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快速學騎車方法
其實騎自行車是很容易掌握的一項技能,我也是初一才學騎自行車的,其實快速學會騎自行車,有很簡便的方法:
第一、很多人學不會騎自行車不是因為平衡感不好,因為平衡感和騎自行車沒半毛錢關系,他們是因為恐懼,害怕從車上摔下來,害怕摔倒。這里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把車座降低到——坐在車座上的同時,雙腳可以舒服的踩在地面上,這樣你就可以坐在車座上,先熟悉控制車把的感覺,然後慢慢用腳蹬著地向前走,不要著急踩腳踏。
第二、等你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車把,雙腳都離開地也從容自若了,你可以開始嘗試從一個緩坡滑下,腳仍在保護狀態,確保隨時可以雙腳落地。
第三、盡量找一輛齒比小(前面齒盤齒數/後面齒輪齒數--齒比)的自行車,摩拜、哈羅都可以,不過共享單車一定要找一輛沒有問題的,最好找一個經常騎車的人試騎過再使用,一輛不好騎的自行車對學會騎車可沒有幫助。
第四、下坡滑行的時候掌握車把很熟練了,熟練的要求是雙手不用力,放鬆,卻能保持直行。車子也確保好騎,你就可以開始嘗試踩腳踏了,開始學騎車千萬不要想著慢慢踩,因為騎慢車的才是高手,得踩出一定速度來,然後,你就學會騎車了,多騎一會兒,自然就熟練了。
第五、前面忘記說了,學騎車的場地最好是比較空曠的,學校操場或者比較空的停車場是不錯的場地,開始騎車難免有點走圈或者走斜線,或者七扭八拐的,都是正常情況,騎自行車跟走路一樣,都是一種身體習慣,越熟悉越熟練。
❷ 自行車騎行技巧和要領
山地車騎行技巧和要領有:正確的騎行姿勢、良好的蹬踏習慣、上坡騎行技術、下坡騎行技術、彎道騎行技術等。
1、正確的騎行姿勢
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曲,以做上體的良好支點,便於腰部弓曲,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沖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輕而有力的握把,臀部坐穩車座位。
2、良好的蹬踏習慣
騎車時大多數人習慣用腳心部位接觸踏板,其實這樣是不好的,比較正確的方式是前腳掌蹬踏。在整個騎行過程中人們採用的蹬踏方式主要有三種:自由式蹬踏法,腳尖下傾蹬踏法,腳跟朝下蹬踏法,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自由式蹬踏法。
3、上坡騎行技術
上坡前將身體重心位置移於座墊前方。若是緩坡可以採用加速利用慣性上沖的方法;若是長陡坡應提前調整好所要用的低速擋位勻速前進。切忌,上坡途中由於左右擺動較大,一定要遠離行駛中的車輛。
4、下坡騎行技術
下坡時騎行中最易出現危險的時候,因此下坡騎行的第一準則是:安全第一。下坡時要將重心後移,越陡的坡越往後移。不要過於追求刺激,要精力集中,心細機智,兩眼密切注意前方路況,隨時准備果斷處理路面上出現的任何情況。
並且要同時利用好前後閘,尤其注意一定不要在下坡中猛剎前剎(特別是減震車)或遇拐彎時緊捏前剎不放。前輪點剎、後輪常剎是較好的下坡制動方法。
5、彎道騎行技術
在彎道上騎行,身體和車子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向里傾斜,以克服離心力。身體和地面之間的傾斜角度根據速度和彎道大小而定,但一定不超過28度,否則會有滑倒的危險。在外側的腿稍微加力,用內測的膝蓋頂著橫梁,這是一個調節軌跡的好方法,減小壓力就可以縮小彎度。控制速度是最主要的安全騎行彎道方法。
❸ 學騎自行車的方法和技巧
❹ 學騎自行車的方法和技巧
學騎自行車的方法和技巧:
1、掌握自行車的平衡
雙手握住車把,把自行車沿著路面推動。起先將車稍稍向左推動,過了一會兒,再將車稍稍向右推動。再用右手握住鞍座,推動車子,要有使車把本身能夠朝著任意一個方向旋轉的感覺。假若車頭折向右邊,就將鞍座輕輕推向右邊,使車恢復正確的方向,這樣慢慢就能掌握控制自行車平衡的方法。
2、坐上自行車練習
學騎自行車的人,應當大膽坐在車上,雙手捏住車把,用腳劃著地面來推動車子前進進。需注意的是,在車子上要鎮定,不要過分緊張,捏緊車把。要有自信,要大膽坐在按坐上,不要使身子歪向一邊。假使車子發生朝一邊傾倒的情況,只需將車把朝傾倒的一邊轉過去,就會使車子撥正。
3、學會腳蹬運動
雙手捏著車把,右腳跨到車架抵住右腳蹬,用左腳劃著地面。車子被推動後就把左腳離地面,抵住左腳蹬,並在此同時把屁股移到鞍座上,兩只腳就開始均勻地轉動腳蹬。
4、前剎車
前剎車在阻止剎車方面更為有效,因此請習慣於輕輕地將其拉向後部,而不是抓住少數杠桿。
5、轉彎減速
轉彎時,一定要在拐彎之前減速至適當的速度,這樣可以節省剎車時間。抬起內側膝蓋,向外側施加重量以保持平衡。
6、爬坡踩踏板
接近爬坡時,請繼續踩踏板,以幫助盡可能多地吸收動力並定期離開馬鞍以保持舒適。
❺ 騎自行車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騎自行車是很常見的一項運動,是很多人會選擇的出行方式,騎自行車有很多好處,可以鍛煉身體,還有助於減肥,不過騎自行車也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的,以免對身體造成一些損傷,那麼騎自行車有哪些技巧?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騎自行車的基本技巧講解,希望能幫到你。
騎自行車的基本技巧
1、騎車時經常吃喝:過去的標準是1小時要喝一壺水,現在有大水壺了就更方便。想喝水過量是很難的,因此你可以放開懷抱喝。我推薦在水中混入一些電解質,可以提高能量儲備。
2、也許提高車手舒適度最重要的就是車座的位置:讓車座稍稍向上翹可以防止你滑到前面,保證身體得到必要的支撐。如果你注意到車座現在是向下的,你可能需要把車座稍微降低一些,那樣你還會感覺到雙手、頸部和背部的壓力也有所緩解。
3、抬頭、沉肩、屈肘、鬆手:頭抬得過高會導致雙手、頸部、雙臂和肩膀承受所有的壓力,造成不必要的疼痛,還會導致控車困難。騎車時自然要抬頭看著你想去的地方,所以更加要放鬆身體其他部分。放鬆身體可以讓自行車正常應對路面上的石頭或者刮風的情況。
4、爬坡前提前變速,讓鏈條和鏈輪去承受負擔:傳動系統在承受重大負荷時出現跳齒、摩擦或無法變速等現象很正常。手動檔汽車換檔時還要踩一下離合器,自行車換檔怎麼能不松勁兒呢?前變後變均是如此。
5、慢騎才能騎快!如果你想提高騎行水平,去做一個場地測試或者讓專業人員幫你測量乳酸閾功率和心率,通過訓練增強。在低於乳酸閾值的輕松區域訓練可以在長距離跑步或騎行中更快,視情況而定。
6、向醫生咨詢你的心臟和血液的健康狀況:檢查膽固醇、關注心臟健康以及預防的生活方式將極大地提高你的騎行能力。除了要知道真正的心臟疾病風險,還要掌握心臟病的預警信號,避免發生我那樣的經歷。
7、每隔幾分鍾改變手放在車把上的位置,分別握下把、手變頭、上把練習發力:這種練習可以讓你的肌肉神經適應,並在有風或爬坡時釋放力量。
8、如果你騎車時手放在把橫上面,大拇指一定要扣住車把(與其他手指形成環形):我問過許多職業車手,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曾經有過手從車把上滑脫的經歷,你可以說這是倒霉或者愚蠢,不管怎麼樣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握把。
9、提前蹬踏:這是指你應該在腳踏到達最高點之前就開始向前用力。腳要盡量保持水平,腳趾9、輕微提起,腳跟下沉。將踩踏的圓比作一個鍾面,這樣可以將你的發力范圍從兩小時的面積擴大到三小時的面積。另一隻腳,從10點,而不是從1點開始踩。如果腳尖向下,則很難在腳踏到達12點以前開始踩。
騎自行車的好處
1、鍛煉呼吸系統
騎自行車可以加大肺活量,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加快物質的代謝速度,這樣人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費能夠不斷得到加強。
2、鍛煉下肢力量
騎自行車的過程是對左右兩側大腦的開發鍛煉過程,能夠提高神經系統的敏捷度,左右腿在騎自行車過程中不斷加以運動鍛煉,下肢力量能夠不斷加強。
3、瘦身減肥
騎自行車是需要有效地消耗身體很多熱量的,作為一項有氧運動,它能夠很好地幫助燃燒全身的脂肪,堅持進行運動,減肥瘦身效果是不錯的。
4、增強耐力
野外騎自行車是一項體力運動,為鐵人三項之一。野外路況復雜又要保持速度,需要騎車的人盡量發揮個人身體潛能。經常騎自行車是能夠有效地使體力、耐力得到明顯的加強。
5、釋放壓力
平時生活工作壓力較大的,不妨試著自己騎自行車出去散散心,既能看看沿途的風景,還能讓自己出一身汗,這對釋放壓力,舒緩緊張情緒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6、安全環保
騎自行車就算發生碰撞摩擦造成的損失遠不及汽車那樣的交通工具,而且現在倡導綠色出行,騎自行車沒有尾氣可以排放,是絕對環保的出行方式。
騎自行車要注意什麼
1、騎車時上體稍前傾,頭不要過多前探,腰部稍彎曲,兩肩放鬆,兩臂伸直,不駝背,不塌腰,蹬車時,腿要直。
2、女同志騎車,車把位置應比男同志略高,以保持上身平直,使身體重心放在坐骨部位,減輕手臂的負擔。這種體姿還利於平穩行車。
3、車座要柔軟且高度適中,這樣才能最大地減輕臀部所受的壓力。
4、初學騎車者,可選擇較為平坦的路面;熟練後,可選擇有一定坡度的道路,以增強熱量的消耗,更好地達到減肥的目的。
5、在人群較密集的地方,速度不可太快,以防止碰撞跌倒。
6、騎車前要檢查車況,如剎車、車鈴、輪胎等,防止運動中的意外。
7、遇有雨霧冰雪天氣,暫停騎車鍛煉,可選擇其他方法。
8、若騎車時出現心慌、氣悶、頭昏等不適時,要及時下車休息,必要時須去醫院檢查診療。
猜你喜歡:
1. 騎自行車健身的正確方法教學
2. 騎車運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3. 騎自行車消耗的熱量簡單講解
4. 騎自行車的好處簡單解析
5. 修理自行車有什麼方法和秘訣
❻ 騎自行車方法
騎自行車方法
騎自行車方法。大家都知道騎自行車是一項非常好的有氧運動,其實說到騎自行車,基本上所有人都會騎,但是也有許多人忽略了騎自行車的細節,導致造成身體的不適,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正確的騎自行車方法。
1、騎自行車方法
1.1、有氧騎法
連續騎行30分鍾,保持足夠快的踏頻。什麼樣的踏頻叫足夠快呢?當你經過熱身後,踏頻逐漸轉快,身體感到發熱,再往後你會感到氣喘,一分鍾蹬踏約80下或更快,視各人情況而定。保持在此踏頻上,時不時深呼吸。深呼吸有助於你的血液增加攜氧量,有利於氣血運行,而且還能鍛煉到心肺,提升心肺機能。
1.2、心跳頻率控製法
根據第一步的摸索,你找到了自己適合並能堅持的踏頻,那麼,在騎行過程中再參照一下心跳頻率吧。每分鍾120~130下的心跳區間是最能燃燒脂肪的。
如果剛開始騎,你的踏頻還無法令心跳保持在燃脂區間,沒關系,慢慢來,別著急,多騎幾次之後就能做到了。
1.3、間歇騎法
決竅就是慢-快-慢-快。剛開始騎時不要求快,此時是熱身時間,花10分鍾慢騎熱身。當感到身體發熱,呼吸打開後,慢慢往上加踏頻,保持你適合的踏頻和燃脂的心跳頻率區間。
保持2~3分鍾後,將騎行速度減慢一點,讓身體轉換休息一下,過一會兒再將踏頻提上來。如此交替循環,對心肺很好,騎行也會更有樂趣,沒那麼容易累,易於堅持下去。
2、騎自行車有什麼技巧
2.1、黃金三點法
腳踏、車座、車把是是騎行單車最重要的「黃金三點」,因此調整好車座與車把高低、前後,並確立好標準的騎車姿勢。這樣踩踏起來才可以更省力氣,並能發動黃金肌肉群,將力量直接傳達到腳踏上,有效跨出輕松騎行第一步。
2.2、用體重踩踏,不僅僅是用腳力
騎車要省力,就要學慣用自己體重助踩,利用體重的優勢,在踩踏時,將體重下壓的力道轉化為騎車動力來源。至少要一半的重心在腳踏上。而且要記住車座是用來靠的而不是做的。
2.3、平行腳騎行,平均踩踏力量
在騎單車時如果兩腳不能維持平行踩踏,不但力量無法充分發揮,而且長期姿勢不正確,還會導致膝蓋受損。平時可以通過學習踢正歩,跑步來體會雙腳的平行運動。
3、騎自行車要注意什麼
3.1、騎行時不能戴口罩
如果戴上口罩,因呼出的熱氣會在不知不覺中在口罩外面結成薄冰,造成面部凍傷。冬季最容易凍傷的部位是耳朵、鼻子和手腳,要特別注意這些部位的保溫。
3.2、著裝方面
冬季氣溫比較低,人體熱量消耗大,在著裝上應首先考慮防風、透氣、保暖這三個原則,防風指的的有限降低外界冷空氣直接接觸身體,造成身體不適。
透氣是指人體自然排汗,排熱後,熱氣和水氣不會滯留服裝內,較快排出。保暖,顧名思義,就是保持身體溫度。基於這三方面,選擇正確的衣著還是很重要的。
騎自行車有什麼禁忌
1、忌不當的轉彎方式
在轉彎時車身會傾斜,這時內側的腳踏版應保持水平或置於上方,以免碰觸地面。在進入彎道前就應先減速,在轉彎過程中煞車是很危險的事。
2、忌錯誤的上下坡方式
有些人在騎乘上坡路段時,會站立起來踩踏板。但除非是特別陡的坡段或需要加速沖刺,否則此種姿勢應該避免。除了較耗費體力之外,騎乘重心提高造成操控不佳,後輪也容易打滑。
3、忌佩戴耳機騎乘
佩戴耳機難以得知外界的訊息,如後方車輛的喇叭聲或隊友的提醒,耳機線過長也容易造成意外。若想聆聽音樂或廣播,可以使用擴音器等裝置。騎乘時嚴禁佩戴耳機聆聽音樂。
4、忌精神不濟(身體不適)勉強上路
若身體不適或者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應規劃以替代方式前進或延緩行程以免造成危險。
哪些人不宜騎自行車
1、男性群體
並不是說男性不適宜騎自行車,而是不能夠長期以這一種運動做鍛煉。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幾乎所有的自行車的車座都是比較狹窄的,如果長期的騎行,那麼對於男性的睾丸以及前列腺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2、患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病人
這一種群體常見於老年群體,雖然說國外有報告曾經指出,騎車能夠幫助一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但是這種前提必須要建立在正確鍛煉的前提下。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必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的騎行活動,必須按照科學的方法來鍛煉,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意外的'發生,最常見的後果就是血壓升高,突然摔倒等等。
3、正在成長發育當中的青少年
因為青少年的身體正在發育當中,一般骨骼比較柔軟,長期彎著腰來騎車,那麼很容易對以後背部骨骼的生長發育起到不良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導致駝背的出現。所以青少年一定要謹慎,選擇正確的騎行姿勢。
1、我們在我們騎車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我們的的動作是和我們騎馬的時候的姿勢差不多的, 我們應該吧我們的身體的重心分布於把手以及我們的腳上,而不是都放在屁股上。
2、我們在汽車的時候我們踩踏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在騎車的時候我們的腳應該把我們的腳底三分之一的部位放在腳踏上,這樣子才是最省力的。也是最舒服的動作。
3、我們現在的自行車都多數是變速自行車的,所以我們在騎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我們對於變速器的掌握,我們在騎車的時候我們要免除我們因為我們力不足而產生的疲勞。
4、 我們對於坐墊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應該根據我們的自身情況對於做點進行調整,我們的座位應該能讓我們的雙腳能夠夠到地面,同時我們還應該將我們腳掌放在45°左右。
5、我們在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們對於剎車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在汽車使用剎車的時候我們應該先使用後剎在使用前剎,但是在緊急的情況之下呢我們也應該前後一起剎。
6、如果我們的身體和前面的距離合適的話,我們可以適當的掌握與前面的距離,如果我們減速太快的話呢,我們整個人都會向前拋,為了防止這種這種的話,我們最好就是將我們的屁股向後。
7、我們在爬坡的時候應該握住車把的下方,我們的腰部就要向後移動,這樣子我們就可以相當的省力,如果我們站起來騎行的時候呢,我們這時候很容易產生疲勞的感覺。
❼ 自行車騎行技巧
騎自行車的朋友們,你聽說過小輪自行車嗎?你是否騎過小輪自行車呢?你會騎小輪自行車嗎?小輪自行車有普通的自行車好騎嗎?如果不會騎小輪自行車的你,我們這里為你提供了一些騎小輪自行車的正確方法,如果想學的話,那就和我們一起來記一下以下的這些步驟吧!很給力的哦!
小輪自行車正確的騎車姿勢是: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沖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穩車座位。
踏蹬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下式三種。
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腳在最高點A時,腳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漸加大到B點時,腳掌與地面成平行狀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漸減小,進入下臨界區,肌肉開始放鬆,腳跟略向上抬起,到C點時,腳跟逐漸上提到15~20度;當腳回轉到D點時又與地面平行,往上行,腳跟又向上提起。重新進入A點。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賀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其踏蹬特點是,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范圍較小,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臨界區。
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暫短休息,達到恢復肌肉疲勞的目的。
飛JUMP密技:
不少人在電視上看到DIRTJUMP都感到十分精彩刺激,但當自己飛起來卻險象環生。我也是過來人,也從不斷的狂摔中總結出了那麼一點兒的經驗。
飛不同的JUMP台動作變化各不相同,我先小至大說。
找一個有兩三級的地方,由上面飛下來,並嘗試一下雙輪著地和單後輪著地,學習放輕點著地。
飛小台
不要以為速度慢會安全點,速度太慢起跳時很可能前輪已經開始下降但後輪還在台上沒出來,這樣連車帶人很可能來一個前滾翻---土地天空的感受可不是那麼好受。飛之前先感受一下速度,由起步點從JUMP態的旁邊騎過,計算出合適的速度。然後就要下定決心去飛了,由起點開始加力,到JUMP台前約5米停腳,調節速度,選好起飛路線。當前輪上台時身體重心後移,雙腿往下用力壓。當前輪離台後雙手往後拉緊,千萬不可象騎越野車那樣放鬆雙手,這樣很可能會車頭先著地,然後人車來個前滾翻。當車完全離台後,身體放鬆,車兩輪同時著地;也可以在車離台後雙手上拉、雙腳下蹬,這樣可以後輪先著地。飛小台最容易出現的是失平衡,當著地前你發現車往一邊側得很厲害時----以你自己的能力以無法救回來的時候,最好是把車仍掉,以為這時離地的高度不高,逃出來可避免跟車一起摔到地上。
飛這樣的台心理壓力比飛小台的大得多,遠看JUMP台的起跳面象一堵牆一樣。其實他的起飛技巧與小台相同,最重要的'是要對准起飛路線,不要斜著飛,這樣很可能會飛離台,車直接著地,你可以想像一下你飛到3米高後直接著地的情況。另外要注意的是大台的起飛距離長了,人容易被拋起,造成起飛時人車的重心在前,前輪先著地。飛大台的下台技巧跟飛小台不一樣,因為起飛的速度高、JUMP台的高度也高,能輕巧地著地變得非常重要,最好的方法是能順著JUMP台的斜坡下來。先要找到合適的起飛速度,太慢了車只能在檯面上下來,太快了車飛離了台。當你起飛後覺得車快要到斜坡的上空時,手往下壓,以車頭先往斜坡的方向插,速度不夠時車頭下壓後可用腳提一下後輪,這樣可避免後輪撞到坡頂上,但速度太快時就不要這樣做了。
飛連台
這類型JUMP台的技巧要求比較高,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心理。很多人都害怕兩個台之間的空位,怕飛不過的時候前輪撞到第二台上。其實能不能飛過去你只要看一看你飛梯形大台的距離就可以知道你能不能飛過去。通常飛這類台摔交都是因為速度太快,飛過了下台引起的。
飛得更COOL
拉頭,起飛後將車把往腹部拉,身體站直,這樣人車成與地面垂直,要注意不要把車拉過了。放單手,起飛後將車放平,在車未達到最高點時放單手,做個操人的手勢,用平式或單後輪著地,只要在前輪著地前手能抓回把上就行了。擺尾,起飛後雙腳和腰用力,把後輪往一側擺,擺角不大的時候,著地時可以不把車修正,夠膽量的可以在側擺的時候把車放平---我就不敢了。放單腳,起飛後一隻腳往後踢,這時另一隻腳會連腳踏往下,關鍵是著地時屁股能在座鞍的上方,伸出去的腳能不能回來倒沒所謂。
SUPERMAN,這是最吸引認得動作,當車剛離台時把雙腳往後踢,雙手抓緊車把,身體與地面成水平狀,身體伸展開後馬上往前收,雙腳踩向腳踏。這個動作我認為最好是用有後避振的車玩,就算雙腳踩空也不容易傷及那4CM。
騎行的基本技術--踏蹬技術
良好的踏蹬技術可使運動員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得到盡可能大的功率,達到高速度。為此,自行車運動員一定要在改進踏雕技術上狠下功夫。
踏 蹬動作的用力分析
踏蹬動作是周期性運動,即在一個固定范圍內,以中軸為圓心,以曲柄為半徑,重復地進行運動。我們以一周為例,來進行受為分析:
當腳踏蹬到與地面垂直的A點時,作用力F的方向通過中軸(支點),它的力臂等於零,力距也就等於零,因此不做功,也就無法使自行車前進。我們稱它為上死點(上臨界點)。
根據平行四邊形法則,作用力F可分為F1(與腳蹬桿垂直)與F2(沿腳蹬桿)兩個分力。分力F2的作用方向通過支點(中軸),力矩等於零,只有F1才能作功。這時,產生動力矩M=F1Xd。因此,我們應設法加大分力F1,減少分力F2。因為F1=F? COS0,所以,0減小,F1越大,當0角為零時,COS0=1,F1最大,此時F1=F。由此可知腳的用力方向應盡量與腳蹬桿成垂直。其踏蹬方法應該是,腳跟下垂,腳尖稍稍抬起。
當作用力F與腳蹬桿處於垂直部位時,動力矩M=F?d,力矩最大,這是運動員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階段。
當腳蹬轉到D點時與圖8所示的B點相似,只是方向有所變化,所以腳的用力也應隨之改變。這時腳跟應向上抬起,腳尖下垂一些。
當腳蹬轉到E點時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過支點(中軸),動力矩為零。我們稱它下死點(下臨界點)。
通過以上各點的受力分析可見,每踏蹬一周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臨界區(上死點)。
第二階段:工作階段(用力階段)。
第三階段:下臨界區(下死點)。
第四階段:回轉階段(放鬆階段)。
肌肉用力各不相同,兩只腳交替進行踏蹬,當一隻腳處於回轉階段時,另一隻腳已進入用力階段。踏蹬到上下臨界區時,應盡量使肌肉放鬆,並盡量縮短在臨界區停留的時間。
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運用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內踏蹬力量愈大,車子前進速度就愈快。
並利用抬腿短暫的一瞬間讓肌肉放鬆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來用於作功階段。有時需要採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動作給腳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隻腳做功階段的踏蹬力量,達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
腳掌在腳蹬上的位置
腳掌應平穩地踏在腳蹬上,腳蹬應在腳掌中部和腳趾之間,也就是腳掌正好踏在腳蹬軸上,腳掌的縱向與腳蹬軸保持垂直。鞋的前端可伸出腳蹬5一7公分左右(根據腳的大小決定)。
鞋卡子要釘正、釘牢,皮條系緊。加強在用力時兩腳的有機配合,幫助運動員正確地完成踏蹬動作。
踏蹬方法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下式三種。
自由式踏蹬方法:
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腳在最高點A時,腳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漸加大到B點時,腳掌與地面成平行狀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漸減小,進入下臨界區,肌肉開始放鬆,腳跟略向上抬起,到C點時,腳跟逐漸上提到15~20度;當腳回轉到D點時又與地面平行,往上行,腳跟又向上提起。重新進入A點。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賀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其踏蹬特點是,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當腳踏蹬到A點時,腳尖向下與腳跟成8~10度的俯角;當腳踏蹬到B點時仍保持原角度;到C點時腳尖更向下與腳跟成15度~18度的角度;到D點時,恢復到原來的8~10度。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范圍較小,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臨界區。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暫短休息,達到恢復肌肉疲勞的目的。
踏蹬動作的訓練
踏蹬動作從現象上看很簡單,但要准確掌握,達到動作協調完美,卻十分困難,必須反復地進行訓練。
開始訓練時,最好不要用皮條捆腳,傳動比要小,速度不宜過快,讓運動員用較多的注意力體會踏蹬動作,培養踏蹬"感覺"。經過一段訓練,基本上能輕松自如,圓滑有力地進行踏蹬時,可逐漸加快速度,繫上皮條進入正常系統訓練。
在這種腳踏的動作中,不論是新運動員還是有訓練素養的運動員,都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負擔過重,更不宜在疲勞情況下訓戲練。同時要注意發展髖、膝、踝關節的靈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術。
踏蹬技術訓練,也可以在練習合上進行,其好處是能及時得到教練員和同伴們的指導,能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改進踏蹬技術。
山地車幾個常見技巧動作的訓練
他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基本技術,而且還必須要練習一些技巧,以適應不同的地形,形成所謂的人車一體。
由於美國山地車運動員在少年兒童時代大多從事過BMX小輪車訓練,具備較扎實的基本功,因此他們的技藝十分高超。美國著名的山地自行車教練布魯?帕斯菲克最近專門在電視台教授運動員學習和練習山地車的技巧。他說:許多技巧在實際比賽中十分有效,而且體現了山地車騎行中的技術特點,有助於提高運動員對車的控制能力。帕斯菲克還認為,每個山地車運動員或愛好者都能夠學習這些技巧,但必須注意學習的先後順序,同時還要注意各個動作的迅速聯接。就象一個音樂家在表演時,既要注意准確,又要注意效果。
以下是帕斯菲克提倡的最簡單的山地車技巧,請注意要按順序學習:
1.前輪站立
當你用手按住前剎時,一定要鎖定車輪,這樣你就可以用手的其他部位控制車把。把車座放低一些,以免傷及身體。剛開始練習時,最好在沒有小石子的平路或乾草地里進行,最好用BMX小輪車的踏板,這種踏板便於你在必要時,可以像練習小輪車一樣,跳過車把。
站在踏板上,盡量讓曲柄成水平狀態。找到剛好使車能鎖定的剎車點,然後讓身體的重心略微前移,使後輪能夠抬起,接著馬上把重心移向後輪。如果你即將失去平衡,就把剎車放開,或讓另一條腿越過車把。為了更好地體會這種感覺,開始練習時可以讓一個朋友站在一旁扶住車座。
2.前輪離地騎行
不要使用帶腳套的踏板,以保證自己隨時可以下車。建議使用中等大小的牙盤,但後輪的飛輪要稍大一點。
運動員要注意體會這種騎行的感覺像是自己在一個安樂搖椅上一樣,但一定要注意保持一個指頭握住後剎。如果你感覺到自己要向後倒下,注意用力握一下後剎,你就會有重新找到平衡的機會;如果前輪開始下落,注意要在踏板上用力,以促使前輪回升。最重要的是要充分重視後剎的作用,它決定著你的速度控制和平衡。
3.轉動平衡練習
當自己覺得快要失去平衡時,再蹬一下踏板。做這個練習時,如果有人在一旁保護,效果則更好。還要注意,這種練習最好是在上坡的地形條件下進行。
先稍微蹬一下踏板,握緊前後剎,然後松開。如果運動員處於平衡狀態,可以前後移動一下。在進行這樣的練習時,還要注意前面五、六英尺距離的路面情況。
4.用腳支撐下 坡
這時可以採用一種介於騎行與行走之間的運動方式,這種方式非常安全。
在緊急情況下,你的臀部甚至要幾乎貼近後胎,前胸貼近鞍座。下坡時,用一隻腳支撐地面,讓車下降,拖著支撐腿騎行,注意剎車控制。如果你還是失去控制,就把車引入路側,或乾脆把車放走,避免摔傷。
5.前輪站立轉向
運動員在完成前輪站立轉向時,要熟練掌握前輪站立動作。這兩個動作的起始動作完成相同,只是在騎行方向上要轉體45度。
許多運動員在練習這個動作時,背部的擺動方向與車把轉動方面相同,這是完全錯誤的。在開始跳動時,要把自己的優勢腿放在前面,然後轉動車把。當背部轉過後,腳要猛踩踏板。後輪落下後,要馬上蹬踏板。
看了以上的這些騎小輪自行車的步驟,你會騎了嗎?不要以為以上的這些步驟很多,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只要你實踐一次,就不覺得步驟很多了,要不,你來試一試。
❽ 騎自行車的竅門有哪些
1.提車頭技巧
車身豎立技巧不單只有助於讓旁觀者留下印象,主要還是在公路上行走時克服木塊、樹根和石頭的精華技巧。大多數新手拉車把過狠想用車頭抬起來是最常犯的大毛病。
提起車頭發生在車重微微向後轉移同時對腳踏加一點兒的力的情況下。當你把這兩個要訣很好地合在一起時,用輕微的拉力就能使前輪騰空。
2.定車
當你能突然剎車並直立在原地至少超過十秒,身體無須接觸地面的時候,那麼你就完成了定車的技巧。這是騎行時停止前進的重要技巧。
順著路,輕輕用前閘慢慢剎車。離開車座站立,轉動車頭偏向一邊(使你感覺舒適的一邊),保持重心並將注意力集中在距前胎前約五英尺的地面,用腳踏的.壓力,同時用前剎保持平衡。
如果快撐不住了,就放開車閘前進幾英寸,直到你恢復鎮靜。在用無扣的腳踏或腳扣嘗試之前先穿普通鞋子並用平的腳踏試試。
3.兔式跳躍
知道如何象小兔子一樣跳躍(即在無任何斜坡或跳躍幫助的情況下令兩個輪子離開地面)能讓你在碰到突然出現的小洞穴、石塊、一截濕滑的鐵軌或一段新的斷路時救自己一命。
用無扣式的腳踏來完成兔式跳躍會容易很多,因為它能讓你的腿更好地控制腳踏。做跳躍時,要站立並輕壓身體,想像胳膊和腿是一個“彈簧”,想要把這“彈簧”壓住,然後突然放開“彈簧”,那麼就將會把車子帶離地面。
用更精確的方式來表達就是:一個用自己身體做的跳躍動作。自然,車子也會跟著跳。如果你試圖跳過一段高高的木頭或一隻瘋狗,首先得集中注意力令前輪抬起足夠高以便越過障礙物。
記著當前輪越過後,即使後輪碰到障礙物,怎麼說跳過它應該是沒問題了。但如果前輪都已碰到,那麼你註定得失敗。
4.走一字車隊
這是一項目很好團體騎行技術,最多隻與前面車手偏離幾英寸,這樣你將進入他們車隊路線並使你的能節省差不多40%的消耗。
很顯然,這項技能更適合在公路上施展。掌握這個技能的要點是保持流暢,為避免在行進過程產生一聯串的不良影響,必須知道前面車手的情況。
注意別老盯著前面車子的後輪,這也許是你的本能,應該集中注意看前面那人的身體的某部分通過那裡你還可以看來更遠。開始時應和這項技術水平比你高的車手一起練習,餘下的只是為自己的緊張操心了。
開始幾次外出時不要因跟隨而為之感到擔心。前進了差不多兩英尺時,當你的技術和自我鎮定能力提高後再慢慢緊跟前面的車手。
5.騎行一百英里
這不一定算是一個技巧,但它正如你騎行的一個里程碑,值得一提。騎行一百英里只有一個竅門,相信自己做得到!的確,100英里聽起來不少呢,其實幾乎所有身體狀況良好的車手都能完成它。
❾ 騎自行車技巧步驟
騎自行車技巧步驟
很多上班族喜歡騎自行車上下班,外出郊遊,在享受大自然美好風光的同時又能起到健身、瘦身的作用。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騎自行車技巧步驟,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1、也許提高車手舒適度最重要的就是車座的位置:
讓車座稍稍向上翹可以防止你滑到前面,保證身體得到必要的'支撐。如果你注意到車座現在是向下的,你可能需要把車座稍微降低一些,那樣你還會感覺到雙手、頸部和背部的壓力也有所緩解。
2、抬頭、沉肩、屈肘、鬆手:
頭抬得過高會導致雙手、頸部、雙臂和肩膀承受所有的壓力,造成不必要的疼痛,還會導致控車困難。騎車時自然要抬頭看著你想去的地方,所以更加要放鬆身體其他部分。放鬆身體可以讓自行車正常應對路面上的石頭或者刮風的情況。走在大街上,你不能只看腳前面的地方,否則肯定會被其他行人、計程車或汽車摧殘。
3、爬坡前提前變速,讓鏈條和鏈輪去承受負擔:
傳動系統在承受重大負荷時出現跳齒、摩擦或無法變速等現象很正常。手動檔汽車換檔時還要踩一下離合器,自行車換檔怎麼能不松勁兒呢?前變後變均是如此。
4、慢騎才能騎快:
如果你想提高騎行水平,去做一個場地測試或者讓專業人員幫你測量乳酸閾功率和心率,通過訓練增強。在低於乳酸閾值的輕松區域訓練可以在長距離跑步或騎行中更快,視情況而定。
5、每隔幾分鍾改變手放在車把上的位置,分別握下把、手變頭、上把練習發力:
這種練習可以讓你的肌肉神經適應,並在有風或爬坡時釋放力量。
6、著重於腳踏轉動中下推的階段,因為這時你可以發出最大的力量,也有人說特別注意經過死點時的動作,希望通過加強死點的發力令整體踩踏力量加強,不過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向上提腳踏,特別注意加強這一過程中的薄弱點,卻忘了向下踩踏。
7、提前蹬踏:
這是指你應該在腳踏到達最高點之前就開始向前用力。腳要盡量保持水平,腳趾輕微提起,腳跟下沉。將踩踏的圓比作一個鍾面,這樣可以將你的發力范圍從兩小時的面積擴大到三小時的面積。另一隻腳,從10點,而不是從1點開始踩。如果腳尖向下,則很難在腳踏到達12點以前開始踩。(註:這里應該是以順時針踩踏為例的)
8、保持腳掌水平踩踏:
有人認為蹬踏時,腳跟應該向下,也有人腳尖朝天。我們使用幾個類比方法,觀察老式蒸汽機的聯動裝置,然後將你的腳看作是這個聯動裝置,在車輪整個轉動過程中,一直保持水平。另一個方法就是對比騎馬人,他們騎在馬上時腳跟沖下,前腳掌套在馬鐙里。依我看,腳尖向下是絕對不行的。在下面兩則技巧中,你將找到原因。
;❿ 騎自行車有什麼技巧
車要正,特別是起步時。
要有耐心。
正確的騎車姿勢: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沖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穩車座。
坐墊的高度:坐墊的高度影響著腳部踩踏的伸展程度,高度太低的坐墊高,使得踩踏回轉時腿部肌肉無法得到充份的伸展,因而無法作有力的踩踏,容易造成腿部疲累。如果坐墊高度過高,則同樣會減低踩踏的施力,同時由於踩踏時肌肉過度伸展,還容易造成腿部抽筋甚而造成運動傷害。
坐墊的前後位置:決定坐墊前後的方法是,坐上坐墊,腳掌踏在踏板上,踏板轉至曲柄與地面水平,將腳姆趾根部的關節骨調整於踏板軸上方,此時從側面看膝蓋前緣向下的垂直線應該與踏板軸呈一直線,此時臀部與腳部處於最佳的相關位置踩踏最有效率,反之若是膝蓋偏後則將坐墊向前調整,膝蓋偏前則將坐墊向後調整。
轉彎技巧:
①身體重心基於車上往彎內傾斜,人車保持同樣的傾斜角度。
②伸直外側的膝蓋並且下意識的加點力度。
③用內側的膝蓋頂著橫梁,減少壓力就可以縮小彎度。
④外側的手稍稍拉起車把。
剎車的技巧:
①使用前剎車的時候將重心往後移:使用前剎的時候,需要有意識地將重心向後移動,身體放低,屁股往後移。重心往後移的越多,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剎車力量。
②轉彎時減低前剎的力量 :在轉彎的時候必須要降低速度,同時使用前、後剎車來降低速度。如果在一個下坡的急轉彎,需要使用到剎車時,盡量使用後剎車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後一刻剎車時將重心往後降低以前面 30% 後面 70% 的剎車力量,來作剎車的動作。
③不要過度的壓下前剎:需要速度去通過岩石及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