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健脾祛濕
怎麼樣可以健脾祛濕呢?
濕氣是一個中醫概念,分為外濕和內濕,多指因環境潮濕(外濕)、喜食生冷寒涼及油膩食物(內濕)等原因導致脾失健運,身體水分無法排出,化為濁濕所出現的各種症狀。濕氣重主要表現為身體沉重乏力、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睡不醒、脘腹脹滿等症狀。西醫中沒有「濕氣」這個說法,常將中醫里「內濕」帶來的一系列症狀稱為腸胃功能紊亂。人體長期濕氣重可能會導致多種慢性疾病,所以,祛濕也是時下熱門養生話題之一。
脾是我們身體內運化水濕的器官,如果脾胃功能不好,人體就容易聚集濕氣,因此,想要去除體內的濕氣,首先要健脾。
巧用以下的食物,或許有幫助
巧用三豆
這三豆就是我們尋常所見的赤小豆、綠豆以及白扁豆。用這三種豆子配合適量的水熬成粥,可以作為晚餐來喝,也可以作為飲品,有不錯的健脾祛濕的功效。其中的綠豆還有利尿消腫的價值,對於脾虛引起的水腫情況,有一定的作用。
巧用紅薯
紅薯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健脾祛濕的作用也是不錯的。可以將直接將紅薯洗凈,削皮切丁,加入小米熬成粥就可以了,比起烤著吃更有營養,也利於消化。
巧用鯽魚和海帶
鯽魚和海帶都是能夠祛濕的食材,而且有健脾的效果。海帶配合鯽魚熬成湯,也可以加點冬瓜,味道不錯,適合脾虛濕氣重的人常吃,相信這種吃法的人也不多。
巧用山葯
山葯可以配合薏米仁熬成山葯羹,這種吃法也比簡單的炒更有營養。脾虛的人,經常這樣吃山葯,也能讓脾胃逐漸的恢復健康。當脾胃好了,濕氣也就不再敢來了。
貼士:脾虛的人飲食宜清淡,盡量選擇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採用湯、羹、膏、粥等烹煮方式,避免進食過於油膩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吃不過飽餓不過飢。生冷寒涼食物容易損傷脾氣,要少吃。
② 醒脾健脾除濕的一切方法
健脾祛濕的方法
1、食療法:
(1)
白鯽魚煲湯
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後加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薑10克,稍滾三分鍾。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
(2)
田艾煲鯽魚
田艾30克,鯽魚250克,生薑10克,煲湯飲用。此方不僅健脾去濕,還可以預防蠶豆病。
(3)
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濕。
(4)
淮山薏米蓮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凈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肢體無力。
2、葯療法:
①
如果春季得了胃腸型感冒,感覺整身睏倦、胃口不好、大便爛、脘腹脹滿、舌苔厚膩,可服藿香正氣丸或者藿香正氣水。
②
如果平時脾胃虛弱者,出現胃口不好、大便稀溏,感覺睏倦,可服參苓白術散調補脾胃。
3、外洗去濕醒脾法:
用生薑100克、陳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濕、解困,如覺得煩瑣,可以用此水泡腳。
另外,專家提醒,盡量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和抽濕。
③ 如何健脾祛濕
健脾利濕的方法:
一、鍛煉、運動。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所以,多做動,可以起到健脾利濕的目地。
二、飲食調節。中醫認為,導致脾虛的因素主要是飲食不節,嗜食辛辣、油膩,生冷損傷人體的正氣,以致脾失健運,而導致濕內停。所以飲食上要規律,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葯物。如果有脘腹脹滿,食後腹脹,可以用香砂養胃丸。如果有腹瀉,便溏,可以用參苓白術散。如果有體倦乏力明顯者,可以用人參健脾丸。
④ 如何正確的祛濕有哪些好方法
濕是中醫學特有的名詞,也稱之為濕邪,常用祛濕方法如下:
1、改善飲食:可以進食具有利水、健脾、滲濕作用的食材,如紅豆、薏米、蓮子、芡實、山葯等;
2、增加運動:可以通過運動多出汗,達到祛濕效果;
3、葯物治療:服用具有健脾、滲濕作用的葯物,也能達到祛濕效果,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類葯物;
4、中醫特色治療:如艾灸、拔罐,通過對經絡腧穴的刺激,達到祛濕效果。
按照中醫理論,濕邪的產生主要與脾功能失常有關,因為脾主運化水濕,如果脾功能失常可導致水濕之邪在體內產生。因此可以通過以上方法,達到較好祛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