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朗誦技巧和方法發聲
朗誦技巧和方法發聲如下:
1、呼吸訓練
正常情況下,說話是在呼氣時而不是在吸氣時間進行的,停頓則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如果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2、聲帶訓練
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要有意識的少抽煙,喝酒,甚至,不抽煙,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
3、共鳴訓練
放鬆喉頭,用「哼哼」音唱歌。學鴨叫聲。挺軟齶,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麼?)和「嗯」(明白了)。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4、讀句訓練
吐字歸音訓練與讀句訓練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讀句訓練,就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句、段落,進行快讀訓練。要求做到把音讀准,不增減字、詞,不重不斷,停頓自然,有節奏,連貫流暢。
『貳』 古詩朗讀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避免矯揉造作。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後,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的朗誦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
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如果朗誦者並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自信。
在朗讀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擾,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朗讀中,傾注在朗讀的作品中,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把作品內容、語言,化為自己的理解、感受,化為自己的思維過程心理活動;要主動去揭示語言本質及邏輯鏈條,要設身處地、寓情於景,加強形象感受;要盡力引發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緊緊抓住與聽者的對象交流;要在整體運籌之中具體加以把握。這樣,朗讀都就沒有心力去考慮其他,連注意的邊緣也少有興奮點的干擾了。
(2)集體詩朗誦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有利於開發右腦。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己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有利增強自信。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全體學生都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它文章、書籍,很容易使學生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有利於學生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
『叄』 古詩朗誦技巧
古詩詞朗誦技巧講解
想要把一首詩歌朗誦好,就需要正確的詩歌朗誦的技巧。要朗誦詩歌,就應對詩歌的種類、特點有個大概的了解。
一般來說,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從內容上,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類;一種是從形式上,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兩大類。詩歌的特點是,以高度概括的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主題鮮明,具有充沛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在朗誦詩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深知背景,明確目的。朗誦詩歌前,應搞清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後,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內容,朗誦時有利於喚起自己的激情,從而很好的表達詩人的意志和胸懷。
二、運用想像,大膽設計。一首詩寫情、寫景、寫人、寫物,雖是各有特色,但都離不開形象,詩人往往在抒發感情時,用形象來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在進行詩歌朗誦時,要運用形象思維,以「詩情畫意」來豐富自己的想像,同時還要大膽的運用聯想進行設計。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三、節奏和諧,語言流暢。節奏是語言的音樂性,及其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語音強弱、長短的現象,節奏的輕重緩急是隨著人的情緒起伏和環境的變遷而變化的,詩歌的節奏尤為明顯。以古詩五言或七言絕句來說,如不掌握其節奏,朗誦後會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要掌握好節奏,主要是處理好詩歌詞句的停頓及節拍。
學習詩歌,朗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
下面舉三個例子談談詩歌朗誦的.技巧。
例1《春曉》
這是一首格律詩,朗誦這首詩時,應該注意每個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詩的節奏。每行詩句都可處理為三處停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念到「曉、鳥、少」時,字音要適當延長,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前兩句是寫詩人早上醒來後看到的景物,朗誦時要用柔和、舒緩的語調,音量不要過大。「鳥」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揚,表現出詩人見到的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明朗景象。後兩句寫詩人想起昨天夜裡又刮風又下雨,不知園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讀「花落知多少」時,要想像出落花滿園的景象。可重讀「落」字,再逐漸減輕「知多少」三個字的音量,表現出詩人對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書》
這是陳然同志被捕以後在特務們逼迫他寫自白書時寫的。這首詩既是一個共產黨員崇高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又是對蔣家王朝必然滅亡的庄嚴宣判。全詩感情真摯,充滿了激情,充分表現了先烈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我們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要表現出作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對敵人極端蔑視的口氣,語調要高昂有力。
第一節,兩個「任」字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怕敵人毒刑拷打的堅強意志,要讀得重些:「不需要」三個字的語氣是堅定的:「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這個反問句,表示強調肯定的語氣,「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長,並且往下降,表現出對敵人殘酷屠殺的輕蔑。
第二節,「人」和「怕死鬼」形成對比,要讀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長,表示出是所謂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一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第三節,是全詩的高潮,朗誦時要感情奔放,語調昂揚,要表現出共產黨人誓與敵人斗爭到底的英雄氣概和堅信革命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
如果我們能領會詩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激起我們與詩的內容相應的感情,再恰當地掌握重音和停頓,朗誦時就會感情充沛,節奏鮮明,使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陽上白天仰著臉——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喲夜晚低著頭——那麼好奇?思來想去……
這是一首歌謠詩,這首詩的想像很新穎、奇特,能充分展現少年兒童聰慧敏捷的思維特點,因而充滿純真稚嫩的兒童情趣。
這首詩開始就把向日葵擬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既是「我」的疑問,也會引起小聽眾認真地思索。朗誦這兩句時,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頓,以引起小聽眾的思考。
「不知/太陽上/有啥/秘密」,這一句重音應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兩個字的尾音可以適當拖長。
第二句要強調「好奇」,需加重語氣,「奇」字的尾音要漸弱。
第三句可以結合兒童的天真、頑皮表現出來,語調輕快,頭部、眼神可適當轉動。
最後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鮮明對比,速度放慢,語調輕緩,注意停頓,給小聽眾留下聯想和回味的餘地。
總之,朗誦詩歌時,要注意節奏鮮明,並根據作品的基本節奏採取相應的速度。該輕快的要朗誦得輕快些,該沉重的要朗誦得沉穩、稍慢些。就一首詩來說,朗誦速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根據表現作品內容的需要來決定,並具有一定的變化。
詩歌朗誦要避免"矯揉造作"。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後,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的朗涌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如果朗誦者並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