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的免疫程序
制定一個合理的免疫程序方法如下:
了解當地疫病流行情況:當地疫病流行情況是制定免疫程序的第一依據。
了解母源抗體狀況:了解母源抗體的水平、抗體的整齊度和抗體的半衰期及母源抗體對疫苗不同接種途徑的干擾,有助於確定首免時間。
疫苗的選擇及其不同疫苗的免疫原性:有的疫病由於存在毒株眾多,所以,會製作出不同毒株的疫苗;由於佐劑可以增強免疫原性,所以可以製作出不同的滅活苗。要了解不同疫苗的特點和優勢,合理的選用疫苗,以達到更好的防病效果。
了解疫苗之間的干擾情況:不同疫苗之間存在著互相干擾現象,如新城疫和傳支、法氏囊與新城疫和傳支、新城疫和雞痘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干擾現象,所以,不同疫苗之間一般應間隔5-7天以上才可以免疫。
各種疫苗不同接種方法對於機體的免疫力的影響:不同的免疫方法對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著不同的效果。如對於新城疫的免疫效果依次為氣霧法-點眼法-滴鼻法-注射法-飲水法。因不同的免疫方法其優點和缺點不同,所以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目的選用不同的免疫方法。
了解不同形式的抗體在體內的消長規律以及影響抗體消長的原因:疫苗免疫後,會在一定的時間內產生相應的抗體,並不斷增高,達到高峰後再逐漸下降,到一定時間後降到保護范圍以下,這個時候就需要重新進行免疫。
不同類型疫苗的免疫機制不同:機體的免疫作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細胞免疫作用,另一種是體液免疫作用。弱毒苗能夠啟動細胞免疫作用和體液免疫作用,其免疫作用比較全面,且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所需要的時間較短,能很快產生作用,而且其刺激產生的的細胞免疫作用是局部免疫作用的主要力量,所以,一定要重視弱毒苗的免疫。
疫苗接種日齡與易感性的關系。
免疫檢測的應用:通過監測抗體水平能夠確切了解循環抗體水平,對確定免疫時機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通過免疫檢測還可以測定免疫後的免疫效果,只有免疫後達到理想的抗體水平才是成功的免疫,不成功的免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再次免疫或提前再次免疫。雖然,循環抗體的測定不能完全代表機體的綜合免疫力,但是,免疫抗體檢測是當前唯一具有實際測定意義的一種科學方法,所以使用免疫檢測技術對疫苗免疫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
㈡ 免疫接種方法有哪些在應用中如何確定
免疫接種方法根據其接種途徑可分為:滴鼻、滴眼、氣霧、飲水、刺種、皮下或肌肉注射等。採用哪種免疫接種方法,既要考慮疫(菌)苗的特性和免疫效果,又要考慮操作方便和經濟效益。
(1)滴眼滴鼻免疫。這種接種方法勞動強度大,時間長,對操作人員的責任心要求強。雖然禽群應激反應較大,但免疫效果確實,尤其適合預防呼吸道疾病的活疫苗。適用於雞新城疫Ⅱ、Ⅲ、Ⅳ系疫苗,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和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弱毒疫苗的接種。滴眼滴鼻的工具可用滴管或滴眼瓶。事先用1毫升水試一下,看能滴多少滴,按每羽1~2滴,根據疫苗包裝用生理鹽水稀釋,不宜用冷開水,以免其中的雜質殺死部分病毒,影響效果。此方法多用於雛雞,將稀釋好的疫苗點眼或滴入鼻孔內,滴眼的效果稍好於滴鼻。兩滴疫苗最好分別滴進眼和鼻孔內。其操作的關鍵是接種後稍等片刻,待疫苗液確已吸入眼或鼻內再放開雞只。
(2)飲水免疫。它能減輕勞動強度和雞群應激,適合建立消化道及呼吸道的局部免疫。但其影響因素較多,尤其對環境溫度、疫苗劑量、水質、飲水量、飲水器衛生等注意不夠時免疫效果將受到較大影響。可靠性差,主要是免疫水平不整齊。由於本方法要求使用活疫苗,所以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不適宜過多地採用飲水免疫。飲水免疫是將疫苗溶於飲水中,讓雞群在1~2小時以內飲完。可用於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禽腦脊髓炎等弱毒疫苗都可以採取飲水免疫。為了使飲水免疫達到一定的效果,必須注意如下幾點:①採用飲水免疫的疫苗必須是高效價的,用量加倍或再稍多一點。②為了使含有疫苗的飲水能在1~2小時以內飲完,先要停水2~5小時,依氣溫而定,溫度高停水時間短,反之則長。每隻雞的飲水量大約是:5~7日齡4~5毫升,10~14日齡8毫升,20日齡12毫升,28日齡17毫升,40~50日齡28毫升,開產前70毫升。飲疫苗後也要停止飲水1小時。③為了減少疫苗損失,最好能在稀釋疫苗的水中加入0.3%的脫脂奶粉或鮮牛奶。鮮牛奶應煮沸,靜置冷卻,濾除表層奶脂,再加入飲水中。④飲水免疫時,飲水器要充足,以保證所有的雞能在短時間內飲到足夠的免疫量。飲水器要清潔衛生,不要用金屬飲水器。⑤採用飲水免疫時,二次免疫間隔時間不宜過長。
(3)氣霧免疫。可以節省勞動力。若操作得當則效果甚好。很適合對呼吸道有親嗜性的弱毒疫苗。如新城疫Ⅳ系苗、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但本方法容易激發呼吸道感染,引起慢性呼吸道病的暴發。所以免疫前必須對氣霧機的性能進行測試,嚴格控制霧滴大小。一般雛雞用霧滴的直徑為30~50微米,成年雞為5~10微米。噴霧前後幾天應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適量抗菌葯。
(4)注射與刺種。這兩種方法均能使抗原完整迅速地到達淋巴結等免疫器官,所以適用於大多數疫苗的免疫,如果能保證劑量准確,則效果很好。其不足之處是費工費時,對雞群應激較大,操作時禁止使用未消毒的器具,尤其吸取疫苗的針頭與注射針頭要絕對分開。疫苗應隨用隨稀釋。有些場在接種上千甚至幾萬只雞前,一次將幾十瓶或上百瓶疫苗稀釋完,置於常溫下不斷使用,這樣越後用的疫苗效價越低,尤其是在稀釋液質量不好或環境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效果更差。另外,要經常核對注射器的實際注射量,以及刺種器內是否蘸滿疫苗也非常重要。
刺種適用於雞新城疫Ⅰ系疫苗、雞痘疫苗的接種。可用刺種針、蘸水筆或用大號縫衣針將針鼻磨去一半,蘸取稀釋好的疫苗,刺種在雞翅無血管處的皮下。每1000羽的疫苗可用2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充分搖勻後進行刺種。
注射時用注射器將疫(菌)苗注射到肌肉或皮下。肌肉注射的部位可在肌肉豐滿處,如胸部肌肉或腿部肌肉。對小雞採用肌肉注射時,要特別注意,以免刺入太深,刺到肝臟或心臟,造成死亡。皮下注射的部位選擇雞的頸中部皮下,由上向下注射。它適用於各種油乳劑滅活苗的免疫。
㈢ 免疫學的應用
問問
免疫學在現代的實際應用是什麼?
最佳答案
免疫學的實際應用
人工免疫和生物製品
免疫學作為研究手段
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
人工免疫和生物製品
種牛痘預防天花是人類學會應用免疫方法預防疾病的第一個先例,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這個方法很有效 ,所以一度危害很大的病毒感染疾病天花在人類社會幾近絕跡。近代,已能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用於人工免疫的各種製品,統稱生物製品。生物製品大量用於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和診斷。
1)人工自動免疫生物製品
生物製品本身是抗原成分,注射抗原成份,使人體產生相應抗體,因而對相應的病毒或細菌有了抵抗能力。傳統的抗原成份有兩類:(1)活疫苗——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是活的結核桿菌,但經過處理,變成弱毒或無毒,注射時仍應當控制劑量。常用的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痹疫苗均為活疫苗。(2)死疫苗——百日咳疫苗,傷寒疫苗等均為死菌體注射,安全性強。但需多次接種。後來又發展起類毒素,亞單位疫苗等新品種。近年來,基因工程疫苗逐漸走上應用。在找到病原微生物表面抗原蛋白的基礎上,可以用基因工程方法,把一種甚至幾種表面抗原蛋白的基因克隆出來,大量表達生產,收到安全性好,效價高,多重抗性等效果。例如,把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加上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合到牛痘苗基因組中去,製得可用針刺法接種的多價疫苗。
2)人工被動免疫生物製品
生物製品本身是抗體(或含抗體的抗血清)成份,注射抗體成份,使人體被動地獲得對相應病原菌或毒素蛋白的抵抗能力。其中專一性較強的是各種抗血清。如抗狂犬病毒血清,抗乙腦病毒血清,抗破傷風毒素抗血清。而免疫球蛋白製品專一性不強。如:胎盤球蛋白或血漿 r —球蛋白的注射,實際上是使人體增加非專一性的抗體成分。
免疫學作為研究手段
由於抗體—抗原結合的專一性,人們在研究中常常制備針對所研究的蛋白質的抗體,用於目的蛋白質的檢測和分離等方面。有時,也可以制備針對一段較小肽鏈或糖鏈的抗體,但是,制備時要加上佐劑以增強免疫效應;或把較小肽鏈連接到一個大的蛋白質分子上去,以增強免疫原性,這個較小肽鏈就稱為半抗原。酶聯免疫吸附法(簡稱ELISA)是常用的測定微量蛋白質的免疫方法,專一性強,靈敏度高,可檢測出少至10-9克蛋白質。
單克隆抗體技術
面對愈益提高的對抗體的需求——數量要多,質量要高,傳統方法暴露出固有的不足:一方面,這套操作程序太繁瑣,一隻只動物進行免疫,抽血,難以大批量生產;另一方面,所得到的抗血清,往往是多克隆的,即不但有針對目的抗原的抗體,也有針對非目的抗原的抗體,就針對目的抗原的抗體來講,一個大的蛋白質常常有若干個抗原決定簇 ,所得到的抗體也是針對各個抗原決定簇混雜著的。
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問世解決了上述兩個難點。
用目的抗原(例如抗原A)免疫過的小鼠,脾臟中貯存有大量 B 細胞,這些 B 細胞能分泌針對抗原 A 的抗體,但是這些成熟了的 B 細胞不能再分裂繁殖。淋巴瘤細胞具有無限繁殖的能力,但是它們不能產生專一於 A 抗原的抗體。兩種細胞融合,產生出的雜交瘤細胞,具有雙方的長處,既能分泌專一於抗原 A 的抗體,又能無限增殖。
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
1)過敏與移植排斥
這兩種情況,嚴格來講是免疫系統的正常反應。有的人對花粉過敏,每到花粉季節,就發生哮喘,有的人對一些蛋白質過敏,吃後身上發出「風疹塊」,有的人對蜜蜂蜂毒過敏,遭蜜蜂螫後可引起休克。這些情況都是起源於外源物(花粉,蛋白質等)激活 B 細胞,B 細胞產生的抗體作用於肥大細胞,使肥大細胞分泌過量的神經遞質—組胺。許多過敏反應是短期內身體某部分組胺過多引起的。所以許多脫敏葯物都和對抗組胺的效應有關。
皮膚,器官和肢體移植通常會引起人體的免疫排斥反應,應該說這是正常的身體對外來物的排斥和攻擊反應。為了移植成功,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葯物,把正常的免疫反應抑制下去,給移植物以存活的機會。
2)自身免疫疾病
按照克隆選擇學說,人體的免疫活性細胞在發育的過程中,那些針對自身蛋白質的淋巴細胞克隆就被消除了。所以,成熟的 B 細胞不會分泌針對自身蛋白質的抗體,成熟的 T 細胞也不會攻擊自身正常的細胞。由於某種特殊情況的出現,免疫活性細胞錯誤地向自身的組織和器官發起攻擊,這就是自身免疫疾病。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有: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 ,風濕熱等。一部分糖尿病人,也是因為自身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破壞胰島細胞,使胰島素不能正常分泌所致。目前,對自身免疫疾病的理解還很膚淺,發病機理並沒有真正弄清楚,治療也不甚得力。
3)免疫功能低下症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可以來自幾個方面原因,其結果是使患者抵抗力減弱,易受感染。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患有嚴重綜合型免疫缺失症(SCID)。因為缺失一個編碼腺嘌呤脫氨酶(ADA)的基因,B 細胞和 T 細胞都不能正常發育成熟,這樣的孩子生下來就得放在無菌隔離(參見第六講)。1990 年進行了一次針對 SCID 病兒的基因治療,從患兒的骨髓中抽出骨髓細胞, 用基因工程手段,以逆轉錄病毒為載體把 ADA 基因,送入骨髓細胞,ADA 基因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中去 ,骨髓細胞發育成正常的淋巴細胞。再注射回患兒的骨髓中去。治療收到良好效果,4 歲的患兒有了正常的淋巴細胞,具備正常抵抗力,可以走出隔離室,和別的孩子一起上幼兒園(參見第六講有關圖片)。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由腫瘤引起。癌細胞在發展中,常常分泌一些抑制免疫的成分,所以癌症病人通常表現免疫功能低下。手術切除除了避免擴散外,也起到清除抑制免疫的根源的作用。通常手術切除以後,加用一些激活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葯物。術後進行的化療,對骨髓細胞有較強破壞力。所以,化療也會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更有必要同時使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葯物。值得一提的是,情緒會影響免疫功能。樂觀向上的積極的精神狀態,有助於免疫功能正常發揮,而情緒壓抑悲傷會促使免疫功能低下。這正反映了大腦中樞對全身機能的調節作用。
4)愛滋病
愛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失綜合症(AIDS)的簡稱。一般認為,愛滋病的起因,來自一種人免疫缺失病毒(HIV)對 T 細胞的侵入。HIV 病毒侵入 T 細胞後,還能結合在寄主細胞染色體上,不斷增殖。其後果是使病人失去免疫能力。愛滋病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對愛滋病和 HIV 病毒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極大重視。
查看全文
2017-01-16 10
其他1條回答
高中生物細胞學說內容這么學習_別等高中之後後悔!
高中生物細胞學說內容孩子成績差,下滑?思路單一?_補救方法大全!知曉這些方法,成績提高到600分,你也可以輕松逆襲,
jyx.usbanx.com廣告
怕老就來細胞剝離_專注再生美學_掌握剝離核心技術細胞剝離
細胞剝離逆齡抗衰,幫你奪回人生中美好的時光,再生美,掌握核心技術水剝離,個性定製,自然和諧,安全無痕.
撥打:客服在線免費答疑
zaishengmei.wsd.so廣告
免疫學在現代的實際應用是什麼?優質推薦
查詢免疫學在現代的實際應用是什麼?,我們為您推薦更多優質商家,資質保證,放心選擇有保障!
商家列表廣告
免疫治療
免疫系統
免疫診斷
免疫學
免疫學與臨床有何關系
各種免疫學方法
免疫系統的功能有三種
免疫的概念
免疫功能紊亂怎麼引起的
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
免疫學論文
自身免疫病例子
免疫中國免疫學雜志免疫學雜志免疫學的應用
上滑了解更多
¥2FT0bmb5p6d¥
㈣ 簡述免疫的功能及其表現
免疫(Immunity),所謂「免疫」,顧名思義即免除瘟疫(古代的瘟疫指各種疫病)。免疫是指機體免疫系統識別自身與異己物質,並通過免疫應答排除抗原性異物,以維持機體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免疫系統功能:
1、免疫防禦
就是人體抵禦病原體及其毒性產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防禦病原微生物侵害機體。當該功能過於亢進,發生超敏反應;當該功能過於低下,發生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穩
人體組織細胞時刻不停地新陳代謝,隨時有大量新生細胞代替衰老和受損傷的細胞。免疫系統能及時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細胞識別出來,並把它從體內清除出去,從而保持人體的穩定。該功能異常時,發生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監視
免疫系統具有識別、殺傷並及時清除體內突變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稱為免疫監視。免疫監視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4)如何用免疫學方法來判定免疫效果擴展閱讀:
一、免疫防線
第一道防線
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他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可以清除異物。
第二道防線
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這兩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
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多數情況下,這兩道防線可以防止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襲。
第三道防線
免疫的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組成,其中,淋巴B細胞「負責」體液免疫;淋巴T細胞「負責」細胞免疫。
(細胞免疫最後往往也須要體液免疫來善後),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特點是出生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後天性的特異性免疫系統,是一個專一性的免疫機制,針對一種抗原所生成的免疫淋巴細胞(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只能對同一種抗原發揮免疫功能。而對變異或其他抗原毫無作用。
第1、2道防線,就好比殺毒軟體本體,第3道防線就好比病毒/木馬專殺軟體。
只有3道防線同時、完整、完好發揮免疫作用,我們的身體健康才能更充分的得到保證。
二、免疫種類:
1、天然免疫:個體與生俱有,一般為非特異性免疫,如吞噬細胞的作用。
2、獲得性免疫
1)自動獲得性免疫:一般免疫時間長。可待終身,如麻疹、天花、痄腮。
自然獲得:有被天花病毒感染發病史的人,一般不會再次感染。
人工獲得:如種牛痘免疫天花。
2)被動獲得性免疫:免疫時間短,人工獲得時,已較少採用。
自然獲得:如嬰兒在母體胎盤或初乳中獲得的免疫
人工獲得: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獲得免疫,如治療蛇毒時注射的血清蛋白。
㈤ 怎麼確認自己是免疫力低下
判斷自己的免疫力是否低下的方法:
可以去醫院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相關指標的化驗,進行判斷。還可以通過相關身體症狀來判斷,如免疫力低下,會表現出乏力、疲勞、易生病等情況。
免疫力低下的表現:
1、容易感冒。即經常感冒,感冒痊癒後又感冒。
2、傷口感染難恢復。免疫力低的人,一旦出現傷口不太容易自愈,甚至在用葯的情況下,也要很長時間才能夠恢復。
3、內分泌系統紊亂。女性可能會月經不調。免疫力低下可能引起糖尿病、甲亢、偏胖、偏瘦等。
4、容易過敏。即當抵抗力低的時候,會不明原因的反復出現過敏。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1、保證足夠睡眠。每天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可使白細胞增多,巨噬細胞活躍,患病的幾率就會減少。
2、補充維生素。尤其是多吃些魚肉、雞蛋、牛奶等,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D。
3、少使用激素。激素經常或者過多使用,會導致免疫機能下降。
4、保持良好情緒。良好的情緒會增強人的免疫力。
5、堅持鍛煉身體。如慢跑、瑜伽等有氧運動,能增強身體免疫力。
㈥ 免疫學技術知識總結 第二章
第二章 抗體制備技術
抗體的基本概念:多克隆抗體(多個淋巴細胞克隆所分泌的抗體)和單克隆抗體(單個B淋巴細胞克隆所分泌的抗體)
單克隆抗體的特點:
高度均質(同一亞類),化學組成均一,不含或很少含Ig
特異性強,只針對某一種抗原表位
親和力強
抗原用量少,無須純化
無批間差異
來源穩定,可達批生產,容易標准化
不易形成沉澱線
操作比較麻煩
什麼條件下需要制備單抗:
目的蛋白有類似的結構
抗原不純,無法分開
多抗的效果不好(已經排除非特異性反應)
希望將抗體用於治療,研製成葯物
希望將抗體用於診斷,研製成診斷試劑。
第一節 多克隆抗體的之別
一、多克隆抗體制備的原理
抗體制備、動物免疫、抗體純化
二、多抗的基本條件
1. 免疫原的制備
顆粒性抗原:細胞、病毒、細菌等,一般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可以不加佐劑,直接進行腹腔注射。
可溶性抗原:可溶性抗原的來源主要是天然純化,或者用目的基因在原核細胞或者真核細胞中表達,可溶性抗原需要與弗氏佐劑完全或不完全混勻,才可以進行免疫。
(1) 完全抗原的提取:細胞破碎法、抗原提取、抗原的純化
(2)半抗原與載體的交聯:載體的選擇、半抗原與載體偶聯的方法、偶聯復合物的鑒定
(3)合成肽抗原:免疫原性肽的選擇、肽的合成和純化
2. 免疫動物的選擇:
3. 佐劑的准備:
佐劑的種類:無機佐劑、有機佐劑、合成佐劑、油劑
三、多克隆抗體制備的基本方法
1. 抗原計量、免疫途徑與免疫日程
免疫動物的方法:
免疫原值被:
無佐劑免疫法:適用於顆粒性抗原
弗氏佐劑免疫法:適用於可溶性抗原
鋁佐劑免疫法:適用於人的免疫
免疫動物(一般選擇雌性動物,溫順並且可以生產)
皮內免疫法
皮下或肌肉免疫法
淋巴結免疫法
混合法
抗體效價滿意後靜脈注射加強免疫
常見的注射方法;皮下注射、皮內注射、尾靜脈注射、靜脈注射
2. 小樣試血與采血
抗血清的獲得:眼眶取血、頸動脈放血、心臟采血
免疫效果評價:取血(兔耳動脈、鼠尾靜脈)、檢測(雙向免疫擴散、ELISA)
3. 抗體的分離和純化技術
鹽析法、凝膠過濾法、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層析法、電泳分離法
親和層析法原理:利用蛋白質之間的特異性結合(抗原-抗體、受體-配體)將一種配基與凝膠顆粒結合,捕捉與他相配的物質,洗脫另外一種物質,並且洗脫一般用改變pH的方法。
主要步驟:將蛋白質與活化柱子結合,將腹水或者血清處理後過柱子,用結合緩沖液洗柱子(知道A280為零),永安氨酸緩沖液洗脫抗體,等量收集洗脫液,測定洗脫液的A280值,保留A280值明顯升高的樣品。
4. 抗體的鑒定
蛋白質濃度的測定:紫外分光比色法、雙縮脲法、福林酚法、
免疫效果評價:雙向免疫擴散、ELISA
純度分析:免疫印跡(WB)
抗體類別分析:免疫金試條
親和力分析:ELISA、熒光偏振
5. 抗體的保存
抗體的濃縮:吸收、蒸發、超濾
抗體的保存:濃縮抗議+甘油+防腐劑
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抗原純度不夠、免疫原性低、免疫途徑乳化不合格、免疫劑量不合適、動物疾病或者種屬差異小。
第二節 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
一、單克隆抗體制備的原理
1個B細胞只能產生1個抗體。方法是細胞工程雜交技術和B細胞雜交瘤技術
需要將單克隆B細胞和腫瘤細胞相結合才可以永久產生單抗
Barski等發現細胞額自然融合現象,但是頻率很低
岡田等發現滅火的仙台稟賦和聚乙二醇能顯著提高細胞融合的效率。
二、單抗制備的基本條件
需要培養正常的B細胞以及B細胞融合的腫瘤細胞
1. 動物的免疫抗原與載體、動物的選擇、免疫途徑
舉例:小鼠免疫
第一次免疫:可溶性抗原加弗氏完全佐劑——小鼠背部皮下注射(4周後)
第二次免疫:可溶性抗原加弗氏不完全佐劑——小鼠背部皮下注射(3周後)
第三次免疫:可溶性抗原加生理鹽水——小鼠腹腔注射(10天後檢測血清效價)
加強免疫:可溶性抗原加生理鹽水——小鼠腹腔注射(3天後)
細胞融合
2. 酶缺陷型骨髓瘤細胞的培養
細胞DNA合成途徑:
次黃嘌呤(H)通過嘌呤合成跑路途經合成HGPRT(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進一步合成鳥嘌呤核苷酸
胸腺嘧啶核苷(T)通過嘧啶合成旁路途經合成TK(胸腺嘧啶核苷激酶),進一步合成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氨基酸、谷氨醯胺、鳥核苷單磷酸通過核酸生物合成主要途徑結合上面兩步合成的鳥嘌呤核苷酸以及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形成DNA
將第三步當中氨基端變為氨基碟呤(A),則無法形成DNA。
因此酶缺陷型細胞的篩選就是HAT篩選
3. 單抗檢測方法的建立
免疫酶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
免疫擴散技術
三、單抗制備的基本方法
1. 酶缺陷型骨髓瘤細胞的培養
組織培養的基本條件:
儀器:包括CO2培養箱、倒置顯微鏡、超凈台、液氮罐、低速低溫離心機
試劑:培養液、HAT選擇培養液、HT培養液、血清、抗生素
耗材:培養板、培養品、吸管、移液管
骨髓瘤細胞系的選擇要點:
(1) 所選的骨髓瘤細胞應與提供免疫脾細胞的動物品系相同
(2) 自身不產生免疫球蛋白的重鏈和輕鏈
(3) 對氨基碟呤敏感
(4) 與免疫脾細胞融合後產生穩定分泌的Ig雜交細胞
2. 飼養細胞的制備
飼養細胞的作用:
(1) 增加細胞濃度,滿足新生雜交瘤細胞對細胞密度的要求
(2) 吞噬清楚死亡的細胞
(3) 分泌生長刺激因子促進雜交瘤細胞的生長
飼養細胞的種類和制備方法
(1) 小鼠腹腔巨噬細胞
(2) 小鼠脾細胞
(3) 成纖維細胞
3. 脾細胞的分離
(1) 拉頸椎處死小鼠
(2) 無菌操作取出脾臟
(3) 清洗、研磨
(4) 收集細胞
(5) 離心洗滌
(6) 細胞計數
4. 細胞融合:骨髓瘤細胞和脾細胞按照1:10或1:5的比例混合並加入促融劑PEG
細胞融合的方法:PEG融合、仙台病毒、電融合
5. HAT選擇性培養
HAT選擇性培養的原理:細胞的DNA生物合成右主要途徑和補償途徑。當A存在是,能夠阻斷DNA合成的主要途徑,須通過補償途徑合成DNA,這時就需要HGPRT利用H合成DNA,或者TK利用T合成DNA。
由於選用西黃嘌呤鳥嘌呤荷塘轉移酶缺陷型(HPRR-)骨髓瘤在細胞或者胸腺嘧啶割肝激酶缺陷型(TK-)細胞作為親本,該校只能通過群全條件的DNA培養基才可合成,因此雜種細胞通過互補作用獲得HGPPT或者TK基因。只有雜種細胞可以活,酶缺乏性細胞完全無法存活,單克隆B細胞一般不能長期生長,就起到了分離雜交細胞的作用。
細胞生長情況:融合3-4天之後,可以看到刑訴骨髓瘤細胞,混元透亮的克隆。融合後第7-9天去培養上清,檢測特異性抗體。
篩選後存活的細胞就是脾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細胞。
6. 陽性克隆的篩選
分泌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的檢測方法
免疫酶技術:簡介ELISA法
免疫熒光技術:間接免疫熒光測定法、流式細胞分析技術(陰性對照:骨髓瘤細胞培養上清,陽性對照:免疫鼠血清)
7. 克隆化培養:陽性細胞的單克隆化
克隆是指由單個細胞繁殖、擴增而形成的性狀均一的細胞集落的過程。
常見方法有:有限稀釋法和軟瓊脂克隆技術
有限稀釋法:從陽性分泌孔收集雜交瘤細胞。
軟瓊脂克隆技術:從陽性分泌孔中收集雜交瘤細胞,一適當濃度雜交瘤細胞加入到軟瓊脂培養基中,形成有一個細胞增殖來的細胞集群。
單克隆抗體的鑒定:
(1) 抗體敏感性檢測:對腹水和培養基上清進行效價測定
(2) 抗體特異性鑒定:是否與其他抗原右交互反應。
(3) 抗體效價測定
(4) 抗體亞類鑒定:IgG(IgG1、IgG2、IgG3)、IgM
(5) 抗體親和力鑒定
(6) 識別表位分析
8. 單克隆抗體的擴大生產:細胞培養法、小鼠體內誘生法、生物反應器
細胞培養法:雜交瘤細胞、培養瓶或罐中培養、收集上清液、純化抗體
動物體內誘生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0.5ml液體是啦或降植烷、腹腔內接種雜交瘤細胞、收集腹水
生物反應器:發酵罐培養
單抗培養常見的問題:
(1) 污染:培養環境、操作
(2) 融合細胞不生長:PEG、血清、HAT培養基
(3) 抗體分泌不足:支原體污染、細胞突變、培養體系有問題
(4) 雜交瘤細胞難以克隆化:血清質量、細胞活性
第三節 基因工程抗體制備技術
基因工程抗體: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按照個人意願進行細胞人工改造的技術。
優點主要有:特異性高、質量穩定、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異源性滴低、穿透性好、功能豐富。
一、鼠源抗體人源化
鼠源抗體應用中的障礙:免疫原性、半衰期短、抗體功能片段失活。
1. 嵌合抗體:可變區基因克隆、表達載體的構建、嵌合抗體的表達
2. 改型抗體
二、小分子抗體:Fab抗體、Fv抗體和單鏈抗體、單域抗體、最小識別單位
小分子抗體的優點:
(1)可在原核體系中表達,降低生產成本。
(2)因為其分子量小,穿透能力強,易進入病灶部位,有利於對腫瘤等疾病的治療。
(3)不含Fc片段,不與Fc受體結合,可減少因廣泛分布的Fc受體而帶來的不利影響。
(4)在體內半衰期短,有利於體內毒性物質的消除
(5)易於進一步基因工程分改造。
三、]基於抗體的應用
1. CAR-T免疫治療:
CAR-T免疫療法: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是一種新型的過繼性細胞療法,即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清除癌細胞的細胞療法,並非葯物。
CAR-T技術:通過整個嵌合抗原受體的經過基因修飾的T細胞抵抗腫瘤細胞的療法。嵌合抗原受體可以特異性識別腫瘤相關抗原或者腫瘤特異性抗原,識別結合後將激活及增值信號傳遞到T細胞內,引起T細胞激活,增殖釋放細胞因子,從而殺傷腫瘤細胞。
2. 免疫檢查點
3. 免疫毒素
4. ADC
5. 雙特異性抗體
第四節 [endif]抗體庫技術
抗體庫技術:即用基因克隆技術將全套抗體輕重鏈可變區基因克隆出來,重組到原核表達載體上,通過原核系統直接表達有功能的抗體分子片段,並篩選出特異性的抗體分子和可變區基因。
一、噬菌體展示技術原理:噬菌體展示技術是將外源蛋白質或者DNA序列查到噬菌體外殼上的適當位置,使外源基因隨著外殼蛋白的表達而表達,同時,外源蛋白隨著噬菌體的重新組裝而展現倒是菌體表面的生物技術。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靠發出單鏈絲狀噬菌體展示系統、T4噬菌體展示系統、λ噬菌體展示系統等。
二、噬菌體抗體制備的基本程序
1. 收集淋巴細胞提取mRNA並轉錄到cDNA或直接提取斯堡基因組的DNA
2. 擴增DNA的抗體可變區基因
3. [構建重組噬菌體庫
4. 篩選所需特徵的重組噬菌體
5. 採用突變或鏈置換使親和力成熟
三、噬菌體抗體技術的特點
1. 篩選步驟簡單、快速、有效
2. 擴大了篩選流量,一次就可以篩選多於1010個的克隆
3. 抗體基因型與表現性聯系密切,基因穩定且容易改造
4. 模擬天然免疫系統親和力成熟過程
5. 無需人工接種
6. 可替代動物多克隆抗體
7. 構建康體苦時。輕重鏈可變區基因在體外隨機組合,可產生體內部存在的輕重鏈組合,得到新的特異性抗體。
8. 可以在預案和系統中表達,大規模生產方便,且成本低。
四、抗體庫技術的應用
1. 制備全人源抗體
2. 改良基因工程抗體
㈦ 怎麼知道自己免疫力好不好
一般如果有免疫性疾病異常的情況,是可以通過查免疫5項來檢查的。但如果是日常覺得寶寶愛生病,感冒,覺得免疫力差,可以檢查一下血常規。建議您1.日常要注意,帶寶寶多做一些運動,加強寶寶的鍛煉,以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和免疫力。2.要注意寶寶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規律健康的生活,有助於增加寶寶的免疫力。希望您注意以下幾點。1.日常給寶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免寶寶受涼,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帶寶寶外出時盡量避免人多的公共場合,以免交叉感染。」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意的情況下,傳染性非常強的病毒短時間內就可以感染很多人,而且一些攜帶病毒的潛在攜帶者,自己有可能不發病,但是他可以把病毒傳給其他人導致其他人發病,而這部分人大多數都是年輕,體質比較好的人群,所以免疫力不得不引起重視。
免疫力是人體健康的基礎,免疫力能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病毒」的侵襲,在人體健康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退化,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
怎麼判斷自己的免疫力好不好?
免疫力是健康的基石,身體好不好,看這4個表現就知道!
1、感冒不斷
感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也是判斷免疫力的簡單方法之一,當你發現自己變成感冒不斷,甚至天氣稍微變涼,或者沒有及時添衣就會感冒,並且一感冒就十分嚴重,很長時間都好不了,說明你的免疫能力已經下降了
2、經常感到疲勞
沒有患上實質性的疾病卻整天覺得自己沒精神,做什麼事情都覺得沒有力氣,常常有疲勞感
3、腸胃功能變「弱」
腸胃變得越來越「嬌氣」,跟朋友一起出門吃飯,別人都是生龍活虎,你卻上吐下瀉,或者吃一點東西就會腸胃不舒服
4、傷口容易感染
身體上有了小傷口以後癒合時間很慢,並且容易紅腫發炎,以前身體上的小傷口總是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現在卻要去醫院打針吃葯,說明你的免疫力下降嚴重,需要及時提高免疫力了。
怎麼判斷自己的免疫力好不好?
五大妙招幫你提高身體免疫力:
1、保持樂觀的情緒
樂觀的情緒不僅能夠放鬆心情,帶來心理上的愉悅,也能夠讓一個人的身體保持最佳狀態。
2、充足的睡眠
睡眠對人體的免疫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充足的睡眠可以讓身體產生一種健康因子,可以使巨噬細胞更加活躍,從而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把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全部消滅。
3、堅持體育鍛煉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僅能夠緩解壓力,還能夠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體質,中老年朋友可以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進行適量的運動,採用走路、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方式即可。
4、戒煙限酒
抽煙酗酒有損健康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然而有些人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健康長壽,首先就要做到嚴於律己,規律生活,戒除不良生活方式,戒煙限酒,給身體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讓身體越來越健康
5、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以及有一定作用的中葯材
每天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能夠加強身體對外來侵害的抵抗能力,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中葯材比較常見的:枸杞、靈芝、黃芪、今幸人參等。
㈧ 免疫學的應用
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
①免疫預防:患病前的預防,即把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使人產生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強了人的免疫力。通過預防接種,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主要是得到記憶細胞),人們能夠積極地預防多種傳染病,但不能預防所有傳染病。
②免疫治療:患病後的治療,即在人體患病條件下,通過榆入抗體、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調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強,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器官供者與受者的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3、疾病的檢測:利用抗原、抗體發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用相應的抗體檢驗是否有抗原;這里發生、分化,發育以及成熟,其中骨髓是B淋巴細胞生長發育和成熟的場所,T淋巴細胞則在胸腺生長發育和成熟;外周免疫器官可稱為刺激淋巴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和組織包括淋巴結、脾臟和粘膜相關淋巴組織等,淋巴細胞(T細胞和B細胞)成熟以後就會在這里長住,也在此對外來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發揮作用免疫作用。其中淋巴結分布在全身各個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匯集處,脾臟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黏膜淋巴相關組織包括長線管淋巴組織、鼻相關淋巴組織以及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等,比如扁桃體、闌尾等。免疫分子有免疫球蛋白、補體、各種膜分子以及細胞因子等,免疫球蛋白本質就是一種蛋白質,補體系統有三十多種組分,各成分均為糖蛋白,細胞因子的本質也是蛋白質,由免疫細胞及組織細胞分泌,可以調控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和其功能,對機體的免疫應答也有調控作用。
㈨ 細胞免疫功能檢測常用有哪幾種方法
細胞免疫(CMⅠ)是由多種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導致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因此細胞功能測定不僅涉及T細胞的數量和功能與包括各類因子活性測定,因此評價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不僅程序復雜,且很難標准化。
一、遲發型過敏反應的體外檢測方法
皮膚試驗和接觸性過敏的誘發是檢測遲發型過敏反應(DTH)的兩種常用方法。皮膚試驗中誘發對曾經使病人致敏的抗原的再次應答,而接觸性過敏是測試受者對從未接觸過的物質發生致敏的能力。
1.皮膚試驗 用皮膚試驗診斷DTH,常用的抗原有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PPD)、腮腺炎病毒、念珠菌素等,在人類試驗時在前臂皮內注射少量可溶性抗原,24~48小後,測量紅腫硬結的大小,硬結直徑大於10mm即被看作為陽性。表明受試者對該病原菌有了一定的細胞免疫能力,若皮試無反應,可用更高濃度的抗原重復試驗,若仍無反應即為陰性,需排除皮試技術誤差,也可能受試者從未接觸過此抗原,也可能由於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或由於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或由於嚴重感染(麻疹、慢性播散性結核)造成的無反應性。
2.接觸性過敏常應用低分子量化合物如二硝基氯苯(DNCB)誘生接觸性過敏。化合物與皮膚蛋白質結合而導至DTH反應。在動物試驗時,初次皮膚上塗抹DNCB後間隔7~10天再激發刺激,則皮膚出現即為陽性。此試驗人類已不使用。
二、細胞免疫的體外檢測方法
體外檢測淋巴細胞的數量和功能,最易採集的是血標本,首先需分離或純化淋巴細胞,一般使用萄聚糖-泛影葡胺配成比重為1.077的淋巴細胞分層液,當將血液重疊於淋巴細胞分層液之上離心時,由於紅細胞(1.092)、多形核白細胞(1.090)、淋巴細胞(1.070)的比重不同而相互分開。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在血漿和分層液交界處形成一薄層。仔細分出這一薄層的細胞,其中淋巴細胞佔80%,單核細胞佔20%,淋巴細胞中T細胞佔80%,B細胞佔4%~10%,其作為非DT、非B細胞。
1.T細胞計數
(1)E花環法:人類T細胞表面有SRBC受體(CD2)能與SRBC結合形成玫瑰花環樣結構,將經分層液分離現的RBM懸液與SRBC在含有血清的平衡鹽水中混合,經37℃培養5~10分鍾放4℃過夜,取細胞懸計數,外周血淋巴細胞中約70%~80%淋巴細胞結成花環即為T細胞。目前此方法已用來分離T細胞,而不用做T細胞計數。
(2)用單克隆抗體計數T細胞:將人的PBM分成三等份,分別用小鼠抗人CD3、CD4和CD8的單克隆抗體作第一抗體與細胞結合,再用FITC標記的兔抗小鼠IgG抗體作第二抗體進行間接免疫熒光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或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在PBM中被CD3抗體染上熒光的細胞稱為CD3 細胞即總T細胞。正常人在PBM中T細胞佔70%~80%。正常人的CD4 細胞和CD8 細胞之和應與CD3 細胞數一致。CD4 細胞與CD8 細胞的比值正常人約為2/1而艾滋病患者則比值小於1.7。
2.T細胞活化試驗 T細胞能被非特異的物質稱為有絲分裂原所激活而向淋巴母細胞轉化。T細胞轉化過程可伴隨有DNA、RNA、蛋白質的合成增加,最圖導致細胞分裂。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計數轉化後的淋巴細胞數,也可用氚標記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摻入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用液閃測定儀檢查摻入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用液測量儀檢查摻入的3H-TdR的多少確定淋巴細胞轉化率。最近有一種不用同位素,又可用儀器測量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的檢查法,稱為MTT檢測法,MTT是一種甲氮唑鹽,它是細胞線粒體脫氫酶的底物,細胞內的酶可將MTT分解產生藍黑色甲(fromazan)產物。該產物的多少與活性細胞數正相關。結果可用酶標檢測儀(595mm)測量匯豐銀行密度,做為MTT法的檢查指標。此法的結果與3H-TdR摻入法平行,並能反應試驗中的活細胞數。
3.細胞毒試驗 TC細胞、NK細胞、LAK細胞、TIL細胞對其靶細胞有直接的細胞毒(殺傷)作用。常用的栓測細胞毒效應的方法是51Cr-Na2Cro4鹽水溶液與靶細胞胞混合,於37℃培養1小時左右,51Cr即可進入靶細胞,與胞漿蛋白結合,洗去游離的51Cr後,即可得到51Cr標記的靶細胞,將待檢細胞毒性的細胞與51Cr標記的靶細胞混合(比例約為50:1或100:1)靶細胞被殺傷越多,釋放到上清液中的液游離的51Cr越多,且不能被其他細胞吸收。用γ射線測量儀檢測上清液中的cpm值,即可計算出待檢細胞殺傷活性的高低。
細胞毒試驗檢測Tc細胞效應功能是否健全,及經IgG介導的ADCC效應,或NK細胞在抗腫瘤免疫中的作用是有意義的。
4.混合淋巴細胞的反應(MIR) 是體外研究T細胞的較好的方法,雙向MLR常被用來篩選骨髓移植的供體。來自不同供體的淋巴細胞分別與病人的淋巴細胞混合培養4~5天,在最後8小時摻入51TdR摻入法測T細胞的反應性。或用細胞毒法觀察受刺激的T細胞與活的靶細胞混合(靶細胞來自與刺激細胞相同的個體)如果T細胞受刺激後產生了細胞毒T細胞,可殺死活的細胞,根據靶細胞釋放51Cr的多少算出T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和LIF(白細胞移動抑制因子)來評估細胞免疫功能。近年來應用測定IL-2的免疫酶技術,操作簡單,並能定量以取代了MIF和LIF的測定。單個核細胞與分裂原一起培養24小時,然後測定清液中的IL-2活性。在細胞免疫功能缺損時,特別是AIDS病人,IL-2分泌明顯降低。而有些疾病,如多發性硬化、類風濕關節炎、移植排斥反應等病人體內血清中IL-2水平升高,表明病人T細胞活性增高。發生移植排斥反應的病人尿中IL-2也可升高。
也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各種體液中活化的T細胞脫落的IL-2受體(CD25),一般來說IL-2的水平和IL-2受體水平是平行的,IL-2和IL-2受體的檢測可用於對某些疾病的監測,如移桿排斥、自身免疫病以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
對體外培養的細胞進行細胞因子產生能力檢測是檢查細胞培養上清液中細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或抗原性。現已可用核酸雜交技術,即從組織中或細胞中提取RNA,與同位素或酶標記的該種細胞因子的cDNA探針作分子雜交試驗,即印跡(dot blotting)或Northern印跡,若查出有某種因子的mRNA存在,即說明該細胞在所處培養條件下有產生某種細胞因子的能力。
㈩ 免疫檢測的基礎知識
免疫檢測的基礎知識匯總2017
ELISA是一種免疫測定。免疫測定(immunoassay,IA)是應用免疫學技術測定標本的方法。在臨床檢驗中主要通過抗原抗體反應檢測體液中的抗體或抗原性物質。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免疫檢測的基礎知識,歡迎閱讀。
1抗原
抗原是能在機體中引起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抗原進入機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引起細胞免疫。在免疫測定中,抗原是指能與抗體結合的物質。能在機體中引起抗體產生的抗原多為分子量大於5000的蛋白質,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等。小分子化合物在與大分子蛋白質結合後能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的,稱為半抗原(hapten)。例如某些激素、葯物等。抗原的反應性取決於抗原決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稱為表位(epitope)。一個抗原分子可帶有不同的決定簇,例如中可帶有等決定簇。
2抗體
2.1抗體的結構
抗體是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分五類,即IgG、IgA、IgM、IgD和IgE。與免疫測定有關的Ig主要為IgG和IgM。Ig由兩個輕鏈(L)和兩個重鏈(H)的單體組成。Ig的輕鏈是相同的,有κ(kappa)和λ(Lambda)兩種型別。五類Ig的重鏈結構不同,這決定了它們的抗原性也不同。IgG和IgM的重鏈分別稱為γ(gamma)鏈和μ(mu)鏈。IgG的結構見圖。
① 木瓜酶裂解部位
② 胃蛋白酶裂解部位
重鏈和輕鏈的N端的氨基酸排列順序
因各種抗體而異,稱為可變區,分別用
VH和VL表示。兩者構成抗體的抗原結合
部位,只與相應的抗原決定簇匹配,發生
特異性結合(見圖),是抗體專一性結合
抗原的結構基礎。
IgG可被木瓜蛋白酶分解為三個區段,其中兩個相同的區段稱抗原結合片段(Fab)。每個Fab都保存結合抗原的能力,但只有一個抗原結合位點,是單價的,與抗原結合後不出現凝集或沉澱。另一區段稱Fc段,無抗體活性,但具有IgG特有的抗原性。
IgG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為兩個片段,一個Fab雙體,稱F(ab')2,能和兩個相同的抗原結合;另一片段類似Fc,隨後被分解成小分子多肽,無生物活性。
IgM是由五個單體組成的五聚體,含10個重鏈和10個輕鏈,具有10個抗原結合價,由於空間位置的影響,只表現為五個抗原結合價。IgM分子量約為900000,IgG分子量約為150000。
機體被微生物感染後,先產生IgM抗體,然後產生IgG抗體。經過一段時間,IgM抗體量逐漸減少而消失,而IgG抗體可長期存在,在疾病痊癒後可持續數年之久。
IgM抗體一般為保護性抗體具有免疫性。
因此IgM抗體的測定,對某些傳染病如甲
型肝炎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
右圖為為甲型肝炎病人血清中IgG抗體和
IgM抗體出現的時間和水平。
2.2 抗體的產生
機體受抗原刺激後,B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含有抗體的血清稱為抗血清(antiserum)。每一系B細胞只產生針對某一抗原決定簇的抗體。如將多種抗原或含有多個抗原決定簇的抗原注入機體,則將由多系的B細胞產生相應的多種抗體,這些抗體均存在於免疫血清中。免疫測定中所用的抗血清一般用抗原免疫兔、羊或馬製得。產生抗體的B細胞可在體外與繁殖力強的腫瘤細胞融合成雜交瘤細胞。將單個雜交瘤細胞分離,在體內或體外培養而分泌的抗體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cAb或Mab)。單克隆抗體僅針對一種抗原決定簇,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通常用抗原免疫小鼠制備。將免疫的脾細胞(含產生抗體的B細胞)與小鼠腫瘤細胞融合,分離雜交瘤細胞,接種於小鼠腹腔,產生的腹水中含有濃度很高的單克隆抗體。
3抗原抗體反應
3.1可逆性
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的過程是一種動態平衡,其反應式為:Ag+Ab→Ag·Ab抗體的親和力(affinity)是抗原抗體間的固有結合力,可以用平衡常數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離程度與K值有關。高親和力抗體的抗原結合點與抗原的決定簇在空間構型上非常適合,兩者結合牢固,不易解離。解離後的抗原或抗體均能保持原有的結構和活性,因此可用親和層析法來提純抗原或抗體。在抗血清中,特異性的IgG抗體僅占總IgG中的極小部分。用親和層析法提取的特異性抗體,稱為親和層析純抗體,應用於免疫測定中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3.2最適比例
在恆定量的抗體中加入遞增量的抗原形成抗體復合物(沉澱)的量見圖1-4。曲線的高峰部分是抗原抗體比例最合適的范圍,稱為等價帶(zone of equivalence)。在等價帶前後分別為抗體過剩帶和抗原過剩帶。如果抗原或抗體極度過剩,則無沉澱物形成,在免疫測定中稱為帶現象(zone phenomenon)。抗體過量稱為前帶(prezone),抗原地過量稱為後帶(postzone)。在用免疫學方法測定抗原時,應使反應系統中有足夠的抗體量,否則測得的'量會小於實際含量,甚至出現假陰性。
3.3特異性
抗原抗體的結合實質上只發生在抗原的抗原決定簇與抗體的抗原結合位點之間。由於兩者在化學結構和空間構型上呈互補關系,所以抗原抗體反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例如乙肝病毒中的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體(HBcAg),隨來源於同一病毒,但僅與其相應的抗體結合,而不與另外兩種抗體反應。抗原抗體反應的這種特異性使免疫測定能在一非常復雜的蛋白質化合物(例如血清)中測定某一特定的物質,而不需先分離待檢物。
但是這種特異性也不是絕對的。假使兩種化合物有著部分相同的結構,在抗原抗體反應中可出現交叉反應。例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黃體生成激素(LH)均由α和β兩個亞單位組成,其結構的不同處在β亞單位,而兩者的α亞單位是同類的。用hCG免疫動物所得的抗血清中含有抗α-hCG和抗β-hCG兩種抗體,抗α-hCG抗體將與LH中的α酶位發生交叉反應。在臨床檢驗中,如用抗hCG抗血清作為妊娠診斷試劑檢定尿液中hCG,只能用於hCG濃度較高的試驗,否則婦女生理性排泄入尿液中的微量LH將與之發生交叉反應。因此在作為早孕診斷(敏感度應達到0mIu/mlhCG)的實際中必須應用只對hCG特異的抗β-hCG,以避免與其它激素的交叉反應的發生。
3.4敏感性
在測定血清中某一物質的含量時,化學比色法的敏感度為mg/ml水平,酶反應測定法的敏感度約為5~10μg/ml,免疫測定中凝膠擴散法和濁度法的敏感度與酶反應法相仿。標記的免疫測定的敏感度可提高數千倍,達ng/ml水平。例如,用放射免疫測定法或酶免疫測定法測定HBsAg,其敏感度可達0.1ng/ml。
4免疫測定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
由於各種抗原成份,包括小分子的半抗原,均可用以制備特異性的抗血清或單克隆抗體,利用此抗體作為試劑就可檢測標本中相應的抗原,因此免疫測定的應用范圍極廣,在臨床檢驗中可用於測定:
1) 體液中的各種蛋白質,包括含量極少的蛋白質如甲胎蛋白等。
2) 激素,包括小分子量的甾體激素等。
3) 抗生素和葯物。
4) 病原體抗原,HBsAg、HBeAg等。
5) 另外,也可利用純化的抗原檢測標本中的抗體,例如抗-HBs等。
5. 標記的免疫測定
如上所述,免疫測定是一種很敏感的測定方法,抗原抗體反應後直接測定形成的沉澱或濁度,敏感度可達5~10μg/ml,但在臨床檢驗中,某些待測物在標本中的含量遠低於這一水平,因此要尋找增加敏感度的方法。標記的免疫測定是將檢測試劑中的抗原或抗體用可微量測定的物質加以標記,通過測定標記物來提高敏感度。在放射免疫測定和酶免疫測定中,標記物分別為放射性核素和酶,最後用測定放射性和酶活力來計算待檢物的量,敏感度可比直接測定沉澱物提高數百至數千倍。在標記免疫測定中,一般加入過量的標記試劑以保證與待測物徹底反應。以標記抗體(Ab※)檢測抗原(Ag)為例,反應式如下:Ag+ Ab※ → AgAb※+ Ab※
在反應產物中有與Ag結合的Ab※和游離和Ab※,如不將兩者分離而測定標記物,測得的結果將為兩者之和。因此,游離標記物與結合標記物的分離是標記免疫測定中的重要步驟。可採用多種手段,固相載體是其中之一。如將抗原或抗體包被在固相載體上,然後再與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直接反應,結合的標記物被固定在載體上,而游離的標記物留於溶液中。這樣可以通過洗滌將游離的Ab※除去,結合標記物的測定可在固相上進行。
6. 酶免疫測定
酶免疫測定(enzyme immunoassay)可分為均相(homogenous)和非均相(heterogenous)兩種類型。在均相EIA中可不需進行游離的和結合的標記物的分離而直接測定標記物。例如在某種條件下,抗原抗體反應後形成的酶標記抗原抗體復合物中的酶失去其對底物作用的活力,因而測出的酶活力直接反映游離的酶標記物。均相EIA在臨床檢驗中較少應用。非均相EIA需先進行游離的和結合的標記物的分離。如前所述,固相載體可用作一種分離手段。這種固相酶免疫測定方法在1971年最初建立時稱為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簡稱ELISA,在國內有譯作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雖然含義不完全確切,但已慣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