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估值法
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根據每股收益選擇的數據不同,市盈率可分為三種:靜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滾動市盈率。預測股價、對股價估值時一般採用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為:
股價=動態市盈率×每股收益(預測值)
市凈率估值法
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
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
計算公式為:
市凈率=股價÷最近一期的每股凈資產;
股價=市凈率×最近一期的每股凈資產
『貳』 公司估值的常用4種方法
一、市值/凈資產(P/B),市凈率
考察凈資產必須明確有無重大進出報表的項目。凈資產要做剔除處理,以反映企業真實的經營性資產結構。市凈率要在比較中才有意義,絕對值無意義。找出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的歷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檔市凈率區間。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個完整經濟周期。若是新上市企業,必須有至少3年的交易歷史。
找出同行業具有較長交易歷史的企業做對比,明確三檔市凈率區間
二、市值/凈利潤(P/E),市盈率
考察凈利潤必須明確有無重大進出報表的項目。凈利潤要做剔除處理,以反映企業真實的凈利潤。市盈率要在比較中才有意義,絕對值無意義。找出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的歷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檔市盈率區間。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個完整經濟周期。若是新上市企業,必須有至少3年的交易歷史。
找出同行業具有較長交易歷史的企業做對比,明確三檔市盈率區間
三、市值/銷售額(P/S),市銷率
銷售額須明確其主營構成,有無重大進出報表的項目。找出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的歷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檔市銷率區間。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個完整經濟周期。若是新上市企業,必須有至少3年的交易歷史。
找出同行業具有較長交易歷史的企業做對比,明確三檔市銷率區間。
四、本傑明·格雷厄姆成長股估值公式
價值=年收益×(8.5+預期年增長率×2)
公式中的年收益為最近一年的收益,可以用每股收益TTM(最近十二個月的收益)代替,預期年增長率為未來3年的增長率。假設,某企業每股收益TTM為0.3,預期未來三年的增長率為15%,則公司股價=0.3*(8.5+15*2)=11.55元。該公式具有比較強的實戰價值,計算結果須與其他估值指標結合,不可單獨使用。
『叄』 股票估值的簡單方法有什麼
股票估值分為三類:相對估值、絕對估值和聯合估值。
相對估值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對比,一個是和該公司歷史數據進行對比,二是和國內同行業企業的數據進行對比,來確定它是否存在高估或是低估的情況。由於相關數據比較容易獲得,大家最常使用的也是這一類估值方法。
絕對估值則是通過對公司過去和現在的基本面進行分析,並對未來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進行預估,以此來計算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最常用的是DCF估值模型,由於相關數據很難准確預測,因此一般專業機構使用較多。
聯合估值是結合絕對估值與相對估值,尋找股價和相對指標同時都被低估的股票,這種股票的價格最有希望上漲,對普通投資者來說也是相對復雜。
『肆』 幾種常見的估值方法
在投資中,估值一直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各種好玩的估值方法。
估值的方法有很多,各個門派都有自己的玩法,我給大家科普4種比較常見的方法,拋磚引玉讓大家感受一下。
一、PE估值法
這是最常見的估值方法了,PE是市盈率的意思,在實際使用中,又有三種市盈率的計算方法:靜態、動態、滾動市盈率。
這三個指標的計算公式完全一樣,都是 PE = Price(市值)/Earning(凈利潤)。雖然三者的計算公式都一樣,但是三者在「凈利潤」的統計方式上卻不一樣。
靜態市盈率的分母「凈利潤」使用的是上一年度的數據。比如現在是2021年的7月份,當前時間點所有股票的靜態市盈率都是按照2020年的年報數據來計算,今年前兩個季度的數據完全用不到。
動態市盈率的分母「凈利潤」使用的是預測值。比如現在一些公司的2020年半年報還沒有披露,但是一季報已經披露完了,我們可以在一季報的基礎上來預測一下2021年全年的盈利情況: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一季度凈利潤乘以4。其實沒有這么簡單,你還要考慮成長性和季節性,有多少公司的全年利潤正好是一季度利潤的4倍呢?
但是相比靜態市盈率而言,動態市盈率已經進化到使用最新數據來預測的地步,相比之下更具有參考價值。
第三個是滾動市盈率。
滾動市盈率的凈利潤使用的是過去四個季度的數據。注意這個關鍵詞:「過去四個季度」。而不是「過去一年」。比如現在是2021年7月份,計算滾動市盈率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今年的Q1以及去年的Q2、Q3、Q4季報,如果有的公司公布了今年Q2的業績,則使用去年的Q3、Q4和今年的Q1、Q2業績之和來計算滾動市盈率。
使用去年的部分利潤,相比靜態市盈率使用去年全年的利潤而言,要會更科學一些;滾動市盈率相比動態市盈率而言,又放棄了盲目且無腦的預測,使用的都是真實有效的數據,相比之下已經是簡單測算中能用的最好方法了。
那麼如何判斷市盈率是否高估呢?主要是橫向和縱向兩種對比方法。
橫向對比指的是拿這家公司和同行業的其他相似公司對比,假如大家都是20倍PE,而你是30倍,我們大致可以認為該公司「高估」了。縱向對比指的是拿這家公司和自己的歷史時間對比,假如歷史上茅台都是20-40倍的滾動市盈率,突然某年干到了60倍,我們大致也可以認為茅台高估了。
但是呢,真實的市場里往往PE的高估和低估都自有其道理,我們在日常的投資中一定要理論結合實際,千萬不能教條和迷信哦。
二、PB估值法
PB是市凈率的意思,此類估值法的用法和PE差不多:PB = Price(市值)/Book Value(凈資產)。但是使用的行業范圍會窄一些,這種方法更適合那些使用凈資產去賺錢的公司。例如鋼鐵、煤炭、化工、有色金屬等重工業行業,還有銀行、券商、房地產這種純粹依靠錢生錢的公司,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用PB估值法來估計合理價位。
比較貴賤,也可以用橫向和縱向的方法,橫向對比同行業其他公司,縱向對照自家公司的歷史表現。
以銀行股舉例,根據過去的經驗來看,A股的銀行板塊PB大概會在0.6~2.0倍區間波動,PB數值越小則估值越便宜,反之越貴。銀行股裡面的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差不多又是PB的兩個極端,民生很「低估」,而招行又很「高估」,它們的現狀都各有自己的道理。
三、PEG估值法
對於一些輕資產行業的公司,PB可能高達幾百倍,PE可能也有幾十幾百倍。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凈資產對未來經營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咱們也就沒必要關心它的凈資產有多少。此時,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這種公司的未來業績增速是否對得起當下的高估值。
所以,除了市值和凈利潤兩個變數以外,我們就要引入第三個變數:凈利潤的增長速度,簡稱為G。由此引入了一個新的業績指標PEG,計算方式是 PEG = PE ÷(G*100)。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一個公司的PEG=1比較「合理」、PEG<1比較「低估」、PEG>1比較「高估」。即凈利潤年化增速在30%的公司,其PE估值在30倍比較「合理」,認為凈利潤年化增速在100%的公司,其PE估值在100倍比較「合理」。
如果我們找到了溢價凈利潤年化增速在80%的公司,其PE估值在只有60倍,那麼PEG = 0.75,用PEG估值法來看,就可以說是比較「低估」了。
不過,現實中PEG小於1的股票已經很難找到了,即便找到了往往也是那些處於行業下行期的公司,用的是去年的光輝增速,配上當下的落魄估值,顯得PEG虛低,這種情況又叫「價值陷阱」,各位一定要注意辨別。
四、情緒估值法
拉長周期(5-7年的周期)來看,市場參與者普遍情緒的低谷和高峰,也就對應著市場的波谷和波峰。
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有位大媽在交易所門口賣煎餅,當她發現交易所門庭冷落、自己的煎餅生意不好的時候,就去定期買點股票或者指數基金;當她發現交易所門庭若市、自己的煎餅生意火熱的時候,就去把手上的持倉賣掉。幾年下來,這位大媽不但賣煎餅賺到了錢,在股市中的收益也超過了絕大多數散戶。
這個段子揭示的投資方法,大概很接近情緒投資法的真諦: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在一片蕭條時入場,在人頭攢動時遠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