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坐的正確方法
靜坐的方法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靜時,一則不妨礙日里勞動產生,二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易為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因此早晚人聲寂靜的時候是比較適宜,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靜坐功夫純熟後,對自己意志就會有極大的操縱力,雖在熱鬧如劇場中,亦能凝洋默坐.不被外境所擾。 靜坐的姿勢,是把右足墊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單盤,若是雙盤,再把右足從下扳上,擱在左腿上,靜坐不拘單.雙盤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於小腿上,將身前後搖動數次,吐出濁氣數口,空氣由鼻吸入,頭須自然正直,忌僵硬。閉眼,合唇,舌抵上齶,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以免妨礙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腎囊勿使壓住,褲帶襪帶領扣之類都要解松,以寬適不脫落為宜。天氣寒冷時腿以下蓋上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來實施: 一、數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靜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調息,呼吸須細長深遠,用意引至臍下,出入綿綿,忌迫促,或有聲。息調順了以後,就可開始數息。《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教修數息觀。"《解脫道論》說:"數息是世尊所稱嘆。"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時可數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計一個數,從"呼"計數也可以,從"吸"計數也可以,從一數至十,數完了,再從頭由一數起。 二、繫心臍下。經過相當時間的數息之後,思慮漸趨恬靜,這時可放棄數息,將注意力集中於臍下小腹,眼雖閉著,但眼光須內視小腹。智者大師《釋禪波羅密法門》說"若繫心臍下,臍是氣海,繫心在臍能除眾病。"其原因是注意臍下,深長細遠的呼吸,不但有強健肺部的功能,並具有寧靜神經的作用,智者大師又說:"下著安心(即是繫心臍下)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於聽息之出入,但不是有聲可聽,一有聲,息就粗浮.當耐心潛神地輕輕微微傾聽若存若亡的息,這樣一來就愈微愈靜。 三、凝心。靜坐注意臍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經過一個時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師說"但凝其心,息諸亂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樣凝法呢?只須應用一個呆字,一獃獃住,什麼都不思量,這就是凝心,漸漸地不覺有手,不覺有身,並不覺有我,但見聞仍然了了,這是定相初現,從此進入心息兩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隨著功夫的進程到達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會引起其他妄想雜念來,因為求定這個念頭就是妄念。 以上所說的修定三個階段,並不是機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靜坐功夫純熟。一入坐便可繫心臍下,可把數息這階段取消。 坐畢出定,將起時,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須放數次,倘不做這種觀想,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這點不可忽略。氣放出後,可搖動身體,屈伸兩臂,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發熱,搓兩眼,然後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緩緩起立。
⑵ 怎麼打坐
初學者如何打坐
1,選安靜的,光線不要太強地方.
2,硬地板或床,加一個薄的軟墊.
3,坐軟墊上後,可以採用自然盤,單盤,雙盤,瑜伽中的達人坐等,左右輕微擺動,領會一下,自己的臀部的兩個骨頭是不是均勻著力在地板上.
4,入坐後雙手可以結定印,瑜伽印等.頭部正直,腰不要彎,全身放鬆,眼輕輕閉上,自然均勻呼吸.
5,可以專注呼吸,仔細觀察一呼一吸間的變化.
開始遇到的是雜念叢生,一個念頭接一個,不要人為控制,來雜念就讓其來,去就讓其去,自己觀察這些雜念是如何起的,又如何滅的.仔細觀察萬物間的生滅變化.
接下來是腿的疼痛和麻木,開始時候非常難以忍受,時間一長就鑽心地疼,一刻都不能忍受,恨不能立刻下坐.這時候最叫勁了,不要立刻下坐.自己應該仔細尋找疼痛的來源,仔細觀察它的源頭,慢慢會發現疼痛不是連續的,是波狀的,也就是中間有間斷的,我們意識的拖後造成了我們認識它是連續的,要仔細觀察,找到疼痛的波的高峰和波的低谷.波的高峰時間非常短,兩個高峰之間其實一點疼痛都沒有的,每個高峰生起,隨即滅去,只有自己的妄心始終停留在高峰上造成自己感到無比的疼痛.要自己樹立信心,擊退自己的妄心.造成腿疼的不是別的,正是我們的妄心,痛苦也是我們妄心自找的.
打坐一段時間會有快感出現,也不可執著.我們妄心的習性是,每當遇到不爽事情,產生厭惡、瞋恨.出現快感,就產生貪愛、執取。無論是貪,瞋,痴迷,必然都會埋下惡的種子,瞋恨是明顯的,比較好提防,貪愛不好警覺,一定要注意。
密宗打坐方法
如何打坐
上座時用金剛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動持咒,不出聲。因為出聲念咒傷氣,默
念傷血。我們修法首先要注意身體,不能把身體弄壞,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體
保護好。但是坐到種子翻騰、心裡煩亂、坐也坐不住的時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
亂夢當前時,就要出聲念咒,把那些混亂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沒有遇到
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用金剛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鍾10至12次。念的時侯,要心念耳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
的從心裡過,不是有口無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聽這從心裡發出來的咒音,聽得
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將妄念攝住不動而漸漸入定。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樣亂動慣了,你要
它安靜不動不起妄念很難,但不把它攝住不動就不能入定、開智慧成道。因此大
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須「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是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地以
「阿彌陀佛」這句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動,才能安然入定。這
六根當中,以意、耳二根為難攝。眼睛閉上不看東西就能攝住眼根;嘴持咒就能
攝住舌根(舌頭);鼻子不聞異味就能攝住鼻根;身體不接觸外境就能攝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靈敏,很遠很遠的聲音都能聽見,隔著一座大山的聲音也聽得見,
外面噪音會吵得你心煩。至於意根,更難攝住,不要它動,意念會不由自主地從
心裡跳出來。為什麼呢?這是多生歷劫的習氣,它動慣了,不動不行。這在佛經
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說的五個遍行心所,意、觸、受、想、思的第一
個心所,它存在於八識當中,時時刻刻在蠢動,象流水一樣不停地流,所以叫「
流注生滅」,微細得很,只是我們平時看不見。
有人說:「我們不修法不打坐沒有念頭,一修法打坐倒有念頭了。是不是修
法修壞了,有念頭了?」
不是。這是因為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裡稍微靜下來後,
就看見念頭在動了。這怎麼辦呢?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
來攝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裡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
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不然你坐在這里,嘴裡念咒
或佛號,腦子裡面卻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地打
坐。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
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礙,有家庭,煩惱多,驢事未
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們時時要警惕,看破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裡不戀著它,
粗妄才可不起。接下來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細妄又不免來侵襲,這是多生歷劫的
串習,動慣了,一下子停不下來,但不要怕它。念頭跳出來你能看見,不理睬它,
妄念自然化去。念頭來了你看不見,那你就跟著念頭跑了,這就不能入定了。打
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一切放下,心裡要清清楚楚,念頭一來就看到它,不睬它,
也不要討厭它、壓制它。討厭的本身就是一種妄心。壓制也不行,壓是壓不死的,
比如搬石頭壓草,石頭拿掉之後,草又生起來了,這是不行的。縱或壓死了,倒
變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潑潑的轉化法,不能用壓製法。念頭來
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來,妄念自然轉化掉。
如此精進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亂的時侯,咒也就自然化脫提不起來了。這
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我們持咒的心還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
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能所相對,都是妄心。相對的都
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真實之心是絕對待而無相的,凡是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幻
的。假如我們真的持到一心不亂的時侯,一切相對的虛幻的東西就都脫落化為烏
有了。這時身、心和世界就統統空掉了,虛空也粉碎了,而真實不虛的天真本性
才會全體顯露出來。
經過灌頂修法,有一個拉肚子的過程,不要怕,這是法的力量發生作用的緣
故。這個法有極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穢、垢染、習障都從大便排掉,換一換
肚皮,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時間後,看禪宗的東西,有點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
沒有多大用處。因為沒有親證,定力不夠,道理雖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來了就
擋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證悟,親自見到本性才有力量。「見到」
當然不是眼睛見到,而是心地法眼親證本性,本性是沒有相的,眼睛只能見有相
的東西,那時候你人也沒有了,還有什麼眼睛?還有什麼看見?法身雖無相可見,
但不是斷滅空,它是真實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舉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
顯現、變幻的。比如電,眼不能見,但離開它,世界就不能運轉。又如「海水中
鹽味」,人能看見海水,海水裡的鹽味卻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我們用功到緣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時到神知,心領神會而見道了。所以
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見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為這樣就成功了,
不是的,沒有成功,還差得遠哩。剛打開寶藏見到一點影子,僅是法身邊事,不
相干,生死猶不能了,還須努力向前,除盡惡習才是了手時。
剛剛明心見性的時候只是初悟,破本參,才跨過第一道門坎,妄習猶在,生
死不能了。須勤於保護,歷境練心,把多生歷劫執著的妄習消滅光,真正做到與
《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應,處順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惱,
絲毫無動於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剛經》說:過去、現在、未來心
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還動什麼?真見性的人只有這個覺性,其它一切都不可
得,還須更向上,覺性與不可得也不住才為真了。若見境生心,隨念而轉,就不
是見性開悟的人。羅漢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動念上劃分的。初果
羅漢在山林里,清凈無染,但是,到城市裡就不免眼花繚亂思念紛起了,這就是
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對境生心,迷於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對幻境惑當真實,
產生佔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現象出現,如美好的佛、菩薩光明等善像,或丑
惡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東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容易著魔。還有,
當你從有相過渡到無相的時侯要起一些變化:如身體沒有了,或手腳和頭沒有了
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氣要斷了、頭要爆炸了,也毋須驚怖,這是身心將脫落
的前奏。一害怕,一驚覺,即前功盡棄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時一下子大爆炸,
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銷殞,虛空也粉碎,本性即現前。不過你不能著相求
這個爆炸,一著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連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這個
好處,常常得佛菩薩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聲引起內心的爆炸,但是千萬不能求,
想它什麼時間來,更不能將心等它或迎它來。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
須置之不理。《金剛經》的警句須牢牢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色
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沒事。一理睬執著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羅漢,前念才動,後念就覺。雖然能不住相而於覺後歸家穩坐,但是念
有起滅,還是有生有滅。所以還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後才能了分段生死。
因此,打開本來之人並不是大事完結,還要好好地勤除習氣,進入三果羅漢達遇
事不動心的階段,更向上進入無為之境,達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為初步了手。
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為。修行從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
為,入八地才是無為。七地雖然已證到無為了,但是還有個無為在,還有個無為
的影子,還是不幹凈。到八地,無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們每個人要衡量一
下自己,看看是否對境心一點都不動,平時如還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
當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時、一切處心空如洗,能夠隨緣起用,不執著,真
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開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時用功。時時看著自己,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跟
著跑。念頭起了看不見,跑了一大段才覺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禪宗說:不怕
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念頭跑,就是生死;跟著
念頭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時了,也就證明你將來生死不能了。假如
我們能做到前念起,後念覺,不跟念頭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
生死,還有生死在,不過在生死當頭能夠自己作主,要到哪裡就到哪裡,不受業
障牽連,隨業受報了。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隨。能做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為
業牽得大自在。
第二步:親證無為。一切事情盡管來,我心不動。這是真正隨順,而不是壓
住它不動。壓住它不動是不行的。要盡管應酬各種事情,隨順一切事緣,沒有什
么好的,沒有什麼壞的差別感,好的不喜,壞的不厭,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平靜,
而到達平等無為之境。做到這個地步就能變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
步是在生死當中得自在,第二步是變化自在,能變粗為細,變短為長,到達第八
地菩薩的位次,至少能顯現三十多個意生身。
第三步:微細流注消滅。微細流注就是上面講的作意。作意在八識田裡流動,
你平時看也看不見,深入金剛薩綞大定,才能見到而消滅它。到這一步,微細流
注都消滅光後,能顯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眾生。這時侯才真到家,不是
一開悟就好了,差得遠,所以,還要好好的用功。
沒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麼是菩提心呢?簡單講解就是「上求下化」:
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我們修法是為了下化眾生,而不是為了自了。
大家務必好好用功,堅持打坐、觀照,切勿等閑視之,更重要的還是在座下
用功,不是坐兩個小時就可以放野馬,亂來了。還須於行、住、坐、卧處時時不
忘觀照,才能與大道相應。修行的六個要點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
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
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
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
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
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個死人一樣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聞。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系非常重
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
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
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裡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
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第三:念起即覺,不壓不隨。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
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
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時上座,不急不緩。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
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
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
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觀照,綿綿密密。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
行、住、坐、卧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
也不隨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廣大,容納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
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
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
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記住這六點,照之修行,決定能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做好這六點,絲毫不
懈,保證能圓證菩提,得大成就!
⑶ 經常在補氣血,為什麼還是氣血不足,你知道為什麼嗎
有沒有發現,我們的氣色越來越差了,身體也越來越容易感覺到疲憊,有時候什麼都不做,躺在床上刷刷手機看看視頻,起來也腰酸背痛,特別累。
3個小方法,撇開憂慮,內守氣血
方法一:「靜」字功
做法:紅枸杞,大棗,小紅豆,紅衣服花生仁,老紅糖各一勺(家庭用湯勺),用以上原材料燒煮紅豆糖水或者弄成漿,或者粉皆可。一周服用2~3次。
枸杞入肝、腎經,肝藏血,腎藏精,肝腎本同源,精血亦同源,故枸杞有益精補血之效;紅棗性溫,歸脾、胃經,《吳氏本草》:「棗主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美志氣」。
⑷ 如何入定與冥想
基本的冥想,是保持平靜,注意自己在想什麼,使自己的思想慢下來,給腦袋喘息的機會。
(當然,冥想的好處也不止於此,冥想的效果跟運動頗為類似。研究顯示冥想能增進工作記憶和保持專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腦部位更厚實、更強壯,就像運動鍛煉肌肉那樣,防止大腦的衰老。)
冥想並非要持續很久才算數,如果短時間(3-10分鍾)的冥想適合你、你做得快樂、對你有幫助,當然可以一直這么做。
呼吸冥想的時候,不要故意控制呼吸,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冥想不必非盤腿打坐不可,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進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車、散步、慢跑的時候,都可以試著做引導式冥想。
冥想只是一種說法,如果你不喜歡冥想一詞,可以換種說法,比如「調息、沉靜時刻、靜止、暫停、休息」等等。
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都可以進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嘗試,無論周圍多麼喧嘩吵鬧,你都可以獲得自我的平和與寧靜。
⑸ 怎樣讓大腦放鬆不緊綳
怎樣讓大腦放鬆不緊綳
你知道怎樣讓大腦放鬆不緊綳嗎?現在很多人的人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了,所以導致腦子比較緊綳,很難才可以放輕松。這樣是不好的。下面我為大家分析關於怎樣讓大腦放鬆不緊綳的方法。
1、靜坐休息
休息是放鬆腦部緊綳神經的好方法,我們長時間緊綳神經很容易感到心神疲憊,這個時候就需要適當的休息一下,讓精神放鬆下來。因為休息的時候身心處於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心跳和血壓都會逐漸下降,對於放鬆腦部緊綳神經是非常有好處的,建議大家每天花十幾分鍾靜坐一會。
2、做深呼吸
深呼吸是一個很好的減壓和放鬆神經的方法,而做深呼吸的時候也有技巧。首先應該挺直腰背,兩肩放鬆,口部緊閉。然後通過鼻腔慢慢的將空氣深深地吸入肺部,感受到空氣空氣滲透到每個細胞後再慢慢的將空氣呼出。在做深呼吸的時候最好閉著眼睛,想像一些美好的事物,讓體內的壓力也隨著氣流一起排到體外。
2、參加娛樂活動
當腦部緊綳神經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娛樂活動,讓自己開懷大笑,例如可以看一些搞笑的視頻、吃美味的食物、做感興趣的運動、和朋友遊玩等等,這些方式能使人感到放鬆愉悅,人體內的腎上腺激素也會有所下降,從而達到放鬆腦部神經緊綳目的。
3、聽自己喜歡的音樂
音樂是我們生活的調和劑,當我們過度緊張或者忙碌時聽一下自己喜歡的音樂放鬆心情,輕緩的音樂可以舒緩人的神經,讓血壓和脈搏會處於平穩的狀態。由於音樂的類型有很多,建議聽一些輕音樂或者平緩的音樂,DJ、rap、搖滾這種刺激人的神經的`音樂要少聽,會適得其反。
4、保持樂觀,多想好的事情
很多人神經緊綳是因為長期處於緊張、失望或焦慮的不良情緒中,所以我們平時應該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多想一些令人開心以及好的事情,就算學習以及工作中遇到麻煩後也能通過這種心態及時調整過來,以減輕精神負擔,避免神經過度緊張。
如何使自己的大腦放鬆
1、側卧是人類甚至大多數動物最常用的睡姿,這很明顯說明,大腦選擇了最合適進行自我清理的姿勢。
2、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可以放一定的假期,也可以多聽聽一些輕音樂,或者和朋友一起談談心聊聊天,和朋友一起逛街,也可以和家人一起進餐,也可以在睡覺之前洗一個熱水澡。
3、在平時生活中也可以進行按摩,用自己的雙掌輕輕的按摩自己的太陽穴,也可以把雙手放在後腦勺處,一邊吸氣一邊頭慢慢的向前彎,再一邊的吐氣,一邊把頭慢慢的往後仰,這樣可以更好的讓大腦放鬆。
4、也可以讓腳底緊貼著地面,讓上半身放鬆,雙手手掌朝下作前後擺動的動作,這樣可以更好的有利於活動腦部的機能,提高注意力和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更好的為大腦放鬆的。
⑹ 怎樣能做到像佛祖一樣的坐姿「全跏趺」
樓主所指的是雙盤坐?單盤一般人都能做到,雙盤確實有點困難,可以從單盤打坐開始練習,一般而言,剛開始的時候,單盤半個鍾就會感到雙腿麻木,那麼以這個做為起點,第一次30分鍾,第二次40分鍾,第三次50分鍾,持之以恆,等可以一個鍾還能坐得住的時候,大概就可以練習雙盤了。剛開始打成雙盤腿難免會痛,總之,要練習,就是要到最大承受力,千萬不要超過能承受的范圍,否則容易傷筋骨。要循序漸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⑺ 如何正確的打坐
--轉自羅偉丹的空間!
第一是調理飲食,不能少食,亦不能過飽。﹁食若過飽,則會脹氣,百脈不通,心情不開朗,坐不住;若食過少,則身瘦易生病心臟無力,思考不靈光。﹂
第二是調理睡眠。打坐煉功不能貪圖睡眠。如果睡眠過多,就無法體會虛空境界,亦會喪失以往所修的功夫,心智亦不開。故貪睡不僅會荒廢禪定功夫,且會使得心靈麻木。因此,要常常﹁控制睡眠,保持神氣清朗,時時迴光返照,常使心明凈。﹂也就是說,夜裡應少睡,多多堅持修習禪坐。
第三是調理身體。坐時要使身體安穩,不要有不平衡的狀態。若半跏坐,以左腳置右腳上,盡量令左腳指與右腿齊,或右腳指與左腿齊。這稱之為﹁半跏﹂。還有一種為﹁全跏﹂:﹁即正右腳與左腳交叉在上。所穿衣服不要太緊,寬松最好。次當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或右手置左手上,重疊相對,放在左腳或右腳上,靠近身,然後放心安坐。」接下來,還必須注意:「令脊骨勿太彎曲或勿太聳正。頭頸盡量不要下隋,令鼻與臍相對,不偏不斜,不低不昂。」當坐久腳會酸,可以換左右腳,不要硬撐,這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而變成腳麻木。煉功不可太急,凡事都以漸進方式進行煉功為上。
第四是調理呼吸之息。具體的方法是:﹁吐、納氣之法,不可令氣粗或急,綿綿呼氣而出,想身體中百脈不通處,隨氣而出,使身息調和。次當閉口,唇齒相拄著。次當閉眼,斷外光。接下當端身正坐,猶如奠石。﹂這里的吐氣要綿綿細長的呼吸,二要﹁閉眼﹂、﹁斷外光﹂。這兩點如同《胎息經》所說:﹁吐唯細細,納唯綿綿。﹂《樵陽經》說:﹁將雙眼微閉,垂簾觀照。﹂
調理呼吸功法最為重要,息有四種現象:一為風、二為氣、三為息、四為喘。有聲為風,無聲為氣,出入為息,氣出入不盡為喘也。﹂進一步闡釋:﹁息有分四種相: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風喘氣為不調相,後面息為調相。
雲何為風相?有聲為風。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也。
雲何喘相?氣出入不盡為喘也。坐時息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
雲何氣相?無聲為氣。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也。
雲何息相?出入為息。不豐中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穩,情抱悅豫,此是息相也。
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即定。
總之,﹁風﹂、﹁氣﹂、﹁喘﹂三種呼吸方法皆有弊端,只有做到﹁不結不粗,出入綿綿﹂,即運用﹁息﹂的方法才是正確的。
第五是調理心態。調心方法比較復雜。簡單地說,一、即打坐中要攝心止念,不得胡思亂想;二、打坐禪定中要注重﹁沉﹂、﹁浮﹂、﹁寬﹂、﹁急﹂四種狀況。
﹁若坐時心中昏暗,無所記錄,頭常低垂,是為沈相。﹂醫治的方法是:﹁當計心繫念鼻端,令心住在中,無分散意,此可治沉。 ﹂
﹁若坐時心浮飄動,身亦不安,外念異緣,此是浮相。﹂醫治的方法是:﹁宜安心向下,繫念臍中,制諸亂念,心即定住,則心易安靜。﹂扼要地講,醫治﹁沉相﹂,應繫念鼻端;醫治﹁浮相﹂,應繫念臍中。
此外,還應注意﹁胸臆急痛﹂的﹁急病相﹂和﹁心志散慢﹂的﹁寬病相﹂。醫治前者的方法是:﹁當寬放其心,想氣皆流下,患自愈矣。﹂醫治後者的方法是:﹁應當斂身守中,令心住身中,以此為治。
出定收功的方法:﹁欲出定時,應前放心異緣,開口放氣,想從百脈隨意而散,然後微微動身,次動肩膊及手頭頸,次動二足悉令柔軟,次以手遍摩臉,次摩手令暖,以掩兩眼,然後開之,待身熱稍歇,方可隨意出入。﹂假如不按部就班地照這套程序收功,將會引起﹁頭痛﹂,關節酸痛,煩躁不安等弊病。
修行性命(神氣)入門方式有多種途徑。論其最重要的功法,不出止觀二法。止者乃伏氣結丹築基之初門,觀者是斷惑〈妄想〉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借。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故《法華經》雲:﹁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嚴,以此度眾生。﹂當知此之二法,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若偏修習,即墮邪道。
丹經雲:若但離宮修定,不向水府求玄,則離宮陰神,猶是無而不有,虛而不實。縱靜中尋靜,深入杳冥之境,只得一個恍惚陰神樣子,終不能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欲有則有,欲無則無,實實在在有個真跡也。故曰:﹁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聖。﹂又有隻知煉命者,但固守下田,保養元精。前此未聞盡性之功,後此但求伏氣之術,惟煉離宮陰精,使之化氣。復守腎間動氣,使之不漏,不知移爐換鼎,向上做煉氣化神功夫。雖胎田氣滿,可為長生不老人仙。然氣未歸神,神未伏氣。有時念慮一起,神行氣動,仍不免動淫生欲。故曰:﹁修命不修性,猶如鑒容無寶鏡。﹂必也性命雙修,務令一身內外,無處不是元精,無處不是元氣,到得精已化氣,無復有生精之時。
故經雲:聲聞之人,定力多故,不見佛性;十住菩薩,智慧力多,雖見佛性,而不明了;諸佛如來,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見於佛性。
以此推之,止觀是修煉性命神氣之要門,修行之勝路,眾德圓滿之指歸,無上極果之正體也。若如是知者,止觀法門是不可缺的一個重要心法。傳道法者欲接引初學之人,須詳細對初學者詳細解說入道之法。
有一天在靜坐,已坐了四個多小時,還是沒感應,心中有一股忿怒不平產生,於是發起了一個願【中國若真的有神通或通靈,將來我學會了,願不藏私的傾囊相傳給有緣有德之人。】誰知此願發完,頭頂上忽然間像觸電一般,慢慢的感覺到有一道光,由頭頂沖到半空中,持續了大約有六、七分鍾之久,然後感覺到體內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真氣在運轉,然後手和腳一直抖個不停,好像有十幾分鍾,斷斷續續的持續一個多鍾頭,這是我拜師以來第一次無師自通的奇妙感覺。有了第一次的感應之後,更加努力的煉功,每次都不一樣,有時感覺自己就像坐雲霄飛車般,有時頭頂上有一圈圈的白光在繞轉,有時會拍打全身穴道。就這樣持續了二個多月,由於每天如此!沒辦法突破,也到道場那邊去修一段時間,問道場的指導師父看看是怎樣情形?誰知道場的師父竟回答業障太深來塘塞,我問是什麼業障?答案還是天機是不可泄漏。我自己反覆思考,是何種業障?若是吃喝嫖賭樣樣都不會啊!因那時筆者是身無分文了,一星期吃飯,大概也只有三、四餐,又沒有工作,常常有這一餐,卻連下一餐的錢在那兒都不知道。且常為繳道場費用傷腦筋,因沒繳費,我就沒場地可煉功。所以吃喝嫖賭的業障就更免談了!有天邊靜坐邊思考煉功功法,忽然間,不知是何靈感出現,竟然弄通了功法,比起以前那種搖搖晃晃強多了。也知道了功法原來是要用心實際體會,與什麼業障根本不相干!
有一天,興致勃勃去跟以前拜過的法師談道,結果那法師說要幫我加持灌氣突破功力,我很高興也很感動,於是接受了他的加持,這下子可傻了!當他加持完後,我的功力突然間消失於無形,一點感應也沒有,又回到以前靜的情況。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個星期,直到有次心裡實在懊惱,悔恨太相信那些騙人法師,以後再也不願去找那些什麼自稱通靈神通的法師。這念頭一起,又有一股光射進我的頭頂,又像第一次有感覺一樣,我心裡頭又高興又驚怕,驚的是怕那種能量又消失,高興的是又重獲無形上師所賜給我的能量。從此我更加勤修煉功悟道,又過了一段日子,能量感應比以前更有進步,也幫了很多同修加持,可是不知為什麼?有天又幫助一位心術不正的同修加持,開啟元神後,自己的能量又再次的消失於無形,此次竟然長達一個多月,直到我心裡悟到了會不會是隨便幫心術不正的人開竅而失去了靈力,心裡在想,如果是這樣,我以後不再幫心術不正的人開竅,默念誓願後,靈力又出現了。此次並不是光氣出現,而是全身經脈充滿了能量,像要爆炸似的,整個人由坐著跳起來打了各種神拳,人稱靈氣拳,足足打了三個多小時,方把全身的氣消耗掉。然此次可真有罪受了,因第二天全身肌肉酸痛得要命,就好像很久沒運動,一下子運動過度激烈,造成筋骨拉傷那樣。這樣忍痛了三天,才消失!以後心裡就常常警惕自己,不可太驕傲!不可不分是非的亂傳氣給別人。如此又過了半年,功力只在原地打轉,一點也沒突破,心裡在想以前做錯了,靈力會消失,知錯在那裡而有懺悔的心,靈力又恢復了,且一次比一次更強,此次卻沒再犯錯,但靈力一直在原地打轉,到底要怎樣才能突破困境。有天聽人家說,乩童閉關要斷食,才會增加功力。回來後靜坐時,心裡在想,如果我也學乩童閉關斷食,是不是也會增加功力,心裡想完了,莫名奇妙一直點頭,然後我再問元神說要斷食多久?元神說要一星期,且離清明節三天就要開始斷食。我心裡在想,斷食不知是什麼滋味?會不會餓昏了,心中忐忑不安的准備一些礦泉水,以備補充水分,又准備蛋以備斷食後恢復進食用。於是就開始斷食,第一天和第二天並不覺得餓,第三天開始覺得很餓,遠遠的聞到人家煮菜的香味,肚子就咕嚕咕嚕的叫,很難過!尤其回南部老家母親知道我斷食,被罵得很慘,我心不為所動。第四天清明節,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肚子就咕嚕咕嚕的叫得更厲害,我也去掃墓,拿鋤頭除草力氣還有。母親看了奇怪,沒吃飯還有力氣。到第五天又從南部回台北,爬樓梯到四樓房子,腳有點發軟,頭有點暈,於是靜坐煉功,心裡在想,要如何和元神溝通?用種種的心態去體會元神的回答,竟然找到溝通方式,且都很靈驗。斷食到了第六天,肚子已經能適應無食物的滋味。不再咕嚕咕嚕叫了,精神也特別的好,靈力感應也較以前強烈。第七天,大概在想,就快可以進食了,於是肚子又開始叫了,只好整天煉功,這一煉收獲很多,慢慢地從以前的無知,進入到人生在世應如何把握自己,才不會白白的浪費生命。第八天開始進食了,到第十二天體力才恢復,但身體卻從六十公斤瘦到剩五十公斤,人也老了很多。又經過三個多月,總算又恢復原來的模樣。又過了將近半年時間,領悟了很多心法。
第二次斷食是農歷過年,元神說要幫我清除體內毒素和考驗我的意志力是否堅定,過年大家都知道會有很多親友來往,被罵被譏笑的機會更多。但我仍然忍耐過去。元神又叫我去作功德,磨練自己的性情,當時不知功德如何作?就作些幫人靈療的功德,久了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因為沒有金錢收入,真的被有一餐無一餐的伙食費,搞得定不下心來。於是,有一天問元神說:【聽人家說有神通力,就會很富有,為什麼我越修越窮?】。元神就罵我:【如照你這樣想,大家都來修道,就可富有,天下那有不勞而獲的事?】我聽了就反問:【那要怎樣做,不如再去找家工廠待算了】元神回答說:【不行!你缺少社會經歷,去外面磨練一段時間。】我只好隨便去找一家外務員,去應征時方知是房屋仲介,在房屋仲介磨煉了二年,個性由內向變外向,由保守變為敢沖,兩年來也沒賺到什麼錢,只是夠三餐用。卻看盡了人生百態,有大起大落的老闆,有黑吃黑的硬吃雙方客戶,有裝窮的卻是千萬富翁。這段時間有時也會受到這些凡塵的誘惑,而起的貪念,最後還是良心戰勝了物質的誘惑。到最後發現自己的個性不適合干房屋仲介這行。
於是又問元神說我想改行做生意。元神不同意!叫我去傳道,那時我沒錢也沒道場,怎麼傳?元神叫我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我只好用最簡單的方式傳道,只要遇到肯信的人,就傳授給他,起初還滿順利的。漸漸的吸收的人物中有混混、有貪小便宜的、有得了便宜還不滿足的,什麼樣的人都有,幾乎把我的積蓄吃垮了,原本就沒有多少積蓄的我,此時比以前更慘!因為現在還要付房租與水電費,收入都被這些混混的徒弟吃掉了,只好收山不教了。心想重新再找份工作糊口比較安定,最後,還是被人聘請繼續傳授仙道的工作,有一段期間,感覺上一點成就感也沒有。因此又轉行業,卻是什麼事都不順遂。再去傳道,就這樣過了五、六年,在傳道的同時,亦常被不肖的學員所騙而磨煉出許多的經驗來,因此更加小心謹慎的擇人傳授。
在功力方面,也因傳道累積的經驗,而能更加發揮出最高的靈力,漸漸的智慧大開,可以看懂很深的經典。同時也知往後的功德路線要怎樣走。方能消除業障改變命運。總之,修道必須要經過歷煉,才能真正體會,要付出才有收獲,不能只閉門造車,在經典里鑽牛角尖,也不是師父教你,你就可以成仙成佛,有明師來指導,可以減少走很多冤枉路,但要歷煉身心,才能悟得快些。好比學一樣東西,有師父教你,比較能懂得各種技巧,有錯時也會有人糾正,功夫才會進步,道理是相同的。簡短介紹至此,祝各位大德修道有成,並早日得遇明師!
轉自羅偉丹的空間!
⑻ 金剛坐的正確姿勢與方法
「金剛坐」為金剛跏趺坐的略稱,亦稱「結跏趺坐」。又以為佛禪定時常用的坐勢,故亦名「禪定坐」。再以加兩趺而坐,亦謂為「全跏」。如來佛多為此坐,又稱為「如來坐」。結跏趺坐,普通有兩種:一為吉祥坐,一為降魔坐,坐法各不同。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雲:「結跏趺坐,約有二種,一日吉祥,二日降魔,幾[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後從左趾押右股,此即右押右(疑左字),手亦左居上,名曰降魔坐。諸禪宗多傳此坐,若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門,即傳吉祥為上降魔坐有時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後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躍之上,名為吉祥坐,如來昔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時,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是故如來,常安此坐。」按今印度佛菩薩像,幾於全部為吉祥坐,且如上所述,假若如來在菩提樹下,縱手結降魔印,亦不是降魔坐,而仍為吉祥坐。結跏趺坐,為最安穩之坐法,且為佛家取道之方,所以坐法中,此坐最為重要。
⑼ 我打坐身體放鬆不下來 唯有坐椅子上才可以 這樣行嗎
可以是可以,但是必須坐正。
姿勢不正確,這種情況下你自然放鬆不下來,放鬆下來就該癱了。
建議你去學學佛家的七支坐法。
有段視頻是南懷瑾老爺子的如何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