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實施新課程下的六步教學法
1、要積極創設情境,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探索空間、搭建探究學習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3、關注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適應未來世界對人才的需求。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並始終貫穿於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積極倡導以學生發展為主,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營造積極創造的環境,讓學生在「動」中有所發現,有所研究,有所探討,在「動」中體驗共同勝利的喜悅。同時,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要利用激勵、贊賞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學中,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等機會。通過「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形成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
5、要關注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小組開展合作學習。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和理解過程。要關注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指導學生學會反思,要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反思有利於對新學知識的更深入的理解和運用,還利於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這種習慣對他們的終身可持續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我們在學習新課標後,要做到「四個轉變」:一是在思想觀念上,一堂好課要看學生學得怎樣,要關注學生怎麼學的,教師是怎樣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二是在學習方式上,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互助學習;三是在教學結構上,強調「先學後教、先交流後展示」,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能夠弄明白的,教師就不要泛泛地去講,而要在學生弄不懂的那些疑難、關鍵的問題上,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這樣才能達到課堂的高效;四是在反饋方式上,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在備課方面,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嚴格按照成功課堂「三段六步」教學模式備寫,要優化學案設計,細化教學過程。學案設計要體現「六化」:目標具體化、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過程目標化、問題知識化。細化教學過程做到「六步」、「六個學會」、「九讓原則」。「六步」:即「展標、自學、助學、用學、測學、小結」;「六個學會」:即學生展示過程要「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展示、學會傾聽、學會評價」;「九讓原則」:即「實驗讓學生做、情景讓學生想、圖形讓學生畫、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是非讓學生辨、異同讓學生比、好壞讓學生評」。同時,在備課時還要強調學科特點,做到靈活運用,不拘一格。
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樹立「強優、提中、補差」的教育理念,課堂上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生教生」結對子幫扶活動,實現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特別是「後進生」的幫扶。課堂要把「後進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價值的資源,課堂採取「三優先」,即優先提問、優先板演、優先面批;課後做到「三及時」,即及時督促、及時輔導、及時表揚鼓勵。促使每一學生得到很好的發展。
總之,要認真領會新課標精神內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聚焦課堂,決戰課堂。要變基於「教」的學為基於「學」的教。要建立以學生「學」為中心、為主體,在教師「導」的啟發下,萌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質疑的能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
B. 幼兒園班本課程如何開展
淺談如何開展園本課程?園長幼師通2019年06月16日 · 花信教育公司董事長一、園本課程的涵義何為園本課程?園本課程是以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園現實的環境和條件為背景,以幼兒現實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構建的課程。指以幼兒園之「本」為基礎的課程,是在幼兒園現實的根基上生長起來的與幼兒園的資源、師資等條件相一致的課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引導幼兒健康成長,形成符合本園發展的教育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使教育具有特色,使幼兒園具有特色。二、課程園本化的意義1.克服國家課程的諸多弊端:(1)國家課程與地方教育需求的脫節。(2)國家課程與幼兒園辦園條件的脫節。(3)國家課程與教師現狀的脫節。2.體現幼兒園自編課程的優勢:課程論專家斯基爾邁克指出:「設計課程的最佳場所在於學生與教師相處的地方」。(1)課程更具地方特色,符合地方需求與學生的需求。(2)教師能較容易的獲得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3)擴大教師的專業權力。(4)提高教師對課程的興趣。(5)調動教師積極性,提供發揮和顯示自己才乾的機會。三、課程建設要素1.主題來源、思路從幼兒的發展出發寫明設計意圖或主題來源及設計思路。2.主題框架網路圖預設網路圖:活動初期,圍繞主題准備如何搭建大框架、小主題。主題結束後網路圖梳理:隨著主題的深入開展、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實際開展的各種活動(生成活動)等,編制出完善的網路圖。3.環境創設展示大環境:圍繞主題有哪些社區資源可以利用,准備建立哪些園級游戲區域。班級環境:准備建立哪些班級游戲區域,梳理出遊戲區域的名稱、准備的材料和工具。班級主題牆:准備建立哪些班級主題牆,有哪些大、小板塊。4.具體活動內容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運動活動、學習活動5.觀察、反思與調整以觀察記錄、案例分析、教育成長故事等方式呈現,重點是評價幼兒發展。把自己認為本主題活動的優缺點及改進建議寫出來,以便其他教師推廣使用。6.家園共育在本主題活動中主要開展哪些家園聯系工作,有哪些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地方。四、如何開展園本課程建設?園本課程建設形式:構建以主題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整合課程。(一)確定主題。根據幼兒園實際、幼兒的整體情況,已有資源確定主題。(二)構建班級課程計劃。主要包含設計思路、班級風格、主題框架、區角框架、評價與反思、家園、成果幾個要點。其中,最為復雜的是框架中具體內容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課程整合第一:熟悉園本資源。幼兒的經驗,教材、已有教師用書、學校資源(硬體條件、環境)、本地特色資源(飲食、文化、特產等)教師資源(技能與特長)、家長資源(經驗與物質)等。第二:選擇園本化資源。根據主題思路挖掘出所有本園有利資源本地。第三:整合課程主體內容。圍繞主題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將選擇出的園本資源進行有效組合,生成班級課程主體框架。具體內容按生活、學習、運動、游戲四個板塊分類,將五大領域內容融入當中。2.課程改編按主題課程設計借用已有教材的形式、理念改編成主題中需要的內容。3.課程拓展將園本資源個別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增加課程的深度。4.課程補充課程補充是為了彌補主題課程內容的空缺,通過網路、借用他人的資源等其他途徑豐富、補充課程內容,增加課程的廣度。(三)設置區角。根據主題課程需要設置班級區角和園級區角。園級區角主要是指全園共用的戶外區角和功能房區角。班級區角分特色區角和常規區角。特色區角主要是為主題課程內容中需要拓展的內容而建,每班可建二到三個特色區角。特色可能是新生成的一個區角,也可能是一個常規區角在一個方面的深入變成特色區角。常規區角是每個班常用的,適用所有主題的一些常用區角。如: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生活區等。所有區角根據主題的發展提供、調整材料,區角活動內容是為主題服務,是主題活動小組化學習,是主題學習的運用與深入。(四)有效利用家長資源1.挖掘家長資源。根據班級主題挖掘家長的有效資源、提煉出系列家長能配合、提供的清單。2.讓家長願意提供資源。利用家長會、個別家訪、單獨交流等介紹班級活動,了解資源給她孩子帶來的好處,得到家長的認可,讓家長積極配合、支持。3.讓家長能提供資源。有徵對性的讓家長提供相應的資源。如:農村相應季節的蔬菜、竹木,鎮上的開美容的提供精美的化裝品盒子等。4.讓家長提供滿意的資源。提供樣品,讓家長知道如何操作,提供有用的資源。(五)開展班級課程活動,不斷反思調整。根據班級課程計劃開展相應的內容,在進行有序的活動中要不斷進行反思,其中可能有部分計劃不適用,可能又延伸出了其他內容等,就根據孩子的發展求進行調整、變化。(六)過程性展示。主要是通過主題牆和區角體現幼兒在主題學習中的系列變化,如:活動內容、精彩瞬間、成果等,體現形式可以是照片、作品、記錄等。展示時要將展示內容進行精選、按一定的主線美觀展現出來,讓孩子主動與環境對話,與環境互動中獲得發展。(七)成果收集。在進行系列活動中,要根據預設成果進行有目的地收集。形式多樣,如系列照片、精彩視頻、兒歌集、作品集、觀察記錄、個案、反思等。邊收集邊整理形成班級成果資源包。(八)全園研討與分享。每個環節都可以全園研討、共同商議、相互獻計獻策,形成集體智慧的結晶。最後形成的成果要全園分享,這是共同學習、資源共享的最近平台,也是開展園本課程的價值。作者:蔣燕(四川省宜賓縣觀音鎮中心幼兒園)文章來源於網路,由園長幼師通小編轉載整理,只為分享優秀教育理念,促進幼教行業健康發展。感謝原創作者的辛苦創作的付出,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謝謝!C. 課程實施方式有哪些
實踐,是課程最美的語言。
學校課程實施方式其實是孩子們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在進行課程實施時,學校必須讓所有教師動起來,多試幾個怎麼做,讓所有的渠道暢通起來,學校課程變革圖景一定美妙絕倫!
我們根據中小學課程實踐總結出學校課程實施的18種方式,供學校參考。
1
場館學習:
讓孩子與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
場館學習作為非正式學習的重要形式,學習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場館學習的情境性、自主選擇性、主動探究性以及結果輸出的多元性。
推動場館學習與學校課程的深度合作,可以採用以下四種合作形式:「先校後館」「先館後校」、共同建設場館課程、場館活動進校園。
當然,藉助信息技術構築虛擬場館將成為未來場館學習的新趨勢。虛擬場館的建立將切實解決場館中一些資源難以陳列、資源結構不合理、地域分布不均衡等問題。
2
賽事學習:
一股促進學習的強大力量
賽事學習即在特定的規則之中,讓參賽者在智力、體能、技術、技能等方面進行單項或綜合的較量,最終依照規則評定出勝負或者排名的一種學習形式。
比賽是促進學習的一股力量,想推動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組織比賽。
讓孩子參加比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機會。比賽有輸贏,孩子知道了努力的結果;比賽有團隊,孩子懂得了友誼和付出;比賽有困難,孩子收獲了解決問題的勇氣;比賽有情緒,孩子釋放了最真實的自己;比賽有運氣,孩子還能了解生活的真相……
3
行走學習:
讓孩子與世界站在一起
課程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經歷。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學生只有在真正的生活中,才能感悟生活的意義,才能學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中小學應積極建構行走類課程,推進行走學習,讓學生領略自然山水,感悟歷史古跡,在行走中感悟自然,在行走中了解歷史。具體課程設計可從學生視角出發,採取「我知道、我行走、我感悟」等板塊設計,讓學生不論行走到哪裡,「行」前都要先做查閱資料、了解景點、調查路線等准備工作;「行」中要做好觀看、欣賞、拍照、記錄、解說的工作,找准景點的風光特點或歷史典故;「行」後要寫下自己的獨特感受,與家長、同伴一起分享。
4
實踐學習:
用有意義的實踐活化學習成果
社會實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於促進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增加實踐性課程,形成知識類學習和實踐類學習的融合、靜態式學習和活動式學習的兼容。讓課程引領學生經歷學術訓練式學習,也經歷實踐體驗式學習,達到課程內容「文本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學習方式「文中學」與「做中學」的結合,讓實踐和體驗成為一份豐富的課程資源。
5
留白學習:
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
「留白」是一門藝術,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事情,一定要掌握火候、精心設計。一是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給學生消化、吸收知識和發現問題、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二是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學時間,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學。三是給學生留下快樂玩耍的權利,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學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四是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方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在作業設計上做新的嘗試,可以採取「我的作業我設計」留白紙(只提簡短要求,其他全部空白),讓孩子自己設計想做的作業。
心靈成長需要留白。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給孩子們留一點閑暇時光,讓內心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
6
搜索學習:
探尋問題、聚焦問題的過程
搜索是學習者必備的技術,它可以使你迅速地找到想要的答案。搜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你在搜索便是在學習。搜索很方便,也是很有效率的學習途徑,但我們需要思考,把網路的變成自己的,取其精華。
搜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搜索學習是探尋問題的過程,是圍繞問題解決的行為。搜索首先是在自己的內網,在內網無法解決問題時,才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搜索能否轉化為現實的學習力,還需要其他學習方式的配合。
7
社團學習:
滿足學生的多元發展需求
對於學生來說,社團是一個熔爐,鍛煉自己的能力;社團是一個舞台,展現自我的風采。
社團建設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第一類:文學藝術類,如文學社、詩社、學生報社、勵志宣講團、文藝社、書畫社等。第二類:實踐感悟類,如同伴社、愛心社、廣播社、環保社等。第三類:科學技術類,如實驗超市、航模、天文社、數碼時代等。第四類:興趣活動類,如集郵社、攝影社、手語社、吉他社等。第五類:運動競技類,如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自願報名。
社團活動應做到「三穩定」,即人員穩定,社員中途不得隨意退出;時間穩定,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停止活動;地點穩定,充分利用校內各功能室、操場。
8
問題學習:
探尋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方法
問題學習是把學習置於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的問題,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知識,形成問題解決的能力。
問題學習的模式有許多,可分成五個階段:(1)遭遇與定義問題。在此階段中,學習者置於真實問題情境中,面對如何解決問題的困境,在自我發掘問題後,學習者便可以開始學習新的概念與知識。(2)搜集信息。在此階段中,學習者為了找出支持自己假設的證據,便開始大量搜集相關的信息。(3)評估信息。透過小組討論,確認數據來源之適切性、可用性及應該如何運用、整合這些資源,以發展出解決策略。(4)總結。此時,學習者必須謀求問題之解決方案與呈現之方法,可以利用多元的方式呈現研究之結果。(5)省思。在此階段中,學習者必須進行學習過程之自我省思及評鑒。總之,問題學習以問題為學習之起點,整個學習歷程緊扣問題而生。
9
項目學習:
把真實項目作為學習的驅動力
項目學習每個項目都是獨立的,它是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問題解決中接受挑戰、主動探究,創造出某件作品並完成重要知識的學習。
項目學習操作程序分為選定項目、制訂計劃、活動探究、作品製作、成果交流、活動評價等六個步驟。(1)項目的選擇很重要,應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教師在此過程中只能作為指導者的角色。(2)有學習時間的詳細安排和活動計劃。學生對項目學習所需要的時間做一個總體規劃,對基於項目的學習所涉及的活動預先進行計劃。(3)活動探究是基於項目的學習的主體,學生大部分知識內容的獲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此過程中完成。(4)作品製作是基於項目的學習區別於一般活動教學的重要特徵。在作品製作過程中,學生運用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完成作品的製作。(5)學習小組通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表達他們在項目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6)基於項目的學習評價要求由專家、學者、教師、同伴以及學習者自己共同完成。不僅要求對結果的評價,同時也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10
整合學習:讓學習變得完整而有意義
整合學習開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世界的整體性。
整合學習包括學科內的整合、學科間的整合、學科與生活的整合以及學習方式的整合。美國學者雅克布斯把整合學習分為六種不同的設計策略:(1)學校本位的設計,即在學科的框架之內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2)平行設計,即將兩門相關學科的某些主題安排在同一時間教學,而把建立兩門平行學科之間關聯的責任交給學生;(3)多學科設計,即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將多個相關學科整合在一個正式的單元里;(4)跨學科設計,即將學校課程中所有學科有意識地統合在一起,形成常規的大單元;(5)「統整日」設計,即完全從學生生活世界出發開展活動;(6)現場教學,以學生所在的學校環境及日常的生活為內容展開學習,是一種完全的整合設計。這六種設計策略構成了一個由完全保持學科界限的設計,到沒有任何學科界限的完全整合設計的連續體。
11
影視學習:
讓學習聽得到、看得見
教師用影視推進課程實施,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形象理解。影視中有豐富的表情、手勢和其他的視覺線索,這些都能幫助學生理解特定的文化。所有這些超語言特徵能夠幫助學生看見他們不能聽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學習非常重要。
如何推進影視學習,有以下幾個步驟。(1)影視的選用。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程度和需求進行合理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也要考慮到影片本身的內容是否適宜。(2)觀影前的准備活動。要讓學生明確觀影過程中的任務,即帶著目的去觀影。(3)播放方式的選擇。影視學習並不是千篇一律地將一部影片拿來直接播放。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播放方法,如可以選擇片段播放。
12
玩耍學習:
充滿刺激和樂趣的學習過程
玩耍作為一種對周圍事物進行肢體語言的溝通行為,需要很強的大腦神經的支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具有高強度的意識行為,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必不可少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玩耍學習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各種要點,需要在保證學習順利進行的前提下達到學習目的。
玩耍分為隨意性玩耍和有積極意義的玩耍。其中,隨意性玩耍最多見。而有積極意義的玩耍收獲更大,學得更多,如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興趣和愛好的發展既是學也是玩。在郊遊時給孩子傳授一些知識、人文地理及所見事物的認知。
在完成學習、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應放手讓孩子去玩。可以說,學習與玩耍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13
儀式學習:
讓內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
儀式具有整齊、莊重的特點,能集中表達特定的主題,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儀式學習需要做到「三個精心」,即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注重每個細節,從會場布置到人員著裝,從每個程序到內容都要體現莊重感。比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貼
D. 如何進行課程開發
進行課程開發方法如下:
1、需求調研調查;
開發一個課程之前首先調查,學習人群,學習時間和接受的學習課時以及學習的知識點需求。
2、開發團隊探討;
根據不同的學習層次學習年齡以及基礎常識不同,來進行安排課時和課程體系,制定課程草圖。
3、製作課程體系大綱;
製作課程表、授課老師、課時安排、課後跟蹤服務體系、考試測試體系、畢業就業考察體系
4、完成教案和確定地點;
確定課程教案,分清哪些是試聽系列課程,哪些是VIP教學大綱,同時確定課程時間和課程教案。
5、製作課程海報和招生方案;
進行針對課程海報進行製作,將試聽課和學習目標和學習應用領域以及針對人群進行建立,針對那些地方進行投放招生方案製作。
6、制定課後作業系統和周期測試系統;
制定作業體系,檢測學員每節課學習成果,同時通過周期測試來進行看階段目標掌握情況。
7、實施階段;
多聽學生意見,多徵求其他老師意見,講課程體系完成更好。
E. 如何開展班本課程教研從哪幾點入手
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結合幼兒園原有資源,以幼兒的興趣為主題,建立班本課程。
「課程游戲化第二步支架」中要求,觀察那些有利於幼兒多樣化游戲、持久性游戲的資源(如種養殖、玩沙泥、氣象觀測、積木、繪本閱讀、音樂欣賞等),不要代替幼兒對材料的選擇。
幼兒的學習與認知是建立在他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面的,對於那些他們生活中常常能夠看見的事物。
他們不僅能夠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並且也能激發起他們自發地、自由地進行探索,並將自己的收獲再次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相反那些遠離幼兒生活的內容,或許也能夠激發起幼兒的興趣,但是卻缺乏很多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
二、個性化探究小組的建立,提高幼兒在課程實施中的自主性。
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洋,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喜歡運動,有的愛好閱讀。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幼兒。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孩子們在生活中的經驗、能力的差異、喜好的不同等,都會對幼兒在課程中探究內容的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並不是每一位幼兒都對課程中的所有內容感興趣。
三、班級環境的創設,加強幼兒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意識。
「一個好的幼兒園環境就應該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教科書。」班級環境有直觀、形象、可感知的特點,能夠滿足幼兒認知周圍世界的需要。
F. 課程開發的重要步驟
課程開發的步驟:
一、確定培訓課程目的
進行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說明員工為什麼要進行培訓。因為只有明確培訓課程的目的,才能確定課程的目標、范圍、對象和內容。
二、進行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者開發培訓課程的第一步。進行培訓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滿足組織和組織成員的需要為出發點,從組織環境、個人和職務各個層面上進行調也和分析,從而判斷組織和個人是否存在培訓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訓需求。
三、確定培訓課程目標
培訓課程的目標是說明員工培訓應達到的標准。它根據培訓的目的,結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況,形成培訓課程目標。
四、進行課程整體設計
課程整體設計是針對某一專題或某一類人的培訓需求所開發的課程架構。進行課程整體設計的任務包括確定費用、劃分課程單元、安排課程進度以及選定培訓場所等。
五、進行課程單元設計
課程單元設計是在進行課程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具體確定每一單元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和授課材料的過程。
課程單元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好壞和學員對課程的評估。在培訓開展過程中,作為相對獨立的課程單元不應在時間上被分割開。
六、階段性評價與修訂
在完成課程的單元設計後,需要對需求分析、課程目標、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進行階段性評價和修訂,以便為課程培訓的實施奠定基礎。
七、實施培訓課程
即使設計了好的培訓課程,也並不意味著培訓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訓實施階段缺乏適當的准備工作,也是難以達成培訓目標的。實施的准備工作主要包括培訓方法的選擇、培訓場所的選定、培訓技巧的利用以及適當地進行課程式控制制等方面。
在實施培訓過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於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進行課程總體評價
培訓課程評估是在課程實施完畢斤對課程全過程進行的總結和判斷,重點在於確定培訓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以及受訓學員對培訓效果的滿意程度。
G. 如何開展高效的課堂
導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課前的周密准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只要我們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用好課吸引學生,讓有趣、有用、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活動佔領學生在教室里的時間。
首先,精彩的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序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課堂導入,應該是自然的,能迅速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如語文課上可以有“問題導入”“課題導入”“故事導入”等等。同時,開課引導語設計的好壞也直接關繫到能否在開始上課時建立一個良好的授課氛圍,從而影響到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一定注意導入的科學性、時間性,一定要簡明、實用,不要嘩眾取寵,更不能喧賓奪主,要緊扣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導入的作用。
其次,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結合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有充分的准備,要有時間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緊後松。如果還沒到下課,學生就沒事幹了,那學生只能說話。相反,在課堂教學中的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生最討厭老師拖堂。其實,只要下課鈴聲一響,學生的心就早已飛到教室外面去了,這時的講課只能是徒勞,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關鍵取決於教師,在課堂上教師要在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下大力氣,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組織教學。如果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缺乏教學組織能力,講課聲音低沉,語速緩慢,平鋪直敘,面無表情,教學方法死板,那麼,這對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催眠曲。毋庸質疑,這樣的課堂,老師本身就給學生造成了了課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機會,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於腦後而搗亂起來,就連平時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也會變得愛說話。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最後,實施分層教學是有效課堂的有力保證。
“十個指頭有長有短”,這是幾乎每個教師都要面對的事實。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卻忽視這個道理,有意無意迴避這一事實,自覺不自覺地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放在同一起跑線上,用統一的尺子來度量學生的優劣:統一的教學目標、內容、手段、評價等,以至有些學生經常“吃不飽”,“屢戰屢敗”的學生則“吃不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正視、承認、尊重、善待和利用差異,在教學中採取切實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布盧姆認為,要使每個學生對所學學科都能達到掌握水平,必須拋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那種適用於所有學生的標准課堂教學情景和假設。這就是要求我們當老師的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1)學生分層
學期一開始,我們可以通過測試或按期末考(入學試)成績,把全班學生為三個層次:A、基礎層;B、提高層;C、發展層。分層目的是要達到優生不受掣肘,輕裝上陣;而慢的組的學生也不再是“陪讀”,不再是被動跟進實事求是,踏踏實實打好基礎,由於老師對慢組有的放矢地進行幫助,這些學生的學習反而扎實了,進步也快,形成慢組不慢的格局。“學一課得一課,做一題會一題”。
(2)教學分層
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中心環節。分層教學使各類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各得其所”。使用並實現優勢互補的方式:
①示範性回答:C組學生做示範,B組、A組學生緊跟上,使各層次發揮出他們自己的最佳水平;
②補充性回答:採用A組開頭炮,B組擴大戰果、C組勝利收場,在這種層層補充、層層遞進中,使問題得到完滿的解決的活動方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就感。
③“優差搭配,合作達標”的操練方法,如:A組、C組臨時組合到一起,在C組優生的指導下,讓A組同學展示成果。使得雙方都獲得成就感,同時,也彌補大班授課時教師精力的不足,從而提高達標效率。讓所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這才是有效課堂的根本。
(3)作業分層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我們教師經常為學生作業的質量頭痛不已。如: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不好,質量不高;完成作業的方式不當(比如抄襲),有的甚至不交作業;各科搶著布置作業擠占學生的時間,降低學生學習的質量,難以有效促進學生鞏固知識並形成能力。
其實,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視聽課為聽“天書”,怎麼可能獨立完成作業呢?更何況是與優秀生一樣多、一樣難的作業?面對“天書”般的“題海”,這些基礎差、意志力差的學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抄,抄作業就是千方百計地想減少老師們“找茬”的機會。這樣看來,我們“苦心”的教師卻是學生抄作業的“教唆犯”了。因此,我們要以平靜心情,實事求是地為他們著想,就會明白減少後進生的作業量,降低難度就能避免他們抄襲,提高作業效率。這樣的方法總比“逼”他們抄來的好,總比不做的強!
(二)對學生嚴格要求,有良好的課堂紀律
對學生嚴格要求,是對學生的最大尊重。課堂教學中只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如果沒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課堂秩序。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不只是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破壞課堂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簡單地誘發另一個學生不聽課,也可能把問題蔓延開來,誘發許多學生產生類似的問題行為,從而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問題行為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發生的。因此,對課堂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範,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也會影響課堂秩序。例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研究發現,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加強課堂紀律:
1.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上課鈴聲響了,你走進教室,面對還沒有完全靜下來的學生,這時你最好的命令是你環顧學生的眼神,等學生都靜下來後,再開始上課。如果你在開課前經常這樣環顧學生,學生一見到你就會自然然靜下來。
2.及時恰當地處理課堂問題行為。
在課堂上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
(三)課堂上要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是一門藝術,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證。現在的課堂熱鬧大於寧靜,言說多於傾聽,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卻不會認真傾聽,不會對同學的回答作出科學的評價。提高課堂有效性,關注傾聽的細節顯得十分重要,教師一方面要跟學生講明課堂傾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悉心、靜心聽講的習慣,學會認真傾聽、交流評價。在課堂上當別人發言時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不要隨便插嘴,要耐心地聽別人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只有認真傾聽了,才能提高聽課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自己要學會傾聽。當學生在發言時,老師的目光要注視著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在傾聽他的發言,老師的目光中要流露一種親切、關愛、期待乃至鼓勵、欣賞,千萬別在學生發言時你去寫板書,讓學生時刻都意識到老師在看著我的眼睛。我們不僅要善於傾聽並接納學生正確觀點,也要善於傾聽並鼓勵來自學生的不同“聲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共同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理解和信任他們舉動,尊重與接納他們的觀點,關心和幫助他們的成長,才能讓他們在主動、自由的狀態下充分表現出他們聰明才智。
H. 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淺談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教師工作中最為之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在教學時追求的理想和方向。那麼如何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呢,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學生的老師同時也要做學生的朋友。我們都知道有時學生是因為喜歡這個老師從而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如果能夠讓學生達到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就為你成功的實施教學活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應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同時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教師的教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也能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下達到最好的狀態。所以教師很重要的工作是要注意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讓學生無時無刻都要感覺到教師的師愛。但這里應該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對學生的愛、尊重和教育的前提下的關系。建立這種關系是為了更好的實施我們的教育。我們反對對學生的逆愛!無原則的寬容!
2.真心熱愛你的學生。班主任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建築師,班主任工作是對學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顆由父母用愛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體,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說熱愛學生是班主任教育藝術的基礎和前提。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與愛的土壤里,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離開這一基礎都將變得蒼白無力。一個對學生冷漠無情的人,是根本無法實行教育的,更談不上教育藝術。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沒有愛,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一位老師說得好,教師愛學生,師生感情好,老師表揚學生,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學生認為是愛護。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學生認為是整人。所以,只有真正的愛生之情,才能掌握更好開展教學活動。
3.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教師應該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始終應該保持陽光心態和飽滿的熱情。教師首先是人他也應該有他的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心情好的時候和心情不好的時候,這都是人知常情。但教師更應該記住他職業角色是一名人民教師!作為教師在走進教室之前應該把你的喜怒哀樂暫時忘在腦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識,有自我調空的能力。因為我們教師的情緒始終在感染著你的學生。如果你的表情始終是冷若冰霜,你的學生就會感覺心情壓抑,而壓抑的狀態是不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和學生潛能的開發。如果你微笑著走進課堂學生就會感覺親切學生的精神就會感覺輕松,在放鬆的狀態下,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和學生潛能的開發,同時學生接受能力也會由於環境和諧而會得到提高。如果你在講課時始終是精神飽滿、激情四射,聽課的學生也會感覺精神振奮意氣風發,這時的學生將始終保持輕松、活躍和旺盛的學習狀態。
4.對你的學生了如指掌。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我們教書不是戰爭,學生也不是我們的敵人,但了解學生是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的有利保證。了解學生的方法是多種,但真正了解學生我們還是應該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一是要了解學生在想什麼怎麼想;二是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三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四要了解學生的知識面。只有這樣我們每節課才能恰到好處的把握好知識的輕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面對全體學生,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行為做到有效。
5.注重因材施教。我們教學所面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這句話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就是要以人為本。如果每個環節都做到了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提高了。就大部分學生而言,學不好是因為不會學,不知道怎樣學。人的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動機的確立,興趣的培養,熱情的保持,方法的掌握,都制約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對執教者而言,導學的藝術重於授業的藝術。對求學者而言,「受漁」與「受魚」是不同境界的效益。在安排教學、檢查教學和總結教學時,始終抓住「學法指導」這一「面向全體」的核心問題,在施教中變學生的「學會」為「會學」。堅持「讀求活、寫求新、聽求實、說求精」,堅持開展各種活動,如練字、寫日記、辦手抄小報、出黑板報、開演講會、從多角度、多形式、多內容、多層次來開啟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形成學習熱潮。
總之,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應該是我們教師始終追求的目標。只有真正這樣,我們才能把學生從煩瑣的學習中解放出來、才能真正來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適應未來的全方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I. 如何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工作
一、注重抓學生課堂行為規范
學生的課堂行為不規范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也影響老師的心情.為此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尤為重要,我在每學期新開學、每個周一都花一定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回憶課堂上我們要做什麼,學生能說出很多,怎麼坐、怎麼站、怎麼聽課、怎麼舉手發言、課本怎麼擺放等等,由他們自己說出來的要比老師強行要求要好的多,學生印象會很深刻.
二、有效調控課堂教學,不磨洋工
有時我們努力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但講課時卻收不到滿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於未能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不善於隨機應變.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在課後反復的講啊練啊,磨洋工式的鞏固,學生會越來越煩,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1、新課前一定要知道教學重難點,設計好教學思路.講課時心裡想著教學內容,眼睛看著學生,隨時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不能牽制學生,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
2、控制師生雙方情緒,不在課堂上發火.大多數學生很反感老師在教學中講太多大道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最好就事論事,不要翻舊帳,要大事化小,有矛盾課後解決.
三、關注差生
教我班課的科任老師都能感覺到,我班第一排的男生女生都是聽課不用心、作業不認真、愛搞小動作的學生,就是因為他們自控能力差,所以學習成績也排在後面,如果不放在我眼前時刻關注,他們就更不容易進步.每次新課結束後,我會最先看他們的接受情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很重視自己,沒有放棄他們.
四、布置課後復習、課前預習,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准備
這一點也是我在上學期剛剛重視起來的.原來我總是想,小學生太小,學習方法也不太懂,只要老師給安排好內容,讓他們跟住別掉隊就可以了.所以在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試前,學生也不知道老師每天要復習什麼,老師留什麼內容就寫什麼,時間長了,學生不會復習,頭腦中總是有依賴老師的想法.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平時的教學過於面面俱到,不利於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可能看不出什麼,我們班主任老師還認為是自己工作細致,實際上已經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所以我現在常常讓學生自己復習所學知識,通過做練習檢驗學生聽課和復習情況,預習新課也是必留的作業,在課堂提問時就能看出學生是否按要求預習了.我認為從現在開始培養學生的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是為他上中學能更好的投入學習做准備,一定會讓他們受益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