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按摩最快1分鍾催經圖 最簡單快速的幾種女性催經方式分享
現在由於生活習慣的影響,月經不調的女生是越來越多,有的女生甚至一推遲就是一個月的時間是,困擾著很多女性!今天我就給大家來分享幾種最簡單快速的催經方式,以及按摩最快1分鍾催經圖,按摩非常簡單,穴位也很好找到,學會之後會讓的月經“立馬”到來,下面就請看具體方法!
位置:位於女性大拇指背上第一節的中央線上
按摩方式:按摩大拇指上的制污穴是可以讓經血有效排出的,按摩方式也非常簡單,按壓穴位點如上圖所示,可以選擇用一些比較小的工具進行按壓。每次按壓100次,如感覺到酸脹便代表著有效果。可以不分時間和地點進行按下,按摩的時候切記要要憋氣,保持正常呼吸即可,餐後、洗澡後1小時不易按摩。
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講大拇指上的制污穴具有行氣理氣的功效,能夠幫助經血順利的排出體外,能夠有效的緩解月經推遲情況。下面我們在來看看其他幾種有效的催經方式!
1、注射催經針
目前最有效的催經方式就是注射催經針(黃體酮)了,注射完之後過幾天必然會來月經,但這種方式是針對於哪些長期不來月經的人使用的,如果你只是偶而推遲的話是並不建議的。
2、按摩腹部氣海穴和三陰交
除了上面按摩手指之外,還可以選擇按摩腹部的氣海穴和三陰交。操作方式也非常簡單,採取仰卧位,然後先用右手按摩氣海穴一分鍾,在用大拇指按住腳踝的三陰交一分鍾即可。
3、按摩小肚子
按摩小肚子來刺激子宮也是催經方式的一種,雙手搓熱,然後放在小肚子上進行按摩,手冷了之後在搓熱,反復進行按摩幾分鍾,也能幫助月經排出。
Ⅱ 關元,氣海,胰俞,三焦俞,陽池,足三里,三陰交具體的穴位在哪
關元穴是人體任脈穴位,位於人體前正中線,肚臍和恥骨聯合上面的骨頭,恥骨聯合方圓5寸,關元再從恥骨聯合向上數第2寸,在小腹的部位。
氣海穴它是位於任脈上的一個穴位,任脈是在我們的腹部前正中線上面,氣海是位於門前正中線上,在下腹部臍下1.5寸左右。
胰俞的位置在第八胸椎旁開一寸半。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在下一個就是了。四個手指是3寸,在正中線上一放,兩邊就是兩個穴位所在。這個學位調節血糖的效果還不錯。
三焦穴位是在腰一的棘突下旁開一寸的位置,這個位置按了以後,不僅能夠治療消化道疾病,比如消化不良、嘔吐、腹瀉,也能夠治療下焦的腎臟疾病,比如泌尿系結石、泌尿系感染,還能夠治療周圍病變,比如腰肌勞損。
陽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小腿的外側面犢鼻下三寸,簡便取穴方法是找到小腿的外側面兒,膝蓋的凹陷處,也就是所說的膝眼,用自己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並排,然後食指近拇指的一側緣靠近膝蓋的凹陷處,小指的外側緣與脛骨的交叉點,就是足三里,也就是離膝眼有四橫指的距離,是足三里的位置。
三陰交是臨床上非常常用的一個穴位,也是常用的保健、養生的穴位。三陰交穴在人體的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取穴時,正坐,除大拇指外的四指並攏,小指的下邊靠在內中踝尖上,從內踝尖向直上量取4橫指,食指上緣所在的水平線與脛骨後緣的交點處便是此穴。
Ⅲ 補陽氣有什麼最快速見效的方法
陽氣不足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補陽氣的食物,很多水果中都有著補陽氣的作用,那麼,補陽氣最有效的 方法 有哪些?今天,我為你帶來了補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補陽氣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環境調攝,由於陽虛體質者喜暖怕涼,耐春夏不耐秋冬,故應注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要經常進行日光浴,每次15~20分鍾,紫外線有助於提高人體抵抗力。
葯物治療,偏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湯;偏脾陽虛者,選理中湯;偏腎陽虛者,宜服金匾腎氣丸。
精神調養,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去憂悲、防驚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加強體育鍛煉,因為“動則生陽”,所以建議每天進行1~2次身體鍛煉,時間為1小時以上,具體項目因體力而定。飲食調養。
溫補陽氣的食物菠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等功效,對肝氣不舒並發胃病、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佳輔助療效。需要注意的是,菠菜含草酸較多,吃時宜先用沸水焯後再烹調,以免妨礙機體對鈣的吸收。
韭菜:多吃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並可在春季乍暖還寒時祛陰散寒、養陽護肝。因含纖維素較多,韭菜還有增進腸蠕動的通便作用,有利清潔腸腔。需要注意的是,韭菜性熱助陽,陰虛體質或身有瘡瘍者不宜食用,因韭菜含蛋白較高,慢性腎病及痛風患者應慎用。
紅棗:是家常養肝佳品。紅棗性溫、味甘,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生津液、解葯毒、緩和葯性的功效。有研究表明,由於紅棗內含有某類特殊化合物成分剛好可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紅棗還有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還有哪些食物對陽虛體質有利糯米、黑米、薏米、甘薯、山葯、芡實、扁豆、麥芽糖、桂圓、紅棗、栗子、銀杏、胡桃、胡椒、韭菜、大蒜、生薑、辣椒、桂皮、荔枝、菠蘿、桃子、杏、櫻桃、楊梅、黑砂糖、鹿肉、羊肉、狗肉、牛肉、牛奶、羊奶、童子雞、鵝肉,麻雀、海蝦、鰻魚、魚鰾等。
中老年男性服用鹿鞭、牛鞭、狗鞭,能振奮精神、改善畏寒肢冷、腰膝酸冷、性功能減退、陽萎等症。
陽虛體質不宜多吃性質寒涼的食物如:薄荷、綠豆、百合、苦瓜、梨、藕、香蕉、柿子、鱉、蟹。脾胃陽氣不足,消化能力減弱,不宜吃過分油膩或生冷瓜果與飲料。
補陽氣的穴位1、補陽氣的穴位有氣海穴
氣海穴又稱丹田,“氣沉丹田”的說法,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氣海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從肚臍向下一寸半的地方。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從肚臍向下量約1。5寸處,按壓有酸脹感。
按摩或針灸氣海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之效。
2、補陽氣的穴位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三寸,小腿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按摩或針灸足三里穴,可以使手指、腳趾微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使肢端暖和起來並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有助於防治胃病、腹痛、腹瀉、高血壓、貧血、下肢癱瘓、關節炎。
3、補陽氣的穴位有關元穴
對於男科保健,有一個首要的穴位要知道,那就是關元。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等作用。前人有“當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極,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也。”,古今都作為保健的要穴。
關元穴位置:臍下四指處。關元穴位於人體“陰脈之海”的任脈,肚臍之下3寸的位置,又稱為下丹田,具有培補元氣、強壯身體的作用。這里的寸是同身寸,每個人手掌四指並攏的寬度,就相當於同身寸的3寸,所以,要找到關元也很簡單,在人體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下量出四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
按摩方法:自我按摩時,首先可以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鍾。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鍾。當然,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用艾條灸關元,每次10分鍾左右,有很好的強壯作用。
中醫恢復陽氣全攻略一、生活習慣
(1)嚴格執行戒邪淫
戒除手淫,戒除看黃色書刊、網站、圖片、視頻等所有行為和心理,從根本上杜絕元氣泄漏的原因。有家室的網友,可以跟配偶商量好,節制房事,最好杜絕房事一段時間,尤其有腎病、肝病、癌症等重病患者。
(2)合理睡眠
一天當中,夜晚(21:00~凌晨3:00)就相當於一年當中的冬季,“腎應冬”,所以這個時候要好好睡覺,睡眠質量好了,腎氣就能補足了。所以建議各位上網的朋友,九點准時睡覺,這對於恢復腎氣非常重要。
(3)少看電視、少上網(工作需要者除外)
看電視、上網的時候全神貫注,消耗腦力體力精力。我們有這種體會,連續上網兩個小時比看書四個小時都累,為什麼呢?因為電腦屏幕是不斷閃滅刷新的,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勞。肝腎同源,肝開竅於目,長期上網的人黑眼圈,眼睛干澀,而且精力不能集中,這都造成了精力的虧乏。
因此我建議網友,工作一段時間,關掉電腦,到公園、樓下散散步,練練拳,曬曬太陽,對健康的恢復很有幫助。
二、飲食建議
五穀雜糧是補精養氣的最好食品。五穀作為主食,是飲食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補脾胃、長肌肉、和五臟”的功效。最好食用粗糧,因為沒有經過細致加工的糧食,谷氣充沛,補養人的元氣最好。
也可以食用補精粥,具體做法是將黑豆、芡實、板栗、山葯等分放在一起煮。同時吃黑芝麻鹽,黑芝麻鹽性平,可以作為補腎食品長期食用。
三、運動養生
(1)每天散步一小時
每天走路一小時,因為走路無形中就是在活動腎經和膀胱經,尤其是走太極步,對這兩條經絡的鍛煉效果非常好。所謂太極步,指的是把握住“頂頭懸、氣沉丹田、力透湧泉、沉入地心”的練拳要領來走路,練過 太極拳 的朋友應該能夠掌握,實在不行,就邁開腿盡力邁大步(注意不要氣喘吁吁)走路,拉開腿後面和後內側膀胱經和腎經。有道是“百練不如一走”,著名腎病專家趙紹琴治療腎病時就主張患者應當每天走路一小時活動腎經、膀胱經。
(2)保健功法
本書所推薦的“傳統固腎功”“叩齒吞津保健法”對恢復腎氣非常有幫助。
四、葯物補精
中醫看病講究辨證論治,同樣是傷精,每個人類型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表現為虛寒、有的表現為虛熱,有的是氣虛、有的是陰虛、還有的兼加濕熱……所以用方可能不一樣。患者要找當地的明醫調理,就能慢慢恢復。且每個人年齡和傷精程度不同,治療起來就有快慢之分,所以不能著急。
葯物只是輔助作用,幫助人恢復身體健康,並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信心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之道,呼吸緩慢、運動柔和、心境祥和、會放鬆。最重要的是具備仁、義、禮、智、信五種內在的德性,這叫內五行,是生命內部最為重要的五種葯,直接調整身體,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多病的根本原因,也是這五種德性的不圓滿所導致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不全,外在表現就是肝心脾肺腎五臟不和,再往外表現就是疾病了。
傷精的人,腎氣虧虛,肝血不足,心火亢盛、肺金不降、脾土不溫,五行不和,每個人偏性不一樣,葯物的調整上講究很多,在這里不一一說明了。
陽氣不足多吃這些食物1、韭菜
韭菜富含糖類、蛋白質、視黃醇、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鈣、鉀等營養成分,且有調味和殺菌作用。春日食韭菜有辛辣助陽、促進升發功效。中醫認為,韭菜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與豬肉、豬腰炒食都是營養膳食的選擇。
2、芹菜
芹菜富含視黃醇以及鉀、鈉、鈣、磷等成分。與粳米煮粥,有“伏熱、利小便”的作用,另外,芹菜配百合清炒清淡開胃。
3、菠菜
含有鈣、鎂、維生素c、維生素a、視黃醇、鉀、磷、鈉、硒。菠菜味甘性涼,有養血通便之功效。菠菜可以煮湯或烹制菠菜肝片等菜餚,均為春季佳餚。
4、小蔥
陽氣不足吃什麼食物可以調理?小蔥富含維生素a、鉀、鈣等營養成分。蔥白味辛性溫,能通陽解毒,對春天的風寒感冒作用極佳,且有助於通便、消瘡腫。煲湯時加小蔥營養功效更佳。
5、綠豆芽
富含視黃醇、磷、鉀等營養成分。味甘性寒,可清熱。綠豆芽可炒食,亦可榨汁服用。
6、竹筍
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視黃醇、磷、鉀等。竹筍味甘性寒,有舒解郁滯和消痰的功效。竹筍與大米同煮粥是春季清淡佳餚。
猜您感興趣:
1. 冬至如何正確進補方法
2. 女性如何補陽氣
3. 五臟排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4. 日常生活養生小知識
5. 內丹小周天修煉方法
6. 2016冬至節如何養生
Ⅳ 關元穴氣海穴位置圖
關元穴:取法: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卧取穴。
(四指橫放即為三寸)
氣海: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Ⅳ 吃多了胃撐得難受怎麼辦
吃多了胃撐得難受怎麼辦
吃多了胃撐得難受怎麼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飲食方面不注意。要麼不吃要麼吃多了,這樣非常不利於身體的健康。那麼吃多了胃撐得難受怎麼辦呢?現在我整理出來了,分享給大家一起閱讀看看!
吃撐了胃難受怎麼辦
1、洗澡能夠有效的消耗大量的能量,加速了人體消化速度。因此在吃撐的時候可以洗一個熱水澡。而如果患者平常有冷浴的習慣,可以洗冷水澡。游泳也可以,游泳的時間應該比平常久一點,結束之後可以靜坐或是慢慢散步。
2、如果人們在吃飯的時候喝了太多可樂、碳酸飲料等充滿大量氣體的酒水,也會加重胃脹的表現,這個時候加快排尿能夠有效的緩解飽撐,打開空調,讓室內溫度升高,患者就會出很多汗,另外也可以口服螺內酯等利尿葯物促進排尿。
3、積極參加運動能夠促進消化,但是在吃撐之後短時間內千萬不能運動,否則就會極大的損傷到腸胃健康,人們應該在吃完飯之後一個小時可以去戶外散步或者是慢跑。也有一些人在吃撐之後,會用喝水的方法來緩解撐肚。但是攝取太多的'水也會喝撐,如果患者吃進去的是大量乾燥壓縮食物,自己又大量的喝水,就會使得食物在消化道膨脹,這樣胃脹會更加嚴重。所以在支撐之後短時間內千萬不能喝水,如果感到非常口渴,也只能小口喝一點。
如何防止吃撐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不暴飲暴食,吃飯適量。古人不是常常說:吃飯當吃七分飽。所以要從根源上解決,就從飲食控制開始。
吃東西時,速度不要過快,最好細嚼慢咽。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說話,以免使空氣隨之下肚。吃完飯後,忌坐著不動,從而使氣悶在肚裡。
2、減輕壓力,保持精神愉快
吃飯當然要開開心心,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也會使胃腸道蠕動變慢,產生腹脹、脹氣。因此,我們應豁達、大度,時刻保持精神愉快,以減輕精神壓力。
3、適當的體育鍛煉
平時可以多學習氣功,做內養,以仰卧勢腹式呼吸為主,促進腸胃蠕動功能,保持胃腸功能正常。
吃撐了,怎麼辦?
1、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飯後可以出去走走,保持心情愉快,加快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
2、飯後腹脹很多人都會自己按摩腹部,那怎樣的按摩才是正確的呢?有兩種選擇。
A、摩腹
飯後以手掌緊貼腹部按順時針的方向進行按摩,每次摩腹10分鍾。
B、按揉穴
中脘穴: 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處。
方法: 用食指、中拇指及無名指並攏(或以拇指)按壓中脘穴約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按揉2分鍾。
下脘穴: 前正中線上,肚臍往上約3橫指寬處取穴。
方法: 用食指、中拇指及無名指並攏(或以拇指)按壓下脘穴約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天樞穴: 肚臍兩側約3橫指寬處
方法: 用食指、中拇指及無名指並攏(或以拇指)按壓天樞穴約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腹部發散為好。
氣海穴: 肚臍直下約2橫指寬處。
方法: 用食指、中拇指及無名指並攏(或以拇指)按壓氣海穴約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氣海穴約2分鍾。
足三里: 穴位於我們的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1寸筋間之處。
方法: 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些。
Ⅵ 人體上有沒有什麼穴位可以用艾灸熏著減肥的
中醫艾灸之所以能夠走入尋常百姓家,與其簡便的操作、顯著的治療功效、經濟實惠是分不開的。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時,還能夠起到養生保健作用,並且無副作用。正因為如此,成為廣大患者亞健康人群選擇,深受百姓喜愛。
人們對於身體上的十二條經脈眾多穴位很是頭疼,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編結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結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個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們學習了解。了解並運用好這30個重要的穴位,便能夠解決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會穴]:百會穴位於背部,後發際正中上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取穴方法: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約一個拇指橫寬)處。
主治疾病:頭痛、眩暈、月經不調、遺尿、脅痛、腹脹、咽痛嗌干、目赤腫痛、下肢痿痹等。
[隱白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處。
取穴方法:取穴時正坐,足著地,在足大趾甲內側緣線與基底部線之交點處,按壓有痛感。
主治疾病:腹脹、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多夢、驚風。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你用力彎曲腳趾,腳底凹陷的那個地方就是湧泉穴。
主治疾病:高血壓病、神經性頭痛、急性扁桃體炎、過敏性鼻炎、子宮脫垂、下肢痙攣、下肢癱瘓、失眠、音啞、咳嗽、風疹、小兒驚風、心肌炎、糖尿病、怕冷、陽萎、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
Ⅶ 閑經怎麼按穴位
1、按揉血海穴,位置:膝蓋骨內側上緣往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將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於兩側血海穴上,用力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祛病功效:治療低血壓、氣血不足、貧血、頭暈眼花、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蕁麻疹、濕疹、皮膚粗糙、皮膚瘙癢、膝關節疼痛等。
2、按揉氣海穴,位置:肚臍下約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右掌根放於氣海穴,左手掌疊放於右手背,順時針方向按揉2~3分鍾,揉至發熱時療效為佳。
祛病功效:治療閉經、月經不調、痛經、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
3、按揉關元穴,位置:當臍下中3寸。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關元穴2分鍾,再點按半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祛病功效:治療閉經、月經不調、痛經、腹痛、腹瀉、腹脹等。
Ⅷ 國醫大師呂景山對穴:強心止痛類 膻中—氣海
【單穴功用】
膻中,又名元兒、元見、上氣海、胸堂。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為任脈經氣所發,穴居兩乳之間,為宗氣之海,又善治氣病,故稱氣之會穴。又是心包絡之募穴,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與任脈之交會穴,本穴具有調氣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寬胸利膈之功。用於治療氣短、哮喘、肺癰、咳嗽、唾膿、咯血、心胸疼痛、心中懊 、噎膈、婦人乳汁少、臟躁、屍厥、冠心病心絞痛。
氣海,又名脖映、下肓、丹田、季映、下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為任脈經腧穴,乃本經脈氣所發,男子生氣之海,又為大氣之所歸,猶百川匯集如海,故名氣海。本穴具有調補下焦氣機,而補腎氣、益元氣、溫下焦、祛寒濕、和營血、理經帶、納腎氣、止虛喘之功。用於治療真氣不足、臟氣虛憊、肌體羸瘦、四肢無力、卒中虛脫、陰冷囊縮、四肢厥冷、婦人崩漏、赤白帶下、經閉、月經不調、產後出血、疝氣、遺尿、尿閉、遺精、陽痿、腹痛、瀉泄、便秘、脫肛、水腫、小便不通、失眠。
【伍用功能】
膻中又名上氣海。位於兩乳之間,前胸的中央,功專宣調胸中大氣,以理氣散瘀,寬胸利膈,降氣平喘,清肺化痰;
氣海又名下氣海,穴居臍下正中寸半處,功擅調補下焦氣機,而益腎氣、補元氣,溫下焦、祛寒濕,和營血、理經帶,納腎氣、平喘逆。
膻中以行氣開通為主;氣海以納氣歸元為要。二穴合用,一補一瀉,一開一合,止咳平喘之功益彰。
【主治】
1.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緩諸症。
2.咳嗽、氣喘,證屬腎不納氣者。
3.氣呃,為呃逆的一種,多由氣虛、氣機郁滯、上逆而致,症見胸悶不舒、呃聲低怯、氣不接續等。
4.閃腰岔氣,多因跌閃、扭挫或搬重物用力不當所致。症見腰部疼痛難忍,不能俯仰、轉側,局部無紅腫。若屬椎間盤病變,可有下肢竄痛感。
5.腹脹、矢氣(俗稱放屁,多因脾虛飲食不化,或氣滯不行所致)。
6.高原反應。
【操作法】
膻中:仰卧,男性於胸骨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之交點處定取;女子則於胸骨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定取。斜刺0.3 0.5寸,亦可施以雞爪刺(即向上、下、左、右斜刺)。
氣海:仰卧,先取關元,當臍中與關元連線之中點處是穴。直刺0.8 1.2寸;艾條灸5 10分鍾。
【經驗】
膻中—氣海伍用,以治咳嗽、氣喘,證屬虛喘者為宜。蓋肺主呼氣,腎主納氣。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腎康泰,一呼一吸,呼吸為之正常。若肺氣壅滯,腎虛不能納氣,均可導致咳嗽、氣喘諸證。今以膻中宣肺去壅,行氣以開其道;以氣海調補元氣之海,振陽攝納。二穴相合,一肺一腎,一開一納,平喘之力益彰。膻中為上氣海,氣海為下氣海,二穴伍用,一上一下,斡旋一身之大氣,猶諸氣歸入大海,故人體氣機和,百脈通,升降靈,氣息勻,人即康泰是也。
高原反應案例
盛生寬先生主取膻中、氣海,治療高原反應症38例,痊癒(症狀消失,行動恢復)28例,好轉(症狀明顯消退)8例,無效(連刺2個療程,臨床症狀無變化,改用葯物治療)2例。有效率為94.7%。
雷某,女,42歲。1999年7月2日初診。
主訴:心悸、胸悶、呼吸短促3天。
病史:昔日體健,近日前往青海湖觀光,3天以來,自覺心悸、胸悶、呼吸短促,活動後加劇。
查體:語言流暢,呼吸氣急,聽診:心律失常,雙肺呼吸音弱。舌淡、苔薄白,脈緩而有不規律的間歇。
診斷:高原反應。
治則:舒調宗氣,培補元氣。
處方:膻中、氣海。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規消毒,先針膻中穴,惡心、嘔吐者,針尖迎經脈向下平刺,吸氣時進針,得氣後較大幅度捻轉,令針感擴散至脘腹部,呼氣時出針,不閉其針孔,用瀉法。眩暈、呼吸困難、心悸、心律失常、結脈時現者,針尖順經脈向上平刺,呼氣時進針,行九六數(拇指向前,示指向後,輕輕捻轉九次),使針感擴散至咽部,吸氣時拔針,急按閉其針孔,用補法。再針氣海穴,得氣後守氣行針,令針感放散於胸部,手法輕微捻轉。留針30分鍾後起針,患者頓感呼吸順暢,胸悶消失,連針3次,心律恢復正常,節律均勻,治療4次,臨床症狀消失。
按語:急性高原反應是指人們由較低海拔地區進入高原地區(海拔3 000米以上)後,機體對高原缺氧環境及氣壓、高寒、乾燥、強紫外線等因素的應激反應。臨床表現:心悸、心律失常、氣短、胸悶、呼吸困難等。
膻中為心包經的募穴,是宗氣所聚會之處,又為任脈、足太陽、足少陰、手太陰、手少陰經交會穴。高原反應乃是宗氣紊亂,心、肺、腦受累。針刺氣會膻中,用以舒調宗氣,增強心、肺、腦的功能。氣海是先天元氣聚會之處,主一身之氣,為元氣之海,生氣之源,針之可培補元氣,鼓舞宗氣,改善心、肺、腦、腎的功能。二穴伍用,相得益彰,治療高原反應甚妙。
臨症之際,不可忘掉隨證施治,兼見惡心、嘔吐者,加內關、足三里;兼見頭痛者,加頭維、太陽、外關;兼見眩暈者,加百會、風池;兼見心悸、心律失常者,加內關、三陰交。
閉經案例
常某,女,28歲,小學教員。1973年6月10日初診。
主訴:月經閉止1年。
病史:緣由夫妻不和,經常吵鬧,久而久之,出現月經閉止。近2個月來新增頭暈、耳鳴,胸脅脹滿、疼痛,噯氣頻頻,煩躁,失眠等症。某醫投以逍遙散、桃紅四物湯20餘服未見有效,故來就醫。
查體:面色恍白,形瘦體弱,精神抑鬱。舌質淡黯,苔薄白,脈弦。
診斷:閉經,肝鬱氣滯。治則:調氣行氣,散瘀通經。
處方:膻中、氣海、歸來、三陰交。
操作:膻中穴採用傘刺,使針感向胸脅部擴散;氣海針刺用補法,令針感向前陰部位放散;歸來先直刺,後向前陰方向斜刺,並施以瀉法,令針感直達會陰部;三陰交針刺用補法。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1周,進行第2療程。前後治療30餘次,月經來潮,狀如常人,半年後隨訪,月經恢復正常。
按語:本例發病機制,緣由情志不遂,氣機不暢,血滯不行所致。治宜寬胸理氣,通調血脈,佐以調理肝、脾、腎之經氣。膻中以調氣、散結為主;氣海以補氣散瘀為要;歸來為病所取穴,以通經活血;三陰交調理肝、脾、腎三經之氣,扶正以通經是也。
心動過緩者,膻中、氣海穴多用隔姜灸,即把生薑切成0.3 0.5厘米的薄片貼在穴位上,用黃豆粒大艾炷置於薑片上,每日灸1次,每次灸7壯。
Ⅸ 氣海穴在什麼位置對身體的作用
Ⅹ 月經不來肚子隱隱作痛,月經不來肚子脹氣怎麼樣可以快速排氣
月經不來肚子脹氣怎麼樣可以快速排氣?這很有可能是胃部出現了問題,是否是慢性胃炎引起可能還是得看具體的身體反應來判斷。不過出現肚子脹氣的情況怎麼樣能夠快速排氣,其實能夠排氣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通過食物來達到排氣的效果,可能這種方法見效會比較慢,還有一種就是可以通過按摩的方式來達到排氣的作用,這種相對來說會快些。
1、熱敷
熱敷可以加快腹脹氣排出。為了快速緩解腹脹帶來的腹部壓力,可以躺下並且拿一個熱水袋或溫熱的毛巾放在腹部,其熱度和重量可以幫助廢氣排出,緩解壓力。
除了熱敷,建議輔助吃點益生菌,益生菌主要是補充腸道內的有益菌,有益菌能加快腸道的蠕動,有利於腸道消化,從根本上解決腹脹問題。
2、按摩
(1)按揉天樞穴
功效:天樞是治療腹脹氣的重要穴位。天樞穴為胃經腧穴,具有破氣消脹、消積散痞、升清降濁的作用。按摩天樞穴能降上逆之濁氣,促進大腸蠕動,排出腹部脹氣。
位置: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約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雙手拇指或中指按壓兩側天樞穴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腹部放散為好。
(2)按揉中脘穴
功效:中脘穴為胃經之募穴,具有健脾益氣、調理氣機的作用,善於行氣消脹。中脘位於胃脘附近,按摩中脘還能直接刺激胃部,促進胃蠕動,從而達到行氣、排出腹脹氣的作用。
位置:中脘穴位於人體前正中線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點按中脘穴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3)按揉下脘穴
功效:主治腹脹氣、腹痛、腹瀉、反酸、嘔吐、便秘等。
位置:前正中線上,肚臍往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點按下脘穴半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4)按揉氣海穴
功效:主治腹痛、腹脹氣、便秘、腹瀉、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男子陽痿、早泄、遺精等。
位置:肚臍直下約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於氣海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鍾,揉至發熱時療效佳。
(5)按揉關元穴
功效:可緩和消化器官異常所引起的下腹脹氣。
位置:關元穴位於身體中心線上,距離肚臍約3指幅下方。
按摩方法:治療者兩手指尖並攏相疊在仰卧患者的下腹部,直到腹部脂肪輕度凹陷,以大「8」字型進行按摩,按揉兩分鍾即可。
3、艾灸
取穴:天樞、上巨虛、中脘、足三里。
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次各5~10分鍾,每日灸1或2次,灸至局部皮膚潮紅、證減為度。
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腸胃功能,緩解腹脹氣。
4、飲用薄荷茶或甘菊茶
薄荷茶和甘菊茶都有幫助消化的功能,可以緩解腹脹氣。買一些薄荷茶或甘菊茶的茶包,或使用新鮮的薄荷葉或曬乾的甘菊花。將薄荷葉或甘菊花用溫開水沖泡後飲用,很快就會排氣,可以緩解腹脹氣。
5、葯物治療
引起腹脹氣的原因還可能是胃腸炎或者胃腸部潰瘍,可以通過一些中和胃酸或者緩解炎症的葯物進行治療,通過治療引起腹脹氣的疾病,從而緩解胃脹氣。
少吃食用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谷類,地瓜、土豆,等。乳製品也是一個很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而應該多吃一些下氣的食物。多運動,促進消化。每天花一點時間運動,會有助於使體內的氣體的排出,保持放鬆愉悅的心情。自己的生活習慣要規律,不要吃一些亂七八糟的垃圾食品,碳酸飲料要少喝。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
肚子脹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大部分病症都是由於不正確的飲食引起的,尤其是吃了那些易脹氣的食物。肚子脹氣時是非常難受的,有時候在公共場合又不好意思打嗝和放屁。
肚子脹氣的時候不要躺著不動,多走動可以促進排氣,另外古人有雲食不言寢不語,所以平時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說話,避免吃入太多的空氣導致肚子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