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各個氨基酸之間以什麼連接
氨基酸之間通過肽鍵來連接,肽鍵由脫水縮合形成。
氨基(—NH2)脫去一個氫原子,羧基(—COOH)脫去一個羥基(—OH),脫去的氫原子和羥基形成水分子,氨基剩下的原子團與羧基剩下的原子團就形成肽鍵。
『貳』 氨基酸顯色方法
1、使用茚三酮試劑,噴後110oC加熱顯出顏色。用茚三酮劑顯色後用硝酸酮試劑噴,斑點由蘭紫色轉成紅色。
2、使用茚三酮+硝酸酮試劑,噴後在電爐上烤至剛剛顯色,顏色在日光燈中逐漸加深,某些氨基酸首先顯出顏色,用筆立刻將色點記下,許多氨基酸賧出特殊的顏色,不同的氨基酸顯出的速度也有差別。
3、使用2—萘醌—4—磺酸試劑(Folin試劑),噴後在室溫乾燥,不同的氨基產生各種顏色。
4.使用氯氣—聯甲苯胺試劑。也可以使氨基酸顯色。
(2)樹脂和氨基酸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常用的顯色反應
雙縮脲反應:
該反應是肽鍵常用的反應,即在鹼性銅溶液中, 肽鍵與銅離子形成絡合物,呈紫色(在540nm有最大光吸收峰)。
酚試劑法:
該反應是比色法測定蛋白質的常用方法,即蛋白 質以鹼性銅溶液處理後,加用酚試劑,呈藍色(在650nm有最大光吸收峰)。
考馬斯亮藍法: 即蛋白質與一種蛋白質染料考馬斯亮藍g250反應形成復合物,該復合物在595nm有最大光吸收峰。ms蛋白質遇硝酸也顯色為黃色,不過這樣蛋白質就變性了。
茚三酮反應:除脯氨酸、羥脯氨酸和茚三酮反應生成黃色物質外,所有的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質都能和茚三酮反應生成藍紫色物質。
還有坂口反應 。在次溴酸鈉或次氯酸鈉存在的條件下,許多含有胍基的化合物 (如胍乙酸、甲胍、胍基丁胺等)能與α-萘酚發生反應生成紅色物質。
『叄』 多肽合成的介紹
多肽合成是一個固相合成順序一般從C端(羧基端)向 N端(氨基端)合成。過去的多肽合成是在溶液中進行的稱為液相合成法。從1963年Merrifield發展成功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以來,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到今天固相法已成為多肽和蛋白質合成中的一個常用技術,表現出了經典液相合成法無法比擬的優點,從而大大的減輕了每步產品提純的難度。多肽合成總的來說分成兩種:固相合成和液相多肽合成。
『肆』 許多不同的氨基酸混在一起,怎樣將它們分離或制備
一、沉澱法:1.利用氨基酸的溶解度分離或等電點沉澱
2.特殊試劑沉澱法
二、離子交換:離子交換是利用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就是離子交換樹脂對不同氨基酸吸附能力的差異對氨基酸混合物進行分組或實現單一成分的分離。
三、萃取:1、反應萃取:選取適當的反應萃取劑,其解離出來的離子與氨基酸解離出來的離子發生反應,生成可以溶於有機溶劑的萃取配合物,從而使氨基酸從水相進入有機相。
2、反相微膠團萃取:反相微膠團是溶在有機溶劑中的表面活性劑自發形成的納米級的聚體,表面活性劑的極性尾與外在非極性的有機溶劑接觸,而極性頭則排列在內形成極性核,極性核溶於水後就形成了「水池」,當含有氨基酸的水溶液與反相微膠團的有機溶劑相混合時,氨基酸以帶電離子狀態進入反相微膠團的水池內而被分離
氨基酸分離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是常用的就是離子交換。
全手打,望採納
『伍』 多肽合成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多肽合成
多肽合成又叫肽鏈合成,是一個固相合成順序一般從C端(羧基端)向N端(氨基端)合成。過去的多肽合成是在溶液中進行的稱為液相合成法。合肥合生生物多肽的合成主要分為兩條途徑:化學合成多肽和生物合成多肽。
多肽合成的原理
多肽合成就是如何把各種氨基酸單位按照天然物的氨基酸排列順序和連接方式連接起來。由於氨基酸在中性條件下是以分子內的兩性離子形式(H3+NCH(R)COO-)存在,因此,氨基酸之間直接縮合形成醯胺鍵的反應在一般條件下是難於進行的。
氨基酸酯的反應活性較高。在100℃下加熱或者室溫下長時間放置都能聚合生成肽酯,但反應並沒有定向性,兩種氨基酸a1和a2的酯在聚合時將生成a1a2…、a1a1…、a2a1…等各種任意順序的混合物。
為了得到具有特定順序的合成多肽,採用任意聚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合肥合生生物而只能採用逐步縮合的定向多肽合成方法。一般是如下式所示,即先將不需要反應的氨基或羧基用適當的基團暫時保護起來,然後再進行連接反應,以保證多肽合成的定向進行。
式中的X和Q分別為氨基和羧基的保護基,它不僅可以防止亂接副反應的發生,還具有能消除氨基酸的兩性離子形式,並使之易溶於有機溶劑的作用。
Q在有的情況下也可以不是共價連接的基團,而是由有機強鹼(如三乙胺)同氨基酸的羧基氫離子組成的有機陽離子。Y為一強的吸電子基團,它能使羧基活化,而有利於另一氨基酸的自由氨基,對其活化羧基的羧基碳原子進行親核進攻生成醯胺鍵。
由此所得的連接產物是N端和C端都帶有保護基的保護肽,要脫去保護基後才能得到自由的肽。如果肽鏈不是到此為止,而是還需要從N端或C端延長肽鏈的話,則可以先選擇性地脫去X或Q,然後再同新的N保護氨基酸(或肽)或C保護的氨基酸(或肽)進行第二次連接,並依次不斷重復下去,直到所需要的肽鏈長度為止。
對於長肽的多肽合成來說,一般有逐步增長和片段縮合兩種伸長肽鏈的方式,前者是由起始的氨基酸(或肽)開始。每連接一次,接長一個氨基酸,後者則是用N保護肽同C保護肽縮合來得到兩者長度相加的新的長肽鏈。
對於多肽合成中含有谷氨酸、天冬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半胱氨酸等等帶側鏈功能團的氨基酸的肽來說,為了避免由於側鏈功能團所帶來的副反應,一般也需要用適當的保護基將側鏈基團暫時保護起來。
多肽的固相合成
多肽的合成是氨基酸重復添加的過程,通常從C端向N端(氨基端)進行合成。多肽固相合成的原理是將目的肽的第一個氨基酸C端通過共價鍵與固相載體連接,再以該氨基酸N端為合成起點,經過脫去氨基保護基和過量的已活化的第二個氨基酸進行反應,接長肽鏈,重復操作,達到理想的合成肽鏈長度,最後將肽鏈從樹脂上裂解下來,分離純化,獲得目標多肽。
1、Boc多肽合成法
Boc方法是經典的多肽固相合成法,以Boc作為氨基酸α-氨基的保護基,苄醇類作為側鏈保護基,Boc的脫除通常採用三氟乙酸(TFA)進行。多肽合成時將已用Boc保護好的N-α-氨基酸共價交聯到樹脂上,TFA切除Boc保護基,N端用弱鹼中和。
肽鏈的延長通過二環己基碳二亞胺(DCC)活化、偶聯進行,最終採用強酸氫氟酸(HF)法或三氟甲磺酸(TFMSA)將合成的目標多肽從樹脂上解離。在Boc多肽合成法中,為了便於下一步的多肽合成,反復用酸進行脫保護,一些副反應被帶入實驗中,例如多肽容易從樹脂上切除下來,氨基酸側鏈在酸性條件不穩定等。
2、Fmoc多肽合成法
Carpino和Han以Boc多肽合成法為基礎發展起來一種多肽固相合成的新方法——Fmoc多肽合成法。
Fmoc多肽合成法以Fmoc作為氨基酸α-氨基的保護基。其優勢為在酸性條件下是穩定的,不受TFA等試劑的影響,應用溫和的鹼處理可脫保護,所以側鏈可用易於酸脫除的Boc保護基進行保護。
肽段的最後切除可採用TFA/二氯甲烷(DCM)從樹脂上定量完成,避免了採用強酸。同時,與Boc法相比,Fmoc法反應條件溫和,副反應少,產率高,並且Fmoc基團本身具有特徵性紫外吸收,易於監測控制反應的進行。Fmoc法在多肽固相合成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
多肽液相分段合成
隨著多肽合成的發展,多肽液相分段合成(即多肽片段在溶液中依據其化學專一性或化學選擇性,自發連接成長肽的合成方法)在多肽合成領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特點在於可以用於長肽的合成,並且純度高,易於純化。
多肽液相分段合成主要分為天然化學連接和施陶丁格連接。天然化學連接是多肽分段合成的基礎方法,局限在於所合成的多肽必須含半光氨酸(Cys)殘基,因而限定了天然化學連接方法的應用范圍。天然化學連接方法的延伸包括化學區域選擇連接、可除去輔助基連接、光敏感輔助基連接。
施陶丁格連接方法是另一種基礎的片段連接方法,其為多肽片段連接途徑開拓了更廣闊的思路。正交化學連接方法是施陶丁格連接方法的延伸,通過簡化膦硫酯輔助基來提高片段間的縮合率。
其他多肽合成方法
1、氨基酸的羧內酸酐法(NCA)
氨基酸的羧內酸酐的氨基保護基也可活化羧基。
NCA的原理:在鹼性條件下,氨基酸陰離子與NCA形成一個更穩定的氨基甲酸酯類離子,在酸化時該離子失去二氧化碳,生成二肽。生成的二肽又與其他的NCA結合,反復進行。
NCA適用於短鏈肽片段的多肽合成,其周期短、操作簡單、成本低、得到產物分子量高,在目前多肽合成中所佔比例較大,技術也較為通用。
2、組合化學法
20世紀80年代,以固相多肽合成為基礎提出了組合化學法,即氨基酸的構建單元通過組合的方式進行連接,合成出含有大量化合物的化學庫,並從中篩選出具有某種理化性質或葯理活性化合物的一套多肽合成策略和篩選方案。
組合化學法的多肽合成策略主要包括:混合-均分法、迭代法、光控定位組合庫法、茶葉袋法等。組合化學法的最大優點在於可同時合成多種化合物,並且能最大限度地篩選各種新化合物及其異構體。
3、酶解法
酶解法是用生物酶降解植物蛋白質和動物蛋白質,獲得小分子多肽。酶解法因其多肽產量低、投資大、周期長、污染嚴重,未能實現工業化生產。酶解法獲得的多肽能夠保留蛋白質原有的營養價值,並且可以獲得比原蛋白質更多的功能,更加綠色,更加健康。
4、基因工程法
基因工程法主要以DNA重組技術為基礎,通過合適的DNA模板來控制多肽的序列合成。有研究者通過基因工程法獲得了准彈性蛋白-聚纈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纈氨酸-甘氨酸肽(VPGVG)。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的活性多肽還有肽類抗生素、干擾素類、白介素類、生長因子類、腫瘤壞死因子、人生長激素,血液中凝血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組織非蛋白纖溶酶原等。
基因工程法合成多肽具有表達定向性強,安全衛生,原料來源廣泛和成本低等優點,但因存在高效表達,不易分離,產率低的問題,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5、發酵法
發酵法是從微生物代謝產物中獲得多肽的方法。雖然發酵法的成本低,但其應用范圍較窄,因為現在微生物能夠獨立合成的聚氨基酸只有ε-聚賴氨酸(ε-PL)、γ-聚谷氨酸(γ-PGA)和藍細菌肽。
合肥合生生物主要提供:多肽合成、定製多肽、同位素標記肽、人工胰島素、磷酸肽、生物素標記肽、熒游標記肽(Cy3、Cy5、Fitc、AMC等)、目錄肽、偶聯蛋白(KLH、BSA、OVA等)、化妝品肽、多肽文庫構建、抗體服務、糖肽、訂書肽、葯物肽、RGD環肽等。請移步網路搜「合肥合生生物」即可
『陸』 氨基樹脂使用方法
氨基樹脂;amino resin
性質:含有氨基(—NH2)的富氮聚合物的總稱。通常是含氨基的原料與甲醛反應生成活性單體,活性單體再聚合生成熱固性樹脂,其中包括尿素、三聚氰胺與甲醛的聚合物和共聚物。最重要的氨基樹脂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和脲甲醛樹脂,樹脂為無色透明的漿狀物或白色粉末狀。粉末狀樹脂分散在水中能形成無色漿狀物。在未固化的漿料中加入填料和適當的催化劑,可製成模塑料。氨基樹脂耐油、耐溶劑,具有優良的電性能,除用於製作模塑料,還用於作裝飾板、塗料、木材黏結劑、纖維處理劑及是絕緣材料等。
『柒』 氨基樹脂與環氧樹脂的固化反應原理是什麼
環氧樹脂硬化反應的原理,目前尚不完善,根據所用硬化劑的不同,一般認為它通過四種途徑的反應而成為熱固性產物。
(1)環氧基之間開環連接;
(2)環氧基與帶有活性氫官能團的硬化劑反應而交聯;
(3)環氧基與硬化劑中芳香的或脂肪的羥基的反應而交聯;
(4)環氧基或羥基與硬化劑所帶基團發生反應而交聯。
不同種類的硬化劑,在硬化過程中其作用也不同。有的硬化劑在硬化過程中,不參加到本分子中去,僅起催化作用,如無機物。具有單反應基團的胺、醇、酚等,這種硬化劑,叫催化劑。多數硬化劑,在硬化過程中參與大分子之間的反應,構成硬化樹脂的一部分,如含多反應基團的多元胺、多元醇、多元酸酐等化合物。
1、胺類硬化劑
胺類硬化劑—般使用比較普遍,其硬化速度快,而且黏度也低,使用方便,但產品耐熱性不高,介電性能差,並且硬化劑本身的毒性較大,易升華。胺類硬化劑包括;脂肪族胺類、芳香族胺類和胺的衍生物等。胺本身可以看作是氮的烷基取代物,氨分子(NH3)中三個氫可逐步地被烷基取代,生成三種不同的胺。即:伯胺(RNH2)、仲胺(R2NH))和叔胺(R3N)。
由於胺的種類不同,其硬化作用也不同:
(1)伯胺和仲胺的作用
含有活潑氫原子的伯胺及仲胺與環氧樹脂中的環氧基作用。使環氧基開環生成羥基,生成的羥基再與環氧基起醚化反應,最後生成網狀或體型聚合物。
(2)叔胺的作用與伯胺、仲胺不同,它只進行催化開環,環氧樹脂的環氧基被叔胺開環變成陰離子,這個陰離子又能打開一個新的環氧基環,繼續反應下去,最後生成網狀或體型結構的大分子。
2、酸酐類硬化劑
酸酐是由羧酸(分子結構中含有羧基—COOH)與脫水劑一起加熱時,兩個羧基除去一個水分子而生成的化合物。
酸酐類硬化劑硬化反應速度較緩慢,硬化過程中放熱少,使用壽命長,毒性較小,硬化後樹脂的性能(如力學強度、耐磨性、耐熱性及電性能等)均較好。但由於硬化後含有酯鍵,容易受鹼的侵蝕並且有吸水性,另外除少數在室溫下是液體外。絕大多數是易升華的固體,而且一般要加熱固化。
酸酐和環氧樹脂的硬化機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比較公認的說法如下:
酸酐先與環氧樹脂中的羥基起反應而生成單酯,第二步由單酯中的羥基和環氧樹脂的環氧基起開環反應而生成雙酯,第三步再由其中的羥基對環氧基起開環作用,生成醚基,所以可得到既含醚鍵,又含有酯基的不溶不熔的體型結構。
除了上述反應之外,第一步生成的單酸中的羧基也可能與環氧樹脂分子上的羥基起酯化反應,生成雙酯。但這不是主要的反應。
3、樹脂類硬化劑
含有硬化基團的一NH一,一CH2OH,一SH,一COOH,一OH等的線型合成樹脂低聚物,也可作為環氧樹脂的硬化劑。如低分子聚醯胺.酚醛樹脂,苯胺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糠醛樹脂,硫樹脂,聚酯等。它們分別能對環氧樹脂硬化物的耐熱性,耐化學性,抗沖擊性,介電性,耐水性起到改善作用。常用的是低分子聚醯胺和酚醛樹脂。
(1)低分子聚醯胺不同於尼龍型的聚醯胺。它是亞油酸二聚體或是桐油酸二聚體與脂肪族多元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反應生成的一種琥珀色粘稠狀樹脂。由於原材料的性質,反應組分的配比和反應條件不同,低分子聚醯胺的性質差別很大。它們的分子量在500~9000之間,有熔點很高,胺值很低的固態樹脂,也有胺值為300的液態樹脂。其中胺值是低分子聚醯胺活性的描述,胺值高的活性大,與環氧樹脂反應速度快,但可使用期短,胺值低的活性小,與環氧樹脂反應速度慢,但可使用期長。
(2)酚醛樹脂
酚醛樹脂與環氧樹脂的相互作用比較復雜, 熱固性酚醛樹脂中的羥甲基與環氧樹脂中的羥基及環氧基起反應及酚醛樹脂中的酚羥基與環氧基起開環醚化反應所以酚醛樹脂能把環氧樹脂從線型變成體型,環氧樹脂也能把酚醛樹脂從線型變成體型,彼此相輔相成,最後形成相互交聯的不溶不熔的體型大分子。
『捌』 如何用陰離子交換樹脂層析分離混合氨基酸
離子交換樹脂是一種合成的高聚物,不溶於水,能吸水膨脹.高聚物分子由能電離的極性基團及非極性的樹脂組成.極性基團上的離子能與溶液中的離子起交換作用,而非極性的樹脂本身物性不變.通常離子交換樹脂按所帶的基團分為強酸(=R=S03H)、弱(=COOH)、強鹼 (=N+=R:)和弱鹼(=NH2=NHR=NR2).
離子交換樹脂分離小分子物質如氨基酸、腺苷、腺苷酸等是比較理想的.但對生物大於物質如蛋白質是不適當的,因為它們不能擴散到樹脂的鏈狀結構中.故如分離生物大子、可選用以多糖聚合物如纖維素、葡聚糖為載體的離子交換劑.
本實驗用磺酸陽離子交換樹脂分離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中性氨基酸(丙氨酸)鹼性氨基酸(賴氨酸)的混合液.在特定的pH條件下,它們解離程度不同,通過改變脫液的pH或離子強度可分別洗脫分離.
『玖』 什麼是樹脂取代度不同替代度對於多肽合成時氨基酸連接的影響該怎麼選擇謝謝!
通常樹脂的參數有取代度(Loading),以及目數,以及規格如1%DVB.
取代度(Loading):單位是mmol/g 即每克樹脂有多少mmol的官能團.
目數:顆粒大小 常用的是100-200Mesh 數值越大顆粒越細.
1%DVB: 交聯劑二乙烯基苯在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的比重.
『拾』 求問怎麼用離子交換樹脂層析分離混合氨基酸
【原理】離子交換樹脂是一種合成的高聚物,不溶於水,能吸水膨脹。高聚物分子由能電離的極性基團及非極性的樹脂組成。極性基團上的離子能與溶液中的離子起交換作用,而非極性的樹脂本身物性不變。通常離子交換樹脂按所帶的基團分為強酸(=R=S03H)、弱(=COOH)、強鹼 (=N+=R:)和弱鹼(=NH2=NHR=NR2)。
離子交換樹脂分離小分子物質如氨基酸、腺苷、腺苷酸等是比較理想的。但對生物大於物質如蛋白質是不適當的,因為它們不能擴散到樹脂的鏈狀結構中。故如分離生物大子、可選用以多糖聚合物如纖維素、葡聚糖為載體的離子交換劑。
本實驗用磺酸陽離子交換樹脂分離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中性氨基酸(丙氨酸)鹼性氨基酸(賴氨酸)的混合液。在特定的pH條件下,它們解離程度不同,通過改變脫液的pH或離子強度可分別洗脫分離。
【材料】1.實驗器材層析柱(1.6X20cm);恆流泵;梯度混合器;試管及試管架;紫外分光光度計、磺酸陽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
2.實驗試劑
(1)2mol/L HCl
(2)2mol/L NaOH
(3)0.1mOl/L HCl
(4) 0.1mol/L NaOH
(5)pH4.2的檸檬酸緩沖液:0.lmol/L檸檬酸54m1加0.1mol/L檸檬酸鈉46ml
(6)pH5的醋酸緩沖液:0.2mol/L NaAc 70ml加 0.2mol/L HAc 30ml
(7)0.2%中性茚三酮溶液:0.2g茚三酮加100ml丙酮
(8)氨基酸混合液:丙氨酸、天冬氨酸、賴氨酸各10m1加0.1mol/L HCl 3m【方法】
1. 樹脂的處理
100ml燒杯中置約10g樹脂,加25ml 12mo1/L HCl攪拌2h,傾棄酸液,用蒸餾水充洗滌樹脂至中性。加25ml 12mol/L NaOH至上述樹脂中攪拌2h,傾棄鹼液,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將樹脂懸浮於50ml pH4.2檸檬酸緩沖液中備用。
2. 裝柱取直徑0.8cm~1.2cm、長度 10cm~12cm的層析柱,底部墊玻璃棉或海綿圓墊,自頂部注入經處理的上述樹脂懸浮液,關閉層柱出口,待樹脂沉降後,放出過量的溶液,在加入一些樹脂,至樹脂沉積至8cm~10cm高度即可。於柱子頂部繼續加入pH4.2檸檬酸緩沖液洗滌,使流出液pH為4.2為止,關閉柱子出口,保持液面高出樹脂表面1cm左右。
3. 加樣、洗脫及洗脫液收集
打開山口使緩沖液流出,待液面幾乎平齊樹脂表面時關閉出口(不可使樹脂表面乾燥)。用長滴管將15滴氨基酸混合液仔細直接加到樹脂頂部,打開出口使其緩慢流入柱內。當液面剛平樹脂表面時,加入0.1mol/L HCl 3ml,以10滴/min~12滴/min的流速洗脫,收集洗脫液,每管20滴,逐管收存。當HCl液面剛平樹脂表面時,用1m1 pH4.2檸檬酸緩沖液沖洗柱壁一次,接著用2ml pH4.2檸檬酸緩沖液洗脫,保持流速10滴/min~12滴/min並注意勿使樹脂表面乾燥。
在收集洗脫液的過程中,逐管用茚三酮檢驗氨基酸的洗脫情況,方法是:於各管洗脫液中加10滴pH5醋酸緩沖液和10滴中性茚三酮溶液,沸水浴中煮10min,如溶液呈紫藍色,表示已有氨基酸洗脫下來。顯色的深度可代表洗脫的氨基酸濃度,可比色測。
在用pH4.2檸檬酸緩沖液把第二個氨基酸洗脫出來之後,再收集兩管茚三酮反應陰性部分,關閉層析柱出口,將樹脂頂部剩餘的pH4.2檸檬酸緩沖液移去。
於樹脂頂部加入2ml 0.1mo1/L NaOH,打開出口使其緩慢流入柱內,按上面I續用0.1mo1/L NaOH洗脫並逐管收集 (注意仍然保持流速10滴/min~12滴/min),每管20滴。做洗脫液中氨基酸檢驗,在第三個氨基酸用0.1mo1/L NaOH洗脫下來以後,再繼續收集兩管茚三酮反應陰性部分。
最後以洗脫液管號為橫坐標,洗脫液各管光密度(以水作空白,在570nm波長讀取吸光度)或顏色深淺(以 -,±,+,++...表示)為縱坐標作圖,即可畫出一條洗脫曲線。
【注意事項】
1. 一直保持流速10滴/min~12滴/min,並注意勿使樹脂表面乾燥。
2. 在裝柱時必須防止氣泡、分層及柱子液面在樹脂表面以下等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