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手如何學拉二胡的基本方法
第一:學習一門樂器之前得先知道這門樂器最基本的由來,二胡始於唐朝,在唐朝的時候二胡不叫二胡,叫作「奚琴」「南胡」「嗡子」距離現在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著名的拉弦樂器之一!
我們知道了二胡是怎樣發音的,那麼我們在學習二胡的時候,對耳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常見的鍵盤樂器,古箏,吉他等等都是有固定的琴鍵,固定的品,只要節奏掌握對了,按鍵或者按弦對了,那麼這個音就演奏對了。
B. 拉二胡口訣,怎麼拉好二胡,附圖譜 指法技巧
二胡的練習口訣:
1、關於二胡弓法的重要性。她說:「長、短、連、頓、抖、跳、拋,運弓有序布局妙」
2、關於二胡持琴。「琴身放穩稍左斜,利於操作要穩定,兩肩兩臂須自然,坐凈端正不塌腰。」
3、關於二胡持弓。 「弓子功夫要學好,好像蓋房打地基,端平握住腕靈活,擺在琴筒扒住弦,平持疊持拉著走,換弦無痕是關鍵。」
4、形 演奏者的形象,准確自然,美觀,大方,包括持琴的姿勢,操琴的方法,面部的表情,都要和所演奏的樂曲渾然一體,才能「經聽又經看」;
5、韻 韻味,這是最高層次的要求,韻味要准確、地道,淳樸。
C. 二胡演奏方法與技巧 二胡演奏技巧的訓練方法技巧
1、正確的演奏方法
二胡正確的演奏方法:左手持琴,選擇一張高度適中的椅子,靠前坐,兩腿平放、自然分開。上身要保持自然挺拔,不可養成駝背、斜肩、歪身、低頭等不良習慣。二胡的琴筒應放在左腿靠近小腹的位置。持琴時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抬的太高,應與身體側面成 45 度角。用手指尖按弦。右手拿弓時,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態,將弓跟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食指自然彎曲,輕扶弓桿。拇指按在弓桿上方第一關節處,中指和無名指深入弓桿與弓毛之間,用中指第一關節向外頂住弓桿。
演奏者發音純凈,音色優美悅耳動聽,主要取決於右手握弓技巧的掌握。弓子運動時,要將各指的正確位置掌握好,並要注意之間的配合,拉外弦時,要根據二胡運弓力量和結構縱橫用力,弓桿自然下垂,稍加一點橫的力量便可演奏輕的聲音。拉裡弦時,由於二胡的結構和運弓力量的縱橫需要,則需將弓桿稍鬆起離開琴筒產生縱的下垂自然力,這和拉外弦弓桿自然下垂的道理一樣。
2、在放鬆中自如的揉弦
放鬆是演奏樂器專業的共性,放鬆不等於鬆懈,控制不等於緊張。在初學者中,一提到用力,往往給人一種錯覺,右手緊握弓子,處於一種僵硬緊張狀態。用力在演奏中和放鬆一樣重要,比如,左手技巧必須在科學的使用手指自身重量的同時,有意識的利用指掌關節和肌肉的爆發力,使手指有力的按在琴弦上,然後放鬆。右手持弓,開始時必須對琴弦施加適當的壓力,使琴弦自動的振動。所以,放鬆與用力始終是相輔相成的,加上實踐中認真的體會,刻苦的練習,才能使我們的演奏自然、協調,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
二胡是一種賦予抒情性、歌唱性的弓弦樂器,具有優美柔和的音色。音色的表現與變化,離不開揉弦的運用。運用自如的揉弦,既能給聲音以活力,增加音樂的色彩和情緒上的變化,使聲音更富有魅力,又能增強演奏的感染力,更好的揭示音樂所表達的內容、風格和塑造音樂形象。二胡揉弦種類很多,有滾揉、壓揉、滑揉等。滾揉是揉弦中最基本的技法。滾揉是以手掌上下擺動,帶動手指第一關節作屈伸運動,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來改變弦長產生音波地揉弦方法。滾動揉弦由兩個過程組成,一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關節伸直,以指面觸弦,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低的音;二是手掌下擺,使手指第一關節彎曲,觸弦點滾至指尖部位,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高的音。以上這兩個過程循環往復,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從而發出圍繞音準基線上下波動的揉音。
3、加強長弓的訓練
長弓是右手技術中最基礎、也是不容易掌握好的弓法,演奏長弓打好基礎,學習其它弓法就具備了有利條件。
長弓的運弓是以肩關節為總樞紐,用上臂動作帶動小臂、手腕和手指,形成貫穿的聯合動作。動作既要自然協調,還要使弓毛擦弦的力度保持均衡飽滿。保持力度飽滿的關鍵是,上臂必須要穩,而不能在運弓時鬆鬆垮垮,晃晃盪盪,上臂晃盪運弓就會泄勁。運弓時上臂要支持住小臂,小臂再支持住手,由於這一系列的支持作用,才能使手腕保持住一種內在的力量,即腕力,從而使弓子逼住琴弦,發音才能響量飽滿。
演奏長弓要注意音質優美動聽,好的音質純凈透亮、飽滿堅實,壞的音質暗色渾雜、輕浮虛弱。奏出好的音質就要運弓的速度和力度之間配合適度,使琴弦充分振動起來。否則,若弓速慢而弓毛對弦的壓力過大,發音則暗澀渾雜;若弓速快而壓弦力度過小,發音則輕浮虛弱。總之,壞的音質都說明琴弦沒能充分振動起來。因此,在練習長弓時一定要注意使運弓的速度和力度配合好。
D. 新手如何學拉二胡的基本方法
新手如何學拉二胡的基本方法
新手如何學拉二胡的基本方法,二胡是我國的傳統樂器,大家對於運弓有著不同的困難和理解,二胡也是有很多方法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練習的,以下新手如何學拉二胡的基本方法。
學二胡首先要學會識簡譜,要掌握最基本的樂理知識,愛音樂喜歡唱歌,而且音準掌握的比較好不跑調。學好二胡聽覺很重要,二胡不像其它樂器,有按鍵音位,它沒有指板,其音階基準音全由聽力辨別,左手指的指距和按弦的力度以及右手對弓毛施加的.貼弦力度都可改變弦的張力而改變音的高低。
比如,二胡拉的再好的人沒有聽力就跟初學一模一樣,演奏家的聽辨能力超過一般常人,假如一個音符誤差一點時,他會瞬即通過滑動手指或配合改變弦壓張力來調整音準,在這過程中一般人是感覺不到的。所以音準及其重要。有的人不懂樂理知識,但他們二胡拉的很不錯。這是為什麼呢?這樣的人他們的聽了,音準以及音律相當好。這就是有天賦、天生的音樂人。但他們沒有通過正規的系統學習太可惜了。
二胡的常用定弦有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其中15弦和52弦通常稱作基礎定弦,應用也比較廣泛。要搞懂內外空弦(1~5)純五度關系。
有七大調,是由1234567個音組成,而且什麼調有對應的什麼弦,分別為1=D調(1-5弦)1=G調(5-2弦)1=F調(6-3弦)1=bB調(3-7弦)1=C調(2-6弦)1=A調(4-i弦)1=bE調(7-#4)。
一般樂器都是從D調1~5弦啟蒙的,二胡的入門練習可在上把內外弦掌握好八個音準,從一弓一音逐步練熟,再通過換中把,下把學熟常用的兩個八度音。掌握了二胡最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後,再逐步按照練習步驟一步一步練習。
二胡技巧訓練秘訣
對於現在很多剛接觸二胡不久的樂友來說,不管學習什麼什麼樂器,都是有前人總結的技巧方法可以參考,但是如果你想穩固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那麼光取巧還是不夠的',還要配合扎實的日常練習,所以今天二胡教程老師就給大家講講如何依靠以下幾點,快速提升自己的二胡演奏技巧。
基本指法形成四種手型
一個把位相鄰兩個手指音程,不外乎是小二度,大二度,增二度,小三度。一指和四指構成一個純四度關系是基本指法,基本指法形成四種手型:
(1)【一一二型】三四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2)【一二一型】二三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3)【二一一型】一二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4)【一一一一型】一二三四指全部分開成大二度關系,空弦與一指成一個小二度關系。
基本指法准確就是合理指法,合理就是合乎手指與音符的關系、合理就是合乎手指相互之間的關系,合理就有運指規律。
(一)演奏標有指法的樂曲獨奏曲,訓練中需多加分析,有時會由各種原因(歷史原因)不合理,有時所謂正確指法也並非是唯一指法,可能還會有另外一種更適合你,更便捷的指法。
(二)安排指法盡量減少頻繁換指,以相鄰指交換為優。四度是原位自然手型,可換可不換指的盡可能不換,也不要迴避小指功能,該用的地方一定要用,盡量保持手型的穩定秩序。
(三)選好手指組合,發揮每個手指的獨立性能,傳統換把與一音一把結合使用,使音符鏈接自然、流暢、清晰。
(四)強調指法目的是為了保證音準,音準好才能做出速度、力度、按指高度、面積、位置等不同變化,才能在手指擊弦還是摸弦上有所區別、有所認知。
這個活手操對於二胡初學者來說非常有用,3組動作幫你靈活手指
二胡的指法對於二胡演奏來說非常重要,它關繫到你的音準節奏是否准確,一個二胡的高手他的按弦必定是准確靈活而又有靈性的。那麼,該怎麼提高按弦的技巧呢?
首先是准確性的問題,這個沒有什麼好得速成辦法,只能多加練習,找准每一個音符的准確位置,形成肌肉記憶,影響這一步的主要是天賦,一個天賦高,音準天生好或者肌肉記憶能力特別強的,肯定能很快掌握這一步。
尤其是肌肉記憶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二胡的音位一定是肌肉記憶下來的,憑大腦記憶是靠不住的,只有你腦子裡面想到一個音,手就會不經過大腦的向那個音符移動才是最佳情況,練習這個基本功只能靠長期堅持苦練,我認為用滑指換把練習比較容易幫助初學者掌握這一基本功。
但是影響指法的除了在換把按弦時對音準和音位的掌握程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那就是手指靈活度問題,有的人已經將每個音的位置爛熟於心了,實際操作時還是會非常笨拙,他們或者是天生手指比較僵硬,或者是後天辛勤勞作手指肌肉不夠柔軟,又或者是年齡偏大手指不靈活,總之因為種種原因吧,手指就是不夠靈活,那麼這種情況該怎麼提升手指靈活度呢?
首先不論練習什麼技巧,第一要務都是勤學苦練,能夠時常抱著二胡練習按弦反復轉換當然是最佳的辦法,然而我們幾乎不可能做到如此的「人琴合一」,而且我們的目標是提升靈活性,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在手中無琴時通過一些動作或者「手操」來增強手指的靈活性呢?
其實是有的,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三種能訓練手指的靈活性的動作,每天早晚訓練一遍或者日常經常做能夠給很快提高手指的柔韌性與靈活性。
一:左手掌心朝上,除大拇指外其餘四指分別做單指彎曲動作,注意一定要是單根手指彎曲,一開始難免會有無名指和小指的聯動,但是不要緊,一般人都會有,這時候千萬不要試圖用右手或者什麼東西幫忙扳住手指,只要順其自然的加大彎曲程度,經過長期練習自然就可以達到自由靈活的獨立運動。
二是將除無名指外的四根手指捏在一起,讓無名指單獨在小指和中指的縫隙中往復移動,每天堅持做十組,每組三十次往復運動,這樣無名指的獨立活動能力會大大加強,這一條是專門練習無名指,畢竟這根手指最難練。
三是左手掌根和大拇指放在桌面上,其餘四指做單指指尖垂直敲擊桌面動作,正反順序,跳躍順序以及混亂順序都要練習,因為二胡的按弦是擊弦而非單純按,按弦的一瞬間要有力量,敲擊桌面的部位應該和實際按弦的部位相同,都是指尖肌肉最飽滿的位置。
這三種辦法堅持練習,很快左手就變得靈活了,按弦的手型變換再也不是問題!
二胡小指的練習方法及小指練習曲
在二胡演奏中,左手小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我們可能會發現,在所有的二胡書中,除了剛開始會有食指練習、中指練習、無名指練習、小指練習,但是在後面的所有練習當中,就只有小指練習,其他三個手指的練習都沒有了,這是因為小指比其他三指生得短小、纖細、力度及靈活性都較差。因此,對於加強小指的練習不容忽視,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至關重要。
我們在初期學習二胡按指時,由於小指的特殊性,對於小指的按弦,不需要像其他三個手指一樣,一定要用指尖按弦,小指一般用手指第一關節肌內豐滿出觸弦
。這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由於小指是整個手掌最下面的一個手指,所以在按弦的時候,尤其是快速按弦,有些老師會告訴學生以扇巴掌或者轉手腕的方法按弦。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要想小指能快速按弦,一定要用手掌關節的力量,切不可用手掌的力量。今天為大家帶來幾種練習小指的方法及兩首比較好地小指練習曲。
小指高抬指練習
(1)蜷指型高抬指:主要目的是增強對小指指深屈肌腱的開發。與其他手指不同的是,小指和其他手指相比過於細小,蜷起後再下落產生的勢能較弱,所以在蜷指型高抬指時需要控制上抬蜷起和下落舒展,兩個動作。
一指、二指、三指全部以保留指放於弦上,小指抬指以指根為軸心,在抬起的時候小指充分蜷起成方塊狀,下落時小指按照蜷起的路線舒展開落於弦上。蜷指型高抬指要求小指充分蜷起並充分上抬。無名指需要穩定的保持在觸弦點上,盡量控制其與小指的聯動,從而鍛煉兩根手指各自的獨立性。
(2)整體型高抬指:主要目的是增強對小指指淺屈肌腱的開發使其充分拉長,增加其彈性與獨立性。其餘三根手指以保留至放於弦上。要求小指綳直以指根為軸心,充分上抬至極限,利用勢能下落。
二胡運弓的正確方法
一、在正確持弓的基礎上,放鬆而又流暢地傳遞力量。
二胡的發音原理是通過右手操縱弓子,使弓毛在二胡內、外琴弦上摩擦產生震動,再由琴碼傳遞給琴筒後發出聲音。正確持弓是熟練運弓的基礎,對初學者而言尤為關鍵。須將弓子放平,大拇指與食指根部成一夾角,托住弓子根部。中指與無名指自然彎曲,置於弓桿和弓毛之間,指肚輕勾弓毛,中指上部關節外側輕輕頂住弓桿。
運弓的基本要領是以肩關節為軸,大臂帶動小臂,將力傳至手腕,由手腕先行,帶動弓子作水平運動。拉外弦時,手腕要自然下垂,使弓桿下落,貼在琴筒上,弓毛自然地壓在外弦上;拉內弦時,手腕略向上抬,使弓桿高於琴筒,與琴弦成一個斜角,使弓子的自然重力加在內弦上。內弦運弓,中指和無名指勾弓毛的力度要均勻一致,防止忽大忽小。
根據音樂節奏和表現的需要,運弓有快慢之分。快弓恰似行雲流水、萬馬奔騰;慢弓則如微風拂面、春燕呢喃。快弓講究疾而不躁、重而不鈍;慢弓則需舒徐有致,切忌僵滯。快慢之分究其根本,實質是與運弓的力度和速度成正比的。強奏時應加重壓力、加快弓速;弱奏時則須減輕琴弦壓力、放慢弓速。
但無論運弓快慢,有一點是完全共通的,即必須做到放鬆而又流暢地傳遞力量。這是達到正確運弓的基本前提,道理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不易。很多初學者在初期對此未沒能真正領會和把握,走了不少彎路。具體表現為右手握弓緊張,僅僅將力量鎖在握弓點上,忽視了力量的流暢傳遞,造成手指、手臂,以至身體的緊張和僵硬。
看似右臂用了很大的勁,可運弓的力量根本沒有通暢地傳遞給琴弦,琴弦無法充分震動起來,就更談不上琴筒有好的發音了。筆者有位學生在開始學琴的一年中,右手一直很緊張,用了很大的力氣卻拉不出透徹而松馳的聲音。直到弓子拉變了形,幾乎真成了射劍的弓,才逐漸有所感悟,不再將力量局限於弓子本身,而注重右手的放鬆,講究運弓過程中力量的和諧傳遞。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好的音色是建立在正確持弓並能准確駕馭力量傳遞的基礎之上的,初學者尤其應該強化這一概念,加以悉心揣摸和反復演練。
二、根據弓法需要,合理調配好弓段、弓序。
要實現正確運弓並能淋漓盡致地表現樂曲,還應學會善謀大局,統籌安排,巧用弓子,合理地調配好弓段和弓序。所謂弓段,是將整個弓子從左到右依次分為弓尖,左半弓,中弓,右半弓和弓根等五個部分。不同弓段具有不同的音響特質,一般而言,弓尖奏音圓潤輕巧,左半弓易奏密集快弓,右半弓較利發揮頓挫有力的快弓,中弓兩者兼顧,弓根發音有力,但易失靈活。
所謂弓序,則指運弓的順序,實質是弓向,弓段,拉弓,推弓,連弓,分弓在實際運用中的合理搭配。弓序的切換要求乾脆、利索而不生澀,不能蜻蜓點水,也不能拖泥帶水,力求做到換弓自然,發音連貫,音色飽滿,音準精確。了解並掌握好這些基本概念和要求,有利於在運弓過程中,提高對弓子的整體駕馭能力和局部的協調把握能力。
E. 二胡的入門技巧
二胡是很多人喜歡的樂器,那麼二胡的入門技巧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二胡的入門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二胡入門技巧一:坐姿
椅子的高度以兩腿放平,兩腳著地為標准。坐椅子的時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滿椅面或後靠在椅背上;兩腿應與肩同寬;兩腳應平放於地面,左右腳前後相距半腳的距離,一般都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軀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馳,不可養成駝背、斜肩、歪身、低頭等不良習慣。
二胡入門技巧二:持弓右手放鬆、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於弓桿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桿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節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演奏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關節稍後處向外這三個力點控制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磨擦發聲。演奏內弦時,以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為支撐點來控制弓桿,中指和無名指的指面向內勾弓毛作為力點,使弓毛貼住內弦磨擦發聲。
二胡入門技巧三:持琴及按弦二胡的琴筒應該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過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與指面交合處觸弦。在演奏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與千斤接觸,這對培養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時,各關節要自然彎曲,任何一個手指關節反彎都是不允許的,但過分的正彎也不科學,手指的彎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馳為原則。拇指在演奏中應放鬆持平或微微翹起,不可向下彎曲勾住琴桿。手指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節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動作,更需要依靠掌指關節動作的靈活與敏捷。手指的觸弦應該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二胡入門技巧四:長弓拉弓時,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先動點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過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傾向。另外,在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使弓子拉成一個園弧狀。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先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此時,手腕應呈“內屈狀態”。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手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再次轉換成“中間狀態”,以便開始下一個拉弓動作。
二胡入門技巧五:換弦換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換弦和快速換弦,在快速換弦中又分為正向換弦和反向換弦,它們在動作上是有一定差別的。在慢速換弦時,一般來講要盡量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為主,而以手臂的動作為輔。在換弦過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弓子運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換弦而突然改變弓速。快速換弦因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無名指的主動運動來換弦,手指就會因負擔過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勻。因此快速換弦的手指動作實際上都是由右手 其它 部位來帶動的。快速換弦分正向和反向兩種,先拉內弦,後推外弦稱為正向換弦。在正向快速換弦中,手指的動作是由腕部來帶動的。因此手腕的動作就要相對地主動而靈活。先拉外弦,後推內弦的快速換弦稱為反向換弦。在反向快速換弦中,換弓的動作是由臂部來帶動的。
二胡入門技巧六:分弓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個四分音符或一個八分音符的一種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來演奏。因為一音一弓的演奏帶來了頻繁的換弓,所以換弓的技法在分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拉推弓的時值往往不同,運弓的長度也必然不同,但發音卻要求一致,這就需要調整弓與弦的“壓速比例”來做到這一點了。
二胡入門技巧七:連弓用一弓演奏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符的弓法稱為連弓,連弓的組合千變萬化,而且連弓中每一個音的時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強弱的變化等等,就使連弓的演奏變得非常復雜了。但有幾條原則是可以幫助我們演奏好連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2、一弓內音符多、用弓較長的連弓在運弓上與長弓一樣,也受著弓子杠桿作用的制約,因此在演奏這種連弓時也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以求得音質的平衡。3、運弓要柔軟、均勻,右手動作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受左手換指動作的牽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單位上打拍子。4、一般來說,連弓奏法在換弓時,要盡量地減少痕跡。
二胡入門技巧八:快弓在演奏快弓時,手和肘要同時向對方的相反方向均勻地擺動,即:拉弓時手向右運動,肘部卻要向左運動;推弓時手向左運動,肘部卻要向右運動,它們運動的“軸心”是在小臂的中間部位。其手臂動作與“對著爐門扇扇子”的動作相似。如果將我們的右手變作一條魚的頭,肘部變作魚尾的話,那麼把快弓動作形容成“搖頭擺尾”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在運動中,手腕只是起一個力量的調節作用,使快弓的動作不致於僵硬。因此,既不可緊張,也不能過於松馳。快弓的貼弦度比起長弓和分弓來要大得多,而且這個貼弦度是需要始終保持的,就是說在換弓時,弓毛也要緊貼琴弦,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聲音頭,這樣的快弓才能具有顆粒性。
二胡入門技巧九:顫弓顫弓在演奏 方法 上與快弓有本質上的相似之處,它也是將動作的“軸”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為平衡的兩端;以大臂微微的緊張顫動,帶動肘部振抖,通過“軸”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也就帶動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運動了。演奏好顫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緊張,以支撐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適當的緊張度,過於緊張會使發音僵硬,且不能持久;過於松垮又會使顫弓不易控制,發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對放鬆,做到上緊(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
二胡入門技巧十:頓弓演奏外弦頓弓時,右手如同擰螺絲刀的動作,輕微敏捷地向左(擰松螺絲的方向)轉一下,這樣拇指就會對弓桿施加一個力,同時中指也要向外頂一下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當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要立即停止運動,右手復原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不離開弦),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外弦的頓弓動作。演奏內弦頓弓時,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向內有彈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貼住內弦,同時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在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無名指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內弦的頓弓動作。在頓弓換弦時,弓子要始終保持平直運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動作來改變弓毛的貼弦方向,而不應該用弓子前後晃動,或上下點弓頭的方法來幫助換弦。
>>>下一頁更多精彩“二胡入門技巧”F. 拉二胡的技巧
很多人都在嚮往著熟練的演奏二胡,那麼拉二胡有哪些技巧?下面我整理了拉二胡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拉二胡的技巧:滑音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識的滑動所得出的發音。滑動的 方法 不同,產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從滑動的范圍來講,有換把滑音和原把位滑音。從滑動的幅度來講,有大滑音(大三度以上)和小滑音(小三度);從滑動的方向來講,有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和下滑音(由高音滑向低音);從滑動的時間來講,有先滑音(滑音出現在本音之前)和後滑音(滑音出現在本音之後);從滑動的力度來講,有倚音滑音和連結滑音。從滑音總的性質來看,可分為裝飾性滑音和連結性滑音兩大類。
①先滑音
先滑音就是先由倚音滑向本音的滑音,它突出強調本音。先滑音又分上下滑音兩種。
②後滑音
出現在本音後面的滑音就叫後滑音。後滑音即由本音滑向倚音,整個滑動過程跟先滑音恰好相反。後滑音同樣有上下滑音之分。一般是以箭頭符號表示。
③連結滑音
連結滑音也稱連線滑音,它是一種常見的滑音,其符號是在連運弓符號的右端再加一箭頭。在奏法上是以某一按指用均衡的力度將連線內的音連結起來,聽起來銜接緊湊,使樂曲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事實上,換把中經常使用的“滑指換把”,也與連結滑音相似,不過特色不如連結滑音那樣濃郁罷了。
④轉滑音
轉滑音是效果較突出的裝飾性滑音。它的符號為“w”,一般記在音符的上面。
轉滑音是在本音下方的二度音程內回轉,所以有人把這種滑音具體的稱作“下回轉滑音”。另外還有一種“上回轉滑音”,在蒙簇民歌中比較常見。它的符號為“ ̄”,在奏法上除“回轉”的方向與下回轉滑音相反外,在“回轉”的力度、范圍和時間上則完全相同。這里需指出的是不論“上回轉滑音”或“下回轉滑音”,它們“回轉”的音程是比較有規律的,一般來說轉滑音的活動范圍在本音上下二度,很少有超過小三度的。
運用滑音注意事項
在實際運用中,滑音是變化多端的,它往往根據樂曲的感情需要和風格特點來靈活掌握。滑音的運用還能反映出各地的音樂特點。例如河南墜子、廣東音樂、雲南花燈、江南絲竹等樂種使用的滑音就是本樂種的鮮明特徵之一。貴州苗族民歌與湖南苗族民歌滑音的風格也大不一樣。
運用滑音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首先明確是什麼性質的滑音。如果是帶裝飾性的,要掌握到賓主分明的效果,運弓和運指應該是裝飾音輕,本音重。裝飾音到本音之間要過渡得自然;如果是屬連結性的,要渾然一體,天在無縫。奏滑音的手指是隨著手腕上下的動作而移動的。如果單純以按指在弦上作上下平直移動,這樣的動作不敏捷,力度不易控制,滑音的效果也較生硬。
2) 奏滑音一般來說是不容許換弓換弦的。
3) 奏滑音最要緊的是必須用得恰當。如果不頋樂曲風格和感情需要,硬塞進去一些不必要的滑音,就會使整個曲調變得油腔滑調,歪曲了樂曲的內容,破壞了樂曲的風格特點。
拉二胡的技巧:揉弦
快揉和慢揉
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滾動就叫“揉弦”,揉弦會發出一種類似波浪形的聲音,演奏時恰當運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於歌唱性,豐富二胡的演奏技巧,如果說換把是提高二胡表現力的第一道大門的話,那麼揉弦則是第二道大門。揉弦標志著演奏者的功底及音樂素養和演奏風格。一個拉奏者若不能運用揉弦,那說明他的演奏技巧始終還停留在一個初等的水平上。練熟了揉弦,對掌握打音、顫音等指法技巧就易如反掌,非常方便。
揉弦的方式大體上可分為快揉和慢揉兩大類。
1、快揉
快揉亦稱為“顫指”,大概是指揉弦時手指不斷顫動而言。具體方法是:當左手的某一手指按在弦上後,手腕[FS:PAGE]受小臂的支配,作規則性的連續抑揚(不是抖動)動作,按指也受手腕連鎖動作的影響,在弦上作一壓一松的勻速顫動。按指富有彈性的顫動,使琴弦的張力跟著發生松緊變化,從而產生出一起一伏的音波振動。快揉比慢揉要容易掌握一些,但音響效果不如慢揉動聽,運用也不及慢揉普遍。
2、慢揉
慢揉亦稱為“吟音”,發出來的聲音猶如吟哦詠嘆。慢揉的方法是:左手某一手指控在弦上,並以腕關節為軸,使整個手掌作連續規則的弧形扇動。扇動的速度不如快揉快,但幅度比快揉大。這樣,按弦的手指在手腕的帶動下發生了往返曲直的變化,驅使指肚在按音上下之間的一小段范圍內作對稱性的弧形翻轉。這不但一松一緊的改變了琴弦的張力,而且還一長一短的改變了琴弦的長度,得出一種柔和徐緩的歌唱的音波,這是最有訓練價值的一種揉弦。
民間演奏法在慢揉的奏法上還派生出“揉、滑、摳、壓”等技法,這些變化主要在手續弦時力度的輕重、搖動的緩急,滑弦的寬狹,頻率的快慢以及與相應的運弓力速配合的區別。
有一定造詣的演奏者,對揉弦的變換是很有講究的。除了上面所談的“揉、滑、摳、壓”能准確運用外,還可以先揉後不揉、先不揉後揉、漫揉轉快揉、快揉轉快揉、邊滑邊揉或在一句旋律中遇到音高、時值相等的音符時有些揉、有些不揉。這一方面決定於演奏者有著堅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決定於演奏者對樂曲內容的理解和曲調風格的掌握。根擾樂曲的內容和風格恰當地運用揉弦,是演奏者的必備技能。
如何練好揉弦
揉弦是很多弦樂器的特色技巧,它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熟練掌握的,練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練習揉弦最好先從慢揉著手,在此基礎上再逐漸進行快揉的訓練。開始就紅練快揉的話,會造成按指亂動,而手腕卻處於被動狀態.或者揉弦時直接用手指平直地去一指一按的壓弦,這樣雖有類似揉弦的音響,但發音生硬而不均勻,沒有規律性的抑揚起伏變化,並且不能持久
練習時虎口仍要保持鬆弛自然,不能死死的夾住琴桿,否則會影響指頭、手掌和脫關節的靈活。實踐證明,一開始學拉二胡就注意到保持虎口的松動自然,對揉弦技巧的掌握就比較快。 練習慢揉時,指肚往下旋轉時要適當加重觸弦力度,往上翻動時則應適當減輕觸弦力度。這樣琴弦張力的起伏與長度的變化才能相對應。如果發生抵觸現象,揉弦效果就會模糊不清,反而費力不討好。
練習時特別不要藉助手腳和手臂的顫抖而求得所謂的揉弦效果,這樣不僅達不到正確的揉弦要求,發展下去還會養成很壞的習慣。
如何才能使腕關節和按指具有揉弦動作那樣的靈活性呢?只有加強訓練,養成一種本能的“定型”動作。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右手腕當作“琴桿”。左手按指依次在上面留心的練習“探弦”,特別是加強對小指的揉弦動作訓練。久而久之,手腕和手指的靈活性就逐漸能適應揉弦動作的需要的。
揉弦是標志演奏水平的主要技巧之一,在演奏實踐中的運用也比較普遍。但要注意使用恰當,有些樂曲,情緒上不需用揉弦的音,採用揉弦處理後效果反而不好。每一個曲子對揉弦的要求有所不同,演奏時要區別對待。《二胡曲九首及其演奏藝術要求》(王國潼著)中說“……揉弦能美化聲音,使演奏更富於歌唱性,而不揉弦卻有它特殊的色彩,具有揉弦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這種揉弦與不揉弦的交替使用。對於豐富指法技巧的表現力,增加樂曲的色彩和藝術感染力是極為有益的。”
拉二胡的技巧:顫音
顫音是指在運弓的同時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鄰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彈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種連續交替出現的特殊音響效果。
如果我們在運弓的同時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鄰的二指作揉弦狀態,但並不揉弦,而是利用揉弦時腕關節那勻稱的抑揚動作在弦[FS:PAGE]上富有彈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種連續交替出現的特殊音響效果,這種按音效果就叫“顫音”。
顫音的時值較長,因而可以表現一種寬廣、遼闊之感。不過,在初練額音時,兩個交替出現的音往往會奏得不均勻,並且還不能堅持奏完,這主要是手指的獨立活動能力還不強的緣固,所以,訓練顫音技巧最好先從時值較短的顫音音符著手。
顫音跟揉弦一樣豐富多樣,有快顫、慢顫、從不顫到顫,慢顫轉快顫、邊揉邊顫、邊滑邊顫、二度顫音、三度顫音等,這些顫音能表現出不同的樂曲風格。
跳弓和頓弓
在音樂作品中,要求將頓音處理得短促、輕巧、鏗鏘分明。如果是二胡來演奏頓音,就要用“跳弓”技巧。
在音樂作品中,要求將頓音處理得短促、輕巧、鏗鏘分明。如果是二胡來演奏頓音,就要用“跳弓”技巧。
什麼叫跳弓呢?當我們用弓子在琴筒上作快速推拉時,弓桿受運弓動作的快速牽引,產生出一種往前沖動的慣性,弓毛卻在擦弦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弓子這種不協調的運動狀態,使整個弓子出現了左右搖擺的彈性。如果我們在即將調轉弓向的那一剎那間,一方面依靠小臂引導手腕,對弓子適當地加以控制,一方面有意識地“解放”這特有的彈性,使弓毛輕快地離開了琴弦。這樣就按人們的意志得出了短促輕巧的頓音效果。
跳弓的彈性是否能充分發揮,與弓段的選擇有一定的關系。大家知道,奏普通快弓一般以左半弓較為順手,可跳弓在左半弓卻不能充分發揮優勢,往右半弓移動則更為礙手。只有在中弓弓段上演奏跳弓才較為方便。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弓子的彈性是愛運弓速度支配的,弓子運行得越快,它的慣性與彈性表現得越突出。它的彈跳點又受弓子重心的支配。弓子的重心使它在琴筒的中部大體平衡,所以彈性在中弓附近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當然,利用弓子的彈跳點奏頓音,這只是一個基本條件,更主要的還是要靠我們訓練手腕的靈活性,會控制、運用。弓子的彈性。假如樂曲根據感情需要不要求那麼快,但又要演奏頓音,這時弓子得不到快速運行的機會,彈性無法產生,跳弓也就不可能出現。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利用小臂的“內勁”,在中速推拉的間隙之間,控制弓毛斷續擦弦,使每一頓音的出現都有均等的離弦機會。這樣的頓音效果同樣頓挫分明,並顯得穩重、內在。
初練跳弓時,腕力對弓子的自然彈性可能還控製得不好,會出現弓毛敲打琴弦的現象或發出較為生硬的“鋸鋸”聲。只要弓子沒出現不規則的上下擺動或產生過多的雜音,並且加強對手腕控制力的訓練,這些問題就會逐漸得到克服。
跳弓與頓弓雖屬同一性質的弓法技巧,但細致的分辨一下,他們的表現力還是有差別的。跳弓長於表現歡快跳躍的短促頓音,最適宜於表現“X xX”的節奏型;頓弓含蓄、穩重,適宜表現頓挫分明的短促頓音,不像跳弓那樣受弓段和節奏型的限制,但不像跳弓那樣富有彈性,也不易持久。
表現頓音效果的技巧除了上面介紹的跳弓和頓弓外,還有一種名叫“連頓弓”的弓法技巧。連頓弓,即在連弓之內奏出若干個頓音,每個頓音有均等的擦弦和離弦過程,練連頓弓首先要熟悉跳弓和頓弓,演奏連頓弓除了更要強調小臂的內勁外,還要靠大臂有一個穩定的支持力。
拉二胡的技巧:碎弓
碎弓是利用大臂肌肉的緊張,使手腕獲得一種運用自如的、富有彈性的顫抖動作,從而牽引著弓子在琴筒上急速往返,使很小的一段弓毛頻繁擦弦,從而發出緊密細碎的聲音。
奏短弓是在大臂保持松動自然的情況下支配手腕作快速的屈伸來完成的。而奏碎弓則是利用大臂肌肉的緊張,使手腕獲得一種運用自如的、富有彈性的顫抖動作,這特有的顫抖動作牽引著弓子在琴筒上急速往返,使很小的一段弓毛頻繁擦弦,從而發出緊密細碎的聲音。所以有人把這帶[FS:PAGE]有顫抖動作的碎弓稱之謂“顫弓”或“抖弓”。
碎弓有特定的符號來標記。時值為一拍以上的音符,是在音符的右下端標上“彡”樣的三撇平行斜線;時值在半拍以下的音符,則在“減時線”上標記相應的斜撇線。例如“5356”,採用碎弓演奏的音響效果大致為“5555555533335566”。如果整個樂段均要求用碎弓演奏,則不在樂譜中標記任何符號,而改用文字說明碎弓起止地方。
奏碎弓時,為了使手腕的顫抖有一定的控制力,除了大臂有意識的緊張外,小臂也稍往上抬,同時把弓子移到靠近弓尖部分的地方,利用接近弓尖的弓段擦弦。這樣,碎弓發音的均勻度和連續性容易解決。當然,左半弓或中弓也可用來奏碎弓,但對右手運弓的技巧要求更高了。
應該指出的是,奏碎弓時大臂肌肉的局部緊張與手腕的顫抖動作有一定關系,它能保證小臂有持久的“內勁”,使手腕的顫抖動作顯得更為主動,更有韻律。如果我們把大臂肌肉的緊張當作是僵持無用的,完全用手腕的不規則的顫抖,那是不可能奏出清脆密集的碎弓效果的。
拉二胡的技巧:撥弦
撥弦技巧可分為彈撥、單撥和拉撥三類。
二胡撥弦是借用彈撥樂器的表現手法,它能使弓弦樂器發出鏗鏘分明的彈撥聲,與弓毛擦弦聲形成了色彩鮮明的音色對比,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
二胡的拔弦技巧可分三類,即彈撥、單撥和拉撥。
①彈撥奏彈撥的具體方法是:弓毛緊貼在外弦上,食指尖有韻律地把內弦往左後方撥動,每音只撥動一次,左手按指配合投弦的節奏去按音,嚴格說起來,按指的觸弦應略先於撥弦。《 賽馬 》中有一段旋律就是用彈撥的方式在內弦上奏出來的。由於二胡的性能、構造不具備彈撥樂器的條件,奏彈撥時又有弓子這個額外負擔,因此彈奏旋律的音調和節奏不可能作更大的變化。如沒有另外的樂器奏另一聲部,單純的彈撥聲,反而給人一種單調、沉悶的感覺。另外彈撥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樂器的質量,所以在沒有伴奏的二胡獨奏中,這種彈撥的實用意義並不很大,如果有伴奏樂器,那當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②單撥
單撥即在拉奏的前後或間歇之間利用左手的某一手指來勾琴弦。單撥可以拔內弦,也可以拔外弦。撥內弦以持琴的拇指較為方便,拔外弦一般多用食指,也有用中指或無名指的。例如《二泉映月》,那優美的旋律中有好幾處地方的拔弦就是利用食指撥的外空弦;樂曲《拉駱駝》末尾的3 63,先是用一指(二、三指也可)拔外空弦“3”,然後用拇指指尖拔內空弦“6”。由於單拔撥動的是空弦,琴弦的振動有迴旋的餘地,因此音響效果比彈撥要鮮明一些。
③拉撥
在同一時間內,如果一根弦採用弓毛拉弦,另一根弦採用指尖撥弦,這就得出一種協和的雙重音響效果,非常悅耳!這種又拉弦又撥弦的表現形式就叫“拉撥”。拉拔多為拉內空弦、撥外空弦。也有拉外空弦,撥內空弦的。例如根據安徽鳳陽花鼓節奏寫均曲調:(52弦)是採用拇指拔內空弦“5”,同時弓毛擦外空弦“2”。
上面介紹的拉撥基本上屬於“空弦拉撥”,另外還有一種“觸弦拉撥”,即拉撥之前先將食指按在某一音位上,在弓毛擦弦(一般多為擦內弦)的同時,用中指或無名指將另一根琴弦撥動。由於食指按音能隨意尋求所需音高,所以這種拉撥能在琴弦上的任何一音高上撥弦。不過,這種觸弦拉撥不如空弦拉撥的效果清亮,對樂器質量的要求甚高,且不易控制。
撥弦注意事項
不論彈撥、單撥或拉撥,練習時有幾點必須要引起注意:
1)弓毛應避開被撥動的那根琴弦,否則根本撥不出清脆的彈撥聲。
2)撥弦要用指尖(拇指應用指甲)輕巧敏捷的撥動琴弦。如果用指肚在琴弦上的彈壓滑動來求得撥弦聲,就很容易觸動另一琴弦,使撥弦效果顯得渾濁而模糊。
3)撥弦的時值要准確,這[FS:PAGE]在彈撥和拉撥中顯得猶為重要。
4)撥弦必須用得恰當,不可隨心所欲的濫用。
G. 如何拉好二胡
拉好二胡的方法:
1、要想把二胡曲子拉的委婉動聽,基本功一定要扎實。首先樂音基礎要很好,歌唱得好,對樂曲的各種類型和不同風格都把控得很到位,這是音樂人的最基本素質。學不到位,一個曲子拉上一年還五音不全,怎麼能拉的優美動聽?
2、天賦是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二胡演奏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天賦不是唯一,這得兩只手全身心的熟練配合,才能演奏出水平。要想拉得動聽,就必須具備演奏上的各種基本功及技巧,揉弦、快弓、慢弓等等,節奏、旋律都得把控到位。
3、藝無止境,演奏中的各種技巧都是成幾百上千遍的苦練得來的,優美動聽的地方以及樂曲流暢度和嫻熟度,都是反復苦練換來的,有很多成了名的演奏家還每天都在練琴,他們就感覺一天不練手就生。所以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光彩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
4、有的人准確無誤的照著譜子拉,但還沒有人家拉的那種味道,要想真正的拉出味道來,這功夫需要相當的嫻熟。樂曲中的情感處理有如抽絲、有如大河奔流,必須人境貫通,情景交融,手裡拉心裡唱,怎麼唱就怎麼拉。怎麼呼吸就怎控制氣口和休止符。練到一個氣口,一個小小的十六分休止符也把控到位,恰到好處。如果你的休止符處理不當聽起來就讓人感到很憋氣,曲中把控好呼吸,心到手到,才能奏出委婉動聽的優美旋律。
5、說到底基本功很重要,二胡技巧博大精深,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每天堅持練習,就會有進步。
H. 怎麼拉好二胡
二胡是件難學的樂器,要想熟練地駕馭它就更難了。由於二胡的結構特點和選材、製作的隨機性,使每一把二胡的音質和音色,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要想熟練地駕馭自己的二胡,必須要經歷一個對二胡熟悉、調整、控制的過程,以及通過訓練,全面掌握二胡的操作技術,具有演奏二胡能力的過程。下面我整理了拉好二胡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拉好二胡的方法一、將二胡調整到最佳狀況
無論是專業的,或者是業余的二胡愛好者,都希望自己擁有一把得心應手的二胡。面對一把新買的二胡在磨合期,最關鍵的是蟒皮的磨合。因為新蒙的琴皮一般都比較硬、比較緊,需要通過不斷地拉琴,使其纖維組織適應各種作用力的傳導,引起琴皮的振動。無論是內弦、外弦、高音區、低音區、長弓、短弓、重弓、輕弓、慢弓、快弓、頓弓、顫弓等弓法和指法,都要練習。這樣琴皮才能適應各種力度的變化,使琴皮的振動頻率,在不同的音高點上、在不同的力度下,都能夠產生最佳的振動效果。當琴皮的彈性處於最好的狀況時,琴皮也就被完全‘振’開了,琴的聲音就會越拉越好聽。如果琴皮較厚、蒙的又緊,還需要用力度較大的弓法來磨合。
在磨合期間,要注意對所有音高點都要照顧到。可以多拉一些音階模進練習曲,有助於各音區的磨合。由於二胡外弦的音色普遍優於內弦,內弦高把位的按弦、音準、運弓的力度控制等,都比外弦難度大。因此,應多注意內弦的訓練。一把新琴,琴皮與琴弦、琴碼、琴軸等部件,都是全新的組合。除了琴皮之外,其他部件也要通過磨合,使其達到最佳的適應狀態。琴軸的松緊度,通過轉動使其緊固,不跑弦;琴弦通過磨合,使其伸縮性達到穩定;琴碼得底面要通過處理,中間要比四周得弧度略高一點,使其與琴皮的接觸面,達到嚴絲合縫。
新琴磨合到什麼程度才算磨合好?新琴的聲音發‘生’,發硬,發澀,不柔和;發噪,不圓潤、不流暢。有的琴音量也不大,狼音也比較明顯。經過磨合以後,琴的音質和音色都會得到改善,聲音變得圓潤、流暢、柔和、通透、響亮,音量增大,穿透力增強,狼音也會減弱或減少。達到這樣的效果,磨合期就算結束。
拉好二胡的方法二、熟練掌握二胡的操作技術
以上說的都是有關硬體方面的問題,現在談談軟體的作用。即使把琴調整到了最佳狀態,你的二胡能不能發出最美的聲音呢?不一定。還要看各人的功力和技藝水平。二胡本身的品質是硬體,人的技藝是軟體。硬體與軟體的完美結合,才能奏出天籟之音。在琴已經確定的前提下,人的技藝水平就是決定性的因素。琴的磨合,要靠深厚的功力;琴的調整,要靠豐富的經驗;琴的駕馭,要靠精湛的技藝。這就是軟體的作用。
怎樣才能發揮出二胡最美的聲音呢?只能靠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熟練掌握二胡的各種技法,扎扎實實地打好基本功的基礎。
右手技術。右手技術有兩個方面:一是運弓,二是弓法。練好這兩樣,二胡就會說話、會唱歌了。運弓主要解決二胡嗓子的發音是不是圓潤、飽滿、清晰、明亮。弓法主要解決運弓的快慢、強弱、換弦的控制,以及頓弓、連頓弓、跳弓、拋弓、顫弓、抖弓、換弦等技法的運用。
左手技術。主要訓練四個手指按弦的靈活、快捷、富有彈性。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掌握音準,學會揉弦、換把、顫指及各種滑音。對每一種指法都要反復練習,直到嫻熟。
兩手配合技術。兩手配合的技術是在弓法、指法的訓練中結合進行,也要練習一些專門為兩手配合寫的練習曲。要把手指按弦離弦與換弓、換弦的兩個時間點對齊。這一點在換把、換弦和拉快弓時尤為重要。另外,在一些特殊奏法的技巧中,也要求兩手的默契配合。
掌握二胡操作的技術和技巧,是打好基本功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除了按正確的方法進行苦練,沒有捷徑可走。需要的是駕馭二胡的決心和勇氣,再加上耐心和毅力。二胡的基本功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使掌握了各種弓法、指法的操作技術,還有速度和熟練的提高,技術難度的攻關問題。練習曲就如同各級的練習題,從初級到高級,不可能一蹴而蹴。在掌握了初級、中級的二胡技法之後,就可以按照獨奏曲的要求,將有關的操作技巧“組裝”起來,進行綜合運用了。
拉好二胡的方法三、不斷提高二胡演奏的層次
掌握了二胡的操作技術,就可以逐步地駕馭二胡進行演奏了。駕馭二胡演奏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從二胡演奏的幾個層次上體現出來。我們把二胡演奏的層次粗略的分為以下四種:
1,第一層――入門
這是習練二胡的初級階段。通過對二胡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能初步掌握二胡演奏的基本弓法、指法、換弦、換把、揉弦等技巧,能初步把握音準和節奏,可以流暢地演奏二胡考級第四級的練習曲和獨奏曲目。算是具備了二胡演奏的基本功力。在初級的演奏曲目中,《良宵》和《賽馬》是最理想、最全面的“組裝”各種操作技巧的獨奏曲。把這兩個曲子中的每一個小節,都能按照技術要求完美的表現出來,初級的標准就算真正達到了。
2,第二層――入味
在上一層的基礎上,加強中、高級的技巧訓練,能熟練掌握頓弓、拋弓、快弓、跳弓等難度較大的弓法,以及常用的特殊弓法;能熟練運用滾揉、壓揉、摳揉、滑揉等揉弦技法;並且對一些地方特點的表現技法運用自如;能夠把握音準,控制節奏;能奏出音質純凈、音色飽滿圓潤的樂音,聽起來很有二胡的韻味。這就具有了二胡的表現力。
3,第三層――入情
在有了扎實的基本功之後,還要提高藝術素質和修養,理解二胡曲目的內涵,進入到感情的層次。如果光有技巧,十級的曲子,從頭到尾能准確無誤的拉下來,但不會表達曲子的情感。就好像白開水,索然無味,還有炫耀技巧之嫌。只有進一步了解曲作的環境、背景,曲作者的意圖,能夠准確的表達出曲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這樣就具有了感染力。只有自己首先被樂曲的情感所打動,才能通過演奏流露出的感情,去感動聽眾。這就是專業演奏級的層次。
4,第四層――入境
這是二胡演奏的最高層次。不但要了解曲目所要表達的情感,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對樂曲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研究,進入樂曲的境界。運用自己的藝術修養、知識層面、閱歷、想像力、形象思維能力,融入對樂曲進行第二次創作。達到人琴合一、情自心發、忘我無我的境界,使演奏具有震撼力,去打動觀眾的心,把觀眾也帶入到樂曲的境界中去。如果沒有嫻熟的技法、爐火純青的技藝、深厚的藝術造詣,神似的功力,是達不到這一層次的。這就是大師級的層次。達到這個層次,就可以說具有了超凡的駕馭二胡的能力,其二胡技藝已是出神入化,隨心所欲了。
I.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_學二胡要注意什麼
基本功不是靠短時期內長時間的練習能夠惡補上去的,而是靠平時少而精的練習,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那麼學拉二胡基本手法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學拉二胡基本手法,供你閱讀參考。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1白斬雞:
一開始勁頭十足,買琴抄譜,四處求學。一旦發現天天殺雞,手指不靈,臂酸指疼,加之親友熱諷,鄰里指責,悔之當初。解法:和跑步一樣,距離與疲勞開始成正比,平衡點是疲勞極限,一過平衡點,疲勞慣已,直沖終點。—堅持!度過困難期。等到堅持下來是雜音減少,音階直通。但是按音不準惱火不已。什麼是頭啊?解法:熟能生巧,專業的都要走這一步,說不定他們一開始還不如你呢—挺住,你要升段了!提醒:有些壞習慣如持弓、運弓短、手型向內等開始產生。對著錄像鏡子及時糾正。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2、破門而入 :
經過你的執著反復的摸音階拉練習曲,你的弓穩了,音也找到感覺了能夠拉一些三級左右的練習曲和歌曲,可以說你入門啦,但是音準還未解決,加上換把生硬。不好聽,望著以後的難度大的曲目,人家怎麼拉得這么好,音如何一找就來呢?解法:你見過演雜技嗎?台上的幾分鍾台下不知道要練多少時間才能有台上的准確,你的手就是在二根弦上演雜技需要反復的復位、形成條件反射。幾百次的輪訓,肯定提高准確率,我稱他為入軌。這時一般老師要練平慢曲子,但是我的意見注入快速運弓的基本概念,找些小型的16分音符的片斷接觸中、快速的運弓,隨著你的琴聲快速的迸出,對建立信心、左手活指、提早進段打下基礎。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3、平淡迷茫 :
你的長時間的感知把你的音漸漸拉實了,音準也不錯了,但只是乾乾的大白音,聽聽帶子,怎麼就叫個味呢?解法:這時候你的胚子,框架打好了,需要往裡面添磚加瓦,不要著急,你才完成了土建任務,還要有個二次裝修的過程。開始練揉弦、打音、摟音、滑音等基本的裝飾材料准備開工。按照我講過的選型 方法 ,找曲子把每個裝飾音標好進行二次工程,開始較為生硬,習慣就能放鬆,一放鬆就出來就自然了。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4、破篙而出:
看到你具備一定的技巧了,簡單的獨奏曲較為流暢了,味道也初具成型了,不要得意,你的一些壞習慣和快弓成為你的攔路虎。漸漸的再向下拓展難以逾越。你的緊張、痙攣跌跌爬爬開始懷疑動作、懷疑天分。解法:這個階段中的問題還不是最艱難的,只要效率得當、方法無大錯、多練是根本。有時有練的很煩感覺,沒關系,休息!快弓練習有短暫的疲勞症。越是這個時候越表明,你又要進步了。這時越練越糟,不妨休息一兩天。再拿起你就會發現可以過了,再鞏固熟練,你就可以到下一段了。如果說前面都是線性的進步,此段的斜率陡減,很有可能成為水平直線。這一段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相當一部分人還在這段徘徊。心理方面一定要超前,業余的能過這一關的,你也能!要艱苦練習與冬眠修身結合迂迴前進。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5、舉步維艱:
到了這個階段是二胡生涯的高級階段,也是二胡學習的最困難階段,問題的多元化和由於自身的條件與業余的特性決定了相當一部分人在此止步或者碎步。如果說前面是後天可為的話,這時候的天賦的比重加大,不過堅持多方位訓練還是可以“小為可喜”的。在這個階段,1、音準不再是簡單的音高,而是系統音律美的概念,旋律的美化性、可聽性成為分水嶺、試金石。氣息感氣度是總感覺到我們缺少什麼的問題。要跳出圈子記住做詩的功夫在詩外的道理,增進自身的音樂修養,多聽音樂會多比較帶子,建立、固定自己的鑒賞標准,這里我要多說兩句,很多業余的胡友自己鑒賞力有問題,也就是辨不出好壞,當然,有個不同理解問題,但是公差不能太大,有的人聽音樂會還是停留在看熱鬧的份上,我與樂隊的很多樂手聽完後問他如何好,講不出來,我聽一場音樂會緊張得很,旋律比對、看看他的拉法是不是我心中的固有東西,發現不同,是否很好,好的話馬上修改,記錄在腦中;技巧學習:這個曲子我的難點在哪裡,他是如何過的,這不是現成的演示嗎。多觀察他們的演活,近朱者赤,看多了無形的移植會產生的。2、這時候的快弓除了顆粒性以外,還要有強弱、音頭變化,特別是帶有大跳精確性的技術性換把快弓,一般人難以逾越。帶著這個問題我走訪了專業人士,一條路:多練,多復位、如葡萄最後,刺激到一定時候真正體現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自然就准了,位置也固定了,而且我的 經驗 先練難度大的曲子,當他們完成後再回頭再拉你過去的曲目就很輕鬆了。3、連續穩定性:一首曲子能否連續頭尾無疵點的拉完是業余的最大的障礙。平時一首曲子完成後要養成沖頭拉到尾的習慣,切不可撿好拉的好聽的拉,二胡訓練中熟練與穩定是 同義詞 ,一首獨奏曲熟練可能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急於求成的肯定磕巴。曲目多了還有個生疏還原、顧此失彼的問題,要定期掃描記憶。4、心理因素:如果你在家練是90分的話有人看是85分,業內人看就是80分,強手看就是60分,這里非技術性的心理干擾影響很大。我有一次演出聽說朱昌躍來看,嚇得腿都軟了不敢上台。要多參加演出,多拉給別人看多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積累舞台經驗,5、6次的磨煉你就可以回復到平時的正常水平了。
學二胡 口訣關於弓法的重要性“長、短、連、頓、抖、跳、拋,運弓有序布局妙” 。
關於持琴“琴身放穩稍左斜,利於操作要穩定,兩肩兩臂須自然,坐凈端正不塌腰。”
關於持弓 “弓子功夫要學好,好像蓋房打地基,端平握住腕靈活,擺在琴筒扒住弦,平持疊持拉著走,換弦無痕是關鍵。”
關於按弦“左手虎口包住琴,不緊不松要自然,指尖觸弦稍彎曲,動作要小手形圓。”
關於音準“二胡音準難掌握,音程關系要弄清,各調指距多變化,換把流暢要到位。”
關於節奏“音符節拍要奏准,長短變化須弄清,分出 句子 講語氣,流暢生動才好聽。”
關於力度“空弦練習很重要,把琴拉好不虛躁,兩手動作要協調,動作規范耐力強。
二胡練習相對難易歌。“左手容易右手難,拉弓容易推弓難,外弦容易內弦難,推拉容易換弦難,上行容易下行難,按指容易音準難,技巧容易表現難,裝飾容易韻味難,看似容易學著難。”
成功二胡演奏的“五條件”,那就是:聲、情、技、形、韻。
一、聲 琴聲關鍵是要感人,聲音要柔美、純正,音色要多樣;。
二、情 要真摯,琴聲是心聲的反映,要把對作品的理解,對生活的感受帶到演奏的曲子中;。
三、技 技法精湛,運用嫻熟,技術是為內容服務的,生動自然才能收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四、形 演奏者的形象,准確自然,美觀,大方,包括持琴的姿勢,操琴的方法,面部的表情,都要和所演奏的樂曲渾然一體,才能“經聽又經看”;。
五、韻 韻味,這是最高層次的要求,韻味要准確、地道,淳樸。
學二胡的注意事項一、放鬆、流暢地傳遞力量
練習二胡時要放鬆流暢的運弓,肩部放鬆自然下垂,運弓時由大臂帶動小臂,手腕子放鬆隨之轉動,氣沉丹田,以保證運弓的順暢,和飽滿音色。
二、合理、合法地調配弓段
一個曲子寫得好,都是布局、段落、層次有深度,運弓同樣要總攬全局、統籌安排,合理運用弓段、弓序。通過運弓的速度、力度及強弱從而體現出一首曲子的層次深度。
三、靈活、精準地左右配合
右手的換弦與左手的換音保持協調、同步、統一。左手指尖的力量要集中,右手也應該有一種力量,去迎合、尋找左手的“力點”,做到左右配合,有條不紊,推拉弓音色一致,保證音色的飽滿。
四、和諧、同步的音手琴心
運弓只有實實在在,發出來的聲音才不會飄,演奏中“大風車”式的輪弓,很難以保證很好的音色。弓子走到哪裡,心就動到哪裡,心若在,力就在,音色就在。音得之於心,應之以手,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
學拉二胡基本手法相關 文章 :
1. 拉二胡學習 二胡的學習方法
2. 二胡指法技巧訓練
3. 二胡右手技法教學
4. 二胡技巧高效訓練
5. 拉二胡怎麼學
6. 二胡演奏技巧訓練
7. 二胡壓弦技巧
8. 電二胡怎麼自學
9. 拉二胡的技巧
J. 二胡的入門教程
二胡的入門教程
二胡的入門教程,在現實生活中,二胡是中華民族弓弦樂器中使用頻率比較多的一種,我們想要學號二胡,不僅需要一定的天賦,還需要平時努力的練習,下面為大家分享二胡的入門教程。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一:坐姿要端
要選擇一張高度合適的椅子,兩腿放平、兩腳掌著地。坐椅子的時候,不能坐滿椅面或後靠在椅背上。兩腿與肩同寬,兩腳平放於地面,左右腳前後相距半腳距離(左前右後)。小腿與地面垂直,與大腿成90°角。身軀要正直,上身保持自然、挺拔的姿勢,全身放鬆。防止駝背、斜體、歪身、低頭等不正確坐姿。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二:持弓要穩
右手放鬆,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於弓桿上,拇指用指腹按在弓桿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節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
拉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中指第一關節稍後處向外,用這三個著力點控制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摩擦發聲。拉內弦時,以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作為支撐點控制弓桿,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向內勾弓毛作為著力點,使弓毛貼在內弦上摩擦發聲。握弓、持弓都要輕松自然。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三:持琴要正
二胡的琴筒要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抬得太高,左臂與體側成45°角,手腕微微抬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和指腹交合處觸弦。拉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二胡的切音線位置上,食指根部要與二胡的切音線接觸,相對固定。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四:按弦要科學
左手指在按弦時,各個關節要自然彎曲,食指的彎曲度最大,以中指、無名指、小指為序逐個遞減,到小指就幾乎是伸直按弦了。手指的彎曲必須以自然、鬆弛為原則。
拇指應放鬆持平,也可微微翹起,但不可向下彎曲。手指按弦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節(也稱手指的第三關節)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手指的觸弦應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生硬的.「按」弦。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五:運弓要平
右手拉弓時,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起動點向右拉出。但大臂不能過早地向外伸展,以避免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正確姿勢。同時,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避免使弓子拉成一個圓弧狀。
在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起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手腕應呈內屈狀。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回到「中間狀態」,便於下一個拉弓的開始。無論拉弓還是推弓,弓子運行一定要平直。運弓的順序,通常以拉弓開始,以推弓結束,這要養成習慣。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六:左右手協調配合
左手上,要講究指法;右手上,則講究弓法。弓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弦、分弓、連弓、快弓、顫弓、頓弓、斷弓、跳弓、拋弓等等;指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把、揉弦、滑音、裝飾音、顫指音、泛音、撥弦等等。這些技法都要循序漸進地學。
此外,學拉二胡還要學習、掌握一些樂理知識。
二胡入門指法訓練:
一、左手掌心向上,從食指開始按順序做單指彎曲動作,一個手指彎曲時其他三個手指保持平直狀態,無名指和小指做此動作時,開始都會有聯動動作,切記此時千萬不要用右手扳住無名指或小指,而是順其自然地進行彎曲運動,逐漸加大彎曲程度,從而最終達到獨立靈活地彎曲。
二、左手食指、中指、小指與大拇指緊緊地捏在一起,則中指和小指間會留有一條夾縫,此時運動無名指在此夾縫中做往復穿進穿出動作(開始時很別扭,但一定要堅持),以30--40次為一組,間隔20-30秒放鬆一下左手,再做。每天堅持至少6--10組。堅持訓練一個時期後,無名指的獨立活動能力會愈加明顯。
三、左手成自然放鬆狀態,將掌根和大拇指輕觸在桌面上,其餘四指指尖做垂直敲擊桌面動作。
1、順序敲擊:一二三四、四三二一、
2、隔指敲擊:一三二四、四二三一、
3、混序敲擊:一四二三、二四二三、三四二三,四一三二、三一三二等等。
此練習的目標為:每個手指指尖都要練出像小鐵錘兒敲打桌面一樣的有力度。這是因為拉弦樂器要求的是左手手指是敲弦而不是「摸」弦,敲弦的手指都應是指尖肌肉最飽滿的部位,即第一指節與琴弦近似垂直,這樣奏出的音才能堅實飽滿。
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持弓(持弓的錯誤方法)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桿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桿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為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8、拉二胡時,弓不可向上翹起,這樣會導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錯誤地放於左腿中間,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緊小腹的位置上。
2、琴桿過於左斜或右斜;過於前傾或內收。
3、第一把位時左手虎口離千斤過遠。
4、左臂缺乏應有的支撐力,靠虎口夾緊而吊掛於琴桿之上。
5、拇指下彎勾住琴桿。
6、持琴時左手掌心貼近琴桿,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關節過分彎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關節反彎,尤其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
9、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不是從弦的正面(從弦向琴桿方向)按弦,而是從弦的外側(從弦向身體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實了外弦,內弦卻處於虛按狀態,常常因此而出現狼音。
10、演奏時始終讓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鬆。
11、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時,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過分抬高,使左臂處於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並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
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