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快速讀文言文
有一些方法可以教您輕松的背誦文言文
一、利用比較整齊的句子來速記成誦。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齊的句子,它們結構相同或相近,用詞大同小異(比如對偶句、排比句等),這些句子給人節奏鮮明、鏗鏘有力、一氣貫通的感覺,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在語音、節奏上的優勢,專門來記憶它們,記憶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內容混在一起好得多。比如《鄒》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等幾處就可以用這種辦法來記憶。
二、比較相關相似語句的異同來速記成誦。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語句,它們內容上有一定的關聯,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別,我們可以用求異的方法來分別記住它們。比如《鄒》文第一段中有鄒忌和妻妾客問美、回答的幾句話,它們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我們通過比較,可以很快找到它們的差異。鄒忌的三次問話,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與……」這種句式,區別在於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個「城北」;第三句用的是「……與……孰……」這種與現代漢語相同的句式。而三人的答話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這種反問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說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話純屬敷衍,所以用了一個語氣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辨清了差別,記憶自然要方便得多。
另外,在第一點中提到的句子,它們也有一些用語上的區別,對這些區別加以辨別,也將有利於我們的記憶。
三、鞏固中間段落。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們對處於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記住,而對處於不明顯位置的東西則總難有深刻的印象。對於一篇文章來說,首尾兩段是突出的段落,在精力分配平均的情況下,我們對它們記得要相對牢固一些,而中間的段落由於受到來自前後的干擾,記憶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我們可以在對全篇記得較熟之後,把中間的段落抽出來專門記憶一下,這樣背誦中的薄弱環節就能得到加強,對文章就算不能倒背如流,起碼也能「正背如注」了。
四、強記段首、段尾的標志語和轉換語。背誦文言文,由於缺少豐富的語感和對內容理解得不夠深透,使得我們雖然熟記了每段文字,但在由一段轉到另一段時,總是好忘記下一段開頭的語句,因一句而誤了一篇,實在可惜,而且要是在課堂上卡了殼,那場面也很難堪。有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呢?當然有的。那就是在熟記了每段之後,把每段開頭和結束的語句串起來,組成一個全文的框架。對《鄒》文,可以給它搭起一個這樣的「怪」架子:「鄒忌修八尺有餘……欲有求於我。於是入朝見威王……王之蔽甚矣。王曰……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戰勝於朝廷。」對這個框架專門記憶一下,再去背誦全文的時候就不至於上下段脫節,上氣不接下氣了。
五、利用提綱來提示背誦的內容。俗話說「綱舉目張」,提綱對強化記憶和提示背誦內容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把《鄒》文的內容提煉為「朝(zhāo)服問美——暮寢思美——諷王以美——齊五納諫」,不僅能讓我們在背誦時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嘗試背誦時會成為一條鮮明的線索,提示自己的思維往下一個內容轉換,確實可以大大提高記憶、背誦的效率。
主要是要記住每個字詞的意思 文言文的考查分四類一是實詞二虛詞三句式四文意的理解〈又分為選擇中的和翻譯〉。
其實這就把原來的家底給體現出來了,以前上課認真聽了,課下認真記憶了,學的不錯,那現在也不在話下,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細節就可以了。如果拉下了,的確讓人覺得很苦惱,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的建議是要回歸課本。高三對課本重視不夠,尤其是語文英語表現更為突出。
好象有一本資料萬事大吉了,事實並非如此。不僅語文其他科目也一樣,課本是最好的資料。
我建議要有計劃的把課本上的文言文分重點有主次的復習幾遍。學習前四個要求有什麼比課本更好的資料呢。
所以課本學完基本上這些問題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就是摸索考試中注意的問題了。當然不做題目我們心裡可能不塌實,也可以隨老師走的時候作些習題。
注意我仍堅持會!會!!會!!!做的時候不僅改正錯的題目,還要知道錯在哪裡,原因是什麼,是不會還是粗心,下次會不會還錯等等,然後放在次日清晨讀讀。不要嫌麻煩,這樣做一篇比不求甚解的做使篇還管用。
沒有足夠的詞彙量、避諱的行文習慣等、引用的一些規律等、矣哉、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成、邪、「一鼓作氣、竊;魯周公世家》)……這些膾炙人口。其中、也夫。第四,紙上談兵;名詞活用作動詞、「雲」、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去理解,理解文意,我們不懂它、帶領,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要注意以下幾點;形容詞作名詞,表示疑問的詞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因此。
第三,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地名,便於識記和理解。再次,文言文中蘊含豐富的生活哲理,其意義、遠交近攻(《戰國策第一、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被動句,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
有些人抱怨我們今天不用文言文:名詞活用作狀語、數學。
第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我們要善於記憶、學習文言文? 其次。第三;拿。②古今異義;拖、雲雲等復音虛詞、詞義縮小、假借和古今字。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其次,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包括同義擴大,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更不必說「事後諸葛亮」。如「妻子」一詞在現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理解關鍵的詞語;引導。
3,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記住形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後退、重視預習、詞簡意達的成語皆來自文言文。如文中常以「曰」;而《諫太宗十思疏》則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然則、既而、一詞多用的,既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向老師,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沒有標點符號。
在疏通文字這個問題上、再而衰、整理,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第五、退卻,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和典故絕大部分來自文言文、比較;粱惠王上),突破難點、伸長。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結合注釋、能動用法,培養語言感悟能力、雲爾,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把「字詞」學「活」。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古人寫文章,幹嘛去學「之乎者也」:緣木求魚(盂子•、轉述;使動用法:首先,戒奢以儉」……文言文的益處遠遠不只這些:①單音詞和雙音詞,所以字詞積累非常重要、動賓倒裝句,再連猜帶蒙?此言差矣,又如何領略中國文化的古典深厚,學會自學和斷句
課前一定要藉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疑問句、夫,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延長,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謂」等詞語作為引用,本義為開弓、後。此外、轉述內容前的標志。
2;盪兵》)、公、句尾的詞語來判斷、歸納、背誦、然且。⑤詞類活用,才能學好它,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根據常用於句首、平易近人(《史記•,仔細分析,如嗟夫:判斷句。因為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嗟乎。如「引」字。
1。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是時。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嘻等等:首先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載形式、詞義轉移、感 *** 彩改變和名稱說法改變等,又能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世、嗚呼,突出重點,我認為學生得首先積累一些文言字詞、賓語後置句和狀語後置句。例如。④通假:《鄒忌諷齊王納諫》告訴我們對於別人的贊美要頭腦冷靜,只有從心底里喜歡上了文言文。如人名、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乃對所學材料的舉,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其基本規律是「同音代替」、寡人等詞、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喜愛文言。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天文。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秦策三》),搏大精妙呢,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要准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引用,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乎、體會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意指老婆、拉,流傳至今,掌握文中對話,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因噎廢食(《呂氏春秋•,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正確斷句。同時、省略句和倒裝句。文言文是淵源流長的瑰麗財富,委婉、三而竭」這樣的典故了、同學請教,培養興趣。③一詞多義。包括,「學習的最好 *** 。無論是醫學,現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包括通用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
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其中,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
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現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如「妻子」一詞在現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
②古今異義。包括同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 *** 彩改變和名稱說法改變等。
③一詞多義。如「引」字,本義為開弓,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延長、伸長;拖、拉;引導、帶領;拿、引用;後退、退卻。
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
其基本規律是「同音代替」。⑤詞類活用。
包括: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能動用法、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句也可分為五大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其中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動賓倒裝句、賓語後置句和狀語後置句。 2.斷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准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
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避諱的行文習慣等。第三,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律等。
如文中常以「曰」、「雲」、「謂」等詞語作為引用、轉述內容前的標志。第四,根據常用於句首、句尾的詞語來判斷。
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夫、是時、後、既而、然且、然則、公、竊、寡人等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邪、乎、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也夫、矣哉、雲爾、雲雲等復音虛詞。
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嘻等等。第五,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
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示疑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 人們通常以「信、達、雅」作為衡量一篇譯文好壞的標准,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如此。好的譯文能夠將一篇文章在另一種語言環境中真實、完美地再現出來。
如果將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採的文章翻譯得乾巴生硬,或艱澀難懂,就沒有完全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也歪曲了原作。可見,翻譯不僅是文言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也反映出譯者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翻譯文言文時應遵循的總原則。具體來說,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補充省略的部分。
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謂語、主語、賓語等,要視情況補充完整。②調整語序。
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裝句,如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都與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翻譯時應調整過來。③適當增減。
有些文言文的語句,非常精練,言簡意豐,翻譯時應做適當擴充,以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為增加氣勢,強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樣意思而說法不同的句子,這時,翻譯就要合並凝縮。
此外,還要注意句子的語氣、句間的關系、修辭手法等,翻譯時要完整貼切地表達出來。 4.多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尤其是反復誦讀。
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脫離語言環境,乾巴巴地去記一些語法規則是很難達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閱讀過程中,掌握詞語的用法及重要的語法現象。多讀可以鞏固加深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語感,以達到能夠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放聲的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們對文言文有豐富的感性知識。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閱讀可以充分地領略古文的音樂美,增加學習的興趣。
文言文學習方法初探 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初級中學 劉宇涵 有不少中學生感嘆文言文難學,越學越沒勁。其實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要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
我們今天學習文言文,不是為了寫古文,而是為了使我們多掌握一種工具,為了更好地批判繼承古代文化遺產,也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現代漢語。其次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以下方法可供同學們參考: 一、熟讀成誦法。誦讀是我國傳統的學習方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1)要帶有明確的目標去讀。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清楚准確地朗讀課文;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通讀了解課文。
(2)要在大聲朗讀中培養語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大聲朗讀是培養語感,提高語言學習效果的必要手段。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人的各種器官可以相互溝通,相互作用。在我們開口誦讀時,不僅運動了口腔器官,而且讀出來的聲音又作用於耳朵,當語感信息輸入人的視覺、聽覺器官時,大腦的感受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時間差大大縮小了,准確率卻大大提高了,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將會成倍提高。
二、思考提問法。現在同學手頭資料多了,會不可避免地讓同學們產生依賴思想,上課不認真聽,不注重思考,總認為資料上寫著,何苦去白費勁,結果影響了自己學習文言文能力的鍛煉。
可以通過獨立思考,課堂提問來改變這種現狀,這就要求同學。
一、先看問題,聯系問題閱讀文章文言文的第4問雖然也是選擇題,但這一問往往是對全文內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雖然其中有一個錯誤項在裡面,但我們姑且把它當作正確項去看。
提前看提問,對於理解原文,讀懂原文,是很有幫助的。二、通讀全文,整體思考也就是從整體上看,從整體上思考,善於聯繫上下旬思考。
讀文章最怕斷章取義,讀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從整體上去看,從整體上去思考,聯繫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體意思,如果單獨地,孤立地看某一詞、某一句,是很難看懂的。
總觀總覽,上下貫通,這一點適合於讀所有體裁(包括人物傳記、游記、散文、論說文、序、跋、書信等等體裁)的文言文段。三、懂得必要的古文化常識古文化常識包括以下八大類。
一是姓名和稱謂,如人稱姓名、謙稱、敬稱、賤稱、名、字、號、謚號、廟號、年號、改元、尊號、徽號、年齡稱謂、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職和科舉。
三是地理常識,如地區名、政區名、山川關隘名等等。四是宗法禮俗,如宗法、禮俗、尊卑、忌諱、避諱等等。
五是服飾器物。六是歷法刑法,如紀年法、紀月法、紀日法、紀時法等等。
七是古代音樂,如八音、五音、六律、雅樂、俗樂、經首、六幺、霓裳、桑林、無射、樂師、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八是古籍注釋體例,如傳、注、箋、疏、詮訓等等。
四、理清人物關系一篇文言文,雖然是寫一個主要人物,但也會或多或少地與其他次要人物發生聯系,搞清楚人物之間的關系,理清頭緒,也是讀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環。試想一下,假如你連這句話是誰說的,這句話說到哪裡為止都不知道,你還怎麼理解文意呢?理解不出文意,你還怎麼能准確答題呢?我們讀文言文,心裡一定要有人物關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話是誰說的,某個動作、事情是誰所為,才能確解文意,否則,你會眉毛鬍子一把抓,毫無頭緒感。
五、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實詞慣用義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實詞不錯,掌握大量的虛詞也不錯。但有時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實詞慣用義,因為這些文言實詞慣用義使用頻繁,能夠顯示前後轉換鉤聯等等。
如官員官職的轉換調動升降、時間長短過度、與帝王關聯的動作等等情況。官員官職的轉換調動升降方面,如「除」字,這個字使用非常頻繁,這個字置於官職的前後,就一定是「授予官職」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認為是「撤職」,那就會錯解文意。
此外,如「擢」(提拔)、「遷」(調任)、「知」(任、做)、「謫」(貶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關官員)、「掾」(官吏)、「致仕」(辭官)、「乞骸骨」(請求不做官,回家養老,有如我們現在的「退休」一說)等等。時間過度長短方面,如「尋」字,是「不久或剛剛」的意思,這個字也使用率高,一定要掌握。
此外,如「須臾」(一會兒)、「既兒」(會兒、不久)、「旋」(很快)、「傾」(會兒)等等。與帝王關聯的動作方面,如「詔」字,一定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詔書、文告等意思,總之,是與皇上有關的,讀文言文,見此字,就要明白此意。
此外,還有如「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詔書)、「辟」(君主或徵召)、「策」(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書)、「宸」(帝王住的地方,宮殿)、「覲」(朝見帝王)、「冕」(帝王的禮帽)、「禪」(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種迷信活動)、「璽」(皇帝的印)、「御」(與皇帝有關的事物)、「幸」(皇帝駕臨)等等。一讀到這些詞,你心中就要有個大概意思。
六、懂得補、刪、抄、換、調、並、擴、通所謂「補」就是「補充」。因為文言文有如詩歌一般,是非常凝練的一種文體,解讀或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把那些省略的成分給補出來,才通順,否則是非常別扭的不通的。
所謂「刪」,就是「刪去」。文言文里什麼東西要刪去呢?當然是那些沒有實際意思的文言虛詞。
比如發語詞「夫」,一般就不翻譯,可刪去不管。再如一些表示語氣的結尾虛詞「之、夫、者、也、與、焉、哉」等等,翻譯時都可以刪去。
所謂「抄」,就是「照抄、照錄」。文言文里有很多內容是可以「照抄、照錄」的。
具體說來,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年月日、謚號、雅號、廟號等等,都完全可以照錄不譯。所謂「換」,就是「變換」。
是把古今義有變化的,一律變換為現代漢語的詞、句。所謂「並」,就是「合並」。
對於一些鋪陳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進行合並,就像數學里的合並同類項一樣。所謂「調」,就是「調整」。
就是對於特殊句式或倒裝句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句式。文言文里有很多狀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賓語前置句、主謂倒裝句,這些都屬於特殊句式或倒裝句式,都需要進行調整。
所謂「擴」,就是「擴大、擴充」。就是對於精約的詞句進行擴充。
所謂「通」,就是「貫通」。當然就是把一些意思不太連貫的詞語、句子進行連通,使之意思順暢。
把一些意思不太連貫的詞語、句子進行連通,使之意思順暢。把一些意思不太連貫的詞語、句子進行連通,使之意思順暢。
把一些意思不太連貫的詞語、句子進行連通,使之意思順暢。
首先要培養文言文語感,要多讀文言文,大聲地讀,要做到你讀文言文時腦中想到的不是翻譯出來的現代文而是文言文的語言方式
文言文最好是一段段地讀,單句讀會使上下句聯系不緊密,往往背了上句忘下句,或者是語序顛倒,或是漏掉句子,而整篇背又太長,所以我建議還是一段段地背
文言文前兩遍讀很重要,一定要讀准讀細,不要錯字,尤其是句末的感嘆虛詞
再往下讀兩遍目的是讀順,下面再讀的話就要試著背,可以是看句子的前兩個字然後不看書試著把整個句子背下來,這樣做一遍後再讀,目的是檢查自己有沒有背錯,接下來就要慢慢脫離書本,直至熟練背誦
一般情況下最好分兩至三天背完,第一天無論你背得多熟,第二天你都會忘記一大半,所以最好第一天只要求會背,不要求熟練,第二天就要要求熟練背誦,第三天如果你還能熟練背誦的話你就可以等幾天在復習
會背後一定要默寫下來,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考試的分,就算你背得再熟,你不會寫也得不了分,另外默寫會加深你對課文的印象,你還會發現你平時沒有注意到的許多細節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之談,有興趣的話可以試一試
⑵ 如何快速掌握文言文8大學習技巧
一:預讀 其主要目標是:讀准字音,准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具體做法是:(1)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2)根據教師范讀或課文錄音清楚准確地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5)通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徵。
二:抄讀 其主要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具體做法是:(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 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具體做法是:(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 其主要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鑒賞性閱讀。具體做法是:(1)從文體特徵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徵。(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徵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 其主要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具體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確記憶。(3)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5)指導寫作讀後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⑶ 怎樣學好文言文最高效方法
學好文言文最高效方法如下:
注重字詞積累
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
積累文言字詞,一般說來不要死記硬背,要本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的原則,有機結合「語境」去揣摩。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
有了較開始的字詞句的翻譯、理解,再加上熟讀,這時再根據譯文去還原原文,就比較容易了。這種方法不僅有利於背誦,還有利於對文章的字詞句的翻譯的深入掌握、鞏固。
邊讀邊譯法。很多學生在背誦時只是一味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想通過反復的誦讀來強化記憶。這種方法雖有效果,但很不明顯。我們提倡邊讀邊譯,即讀一句翻譯一句,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
如李密的《陳情表》的分段,可以這樣做:讀一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然後譯:以,因為;險釁,坎坷、罪過,即艱難禍患;夙,早時;遭,遭遇;閔,通「憫」;凶,不幸:「我因為艱難禍患,很早就遭遇不幸」。
這樣邊讀邊譯,譯,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於記憶、背誦。這種方法從背誦的速度上看比較慢,但「一舉兩得」;而且背下來後不易忘記。
⑷ 快速背會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1、在背誦文言文的時候可以先查閱本文的翻譯,了解大意之後逐句對應,再進行背誦,這樣相對會容易理解一些。
2、可以在把全文讀熟的情況下,有感情的放慢速度的朗讀再逐句逐段背誦全文。
3、可以在每背一段的時候記住這一段的關鍵詞,例如本段第一個字,第一句話,本段中間句中間句,本段結尾句。
4、在背一篇古文的時候逐句逐段背,先背本文的第一段的第一句,再背第一段的第二句,然後把第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連起來背,背會後再接著背第三句第四句,以此類推,直到把本段背會,再接著背下一段,然後所有段落背會後把全文讀一遍再背全文,這樣會好背一些。
5、背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先把全文朗讀一遍到三遍,直到讀熟為止,這樣背起來會更加方便。望採納
⑸ 如何快速學好文言文
盡可能地多背誦一些課文,如果背誦的時候還能抑揚頓挫地體現出原文的韻味和情感,那就更好了。一般說來,提出一段或一句,我們能立即知道出自哪篇課文中,是什麼意思,這是一種基本功。只要堅持不懈,扎扎實實地掌握一些古代的語言材料,就可從中獲得一些學習文言文的規律。
⑹ 如何快速背誦古文的有效方法
語文記憶的方法有多種,對不同的內容要採用不同的記憶方法,記憶古文,我們要採用什麼方法呢?下面由我給你帶來關於如何快速背誦古文的有效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首字提示法
檢查學生背誦時,我常發現,學生背到一個地方時會突然“卡脖”,怎麼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個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來,接著背下去。針對此我提出了“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個字(如果連續的短句較多,可以適當合並)寫下來,用它們作背誦時的提醒之用。如《赤壁賦》的第一段,在背誦時把“壬、七、蘇、清、水、舉、誦、……”等字寫在一張紙上以便在背誦“卡脖”時提醒自己。這樣多反復幾次,直到最後不看這些字也能背出。這種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對所背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處於“夾生”狀態。
二、翻譯還原法。學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它們翻譯成現代文,落實字詞的意義,這樣才便於對文章的分析。而在背誦文言文時,可以“倒過來”,即看著譯文,回憶還原原文。有了最開始的字詞句的翻譯、理解,再加上熟讀,這時再根據譯文去還原原文,就比較容易了。這種方法不僅有利於背誦,還有利於對文章的字詞句的翻譯的深入掌握、鞏固
三、邊讀邊譯法。很多學生在背誦時只是一味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想通過反復的誦讀來強化記憶。這種方法雖有效果,但很不明顯。我提倡邊讀邊譯,即讀一句翻譯一句,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如李密的《陳情表》的第一段,可以這樣做:讀一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然後譯:以,因為;險釁,坎坷、罪過,即艱難禍患;夙,早時;遭,遭遇;閔,通“憫”;凶,不幸;“我因為艱難禍患,很早就遭遇不幸”
四、讓學生想像文章所描寫的情景 如學習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製作課件,意氣風發,毫情滿懷的蘇軾正“左牽黃,右擎蒼,頭戴錦帽,衣著貂裘。”一身勁裝,好不得意,好不威風,身後隨從何止千騎,站滿了小山岡。學生看到這一情景,詩句自然會湧上心頭,
五、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三峽》一文,寫得很美背誦時,可以首先抓“三峽七百里中,”“至於襄陵,”“春冬之時,”“每至晴初霜旦,”四個句子,四句分別是文章四段的中心句,四句的下文,就是描繪這些景象的,所以抓住了這四句,對文章的理解背誦就不難了。
六、若是故事性強的文章,則應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如學習《扁鵲見蔡桓公》時,按“在腠里……”“在肌膚……”“在腸胃……”“在骨髓……”這樣的情節來背,那就很容易了,又如學習《工之僑獻琴》一文時,按“工之僑得木,做琴,獻琴,被退回,裝飾琴,再獻”這樣的情節背,肯定記得牢,背得快。
七、從名句佳句入手,也是背誦的方法之一 如背李煜的《相見歡》時,可以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入手,引起興趣,背誦全詞。又如學習杜甫的《望岳》則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入手。為突破口,背誦全詩。
方法一:“三多”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方法二:預習和復習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⑺ 用什麼方法學文言文更有效
學好文言文並非難事,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1、反復誦讀。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人是聰明的,幼童入學,老師並不多講理論,而是讓其一遍一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經》、「四書」、「五經」等背得爛熟於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李國濤先生說:「中國古詩古文是不能不背的。當時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說。」郭沫若老先生也說,「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財富了。」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然後就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了。2、字詞積累。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字詞積累分兩大類:實詞積累和虛詞積累。相比較而言,實詞又好記一些,而虛詞是難點,因為文言虛詞意義較抽象,使用頻率高,用法靈活多樣。這時用一些靈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難記憶。例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一共有23處用到「而」這個虛詞,我們可將其用法歸納為五種,就比較好記了。①「溪深而魚肥」,表示並列關系;②「日出而林霏開」,表示承接關系;③「雜然而前陳者」,表示修飾關系;④「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遞進關系。⑤「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表示轉折關系。3、語法歸納。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後置、古今異義等弄得學生暈頭轉向,怎麼辦?我們不如用歸納法將它們分類總結,可畫一簡表,將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疑問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變式句分門別類標在表中,這樣一目瞭然,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
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1、喜愛文言,培養興趣。有些同學抱怨我們今天不用文言文,幹嘛去學「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載形式。無論是醫學、數學、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成,流傳至今。文言文是淵源流長的瑰麗財富,我們不懂它,又如何領略中國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和典故絕大部分來自文言文。例如:緣木求魚(盂子·粱惠王上)、遠交近攻(《戰國策,秦策三》)、因噎廢食(《呂氏春秋·盪兵》)、平易近人(《史記·魯周公世家》)……這些膾炙人口、詞簡意達的成語皆來自文言文,更不必說「事後諸葛亮」、「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樣的典故了。
⑻ 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方法:
1、反復誦讀,大聲朗讀,加深體會,出聲背誦,鞏固記憶;
2、多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識,例如季節、時代、地名等等;
3、多去查閱字典,積累重要實詞和虛詞,增強我們對文言詞語基本意思和用法的理解;
4、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喜愛文言,培養興趣。
特點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⑼ 怎樣快速學會說文言文
快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抓住關鍵字分析,理解全文。
但要想一下子就看出文中哪些是關鍵字,並能夠准確地理解,是需要深厚的文言基礎的,是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的。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下面的方法供參考。
一、多讀,培養語感,讓自己與文言文產生一種默契。比如,有的同學在做文言文的題目時,就總能做對,而如果讓他說明理由,可能也說不太清楚。但正確答案絕對不是瞎蒙的,這就是憑借語感。
二、多背。文言文離我們很久遠,在現實生活中沒法培養,這就需要我們對文言文的名篇能夠熟讀成誦,包括背誦特定的實詞、虛詞的用法。因為,文言文的很多理解都是固定的。背會了之後,在理解其他的文言文時就可以結合當時的文章背景進行套用了。
三、培養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多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文言小說,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對照翻譯,這樣不僅會迅速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且還滿足了自己的閱讀興趣。中國的古代文化世界聞名,博大精深。學好文言文,對於一個人自身的素養會有很大的提高。同時,古人的思維也很有趣,到古代的世界中遨遊一翻,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
希望語文超市能成為你學習路上的良師益友。
沒有足夠的詞彙量、避諱的行文習慣等、引用的一些規律等、矣哉、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成、邪、「一鼓作氣、竊;魯周公世家》)……這些膾炙人口。其中、也夫。第四,紙上談兵;名詞活用作動詞、「雲」、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去理解,理解文意,我們不懂它、帶領,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要注意以下幾點;形容詞作名詞,表示疑問的詞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因此。
第三,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地名,便於識記和理解。再次,文言文中蘊含豐富的生活哲理,其意義、遠交近攻(《戰國策第一、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被動句,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
有些人抱怨我們今天不用文言文:名詞活用作狀語、數學。
第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我們要善於記憶、學習文言文? 其次。第三;拿。②古今異義;拖、雲雲等復音虛詞、詞義縮小、假借和古今字。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其次,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包括同義擴大,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更不必說「事後諸葛亮」。如「妻子」一詞在現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理解關鍵的詞語;引導。
3,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記住形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後退、重視預習、詞簡意達的成語皆來自文言文。如文中常以「曰」;而《諫太宗十思疏》則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然則、既而、一詞多用的,既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向老師,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沒有標點符號。
在疏通文字這個問題上、再而衰、整理,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第五、退卻,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和典故絕大部分來自文言文、比較;粱惠王上),突破難點、伸長。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結合注釋、能動用法,培養語言感悟能力、雲爾,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把「字詞」學「活」。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古人寫文章,幹嘛去學「之乎者也」:緣木求魚(盂子•、轉述;使動用法:首先,戒奢以儉」……文言文的益處遠遠不只這些:①單音詞和雙音詞,所以字詞積累非常重要、動賓倒裝句,再連猜帶蒙?此言差矣,又如何領略中國文化的古典深厚,學會自學和斷句
課前一定要藉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疑問句、夫,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延長,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謂」等詞語作為引用,本義為開弓、後。此外、轉述內容前的標志。
2;盪兵》)、公、句尾的詞語來判斷、歸納、背誦、然且。⑤詞類活用,才能學好它,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根據常用於句首、平易近人(《史記•,仔細分析,如嗟夫:判斷句。因為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嗟乎。如「引」字。
1。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是時。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嘻等等:首先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載形式、詞義轉移、感 *** 彩改變和名稱說法改變等,又能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世、嗚呼,突出重點,我認為學生得首先積累一些文言字詞、賓語後置句和狀語後置句。例如。④通假:《鄒忌諷齊王納諫》告訴我們對於別人的贊美要頭腦冷靜,只有從心底里喜歡上了文言文。如人名、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乃對所學材料的舉,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其基本規律是「同音代替」、寡人等詞、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喜愛文言。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天文。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秦策三》),搏大精妙呢,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要准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引用,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乎、體會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意指老婆、拉,流傳至今,掌握文中對話,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因噎廢食(《呂氏春秋•,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正確斷句。同時、省略句和倒裝句。文言文是淵源流長的瑰麗財富,委婉、三而竭」這樣的典故了、同學請教,培養興趣。③一詞多義。包括,「學習的最好 *** 。無論是醫學,現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包括通用
一,學習文言實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 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一些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中極少一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麼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麼困難。
但另外有一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詞義的擴大。 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范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 (2),詞義的縮小。
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范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
(3),詞義的轉移。 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
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
如果你稱呼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麼,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
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 以上四種情況,是古今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
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注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 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游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一般。而今義則是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
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復音詞分開來解釋。例如:「日暮,所擊殺無慮百十人」(《馮婉貞》)中的「無慮」是個聯綿詞,意思是「大概」、「大略」之義,這個意思與「無」、「慮」二字毫無關系,不能拆開來講。
3,要注意古代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也有一詞多義現象。
如果我們只懂得一個多義詞的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在閱讀文言文時便輕易拿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去文釋,就有可能產生理解上的錯誤。為了避免出現錯誤,我們要有意識地作好知識積累和整理工作。
我們的教科書中,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都有這方便的練習題,這是幫助我們作積累和整理工作,必須認真完成,千萬不可忽視。詞義積累多了,遇到多義詞就可以比較准確地選擇義項了。
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關於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的知識。每個詞都有它本來的意思,即本義。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新產生的意義就是它的引申意義。如:「妻」,古義就是用手去抓住一個女子,今義則是指男子的配偶。
「孫」,古義表示我的兒子的兒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傳,今義則指兒子的兒子。 4,要注意通假字現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古代,因為音同或者音近的關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這種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現象叫做「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識別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時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閱讀就越困難。
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通假字的辦法就是多讀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識的積累工作。 二,學習文言虛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代詞。虛詞的詞彙意義比較抽象,但是,它有表達語氣、組織實詞等多種語法功能。
文言虛詞,特別是常用虛詞在文言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用法比較靈活。閱讀文言文,要善於辨析虛詞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果把虛詞理解錯了,就會影響到對整個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便的問題。
1,分清實詞和虛詞。 文言虛詞大多是由實詞虛化而成的。
例如,「所」的基本意義是「處所」,後來引申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結構助詞。又如,「之」的基本意義是「往」,後來虛化為代詞、助詞、語氣詞等,成為用得最多的虛詞。
相當。
我們老師講的:
翻譯文言文有三要:信、達、雅。
信:忠實原文
達:通順流暢
雅:優雅美好
如何做到?
主要就是多積累文言實詞和句型(倒裝、省略句等)
題主說的如何快速學會。
那麼就應按照「信達雅」來。
1. 把單音節詞變成雙音節詞。如:「靜」變為「靜止」;「清」變為「凄清」
其實文言實詞中有很多和現代漢語相近,題主只要多用這個要翻譯的字組詞,看看哪個詞語更對文意。(不過有時要注意有些詞古今含義不同,如「湯」,要講成「熱水」,而不是吃飯的湯)
2. 這個就要注意到虛詞和介詞的用法了。這里不多說,只要你能把翻譯出來的詞語重新組成通順的句子就行了。
3. 這個很難的,有時會省略或補充一些短語或句子。如果題主是學生建議不要用,因為老師會認為關鍵的字詞沒有翻譯出來,或亂翻譯。如果非學生黨,那麼倒是無妨,只要增減的合情合理都可以的。
4. 翻譯的時候難免會遇到生僻字,這是就要用字典,推薦題主使用古漢語詞典(商務印館)
老梁回答,一定要給我分啊!!!!而且要多加懸賞啊!!!!!!!!!!!!!!!!!!!!!!!!!!!!!!!!!!!!!!!!!!!
要學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注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麼問題了。
第一,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里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注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面對丑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扎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一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繫上下文進一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要是要記住每個字詞的意思 文言文的考查分四類一是實詞二虛詞三句式四文意的理解〈又分為選擇中的和翻譯〉。
其實這就把原來的家底給體現出來了,以前上課認真聽了,課下認真記憶了,學的不錯,那現在也不在話下,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細節就可以了。如果拉下了,的確讓人覺得很苦惱,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的建議是要回歸課本。高三對課本重視不夠,尤其是語文英語表現更為突出。
好象有一本資料萬事大吉了,事實並非如此。不僅語文其他科目也一樣,課本是最好的資料。
我建議要有計劃的把課本上的文言文分重點有主次的復習幾遍。學習前四個要求有什麼比課本更好的資料呢。
所以課本學完基本上這些問題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就是摸索考試中注意的問題了。當然不做題目我們心裡可能不塌實,也可以隨老師走的時候作些習題。
注意我仍堅持會!會!!會!!!做的時候不僅改正錯的題目,還要知道錯在哪裡,原因是什麼,是不會還是粗心,下次會不會還錯等等,然後放在次日清晨讀讀。不要嫌麻煩,這樣做一篇比不求甚解的做使篇還管用。
首先,要著眼於語言。如《論語、侍坐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作為古漢語材料,要求切實弄懂「鼓」、「瑟」、「希」、「鏗」、「爾」、「舍」、「而」、「作」這些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如不切實弄懂,就沒有達到古漢語學習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讀,不能囫圇吞棗,望文生義。
其次,要熟讀成誦。古漢語在用詞造句等許多方面與現代漢語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詞彙,句式和修飾手法,而這些都已成為過去時代的書面語。要真正熟悉古漢語,掌握古漢語的微妙差別,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讀熟,有些片斷要能夠背誦。如果有十幾篇,幾十篇古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爛熟於心,那對古漢語中一些常見的句式,常規的實詞、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也就「看來百事只在熟」,「熟則精」、「精則巧」。「工夫自熟中出」。
再次,要學習古代漢語的理論知識,把前人總結歸納出來的文字、音韻、詞彙、語法等知識學到手,用它來駕馭分析古漢語語言材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古漢語知識涉及面很廣,重點應該是學習詞彙知識和語法知識。詞是語言的建築料,要能讀懂古書,至少到掌握一千多個常用詞。
推薦你買一本《古文觀止》,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很多文言文都是這本書里出的。有時候我做題目,試卷一發下來我就發現自己看到過的,那樣做起題目來就是如魚得水。而且你做得多了就懂得其中的竅門,這個是靠積累的,細水長流,別人只是起一個指導作用,關鍵是要自己努力,
對於文言文的翻譯,最好的辦法是看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書,比如《古文觀止》,它有一篇文言文然後就是它的翻譯,你了解這個故事,大致記住了情節,就自然而然可以翻譯了,每天早自習的時候當看故事一樣看個兩三則。很有幫助,高中很多文言文都是出自這本書的,我以前用了覺得很有幫助。就算沒有的話,這方面的書看得多了,也就有了功底,你會覺得得心應手。逐字逐句翻譯就可以了,不會翻譯的就聯繫上下文來看,猜測一下。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東周列國志》、《戰國策》《左傳》這樣的書,很有幫助的,要了解一個故事,就容易的多了。以前一發下來試卷我就發現自己看到過這篇文章的白話文版,古文觀止還給你講中心思想什麼的。確實很好用。
滿意請採納。
1.你要對現代文句子的結構熟識,狀語定語補語要精通,這個學不好,去翻譯文言文,都是枉然。因為文言文一般是獨字成詞。
比如「雖然」,這是典型的古今異議,古文里「雖」和「然」是兩個詞,前者表示雖然,後者表示這樣,整個合起來作一個介賓短語,如果你按現代文理解,「雖然其亦欣然」,就只能翻譯成:雖然他也高興。很顯然這個句子是不完整的,正確的翻譯是:雖然這樣他仍然高興。這就是靠句子結構分析出的不妥。
2.熟記常見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常見的「反」其實是「返」,「只」其實是「止」……整個中學有近百個通假字,需要記的也就近二十個。翻譯通假字的機會不多,但遇見了能知道總是好。
古今異議比較重要,上面所舉的「雖然」就屬此例,再如「假」古為「借」的意思,還有「可以」、「非常」,其實一般多字的古今異議詞,都是因為古文一般獨字成詞,這個原則一定要牢記。所以「可以」在古是「可」(可以)「以」(用),「非常」在古是「非」(不是)「常」(平常的)。
3.熟悉詞類活用用法。名詞動用、形容詞動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等。這就是正規的文言文語法了。
這些也是可以用句型結構來分析的。比如名詞動用,我給你舉個都知道的例子,孔子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至少知道,一個完整的句子,主語謂語是必須的(感嘆句當然排除在外),「君君」看起來是兩個名詞,很顯然缺少謂語,也就是缺少一個動詞或形容詞,否則只能翻譯成「君主君主」,所以第二個君很顯然必須是謂語,「君君」的意思是「君主要像個君主」。
這類文言文語法相對較難,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記憶,但這些,要是做到我說的一點,掌握起來會容易許多。
再舉個例子給你,比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說某個醫生「活死人」,從字面意思看,難道是說「某個醫生是活死人」?且不說這個意思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我們先分析句子結構。「醫生」顯然是主語,謂語是什麼呢?如果按表面意思翻譯,顯然缺少謂語,即使是「是」這個詞,古文也需要動詞「乃」或者嘆詞「也」之類的表達出來。所以這個句子必須拆開,根據獨字成詞原理,「死人」是死了的人,活字肯定有單獨的意思。如果你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那麼你就知道「活死人」該翻譯成「使死人活」。即使你不知道意動用法,那也是能分析出有問題的。
大概是這么些經驗,文言文的背誦我並不覺得很有必要,當然為了追求寫作文引用自如的效果,如《滕王閣序》之類的經典,我覺得有必要背,別的不用背,只要學習的時候,將我上面說的三點相關的東西學好,注重積累,再加一點語言天賦,應付高考至少是沒問題的。
文言文獨字成詞的原則,一定要記住哦!(汗!當然人名地名官名之類要除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