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3、利用開放性原則培養學生再造意境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鑒賞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韻律美、音樂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補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原則:
開放性原則
教學方法:
聯想法比較法
教學准備:
CAI課件、多媒體設備
教學教程:
一、詩畫導入
展示一組CAI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歸舟爭渡、驚飛的鷗鷺
師:(明示畫面中的意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能想起初中學過的哪首詞?
生: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師生齊背《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啟發)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顯示課題)
二、研習新課
1、范讀比較:(屏幕顯示)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師:(啟發理解)這兩首詞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粗讀可發現:
景物時令——前寫夏景,後寫秋景;
作者年齡——前為少女時期,後為少婦時期;
感情基調——前愉快開朗,後細膩深婉。
師:(提示)女詞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趙明誠
2、清理思路、賞析意境
上片:詞人舟中所想 → 下片:回到現實
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寫女詞人獨居生活——舟中所想
紅藕香殘:以點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蕭條,
獨上蘭舟:背面敷粉——如果能與丈夫一同劃船該多好啊!
雲中錦書:相關聯想——猜想丈夫的信該到家了,
月滿西樓:生發想像——彷彿身處西樓,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寫女詞人由想像回到現實
花飄水流:移情於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難再啊!
一種、兩處:直抒胸臆——合寫夫妻雙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無計可消除: —— 情之深、重!
} 揭示主旨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名句)平字見奇,化無形為有形(由外到內,運動之速)。
3、名句賞析:“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好在關聯詞“才……卻”:前輕後重,無法排遣
比較“才……又”(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剛……又”(剛考完數學,又要考語文):前後並舉同等
提示:寫作一得——說話作文要力求煉字煉意
小結——①本詞重寫相思,次寫愁情。 ②抒寫閨情而非閨怨。
4、誦讀指導:
結構特點:①本詞為雙調,每段四句,每句四拍,與七律相近; ②雙數句分解為兩小句,每小句四字。
誦讀要領:單數句緩慢悠長,雙數句輕快短促,藉助意象和韻腳(秋、 舟、樓、流、愁、頭)幫 助記憶。
誦讀節奏: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自由朗讀:(2分鍾)
個別朗讀:1 ~ 2名學生演讀(大屏幕顯示相關畫面、音樂)
學生齊背:
5、影象欣賞:播映依據課文改編的優美影象,達到形象直觀,寓教於樂。
6、隨堂練筆:(5分鍾)合理想像,補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課堂重頭)將全詞改寫成情景連貫、意境優美的抒情散文
(教師巡視學生完成情況,選定點評習作2篇)
當堂點評:(3分鍾)(習作投影顯示,作者朗誦)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教師背誦:(下水作品)改寫的散文詩(大屏幕顯示、音樂背景)——
粉紅的荷花已經凋謝,鋪著的竹席也生秋涼,
輕輕解下絲綢帔,獨自登上木蘭船。
天邊飛來隊隊鴻雁,是誰捎來了遠方的佳音?
西樓灑滿月光,思念的人兒啊該早日歸來。
花兒自管飄落,水兒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卻只能獨自愁悶各天一方。
這樣的相思愁苦,哪兒有辦法可以消除,
皺著的`眉頭方才展開,心裡頭卻又想念起來。
三、擴展鑒賞:《聲聲慢》李清照
⑵ 宋詞太難背了,有什麼好方法嗎
我覺得,不同的詞方法不一樣,說說我的經驗吧
首先,如果有曲,可以唱的話,能把它當歌詞一樣記下來,如《幾多愁》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月上西樓》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其二,意境記憶法,先讀懂詞的內容,然後再背誦
其三,結構記憶法,這個要求一定的詩詞水平,能懂格律,這樣就能根據韻腳、平仄、對仗等來記憶
其四,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中來背誦,不能心浮氣躁,白天背了,晚上睡覺前先在腦海回憶一遍,有不記得的地方,第二天著重背誦
總之,要有耐心與恆心,加油!
⑶ 上海中考文言文背誦
一.文言文文章:
1.陋室銘(劉禹錫)2.愛蓮說(周敦頤)3.橘逾淮為枳(《晏子春秋》)4.傷仲永(王安石)5.周處(《世說新語》)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7.賣油翁(歐陽修)8.核舟記(魏學洢)9.黔之驢(柳宗元)10.黠鼠賦(蘇軾)11.狼(蒲松齡)12.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13.公輸(《墨子》)14.莊子釣於濮水(《莊子》)15.曹劌論戰(《左傳》)16.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7.小石潭記(柳宗元)18.孔孟論學(前四則《孔子》後兩則《孟子》)19.淮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鄭燮)20.黃生借書說(袁枚)21.問說(劉開)22.賣柑者言(劉基)23.岳陽樓記(范仲淹)24.醉翁亭記(歐陽修)25.記承天夜遊(蘇軾)26.陳涉世家(司馬遷)27.出師表(諸葛亮)28.桃花源記(陶淵明)29.捕蛇者說(柳宗元)30.登泰山記(姚鼐)
二.列為課文中的詩詞曲:
3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32.望岳(杜甫)33.飲湖上出晴後雨(蘇軾)34.黃鶴樓(崔顥)35.山居秋暝(王維)36.送友人(李白)37.登高(杜甫)38.賣炭翁(白居易)39.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40.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41.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42.如夢令(李清照)43.一剪梅(李清照)44.訴衷情(陸游)4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狀詞以寄(辛棄疾)46.青玉案元夕(辛棄疾)47.四塊玉別情(關漢卿)48.天凈沙秋(白樸)49.天凈沙秋思(馬致遠)50.水仙子 詠江南(張養浩)
三.每周一詩:
5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52.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53.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54.涼州詞(王翰)55.書憤(陸游)56.過零丁洋(文天祥)57.觀書有感其二(朱熹)58.觀獵(王維)59.生查子元夕(歐陽修)60.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要求背誦篇目:(按上述序號排列)全文:2.6.7.9.11.17.23.24.28.31~60
部分:8(第二.三段)15(第三段)18(前四則「孔子論學」)26(第一段)
29(第四段)
年名句按冊梳理 七年級上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七年級下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八年級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 花》。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八年級下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林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九年級上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而現在 /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 我在這頭 / 大陸在那頭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九年級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母親呵。
新教材)考試課內篇目七年級(上)*賣炭翁* 書湖陰先生壁七年級(下)* 論詩(其二)八年級(上)* 曹劌論戰 (背第三段)*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八年級(下)* 陳涉世家 (背第一段)* 小石潭記* 梅花絕句(陸游)*蜀相* 步出夏門行(其二)九年級(上)* 孔孟論學(背前四則)* 黃生借書說* 醉翁亭記* 天凈沙·秋思* 冬夜讀書示子聿* 觀書有感九年級(下)* 唐雎不辱使命* 出師表* 桃花源記* 捕蛇者說 (第四段)2008年中考文言文課內規定的實詞數量(120個)比鄙兵病察徹乘從當道得定伐犯方負賦更故顧觀歸好號還惠及極計加假間簡見節竭盡進居舉具聚類臨慮論漫滅明命謀難平戚強請窮求取去全任入塞少捨生勝師實食使屬說素湯痛亡為徙鮮向效信行形許尋業遺異易詣益陰盈餘緣遠責章知止致眾專走足作坐布衣 菲薄 間隔 交通 絕境 阡陌 驅馳 問津 無論 犧牲。
最重要的:《出師表》、《青玉案》1.陋室銘(劉禹錫)2.愛蓮說(周敦頤)3.橘逾淮為枳(《晏子春秋》)4.傷仲永(王安石)5.周處(《世說新語》)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7.賣油翁(歐陽修)8.核舟記(魏學洢)9.黔之驢(柳宗元)10.黠鼠賦(蘇軾)11.狼(蒲松齡)12.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13.公輸(《墨子》)14.莊子釣於濮水(《莊子》)15.曹劌論戰(《左傳》)16.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7.小石潭記(柳宗元)18.孔孟論學(前四則《孔子》後兩則《孟子》)19.淮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鄭燮)20.黃生借書說(袁枚)21.問說(劉開)22.賣柑者言(劉基)23.岳陽樓記(范仲淹)24.醉翁亭記(歐陽修)25.記承天夜遊(蘇軾)26.陳涉世家(司馬遷)27.出師表(諸葛亮)28.桃花源記(陶淵明)29.捕蛇者說(柳宗元)30.登泰山記(姚鼐)二.列為課文中的詩詞曲:3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32.望岳(杜甫)33.飲湖上出晴後雨(蘇軾)34.黃鶴樓(崔顥)35.山居秋暝(王維)36.送友人(李白)37.登高(杜甫)38.賣炭翁(白居易)39.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40.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41.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42.如夢令(李清照)43.一剪梅(李清照)44.訴衷情(陸游)4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狀詞以寄(辛棄疾)46.青玉案元夕(辛棄疾)47.四塊玉別情(關漢卿)48.天凈沙秋(白樸)49.天凈沙秋思(馬致遠)50.水仙子 詠江南(張養浩)三.每周一詩:5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52.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53.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54.涼州詞(王翰)55.書憤(陸游)56.過零丁洋(文天祥)57.觀書有感其二(朱熹)58.觀獵(王維)59.生查子元夕(歐陽修)60.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最重要的:《出師表》、《青玉案》
1.陋室銘(劉禹錫)2.愛蓮說(周敦頤)3.橘逾淮為枳(《晏子春秋》)4.傷仲永(王安石)5.周處(《世說新語》)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7.賣油翁(歐陽修)8.核舟記(魏學洢)9.黔之驢(柳宗元)10.黠鼠賦(蘇軾)11.狼(蒲松齡)12.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13.公輸(《墨子》)14.莊子釣於濮水(《莊子》)15.曹劌論戰(《左傳》)16.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7.小石潭記(柳宗元)18.孔孟論學(前四則《孔子》後兩則《孟子》)19.淮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鄭燮)20.黃生借書說(袁枚)21.問說(劉開)22.賣柑者言(劉基)23.岳陽樓記(范仲淹)24.醉翁亭記(歐陽修)25.記承天夜遊(蘇軾)26.陳涉世家(司馬遷)27.出師表(諸葛亮)28.桃花源記(陶淵明)29.捕蛇者說(柳宗元)30.登泰山記(姚鼐)
二.列為課文中的詩詞曲:
3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32.望岳(杜甫)33.飲湖上出晴後雨(蘇軾)34.黃鶴樓(崔顥)35.山居秋暝(王維)36.送友人(李白)37.登高(杜甫)38.賣炭翁(白居易)39.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40.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41.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42.如夢令(李清照)43.一剪梅(李清照)44.訴衷情(陸游)4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狀詞以寄(辛棄疾)46.青玉案元夕(辛棄疾)47.四塊玉別情(關漢卿)48.天凈沙秋(白樸)49.天凈沙秋思(馬致遠)50.水仙子 詠江南(張養浩)
三.每周一詩:
5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52.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53.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54.涼州詞(王翰)55.書憤(陸游)56.過零丁洋(文天祥)57.觀書有感其二(朱熹)58.觀獵(王維)59.生查子元夕(歐陽修)60.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二期課改必背古詩文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和《淮上遇便風》 浩盪清淮天共流,長風萬里送歸舟。 應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滄溟始自由。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冬夜讀書示子律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滿江紅 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 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梅花絕句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步出夏門行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
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丑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橫 塘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曉出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雲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採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蒙蒙,垂柳欄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綿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
抓關鍵詞語背誦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
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按寫作順序背誦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例如,《核舟記》的寫作是空間順序,背誦時就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處理:整舟→船中→船頭→船尾→船背。
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個暗示空間順序的語句,學生可以先將這些語句記熟。然後在拆分每一段的結構,梳理每一個段落的背誦思路。
整分聯背誦法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並有一定的聯系。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然後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後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
對於較長篇幅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如《曹劌論戰》、《出師表》等篇目,這種方法是切實、有效而便捷的。嘗試回憶背誦法朗讀有助於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復,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
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限時背誦法這是強制記憶法之一,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
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限時背誦之後的即時檢測。
⑷ 文言文高中怎麼背
希望可以幫到你哦,(*^__^*) 嘻嘻……望採納,O(∩_∩)O謝謝。
. 怎樣才能既背得快,又記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這除了具有頑強的學習毅力外,講究科學的背誦方法是提高忘記效率的有效途徑。這里推薦幾種背誦文言文的方法。
一、抓住關鍵詞語背誦 這里所說的關鍵詞語,一是指句段的領頭字,背誦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篇已能背誦的文言文,再次背誦時往往在某一段的開頭卡住,這時,如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這說明領頭字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
二是指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重任的人遭受艱難情狀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詞語。
根據這個思路,不但有助於記憶,也有利於今後對材料的提取、運用。 二、結合句子特點背誦 在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時,這幾句同為「**非不**」,背誦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為界……戰必勝矣」,可理清這幾句先排比句、再駢句、後散句的句式特點,從而加強記憶。
對某些具有「重章疊唱」的特點的課文,我們在背誦時可以求同存異,即在背誦第一節後,找出其餘各節與第一節不同的字句並記熟它們就可以了。例如《君子於役》共兩節,第二節只有一少部分文字與第一節不同,因此,背熟第一節後,第二節只要記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三、省略部分文字背誦 這種背誦方法適用於那些記憶力比較差的人。具體作法是:把課文讀幾遍後,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時只保留每句話的開頭和結尾的一兩個字,中間的文字省掉,背誦時再補齊省略的文字。
如背誦《出師表》就可以這樣:「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運用這種方法背誦,不但背得快,而且記得牢。 四、利用課文畫面背誦 有些課文景物描寫如詩如畫,人物刻畫栩栩如生,讀了課文,文中的畫面在頭腦中就像電影鏡頭一樣,自然而然地出現,從而產生聯想記憶。
如《醉翁亭記》一文的二、三兩段,作者在這兩段中分別描繪了兩幅畫面,一是風景畫,即朝暮四季圖;二是風俗畫,即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若能將這些山水風光、遊人活動、個人情感等畫面印記於胸,就能快速成誦。
又如對李白的《望天門山》一詩,也可按詩的意境勾畫出一幅山、水、日、帆組合而成的簡筆畫。這樣不僅有利於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於記憶。
五、按照寫作順序背誦 這是根據文章的寫作順序背誦的一種方法。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
如《扁鵲見蔡桓公》可以按時間順序背誦: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對《核舟記》可以按空間順序背誦:整船-→船中-→船頭-→船尾-→船背;對《活板》則按邏輯順序背誦:活字板的創造發明→用法→功效。
六、參照課文譯文背誦 課文中,有些句子或段落繞口難讀,更難記,如《愚公移山》一文第三段中的幾個句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背誦時,錯讀、漏讀、顛倒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時,可以採取參照譯文的方法來加強記憶,即可避免錯漏顛倒等現象。 七、根據課文線索背誦 文章的寫作線索有寫人線索、敘事線索、抒情線索等。
《桃花源記》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展開記敘,從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寫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尋未果而告終,按照這一線索就比較容易記憶。背誦《陋室銘》,可按題眼「陋」這一線索來記憶,文章先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與古代名室相比,寫得層次分明。
八、進入課文角色背誦 背誦《核舟記》中描述船頭三人動作神態的文字,可以讓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東坡、魯直、佛印,通過表演「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佛印「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豎其左膝」這些惟妙惟肖的動作,然後進行記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誦《曹劌論戰》一文,可由三們同學分別模仿同鄉人、曹劌和庄公的語氣進行對話訓練,然後再背誦,效果將會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特別強調培養能力,體現在背誦上就是既要能記憶又要能理解,在記憶的同時求得理解,要想寫出詩文中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或表達了某種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須在記憶的基礎上正確地理解內容,按要求截取有關片斷或句子。如果僅能機械記誦而不能透徹理解,就會答非所問。
因此說,記憶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記憶的生命力之所在。
①理解記憶法.理解是記憶的前提,要記住一首詩,就先要弄懂詩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詩層次大意的基礎上,反復地讀幾遍,印象就深了.否則,對詩意一知半解或層次不清,記憶就慢,即使暫時記住了,也會很快又忘掉.②形象背誦法.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詩的標志.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像,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③專注背誦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記憶的關鍵.因此,最好給自己限定時間,規定數量,按慢讀——快讀——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大腦皮層留下的痕跡深刻,記憶效果就好.④抓頭字背誦法.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節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頭字,都具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盡可能將它記牢.■按寫作順序背誦 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 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整分聯背誦法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嘗試回憶背誦法朗讀有助於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復,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如果你是為了考試而去背誦話,可以挑一些名句來背誦,多看看古詩文默寫的題就能發現規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說,就是誦讀、理解、背誦 。
誦讀、理解、背誦,誦讀是核心、是關鍵、是文言文學習的立足點。所謂誦讀,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一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學生的了解和寫作能力,教學的時候先由老師范讀,後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背誦以外都可以看著書。」
由此可以看出,在誦讀教學中,除掉老師的范讀外,學生所要作的就是「跟著讀」、「練著讀」、「背誦」和「看著書(讀)」,換句話說,誦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探究的學習過程。 這當中,讀是關鍵。
讀,首先要聽老師范讀。從老師的范讀中應該領悟些什麼,請看梁實秋先生回憶他的老師徐錦澄先生講課:徐先生於介紹作者之後,朗誦全文一遍,這一遍朗誦可很有意思。
……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字不苟地吟詠一番,好像是演員在背台詞,他把文字里的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洩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是已經領會到原文的意義的一半了。
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於誇張,但必須可以琅琅上口,那卻是真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所蘊藏著的意義,都要通過朗誦表達出來。
而學生在聽老師的范讀中,也正要獲得對文章的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從而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慾望,以達到進一步「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目的。 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文字所蘊藏著的意義等等,不是一下子就讀得出來的,它是學生在不斷地聽范讀、跟著讀、練著讀的誦讀過程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得來的。
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讀音正確。這是由於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間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讀所決定的。
一般來說,課文注釋中對這一些都註明了讀音,要依據注音,認真讀准。這里要著重提一提「破讀」的問題。
所謂「破讀」,就是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別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如「衣」用作名詞時讀yī,用作動詞(穿衣)時讀yì;「食」在表示吃時讀shí, 在表示給人吃時讀sì。
不過現在有的破讀音已經進入現代漢語中,一般字典也已有註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詞)讀hǎo,愛好的「好」(動詞)讀hào,難易的「難」(形容詞)讀nán,災難的「難」讀nàn等等。而有些破讀現在已不加特別區分,如葉公好龍的「葉」,舊讀shè,現在可以讀為yè了。
掌握破讀,對辨析詞性詞義,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注意停頓。
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了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在對詞句含義理解的訓練中,通過誦讀來實現。
此外,還要注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等等。 實際上,誦讀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誦的學習過程。
我們不贊成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搞繁瑣的語法分析,機械的誦記名詞術語,也不主張呆板的所謂字字落實、句句落實。我們主張學習文言文,要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領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最後達到將文言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一個部分。
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誦讀、識記、理解是同步進行的。我們所說的對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對文章內容上的整體的領會、把握。
這種領會和把握應當:①著眼於全篇的內容;②著眼於文意的溝通;③著眼於文章的篇章。至於背誦,這也是由於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字詞的識記,詞句含義的理解,作品思想內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讀成誦才能做到。而且,語言文字的學習,概念和規則並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記住了規則就能說話、寫作、閱讀;語言學習是先實踐、運用,然後理解。
因而語文學習需要背誦,而文言文的學習則更強調背誦了。 能夠「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主要靠背誦量的不斷積累。
因此,新修訂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都對背誦作了量的規定。其中,小學背誦古詩詞80首,初中背誦文言文20篇、古詩詞50首,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
這樣一些篇目全部誦讀至背誦,爛熟於心,達到上述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不會有困難的。 我們提倡閱讀古典詩詞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當堂背誦。
背誦當然還要講究方法。我過去曾總結過的組塊性記憶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如,意義組塊:按文章意義分段組塊記憶的方式;綱要組塊:應用層次內容提綱組塊記憶的方式;關鍵詞句組塊:通過關鍵詞句組塊來掌握文章大意、綱要,又反過來根據它們去掌握詞句的識記方式;節縮句式組塊:將句子節縮為短語組成組塊識記單位的方式;此外,還有句群中心句組塊,關聯詞語組塊等等。限於篇幅,不展開論述。
背誦還要靠不斷 *** 、強化。豐子愷先生告誡子女讀書,講究一個「讀」法。
讀字的繁體筆畫是22畫,因此,他要求每篇詩文都須讀22遍。這樣就能口熟心熟,歷久不忘。
過去私塾讀書講究「復背」,就是每熟讀一文後,都要再把前面所學拿來復誦一次,即,讀第2文,要1--2文復讀,讀。
化整為零,步步為營
有些文章較長,同學們背誦時不妨化整為零,再各個擊破。這樣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為營。最後再化零為整,「組裝」成篇。
以寫助讀,感官兼用
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背書亦然。如果背書時一邊讀一邊寫,讀讀寫寫,這樣就能調動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的參與。這種背書方法不但不像有些同學所說的速度慢、太麻煩,而恰恰是提高效率的首推方法。這種方法還能為默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互讀互背,合作「經營」
背書時,三兩人一組,互讀互背,相互提示,合作「經營」。這樣背書,便於思路集中,同時具有提神互補、教學相長之功效。
按圖索「意」,讀圖背文
此法特別適用於背誦古詩詞之類。將詩文的意境、內容,用象徵、抽象、誇張、寫意等手法,勾勒出簡圖或簡表,然後按圖索「意」,一邊讀圖,一邊「說」文,最後達到背誦之目的。
角色表演,情趣背書
很多文章,角色台詞豐富,具有故事性、戲劇性。先讀後演,角色互換,情趣頓生。在這樣的氣氛中,何愁課文難背?
錄音錄像,輔助背誦
打開收錄機,讀讀,背背,錄錄,放放,對對,看看……在往返循環中便背熟了課文。有條件的同學可做成讀書、背書的錄像帶、軟盤等,在VCD、DVD或電腦中再現,背書興致定會大增。
高一的課本中文言文佔了近三分之一的內容。
最新版的高一語文教材雖把它刪掉了一個單元,且調整了一些篇目,但其重視程度仍未降低。然而,文言文的學習歷來是教與學的難點,學生不喜歡學,就是教師,開公開課的,也鮮有上文言文的。
再要說到背誦,學生就更頭痛了。高一的且不說,高二第三冊雖只有一個單元的文言文,但要求背誦的卻不少。
要背的都是名篇、名段,但學生背起來較現代文要難多了。就算勉強背下來,沒多久就忘了。
我在文言文教學中一貫做到要求學生背誦的我也必須背下來,可我的「示範」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文言文背誦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了。
作為筆者自己來說,尤好文言文,許多名篇,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蘇軾的前後《赤壁賦》等等,雖歷經多年,仍能流利背出。就算是以前從未背誦過的文章,如李密的《陳情表》,在上完之後也能很快背出。
原因何在?不是我的記憶力驚人,仔細分析,除了興趣的因素外,與我掌握了一些背誦的原則和方法有關系。 化「長」為「短」。
即要把篇幅長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幾個短小的部分來背。這樣一來,每次背的內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來了,比一次背誦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
當然,最後一定要把幾個部分連起來背熟。 讀懂文意。
很多做父母的喜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他們背「唐詩」,但小孩子往往要經過大人的多次反復的強化才能記住。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詩的意義是渾然不知的。
從我自己背文言文的經驗來看,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先深入把握文意。我之所以在上完一篇文章後能很快背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備課的時候,我已經對文章中的每一字、詞、句的用法、意義,對文章的寫作思路、結構、主旨等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這些東西已經深深印入我的腦中,再背起來就能很快從大腦中「放」出來了。
多次鞏固。人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時。
所以,明確背誦任務後,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就會越厭煩。一個段落要一次「搞定」,限時搶記,不妨試試「三分鍾搶記」。
當然,搶記的東西忘得快,過後要多次鞏固,經常進行搶記訓練,也是對記憶力的一種鍛煉。 |下面再結合自己背誦以及教學的經驗,談一談文言文背誦的方法。
首字提示法。在檢查學生背誦時,我常發現,學生背到一個地方時會突然「卡脖」,怎麼想也想不出下一句。
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個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來,接著背下去。針對此,我提出了「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個字(如果連續的短句較多,可以適當合並)寫下來,用它們作背誦時的提醒之用。
如《赤壁賦》的第一段,在背誦時把「壬、七、蘇、清、水、舉、誦、……」等字寫在一張紙上以便在背誦「卡脖」時提醒自己。這樣多反復幾次,直到最後不看這些字也能背出。
當然,這種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對所背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處於「夾生」狀態。還有「注釋提示法」,即只看書下的注釋,用它們來提醒自己背誦。
它和上面的方法的作用是一樣的。當然,像《離騷》這樣的,每一句書下都有注釋的,不能用此方法。
翻譯還原法。學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它們翻譯成現代文,落實字詞的意義,這樣才便於對文章的分析。
而在背誦文言文時,可以「倒過來」,即看著譯文,回憶還原原文。有了最開始的字詞句的翻譯、理解,再加上熟讀,這時再根據譯文去還原原文,就比較容易了。
這種方法不僅有利於背誦,還有利於對文章的字詞句的翻譯的深入掌握、鞏固。 邊讀邊譯法。
很多學生在背誦時只是一味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想通過反復的誦讀來強化記憶。這種方法雖有效果,但很不明顯。
我提倡邊讀邊譯,即讀一句翻譯一句,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如李密的《陳情表》的第一段,可以這樣做:讀一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然後譯:以,因為;險釁,坎坷、罪過,即艱難禍患;夙,早時;遭,遭遇;閔,通「憫」;凶,不幸;「我因為艱難禍患,很早就遭遇不幸」。
這樣邊讀邊譯,譯,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於記憶、背誦。這種方法從背誦的速度上看比較慢,但「一舉兩得」;而且背下來後不易忘記。
舉綱張目法 對於背誦,學生與文章是一對矛盾。學生如何把文章背誦出來,猶如漁人如何把掩埋在泥沙中的大網發掘出來。
在講解分析課文中,我引導學生採取舉綱張目法。 所謂舉「綱」,就是在講解課文時,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一段一段的進行,根據每段課文所寫事物或講述問題,找出中心詞或概括成一句簡短的話,然後按順序聯成一串這便抓住了這段文章的「綱」。
依據這個「綱」就能聯想起整段文章。 所謂理「目」,就是每段文章中,每個事物或問題是用哪幾句話描述的,每句話又是怎樣講的,對於這些細目也要一個個清理。
重點是語法結構復雜和含義深刻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是背誦的「攔路虎」。學生只有徹底理解它,才能迅速記憶它。
舉綱張目,就是在清理文章綱目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研究綱與目及目與目是怎樣聯結起來的,也就是說,要搞清句與句、句與段之間的關系:是因果?是種屬?是部分與整體……到此為止,文章思路也。
(一)古文20篇 1. 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 2. 勸學 《荀子》 3. 逍遙游 《莊子》 4.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5. 過秦論 賈誼 6. 屈原列傳 司馬遷 7. 報任安書 司馬遷 8. 陳情表 李密 9. 蘭亭集序 王羲之 10. 歸去來兮辭 陶潛 11.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12. 滕王閣序 王勃 13. 師說 韓愈 14. 阿房宮賦 杜牧 15. 六國論 蘇洵 16.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17. 赤壁賦 蘇軾 18. 石鍾山記 蘇軾 19. 項脊軒志 歸有光 20. 登泰山記 姚鼐 (二)詩詞曲50首 1. 靜女 《詩經》 2. 無衣 《詩經》 3. 氓 《詩經》 4. 湘夫人 屈原 5. 離騷 屈原 6. 長歌行 漢樂府 7. 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 8.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9. 短歌行 曹操 10. 白馬篇 曹植 11.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潛 12. 山居秋瞑 王維 13.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14. 越中覽古 李白 15. 蜀道難 李白 16. 將進酒 李白 17. 登高 杜甫 18. 蜀相 杜甫 19. 兵車行 杜甫 20. 客至 杜甫 21. 旅夜書懷 杜甫 22.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23. 閣夜 杜甫 24. 登岳陽樓 杜甫 25. 漁翁 柳宗元 26. 石頭城 劉禹錫 27. 琵琶行 白居易 28.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元稹 29. 李憑箜篌引 李賀 30. 過華清宮 杜牧 31.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32. 錦瑟 李商隱 33.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煜 3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35.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 36.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38.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39. 鵲橋仙(纖雲弄巧) 秦觀 40.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41.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42.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43. 書憤 陸游 44.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4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46.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47. 竇娥冤 關漢卿 48. 長亭送別 王實甫 49.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張可久 50. 哀江南 孔尚任。
兄弟!在學習文言文上沒有捷徑只有苦讀,要記住欲速則不達.你在先背之前要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註上拼音,這樣在讀的過程中不會磕磕絆絆,以免打擾自己背書的興致.然後,你可以一小段一小段的背,不要操之過急.直到這一段徹底會背了在被下一段,要不然你會背著後面的忘這前面的,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明智的,也是最笨的.背完後再連起來背個五六遍,一片文言文你就可以拿下來了.不過要經常復習,要不會很快忘記.我在背文言文時從不要求一次會背,而是把文言文這座大山一點一點搬掉,這樣就不會很傷腦經.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只要你肯花多一點時間去背終究會被的.希望你在語文方面有所進步!再見。
⑸ 如何簡單的背李清照一剪梅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在理解了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意義及表達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背誦才會變的簡單。
1.作品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作品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雲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3.作品賞析
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詞人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緻精巧的別情佳作。
⑹ 古詩學習方法:詞達意
為您從老師的角度來解讀,請參考:
學習古詩詞的方法
古詩詞很多時候是「立象以盡意」的,所以一般不要一味的死解,只給它唯一的闡釋,而要想法設法挖掘詩歌的各種內涵,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體味它,應用它,古詩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本就是那源頭活水,各人飲之都有他自己的感味。也給學生一種言有盡意無窮之感。 1、入境---移情模式 「境」就是古典詩詞字里行間所映射出的情感氛圍和意境或者說作者當時寫詩詞之時的情景。由於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千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面對僅存的白紙黑字而欲入詩歌之境的時候,首先就要想辦法「造境」,造境就是想法營造一種氣氛。常用的媒介、手段有音樂、視屏、圖畫、優美的文字闡釋等等。例如對於李清照《一剪梅》的教學,可以在讀懂了基本字詞及表面詩意之後,給學生放一段鄧麗君演唱的「一剪梅」歌曲,利用「以樂感人」的效果帶領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的詩歌鑒賞,試著理解、同情(西方所謂的移情)作者當時的心境,進一步做出理性分析。 2、尋象---盡意模式對於簡短的古典詩詞來說,作者往往是利用一些取材於自然界或者人類生活中的「意象」來含蓄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所以要理解詩詞的基本意境,就必須首先對詩歌中的基本意象做出正確的理解。通過分析基本「意象」,透視作者的表情達意及其所在。比如李白的《蘇台覽古》,作者用「舊苑」、「荒台」、「新柳」等表達了一種風華不再、殘跡斑斑而只剩煙柳依舊的滄桑蕭瑟之感。如此等等,都是「尋象以盡意」。 3、吟誦——體味 模式這種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使「吟誦」這一手段體現出它「潛移默化」的價值。簡單說就是吟誦時要注意詩詞的平仄和韻律,在此基礎上把握詩詞的情感意境,讓學生在自我吟誦中體驗詩歌的魅力所在,主要是形式上和內容上的一致性。一般的詩詞都可以用這種模式來組織教學,但是也不能一味迷信他,有時候還要藉助於其他手段共同完成對詩詞意境的基本把握。 4、翻譯——創作 模式如果通過教學,接受者即學生對詩詞的基本內涵和情感意境等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認識,之後就可以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優美語言去翻譯古詩歌,進而也可以選取詩歌中的某一個意境、意象去用詩詞表達自己的見解,嘗試創作,親自體驗。
古詩詞教學法
一、營造氛圍,交流情感
詩必因情而發。古人說詩言志,優秀的詩歌作品都是在詩人被現實生活激發起沸騰的感情時寫就的,作品「飽和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何其芳語)。
古詩詞教學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必須全身心地投入,經過深入的理解和體驗,真正做到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並把這傳達給學生。例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時先仔細的研究了蘇軾的遭遇和思想感情,課堂上就有這樣深情地介紹:「有這一位詞人,他才華橫溢,豪放,曠達,有人說他本非凡間子,只應天上有。可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詞人一生卻顛霈流離,被貶到杭州、密州、徐州,最後病死於瓊州內遷的途中。就在他密州任上,本以為可以和他最親的親人相會,不想又成『空餘恨』。這位詞人是誰呢?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水調歌頭》的作者蘇軾。請大家先感受一下蘇軾當時的內心情感,再讀他的詞。」學生在教師深情的引導下被溶入了一種孤獨和相思的氛圍當中,內心情緒與作者產生共鳴。在後面的學習中學生會積極參與,能更好的感受和領悟詩歌的思想,也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豁達與達觀。
二 聲情並茂,增強形象
詩歌教學中,以圖像、樂曲配合教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詩歌教學時配以圖畫、音樂,可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創造出生動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1、以畫配詩:
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讀詩想畫,見畫想詩,極為有益。我在教學《惠崇<春江晚景>》時是這樣處理的。當學生在品味詩意之際,教師已在用彩色粉筆以速描的方式勾勒出一幅簡圖。接著讓學生面對面,按照教鞭指點的方向邊看邊誦,只給兩分鍾,學生就會背全詩,然後,又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畫面結合詩句,展開自由想像,在短時間內構思一段繪景的話語。一個學生繪聲繪色地說:「透過一片青翠的竹林,有兩三枝粉紅的桃花分外耀眼……」 。
2、以樂配詩:
中國有著優秀的古典詩歌,也有著優秀的古典音樂,兩者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都表現意境。在古詩詞的教學之中可引入古典音樂這一資源,在音樂的氛圍里學習古代詩歌,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在教學辛棄疾的《破陣子》時播放了《十面埋伏》,那慷慨激昂的戰斗氛圍充滿整個課堂,音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詞人願意戰死沙場,卻又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我播放了王菲的現代歌曲《水調歌頭》讓學生品味兩種不同的滋味,以更好地感受詞人的情懷。
三、抽絲剝繭,質疑求真
一些古詩詞作品中出現的詞教材沒有給出注釋,這就留下了給學生下注的空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注釋的過程也正是研讀領悟的過程。此過程也是一個抽絲剝繭,層層推理的過程,在學生給出注釋的同時也增強了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例如《破陣子》這首詞中的「夢回吹角連營」一句中的「夢回」一詞教材並沒有給出任何的注釋,初讀時有學生理解為「夢里回到」,也有學生理解為「夢中回來」即「夢醒」。我隨即組織學生分組研讀討論,學生依據自己的認識,查閱手頭相關的資料,展開討論,質疑求真。最終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夢回」解釋為「夢中回到」較為合理,並且列出四大理由:
1、寫作此詞時作者閑居於江西上饒,不在前線作戰。
2、如作「夢醒」解釋,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作何解釋?
3、「——可憐白發生」一句揭示了現實,如前邊的內容可以解釋為夢境,則夢境和現實相結合,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藝術獨創性。
4、作「夢中回到」有表達作者的悲憤之情,能揭示理想與現實、希望與失望的矛盾,這與本首詞的主題相符合。
四、聯類比照,以詩教詩
古詩詞鑒賞雖然重在詩歌本身,但不囿於一首,推及其他,聯類比照,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溫故而知新,可擴大閱讀和拓寬視野,可映襯對比,加深認識。
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難得一見的喜詩。學生僅以此詩是難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喜悅的強烈的,更難僅憑此詩窺一斑而見全豹,了解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上課時可印發杜甫的其他一些詩作比照學習,如《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等詩都能反映杜甫對安史之亂給人民造成的苦難的極大悲憤。多年的愁苦,多年的悲憤,一旦得以釋放,作者心中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喜欲狂」的心態,對其他一些杜詩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留心處處皆學問」,只要留心做一個有心人,就會發現在語文教學的天空下到處都有可研究的東西,古詩詞的教學也不例外。
⑺ 請問李清照寫的一剪梅怎麼背
一剪梅-李清照
紅耦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⑻ 一剪梅中運用哪些藝術手法
《一剪梅》中詞人以白描的藝術創作手法,以靈巧之筆抒寫眷眷之情。 《一剪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揭示出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
⑼ 一剪梅要背嗎
要。
_患裘罰逝潑置耙恢_ā薄襖扒懊貳薄襖懊廢恪薄襖懊反骸薄壩耵∏鎩薄白碇小鋇取R災馨鈦濉兌患裘貳ひ患裘坊ㄍ蜓俊肺澹髁鄭昂蠖胃髁洹⑷皆稀A磧興髁鄭昂蠖胃髁洹⑽迤皆希凰魑迨拋鄭岸撾寰淙皆希蠖瘟淙皆系缺涮濉4磣髕酚欣釙逭鍘兌患裘貳ず炫合悴杏耵∏鎩返取?
_未焙潁嗣淺埔恢ξ患簟R患裘返囊饉跡褪且恢γ坊ā9糯焙潁喔裊降氐娜送ü投苑揭恢γ坊ɡ幢澩鏘嗨肌H紜毒V菁恰芳竊羋嬌頭蛾實墓適攏骸奧嬌越希悅坊ㄒ恢_某ぐ燦敕蛾剩允唬骸勖販賧涫梗撓肼ね啡恕=銜匏校腦恢Υ骸!?
⑽ 李清照的一剪梅怎麼背啊
一剪梅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紅藕香殘玉蕈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參考資料中有賞析
希望對你的記憶有幫助 祝學習進步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