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兒童跳繩訓練方法與技巧
1、先讓孩子隨著節奏跳,不拿繩子,引導孩子一邊拍手一邊往上跳。
4、練習雙手握繩子、雙腳協調上跳的完整跳繩運動。當孩子學會跳繩後,再練習變換跳繩的花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運動的積極性,也增加協調性。
注意:
在孩子跳繩這件事情上,不能著急,要慢慢來,循序漸進,這樣孩子才能學好跳繩,同時對跳繩產生興趣,否則的話,把孩子逼急了有可能孩子還學不會額。在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受傷。
❷ 少兒乒乓球訓練的技巧
一、少兒正手拉下旋球訓練要領
由於該年齡段的運動員會逐漸在實戰比賽中接觸下旋球,所以正手拉球也越來越需要穩固的根基。在最初接觸拉下旋球的時候,要提醒運動員在訓練時重心可以下壓,但手不能沉的過低,要盡量讓他們體會到運用腰腿的力量,利用重心轉換去實現擊球。正常情況下,隊員在進行拉球時,不管是來球彈起的上升期、最高點還是下降期,都可以出手。這基於他們步法調整的前提。
上升期時拉球速度快,威脅大;最高點時拉球相對平穩;下降期時拉球旋轉強,穩定系數更高。通常在步法到位,准備動作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以在上升期出手。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應多提醒運動員除了加摩擦還要注重小臂向前送,以提高回球速度。
二、少兒正手搓球訓練要領
搓球是一種接發球的方法,少兒運動員在逐漸接觸下旋球之後,不可避免地要學習此項技術。對於該年齡階段的少兒運動員來說,搓球的初級階段主要是能找准擊球距離。
首先要能根據對方的來球進行步法移動,到達合適的位置後要能保證球拍與球的距離大約在1 5厘米左右,拍形呈“下坡狀”。在搓的過程中,以手腕兒發力為主,小臂往前送,但胳膊不能伸得過直。因為那樣的話會造成還原慢,而且容易使身體變得僵硬。
在搓球動作完成後,也要通過步法進行還原,為下一板銜接做好准備。接發球的方式有很多種,對於該年齡階段的少兒運動員來說,在能夠達到把球連續搓穩後,就可以逐步過渡到“擺短”與“劈長”技術的學習了。
三、少兒正反手挑打訓練要領
對於該年齡段的少兒運動員來說,已經可以參加一些實戰或比賽。那麼正反手“挑打”也是幫助他們在實戰中培養戰術意識,加強綜合能力的一項技術。在進行挑打時,要提前判斷,然後根據對方來球的旋轉通過步法移動來尋找擊球位置,這個過程十分重要。很多小隊員在挑打時經常步法不到位,用胳膊去“夠”球。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對他們今後的“合位”擊球會造成很大影響。
而且小隊員由於步幅不像成年人那麼大,所以腳下的靈活度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加以強化。在挑打上旋球時,運動員應抓住來球彈起的上升期,手腕兒要相對固定,否則發力過多會容易出現“晃”的現象;在挑打下旋球時,可以讓隊員等到球彈到最高的時候在擊球,手腕兒加一些摩擦,以保證球能過網。
1、抽球練習
即自己找到一張靠牆乒乓桌,你將球在自己一方彈起,再立刻向對方桌面抽去,球與桌面發生劇烈碰撞之後,再彈至牆面,最後再次發生反彈,球再次落至自己桌面,這時你再向球抽去,發生同樣運動,以此類推。這是比較高難度的練習了。
2、顛球練習
顛球練習是鍛煉手感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練習時首先練習原地顛球然後練習顛球慢走。原地顛球時將球拍平放於體前,另一手將球輕輕拋起,當球下落接近球拍時,用球拍輕輕向上顛球,反復進行,顛球時要注意握拍的力量以及顛球的力量。顛球是一項長期的個人練習乒乓技術的方法,當你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顛球的高度以及旋轉時,上台練習時就可以更好的擊中球拍的甜區。
3、彈擊練習
即用乒乓板擊打乒乓球的底部,使其不落地。這是最基本的練習,是練你對球的平衡力。
❸ 少兒拉丁舞注意事項及訓練技巧
少兒拉丁舞注意事項及訓練技巧
少兒拉丁舞編舞特點及注意事項?
現在很多小孩子跳拉丁舞,表演也很多,排練是很頭痛的問題,因為小孩子總不聽話。因此舞蹈的安排就需要根據小孩子的特點進行調整,需要提前做好考慮。
選3-5分鍾的節奏清晰、速度較慢的音樂,如果是兩個孩子表演,則建議選用倫巴或者恰恰。如果群舞,則可以用恰恰或牛仔。
群舞的話盡量只有一次變隊形,並且也採用就近的原則,這樣更容易記住。將他們會的基本步串聯起來,結合音樂的起伏緩急進行變化,在音樂高潮時可以選擇表現力強一些的動作,或者選擇幾個造型。動作不用太多,需要一個個的細摳,不斷調整。
對於雙人舞而言,需要選擇幅度更大的動作,移動也需要更多一些,這樣才能在場上看起來不單調。也可以選擇復雜一些的動作組合,尤其多加練習開式動作和造型,更容易出彩。
但是對於人數很多的群舞而言,每個人最好只佔用很小的范圍,避免隊形亂掉,同時也更容易訓練些。
少兒拉丁舞集體舞的編舞,一般有三種形式。一種是讓每一對孩子都搭手跳完成套的套路,以隊列的組合變化增強效果。另外一種是擔任組合的套路,再結合雙人組合的套路。還有可以將多種五套的組合穿插在一起,有更好的舞台效果,這更適合年齡大些,有了一定功底的孩子來跳。
學習少兒拉丁舞需要打好基礎
學習少兒拉丁舞,主要是要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拉丁舞,不可能像要求專業院校的學生那樣嚴格要求他們。但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一些小竅門,讓學生打下一個好的基礎,盡量向專業選手看齊。在這里,我想談幾點在教學中最簡單同時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
音樂節奏的對錯是比賽評判中最重要的,不管跳得好壞,音樂節奏跳錯就會直接淘汰,可見音樂節奏的重要性。然而很多小選手對音樂節奏掌握不準確,或者根本踩不對音樂,這迫使教師們不得不冷靜地思考:這到底是孩子們聽不懂音樂還是教學出了問題?答案顯而易見。
很多教師在上課時,邊放音樂邊給學生喊節奏,這樣極易造成學生的依賴性。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數拍子,培養他們跟著音樂數節奏的習慣。對於先天節奏感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訓練他們擊掌打拍子,用心聽音樂,然後抓最重的第一拍「one」,或者認真聽拉丁音樂特有的第四拍「咚咚」。教學時,教師還可以藉助康戈鼓敲出節奏,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拉丁節奏的特點和感覺。
學習少兒拉丁舞前提——形體
上拉丁課前,老師通常都會帶領學生進行20-40分鍾的形體訓練。這個是十分重要的,但還要注意所練習的內容要對拉丁舞有幫助,而不是簡單的踢腿、壓腿、下叉。
芭蕾形體的訓練對拉丁舞的輔助是非常大的,在融合芭蕾的訓練中我會選用幾個非常簡單的動作:比如練習擦地和前旁、後旁,可以找到腳和地板的感覺;比如芭蕾的站姿,一位腳改為小八字站立,又叫拉丁站姿,要求是抬頭挺胸,收腹立背,脖子向上拉,肩膀向下壓,大腿夾緊。
經過長期訓練,學生會建立很好的直立感。另外,芭蕾手位也可以借鑒,但一定要加上呼吸,正如這句話所描述:「沒有呼吸的手就像乾枯的樹枝,而加了呼吸就感覺手像隨風擺動的柳樹,有了生命力。」
學習少兒拉丁舞應掌握基本步
剛開始教學時,我不是很重視基本步的訓練,花在金銀銅牌和花樣套路學習的時間會更多。但是,我慢慢發現一旦學生被花步迷惑,不能靜下心來練習基本步伐,那麼他的水平也就很難再有大的提升。
所以在課堂上,我會安排一個小時的基本步訓練:把音樂速度調慢,從原地庫克拉恰(8字轉胯)、擠壓(換重心)、方形步、4個方向(前後左右)的庫克拉恰的訓練,到紐約步、定點轉、手牽手、前進與後退等。
要怎麼教少兒學拉丁舞
拉丁舞是一種需要力量和速度的舞蹈。5—12歲是少兒身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這時候進行舞蹈學習,將會對他們的健康發育大有裨益。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學拉丁舞也可能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適當的調整。如果孩子自身體質很好,可能適當早練。
錦囊妙計1:扭動腰肢的練習
雙腿並攏,膝蓋微曲,髖關節兩點放鬆。蹲起的同時,以上半身為中心,讓髖部以8字形扭擺。髖關節向上提到最高點,再用腰部兩側的力量將另一側髖關節提到最高點。
動作小貼士:使用腰部力量帶動髖關節的扭擺是關鍵,同時上身要保持穩定,肩膀不要晃動。
錦囊妙計2:臀部練習
襯托出結實的小蜂腰,性感美臀又是關鍵,沒有隻扭腰不動臀的。所以這一錦囊看似與扭動腰肢練習片斷相似。只是動作上要注重收緊臀部的肌肉,用力將髖關節提到最高點,停留片刻,再反方向提到最高處。 直擊要害:扁平下垂的臀部。 動作小貼士:脊柱拉直,臀部後翹,同樣保持挺胸姿態,上身基本不動。
錦囊妙計3:抖肩的局部練習
雙肩是距離面部表情最近的,能夠配合表情傳情達意的大動作部位。跳舞的時候,它和腰部、臀部共同構成人們視覺欣賞的中心,學習抖肩算是拉丁健身舞的'基礎課。
雙手叉腰或者自然置於身體前側,後背略微向後傾斜,雙肩兩點慢速前後顫抖,然後加快顫抖頻率,直到胸部肌肉感到振顫,達到最快的極限為止。
錦囊妙計4:手臂的局部練習
手舞足蹈這個詞最能解釋手臂在舞蹈中的地位,它的延伸使得肢體語言更加豐富。塑造手臂的線條拉丁舞非常得法。兩只手臂伸直,從身體兩側慢慢向上抬起,直至頭頂,同時手腕輕輕順時針轉動,然後放下手臂的同時反方向轉動手腕。
動作小貼士:始終要保持直臂狀態,舉到頭頂的時候雙臂要靠近耳側,手腕反方向向下停留片刻。
錦囊妙計5:腿部局部練習
滑步練習時,雙腿微曲,右腳向右側滑出一步,左腿肌肉收緊,綳直腳尖,隨著髖關節向右側搖擺將左腿收回。反之亦然。
動作小貼士:綳直腳尖,感覺到大腿內側的壓迫才會有效果。同時也要注意立腰、挺胸。
錦囊妙計6:背部肌肉群塑造
拉丁健身舞帶動著身體的每一部分盡情釋放內心感情,背部不是表現力的弱點。當手臂在身體後側做波浪形舞動時,用後背肌肉帶動手臂的動作,慢慢地向上舞動然後放下。
三點少兒拉丁舞比賽女生注意事項
少兒拉丁舞比賽女生時,服裝以簡單樸素為基本要素,過於華麗的服裝反而會引起裁判及觀眾的反感。14歲以下的女孩不僅妝容要嚴格遵守要求,少兒拉丁舞比賽女生服裝也需要遵循以下的規則。
比賽時要求14歲以下女孩不允許穿帶網眼的緊身服,穿5cm以下半高跟或者細高跟鞋,不得帶珠寶首飾。而10歲以下的女孩,不可以穿帶網眼的緊身襪,要穿鞋跟不超過3.5cm的粗跟鞋。
拉丁舞服不要露腰露胸或者裙子太短
小孩子身材還沒有發育成,穿上暴露的衣服也不會讓人覺得性感,還是避免這種怪異的打扮,手臂和腿露出來,能方便別人看到她的動作,就足夠了。內衣式的服裝、過短的上衣、不及膝蓋上10cm位置的裙子,應該及時清出衣櫥。
亮片和亮鑽、或者金屬類發光材料不要出現在女孩身上
閃閃發光的面料,是禁止出現在14歲以下少年兒童身上的,包括大小亮片、帶金屬絲的面料、仿鑽。而使用透明材質時,需要配上不透光的布料。而10歲以下的小女孩拉丁服需要更樸素一些,不帶有飾邊。
羽毛、珠子的配飾不要出現,橄欖油和指甲油也是禁止的
頭飾以及臂環大多是亮閃閃的材質,也是小女孩們最喜歡佩戴的裝飾,但是和服裝材質要求一樣,不應該出現。而羽毛、珠子,也不應該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橄欖油及指甲油,對少年兒童來說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也過於成熟,都在禁止。
;❹ 兒童乒乓球訓練技巧
兒童乒乓球訓練技巧
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學習和輔導掌握某種技能。有意識地使受訓者發生生理反應,從而改變受訓者素質、能力的活動。和教育一樣,訓練也是培養人的一種手段。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兒童乒乓球訓練技巧,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一、變換擊球線路訓練法
將乒乓球的無數擊球線路歸納、簡化為五條基本球路,然後再根據運動員的具體情況進行訓練。
(一)單線練習法:按規定的單一線路練習,
1、方法
(1)按規定的單一線路進行單一技術的練習。如右方斜線對攻。
(2)按規定的單一線路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技術的練習,如右方斜線的削中反攻練習。
2、作用
(1)學習、熟悉某一單個技術或改進某動作的某些缺點:如通過看右方斜線的中台對攻,解決攻球時用腰腿協調發力的問題。
(2)單一線路上兩種或兩種以上技術(包括手法和步法)的配合及其戰術練習。如,為加強左半台的進攻能力,可採用左半台對練的方法:在左半合范圍內,發球、接發球、搓、拉、攻、擋多種技術配合,並帶有一定的戰術意識。
3、注意點
(1)在實際訓練中,所謂的單線練習,常是規定擊球區域的練習。如,兩條斜線經常是以對角半台為界,兩條直線往往是以同邊半台為界。
(2)即使是單一線路的單一技術練習,也不能站死不動地打球,最起碼應有單步或小碎步式的重心交換。
(二)復線練習法
1、兩點打一點的練習
(1)方法
①有規律地變化左右落點。如:一左一右.一左兩右等。
②無規律地變化左右落點。
在以上的練習中,兩點打一點者可使用一種技術(如正手2/3台走動攻)或兩種(左推右攻)及兩種以上的技術,一點打兩點者,可使用一種(如反手推擋)或兩種以上的技術(如在擺速練習時,反手推結合反手攻或側身攻)。
(2)作用
①兩點打一點者
a.可提高將幾種技術結合起來的技能,如反手推擋與正手攻球的結合、反手攻球與正手攻球的結合等。
b.可提高步法的移動速度,特別是用一種技術(如正手攻球)在走動中擊球時,對鍛煉步法的意義尤為明顯。
②一點打兩點者,可提高控制與變化落點的能力。
(3)注意點
①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無規律變化的練習難度大,應在有規律變化的練習基礎上進行。
②陪練者(一點打兩點者)擊球的速度和落點、角度的變化應適合對方的水平,最好是經對方努力後即可完成,不經努力就可完成或經過努力也難以完成的練習都是不好的。
③練習目的不同,應有不同要求,如練習反手推擋結合正手攻時,要求用跨步或並步;練習正手2/3台走動攻時,要求用並步或滑跳步。
另外,還應特別注意不能用降低技術質量的方法進行敷衍式的練習。如練習推、側、撲時,不能用勉強的小側身攻。
2、兩點對兩點的練習
(1)方法
①兩斜對兩直:規定一方只能打兩條斜線,另一方只能打兩條直線的練習。
②逢斜變直、逢直變斜:一方可隨意向對方全台擊球;另一方遇斜線未球必須回直線,遇直線未球必須回斜線。
③全台無規律地變化落點的練習。
(2)作用
①走動中將兩種技術結合運用,並有意識地控制擊球落點.
②途斜變直、逢直變斜的難度比兩斜對兩直大,既可提高判斷能力,又可鍛煉步法和有意識地控制落點調動對方的能
③全台練習,往往與戰術相結合。
(3)注意點
從易到難,練習雙方應密切配合。
(三)長短球練習
1、方法:在上面的練習中加進短球的內容,從有規律到無規律。這里的規律有兩個含義:
(1)長短球的落點變化,如,同線長短、異線長短。
(2)長短球變化的間隔時間,如,一長一短、兩長一短或無規律地變化長短落點。
2、作用
(1)提高前後步法及其與左右步法的結合能力。
(2)把打台內、近台及中遠檯球的技術結合起來。
3、要求
(1)手法與步法相結合。
(2)為提高效果,在練習中可結合旋轉變化。
(四)死線活練
1、方法;從右方斜線對打練習始,漸至中路直線對練。又漸至左方斜線對練,再漸至中路對練,漸至右方斜線對練……
2、作用:擊球線路既有規定,又不是一成不變,雙方在走動中練習了所有的線路。
3、注意點:練習雙方密切配合,開始可適當降低速度、力量,以後再漸提高難度。
二、多球練習法
(一)方法
1、多球單練:練習者台旁放一筐多球,做單球練習,擊球失誤不必撿球,從筐中取球繼續練習。
2、供多球練習:
(1)自供自練:如練習發球或攻小球,自己按既定要求供球,再做擊球練習。
(2)他人供球練習:陪練按要求供球,主練照計劃練習。
①單人供球
②雙人供球:供球甲在台旁將球擊給供球乙,供球乙再將球按要求供給主練者,如供球甲在台旁喂下旋球給供球乙,供球乙拉沖弧圈球,主練者進行攻打弧圈球的練習。
(3)機器供球,即利用發球機進行練習。
(二)作用:
1、加大了練習的負荷(包括密度、強度、難度和運動量)。
2、可按既定目的、要求供球,利於集中力量解決某一專項身體素質、技術或戰術問題。尤其是解決有些用單球不易練到的技術難題時,效果特別明顯。如解決攻下旋與上旋球的動作變換問題,可根據不同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隨意變換供下旋、上旋球。主攻者有更多的機會適應來球的旋轉變化。
(三)注意點:
多球練習的球性與對練不盡相同,而且不利於培養盯球的意識(因為無對手),所以應注意與單球練習結合。此外,供球密度與難度亦應適度,否則會事與願違。
三、幫助練習法
顧名思義,一種需藉助他人幫助的練習方法。
(一)方法:
1、男幫女練習法:一般情況下男運動員比女運動員的技術水平高,男幫女可明顯提高女選手的練習效果。
2、高幫低練習法:請比自己水平高的運動員陪練,以提高訓練質量。
3、按己要求陪練法:請對方按自己要求陪練,利於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某項技術或戰術水平。
4、模擬對手陪練法:找打法與自己將要比賽的關鍵選手十分相近者,模擬未來對手進行訓練與比賽,以提高對未來比賽對手的適應能力,如60年代初,日本隊發明了弧圈球,中國隊由廖文挺模擬三木、余長春模擬木村進行陪練,取得了極其明顯的效果。
(二)作用:提高訓練質量;利於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四、指標訓練法
現一般訓練都是以時間為界限的。如右方斜線對攻10分鍾。指標練習法是以完成規定指標為界限的,如右方斜線對攻,以累計對攻500板為限。
(一)方法:
1、雙方共同完成指標法:需雙方共同努力來完成指標的練習。如上述的正手對攻累計500板。
2、單方完成指標法:要求一方完成規定指標的練習。如,搓中突擊命中50板的練習。
(二)作用:及時得到定量的反饋,刺激性強,利於調動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如陳新華在准備第二十八屆世乒賽時,教練員要求他在20分鍾的全台拉削中,削球失誤不得超過15分。開始陳竟失誤39分。以後天天練、天天測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大大超額完成了指標。陳的削球功底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三)注意點:所定指標經過努力應可達到為好,切忌指標過高或過低。
五、單個戰術練習法
根據多次比賽的實踐,將復雜多變的戰術簡化、總結成帶規律性、一般性的戰術,反復練習之。如對付正手單面強攻者(包括弧圈與快抽),可歸納為先壓反手大角,後調正手空當,再壓反手的戰術。平時即照此練習。實踐證明,這確是一個事半功倍的訓練法。
六、附加裝置練習法
為更有效地解決某技術問題,對球台、球網做適當調整或增加附加裝置後再進行訓練的一種方法。
(一)擊目標練習法:為戰術需要,在對方檯面上放置半個乒乓球或其它物品。要求運動員在練習時盡力擊中目標。此法可大大提高控制落點的能力,提高某特定戰術的訓練質量。
(二)升降球網練習法:
1、升網法:將球網稍升高(約1厘米),練習既定內容。此法可增加攻球弧線的彎曲度,對攻球弧線過直者,頗有實用價值。
2、降網法:將球網略下降,按既定內容進行練習。此法多在練習削球或搓球時採用,可降低擊球弧線的高度。
(三)網上加線練習法:將球網上方另加一直線,要求雙方擊球皆從中間穿過(中間約為5厘米)。此法一般在對搓時採用,目的是控制弧線高度。
(四)加寬球台練習法將球台的其中一方改放一個半或兩個檯面,使檯面加寬。
此法多在練習步法時採用,可增加腳步移動的距離和速度。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常在多球練習時採用,大大提高了她側身和撲正手的步法。
(五)降低台高練習法:兒童身材矮,用常規球台練習不利於技術動作的掌握,故將球台高度適當降低。國家體委已正式作出規定:兒童比賽使用矮球台(12歲以下者使用球台高度為68厘米;10歲以下者使用球台高度為64厘米;正規球台高度為76厘米)。
(六)噪音干擾練習法:將正式比賽時觀眾的喧嘩、廣播等雜聲錄音,在訓練中不時地進行潘放,使運動員在平時訓練即對比賽氣氛有所適應。第三十五屆世乒賽在朝鮮平壤舉行,我國選手童玲在與前世界冠軍朝鮮運動員朴英順比賽時,觀眾的傾向性很大。因童玲平日訓練有素,能把朝鮮觀眾的喊聲、掌聲想成是在為自己加油,故而泰然自若,在0:2落後的情況下,連扳三局,反敗為勝。
七、意念打球
這是將心理學知識用於乒乓球訓練的產物。
(一)假想對手,做各種手法、步法練習:腦中想像對手擊出各種球,自己做相應的回球動作。
(二)純意念練習:想像對手擊出各種球,又想像自己做出各種相應的快速還擊動作。也可僅想像自己做快速手法或步法的練習。
(三)暗示拼搶1分法:可在乒乓球常規練習的任何內容中進行。要求練習者在每分球開始前,心中默念(或小聲嘟嚷):「拼,拿下此分!」隨之,提挈全部身心之力,拼搶此分,力爭勝之!
此練習的目的在於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取消一切雜念,一往直前,一心只想拼下此分球,這種心理狀態正是比賽時所最需要的,也是最難得的,一場或一局比賽都是一分一分地打的,抓住每分球,就可獲得全局的勝利。
採用此法練習時,必須強調一絲不苟地按要求去做。為此,應該讓運動員真正清楚此練習的作用,真正信服它,否則敷衍應付式地練習,就難以見效。
筆者曾暗暗做過統計,隊員在練習右方斜線對攻時,若不做拼搶1分的暗示,命中率基本為43~57%,而做了拼搶的暗示後,命中率可提高到50~70%,甚至達到80%。
(四)邊練邊想:練球時,利用撿球時機(或有意稍停一會兒)回憶動作,然後再練,切忌一味傻練,應回憶正確動作的肌肉感覺,檢查擊球失誤的動作錯在哪幾,應如何改正。
(五)提高對技術、戰術動作表象能力的練習:表象,即以前經驗過的實物形象在腦中的反映。運動員看了一個動作或一場比賽後,要求他在腦中能清晰地重現動作或戰術變化,重現的形象越清晰越好。這是學習新技術或提高戰術意識的重要前提。
八、發球、發球搶攻和接發球的訓練方法
(一)發球練習法
1、非球台練習:無需球台,在床上、書桌上或其它場地進行發球練習。這在學習或提高某一發球質量時(僅限解決拋球與揮拍觸球動作的配合,提高發球的旋轉強度;不能解決發球的速度和落點問題)很實用。吉林省運動員劉玉成當年就是利用此法發明的高拋抖動式發球,後拿到球合上試驗果然效果不凡!
2、球台上的多球練習:節省了撿球時間,可把旋轉、速度、落點結合練習。
3、有對手接的發球練習:對方練習接發球,發球者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發球的效果,亦可將戰術意識結合到技術訓練中去。
(二)發球搶攻(沖)練習
1、發一種或一套球後搶攻,限定對方接發球的方法(或攻,或搓?)與落點。如,反手發右側上、下旋至對方右近網,要求對方搓接我中左,我搶攻。
決定對方接發球方法和落點的依據有二:
(1)比賽中接此發球的一般規律;
(2)發球搶攻者正待解決的.問題;
(3)接發球者的技術情況。如,從以上兩條看,應該讓對方接發球撇一個左方配合挑一板正手,但對方不會撇,所以從實效出發,必須作相宜變更。
2、發一種或一套球後搶攻,只限制接發球的落點而不限制其方法(可用攻、拉、搓、撇等技術接),可提高發球者在一定位置上對各種不同接法的球都能搶攻的能力。
3、發一種或一套球後搶攻,只限制接發球的方法而不限制落點:要求判斷好對方接發球的落點,迅速移步後搶攻。
4、發一種或一套球後搶攻,不限制接發球的方法和落點:對發球搶攻者要求更高,不僅步法要移動,而且能搶攻各種不同性能的球。
5、綜合全面練習:不限制發球的種類、落點,對接發球亦無限制,可鍛煉與考查發球搶攻的實戰能力。
在上述練習中,還應注意培養與提高這樣一種意識和技術,即發球後的第一板無法搶攻(對方接發球甚好)時,不應急干盲目搶攻,而應有戰術意識地先控制一板(如對方反手不擅攻,則可控制其反手大角度一板強烈下旋,逼其必以搓回之)。然後爭取下板再搶攻,此在比賽中很有實際意義。
(三)發球搶攻及其與以後技術的配合練習
發球搶攻練習同前,但規定發搶或對方回球落點,然後再進行相持技術的練習。為確保此練習的可行性,發球搶攻這一板力量不要過大。因為此練習的目的是解決發球搶攻與相持技術的結合,改變有些人發球搶攻沒得分就無計可施的局面。
(四)接發球練習練習接發球時,發球方發什麼種類、旋轉、落點變化的球,皆應聽從接發球者的意見。
1、單一發、接練習。
(1)規定一種發球的旋轉和落點,自己用一種或幾種方法接:可集中精力熟悉一種發球。
(2)規定一套發球變化的規律(如,一長一短、一轉一不轉等),自己用一種或幾種方法接。
在分辨不清某種發球的旋轉變化時,用此練習效果最好,可提高判斷能力。
(3)不限制發球的變化規律,全面練習接發球的技術。此法比較結合實戰。
2、對方發球後結合搶攻條件下的接發球練習,可進一步提高接發球的控制能力,及時得到反饋,了解接發球的效果:具體練習方法同1,但加強發球後的搶攻。
無論是單純的發、接練習,還是對方發球後結合搶攻條件下的接發球練習,都必須對接發球提出具體的要求,或搶攻、或擺短、或撇一板、或挑起來……總之,不能是毫無要求的泛泛練習。
(五)接發球結合以後技術的練習
1、在其它內容的練習中,加入特定的發球(即規定發球種類、落點或旋轉)。如擺速練習時,加入接右近網的右側上旋發球,不僅可以大大增加接發球練習的機會,而且還訓練了接發球與後面技術的結合能力。
2、進攻型打法在接發球後打對攻(對方為攻球)或拉攻(對方為削球);削球型打法在接發球後練削球。
3、接發球與第4板球的結合練習:接發球先控制一板,在限制住對方發球搶攻的基礎上,為自己下板球(第4板)的進攻製造機會,發球者一般不打發球搶攻(個別機會球除外)。
九、比賽法
訓練是為了更好地比賽,但有時比賽亦可作為訓練的一種手段。
(一)檢查性比賽
1、周未或每堂課後進行比賽,為熟悉全面技術,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在小型公開賽或內部比賽中,用教練員規定的技術或技術比賽。如:將練習的新技術放在實踐中考驗,看敢不敢用?命中率如何?與其它技術的結合如何?對整個技術打法的影響如何?
(二)緊張性比賽:有意製造比賽的緊張氣氛,藉以對運動員的技術、戰術和心理進行全面的鍛煉與考驗。
1、組織觀眾比賽,有意邀請運動員的家長或朋友參觀,為其增加心理負荷。
2、擂台賽:5至6人一組,只比賽一局,勝者繼續打,敗者下台等候輪轉再戰。
3、升降台賽:兩人一台,數台同時比賽,勝者挪向臨近的球台,敗者降到另一方向臨近的球台,若干時間後,優勝者集中到前兩台,失敗者集中到後兩台。可事先規走,依不同台號順序決定獎懲。
(三)特定技、戰術比賽法
1、限定技術比賽。如,拉球對削球的比賽,規定突擊或削中反攻失誤1球丟2分,命中得1分;拉球與削球均為常規記分法,以突出訓練的重點。
2、20平後比賽:可打擂台、升降台或循環賽,以提高打關鍵球的能力。
3、輪換發球法比賽。
4、發球搶攻比賽。
(1)5板球的發球搶攻比賽:發球搶攻者在第5板球內打死對方算勝1分(發球為第1板,接發球為第2板,發球搶攻為第3板……),未打死對方可算失分,亦可再繼續打下去,輸了失1分,勝了不計分。可採用每局21分或11分的比賽方法,亦可從15平,17:18或20平後開始比賽。
(2)7板球的發球搶攻比賽:現接發球水平普遍提高,比賽中常會遇到第3板球難於搶攻的情況,此時勉強搶攻,極易失誤。最好的辦法是先控制一板,盡量使對方無法搶攻,然後在第5板球時再搶攻,力爭第7板球打死對方。
5、接發球比賽,接發球使對方無法發球搶攻或搶攻第1板失誤得1分,接發球失誤或對方搶攻得分算失1分。
(四)適應性比賽:根據重大比賽的場次、觀眾、地理等條件,安排專門的適應性比賽。
1、模擬將要舉行的比賽規模進行比賽,具體比賽方法、球台、球等皆應與真正的大賽一致。
2、有意選擇和即將舉行賽事的地理、氣候等條件相似的地區、城市中比賽。
最好將1與2結合起來。
(五)讓分比賽法
根據比賽目的和雙方技術實力,規定一方對另一方讓分進行比賽。如,從0:5開始比賽,從16:19開始比賽。
;❺ 如何提高少兒乒乓球訓練方法的技巧
一、掌握好的基本功,可以通過視頻或專業教練進行學習,包括:
1)手法,如攻球、發球、接發球,搓球等;
2)步法,如單步、跨步和交叉步等;
3)注重手法和步法的協調。
二、形成了自己的打法,有自己的專長技術。
三、有一隻適合自己打法能發揮技術特點的好的球拍。
四、有好的比賽策略,包括:知己知彼、專長技術的組合化、形成穩定的得分技術、要有必勝的信心等,遇見不同的對手,能打出不同的技戰術組合。
五、有好的比賽心態,不拋棄,不放棄,即:見高手不放棄,遇低手不摒棄。
六、平時,常和不同打法的選手過招,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和非常規技術的使用能力。
七、會從專業的角度欣賞未來對手的比賽,能及時發現對手在技術、戰術、非常規技術和臨場發揮等存在的問題,會加以針對性的利用,為自己勝利打下基礎。
❻ 兒童輪滑的運動技巧有哪些要領
廣場上那些滑行著的小小身影看起來十分可愛,也頗為瀟灑。 兒童 輪滑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兒童輪滑技巧,希望你們喜歡。
兒童輪滑技巧一:五個基本動作
1、站立
先穿戴好輪滑鞋和護具,然後站起來,站好以後,可以試著讓寶寶兩臂從體側平舉至肩高,左腳跟頂住右腳內側,成T字形站立。這是最基礎的輪滑姿勢,也是對寶寶膽量的第一個考驗。對於三歲的寶寶而言,日常的行走對他們而言已經很輕鬆了,但是穿上輪滑鞋站起來可是頭一次,因為這裡面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寶寶不能確定到底有沒有危險。
2、踏步
包括原地踏步、側踏步、踏步前行等動作。在踏步前行前,最好花幾分鍾時間熱身,例如可以做15次原地高抬腿、踏步及跺腳,主要是為了增強寶寶的腿部力量,為開始滑行做准備。
然後雙腳由T字變成外八字向前踏步,重心移至左腿右腿稍抬起、放下。再把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稍抬起、放下。反復進行練習,逐漸加快速度。
3、滑行
在練習一段時間的踏步前行後,可以開始學習滑行。這可不要太急,最好等寶寶踏步熟練後。有的寶寶很快就能熟練,有的寶寶要練上好幾個小時。
滑行動作的要領是左腳在前成弓步,右腳向側蹬出,上身向前微傾斜,兩臂平伸與肩同高,重心放在左腳上。然後右腳收回到左腳內側,右腳向前滑出,左腳向後外側蹬出,同時重心由左腳移動到右腳,收腳到右腳內側。此外,就像我們考駕照一樣,彎道滑行也很重要。轉彎的時候,注意重心下降,並落在一隻腳上。
4、停止
在滑行中,有時需要及時停止滑行,所以在孩子初步掌握滑行基本動作的同時,就要學會停止滑行的 方法 。停止的方法分:正中切法、A字停刀、T字停刀、轉彎急停。
5、安全跌倒
安全跌倒的訓練是透過護具及全身來分散跌倒時的沖擊力,跌倒時保持讓身體向前撲倒,避免向後跌坐或讓身體某一部份完全承受撞擊,如臀部、下巴、手腕、手肘、膝蓋等,以減少單一部位受傷的程度。
兒童輪滑技巧二:注意事項
1、一雙合腳、舒適、輕盈的輪滑鞋。
三個輪子的鞋不是真正的鞋。真正的鞋四個輪子,而且最小為27碼。如果你只知道號而不知道碼,那換算公式如下:號*2-10=碼。例如:19號,就是28碼。鞋一定不要大,而且一定要穿棉質運動長筒襪,既保護嬌嫩的皮膚、保證鞋與腳密貼不打滑,又吸汗。腳在鞋裡松動,滑行過程中不跟腳,將使孩子養成雙腳向內傾的壞習慣,不但影響骨骼發育,而且滑不快。
2、技術讓位與過程
貓著腰,團著身,甩動雙臂,是非常專業,非常賞心悅目的滑行姿態。如果你想讓自己四歲、五歲的孩子成為一名為國爭光的輪滑運動員,你可以把這種結果看成目標。不過,大多數的孩子不是為了這個才輪滑的,所以,為什麼一定要練習貓腰呢?貓上三分鍾,腰就會非常地酸,膝蓋就會非常地疼。
學習輪滑可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還能提高孩子的 人際交往 能力。兒童輪滑有五個基本動作,即站立、踏步、滑行、停止以及安全跌倒,這五個動作看似簡單,學習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和風險。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兒童輪滑的好處:
學習輪滑可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輪滑練習可以提高孩子心肺功能、靈敏度、平衡能力以及身體協調性。有的孩子以前經常感冒,但練了2、3年輪滑後體質明顯改善,很少生病了;而且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兒童輪滑的優點
娛樂性
輪滑鞋有很強的娛樂性,從速度或技術上的都很是有趣,並且既可以個人單獨練習也可以群體游戲。所以無論是平時休閑運動亦或朋友、同學之間舉行的小型比賽,通過輪滑這項運動,可使人們從平時緊張、繁重的學習和工作中解脫出來,適當進行一些活動,從而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
環保性
輪滑運動本身不會產生任何污染,倡導了健康的環保理念,是一項時尚的健康運動。
健身性
輪滑是一項全身性運動,它能促進心腦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的改善和代謝作用的加強,例如促進心腦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的改善和代謝,能增強臂、腿、腰、腹等各處肌肉的力量和身體各個關節的靈活性,特別是對人平衡能力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幫助和協調。同時,輪滑也是一項健康的有氧運動,一般來說輪滑的最大氧氣消耗量(測量運動強度的基準)是跑步的90%,而保持有氧運動的最佳強度很有效果是保持23km/hr的速度滑輪滑時測量的心跳數是最大心跳數的74%,這屬於典型的有氧運動可以達到強化心血管和燃燒脂肪的效果。所以,也有越來越多女孩子把輪滑作為一項改善體形,減肥塑身的運動。
工具性
除了上述的特性外,輪滑還具有很多體育項目所不具備的一個特性,就是它可以當做交通工具。一般情況下,在平整的路面上,輪滑都可以代步成為交通工具。當然抓地性會因路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在交通越來越擁擠的今天,輪滑已經為一種流行和時髦的交通工具。當然,還是要提醒大家,滑著輪滑穿梭於車來人往的大街上時,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安全性
作為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運動,輪滑除了擁有極限運動所均有的娛樂性和刺激性外,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輪滑有著較強的安全性。美國麻省大學最近的研究 報告 中,提出了一項驚人的發現:直排輪鞋運動對關節所造成的沖擊力較跑步對關節的沖擊力低約50%。這主要是因為滑輪滑與跑步不一樣輪滑踏步的時候引起輪子的轉動,採用聚氨酯製成的輪子的彈性對關節沖擊很小,因此老年人和小孩子也適合這項運動, 戴上頭盔和護具,摔倒後受傷的危險性很小。
經濟性
作為一項簡單經濟的運動,大家再玩輪滑的時候除了初學時需要貯備的輪滑鞋和護具外,幾乎不用再花費其他費用,這些運動器材的使用壽命也很長,無需一直更換。而且輪滑不像 游泳 網球 等運動一樣,需要特定的運動場所,需要花費一筆價格不菲的會員費,辦理會員卡進入專業場練習等。
方便性
就像第五條中提到的一樣,輪滑不需要特定的運動場地,甚至專門有在公路上舉辦的輪滑公路賽等賽事,這些都展現出了輪滑這項運動的方便快捷性,同時,輪滑的另一大特點就是環保,既不消耗能源也不造成環境污染。所以玩輪滑基本沒有什麼顧慮,只要你想玩,就沒有什麼可猶豫的,找到一塊平整的路面就可以享受輪滑帶給你的樂趣了。
刺激性
雖然輪滑是相對危險系數較低的一項極限運動,但這其實僅限於業余休閑的玩家來講的,例如極限輪滑仍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與刺激的運動。極限輪滑主要分為街式極限輪滑和專業場地極限輪滑,而專業場地的比賽又可以分為道具賽和半管賽。這些比賽主要是做些危險動作,比如下梯,跳台,空中動作。評委根據動作的難度和完成情況來評分,在觀眾大飽眼福的同時也絕對能讓你體會到輪滑無與倫比的刺激性。
觀賞性
花樣輪滑最初的出現是為了進行花樣滑冰的訓練,所以二者的觀賞性也幾近相當。輪滑的另一個項目--平地花式輪滑同樣極具觀賞性。從事平地花式輪滑時,運動員穿輪滑鞋靈活運用各種靈活多變的步法繞過放置在地上的障礙物,動作敏捷、靈巧,往往讓觀眾驚嘆不已,掌聲不斷。而速度輪滑則與跑步類似,更多注重的是速度,以至於在輪滑的三個單項中是觀賞性相對較差的一項,但由於運動的高速度和高難度,使得速度輪滑看起來仍是非常精彩。
❼ 怎樣教孩子踢足球的教學方法
通過踢球能發展小孩下肢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度,同時對發展小孩的奔跑能力也有益處。孩子一開始並不會踢球,這時就需要大人的耐心指導了,如何教孩子踢 足球 ?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怎樣教孩子踢足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教孩子踢足球的 方法
1、慢跑
訓練之前的第一個步驟,速度要適中,僅僅為了熱身。
2、准備活動
保證身體各部位肌肉活動開。項目有蹲起、壓腿、原地小步跑、踝關節、腕關節、腰部。
3、顛球
顛球大家都知道,但小孩子畢竟腿不夠長,身高也不足,練正常顛球有困難,所以可以採取特殊的方法。顛一次球可以讓球落地彈起後,再把球踢起一次,在這過程中盡量保持球在自己控制范圍內,注意力度,練習球感。
4、帶球跑動
行進間的帶球,開始速度不要快,在身體一側盡量保持直線,速度快的時候不要勉強,注意不要受傷。
5、原地左右撥球
這里的原地不是站著不動,而是用右腳踩到球上向左撥,身體短距離迅速向左平移,換左腳踩到球上向右撥,身體短距離迅速向右平移,按此方法交替進行。
6、原地腳內彈球
將球放置兩腳之間,然後左右腳交替快速向內撥球,練習孩子控制球的能力和球感。
7、傳球
這個容易理解,大人也都會,方便教學。但要注意技術動作,腳內側先前,支撐腿重心靠後,觸球腳踢推球的中部。
教孩子怎麼踢足球的 經驗 分享
大多數孩子在6歲左右,都能學會正確地踢足球,不過,要到8歲以上,他們才能真正掌握踢球的技巧。
1、先來認識腳先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足部術語,會讓他學起來更容易。寶寶用來踢球的那隻腳應該叫做踢球腳,而另一隻腳叫做站位腳。腳上隆起的部分叫做“腳背”。大多數用右手的孩子願意用右腳踢球,但也有一些可能喜歡用左腳。事實上,要想讓足球滿場跑,你的孩子最終得學會用兩只腳踢球,但一開始,讓他用他覺得最舒服的那隻腳來踢就行了。
2、鞋子要合適
如果讓孩子穿涼鞋或光腳踢球,他的腳趾可能會受傷。
初學者最好穿球鞋。不必給孩子帶腿部護板,等他去參加正式比賽時才需要帶。
3、選擇大小合適的足球
美國少年足球協會建議8歲以下的孩子用3號球,8~12歲的孩子用4號球,5號球供大孩子和成年人使用。足球的型號是國際統一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參考這種建議。
4、把球放在站位腳旁邊
如果你家裡附近有草地球場,最好帶孩子到那兒去。通常來說,草地是最佳場地,因為草能夠讓足球速度變慢,孩子更容易控制。開始先教孩子怎麼踢定位球。
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把自己那隻不踢球的站位腳放在足球旁邊,大約離球5~7厘米。站位腳的腳趾應該沖著球要踢出去的方向。
5、甩起要踢球的腳
當孩子把足球在站位腳旁放好後,讓他沖著球把要踢球的那隻腳甩起來……
6、甩起要踢球的腳
很多初學者都想用腳趾踢球。
但你要教孩子用腳背踢球,腳背的面積更大,這樣更好控制。
孩子應該用腳背來踢足球的中心,既不是靠近球的上面,也不是靠近球的下面……
7、甩起要踢球的腳
告訴孩子踢中球後,仍要繼續讓腳向前。
把踢球的動作做完,會讓他踢得更有力量。
8、怎樣停球
當孩子學會踢定位球後,可以教他怎樣停球。
把球滾向你的孩子,讓他抬起站位腳,放到球上面,把球按住或者說把球“停住”。
當球停下來後,讓孩子把站位腳放到球的旁邊,然後用踢球的腳用力把球踢起來。
9、跟著球跑,再踢一次
當然了,踢球只是個開始。如果你的孩子只知道站在那兒看著球跑進場地,做給他看怎樣跟著球跑,然後再踢一次。
教孩子踢足球的技巧
1、踢裝在網袋中的球
(1)將球裝在網袋中,家長手拎著網袋,球稍稍離地面,讓寶寶原地或助跑幾步踢球。
(2)寶寶用手拎著裝在網袋裡的球,用腳連續不斷地踢,踢的力量不宜太大,可以單腳連續踢,也可兩腳交替踢,以踢的次數多為好。
2、踢大塑料球
(1)踢固定的大塑料球。將球固定在場地上,讓寶寶助跑幾步,然後用腳向前踢球。
(2)踢滾來的大塑料球。家長將球滾向寶寶,讓寶寶原地或助跑幾步踢滾來的球。
3、搶球。家長用腳做各種控球動作,寶寶用腳踢家長腳下的球,以寶寶踢到球為勝。搶球時寶寶可以用身體擠撞家長。
4、用腳運球。讓寶寶沿著長方形、圓形或三角形的邊線用腳不斷地觸球,一腳連續或兩腳交替均可。腳觸球的力量小些,邊跑邊運(觸)球。以不停下,觸球的次數多為好。
5、踢球進門。在牆上畫上“球門”或用兩個標志物(積木、椅子等)組成“球門”,家長做守門員。將球放在距球門3~8米的距離,讓寶寶用力將球踢向家長。進門的次數多為好。可以用塑料大球、小足球、膠 排球 多個橫放一排,讓寶寶輪流踢。
6、二人或多人踢來回球
(1)二人面對面,相距3~8米,將球踢向對方,來回踢的次數多為好。
❽ 少兒籃球訓練的方法和手段
1、少兒籃球意識的培養
所謂籃球意識,是指籃球運動員在實踐活動中經過大腦積極思維過程而產生的一種正確反映籃球運動規律的專項能力。它是運動員在實踐中的自覺性、目的性、計劃性和社會性的具體表現,它的形成需要較長時期的科學、系統的訓練,重視少兒運動員的意識培養,不斷開發和挖掘少兒運動員的心理潛能是訓練工作的中心環節。
良好的個人籃球意識,能為比賽創造和抓住許多投籃機會,能隱蔽、多變、及時、准確地傳球,使對方防不勝防,能根據對方的特點及其所處的位置和行動意圖,及時做出判斷,合理搶佔有利位置,限制對方的行動,達到防守的目的等。因此,抓好少兒籃球意識的培養,對提高籃球運動水平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注重基本功的系統訓練
少年兒童大腦皮層神經過程靈活性高,可塑性大,接受能力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高,而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不夠均衡,肌肉用力和放鬆不夠協調,容易產生多餘動作,動作技術不穩定、易變形。因此,在對少年兒童進行基本技術訓練的過程中,要規范動作、重視防守,強調球性球感訓練,球場意識的培養要貫穿訓練的始終。由於少年兒童的肌肉力量較弱,在技術訓練中可通過減輕練習的'強度,降低練習的難度和要求,減少練習的次數、密度、距離來保證動作的質量。
同時,因為少年兒童神經信號系統的機能還不完善,對詞語理解還不夠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語言要准確精煉、生動形象;教練員的示範動作在教學訓練中是少兒直接模仿的對象,是動作的典範,所以要力求做到熟練、准確、輕松、美觀,使學生在學習一開始就對動作建立一個正確的美觀形象。正確優美的示範不但能使學生明確動作的完美形象,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興趣,起到動員和鼓舞作用。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果,有利於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
講解要與示範相結合,以“動”助講。“動”是指教練對技術動作的直觀示範,它利於幫助少年兒童感知動作表象,建立技術動作概念。教練在講解中應與示範動作相結合,這點作為基層體校教練員必須引起重視,尤其是在學習新動作時,對少年兒童更應不厭其煩地耐心誘導,有的較難動作需要教練員手把手地教。
3、發揮興趣在少兒籃球訓練中的作用
“籃球運動的基礎是少年兒童對籃球的興趣”這句話是有深刻道理的,對於少年兒童階段的訓練應是以“玩”為主,讓他們在“玩”球過程中尋找樂趣。成千上萬名打籃球的孩子最後成才的畢竟是少數,但如果成千上萬的少年兒童對籃球產生極大的興趣並投入到籃球運動中去,這是從事籃球工作的教師與教練員們對籃球運動的貢獻。當然,少年兒童籃球訓練絕不是為“玩”而玩。
我們認為,在少兒訓練階段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盡力發展孩子們的球感,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教練在訓練中應該組織好每次課,採用多樣的練習形式,練習內容要有興趣性。同時教練員要善於判斷學生在練習中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可通過學生做練習的神色、表情、姿勢、動作速度,用力的大小來判斷,一旦發現“分心”現象就要及時變換練習進行調整。
一、注重柔韌和靈敏素質練習為學習籃球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柔韌素質影響籃球技術動作的幅度和難度,靈敏素質特別是敏捷的反應決定一名籃球運動員的前途。
常用的柔韌和靈敏性練習:
1、曲肘摸背、背後上下曲肘拉手。要領:肘關節高抬。
2、分腿立向前屈體。要領:腿伸直手觸地。
3、側弓步壓腿 。要領:支撐腳跟著地,另一腳尖立起重心盡量向後。
4、仰卧舉單腿。要領:兩腿伸直,同側手觸摸抬起的腳尖。5、轉體。要領:腳跟不要離地。
6、身體後伸。要領:膝關節前頂,兩手觸摸腳跟。
7、兩人相互踩腳。要領:腳步靈活,不能用腳踢。
8、站、蹲、坐、爬啟動跑的練習。要領:拋球要突然,啟動反應要快。
9、轉身後搶球練習。要領:教師用手拋球,學生轉身後搶球。
二、結合籃球步法提高運動員的快速移動能力。
籃球場上的快速移動能力是運動員最基本的條件之一,籃球步法又是打好籃球的最基本的技術之一。利用籃球步法提高運動員的快速移動能力,這是兒童速度敏感期中十分重要。
常用的練習:
1、 變速、變向跑。要求:變速、變向時要突然加速。
2、 看信號互相追逐。二人一組跑到教師面前時根據教師的手勢向左或向右變向跑後互相追逐。
3、模仿對方移動。二人一組,一人做移動,另一人做相應的移動。
4、看手勢做防守步法的練習。看教練手勢做各種防守步法和綜合防守步法練習。各種步法的綜合練習。
5、可在球場內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兩種以上的防守步法練習。
6、一對一防守練習。一人進攻,一人防守。防守者要與進攻者保持一定的距離。
三、用運球的方法提高運動員的球性。
在運球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基本運球手法與各種運球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以加強基本運球手法練習來促進各種運球技術的學習。
常用的基本運球手法練習:
1、以肘為軸用力拍球。盡量減少手與球的間隙,手的跟隨動作要柔和。
2、以肩為軸用力拍球,手的跟隨距離要長,手要用力拍球。
3、原地的前後、左右拉運球。拉球前最後一次運球要有力。
4、各種變向運球練習。(體前變向換手、不換手運球、後轉身運球、半後轉身運球、背後運球、跨下運球)
5、體前變向換手接背後、後轉身、跨下運球。
6、跨下接背後、後轉身運球。
❾ 親子拔河比賽簡單規則
親子拔河比賽簡單游戲規則:每班派15位媽媽,15個孩子,比賽的開始和結束要以裁判的哨聲為准,先將紅繩垂直線拉過己方劃定的線的隊伍為勝方隊伍。
拔河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拔河道為比賽地上畫3條直線,每條線之間的間隔為2米,居中的線為中線,兩邊的線為河界。除了相關參賽人員和裁判以為,其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二、比賽方法:比賽採取五局三勝制。
拔河比賽:人數相等的雙方對拉一根粗繩以比較力量的對抗性體育娛樂活動。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牽鉤」就是早期的拔河運動,由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最初拔河主要用以訓練兵卒在作戰時鉤拉或強拒的能力,後來被水鄉漁民仿效,成為一項民間體育娛樂活動。
拔河技巧:
拔河之自由體圖(你的身體的姿勢)
假設上圖為一平衡的情況下,作用力於重心(CG)的力為重力(Fcg),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與垂直分力分別為(Gh)與(Gv);繩子反作用力的水平與垂直分力分別為(Ph)與(Pv)。
傾倒力矩與回復力矩
假設在拔河時之支點位於足部壓力中心處,若要讓身體達到平衡必須具備下列二個條件:
一為合力為零,亦即圖一中的重力(Fcg)等於地面垂直反作用力(Gv)與拔河繩上垂直分力(Pv)的和,其公式是Fcg=Gv+Pv;
二為合力矩為零,亦即透過握繩處至足部支點所產生的傾倒力矩要等於由重力至足部支點所產生的回復力矩。
摩擦力
於現代室內拔河比賽中,選手穿著利於比賽的專用拔河鞋,其最主要的著眼點是專用拔河鞋具有較高的摩擦系數,在相同的垂直作用立下,可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如此較有利於姿勢的穩定與平衡。
一訓練有素之一流隊伍對拔河鞋底及拔河道表面的潔凈都非常注意,其原因在於兩者表面的不潔是造成摩擦系數減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心至足部支點與地面的夾角愈小,所獲得的水平分力最大,但垂直分力也愈小,若垂直分力所造成的摩擦力小於對方之拉力時,將產生不利的滑動現象。
如重心至足部之點與地面的夾角角度較大時,回復力矩小於傾倒力矩,雖不易滑動,但因回復力矩的減小容易發生體軸向前傾倒的現象,這對比賽亦是不利的。
合力
經由研究數據發現,若有兩位各能產生80公斤重(KGW)水平拉力的選手,以串聯的方式測量其總拉力,所得之合力值要小於兩位選手之水平拉力的和160公斤重(KGW),其原因在於兩人以串聯方式來拉的情況下,合力會有所消耗,這種現象在多人的情況下更明顯。
因此教練在安排選手位置及選手施力方向的指導需要注意到合力的因素。施力需施在有利的方向上及時間點上,方能對我方有利,否則縱使具備有極大的肌力,若不能在相同的時間脈動時配合施以有效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也是不具意義的,甚至要再產生一力來平衡此多餘的力。
因此參賽的八位選手若在產生作用力的時間上能夠一致,以在單位時間內便可產生較大的沖量(作用力合力F×作用時間T),給予對方較大的破壞性。
基本力學模式
經由運動學研究,拔河運動是透過身體三組重要的關節組合運作的槓桿作用型態(圖二),一為腿瞪力的膝關節(β),其最佳角度介於110度至160度間;二為軀干張力的髖關節(γ),其最佳角度介於90度至120度間;三為足部支點與地面的夾角(α),其最佳角度介於40度至60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