師生通過探討問題,互相討論,尋求問題的正確答案。
蘇格拉底認為,教師要通過啟發、誘導、歸納等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一直處於積極思考的活躍狀態,能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大大提高。
蘇格拉底法的目的是激發人們探索真理的興趣,引導人們自覺探索真理。這個方法遵循的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從已知到未知的規則。
蘇格拉底法的意義在於教導人們如何一步步排除事物的非本質的東西,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
蘇格拉底為了追尋真正的善,到處找人談話,並在談話的過程中運用這一方法。他認為,真理以潛在的形式存在於人的內心,教師的任務不是傳授現成的知識,而是通過師生對話,消除一切錯誤或模糊的認識,喚醒學生的內心,從而發現真理。
具體而言,蘇格拉底教學法由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環節組成。
譏諷——指教師以無知者的身份出現,依據對方的回答不斷追問,迫使對方前後的回答自相矛盾,無言以對,承認自己的無知。
助產術——幫助對方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
歸納——從具體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本質,尋求事物的一般。
定義——把個別事物歸入一般概念,得出事物的普遍屬性。
直至今日,蘇格拉底教學法仍然是我們教學中關注的一種積極意義的方法。
人們常說,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一朵雲
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是一顆心靈感召另一顆心靈
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力量
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呵護好孩子明凈的心靈,讓他們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自覺自悟,在成長中收獲自尊、自信,樹立生命價值意識。
當有一天,孩子驚喜地感受到一種躍動的活力、一種難以遏制的生命激情與力量的時候,教育也就觸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質——「喚醒」,這也正是教育的精髓與智慧之所在,也是蘇格拉底教育法對我們今天教育的啟迪之所在。
蘇格拉底教育語錄
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孩子們,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無法重復的選擇。面對無法回頭的人生,我們只能做三件事:鄭重的選擇,爭取不留下遺憾;如果遺憾了,就理智的面對它,然後爭取改變;假若也不能改變,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後悔,繼續朝前走。
逆境是人類獲得知識的最高學府,難題是人們取得智慧之門。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它發光。
打一個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隻牛虻,整天到處叮住你們不放,喚醒你們、說服你們、指責你們。
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這句話中:「人,認識你自己。」
美德即知識
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的關注點主要是研究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但是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僅僅研究自然是不夠的,哲學家們把精力放在研究宇宙是怎樣的產生的這樣的問題上是愚蠢的。作為人,首先要研究的是人本身。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以其道德哲學為基礎,「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基本主張。
他把美德歸結為知識,認為沒有知識的人,只能聽任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被道聽途說、似是而非的意見所左右,其行為也就不符合道德。
相反,有了知識,明白了道德的本性,掌握了善的概念,就會做出符合善的事情。
關於道德的討論,在蘇格拉底的歷次談話中,最多的是關於當時流行的「四德」話題,即智慧、正義、勇敢、節制。
蘇格拉底認為,所謂智慧,是指人有辨別是非、真假、善惡的能力;所謂正義,就是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人我之間的關系;所謂勇敢,就是能用理性來對待任何危險,謹慎而無所畏懼;所謂節制,就是能剋制慾望,嚴於律己。
所有這些都離不開知識。因此,知識是所有美德的共性,所有美德都統一於知識之中。
通過教育增進美德
以此為出發點,蘇格拉底提出了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進的主張,認為人的天賦存在差異,無論天資聰明還是愚鈍,膽大還是怯懦,都必須接受教育。越是天資聰明的人,越需要受教育,否則會變得令人難以駕馭。
這好比烈性而桀驁不馴的良種馬,在小的時候加以馴服,長大後就會成為千里馬;如果不加以馴服,則可能成為難以駕馭的烈馬。
人亦如此,稟賦最優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有可能有成就的人,如果經過教育而學會了他們應當怎樣做人的話,就能成為最優良、最有用的人,因為他們能做出極多極大的業績來;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教育而不學無術的話,那他們將成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為由於不知道應該選擇做什麼,就往往會插手一些罪惡的事情,而且由於狂傲激烈、秉性倔強、難受約束,就會做出很大很大的壞事來。
我以為正如一個人的身體生來就比另一個人的身體強壯,能夠經得住勞苦一樣,一個人的靈魂也可能天生比另一個人的靈魂在對付危險方面更為強壯;因為我注意到:在同一種法律和習俗之下成長起來的的人們,在膽量方面是大不相同的。不過我以為,人的一切天生的氣質,在膽量方面,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而得到提升的。
——蘇格拉底
3. 蘇格拉底研究哲學的方式是怎樣的
蘇格拉底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喜歡問別人問題。但在當時的背景下,他的這個習慣卻沒能給他帶來好運。
蘇格拉底生活在雅典城邦的黃金時代和鼎盛時期,當時雅典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之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蘇格拉底開始了他在哲學領域的遨遊。
他並沒有局限於前人的知識,也不滿足於自己目前所學,而是整日思考和探索,以求在新的領域有所突破。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們,大多數都是用自然的方法探尋外部事物的發展和性質,尋找物質可測的規律和構成方式。這種思考方式是一種外向度的探索方式,關注點都在外界。而蘇格拉底則不同,他把關注點從花草樹木和碎石繁星轉向了人——對內的探討,對人的心靈世界的探索。
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思想家西塞羅,在評價蘇格拉底時曾說:「蘇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了人間。」意思就是,蘇格拉底把哲學研究的重心從自然界轉向了人的世界。
因為蘇格拉底的關注點在人的世界,因此他需要四處探訪,和不同的人交流以求索人的心靈,他解釋一切的臆想和假設,質疑一切信條。蘇格拉底的性格較為怪異,他總是在天亮前就起床,匆匆忙忙地吃些浸了酒的麵包,穿上長袍,披件粗布斗篷便出門了。
蘇格拉底出門干什麼去呢?是找人提問去,或者說與人辯論。他經常在商店、寺廟、公共浴室或者隨便一個街口便與人辯論起來。他提問的方式和常人不太一樣,我們常人見面一般都會問「最近還好嗎?」或者類似「你吃了嗎?」這樣的問題。但蘇格拉底卻問一些大而空泛的問題,而且專門挑別人的漏洞來問問題,通常讓人下不來台。蘇格拉底在街頭可能會隨便抓到一個人就問:「你認為什麼是正義?」當對方回答不上來的時候,蘇格拉底還會繼續追問,直到對方崩潰他才收手。
在與人來來回回的問答中,蘇格拉底探索著人的世界和心靈問題。這種談話方式,也被人稱作是「蘇格拉底的方法」。他與人討論時,先裝作自己不懂,表現出一種謙虛的態度向對方提問,等對方回答後他再繼續反問對方,揭露出對方回答中的漏洞,直到對方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說法,而後蘇格拉底便引導對方到自己認為是對的那個層面,這種不斷引導對方思考的談話方法就叫「思想的助產術」。蘇格拉底的母親是助產婆,他認為母親是幫別人的身體助產,而自己是幫別人的思想「助產」,自己的任務就是充當智慧的「助產士」。
總的來說,蘇格拉底在向人講授哲學和與人探討道德的時候,雖然談吐優雅、性情溫和,時不時還充滿幽默感,但他提問的方法和最後得到的效果卻是令人不愉快的,他的追問是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不達目的決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