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寫現代詩方法

如何寫現代詩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6 20:57:46

Ⅰ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

大家有了解過關於現代詩的寫作技巧嗎?現在很多人現代詩逐漸的流行起來了,很多人都會去在生活中創造現代詩,但是在我們寫現代詩的過程中也是要掌握技巧。下面我為大家分享關於現代詩的寫作技巧。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1

1、選題新穎

選取別人很少涉及的題材,可能成為寫作的一大優勢。有時候,同樣的舊題材,能夠發掘出新的東西,也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

2、詞語精煉

詩句不要拖拉,不要堆積華麗的詞彙。要做到每個意象都發揮用處,每個字都不可刪改與替換。

3、注意細節

詩歌不同於小說和散文,無法對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因此,詩人要善於觀察和把握,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點,以點蓋面。

4、深化主題

寫作中不要完全束縛於題材的限定,加強事物的橫向聯想,提高詩歌的深度。峰迴路轉,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要注意不可離題太遠,導致整首詩不知所雲。

5、保持速度

詩句的推進速度要嚴格控制在作者的筆下,不可過快,導致內部結構的過於紛亂;也不可過慢,對閱讀造成障礙。具體情況,應照詩歌的選題、意象密度、情緒等因素而定。

6、提煉標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題目,首先就可以吸引讀者的目光。同樣的題材,好的標題所具有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從詩句中提煉切題的句子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也可以另外擬題,但要注意與內容的對應。

7、斷句與分行

一首詩,不僅要在內容上追求完美,外在的形式也同樣重要。好的斷句與分行,可以加強閱讀效果,提高詩句的感染度,使閱讀更加流暢。

8、介入的角度

在詩歌當中,為了強化題材的感染力,作者往往會以各種角度介入詩句的進行。注意不同題材的介入角度,或切身,或旁觀,或第二、第三人稱,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9、注意修改

詩歌的寫作不同與其他題材作品的寫作,它更注重瞬間的靈感與爆發,很少會在進行中不斷推敲和構思。因此,完成後的修改就顯得非常重要。反復閱讀與修改,有時候,最終的版本會與初稿完全不同。

10、編排組詩

把題材相近、寫法相似的詩編成組詩,是提高震撼力的好辦法。組詩的先後順序、總標題的選定視個人而定。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2

現代詩的分類

1、敘事詩

什麼是敘事詩?敘事詩是一種具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詩歌。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我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2、抒情詩

什麼是抒情詩?抒情詩是一種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詩歌。如,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

3、格律詩

什麼是格律詩?格律詩是一直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 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4、自由詩

什麼是自由詩?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 1819—1892年、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5、散文詩

什麼是散文詩?散文詩是一種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詩歌。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6、哲理詩

什麼是哲理詩?哲理詩是一種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歌。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絕句,新詩則一至四句均有出現。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白居易的《長恨歌》;蘇軾的《琴詩》;陳毅的《冬夜雜詠.青松》。

7、題畫詩

什麼是題畫詩?題畫詩是一種按圖意或者為圖配上文字的詩歌。我國題畫詩的產生、歷來被認為始於唐代,創始者為杜甫。如若說題畫詩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以現有的資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而是把不直接題在畫面上的吟畫、題畫、論畫以及題扇畫、題壁畫、題屏風畫都看作是題畫詩的話,那麼,從現有資料看,在六朝時已經有了題畫詩。如《全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詩》中,就收有東晉桃葉的《答王團扇歌》三首,其一是 "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喧暑,相憶莫相忘。"特別是由梁至北周的傑出詩人庾信,在梁朝時,曾作《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生動地描繪了屏風上的各優美畫面。

Ⅱ 現代詩歌寫作技巧

寫詩的的確確有技巧,而且技巧也不算復雜,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現代詩寫作方法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現代詩寫作方法技巧(一)

1]人物XXX地點

2]物品XXX動作

3]在XXX(地點) 4]存在(條件)XXX

初看起來會比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沒有關系,讓我來慢慢解釋: 1]人物地點是闡述一個狀態,例如“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2]物品XXX動作:闡述一個與[1]相關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3]在XXX(地點):變幻場景,例如"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裡"

4]存在(條件)XXX:簡單的說就是陳述一個沒有聯系的狀態,例如“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麼將上面的四句連起來,看看像不像一首現代詩: 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裡 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現代詩寫作方法技巧(二)

素描法

說到素描,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用鉛筆在白紙上畫下物體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維那麼,詩歌是用語言組合起來的,又怎麼來用筆來繪畫呢?呵呵,寫詩時咱們不必借用鉛筆,有時候,語言就是最好鉛筆,在我們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韻律,咱們可以描繪出一幅幅比鉛筆和白紙更加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些畫面里,不只有美麗,粗獷,細膩,或朦朧,還有圖畫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優美的意境,詩意,以及打開的哲思,讀起來余香滿口,回味悠長下面,我們在詩歌作品裡來感受一下素描法的魅力

深 秋

廣袤的大地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灌木蕭瑟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

清涼的風涌過來那些深黃的野菊花在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

這里作者很明顯使用了素描的手法,利用詩歌語言來繪畫,極好地打開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幅秋天遍布山野的畫面,還讀到了這些畫面里所有事物的美麗和詩意“廣袤的大地/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彷彿是一幅擺放在眼前的畫面,背景是廣袤的大地,這是遠和大的視覺,之後映入眼簾的就是背景里的景物了“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仍舊是背景里稍遠一些的事物和景象,慢慢的,畫面感在拉近:“灌木蕭瑟/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於是我們看到了低矮的“灌木”,灌木旁有“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這就是作者在第一節打開的畫面這個畫面里我們還同時領略到了不少大自然真實的顏色:擱淺的湖水,枯黃的草,灌木蕭瑟,狗尾草花白的等待在繪畫作品裡,作者得花費大量時間和顏料來搭配製作各種顏色,而在詩歌素描作品裡,則只需寥寥數語,便可達到畫面所具備的大多感官,由此,又不得不再次贊揚文字的奇妙

在第二節里,我們能看到畫面感的升華,以及思想藝術升華原來作者要表達的不僅是一幅深秋的畫面,還有更深刻的對大自然和植物不屈不撓的贊揚“清涼的風涌過來/那些深黃的野菊花/在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那些深黃的野菊花”應該就是畫面中的主體了,在描敘眾多暗淡的顏色後,作者最後指向的是一種“深黃色的嬌嫩”在深秋,萬物枯澀,河水擱淺,唯有堅強而美麗的野菊花傲立在凜冽的環境里,即使“清涼的風涌過來”,驕傲的野菊花,也僅僅是“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如果一個人,在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時,都能像這無名的野菊花一樣驕傲和挺立,無視一切寒風冷雨,那麼,這又該是怎樣燦爛的人生風景!

現代詩寫作方法技巧(三)

排比法

感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寫作手法生活里我們經常會用到這個手法所以也就不再解釋排比的結構和意義咱們具體來談談排比在詩歌里的作用,以及排比方法在詩歌語言里獲取的力度與深度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詩歌,不只是語言的詩意和表達的舒緩和清新,還需要一些思想和力度在黑暗年代,有力度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針對現狀以及對一種光明和良知的喚醒,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留下“與其苟延喘息,不如從容燃燒”的有力名句,也因此而喚醒過千千萬萬民眾

在和平的年代,咱們自然不必去呼喚光明,但對於生活里千千萬萬美好,善良,寬厚而純朴的人或事物植物,咱們都可盡情贊揚,並歌頌,哪怕是一滴水,一根草,一縷金色陽光,都蘊含了無比的智慧和感恩,是完全值得我們去歌頌的而在表達的力度上,排比不失為一個極度蘊含力度的方式

下面我們來通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來鑒賞排比的魅力

故鄉

作者:海子

在黑夜裡為火寫詩

在草原上為羊寫詩

在北風中為南風寫詩

在思念中為你寫詩

這首名為故鄉的短詩,呈現在讀者面前只四個短句,四個排比然而帶給讀者的卻是不一般力度和感受作者運用排比的手法,一點一點由遠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細微,由弱及強,利用朴實的語言,極大打開了一種對故鄉熱烈的思念之情,同時又借用排比的敘說,熱烈歌頌了思念中的故鄉無比美好,此外還借用排比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美好家園和生活的無比嚮往

“在黑夜裡為火寫詩/在草原上為羊寫詩”,兩個朴實的排比,卻又不失大氣和厚重,“在黑夜裡為火寫詩”,表達了一種思想和情感的熱烈,黑夜裡原本潛伏了火焰,火焰卻又隨時能燃燒黑夜,驅除黑暗和寒冷,帶給人們無比的熱切和希望,這是這首詩歌的起筆,縱觀分析可見作者的起筆多麼熱烈而高亢,卻又含義深厚,大氣凜然,由此帶動讀者進入下一個境界,“在草原上為羊寫詩”,在詩人這句由高亢到溫和與深情的敘說中,無意多了許多柔情,在詩人的表達中“草原”其實隱喻的是故鄉,而“羊”,實際上是離開家鄉的每一個遊子;或者說這里也蘊含了一個無形的意境“故鄉”,詩人雖已離開故鄉,而美麗的故鄉卻又無處不存在於詩人的思維和意識形態中,同時詩人要表達的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寄託,對美好家園的無比幻想“在草原上為羊寫詩”,實際上詩人要歌頌的還是擁有草原的羊,有著多麼巨大的幸福和快樂,而離開了草原,羊兒又會多麼孤單和失落,——離開故鄉的孤獨的遊子,有著多麼的無助和思念?

“在北風中為南風寫詩/在思念中為你寫詩”,這兩句看似減輕氣勢的詩句,在一種無比思念和柔情中漸漸結束全詩“在北風中為南風寫詩”,看似不可能的逆向思維,卻在前兩個排比的隨後,並未減輕對故鄉的渴望或思念之情的力度,而是利用另一種表白來加大了敘說的力度,這里的“北風”可隱喻成詩人遠方的居住地,“南風”則為遠方思念的“故鄉”,在詩人逆向的風里,不僅有無奈距離的現狀,還有遊子在遠方對故鄉深深的渴望之情,以及從不曾減少和削弱的對故鄉的熱戀,包括對未來家園和美好生活的無比嚮往,——故鄉,遠在他鄉的詩人,在深深眷戀中無比溫柔遠望你,“在思念中為你寫詩”!

Ⅲ 現代詩歌的寫作技巧

導語:一首好的詩詞,都是經過不斷推詞敲字、反復修改而來的,才具有很好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現代詩歌的寫作技巧【匯總】,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語言和意境的運用
我們都知道,現代詩歌有三個明顯而具體的要素,它們是:語言,意境和韻律由此可見語言和意境對一首現代詩歌有多麼關鍵的作用如果要鑒賞一部現代詩歌的好壞,這兩個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語言來自於生活,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其實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學體裁的語言來源於生活,但也「必將高於生活」

作為一種詩意化的文學體裁,在語言這方面,就更有著不可言說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現代詩歌里,如果語言優雅而別致,就必定有一些嚼頭和看頭;而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就會敗壞整個作品的氛圍和格調至於意境,我個人認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圍的一些東西,可以是一幅幅打開的畫面,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也可是一種感觸或哲思,禪意也就是說意境的劃分大致兩類:有形和無形,能看得見的物體和畫面,就是有形的意境;還有一種意境是無形的,因為並沒有那種畫面合物體,這種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種思想,或感悟

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作品,來領略一下語言和意境的魅力首先我們來閱讀詩人何三坡的詩歌作品《麻雀》

麻雀

雪在大山下降落

房屋蹲在雪地里

屋頂上蹲著炊煙

麻雀們打扮成

秋天的葉子

從樹杈上落下來

又頃刻間

回到樹上去

短短數語,詩人卻已利用優雅的語言和意境,向我們敞開了一幅優美的畫面「雪在大山下降落/房屋蹲在雪地里/屋頂上蹲著炊煙」,在這三句簡單詩句里,我們能體會到一種很美的意境,這是一種有形意境,「潔白的雪花,房屋,雪地,炊煙」,幾個朴實的物象,在不經意間,已起落有致呈現在讀者面前,其實已營造了一種特別雅緻的意境和氛圍,源自大自然的寧靜與聖潔,引人入勝,又令讀者浮想聯翩而「從樹杈上落下來 /又頃刻間 /回到樹上去」,實際上也算是一種有形兼無形的意境了,在這種無形的意境里,我們不僅看到了麻雀,葉子,樹木,還有一種視覺和思想的遼闊,有著不少感悟和思考,嚴寒下動物們樂觀生存,努力向上,對於人類,實際上又是一種多大的鼓勵和感恩

「麻雀們打扮成 /秋天的葉子/從樹杈上落下來/又頃刻間回到樹上去」,在這里我們還能領略到詩人語句和敘說的優雅,「麻雀們打扮成/秋天的葉子」,幾乎沒有過多的修飾,而帶給讀者的卻是無比干凈和明朗,「從樹杈上落下來/又頃刻間回到樹上去」,在安靜的畫面里,突然峰迴路轉,可愛的麻雀向上飛起,帶領讀者的視線上升,上升,在不經意間,寧靜的畫面在動,向上飛翔和超越短短的詩歌作品也由此獲得了巨大成功在此,我們足夠領悟到了語言和意境給作品和讀者帶來的巨大魅力
二、韻律和節奏的把握
凡是接觸過文學的人,我們都知道韻律的意思在古典詩詞里,韻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韻律,或韻律不整,那麼古典詩詞就不能叫詩詞,最好的詩詞也會失去看頭

新文化運動後,在早期的現代詩歌里,詩人們對韻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細致在早期現代詩歌作品裡,我們經常能讀到那些韻律和節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這些好作品帶給我們的感受,通常是閱讀輕快,優美,抑揚頓挫,也或干練,大氣,醇厚,回味悠長這些韻律和節奏的佳作,同時也是最好的朗誦作品

那麼我們再回過來,帶著節奏與韻律的品味,來欣賞先哲現代詩人的佳作

再別康橋(節選)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

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優美的韻律和節奏在作者把握下,詩人打開的敘說彷彿一湖水美麗的漣漪,帶著清涼和透徹,漸漸盪開在讀者面前如果輕輕朗誦起來,就更有一番滋味了,那緩緩打開的美麗而恬靜的物象「雲彩,金柳,夕陽,新娘,……」「輕輕的走了,輕輕地來了」,一幅幅春天碧綠的畫面映入讀者眼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真是溫暖而心動,愜意而輕快,柔情並美妙,又彷彿一曲曲輕輕的歌兒,回盪在我們耳邊

這也就是很多詩人以為的,現代詩歌,不僅是詩,更是一曲優美的歌兒縱覽詩人的作品,品味其完美的韻律和意境,我們才知道,現代詩歌,有著多麼巨大的魅力,令人陶醉

而在數十年後的今天,現代詩歌翻越了無數個台階今天的現代詩歌完全是自由的,充滿個性,它們大氣,奔放,內斂,開闊,並無憂無慮也就是說,在今天現代詩歌表達上,眾多詩友也許拋棄了詩歌原本該具備的韻律,但節奏仍舊是必不可少的在某個意義上說,節奏其實就代表了作品的一種氣勢,也可以說是一種風格,如果節奏把握得巧妙,它將成為詩人們的一種個性,也可能由此誕生各類風格,形成百家爭鳴
三、清新靈動法
我們都知道,詩歌都是由每個細致的句子構成這里的清新和靈動,指的就是句子的表達和結構一個句子的構成,有許多種方式,在表達上,一般個人都喜歡用自己慣用的手法和個性來組織語言,有拖沓的,凝練的,清新和雅緻的,也有繁瑣和啰嗦的,詩歌水平和風格的差異,我想首先就是來源於一個人組織語言能力的差異吧清新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是清爽和鮮活的組合如果一個句子的組合或一首詩歌的表達能達到這點,給讀者默默間送去清爽和鮮活,又怎能不令讀者喜歡和動容?

而靈動,則是指表達中蘊含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動感,使陳舊的畫面鮮活,使靜止的物象跳躍,使暗淡的顏色明亮,甚至能令死去的物體再次重生!由此,我們可見靈動有多麼巨大的作用,也由此可見,靈動的「動」實際上就是一種無言的力量下面我們具體以詩來分析

冬日陽光

它們翻過牆壁,防盜網

翻過緊閉的玻璃,紗窗

輕輕跳下來

游盪在房間里

多麼活潑的一群魚啊

它們穿金黃衣裳

它們游弋在凜冽的空氣里

它們游弋在潔白的地板上

我靜靜的看著

彷彿寒冷的時光復甦

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

在這首精緻而短小的詩歌里,我們能領略到詩歌這種文學體裁帶給我們的無比溫暖與美好的感覺,濃濃的詩意貫穿其中這首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新和靈動,此外畫面感也特別強在第一節「它們翻過牆壁,防盜網/翻過緊閉的玻璃,紗窗/輕輕跳下來/游盪在房間里」,在這我們看到了作者清新的語言,沒有瑣碎和繁雜,而「翻過」、「跳下來」、「游盪」等一系列動詞又恰到好處,由遠及近,引領讀者的視線和感官,清清爽爽

在第二節,更是有一種意蘊的美感和動感,這里的冬日陽光被「默化」成一群群活潑的魚,「它們穿金黃衣裳/它們游弋在凜冽的空氣里/它們游弋在潔白的地板」,陽光本是安靜的,甚至有靜止之覺,而作者利用巧妙的比喻和敘說,令安靜的事物游動,令安靜的畫面跳躍,由此,則不得不嘆息清新和靈動的神奇作用

而在第三節,作者則又巧妙地升華了動感,將畫面的動感繼續拉伸,利用靈動的句子,輕輕向上跳動,「我靜靜的看著/彷彿寒冷的時光復甦/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呵呵,陽光普照萬物,也普照每個人的心海,「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溫暖的陽光變成一群金色的魚,它們溫暖而熱烈的游進來一個人的心房,也游進了讀者的心房如此溫和與熱烈,如此柔情與細膩,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人歡欣!
四、擬人法
說到擬人,我們都知怎麼回事,而詩歌里的擬人,並不是單純的比喻,如果是這樣,那麼詩歌就要丟失原本具備的詩意,語感和意韻

詩歌中的擬人法,是指將要表達的主題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個性的特點來詠物,如果表達恰當,甚至能讓虛擬的人和真實的物共成一體,借人詠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擬下面我們來看看擬人法的神奇作用

月光 作者:何三坡

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

樹葉們在晚風中浮起

月光在木門上涌動

呵呵,讀何三坡的作品,總有著更多的感動和喜悅在這短短的三句話話里,作者利用寥寥數字,乾脆利落,打開了無數美麗的意象,盡管短小,讀起來卻余香滿口,意韻無窮「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很明顯,這是用的擬人法了,因為月亮不是人類,更不會穿上屬於女人的漂亮裙子

靜夜月圓樹葉晃動月光灑落在木門上佇立在夜裡的詩人,看到皎潔的月亮掛在上空,暈黃的月光慢慢揮灑下來,美得令人浮想聯翩的月亮,此刻在詩人眼內,不是一個沒有溫度和情感的物體,而是一個溫柔並優雅的女人「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什麼的樣的女人才會有如此的優雅和淡然呢?必定是溫爾多情,必定是美到極至由此,在詩人筆下,將一輪明月擬人化為一個無比溫柔並優雅女人,帶著不可言說的華美和寧靜;同時,詩人在借人詠物的這一刻,又以物喻人,也就是說,在將月光比喻成的女人,同時又將女人升華成月光的無限境界,這里詩人又默默無聲贊嘆了天下女人,象月光般皎潔,純凈的女人,正好是藝術的最大升華
五、素描法
說到素描,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用鉛筆在白紙上畫下物體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維那麼,詩歌是用語言組合起來的,又怎麼來用筆來繪畫呢?呵呵,寫詩時咱們不必借用鉛筆,有時候,語言就是最好鉛筆,在我們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韻律,咱們可以描繪出一幅幅比鉛筆和白紙更加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些畫面里,不只有美麗,粗獷,細膩,或朦朧,還有圖畫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優美的意境,詩意,以及打開的哲思,讀起來余香滿口,回味悠長下面,我們在詩歌作品裡來感受一下素描法的魅力

深 秋

廣袤的大地 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 灌木蕭瑟 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

清涼的風涌過來 那些深黃的野菊花 在舞動後 打出輕輕的寒顫

這里作者很明顯使用了素描的手法,利用詩歌語言來繪畫,極好地打開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幅秋天遍布山野的畫面,還讀到了這些畫面里所有事物的美麗和詩意「廣袤的大地/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彷彿是一幅擺放在眼前的畫面,背景是廣袤的大地,這是遠和大的視覺,之後映入眼簾的就是背景里的景物了「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仍舊是背景里稍遠一些的事物和景象,慢慢的,畫面感在拉近:「灌木蕭瑟/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於是我們看到了低矮的「灌木」,灌木旁有「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這就是作者在第一節打開的畫面這個畫面里我們還同時領略到了不少大自然真實的顏色:擱淺的湖水,枯黃的草,灌木蕭瑟,狗尾草花白的等待在繪畫作品裡,作者得花費大量時間和顏料來搭配製作各種顏色,而在詩歌素描作品裡,則只需寥寥數語,便可達到畫面所具備的大多感官,由此,又不得不再次贊揚文字的奇妙

在第二節里,我們能看到畫面感的升華,以及思想藝術升華原來作者要表達的不僅是一幅深秋的畫面,還有更深刻的對大自然和植物不屈不撓的贊揚「清涼的風涌過來/那些深黃的野菊花/在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那些深黃的野菊花」應該就是畫面中的主體了,在描敘眾多暗淡的顏色後,作者最後指向的是一種「深黃色的嬌嫩」在深秋,萬物枯澀,河水擱淺,唯有堅強而美麗的野菊花傲立在凜冽的環境里,即使「清涼的風涌過來」,驕傲的野菊花,也僅僅是「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如果一個人,在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時,都能像這無名的野菊花一樣驕傲和挺立,無視一切寒風冷雨,那麼,這又該是怎樣燦爛的人生風景!

Ⅳ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詩歌吧,詩歌以強烈的節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像,豐富的感情展現其語言的藝術。詩歌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現代詩的寫作技巧,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1

一、語言和意境的運用

我們都知道,現代詩歌有三個明顯而具體的要素,它們是:語言,意境和韻律。由此可見語言和意境對一首現代詩歌有多麼關鍵的作用。如果要鑒賞一部現代詩歌的好壞,這兩個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語言來自於生活,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其實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學體裁的語言來源於生活,但也「必將高於生活。」

作為一種詩意化的文學體裁,在語言這方面,就更有著不可言說的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首現代詩歌里,如果語言優雅而別致,就必定有一些嚼頭和看頭;而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就會敗壞整個作品的氛圍和格調。至於意境,我個人認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圍的一些東西,可以是一幅幅打開的畫面,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也可是一種感觸或哲思,禪意。也就是說意境的劃分大致兩類:有形和無形,能看得見的物體和畫面,就是有形的意境,還有一種意境是無形,因為並沒有那種畫面和物體,這種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種思想,或感悟。

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作品,來領略一下語言和意境的魅力。

首先我們來閱讀詩人何三坡的詩歌作品《麻雀》

麻雀

雪在大山下降落

房屋蹲在雪地里

屋頂上蹲著炊煙

麻雀們打扮成

秋天的葉子

從樹杈上落下來

又頃刻間

回到樹上去

短短數語,詩人卻已利用優雅的語言和意境,向我們敞開了一幅優美的畫面。「雪在大山下降落/房屋蹲在雪地里/屋頂上蹲著炊煙」,在這三句簡單詩句里,我們能體會到一種很美的意境,這是一種有形意境,「潔白的雪花,房屋,雪地,炊煙」,幾個朴實的物象,在不經意間,已起落有致呈現在讀者面前,其實已營造了一種特別雅緻的意境和氛圍,源自大自然的寧靜與聖潔,引人入勝,又令讀者浮想聯翩。而「從樹杈上落下來/又頃刻間/回到樹上去」,實際上也算是一種有形兼無形的意境了,在這種無形的意境里,我們不僅看到了麻雀,葉子,樹木,還有一種視覺和思想的遼闊,有著不少感悟和思考,嚴寒下動物們樂觀生存,努力向上,對於人類,實際上又是一種巨大的鼓勵和感恩。

「麻雀們打扮成/秋天的葉子/從樹杈上落下來/又頃刻間回到樹上去」,在這里我們還能領略到詩人語句和敘說的優雅,「麻雀們打扮成/秋天的葉子」,幾乎沒有過多的修飾,而帶給讀者的卻是無比干凈和明朗,「從樹杈上落下來/又頃刻間回到樹上去」,在安靜的畫面里,突然峰迴路轉,可愛的麻雀向上飛起,帶領讀者的視線上升,上升,在不經意間,寧靜的畫面在動,向上飛翔和超越。短短的詩歌作品也由此獲得了巨大成功。在此,我們足以領悟到了語言和意境給作品帶來的巨大魅力。

二、韻律和節奏的把握

凡是接觸過文學的人,我們都知道韻律的意思。在古典詩詞里,韻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韻律,或韻律不整,那麼古典詩詞就不能叫詩詞,最好的詩詞也會失去看頭。

新文化運動後,在早期的現代詩歌里,詩人們對韻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細致。在早期現代詩歌作品裡,我們經常能讀到那些韻律和節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這些好作品帶給我們的感受,通常是閱讀輕快,優美,抑揚頓挫,也或干練,大氣,醇厚,回味悠長。這些韻律和節奏的佳作,同時也是最好的朗誦作品。

那麼我們再回過來,帶著節奏與韻律的品味,來欣賞先哲現代詩人的佳作。

再別康橋(節選)

——作者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

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韻律和節奏在作者把握下,詩人打開的敘說彷彿一湖水美麗的漣漪,帶著清涼和透徹,漸漸盪開在讀者面前。如果輕輕朗誦起來,就更有一番滋味了,那緩緩打開的美麗而恬靜的物象「雲彩,金柳,夕陽,新娘,……」,「輕輕的走了,輕輕地來了」,一幅幅春天碧綠的畫面映入讀者眼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真是溫暖而心動,愜意而輕快,柔情並美妙,又彷彿一曲曲輕輕的歌兒,回盪在我們耳邊。

這也就是很多詩人以為的,現代詩歌,不僅是詩,更是一曲優美的歌兒。縱覽詩人的作品,品味其完美的韻律和意境,我們才知道,現代詩歌,有著多麼巨大的魅力,令人陶醉。

而在數十年後的今天,現代詩歌翻越了無數個台階。今天的現代詩歌完全是自由的,充滿個性,它們大氣,奔放,內斂,開闊,並無憂無慮。也就是說,在今天現代詩歌表達上,眾多詩友也許拋棄了詩歌原本該具備的韻律,但節奏仍舊是必不可少的。在某個意義上說,節奏其實就代表了作品的一種氣勢,也可以說是一種風格,如果節奏把握得巧妙,它將成為詩人們的一種個性,也可能由此誕生各類風格,形成百家爭鳴。

三、清新靈動法

我們都知道,詩歌都是由每個細致的句子構成。這里的清新和靈動,指的都是句子的表達和結構。一個句子的構成,有許多種方式,在表達上,一般個人都喜歡用自己慣用的手法和個性來組織語言,有拖沓的,凝練的,清新和雅緻的,也有繁瑣和啰嗦的,詩歌水平和風格的差異,我想首先就是來源於一個人組織語言能力的差異吧。清新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是清爽和鮮活的組合。如果一個句子的組合或一首詩歌的表達能達到這點,給讀者默默間送去清爽和鮮活,又怎能不令讀者喜歡和動容?

而靈動,則是指表達中蘊含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動感,使陳舊的畫面鮮活,使靜止的物象跳躍,使暗淡的顏色明亮,甚至能令死去的物體重生!由此,我們可見靈動有多麼巨大的作用,也由此可見,靈動的「動」實際上就是一種無言的力量。下面我們具體以詩來分析。

冬日陽光

它們翻過牆壁,防盜網

翻過緊閉的玻璃,紗窗

輕輕跳下來

游盪在房間里

多麼活潑的一群魚啊

它們穿金黃衣裳

它們游弋在凜冽的空氣里

它們游弋在潔白的地板上

我靜靜的看著

彷彿寒冷的時光復甦

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

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

在這首精緻而短小的詩歌里,我們能領略到詩歌這種文學體裁帶給我們的無比溫暖與美好的感覺,濃濃的詩意貫穿其中。這首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新和靈動,此外畫面感也特別強。在第一節「它們翻過牆壁,防盜網/翻過緊閉的玻璃,紗窗/輕輕跳下來/游盪在房間里」,在這我們看到了作者清新的語言,沒有瑣碎和繁雜,而「翻過」、「跳下來」、「游盪」等一系列動詞又恰到好處,由遠及近,引領讀者的視線和感官,清清爽爽。

在第二節,更是有一種意蘊的美感和動感,這里的冬日陽光被「默化」成一群群活潑的魚,「它們穿金黃衣裳/它們游弋在凜冽的空氣里/它們游弋在潔白的地板」,陽光本是安靜的,甚至有靜止之覺,而作者利用巧妙的比喻和敘說,令安靜的事物游動,令安靜的畫面跳躍,由此,則不得不嘆息清新和靈動的神奇作用。

而在第三節,作者則又巧妙地升華了動感,將畫面的動感繼續拉伸,利用靈動的句子,輕輕向上跳動,「我靜靜的看著/彷彿寒冷的時光復甦/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呵呵,陽光普照萬物,也普照每個人的心海,「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溫暖的陽光變成一群金色的魚,它們溫暖而熱烈的游進一個人的心房,也游進了讀者的心房。如此溫和與熱烈,如此柔情與細膩,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人歡欣!

四、擬人法

說到擬人,我們都知怎麼回事,而詩歌里的擬人,並不是單純的比喻,如果是這樣,那麼詩歌就要丟失原本具備的詩意,語感和意韻。

詩歌中的擬人法,是指將要表達的主題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個性的特點來詠物,如果表達恰當,甚至能讓虛擬的人和真實的物共成一體,借人詠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擬。

下面我們來看看擬人法的神奇作用

月光

作者:何三坡

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

樹葉們在晚風中浮起

月光在木門上涌動

呵呵,讀何三坡的作品,總有著更多的感動和喜悅。在這短短的三句話里,作者利用寥寥數字,乾脆利落,打開了無數美麗的意象,盡管短小,讀起來卻余香滿口,意韻無窮。「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很明顯,這是用的擬人法了,因為月亮不是人類,更不會穿上屬於女人的漂亮裙子。

靜夜。月圓。樹葉晃動。月光灑落在木門上。佇立在夜色里的詩人,看到皎潔的月亮掛在上空,暈黃的月光慢慢揮灑下來,美得令人浮想聯翩的月亮,此刻在詩人眼內,不是一個沒有溫度和情感的物體,而是一個溫柔並優雅的女人。「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什麼的樣的女人才會有如此的優雅和淡然呢?必定是溫爾多情,必定是美到極至。

由此,在詩人筆下,將一輪明月擬人化為一個無比溫柔並優雅女人,帶著不可言說的華美和寧靜;同時,詩人在借人詠物的這一刻,又以物喻人,也就是說,在將月光比喻成的女人,同時又將女人升華成月光的無限境界,這里詩人又默默無聲贊嘆了天下女人,象月光般皎潔,純凈的女人,正好是藝術的最大升華。

五、素描法

說到素描,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用鉛筆在白紙上畫下物體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維。那麼,詩歌是用語言組合起來的,又怎麼來用筆來繪畫呢?

呵呵,寫詩時咱們不必借用鉛筆,有時候,語言就是最好的鉛筆,在我們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韻律,咱們可以描繪出一幅幅比鉛筆和白紙更加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些畫面里,不只有美麗,粗獷,細膩,或朦朧,還有圖畫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優美的意境,詩意,以及打開的哲思,讀起來余香滿口,回味悠長。

下面,我們在詩歌作品裡來感受一下素描法的魅力。

深秋

廣袤的大地

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

灌木蕭瑟

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

清涼的風涌過來

那些深黃的野菊花

在舞動後

打出輕輕的寒顫

這里作者很明顯使用了素描的手法,利用詩歌語言來繪畫,極好地打開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幅秋天遍布山野的畫面,還讀到了這些畫面里所有事物的美麗和詩意。「廣袤的大地/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彷彿是一幅擺放在眼前的畫面,背景是廣袤的大地,這是遠和大的視覺,之後映入眼簾的就是背景里的景物了「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仍舊是背景里稍遠一些的事物和景象,慢慢的,畫面感在拉近:「灌木蕭瑟/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於是我們看到了低矮的「灌木」,灌木旁有「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這就是作者在第一節打開的畫面。這個畫面里我們還同時領略到了不少大自然真實的顏色:擱淺的湖水,枯黃的草,灌木蕭瑟,狗尾草花白的等待。在繪畫作品裡,作者得花費大量時間和顏料來搭配製作各種顏色,而在詩歌素描作品裡,則只需寥寥數語,便可達到畫面所具備的大多感官,由此,又不得不再次贊揚文字的奇妙。

在第二節里,我們能看到畫面感的升華,以及思想藝術升華。原來作者要表達的不僅是一幅深秋的畫面,還有更深刻的對大自然和植物不屈不撓的贊揚。「清涼的風涌過來/那些深黃的野菊花/在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那些深黃的野菊花」應該就是畫面中的主體了,在描敘眾多暗淡的顏色後,作者最後指向的是一種「深黃色的嬌嫩」。在深秋,萬物枯澀,河水擱淺,唯有堅強而美麗的野菊花傲立在凜冽的環境里,即使「清涼的風涌過來」,驕傲的野菊花,也僅僅是「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如果一個人,在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時,都能像這無名的野菊花一樣驕傲和挺立,無視一切寒風冷雨,那麼,這又該是怎樣燦爛的人生風景!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2

(一)捕捉詩歌意象和詩歌靈感

詩歌意境的最小藝術結構單位是一個意象。詩歌的寫作常常是從作者對生活中某個人、事、景、物、理產生了獨特的詩美體驗而獲得的第一個意象開始的。詩歌創作的靈感就是詩歌作者對情感能夠具象化,主觀情志能夠文字化的一種突然頓悟和把握。無形的情緒突然有了有形的形象,抽象的觀念突然有了具象,這使得詩歌作者的心理結構和語言結構有了豁然的改組更新。這種詩歌的寫作靈感有短暫性、突變性和不可重復的特點。

詩歌靈感出現後,應迅速准確地將靈感體驗到的內容及時地意象化,靈感體驗意象化後,應及時准確地將意象化為詩語和詩句。這就是詩歌寫作「靈感——尋象——尋言」的三個階段。相當多的人不能完成這三個階段的寫詩過程。有的人雖有靈感體驗,但未能及時地將詩美體驗化為詩歌意象;有的人在腦海里雖然形成了詩歌意象,但不能及時准確地將詩歌意象詞語化、文字化,這樣一首詩仍然活躍在作者的腦海里而不能物化成形。

(二)用新奇精美的語言傳達詩歌意象

詩歌寫作中用於傳達詩歌意象的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語言,而是一種新奇的精美的變形語言。初學詩歌寫作最大的障礙就在於這種詩歌語言能力的`貧弱。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條途徑來訓練、提高詩歌語言的能力。

1.精選動詞

詩語在傳達詩美意象時首先可做的工作是精心錘煉表現意象動態的動詞。動態的意象較之靜態的意象更能吸引讀者的審美注意。一個詩歌意象往往因一個優美、確切的動詞而曜曜生輝。艾青的詩句:「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阮章競的詩句:「層層綠樹重重霧,重重高山雲斷路。」一個「封鎖」,一個「斷」,使詩歌意象呼之欲出,非常生動。

2.嫁接詞語

漢語和其他語言比較起來,它的語法最自由,詞性最不固定。詩歌作者可以利用漢語的這個特點,改變某些詩句中詞語的性質,使詩歌意象出現新奇、陌生的形態。台灣詩人洛夫的詩句:「左邊的鞋印才下午/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下午、黃昏」本來是表時間的名詞,在這時嫁接為動詞,整個意象便生動活潑起來。

3.一詞多義

小說、散文的語言一般為了避免歧義,往往只顯示一種意義,而在詩歌語言里,詩歌作者為了製造意象的多義和內涵的豐富,卻有意創造一詞多義的詩句。張燁的《妙齡時光》這樣寫道:「你又站得遠遠了/微笑著注視我的琴聲/你會永遠記住初練的琴聲嗎」,詩句表層講「初練的琴聲」,但它的另一層含義是「初戀的情聲」,一個詞明顯地隱含著兩層不同的意義,顯得含蓄多情。

4.跳躍省略

小說、散文的語言因為側重再現意象,它的語言形態比較平實細密,講究句與句之間清晰的銜接。詩歌語言側重於表現主觀心靈,再加上篇幅限制,它必須藉助跳躍和省略,跨躍一些過程性的敘述,省略一些小說、散文語言中必不可省的連接語和轉折語,創造一種「語不接而意接」的詩歌語言,以此來引發詩歌讀者豐富的自由聯想。

5.超常組合

跳躍省略是從刪減某個詞的角度來增加內涵。超常組合則是故意違反一般的語言常規,利用漢語詞語多變的詞性和組合關系,機智地把一些互不相關的詞語嵌連成一個詩句。這種嵌連,可以是具象動詞與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覺詞語交錯,以這種陌生的變形的詩句使詩歌意象傳達出詩歌作者微妙的情感體驗。臧克家《春鳥》里寫的「歌聲/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聽越燦爛」,就是典型的例證。

6.句法多變

這是在詩句的詞序和句式上製造新奇陌生的手段。像徐志摩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的倒裝語序,改變了正常語句形態,以陌生化的效果來表達詩歌作者的獨特的內心感覺。

(三)用豐富神奇的想像組合詩歌意象

詩歌作者在把意象詞語化的同時,還要藉助想像把一個一個的意象組合為整體的詩歌意境,傳達出特定的詩美體驗。因此詩歌作者的組合意象比其他文學文體的組合方法更自由、更大膽、更出其不意。詩歌意象的組合方法雖然千變萬化、形態各異,但作為詩歌藝術構思的基本規律和基本類型,下列幾種主要的組合類型可供詩歌作者借鑒。

1.並置式組合

鄒荻帆在《蕾》一詩中這樣寫道:「一個年輕的笑/一股蘊藏的愛/一壇原封的酒/一個未完成的理想/一顆正待燃燒的心」,詩人一口氣並列排出5個意象來描繪花蕾的風姿。詩人把花蕾感覺為「笑」、「愛」、「酒」、「理想」、「心」,這是非常獨特的詩美體驗,當詩人將它們全部並列為一個意象系統時,具象的花蕾與一些抽象的情緒情感連接起來了,五種意象的並列,把一種對青春的禮贊作了突出的渲染。這種組合方式常常從意象開始又結束於意象,讀者幾乎無法直接讀到詩人隱藏很深的情感,而需要透過這些並置的意象系統來細心咀嚼它的深意。這是現代朦朧詩、意象詩比較常用的組合方法。

2.交錯式組合

這種方法也要組合眾多意象,但是詩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統,造成一種出人意料、發人深省的審美效果。這種意象組合方式在中國古詩中十分常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都是典型詩例。在新詩寫作中,這種組合方法也很常見。

3.突反式組合

這種方法也要組合眾多意象,詩歌作者先從一個核心意象出發,圍繞它組合一些層層推進的相似的意象,待詩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後,最後推出一個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揚後抑、先虛後實的詩歌情境,而最後一個意象,才是這首詩的真正旨趣。台灣詩人鄭愁予的《錯誤》,先放筆寫了一個可愛少女在等「我」重溫舊夢的三個意象,但最後一個意象:「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過客」,這一意外把「美麗的錯誤」引起的哀怨情緒傳染給了讀者。這種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審美情趣。

Ⅳ 怎樣寫現代詩

詩是隸屬於青春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我們作為詩性民族中的一員,和詩一定有著不解之緣。然而什麼是詩?如何去寫詩?卻成了我們一個打不開的謎團。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現代詩的寫作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詩?

假如現在有人問起我什麼是詩?也許我只有這樣回答:「我知道什麼樣的文字可以算得上是詩,也知道什麼樣的文字不是詩,但我卻不知道什麼是詩。」詩歌是沒有定義的。但起碼得有個大概吧!是的,其實詩歌也並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東西便是詩。簡單地說,心象(情)+物象(美)=詩。如:

細細的枝條,

像一根根電線;

小小的黃花,

像一盞盞發亮的電燈;

大地,像一個

春天的發電廠。(張詩筠《迎春花》)

這首詩中,「枝條」、「黃花」、「大地」是心象,而「電線」、「電燈」、「發電廠」是物象,這樣美妙的詩句,是因為看到了春天裡綠色的枝條和黃色的花兒後心裡產生對大地之春的喜愛之情,然後通過想像,把心象比喻為物象,使情與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產生的。

當然這不是詩固定的模式,詩是自由的,詩也是多樣的。而要真正地認識和了解詩,仍需我們在長期的閱讀和創作中去領會。

二、現代詩的基本特點

對於現代詩的創作,首先必須了解一下現代詩的特點,這對於我們學習創作現代詩顯得異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現代詩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用現代的詞藻排列而成的語句群體。

所以,現代詩是寫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的感受,並且是用現代的語言(即是現代漢語,而不是文言)來寫的——這是現代詩最基本的特點。

此外,相對於初中生來說,現代詩還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

1、內容上:美麗的想像,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寫出動人的情意。就是說,要加入個人的情感和體會;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內容分行。

通過對現代詩的基本特點的了解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嘗試創作了,那麼在創作中我們又必須注意些什麼?

三、怎樣寫詩?

詩歌是美的,要讓平凡的事物放發出美的光彩,就要通過想像。想像是美的源泉,也是詩意的倉庫。

一個好的想像,它本身就是一首詩。如:

張開你的大嘴巴,

為人民服務。(何舟《剪刀》)。

只有發揮想像才能創造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生命力是想像賦予的,沒有想像,寫出來的詩歌是干澀的。想像能使一件細小的事物顯示出驚人的魅力。如: 牆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兒長在牆角本來就平凡,且容易被人們忽視,倘若只欣賞自己的美貌,它便變得更加渺小了。詩人在這里通過想像,以花喻人,從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沒有想像,是寫不出這樣富有啟發性的詩句的。

其次,詩的情必真,只有真的東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從生活中找到能打動自己的內容,然後再以詩的.語言,詩的形式去抒寫它。這樣才能讓人產心靈的共鳴,也使詩變得有意義。如:

你是那麼渺小

在黑夜裡奔跑

可盡管是一隻小小的昆蟲

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卜聰《螢火蟲》)

小詩人在詩的最後感情飽滿的一句「可盡管是一隻小小的昆蟲/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對奉獻者發出了深情的謳歌。但這樣的詩句是需要從心去體驗才能得出來的。如果小詩人對螢火蟲沒有進行仔細的觀察,沒有用心靈與螢火蟲進行對話,沒有把自己換位成螢火蟲來體驗螢火蟲的生命和生活,他是不能寫出這樣精警的詩句來的。

有想像這張翅膀,情感的力量,詩的美也會應運而生。

但我們要清楚,詩的格式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除了要按內容分行來寫或按句分行來寫之外,特別是在語言的組織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修辭的運用;一是打破常規組合。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能增強詩的生命力,大膽打破常規組合(即不按語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過濫。

修辭是詩歌的一種重要技巧。包括擬人、比喻、排比、設問、反復、頂針、對偶、誇張、象徵等。可以說每一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獨到之處。比的運用可以更生動,形象地表現詩歌內容。興的運用可以讓讀者自開篇就能體會詩歌的意境,使詩歌更富於深情和韻味;而誇張, 象徵,通感等手法的運用可以給詩歌注入更新鮮的血液,使詩歌更富於想像力和親和力,而不會讓人感覺意思朦朧曖昧,晦澀難懂,使讀者真正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而象徵手法,則是用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這是詩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紙船》象徵了對母親的思念,馮至的《我是一條小河》中「小河」象徵了對愛情的追求。平常我們也愛用象徵,如用「梅花」來象徵堅貞不屈,用「蠟燭」來象徵默默奉獻。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中用「海」和「山」來象徵「理想」與「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下面這幾種物體的常用象徵意義你知道嗎?太陽、蜜蜂、蒼蠅、蚊子、雪花?(光明、無私奉獻、骯臟、剝削、純潔)。

其它手法的運用,就不一一舉例詳談了,有待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去學會運用。

我們上面還提到詩在語言的組織上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打破常規的組合,這種組合有時能使詩歌語言,使詩意達到跳躍性的效果。

詩的語言超越一般的語法規律,它具有跳躍性、顯著性和超常性的特點。它組合靈活,比如我們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飾語進行交錯搭配,可以說「烏黑的嘆息」「浮著油沫的夢」「粉紅的回憶」「溫暖的寂靜」「乳白色的歌聲」等等,用這種常規上不可思議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現代人復雜的情緒(當然這也是修辭中的一種叫做通感的手法)。

詞性的轉用也是詩歌語言的一種常規手法。如洛夫的詩中「夏也荷過了,秋也蟬過了」(《今日小雪》)「我們風過霜過」(《湖南大雪》),這兒就是把名詞用作了動詞,不僅能激起讀者相應的形象感覺,而且包含著豐富的經驗體會。「荷」字給人以熱烈與衰敗的感覺,「蟬」字給人以浮躁與凄涼的形象,「風」「霜」二字,給人磨難與成熟的人生體驗。

掌握了一些創作之後,我們還得有「錘字煉句」的功夫,也是我們平時作文中的修改。這一點對我們初學者顯得尤為重要。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則被人稱為「才大語終奇」,詩人們大多都是錘字煉句的能手。如: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這些「看」、「風景」、「裝飾」反復出現,造成一種回環往復的情調,令人深思。另外,如一首中學生的詩歌《教室的窗》(田欣) 中有這么一節:

教室的窗

內外兩個樣

它不允許(我那麼) 迷茫

我要遠航

在滾滾長江(中) 逆流而上

括弧中的字是未發表前存在的,發表時被編輯刪去。小詩人為了追求形式美而損害了詩意,但刪去括弧中的字之後,變得精煉優美,讀起來琅琅上上口。

我們寫詩,在駕馭語言、推敲字詞上既要著重修辭學意義上的准確生動,也要努力站在精神體驗的高度,尋找最能體現人們情緒的字句,營造和諧的、詩意的氛圍。 其實語言也是為詩的思想內容服務的,都是為了突出物象和事象,為了營造詩的意境,也就是為了表情達意。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詩歌要寫詩必須具備三個元素:想像、情感、語言。可以這么說,想像是藍圖,情感是方向,語言是方法。

四、詩的寫法

1.明喻法──描寫事物的特點,適合描寫實物和大自然景象。

雲像一個忙碌的畫家/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圖畫/雲像一個貪玩的小搗蛋/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現豐富的聯想。

媽媽

媽媽是一個鬧鍾/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媽 媽 的 手/媽媽的手/可以把白凈的米/變成香噴噴的飯

3.閱兵法──表現景物的層次。

春天的樹

是花兒們選美的舞台

夏天的樹

是蟬兒們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樹

是水果們睡覺的搖籃

冬天的樹

是風兒們賽跑的運動場

4.排比法──表現節奏,加深印象。 風

風兒微笑

在樹上盪鞦韆

在草原上賽跑

在院子里拿樹葉兒玩飛鏢游戲

Ⅵ 現代詩寫作技巧

詩是隸屬於青春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我們作為詩性民族中的一員,和詩一定有著不解之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現代詩寫作技巧去

一、什麼是詩?

假如現在有人問起我什麼是詩?也許我只有這樣回答:「我知道什麼樣的文字可以算得上是詩,也知道什麼樣的文字不是詩,但我卻不知道什麼是詩。」詩歌是沒有定義的。但起碼得有個大概吧!是的,其實詩歌也並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東西便是詩。簡單地說,心象(情)+物象(美)=詩。如: 細細的枝條, 像一根根電線; 小小的黃花,

像一盞盞發亮的電燈; 大地,像一個

春天的發電廠。(張詩筠《迎春花》)

這首詩中,「枝條」、「黃花」、「大地」是心象,而「電線」、「電燈」、「發電廠」是物象,這樣美妙的詩句,是因為看到了春天裡綠色的枝條和黃色的花兒後心裡產生對大地之春的喜愛之情,然後通過想像,把心象比喻為物象,使情與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產生的。

當然這不是詩固定的模式,詩是自由的',詩也是多樣的。而要真正地認識和了解詩,仍需我們在長期的閱讀和創作中去領會。

二、現代詩的基本特點

對於現代詩的創作,首先必須了解一下現代詩的特點,這對於我們學習創作現代詩顯得異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現代詩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用現代的詞藻排列而成的語句群體。

所以,現代詩是寫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的感受,並且是用現代的語言(即是現代漢語,而不是文言)來寫的——這是現代詩最基本的特點。 此外,相對於初中生來說,現代詩還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 1、內容上:美麗的想像,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寫出動人的情意。就是說,要加入個人的情感和體會;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內容分行。

通過對現代詩的基本特點的了解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嘗試創作了,那麼在創作中我們又必須注意些什麼?

三、怎樣寫詩?

詩歌是美的,要讓平凡的事物放發出美的光彩,就要通過想像。想像是美的源泉,也是詩意的倉庫。

一個好的想像,它本身就是一首詩。如: 張開你的大嘴巴,

為人民服務。(何舟《剪刀》)。

只有發揮想像才能創造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生命力是想像賦予的,沒有想像,寫出來的詩歌是干澀的。想像能使一件細小的事物顯示出驚人的魅力。如: 牆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兒長在牆角本來就平凡,且容易被人們忽視,倘若只欣賞自己的美貌,它便變得更加渺小了。詩人在這里通過想像,以花喻人,從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沒有想像,是寫不出這樣富有啟發性的詩句的。

其次,詩的情必真,只有真的東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從生活中找到能打動自己的內容,然後再以詩的語言,詩的形式去抒寫它。這樣才能讓人產心靈的共鳴,也使詩變得有意義。如: 你是那麼渺小 在黑夜裡奔跑

可盡管是一隻小小的昆蟲

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卜聰《螢火蟲》)

小詩人在詩的最後感情飽滿的一句「可盡管是一隻小小的昆蟲/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對奉獻者發出了深情的謳歌。但這樣的詩句是需要從心去體驗才能得出來的。如果小詩人對螢火蟲沒有進行仔細的觀察,沒有用心靈與螢火蟲進行對話,沒有把自己換位成螢火蟲來體驗螢火蟲的生命和生活,他是不能寫出這樣精警的詩句來的。

有想像這張翅膀,情感的力量,詩的美也會應運而生。

但我們要清楚,詩的格式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除了要按內容分行來寫或按句分行來寫之外,特別是在語言的組織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修辭的運用;一是打破常規組合。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能增強詩的生命力,大膽打破常規組合(即不按語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過濫。

修辭是詩歌的一種重要技巧。包括擬人、比喻、排比、設問、反復、頂針、對偶、誇張、象徵等。可以說每一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獨到之處。比的運用可以更生動,形象地表現詩歌內容。興的運用可以讓讀者自開篇就能體會詩歌的意境,使詩歌更富於深情和韻味;而誇張,象徵,通感等手法的運用可以給詩歌注入更新鮮的血液,使詩歌更富於想像力和親和力,而不會讓人感覺意思朦朧曖昧,晦澀難懂,使讀者真正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Ⅶ 如何寫現代詩

現代詩即我們常說的白話詩,與古詩相比,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韻律,現代詩主要流派為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按表達方式分敘事詩和抒情詩。按語言韻律格律和結構形式劃分,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和韻腳詩。現代詩始於五四運動時期,是不受格律約束,自由抒發思想感情,洋溢著濃郁現代氣息的詩歌樣式。由於現代詩特殊的氣質,它的寫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視。尤其是年輕人,他們表現出了對現代詩異乎尋常的熱情。所以,才有將年輕喻作詩歌一樣的歲月。
和古典詩歌一樣,現代詩的寫作也要定調,取像,抒情,升華,分行。只不過音韻這些形式上因素不那麼重要了。它的寫作更重視實質上的內容。詩歌都很注重情思的表達,但古典詩歌形式感強,現代詩歌更注重情思的表達。音律,分行,表達技巧,都按照情思表達的需要。那麼如何寫好地道現代詩呢?
首先。便是定調子。所謂調子,就是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的特點。情緒上或悲傷,或熱烈,或憂郁,風格上可以是的愛國,可以是執念,也可以表達那種特殊的思考,包羅萬象。調子是一首詩歌的關鍵,可以說影響著詩歌的整體風貌。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之所以有人說詩歌是文學的「王冠」,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情感。那麼,詩歌的寫作,首先便是要有感情,要有真感情,這樣詩歌才能從心底里感動人。就是以情動人,引發讀者感情共鳴,使讀者有心靈的震顫。
詩歌還是智慧的結晶,情感上要耐讀,給人思考的空間。詩歌的思想性就表現在這方面,就是詩歌的生命。讓人閱讀越有味,久讀不厭。
詩歌調子的拿定。取決於情感和思想。從這兩個方面來考慮。容易引發讀者和作者在情感上的共振。這樣的詩歌寫作,調子便定準了,拿到位了。
再次,就是取象,象是什麼,就是承載情感和思想的物質。可具象為情感,動作,細節等。整個取象的過程是復雜的,它的內容很繁雜,可以是社會,生活,藝術,體育等等各方面。只要是表情達意的需要,皆可以調用。
既然是取象,就要搞清楚象的來源。象的常見類型表現為三大類。
一是古老文化,這是象的主要來源。文化的象涵蓋面廣,有意蘊,有深度,這樣象的取得是要很下一番功夫的。長期的閱讀積累是必要的手段。
二是現實生活,這是象的重要來源,生活是有質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感染人。從生活中取象,又不可以泛泛地取,要有典型,這樣的象才有價值,能夠集中地表達生活。
三為聯想,想像。這是象的特別來源。聯想和想像是構思寫作的關鍵要素,在潛意識里還能暗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為讀者讀作品提供契機。
取象的過程。是與心契合的過程,倘若讓象遠離心靈。即使這個象取得再好,也是失敗的。沒有意義的,那麼,這個詩歌也不會有好的結局。
接下來便是寄寓的過程了。寄寓詩家又雲寄託。
就是情思浮達在象上表達的過程,寄寓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緣事抒情三種常見形式。其中的景,物,事都是象。這讓情感和思想有了傳達的通道。同時也增加了詩歌含蓄,內斂的美感。寄寓是現代詩歌的關鍵階段,必須要達到立象以盡意的目的。
詩歌寫作進行到這。還並沒有結束,要想使其更加完美,還要進行升華。這里的升華含義有三種,即意義,結構和技法。意義是核心。結構和技法是表達手段。詩歌寫作升華的技法有點染意境。點明情思,強化主體。
詩歌的升華並不完全等於完篇結尾時的一些加工。還包括更多,更為豐富的內容。象的選擇的暗亮,境界的提升。
詩歌的寫作是系統工程,從定調,取象,寄寓,到升華,每一個環節都是表達的重要部分。當然寫作還必須有真情,真思,這是寫作的神,因為詩歌是憑著情思取勝的。

Ⅷ 現代詩歌的寫作有哪些技巧

詩歌,是最古老的一種文學體裁。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現代詩歌的寫作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新靈動法

我們都知道,詩歌都是由每個細致的句子構成。這里的清新和靈動,指的就是句子的表達和結構。一個句子的構成,有許多種方式,在表達上,一般個人都喜歡用自己慣用的手法和個性來組織語言,有拖沓的,凝練的,清新和雅緻的,也有繁瑣和啰嗦的,詩歌水平和風格的差異,我想首先就是來源於一個人組織語言能力的差異吧。清新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是清爽和鮮活的組合。如果一個句子的組合或一首詩歌的表達能達到這點,給讀者默默間送去清爽和鮮活,又怎能不令讀者喜歡和動容?

而靈動,則是指表達中蘊含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動感,使陳舊的畫面鮮活,使靜止的物象跳躍,使暗淡的顏色明亮,甚至能令死去的物體再次重生!由此,我們可見靈動有多麼巨大的作用,也由此可見,靈動的「動」實際上就是一種無言的力量。下面我們具體以詩來分析。

《冬日陽光》

它們翻過牆壁,防盜網

翻過緊閉的玻璃,紗窗

輕輕跳下來

游盪在房間里

多麼活潑的一群魚啊

它們穿金黃衣裳

它們游弋在凜冽的空氣里

它們游弋在潔白的地板上

我靜靜的看著

彷彿寒冷的時光復甦

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

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

在這首精緻而短小的詩歌里,我們能領略到詩歌這種文學體裁帶給我們的無比溫暖與美好的感覺,濃濃的詩意貫穿其中。這首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新和靈動,此外畫面感也特別強。在第一節「它們翻過牆壁,防盜網/翻過緊閉的玻璃,紗窗/輕輕跳下來/游盪在房間里」,在這我們看到了作者清新的語言,沒有瑣碎和繁雜,而「翻過」、「跳下來」、「游盪」等一系列動詞又恰到好處,由遠及近,引領讀者的視線和感官,清清爽爽。

在第二節,更是有一種意蘊的美感和動感,這里的冬日陽光被「默化」成一群群活潑的魚,「它們穿金黃衣裳/它們游弋在凜冽的空氣里/它們游弋在潔白的地板」,陽光本是安靜的,甚至有靜止之覺,而作者利用巧妙的比喻和敘說,令安靜的事物游動,令安靜的畫面跳躍,由此,則不得不嘆息清新和靈動的神奇作用。

而在第三節,作者則又巧妙地升華了動感,將畫面的動感繼續拉伸,利用靈動的句子,輕輕向上跳動,「我靜靜的看著/彷彿寒冷的時光復甦/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呵呵,陽光普照萬物,也普照每個人的心海,「彷彿那些歡悅的魚兒,就/游弋在我溫暖的心海里」,溫暖的陽光變成一群金色的魚,它們溫暖而熱烈的游進來一個人的心房,也游進了讀者的心房。如此溫和與熱烈,如此柔情與細膩,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人歡欣!

擬人法

說到擬人,我們都知怎麼回事,而詩歌里的擬人,並不是單純的比喻,如果是這樣,那麼詩歌就要丟失原本具備的詩意,語感和意韻。

詩歌中的擬人法,是指將要表達的主題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個性的特點來詠物,如果表達恰當,甚至能讓虛擬的人和真實的物共成一體,借人詠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擬。

下面我們來看看擬人法的神奇作用

《月光》

作者:何三坡

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

樹葉們在晚風中浮起

月光在木門上涌動

呵呵,讀何三坡的作品,總有著更多的感動和喜悅。在這短短的三句話話里,作者利用寥寥數字,乾脆利落,打開了無數美麗的意象,盡管短小,讀起來卻余香滿口,意韻無窮。「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很明顯,這是用的擬人法了,因為月亮不是人類,更不會穿上屬於女人的漂亮裙子。

靜夜。月圓。樹葉晃動。月光灑落在木門上。佇立在夜裡的詩人,看到皎潔的月亮掛在上空,暈黃的月光慢慢揮灑下來,美得令人浮想聯翩的月亮,此刻在詩人眼內,不是一個沒有溫度和情感的物體,而是一個溫柔並優雅的女人。「你提著裙子從後山上下來」,什麼的樣的女人才會有如此的優雅和淡然呢?必定是溫爾多情,必定是美到極至。

由此,在詩人筆下,將一輪明月擬人化為一個無比溫柔並優雅女人,帶著不可言說的華美和寧靜;同時,詩人在借人詠物的這一刻,又以物喻人,也就是說,在將月光比喻成的女人,同時又將女人升華成月光的無限境界,這里詩人又默默無聲贊嘆了天下女人,象月光般皎潔,純凈的女人,正好是藝術的最大升華。

素描法

說到素描,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用鉛筆在白紙上畫下物體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維。那麼,詩歌是用語言組合起來的,又怎麼來用筆來繪畫呢?

呵呵,寫詩時咱們不必借用鉛筆,有時候,語言就是最好鉛筆,在我們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韻律,咱們可以描繪出一幅幅比鉛筆和白紙更加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些畫面里,不只有美麗,粗獷,細膩,或朦朧,還有圖畫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優美的意境,詩意,以及打開的哲思,讀起來余香滿口,回味悠長。

下面,我們在詩歌作品裡來感受一下素描法的魅力。

《深秋》

廣袤的大地

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

灌木蕭瑟

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

清涼的風涌過來

那些深黃的野菊花

在舞動後

打出輕輕的寒顫

這里作者很明顯使用了素描的手法,利用詩歌語言來繪畫,極好地打開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幅秋天遍布山野的.畫面,還讀到了這些畫面里所有事物的美麗和詩意。「廣袤的大地/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彷彿是一幅擺放在眼前的畫面,背景是廣袤的大地,這是遠和大的視覺,之後映入眼簾的就是背景里的景物了「湖水擱淺,接近枯黃的草」,仍舊是背景里稍遠一些的事物和景象,慢慢的,畫面感在拉近:「灌木蕭瑟/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於是我們看到了低矮的「灌木」,灌木旁有「狗尾草仍在翹首花白的等待」。這就是作者在第一節打開的畫面。這個畫面里我們還同時領略到了不少大自然真實的顏色:擱淺的湖水,枯黃的草,灌木蕭瑟,狗尾草花白的等待。在繪畫作品裡,作者得花費大量時間和顏料來搭配製作各種顏色,而在詩歌素描作品裡,則只需寥寥數語,便可達到畫面所具備的大多感官,由此,又不得不再次贊揚文字的奇妙。

在第二節里,我們能看到畫面感的升華,以及思想藝術升華。原來作者要表達的不僅是一幅深秋的畫面,還有更深刻的對大自然和植物不屈不撓的贊揚。「清涼的風涌過來/那些深黃的野菊花/在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那些深黃的野菊花」應該就是畫面中的主體了,在描敘眾多暗淡的顏色後,作者最後指向的是一種「深黃色的嬌嫩」。在深秋,萬物枯澀,河水擱淺,唯有堅強而美麗的野菊花傲立在凜冽的環境里,即使「清涼的風涌過來」,驕傲的野菊花,也僅僅是「舞動後,打出輕輕的寒顫。」如果一個人,在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時,都能像這無名的野菊花一樣驕傲和挺立,無視一切寒風冷雨,那麼,這又該是怎樣燦爛的人生風景!

語言和意境的運用

現代詩歌有三個明顯而具體的要素,它們是:語言,意境和韻律。由此可見語言和意境對一首現代詩歌有多麼關鍵的作用。如果要鑒賞一部現代詩歌的好壞,這兩個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語言來自於生活,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其實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學體裁的語言來源於生活,但也「必將高於生活。」

作為一種詩意化的文學體裁,在語言這方面,就更有著不可言說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現代詩歌里,如果語言優雅而別致,就必定有一些嚼頭和看頭;而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就會敗壞整個作品的氛圍和格調。至於意境,我個人認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圍的一些東西,可以是一幅幅打開的畫面,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也可是一種感觸或哲思,禪意。也就是說意境的劃分大致兩類:有形和無形,能看得見的物體和畫面,就是有形的意境;還有一種意境是無形的,因為並沒有那種畫面和物體,這種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種思想,或感悟。

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作品,來領略一下語言和意境的魅力。

首先我們來閱讀詩人何三坡的詩歌作品《麻雀》

《麻雀》

雪在大山下降落

房屋蹲在雪地里

屋頂上蹲著炊煙

麻雀們打扮成

秋天的葉子

從樹杈上落下來

又頃刻間

回到樹上去

短短數語,詩人卻已利用優雅的語言和意境,向我們敞開了一幅優美的畫面。「雪在大山下降落/房屋蹲在雪地里/屋頂上蹲著炊煙」,在這三句簡單詩句里,我們能體會到一種很美的意境,這是一種有形意境,「潔白的雪花,房屋,雪地,炊煙」,幾個朴實的物象,在不經意間,已起落有致呈現在讀者面前,其實已營造了一種特別雅緻的意境和氛圍,源自大自然的寧靜與聖潔,引人入勝,又令讀者浮想聯翩。而「從樹杈上落下來 /又頃刻間 /回到樹上去」,實際上也算是一種有形兼無形的意境了,在這種無形的意境里,我們不僅看到了麻雀,葉子,樹木,還有一種視覺和思想的遼闊,有著不少感悟和思考,嚴寒下動物們樂觀生存,努力向上,對於人類,實際上又是一種多大的鼓勵和感恩。

「麻雀們打扮成 /秋天的葉子/從樹杈上落下來/又頃刻間回到樹上去」,在這里我們還能領略到詩人語句和敘說的優雅,「麻雀們打扮成/秋天的葉子」,幾乎沒有過多的修飾,而帶給讀者的卻是無比干凈和明朗,「從樹杈上落下來/又頃刻間回到樹上去」,在安靜的畫面里,突然峰迴路轉,可愛的麻雀向上飛起,帶領讀者的視線上升,上升,在不經意間,寧靜的畫面在動,向上飛翔和超越。短短的詩歌作品也由此獲得了巨大成功。在此,我們足夠領悟到了語言和意境給作品和讀者帶來的巨大魅力。

韻律和節奏的把握

凡是接觸過文學的人,我們都知道韻律的意思。在古典詩詞里,韻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韻律,或韻律不整,那麼古典詩詞就不能叫詩詞,最好的詩詞也會失去看頭。

新文化運動後,在早期的現代詩歌里,詩人們對韻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細致。在早期現代詩歌作品裡,我們經常能讀到那些韻律和節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這些好作品帶給我們的感受,通常是閱讀輕快,優美,抑揚頓挫,也或干練,大氣,醇厚,回味悠長。這些韻律和節奏的佳作,同時也是最好的朗誦作品。

那麼我們再回過來,帶著節奏與韻律的品味,來欣賞先哲現代詩人的佳作

再別康橋(節選)

作者;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優美的韻律和節奏在作者把握下,詩人打開的敘說彷彿一湖水美麗的漣漪,帶著清涼和透徹,漸漸盪開在讀者面前。如果輕輕朗誦起來,就更有一番滋味了,那緩緩打開的美麗而恬靜的物象「雲彩,金柳,夕陽,新娘,……」「輕輕的走了,輕輕地來了」,一幅幅春天碧綠的畫面映入讀者眼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真是溫暖而心動,愜意而輕快,柔情並美妙,又彷彿一曲曲輕輕的歌兒,回盪在我們耳邊。

這也就是很多詩人以為的,現代詩歌,不僅是詩,更是一曲優美的歌兒。縱覽詩人的作品,品味其完美的韻律和意境,我們才知道,現代詩歌,有著多麼巨大的魅力,令人陶醉。

而在數十年後的今天,現代詩歌翻越了無數個台階。今天的現代詩歌完全是自由的,充滿個性,它們大氣,奔放,內斂,開闊,並無憂無慮。也就是說,在今天現代詩歌表達上,眾多詩友也許拋棄了詩歌原本該具備的韻律,但節奏仍舊是必不可少的。在某個意義上說,節奏其實就代表了作品的一種氣勢,也可以說是一種風格,如果節奏把握得巧妙,它將成為詩人們的一種個性,也可能由此誕生各類風格,形成百家爭鳴。

排比法

感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寫作手法。生活里我們經常會用到這個手法。所以也就不再解釋排比的結構和意義。咱們具體來談談排比在詩歌里的作用,以及排比方法在詩歌語言里獲取的力度與深度。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詩歌,不只是語言的詩意和表達的舒緩和清新,還需要一些思想和力度。在黑暗年代,有力度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針對現狀以及對一種光明和良知的喚醒,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留下「與其苟延喘息,不如從容燃燒」的有力名句,也因此而喚醒過千千萬萬民眾。

在和平的年代,咱們自然不必去呼喚光明,但對於生活里千千萬萬美好,善良,寬厚而純朴的人或事物植物,咱們都可盡情贊揚,並歌頌,哪怕是一滴水,一根草,一縷金色陽光,都蘊含了無比的智慧和感恩,是完全值得我們去歌頌的。而在表達的力度上,排比不失為一個極度蘊含力度的方式。

下面我們來通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來鑒賞排比的魅力。

《故鄉》

作者:海子

在黑夜裡為火寫詩

在草原上為羊寫詩

在北風中為南風寫詩

在思念中為你寫詩

這首名為故鄉的短詩,呈現在讀者面前只四個短句,四個排比。然而帶給讀者的卻是不一般力度和感受。作者運用排比的手法,一點一點由遠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細微,由弱及強,利用朴實的語言,極大打開了一種對故鄉熱烈的思念之情,同時又借用排比的敘說,熱烈歌頌了思念中的故鄉無比美好,此外還借用排比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美好家園和生活的無比嚮往。

「在黑夜裡為火寫詩/在草原上為羊寫詩」,兩個朴實的排比,卻又不失大氣和厚重,「在黑夜裡為火寫詩」,表達了一種思想和情感的熱烈,黑夜裡原本潛伏了火焰,火焰卻又隨時能燃燒黑夜,驅除黑暗和寒冷,帶給人們無比的熱切和希望,這是這首詩歌的起筆,縱觀分析可見作者的起筆多麼熱烈而高亢,卻又含義深厚,大氣凜然,由此帶動讀者進入下一個境界,「在草原上為羊寫詩」,在詩人這句由高亢到溫和與深情的敘說中,無意多了許多柔情,在詩人的表達中「草原」其實隱喻的是故鄉,而「羊」,實際上是離開家鄉的每一個遊子;或者說這里也蘊含了一個無形的意境「故鄉」,詩人雖已離開故鄉,而美麗的故鄉卻又無處不存在於詩人的思維和意識形態中,同時詩人要表達的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寄託,對美好家園的無比幻想。「在草原上為羊寫詩」,實際上詩人要歌頌的還是擁有草原的羊,有著多麼巨大的幸福和快樂,而離開了草原,羊兒又會多麼孤單和失落,——離開故鄉的孤獨的遊子,有著多麼的無助和思念?

Ⅸ 新詩寫作方法

現代詩歌寫作要領:

1、抒發或敘事思想結構要清晰

2、凝句:語言要精簡、凝結

3、意境:要深遠,留白,給人想像空間

4、表達手法:要以物言志,以景抒情

5、節奏明快:句式的起伏、折疊、過度是有節拍的。

6、韻律:就是隔句的韻腳要協調。

7、攝魄:情感輸出,要用靈魂來詮釋喜怒哀樂,產生共振與共鳴。

現代詩的寫作技巧:

1、學會集句,就是把優質的詩歌句子,經過自我整合後集合在一起,但不是抄襲。

2、學會借詞,比較優秀的詩歌,都有幾個使人明亮的詞,學會根據詞來組合屬於自己的句子。

比如《再別康橋》里的「揉碎」、「作別」、「漫溯」、」斑斕「等,比如《生如夏花》里的「收割」、「搖曳」、「決絕」、「妖治如火」、「姿態如煙」等

3、現代詩都有哪些常用寫作手法呢?

1)借代:不直接說出人和事物的名稱,而是借用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來比喻。

借代分為,人借代(可以用職位或外號借代,例如杜少府代表人名),物借代(可以用有關的物的名稱借代,例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是人名,借代「酒」),事借代(可以用有關的事的名稱借代,例如「烽煙」,指戰爭)。

2)比喻:用另一個事物打比方,來表現這個事物。

比喻分為:明喻(一般是用如、似、若、比之類做連詞)、隱喻(一般用是、為、成之類做連詞)、借喻(用第三方來比喻,比如故鄉,用桑梓來代替)

3)誇張:抓住描寫對象,誇大或強調描寫。比如:把畫布比作藍天。

4)用典:引用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等。比如:杜鵑啼血的傳說。

5)疊句:反復強調、加重語氣,重疊後意思不變。比如:罷了,罷了。

6)排比:把類似的句子排列下來,形成相同的語句結構。比如:當春風在心裡衍生,當桑葉拂過眼睛,當雲霞烙印腳掌。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現代詩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橘子的使用方法 瀏覽:977
四年級檢測電路有兩種方法分別是 瀏覽:935
安阻法的測量方法 瀏覽:142
兒童低燒怎麼辦簡單的退燒方法 瀏覽:396
淘寶上的存錢方法怎麼存 瀏覽:107
貓術後化膿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2
夾核桃的工具安裝方法 瀏覽:17
二年級畫小汽車簡便方法 瀏覽:39
螺旋式led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220
酸奶的食用方法 瀏覽:139
神經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58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0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4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4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6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7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44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