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用科學計算器進行進制轉換。
計算機內部是二進制、
外部是十進制、
你可以用十進制轉二進制。
你可以算完後轉成二進制
二進制與十進制間的相互轉換:
(1)二進制轉十進制 方法:「按權展開求和」 例: (1011.01)2 =(1×2^3+0×2^2+1×2^1+1×2^0+0×2^(-1)+1×2^(-2) )10 =(8+0+2+1+0+0.25)10 =(11.25)10 規律:個位上的數字的次數是0,十位上的數字的次數是1,......,依獎遞增,而十 分位的數字的次數是-1,百分位上數字的次數是-2,......,依次遞減。 注意:不是任何一個十進制小數都能轉換成有限位的二進制數。 (2)十進制轉二進制 · 十進制整數轉二進制數:「除以2取余,逆序排列」(除二取余法) 例: (89)10 =(1011001)2 89÷2 ……1 44÷2 ……0 22÷2 ……0 11÷2 ……1 5÷2 ……1 2÷2 ……0 1 · 十進制小數轉二進制數:「乘以2取整,順序排列」(乘2取整法)
2. 怎樣運用科學思維方式
如何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板書)
(1)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必須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
教師: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的思維能夠更加自覺地走向科學的思維。
(2)培養科學思維方法,要求我們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
教師: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與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法,從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事物。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進行辯證思維的邏輯工具,是科學思維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第93頁中提到的「太沖穴」的發現運用的是什麼思維方法?
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
教師: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只看局部,不見整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應當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
教師:辯證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辯證發展、矛盾運動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的和歷史的統一等方法。其中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是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所共有的方法,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的和歷史的統一則是辯證思維所特有的方法。
(多媒體展示)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葯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的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裡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盪,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90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教師:華佗是受到什麼啟發編出了「五禽戲」的?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學生:回答(略)。
(3)培養科學思維方法,要求我們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正確地運用形式邏輯。
教師:人們認識事物、表達思想,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在思維的過程中要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和推理合乎規則,不可自相矛盾、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教材中提到的「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的錯誤在於什麼?
學生: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古代寓言中的「自相矛盾」,是邏輯矛盾,指思維中出現的一種錯誤,說明對同一事物或對象不能同時作出既肯定又否定的邏輯判斷。
(4)培養科學思維方法,要求我們不斷進行思維創新。
二、科學思維方法與人生發展能力(板書)
1.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工具,能幫助我們不斷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板書)
(多媒體展示) 沒問題
一個禿頭的男人坐在理發店裡。發型師問:「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那個人解釋說:「我本來想去做頭皮移植,但實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夠讓我的頭發看起來像你的一樣,而且沒有任何痛苦,我將付你5000美元。」「沒問題。」發型師說。然後他很快將自己剃了個光頭。
在思維過程中,需要合理想像與創造性思維,只有這樣,人的認識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揮,認識成果往往出其不意。這個小幽默中的發型師面對禿頭的顧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規在顧客身上做文章,而是從自己身上做文章,贏了顧客。
教師:故事中發型師思維的高明之處在哪裡?談談如何用科學思維解決人生中的疑難問題?
3. 普通的學生用科學計算器,哪位神仙教我如何進行進制轉換,十進制轉為二進制
十進制轉二進制是先用十進制數除以二進制數,取其留下的余數(反向取);例如:十進制數23,23除以2,上11餘1,11除2上5餘1,5除以2上2餘1,1除以2餘0剩1;則轉成的二進制為10111,反向取。
按權展開求和:(1011.01)2=(1×2^3+0×2^2+1×2^1+1×2^0+0×2^(-1)+1×2^(-2))10=(8+0+2+1+0+0.25)10=(11.25)10規律:
個位上的數字的次數是0,十位上的數字的次數是1,依獎遞增,而十分位的數字的次數是-1,百分位上數字的次數是-2,依次遞減。
十進制
基於位進制和十進位兩條原則,即所有的數字都用10個基本的符號表示,滿十進一,同時同一個符號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數值不同,符號的位置非常重要。基本符號是0到9十個數字。要表示這十個數的10倍,就將這些數字左移一位,用0補上空位,即10,20,30,90;
要表示這十個數的10倍,就繼續左移數字的位置,即100,200,300,.要表示一個數的1/10,就右移這個數的位置,需要時就0補上空位:1/10位0.1,1/100為0.01,1/1000為0.00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十進制
4. 怎樣用科學型計算器實現進制轉換
打開計算器後,在 查看 那裡選擇 科學型 ,然後輸入一個數(默認是十進制),在輸入框的下面就有進制的轉化了。舉例:原來選中的是 十進制 ,輸入2,再選中 二進制 ,就會顯示 10.
5. 如何根據研究問題科學採用研究方法
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1.對比
(比較法)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數的同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快.
2.控制變數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採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餘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數的關系.如研究蒸發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3.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4.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並且一直運動下去.
5.轉換法
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例: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有些發聲體的振動是人眼不易觀察的,如用手敲打桌面時聽到了聲音,但看不到桌面的振動,對於這種問題該採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呢?答:.(許多人眼不易觀察的振動,我們可以通過它振動引起其他物體的變化來「看」它、「認識」它),如敲打桌面發聲時,可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粒子,通過觀察塑料粒子的運動情況就可說明桌面在振動.其他類似方法的還有許多.(研究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研究磁體周圍的磁聲,研究電流的效應.)
6. 科學轉換法是什麼
科學轉換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且符合新課程理念,它已成為當前和今後初中物理中考的熱點。科學轉換法在探究物理規律時的運用。轉換研究對象再現物理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時所採用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讓學生領略到科學的本質,掌握科學學習的策略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例如2000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在思考如何鑒別王冠的含金量時,從洗澡時浴缸向外溢水的現象中受到啟發,歸納液體中物體受到浮力的規律時,把物體受到的浮力轉換為物體排開水的重力。從阿基米德的思維方法中,我們可以悟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直接處理或解決某一問題而感到困難時,可以將問題變換為我們熟悉的另一個問題去解決,這樣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7. 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是一個難題。下面,我就我的多年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課外充分備課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定的情況下,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不管課程改革怎麼改,鑽研課標、把握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如果教師本身對課程標准和教材都沒有吃透,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主體已由「教的主體」轉變為「學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說,原來站在課堂邊緣地帶的學生要站到課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課堂。教師要真正地讓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因此,我認為,備課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備教材;二是備學生。
(一)備教材
開車最怕路不熟,教學最怕教材不熟。要讓學生有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作為教師,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知識修養,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才是我們思維之渠,清亮如許的活水。課前,教師要先吃透教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准備工作。
只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堂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備課中除吃透教材外,還得吃透學生。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
1、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如何認識及處理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成功的課堂的關鍵所在。
2、其次,要把握提問藝術,給學生成功的愉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
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能正確答出問題的學生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最後,教學方式要直觀、靈活。根據學生(特別是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不長、好動、急躁等身心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特別是多媒體課件,能夠提供真實、生動、感人的素材,強烈地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多媒體教學,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有利於其掌握教學內容,特別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也就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課內精心上課
素質教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而,我們應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法,減少教師的教和講,增加學生的思和悟。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自己應心中有數,哪裡該啟發引導,哪裡該講解,哪裡該重點強調,教師應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麼都講,什麼都問,一人唱「獨台戲」。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效率就不高。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課堂上,教師更大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 ,學生的「學」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在學生如何「學」上做文章,重在讓學生「悟」。
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悟」。有道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有好多知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教師講的少,就要精講,把握好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不需要講。課堂上教師如果滴水不漏,大講特講,反而會將學生引入迷魂陣里,教師應讓出一些時間給學生「悟」。但是,教師要把握好給學生「悟」的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總體智力水平,設計好「悟」的時間,不能只提一二個問題而整節課讓學生一直在「悟」,這樣,教師不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提不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像我校,一部分優生被別的好學校錄取了,另一部分又去私立學校讀,剩下的在校生,總體智力水平為中下等,在這種實際情況下,我認為:
一是,要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在課堂上教師提問時不會一問三不知,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內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課堂效率。
二是,教師提的問題不能太難。太難,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解答不出來的。
三是,提問的學生應有層次性。較難的,提問優等生;不太難的,提問中等生;容易的,提問後進生。教師不能老是提問學習好的學生,而忽略了或不重視後進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的後進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
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四是,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悟」的時間,若是在短時間內學生「悟」不出來,教師則要不時地啟發,而不能讓時間白白地流逝。若在教師的不斷啟發下,學生仍回答不出來,我認為,這時候,教師只好「教」了,讓學生課余時間再「悟」吧,不然,是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這一點,教師應靈活機動把握好。
五是,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用各種各樣的幽默,類比等豐富的語言和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去主動的探索,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應用、學會創造。這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貴要得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以上僅是我對課堂教學的一點淺薄見解。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地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更科學的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8. 如果一個東西轉得太緊了,能用什麼科學點的方法轉開
目前想到三種辦法,一用大力!二放點沐浴露之類的潤滑,三把它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