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做眼球運動力訓練,調節近視眼
1、眼珠運動法,頭向上下左右旋轉時,眼珠也跟著一起移動。
2、眨眼法,頭向後仰並不停的眨眼,使血液暢通。眼睛輕微疲勞時,只要做2~3次眨眼運動即可。
3、熱冷敷交替法,一條毛巾浸比洗澡水還要熱一點的熱水,另一條毛巾浸加了冰塊的冷水,先把熱毛巾放在眼睛上約五分鍾,然後再放冷毛巾五分鍾
4、眼睛體操,中指指向眼窩和鼻樑間,手掌蓋臉來回摩擦五分鍾。然後脖子各項左右慢慢移動,接著閉上雙眼,握拳輕敲後頸部十下。
5、看遠看近法,看遠方三分鍾,再看手掌1~2分鍾,然後再看遠方。這樣遠近交換幾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勞。
6、電腦一族的護眼妙招,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他們的症狀為「眼乾澀不舒,甚至乾燥、畏光、視物模糊」。這類病人的職業大多是計算機操作人員、文字編輯、美術工作者、教師及刺綉工人等。隨著電腦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這種情況更為常見。他們的症狀並不是病理變化所引起,而是由於用眼不當所致。
另外,通過一定的視力訓練或者使用防近視筆,也可以對近視有預防作用。
❷ 眼動脫敏療法
―《身體從未忘記》摘抄
EMDR的眼動脫敏療法
這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方法,而且這個作者在他經歷的這一輩子學過這么多的治療方法之後,他治療別人的心理最常用的是眼動療法,眼動脫敏療法叫作EMDR,怎麼做呢?
他有一個同事那天發作,就是突然之間爆發了,非常的憤怒。然後他就拿一根手指放在他右眼前邊,大概12公分的地方,就放在這兒。然後他要求那個人看著他的手指,看著他的手指的過程當中,他的手指在不斷前後挪動。然後那個人的眼睛必須得盯住他的手指這樣前後挪動,挪動的時候,讓他說出內心憤怒的話。然後那個人就盯著這個手指,一邊生氣,一邊講自己憤怒、受傷的過程。就很奇怪,講了一會兒就說好多了,講了一會兒之後好多了,這就是眼動療法。
那這有什麼作用呢?這個事情的發生是非常意外的。在1987年的時候,一個叫作夏皮羅的醫生,他在公園散步的時候,想著一些非常苦惱的事,然後他突然覺得,當他想這些苦惱的事的時候,他的眼珠這么轉一轉,有好處,他心情就變愉快了。他就回去做了大量的這樣的實驗,後來研究出來這個EMDR,就是眼動脫敏療法。
到目前為止,反正從這本書里邊沒有給我們解釋,為什麼這個東西會緩解你的情緒,會讓你再想起過去的那個傷痛的時候,沒有那麼生氣、難過、憤怒。但是作者說,能夠治療患者是最好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讓病人好一點,我們作為醫生能夠讓病人好一點,你哪怕還沒有找到一個科學的依據來解釋這件事情,我在臨床上我就先用。因為心理治療,它又沒有什麼生理上的傷害,所以他就用這個方法來治療。
有一種可能,這個醫生說,有可能我們睡覺的時候是快速眼動的,當你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你的眼睛會動。所以當他用這種方式讓你的眼睛動起來的時候,也同樣切換到了副交感神經。就跟我們專注呼吸是一樣,而這種方法能夠把你的傷痛暴露出來。
就是你可以回憶你童年受過的那個傷,你可以回憶你在車禍當中所受的那個傷,但你的眼睛一定要盯著這個手指,要找一個人,不要自己做,自己做可能效果不好。找一個人手指這樣動,然後你的眼睛盯著他的手指,前後挪,左右挪這樣,然後一邊挪著一邊去回憶你的傷痛的經歷。只需要幾次,就只需要幾次過後,這個患者的反應就是,我再想起這件事的時候,好像沒有那麼憤怒,好像沒有那麼傷心,沒有那麼難過,一開始可能眼淚嘩嘩地流下來。
❸ 快速眼動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什麼
每天早上,注視一個物體5分鍾。視力集中訓練
注意,被注視物體必須是非光源性,與注視者保持一米以上距離,距離太近會變成斗雞眼
❹ 快速眼動睡眠期問題
病情分析:平時多注意減輕大腦興奮狀態精神放輕松點,可以口服七葉神安片和腦靈素.
指導意見:白天加強鍛煉,在身體比較疲乏的情況下一般會比較好,睡前做體操適當放鬆,避免服用興奮飲料,注意改善睡眠環境等
❺ 快速眼動時的假想實驗。
眼動是做夢的一個標志。
眼珠要彈出來應該具有很大的壓力,比如說人打噴嚏的時候一定是閉著眼睛的,因為鼻腔產生很大的力足夠使眼珠彈出。而睡覺時人是平穩的,不存在這樣的情況。
❻ 如何快速進入眼球快速運動(REM)睡眠
人為什麼需要睡眠?
睡眠的含義
睡眠表現為機體運動活動停止、肌肉鬆弛、意識消失、與世隔絕;新陳代謝下降,允許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條件下保證機體的基本生命活動;感知覺與環境分離並喪失反應能力的一種可逆轉狀態,常可在「瞬間」完成睡眠和覺醒的轉換,麻醉或昏迷狀態與睡眠截然有別,不具備瞬間喚醒的特性。
腦科學研究顯示,睡眠不僅僅是簡單的活動停止,更是維持高度生理功能的適應行為和生物防禦技術所必需的狀態。擁有良好的睡眠,覺醒時才能高度發揮大腦信息處理功能的能力。在探求精神和意識,學習和記憶等腦高級功能時,無疑睡眠佔有重要地位。可以預言21世紀攀登腦科學頂峰中睡眠研究將會是一個主要切入點。
睡眠周期的交替
一夜睡眠中約有4—5個睡眠周期反復交替。根據腦電圖及其他身體的變化判斷,正常人入睡先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S),可分四個階段,剛入睡時,朦朦朧朧,很容易被驚醒,並能聽到周圍發生的事情,這是睡眠開始的第1階段(幾分鍾),又稱朦朧期或瞌睡期;接著進入第2階段,屬於淺睡期(約30—40分鍾),2期睡眠是睡眠時間中最長的一個階段,若以整夜計算,該期睡眠占總睡眠時間的50%;隨即第3、第4階段的深度睡眠出現,腦電圖的波形變為高而寬的δ波,又稱δ睡眠,睡得很沉,意識消失,10歲以前的兒童深度睡眠比成年人多,而且更深,當他們處在深度睡眠階段,幾乎不可能將他們弄醒。60歲以後深度睡眠明顯減少,甚至完全消失。NREMS經過70—90分鍾左右,進入另一期性質不同的睡眠,此時,眼球作間斷性快速地來回運動,叫快速眼動睡眠(REMS),從入睡到REMS為一個周期,然後再從淺睡進入深睡眠到REMS結束為第二個睡眠周期,如此,一夜睡眠經歷4—5個睡眠周期的交替。大部分深度睡眠出現在前面2—3個周期,即入睡後3—4小時深度睡眠已經完成,這是恢復機體最有效的睡眠時間。REMS越到後面的周期持續時間越長,第一個周期的REMS持續時間只有5—10分鍾,醒前最後一個周期的REMS可長達30—40分鍾。
深度睡眠期大腦細胞完全休息,使精力得到充分恢復;所有身體的機能活動下降,呼吸慢而平穩、心率、血壓降低、新陳代謝減緩、表現副交感神經占優勢;腦電波速度變慢,波幅變大;體溫下降;生長激素分泌達到高峰;免疫物質產生最多。
快眼動睡眠期的特徵,表現眼球快速轉動;全身肌肉完全鬆弛,但有的小肌肉如腳趾、手指、面肌還有抽動;陰莖出現勃起現象;呼吸變快、脈搏、血壓升高變得不規則等交感神經興奮現象;腦電波變快如同清醒時的腦電波一樣,在這一期睡眠將其喚醒,大部分人都說正在做夢,因此又可稱為做夢睡眠,如果遇有惡夢,夢境內容緊張、恐懼,使交感神經更加興奮,會誘發原有心絞痛,心律不齊、腦血管病的發作,甚至「猝死」的發生。有「交感風暴」之稱。
人為什麼需要睡眠?
睡眠與食物和水一樣,對我們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如果不讓睡覺,就會像一個喝醉酒的人,頭重腳輕、反應遲鈍、手眼不協調,決策困難、判斷失誤、甚至連講話都理不清思路。
占據我們生命1/3的睡眠對精神、情感、身體健康、免疫力的提高和人體細胞生長、修復起著重要的作用,睡眠時大腦細胞完全休息,大腦功能得到充分保養和恢復。人想睡覺的時候,若要長時間憑借自身的力量持續清醒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睡得好,晨醒時精神煥發,頭腦清新,白天處理信息功能的能力提高,思維敏捷、判斷、預測能力增強,工作得心應手,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是高品質生活的表現。
兒童的生長發育需要睡眠,在睡眠最深的時候,腦子里分泌生長激素最多,促使兒童的骨骼生長、身體發育,所謂「一瞑大一寸」就是這個意思,長期睡眠不好的孩子長不高。生長激素對成年人的體力恢復起著重要作用,還能促進皮膚毛細血管的循環,使面部皮膚細胞新陳代謝加快,保持皮膚紅潤、有光澤,起到養顏的作用。在睡眠最深的時候,也是身體內免疫物質釋放增多的時候,能提高免疫力,使身體防病,抗病及康復疾病的能力增強,睡眠不好的人小病不斷,容易感冒。
兒童的智力發育也需要睡眠,做夢睡眠期是促進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睡眠階段,痴呆兒童的做夢睡眠時間比同齡的正常兒童要少,老年性痴呆病人做夢睡眠明顯減少。
人為什麼需要睡眠?
睡眠與食物和水一樣,對我們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如果不讓睡覺,就會像一個喝醉酒的人,頭重腳輕、反應遲鈍、手眼不協調,決策困難、判斷失誤、甚至連講話都理不清思路。
占據我們生命1/3的睡眠對精神、情感、身體健康、免疫力的提高和人體細胞生長、修復起著重要的作用,睡眠時大腦細胞完全休息,大腦功能得到充分保養和恢復。
人想睡覺的時候,若要長時間憑借自身的力量持續清醒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睡得好,晨醒時精神煥發,頭腦清新,白天處理信息功能的能力提高,思維敏捷、判斷、預測能力增強,工作得心應手,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是高品質生活的表現。
兒童的生長發育需要睡眠,在睡眠最深的時候,腦子里分泌生長激素最多,促使兒童的骨骼生長、身體發育,所謂「一瞑大一寸」就是這個意思,長期睡眠不好的孩子長不高。生長激素對成年人的體力恢復起著重要作用,還能促進皮膚毛細血管的循環,使面部皮膚細胞新陳代謝加快,保持皮膚紅潤、有光澤,起到養顏的作用。在睡眠最深的時候,也是身體內免疫物質釋放增多的時候,能提高免疫力,使身體防病,抗病及康復疾病的能力增強,睡眠不好的人小病不斷,容易感冒。
兒童的智力發育也需要睡眠,做夢睡眠期是促進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睡眠階段,痴呆兒童的做夢睡眠時間比同齡的正常兒童要少,老年性痴呆病人做夢睡眠明顯減少。
我們需要多少睡眠?
根據國外調查資料報道,大部分人平均睡眠時間在7—8小時之間,約7.5小時,但是並不等於說「睡眠一定是7.5小時或8小時」,每天需要睡多少時間在同齡人中個體差異很大,即使同一個人夜與夜之間也不一樣。至今還沒有一個研究資料能確切的表明,人究竟睡幾個小時才最合適,凡能使你第二天達到精力旺盛的狀態所需的時間就是你自己需要的睡眠。
世界上有許多例子他們每天睡3—4小時就夠了,如愛迪生、拿破崙、撒切爾夫人等,這些人被稱為短睡者;也有每天睡9—11小時的人,如愛因斯坦等稱為長睡者,人群中這兩者比例不多,只佔人群中的1%—3%。長睡者和短睡者雖然總睡眠時間相差很多,但他們的睡眠質量(深度睡眠和快眼動睡眠)和普通睡眠者是一樣的。甚至短睡者的熟睡時間和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還多一些,睡眠質量更高一些。許多人由於工作,學習太忙,從16—18歲開始逐漸鍛煉減少自己的睡眠時間,以使更多時間投入工作,他們每天睡眠6—6.5小時左右,反倒覺得一天生活變得愉快而且充實,與睡眠長的人相比,他們入睡速度快,夜間醒來次數少,不經常做夢。
國外有人觀察分析兩者的性格,發現睡眠少的人一般性格比較穩重、樂觀、顯得活躍,遇事很少優柔寡斷、猶豫不定,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這些人中,有心理狀態比較穩定的人、有些強迫性癖好的人、有自甘過於忙碌生活的人,這種人對待困難的處理方法是:「只要可能,就不去想那些麻煩事」,對生活和事業充滿信心。睡眠時間長的人沒有特別明顯的傾向,興趣不固定,大都表現對事認真、追求完美、善於思考,有些抑鬱、膽小、經常會出現一些不滿情緒,他們對睡眠價值的評價很高,認為睡眠對身體健康太重要,不能有半點怠慢,稍有睡眠不足,極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總之,睡眠時間的多少取決於個人需要,如果睡眠過短的人,自感精力不足時,應作適當調整,終究足夠的睡眠是決定著你充分發揮創造力的基礎。但過長的睡眠與現代社會節奏不大相稱,再說也是浪費時間,可以慢慢改變。
人的一生中每晝夜總睡眠時間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在生命的早期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歲以內的嬰兒每天睡16—18小時,3個前之前每睡3—4小時清醒一次,餵奶、吃飽了再睡,呈多相型睡眠模式,大部分3個月以後的嬰兒,夜間能睡一個長覺不需要餵食。一歲幼兒每天睡14小時左右,5歲兒童每天睡12小時左右,10歲兒童每天睡10小時左右,白天覺醒、夜間睡覺為單相型睡眠模式,到了青春期穩定於每天夜間7—8小時左右。
大多數老年人,夜間睡眠時間減少,平均約6.5小時左右,而且老年人的深度睡眠也減少,75歲以後深度睡眠幾乎完全消失,剩下的是淺度睡眠和做夢睡眠,所以容易驚醒,醒的次數增多,而且起夜的次數也比年輕時多,因此老年人白天的精力和體力會感到沒有年輕時那麼好。有的老人白天呆坐在家裡打盹的機會增多,午休的時間長了,會影響夜間的睡眠時間。如果喜歡外出活動的老人,他們夜間睡眠仍然很香,還能一覺睡到大天亮。
❼ 如何快速進入快速眼動睡眠
快動眼時相是指你睡眠很深,這個階段主要是恢復腦力,so,你可以多多用腦,疲憊了,自然就容易進入。
❽ 請問、怎麼做快速眼動療法
簡單的說,快速眼動療法又稱為眼部運動脫敏和再處理,業內簡稱EMDR。治療師通過一邊讓患者講述或沉浸在過去的創傷情境記憶里,一邊注意在治療現場模仿做夢時的快速眼動過程,從而消除源自創傷的某些心理和生理症狀,並將創傷情結消蝕和連接融入到新的認知體系中去,促使人格轉化的療法。
具體步驟有5個:(比較專業,要做至少要找到身邊懂這個的咨詢師才行)
一)、診斷性訪談。 也就是不能馬上就眼動,要了解相關的信息,包括在地震災害中遇到的各種情況,也包括積極的負性的事件,信息是很重要的,同時也要了解他對這些事件的看法,也是認知的狀態,第二步是給予必要的支持和改變,也就是對他的這些認識上的問題要做必要的認知的轉變,要看時間也要看來訪者他的知識水平也要看他到底能夠做多少次治療,根據情況決定。第三步要講解眼動治療的治療語,要和他說明眼動治療是做什麼的,眼動治療的指導語,下面這些是治療中必須的: 當一種創傷發生的時候可以看做是這種創傷與當時的場景聲音以及感覺等一起被鎖定在神經系統中,在眼動治療中我們所做的工作可以被看做是解開神經系統的鎖定狀態,致使大腦對創傷經過再加工的過程,眼動可能正在幫助處理一些無意識的內容,因此你的大腦能處理那些信息治癒你的創傷。
二)、准備。 第一步准備是面對面的距離,眼動治療要面對面,不要成角度,要把手伸出來 讓來訪者感覺一下你們的距離合適不合適,先和他確定最佳的距離。要和他討論。 第二步准備要和他商定停止的信號,如果他對眼動很反感,他做起來頭暈惡心,這種病人不適合做眼動,跟他商定好左手停止還是右手停止。 第三步要找到最糟糕的圖象也就是最悲慘的圖象,在地震的時候或者是看見親人被壓住或者是看見恐怖的情景,這些情景在他腦海里都留下了難以退去的印象,一定要找到具體的場景,例如夫妻鬧矛盾,一看見愛人進來就討厭,這種場景就不算最糟糕的,要有非常明確可怕的場景, 第四步要確定fudf值和vuc值要和他商定天氣主觀不適度的值和戰勝他自己疾病能力的值。
三)、脫敏。 第一步 要讓他想像一個正性的生活經歷,就是讓他想出來在他的歷史上在他的生活經驗里哪一個生活的事件使得他最成功。演出或者是在學校得到大獎,或者他的畫被展出等等甚至是他做了一個好菜得到他丈夫的表揚,只要是正性的生活經歷,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對於患者來說特別難以回憶。他往往要用十分鍾的時間才告訴你他想到的場景,他把正性的場景都丟掉了。想這個場景讓他閉著眼睛想,想到以後讓他睜開眼睛,睜開眼睛想第二個場景,是最痛苦的場景。 當他用手勢告訴你痛苦的場景已經在大腦出現的時候,第三步開始眼動,眼動可以用精緻的指揮棒,或者治療師的手指食指和中指就可以成為指揮他眼動的標示物,如何動是最關鍵的,治療師把手放在正前方然後移動的范圍基本上是與肩同寬,或稍寬一點,然後平面是以你和患者相隔的垂直的平面為平面,做出的面要和軀體平行,做起來容易但是患者的眼動不容易,做平行狀態不要做切割狀態,開始運動從中間到下面再到上再回到中間是一個回合,一般我們可以進行十八到二十四個回合,要看到患者的黑眼珠運動為准,而不是看見他頭動 頭動不算數,要黑眼珠隨著你的手勢在動,這就說明它在起作用了。運動做完休息兩分鍾就開始做第二次,也要從正性的開始,負性的場景,換手再次眼動,每次眼動後要問他可怕的場景是不是消失了,一般說來都會消失。
四)、做評價。 兩次以後就可以做評價可以看fudf值和vuc值,一般一次眼動做兩次,可以做四次。
五)、做小結。 對於這種突發的創傷性事件我們平時用於家庭被盜 女孩子被強奸,突然的一段場景的出現或者這件事情過去好多年了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後值得注意的問題,不要讓患者自己回家去做眼動。這是美國的老師特別強調的,眼動必須在治療室里才有效果,不能回去自己做這是治療關系的問題。眼動要由慢到快,看到他眼動了速度要慢慢加快。然後回到中間停住。病歷選對了患者就會同意做。頭不動眼珠動。通過眼動活化場景,手指一直保持上下垂直不要彎。保持平面讓他眼球跟著手指動,如果他不舒服可以改成水平或第二次垂直。
總體來說,目前你的情況需要找到一個專業的願意幫助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