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朗誦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朗誦訓練與提高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萬萬不可急於求成。忽視基本功的訓練,幻想一步到位,是辦不到的。應先從分項訓練開始,即從語音、語調、語氣、等項訓練做起,一項一項地練,才能有所作為。下面我為你整理朗誦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朗誦技巧和方法
(1):音節讀准。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普通話的標准和規范來吐字發音。,使發音正確、聲調准確,、字正腔圓。也就是說,按普通話的構成要求把漢字音節的聲母,韻母,聲調念准,進而讀准每個常用的音節。常用的漢字不過4000個左右,它們都離不開418個音節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因此,只要下苦功夫,讀准聲母,韻母和聲調,從而讀准全部音節都是不難做到的事情。
當然,讀准每一個音節後,不等於語音就規范了,還要進一步訓練既保持自然由於因的讀法,又在咬字上進行適當的加工,以便聽眾對你講出的每一個字詞都能聽的真切。
(2):音節協調。
適當多用一些雙音節詞,四音節詞講話或練習朗誦,可以增強語言的響度和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比較優美悅耳。
運用擬聲詞、象聲詞也是使音節協調的一種辦法。它既可以使被表述的事物形象生動,又可使聲音和諧,達到聲與形的有機統一,增添語言的表現力。
(3):韻調和諧。
這里所說的“調”,是指聲調。漢字一字一個音節,每字又有四聲即平仄之分,如果聲調搭配的好 ,就可出現高低抑揚,急緩起伏之情勢。
會適當運用朗讀技巧.
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讀好的基礎.但是,如果不能把從課文中理解的東西正確的運用語調、速度、重音、停頓等手段表達出來,還是達不到讀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還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適當運用朗讀技巧來表情達意.
1.語調.語調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這個字,念的長一點、短一點、高一點、低一點、重一點、輕一點……就可以表達出來了,每篇課文有個基本語調——基調.如《祖父的園子》的基調是歡快喜悅的,《慈母情深》的基調是深沉、辛酸的,《橋》的基調是激昂的.同一篇課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語調也不同.
2.速度.根據課文的內容,決定朗讀的速度.一般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讀得稍快一些;庄嚴、沉痛、平靜、悲傷的內容要讀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課文中,速度也是有變化的.
3.重音.在表達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要讀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聲音加強並配合音節的延長來表現的,有時為了突出某些詞語還要一字一頓地讀.但在表達幸福、溫暖、欣慰、體貼的情懷時,往往要把重音輕讀,即讀得反而比其他語句輕柔.
4.停頓.這里說的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頓.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一種特殊意義,可以延長和縮短停頓時間,還可以不按標點停頓.在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時,為了增強感染力也可以變化停頓時間.
1.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於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逗號、冒號;逗號、冒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頓號、間隔號。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間,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時間長些。以上停頓,也不是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
2.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於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3.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一、朗讀首先要正確.
“正確”指的是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能讀出輕聲和兒化韻.朗讀正確,是讀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較難達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會出錯.要讀得正確,必須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讀書時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做到朗讀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斷讀,不讀破句,不重復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讀,就不能夠看一個詞讀一個詞,看一句話讀一句話.要做到嘴裡讀這個詞的時候,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個詞甚至幾個詞;嘴裡讀這句話時,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話。
三、朗讀速度要適中.
在朗讀過程中還要注意停頓,標點是書面語言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語氣和不同長短的停頓,所以要能根據文中的標點讀出適當的停頓.正確 的讀出標點的停頓,可以幫助理解詞句的結構、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除去注意長句中間的停頓外,在讀完課題後,也應稍作停頓,再讀課文,每個 自然段間也應有停頓.
四、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理解是朗讀的實質,也是朗讀的目的,如果朗讀的正確、流利、速度也合適、停頓也正確,但讀完後不理解內容,等於白讀.
朗誦技巧有哪些
朗讀需要事先做准備。准備工作分為四步:理解作品,產生願望,引發心動,調配技巧。一個人若做多做熟了,這個過程會於片刻之間快速完成。
(一)理解作品
也許人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遺憾,就是當你讀完一篇作品後,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心裡總纏繞著一種莫名的情感,令人不快不安也不能釋懷,就好像夢魘般想動卻動彈不得,又像是付了點小錢卻無意間拿走了人家昂貴的物品,雖然沒人前來討要,自己卻怎麼也不能心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反復被一篇作品拽著重讀後,終於明白:當朗讀超前於理解時,這種朗讀會因太不到位而受內心的指責。
(二)產生願望
朗讀的再創造活動需要由朗讀願望來驅動。朗讀願望強烈與否、實在與否、端正與否直接影響朗讀效果。
(三)引發心動
引發心動是指由作品激起朗讀者情感和思維的積極運動,朗讀需要有這種內在運動作為依託。心動主要表現為感受活動和潛語活動。
1.感受活動:與說話的由想到說過程不同,朗讀的過程是由看作品到理解、到感受、到發聲,這其中感受是關鍵。感受如果不活躍敏銳,便容易使朗讀變為機械讀書、有口無心。而要讓感受活躍起來,就要啟用全腦。形象的想像力和抽象的理解力對感受一樣重要,不可缺少。
2.潛語活動:有些作品,它某處的字面意義與整體的內涵意義之間有某種不同,要想把這類作品字里行間豐富的含義挖掘並體現出來,就必須准確地找出暗含其中的潛語。潛語又叫內在語,在戲劇藝術中又叫潛台詞。潛語能量很大,在言語下流動,隨時賦予語言以根據和生命。只有把握住潛語,朗讀才有深度,也才會迷人。
(四)調配技巧
朗讀需要的發音技巧很多,不只需要一種。所以,既要根據內容從自己已經掌握的所有技巧中選出適用的,又要將入選的幾種進行巧妙的組合安排。技巧的合理搭配對朗讀效果也是至關重要的,搭配不同則表現力強弱不同。
❷ 讓你朗誦聲音更飽滿更洪亮的技巧
有些人感覺說話費勁,聲音傳不遠,大致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沒有充分利用共鳴器官;其二是氣息不穩。 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讓你朗誦聲音更飽滿更洪亮的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讓你朗誦聲音更飽滿更洪亮的技巧1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鬆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者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鬆、放鬆、再放鬆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後發出一些母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齶: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實就是打開口腔的幾大要點,以後在大聲說話的時候,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但是,切記,一定要「放鬆自己」,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要只去注意發音的形式,而把你說話的內容給忘了,這就本末倒置了。
讓你朗誦聲音更飽滿更洪亮的技巧2
發音_ 震動,震動_ 氣息,所以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的練習,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並且要善於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讓你朗誦聲音更飽滿更洪亮的技巧3
我們所發出的聲響都是依_ 兩片聲帶震動而成,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是震動經過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體自然的空間後被逐漸修飾、放大,形成自己的風格,最終傳達到聽眾的耳朵里。在我們說悄悄話(用氣聲)的時候,聲帶並沒有震動,僅僅依_ 氣息的摩擦,再怎樣用力,也不會有任何聲響,因為沒有震動,也就沒有共鳴!反之,要追求聲音洪亮,一味依_ 聲帶的強烈震動,只能造成聲帶充血,聲音嘶啞。的解決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鳴腔,讓震動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鳴,放大,自己的聲音才會飽滿,圓潤,高揚。
我們的發音,有一個不易察覺的線路,比如打呼哨,聲音很響亮,道理就在於氣息暢通,聲音集中,通行無阻。說話也是這樣,要盡量讓自己的氣息貫通,讓聲音盡量沿著口腔內部的中縱線穿透而出。這樣才能使聲音集中而明亮。
讓你朗誦聲音更飽滿更洪亮的技巧相關 文章 :
★ 如何讓你的聲音更加洪亮
★ 朗誦達到聲音美的主要技巧
★ 朗誦的基本技巧
★ 朗讀發聲技巧
★ 訓練朗誦聲音的技巧
★ 經典美文誦讀演講比賽主持詞四篇
★ 關於朗讀的技巧有哪些
★ 普通話考試朗讀的技巧和方法
★ 怎麼練聲音更有爆發力
★ 口才訓練經典順口溜
❸ 朗誦技巧和方法發聲
朗誦技巧和方法發聲如下:
1、呼吸訓練
正常情況下,說話是在呼氣時而不是在吸氣時間進行的,停頓則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如果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2、聲帶訓練
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要有意識的少抽煙,喝酒,甚至,不抽煙,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
3、共鳴訓練
放鬆喉頭,用「哼哼」音唱歌。學鴨叫聲。挺軟齶,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麼?)和「嗯」(明白了)。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4、讀句訓練
吐字歸音訓練與讀句訓練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讀句訓練,就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句、段落,進行快讀訓練。要求做到把音讀准,不增減字、詞,不重不斷,停頓自然,有節奏,連貫流暢。
❹ 播音主持專業——朗讀、朗誦的基本技巧與注意事項
一、朗讀、朗誦的基本技巧
這里著重以朗誦為主,但只要區分開朗讀與朗誦的不同點,部分朗誦技巧也是適用於朗讀的。
1.停頓
停頓是指朗讀、朗誦時聲音的頓歇。
朗誦時,有時是生理需要,有時是句子結構需要,有時是感情表達的需要,恰當的停頓可以給考官理解文章、加深印象的餘地,使語意表達清楚,語言富有生命力,並傳達出豐富細膩的感情。值得注意的是朗讀、朗誦時忌讀破句,破壞句子的結構,容易使考官產生誤解。
2.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讀、朗誦時對某個字念得比較重的現象。一般有強調重音、語法重音兩
種。
(1)強調重音沒有固定的位置,要根據考生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需要來確定。
(2)語法重音則相對比較固定些,可以根據句子的結構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句子中的主語、動詞和形容詞前的狀語,以及名詞前面的定語等都是需要重讀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話中有多處需要考生重讀時,按定語、狀語、補語的順序來依次稍微降低重讀的語調。
3.語氣
語氣是人們用以表達感情和態度的聲音。考生在朗讀、朗誦時,如果能注意語調升降的變化,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上更能夠更加細致。
4.節奏
節奏是在朗讀、朗誦傳達一定的感情時所顯示的快慢、抑揚的聲音形式。節奏使朗讀、朗誦富有生機,更具魅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節奏主要有緊張的、舒緩的、低沉的、輕快的等幾種類型,朗讀、朗誦時要與情境和體裁相聯系,節奏在一篇作品中不是一成不變的,考生在把握了具體作品中的基調後便容易判斷了。在具體朗讀、朗誦時,節奏要鮮明,並根據基本節奏採取相應的速度。該輕快則用輕快的節奏,該沉重則用沉穩、稍慢的節奏。
5.吐字
吐字是朗讀、朗誦時按照標準的普通話的標准來發音。考生要克服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弱點,注意吐字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這一點可以在平常的繞口令練習中得到鍛煉。
6.呼吸
呼吸是朗讀、朗誦的關鍵。考生在進行朗讀、朗誦時呼吸要均勻,既能使朗讀、朗誦的聲音有力、洪亮,也能使緊張、怯場的情緒得到緩解。考生可通過考試前深呼吸作自我心理暗示,給自己增加自信。
二、朗讀、朗誦的注意問題
1.選材選取
(1)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感人的,但又不是太大的作品,這樣易於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感染考官。
(2)選擇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於上口的作品,干癟、枯燥的書面語言難以構成形象感受和豐富的想像力,自己難於找到朗讀、朗誦的感情基調,選擇自己有過一定生活經驗的題材,便於自己領悟、理解和產生共鳴。
(3)針對朗讀,事先應選一篇500 600字的作品(根據具體的文體具體選擇),
有限,不宜太長,太短則難以淋漓盡致地傳達感情。
(4)針對朗誦,則應最起碼做到脫稿,背誦一篇3~5分鍾的作品。熟練的背誦可以讓自己更好地領悟所選擇作品的情感更有自信地表現自己,靈活自如地用自己的聲音征服考官的耳朵;相反,朗誦時不熟甚至照本宣科,可想而知在考官心目中的印象。
考生在作品題材的選取上應盡量需選擇一些人物性格表述比較強的作品材料,和古詩詞相比,更應該偏重於選擇故事、散文和小說,因為這樣考官可以從考生的朗誦中發現他對人物、時代的理解,也可以發現考生對人物塑造的能力。朗誦時考生不要選寓言故事,因為寓言故事的情感考生比較難掌握、理解和表現,不利於考官鑒別考生的真實素質,但是,如果寓言故事作品題材選取得當,考生又把握得很好的話,可能會取得更佳效果。
2.主旨把握
(1)准確地把握作品內容、背景和情感基調,透徹理解其內涵進而進入情境,把作品的思想內涵准確地表達出來,以至於不歪曲作品的創作本意。考生要通過豐富的想像,使己動情,感染考官。
(2)找到所選作品的情感亢、激昂的部分,並加以細心琢磨和感受,爭取把高潮重點用恰當的語調強調出來,給考官以震撼力。
3.語言表達
(1)使用標准普通話。
考生在進行朗讀、朗誦時要注意普通話與方言的差別,要注意清除生字、生詞等障礙,多音字、形似字的讀音要正確,做到「不結巴、不重復」,掌握咬准字音等普通話基本常識,使自己的朗讀、朗誦優美動聽。
(2)聲音要抑揚頓挫,不做作。
考生在進行朗讀、朗誦時要注意根據所選作品的情感表達需要加重地讀某些詞、句,舒緩地讀某些詞、句,更不能一直像「吶喊」一樣地喊出來。
(3)讀出感情、誦出形象。
考生在進行朗讀、朗誦時要注意對作品本身感情色彩的深入和形象的把握,切忌「平鋪直敘」,語言「乾巴呆板」,而要善於「繪聲繪色」地描繪和抒情。考生在進行朗讀、朗誦時要注意心中有形象、心中有波瀾,富於想像、聯想,並且敢於強調、敢於表現。
(4)控制感情、把握高潮。
考生在進行朗讀、朗誦時要注意作品本身表達出來的感情和高潮的把握,並注意防止感情傳達用聲過高、過強,以及高潮把握過高、過濃。考生要注意在「讀」或者「誦」中調整氣息、節奏,防止無感情依託的高聲、喊叫。高潮的把握要注意生動之處。要善於挖掘設計和感受制高點,這樣才能產生動人心魄的魅力。
除此之外,考生在進行朗讀、朗誦時還要注意身態語言,即面部表情、手勢動作、身體姿態等表達手段的運用,這些表達手段也叫「副語言表情手段」。副語言表情手段運用得當,可以對言語表達起到補充、輔助、強化作用,但要注意運用的原則,要有協調性、自然性與一致性,切忌語言過少而進行大幅度的動作表現。
4.練習方面
在平常的練習過程中,根據不同文體、風格設計方案,如高潮在何時,何時重讀、輕讀等。勤於實踐,多做練習,有條件的可以向前輩請教,給予直接糾正和建議。
朗讀、朗誦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聲音條件和語言規范程度、清晰度,即語言面貌、發聲和基本的朗讀能力、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現力,同時也間接地考查了考生的心理素質。在考試時,朗讀者要忠於原文,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讀錯字,對於朗誦者則要盡力通過自己的聲情並茂的朗誦,營造某種意境,給人以啟迪,最終打動考官,引起考官的共鳴。
❺ 普通話朗讀訓練技巧
一、用普通話語音朗讀
朗讀和說話不同,它除了要求應試者忠於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讀外,還要求朗讀時在聲母、韻母、聲調、輕聲、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表達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話語音的規范。
1.注意普通話和自己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普通話和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大多數的情況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又有大的規律和小的規律,規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這些都要靠自己去總結。單是總結還不夠,要多查字典和詞典,要加強記憶,反復練習。在練習中,不僅要注意聲韻調方面的差異,還要注意輕聲詞和兒化韻的學習。
2.注意多音字的讀音。一字多音是容易產生誤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必須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注意學習。第一類是意義不同的多音字,要著重弄清它的各個不同的意義,從各個不同的意義去記住它的不同的讀音。第二類是意義相同的多音字,要著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場合。這類多音字大多數情況是,一個音使用場合“寬”,一個音使用場合“窄”,只要記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由於字形相近由甲字張冠李戴地讀成乙字,這種誤讀十分常見。由偏旁本身的讀音或者由偏旁級成的較常用的字讀音,去類推一個生字的讀音而引起的誤讀,也很常見。所謂“秀才認字讀半邊”,鬧出笑語,就是指的這種誤讀。
4.注意異讀詞的讀音。普通話詞彙中,有一部分詞(或詞中的語素),音義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習慣上有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這些被稱為“異讀詞”。為了使這些讀音規范,國家於50年代就組織了“普通話審音委員會”,並對普通話異讀詞的讀音進行了審定。歷經幾十年,幾易其稿。1985年。國家公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要求全國文教、出版、廣播及其他部門上、行業所涉及的普通話異讀詞的讀間、標音,均以這個新的《審音表》為准。在使用《審音表》的時候,最好是對照著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來看。先看某個字的全部讀音、義項和用例,然後再看《審音表》中的讀音和用例。比較以後,如發現兩者有不合之處,一律以《審音表》為准。這樣就達到了讀音規范的目的。
二、朗讀的技巧
1.呼吸。學會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發出來的音堅實有力,音質優美,而且傳送得較遠。有的人在朗讀時呼吸顯得急促,甚至上氣不接下氣,這是因為他使用的是胸式呼吸,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朗讀需要有較充足的氣流,一般採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的特點是胸腔、腹腔都配合著呼吸進行收縮或擴張,尤其要注意橫膈膜的運動。我們可以進行緩慢而均勻的呼吸訓練,從中體會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2.發音。發音的關鍵是嗓子的運用。朗讀者的嗓音應該是柔和、動聽和富於表現力的。為此,首先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嗓子,不要長期高聲喊叫,也不要由於飲食高溫或過於辛辣而刺激嗓子。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對嗓音的控制和調節能力。聲音的高低是由聲帶的松緊決定的,音量的大小則由發音時振動用力的大小來決定的,朗讀時不要自始至終高聲大叫。再者,還要注意調節共鳴,這是使音色柔和、響亮、動聽的重要技巧。人們發聲的時候,氣流通過聲門,振動聲帶發出音波,經過口腔或鼻腔的共鳴,形成不同的音色。改變口腔或鼻腔的條件,音色就會大不相同。例如舌位靠前,共鳴腔淺,可使聲音清脆;舌位靠後,共鳴腔深,可使聲音洪亮剛強。
3.吐字。吐字的技巧不僅關繫到音節的清晰度,而且關繫到聲音的圓潤、飽滿。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練地掌握常用詞語的標准音。朗讀時,要熟悉每個音節聲母、韻母、聲調,按照它們的標准音來發音。其次,要力求克服發音含糊、吐詞不清的毛病,一是在聲母的.成阻階段比較馬虎,不大注意發音器官的准確部位,二是在韻母階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發音吐字速度太快,沒有足夠的時值。朗讀跟平時說話不同,要使每個音節都讓聽眾或考官聽清楚,發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時值,每個音素都要到位。平時多練習繞口令就是為了練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頓。朗讀時,有些句子較短,按書面標點停頓就可以。有些句子較長,結構比較復雜,句中雖沒有標點符號,但為了表達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暫的停頓。但如果停頓不當就會破壞句子的結構,這就叫讀破句。朗讀測試中忌讀破句,應試者要格外注意。正確的停頓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於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逗號、冒號;逗號、號的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時間長些。以上停頓,也不是絕對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心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
②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於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③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5.重音。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讀時要加以特別強調的字、詞或短語。重音是通過聲音的強調來突出意義的,它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按語言習慣自然重讀的音節。這些重讀的音節大都是按照平時的語言規律確定的。一般說,語法重音不帶特別強調的色彩。
②強調重音。強調重音不受語法制約,它是根據語句所要表達的重點決定的,它受應試者的意願制約,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強調重音的作用在於揭示語言的內在含義。由於表達目的不同,強調重音就會落在不同的詞語上,所揭示的含義也就不相同,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
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讀的色彩豐富,充滿生氣,有較強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現在表現內心節奏強烈、情緒激動的地方。
6.語速。應試者在朗讀時,適當掌握讀者論壇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作品的內容和體裁決定朗讀的速度,其中內容是主要的。
①根據內容掌握語速。朗讀時的語速須與的情境相適應,根據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個性、環境背景、感情語氣、語言特色來處理。當然,語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有所變化。
②根據體裁掌握語速。《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在選編朗讀測試材料時,為了保證作品難易程度和評分標準的一致性,所選的50篇作品,幾乎都是記敘文。記敘文有記記事、記言。一般說,記事要讀得快些,記言要讀得慢些。
❻ 朗誦技巧和方法 發聲
如下:
一、抓住實詞和潛台詞,感受表達的具體形象
實詞在文章中是核心,不管是名詞、動詞還是其他實詞,都具體表現著文章中的情、景、事、人等,朗誦中抓住實詞,在內心營造生動可感的具體形象,讓它們在心裡跳動、活躍起來,能更好地促進語言的表現。
在朗誦時,還要關注文字後更深層的意思,有的作品表面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表露出來的語句,隱藏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態度,這些屬於「潛台詞」,要在朗誦時有所體悟,有所表現。
二、分清停頓類型,注意停頓時長
朗誦時,短句按標點停頓即可,如果句子較長,結構較復雜,即使沒有標點符號,為了表達清楚,中途也可作短暫停頓。
三、突出語氣重音強調,根據目的做選擇
朗誦時為了強調某個章節、詞語或短語,進行的語氣強調,重音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和短語增加分量。重音突出的方法包括重讀、輕讀、高揚和拖長。
四、句調高低升降,表達不同語氣語意
整句話的語音高低升降變化,稱為句調或語調,其中,結尾的升降變化最為重要。朗誦時,要特別注意語調的升降變化,讓語音動聽,表達出不同的語氣和語意。
五、語速快慢營造氛圍,增強表達效果
朗誦中,語速也十分重要,掌握適當的語速快慢,可以營造文章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表達效果。語速的確定要根據朗誦內容和體裁來確定,同時語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具體的內容會有所變化。
❼ 朗誦的技巧和方法
朗讀技巧之一:停頓。
停頓是指朗讀過程中聲音的斷和連。我們在朗讀時,既不能一字一停,斷斷續續地進行,也不能字字相連,一口氣念到底,無論是朗讀者還是聽眾,無論是生理要求,還是心理要求,朗讀中的停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顯示語法結構的需要,更是明晰表達語、傳達感情的需要。
朗讀技巧之二: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採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普通話朗讀技巧之三:重音。
為了准確地表達語意和思想感情,有時強調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詞或短語,被強調的這個詞或短語通常叫重音,或重讀。在由詞和短語組成的句子中,組成句子的詞和短語,在表達基本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時候,不是平列地處在同一個地位上。
方法:
要學會運用輕重音,停連語調,營造好語言氣場,實現最佳的朗誦效果。 關於排比句的處理。一定要尋求變化,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要有,有的需要延伸性變化,有點需要起伏
性變化,等等,如果沒有變化,就是簡單的重復,就會變得乏味,就會使聽者厭倦。要學會氣息的變化。要以氣托聲,以聲動人,給聽者的感覺是,聲音離他越近,越能夠打動他(她)。
朗誦時,一定要千方百計尋求變化,否則,誦者感覺很累,聽者也不是享受,誦者要設法把聽眾帶入作品,跟隨自己的節奏,享受作品。
❽ 朗誦發聲技巧
朗誦的發聲技巧一
實踐練習:1、深(吸得深)、勻(呼得勻)、通(氣通暢)、活(用靈活),穩定、持久、自如的基本功訓練;
②進行口腔控制:*打(打開牙關)、提(提起顴肌)、挺(挺起軟齶)、放(放鬆下巴) *吐字歸音字頭(要叼住、彈出)、字腹(要拉開、立起)、字尾(要歸音、到位)
③進行聲音純正朴實、明朗大方、圓潤集中、剛柔井濟、縱收自如、色彩豐富、感染力強、優美動聽的基本功訓練;
④用氣發聲時狀態積極、松馳、集中。通過學習和訓練,要使自己的用氣發聲狀態達到:“氣息下沉,喉部放鬆,不擠不僵,聲音貫通;字音輕彈,如珠如流;氣隨情動,聲隨情走。”
朗誦的發聲技巧二
朗誦主要是用聲音進行工作的,有聲語言是朗誦創作的主要手段,聲音的好壞與朗誦的效果有直接的關系。
依據朗誦語言的特殊活動方式和受眾的審美要求,朗誦在聲音上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清晰純凈,自然流暢
這主要是對咬字的要求。朗誦是一種有聲言語活動,離不開字。朗誦咬字在准確規范 的基礎上,必須講究干凈利落、朴實自然、連貫流暢,不能含混不清,不能矯揉造作,不能板滯阻塞。
(二)寬鬆通暢,圓潤明朗
這主要是對音色的要求。聲音要上下貫通,不憋不擠;要寬厚鬆弛,不尖細逼緊;要“珠圓玉潤”,不幹澀扁散;要爽朗明亮,不陰暗低沉。
(三)色調豐富,運用自如
這是對聲音的彈性和表現力的要求。朗誦題材內容廣泛,形式風格多樣,這就要求朗誦者的聲音不能太單一,要色調豐富,而且善於變化。要能剛能柔,剛而不硬,柔而不弱,剛中寓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軟硬適度;要有實有虛,以實為主,虛實結合。另外,在明暗、高低、強弱等方面,也應該有對比,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應情而生,十分自如。
朗誦的發聲技巧三
首先我們講呼吸控制。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呼出的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以及共鳴的運用和呼出氣息的速度、流量和密度都有直接的關系。氣流的變化關繫到聲音的響亮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優美圓潤、嗓音的持久性及情趣的飽滿充沛,也就是說只有在呼吸得到控制的基礎上才能談到聲音的控制。呼吸的作用還不僅僅限於作為發聲的動力,它還是一種極重要的表達手段,是情和聲之間必經的橋梁,要使聲音能夠自如的表情達意,那麼我們必須學會呼吸的控制和運用。
播音發聲的特點決定了對呼吸控制的要求,就是能夠運用胸腹聯合式呼吸法調節氣息,氣息順暢均勻、深淺適中、運用自如。有聲語言的表達過程是在呼氣過程當中完成的,所以在這里我們沒有過分強調進氣量大而只要求有足夠的氣息,關鍵還是在於對呼氣的控制能力,控制氣流以急緩、疏密、勻等各種方式呼出。人的呼吸氣管是由呼吸道、肺、胸廓和有關肌肉、橫隔膜和腹部肌肉組成的。呼吸方法一般可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氣吸的比較淺而且少,腹式呼吸氣雖然能吸得比較深,但是進氣量不夠大,而胸腹聯合式呼吸法呢是胸腔、橫隔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擴大胸腔的周圍徑而且擴大胸腔的上下徑,因而能夠吸入足夠的氣息,氣息的容量大。另外由於能夠穩定的保持住兩肋及橫隔膜的張力和來自小腹的收縮力量形成均衡的對抗,有利於形成對聲音的支持力量,這種呼吸方法容易控制呼吸,而且具有容易操縱和支持聲音的能力。在我國民族聲樂以及戲劇曲藝等等藝術發聲當中所說的丹田氣就是胸腹聯合式呼吸法,它是我們播音發聲中所應該採用的呼吸方法。
應該怎麼樣掌握胸部聯合式呼吸法呢,關鍵在於抓住符合要領的實際感覺,並且需要在反復的練習當中加強和穩定這種感覺。吸氣的時候要注意吸氣要深、兩肋打開、腹壁站定。這三條要領是吸氣動作的分解,實際上它們是在吸氣的過程當中同步進行。呼氣的時候要把握住穩進、持久和變化。在換氣的時候則要注意在句首換氣,換了就用,留有餘地和吸氣無聲。總起來說,我們應該把發聲時呼氣的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因為吸氣換氣都是為了呼氣發聲服務的。我們在吸氣的時候胸廓擴張,同時胸部和腹部相隔的那層隔肌也收縮下降,腹腔里的臟器位置也下降,腹腔內壓升高,腹壁稍微向外突出。相反呼氣的時候,胸廓縮小,隔肌放鬆上升,腹腔中的內臟復位,腹壁收回。有資料表明一個人在平靜狀態下呼吸活動進行的氣體交換有25%是來自肋骨的活動,而75%是靠隔肌的活動,因此隔肌運動完成呼吸活動,對維持我們生理需求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對呼吸起巨大作用的隔肌是不隨意肌,而腹肌是隨意肌。我們可以靠著腹肌的收縮來改變腹腔的內壓,從而控制隔肌的升降,而這個控制過程是靠腹直肌、腹斜肌等的協同動作來完成的,而作用力的合力的中心就是我們所說的丹田了。我們能對腹肌調節控製作到適度、靈活、自如就會使呼出氣息的壓力、流量、流速產生多層次的交差變化,才有可能形成有彈性的發聲肌能活動,才能自如的控制音長、音強、音色的變化以及控制節奏的變化和共鳴的位置,才能自如的表達傳遞運動當中的思想感
❾ 普通話朗誦的技巧與方法
普通話朗誦的技巧與方法
導語: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普通話考試的朗誦技巧有些什麼呢,那麼各位考生跟著我一起閱讀下文的技巧方法吧!
一、用普通話語音朗讀
1、注意普通話和自己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普通話和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大多數的情況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又有大的規律和小的規律,規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這些都要靠自己去總結。單是總結還不夠,要多查字典和詞典,要加強記憶,反復練習。在練習中,不僅要注意聲韻調方面的差異,還要注意輕聲詞和兒化韻的學習。
2、注意多音字的讀音。一字多音是容易產生誤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必須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注意學習。第一類是意義不同的多音字,要著重弄清它的各個不同的意義,從各個不同的意義去記住它的不同的讀音。第二類是意義相同的多音字,要著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場合。這類多音字大多數情況是,一個音使用場合“寬”,一個音使用場合“窄”,只要記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由於字形相近由甲字張冠李戴地讀成乙字,這種誤讀十分常見。由偏旁本身的讀音或者由偏旁級成的較常用的字讀音,去類推一個生字的讀音而引起的誤讀,也很常見。所謂“秀才認字讀半邊”,鬧出笑語,就是指的這種誤讀。
4、注意異讀詞的讀音。普通話詞彙中,有一部分詞(或 詞中的語素),音義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習慣上有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這些被稱為“異讀詞”。為了使這些讀音規范,國家於50年代就組織了“普通話審音委員會”,並對普通話異讀詞的讀音進行了審定。歷經幾十年,幾易其稿。1985年。國家公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要求全國文教、出版、廣播及其他部門上、行業所涉及的普通話異讀詞的讀間、標音,均以這個新的《審音表》為准。在使用《審音表》的時候,最好是對照著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來看。先看某個字的全部讀音、義項和用例,然後再看《審音表》中的讀音和用例。比較以後,如發現兩者有不合之處,一律以《審音表》為准。這樣就達到了讀音規范的目的。
二、把握作品的基調
1、閱讀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從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確地掌握作品的情調與節奏,正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題,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關鍵。
第三,根據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熟悉作品的內容和結構。對於抒情性作品,應著重熟悉其抒情線索和感情格調。對於敘事作品,應著重熟悉作品的情節與人物性格。對於論述文,需要通過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和論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說明次序和說明方法。總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點,熟悉了作品的具體內容,才能准確地把握不同的朗讀方法。
2、設計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如何通過語音的具體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
第一,要根據不同文體,不同題材,不同語言風格,以及不同聽眾對象等因素,來確定朗讀的基調。
第二,對整個作品的朗讀方案應有總體考慮。例如作品中寫景的地方怎麼讀?作品的高潮在什麼地方?怎麼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頓等。
三、朗讀的技巧
1、呼吸
學會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發出來的音堅實有力,音質優美,而且傳送得較遠。有的人在朗讀時呼吸顯得急促,甚至上氣不接下氣,這是因為他使用的是胸式呼吸,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朗讀需要有較充足的氣流,一般採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的特點是胸腔、腹腔都配合著呼吸進行收縮或擴張,尤其要注意橫膈膜的運動。我們可以進行緩慢而均勻的呼吸訓練,從中體會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2、發音
發音的關鍵是嗓子的運用。朗讀者的嗓音應該是柔和、動聽和富於表現力的。為此,首先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嗓子,不要長期高聲喊叫,也不要由於飲食高溫或過於辛辣而刺激嗓子。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對嗓音的控制和調節能力。聲音的高低是由聲帶的松緊決定的,音量的大小則由發音時振動用力的大小來決定的,朗讀時不要自始至終高聲大叫。再者,還要注意
調節共鳴,這是使音色柔和、響亮、動聽的重要技巧。人們發聲的時候,氣流通過聲門,振動聲帶發出音波,經過口腔或鼻腔的共鳴,形成不同的音色。改變口腔或鼻腔的條件,音色就會大不相同。例如舌位靠前,共鳴腔淺,可使聲音清脆;舌位靠後,共鳴腔深,可使聲音洪亮剛強。
3、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僅關繫到音節的清晰度,而且關繫到聲音的圓潤、飽滿。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練地掌握常用詞語的標准音。朗讀時,要熟悉每個音節聲母、韻母、聲調,按照它們的標准音來發音。其次,要力求克服發音含糊、吐詞不清的毛病,一是在聲母的成阻階段比較馬虎,不大注意發音器官的准確部位,二是在韻母階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發音吐字速度太快,沒有足夠的時值。朗讀跟平時說話不同,要使每個音節都讓聽眾或考官聽清楚,發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時值,每個音素都要到位。平時多練習繞口令就是為了練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頓
朗讀時,有些句子較短,按書面標點停頓就可以。有些句子較長,結構比較復雜,句中雖沒有標點符號,但為了表達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暫的停頓。但如果停頓不當就會破壞句子的結構,這就叫讀破句。朗讀測試中忌讀破句,應試者要格外注意。正確的停頓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於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逗號、冒號;逗號、號的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時間長些。以上停頓,也不是絕對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心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
②、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於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③、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5、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讀時要加以特別強調的字、詞或短語。重音是通過聲音的強調來突出意義的,它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按語言習慣自然重讀的音節。這些重讀的音節大都是按照平時的語言規律確定的。一般說,語法重音不帶特別強調的色彩。
②、強調重音。強調重音不受語法制約,它是根據語句所要表達的重點決定的,它受應試者的意願制約,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強調重音的作用在於揭示語言的內在含義。由於表達目的不同,強調重音就會落在不同的詞語上,所揭示的含義也就不相同,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
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讀的色彩豐富,充滿生氣,有較強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現在表現內心節奏強烈、情緒激動的地方。
6、語速
應試者在朗讀時,適當掌握讀者論壇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作品的內容和體裁決定朗讀的速度,其中內容是主要的。
①、根據內容掌握語速。朗讀時的語速須與的情境相適應,根據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個性、環境背景、感情語氣、語言特色來處理。當然,語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有所變化。
②、根據體裁掌握語速。《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在選編朗讀測試材料時,為了保證作品難易程度和評分標準的一致性,所選的50篇作品,幾乎都是記敘文。記敘文有記記事、記言。一般說,記事要讀得快些,記言要讀得慢些。
7、語調
語調指句子里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其中以結尾的升降變化最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語氣緊密結合的。應試者在朗讀時,如能注意語調的升降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
起來便具有音樂美,也就能夠更細致地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語調變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高升調。高升調多在疑問句、反詰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憤怒、緊張、警告、號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讀時,注意前低後高、語氣上揚。
②、降抑調。降抑調一般用在感嘆句、祈使句或表示堅決、自信、贊揚、祝願等感情的句子里。表達沉痛、悲憤的感情,一般也用這種語調。朗讀時,注意調子逐漸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③、平直調。平直調一般多且在敘述、說明或表示遲疑、思索、冷淡、追憶、悼念等句子里。朗讀時始終平直舒緩,沒有顯著的高低變化。
④、曲折調。曲折調用於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諷刺、譏笑、誇張、強調、雙關、特別驚異等句子里。朗讀時由高而低後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節特別加重加高或拖長,形成一種升降曲折的變化。
;❿ 朗誦時如何發聲
下面介紹五種練習朗誦發聲的技巧:
1、呼吸訓練
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充足、穩定的氣息是發音的基礎。有的人講話或唱歌聲音洪亮、持久、有力,人們贊嘆說,他(她)「中氣」很足,相反,有的人說話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氣無力,上氣不接下氣,像蚊子嗡嗡叫一樣,使人難以聽清,這種人則「中氣」不足。
正常情況下,說話是在呼氣時而不是在吸氣時間進行的,停頓則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如果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2、聲帶訓練
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要有意識的少抽煙,喝酒,甚至,不抽煙,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
3、共鳴訓練
放鬆喉頭,用「哼哼」音唱歌。學鴨叫聲。挺軟齶,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麼?)和「嗯」(明白了)。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4、吐字訓練
基本要領是:出字要准確有力,又叼住彈出之感:立字要拉開立起,明亮充實,圓潤飽滿:歸音趨向要鮮明、迅速「到家」,干凈利索。總之,就是要求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有頭有尾,構成一個「棗核型」形式:聲母、韻頭為一端,韻尾為一端,韻腹為核心。
5、讀句訓練
吐字歸音訓練與讀句訓練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讀句訓練,就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句、段落,進行快讀訓練。要求做到把音讀准,不增減字、詞,不重不斷,停頓自然,有節奏,連貫流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