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快速收球桿的方法

快速收球桿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9 00:28:30

❶ 檯球的縮桿技術要領講解

隨著檯球運動在全球的又一次興起和斯諾克這項紳士運動的廣泛傳播,人們又逐漸給檯球運動一個正確的評價。低桿,擊打球的下部,可以把能量完全傳輸到目標球上,母球先靜止,而後旋轉往後運行,俗稱縮桿。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檯球的縮桿技術要領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檯球的縮桿技術要領
1.發力要迅捷。

2.注意對球桿的延伸,也就是不要馬上抽回球桿,這樣會造成發力不充分。也就是俗稱抖腕。

3.多運用小手臂的擺動,除非必要不要用手腕的擺動來發力,特別是你後手不穩的情況下。

4.球桿盡量放平,因為斜放球桿的話,出桿擊打母球時,會造成有一部分向下的分力,從而導致低桿不強。

5.皮頭邊緣部分多擦巧粉。

6.瞄球時最近點盡量靠近母球,不要大於0.5厘米。一是有利於提高準度。其次,發力會更接近你瞄球時的預期值,做到發力充分。

7.除非有必要,盡量少瞄最低點,可以通過控制力度來取得想要的效果。
檯球縮桿注意事項
1.打拉桿球時球桿要和桌面平行(有人為了打到球的下部把球桿後端抬起,這是不正確的);手盡量平鋪在桌面,使得皮頭能打到球的下部,技術越高打的點還可以越低。(越低也就越有跳球的危險)。

2。發力的胳膊(通常為右)稍稍緊綳(太緊和太放鬆都影響打球的質量)。發力的大小和球回來的距離成正比。

3.推桿時要快,造成本球反方向旋轉(這是拉桿的必需條件)。收桿不能太急,要給出皮頭與球的摩擦時間。

4.在一開始別忘了打些巧克粉,防止滑桿。
打檯球出桿的正確姿勢
1、檯球出桿的正確姿勢

檢查你的出桿是否筆直的方法:在距離袋口1尺的地方放一個目標球,距離目標球1尺的地方放置母球並且都在一條直線上。完美的出桿可以讓目標球筆直的進袋,否則,你的出桿就是有缺點的。出桿之前一定要運桿!讓你的後手放鬆從而產生流暢的出桿。花些時間在運桿上,不要匆促出桿。在運桿的同時觀察主球和你要擊打的目標球的下球點,把它們聯系起來。

最後,在出桿的時候,使你的精神集中在目標球上。在運桿和出桿的時候,除了你的小臂,其他身體任何部位都要保持靜止不動,並且握桿手的小臂只作前後運動,不要左右擺動。顯然的,如果有任何的左右擺動,你的出桿就不會是一條直線,而且也不會擊打到你想要擊打的母球的點,失誤會隨之產生。運桿的時候,盡量讓球桿保持水平。自然延伸,讓球桿擊打到母球後自然的延伸出去,自然停止。

2、檯球出桿的要領

2.1、眼睛要清楚地感覺到皮頭的速度(是皮頭),如果太快,只會晃一下你的眼睛。

2.2、盡量找到球桿是在勻加速狀態下擊球的。而且後手不要干擾球桿向前的慣性,擊到母球的擊點後,不要用手握住球桿,讓球桿地動能充分一傳遞到母球里去。

2.3、感覺暴擊點不同位置時母球入力的不同效果,以低桿為例。暴擊點如果在還沒有接觸到母球前,那麼這種入力的效果就是不好的。通常用來打一些剎車球。暴擊點如果在母球的擊點上,這種球是目前大部分球友都經常使用的擊球方式,入力效果普通。

3、如何使自己打檯球出桿更穩定

3.1、球桿瞄準既定的擊點和方向運桿三次,停在主球附近約5毫米處。

3.2、將球桿從主球附近拉回到准備出桿的位置,默數一、二、三。

3.3、從准備出桿位置再進行認真瞄準,並黑數一、二、三後再出桿擊球。

3.4、擊球後不要馬上收桿起身,應默數一、二、三後再收桿,以防止擊球後馬上收引起的失識動作。

沒事的時候多練習練習,相信作為初學者的你很快就能改善出桿不穩的問題了。



猜你喜歡:

1. 打好檯球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2. 打檯球低桿和縮桿的區別

3. 檯球斯登桿法技巧介紹

4. 打檯球低桿發力有什麼方法

5. 打撞球的桿法

❷ 高爾夫握桿的方法有幾種

握桿可以根據不同人的情況分成許多種,但是總的來說可以分成以下三種:

1.重疊握桿法:這種握桿方式是被廣泛採用的握法,具體握法如下:

(1)桿倚靠在體前,用右手支住,將左手掌貼於球桿握柄處,手背正對目標,使球桿握柄從食指的第二關節起斜向通過掌心。握柄尾部余出五毫米左右,以小指、無名指和中指將球桿握在小魚際和小拇指指根間。食指自然收攏握住球桿,拇指沿球桿握柄縱長自然伸出壓按在握柄正中稍偏右側。拇指與食指指根形成V形,其尖端指向頸部右側與右肩之間。

(2)將右手手掌張開,掌心正朝向目標方向,緊貼在球桿握柄的右側方,使握桿的縱長從食指第二關節開始通過中指與無名指的指根,小指勾搭在左手的食指上或食指與中指間隙上,手指收攏,握住球桿,中指和無名指用力握緊,食指呈鉤狀彎曲,大魚際包在左手拇指上。拇指與食指指根形成V形,其尖端指向頸部右側。

(3)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兩手拇指及食指指根部構成的V形應該嚴密緊湊,拇指從虎口至末端指關節與食指貼緊這種握法之所以使用最普遍,是因為它能夠較好地保持兩手的一體感,便於控制左右兩手用力的平衡,一般手掌大、手指長、力大人士可採用該握桿法。

2.自然握桿法:又稱棒球式握法,顧名思義就是像握棒球桿一樣左右兩手分開用十指握住球桿,右手的小指與左手的食指相貼。這種握法較適合力量差者、高齡者及女性,其優點在於能夠更好地利用右手手臂力量。但是由於左右手之間沒有任何交叉和勾搭,不易保證兩手的一體性,而且因為左右手在擊球過程中的用力均衡性難以保證,並且過於使用手腕,所以容易對球的方向性產生不利影響。

3.互鎖握桿法:互鎖握桿法中,右手的小指不是疊搭在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的縫隙上方,而是插入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鉤鎖住食指。這種握法主要用於手小指短的人及力量較差的女性,使用這種握法因為左右手連鎖在一起容易產生一體感,而且利於使用右手力量,但是由於此時兩手都用手掌來握桿,會產生不適感。另外不習慣此握法的人因為左手食指和中指之間插入了小指而使左手食指翹起,導致本來就無力的左手更加無力,而且在舉桿到最高點停頓時,即揮桿頂點時右手的小指牽拉左手食指容易引起左手腕前傾,造成過分揮桿並且可能因此而影響擊球的准確性。

❸ 如何才能輕松穩定收桿

好的揮桿不僅從平衡開始,也需要在平衡中結束。收桿一般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高收桿、低收桿、倒寫C收桿。怎樣才能做出漂亮又正確的收桿?學會在收桿時保持平衡對整個揮桿過程都很重要。 VIP高爾夫教學中心高級職業教練伏 江莉 伏江莉,VIP高爾夫教學中心高級職業教練。擅長高爾夫揮桿電腦分析,能讓學員在短時間內掌握高爾夫要領,輕松學會高爾夫。 高收桿 高收桿的主要特點是收桿時雙手位置較高,左手肘抬起。一般說來,高收桿姿勢常與一些推擊球有關,如左推球或者小右推球,以及一些打薄和打在桿頭跟部的球。雖然高收桿本身未必是壞事,但促成高收桿的一系列揮桿動作常會招致麻煩。多數高收桿的球手傾向以過分的內-外的揮桿路徑擊球,桿頭從內側向目標線外側移動。雖然由內向外的揮桿路徑也為眾多球手所偏愛,但一旦這個路徑誇張到造成高收桿,揮桿就變得較難控制。 低收桿 低收桿與高收桿相反,低收桿是由過度的外-內的揮桿路徑造成。球手以這種路徑擊球通常是因為球桿從揮桿平面頂部陡直下桿,以致桿頭抄近路擊球區擊球,這樣打起的草皮會傾斜著穿過目標線,且打痕較深。這種過度的由外向內的揮桿路徑常是因為由雙臂而不是身體主導下桿而造成。因為當雙臂快速移動超過身體先進入擊球區,球桿也隨之從揮桿平面的頂部陡然而下,以一個很陡直的角度進入擊球區,常造成右拉球(擊球時桿面開放)、左推球(擊球時桿面關閉)以及從桿頭趾部擊出的球。 倒寫C收桿 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收桿方式現在已經是一種很嚴重的毛病收桿。倒寫C的收桿中誇張的弧形背部,會對身體造成不正確的壓力,而且上半身向後傾,下半身滑動,收桿的平衡性很差。 雙腿側傾以及雙腿在擊球區轉動太快的球手常會在收桿時身體嚴重後傾,因為身體無法與雙腿的動作保持一致。雙腿雖然向前方移動,但身體重量依然在右腳上,導致擊球乏力。另外,身體扭轉軸翻轉也會導致這樣的收桿錯誤。若上桿時身體重量沒有轉移到右腳,只是擱淺在左腳上,就會產生扭轉軸翻轉。從上頂點處下桿,因扭轉軸翻轉,身體重量無處可去,便只得轉移到右腿上去。 糾正因腿部左移動造成的倒寫C收桿,需要增加臀部轉動,較少滑動。修正扭轉軸翻轉錯誤,則要控制好身體的重量轉移。 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漂亮又正確的收桿呢?修正這種收桿最有效方法就是在多做揮桿練習,放鬆收桿!在每次收桿時注意充分轉身,手臂柔軟、放鬆。在取得較為理想的收桿時,如雙臂彎曲、折疊,球桿自然靠在背部,注意保持這個收桿姿勢(如果雙臂比較放鬆,保持幾秒鍾會很簡單),來強化正確收桿的感覺。幾次空揮練習後,再打幾個球,並注意每次收桿時都充分轉動,手臂保持放鬆,這樣你就可以擁有漂亮又正確的揮桿了。 幫你選球桿 球桿的規格 鐵桿桿頭上的數字表明它的種類和設計用途。通常情況下3號鐵桿的長度是最長的,而且桿面斜度最小,打出的球飛行距離較遠,而且飛得比較低。數字越大,桿身長度越短,桿面斜度越大,打出的球飛行距離也就越短。 球員應該選擇適合自已的球桿。全套的球桿數量是14,但作為一名新手,沒有必要用整套的球桿。新手球員可以用一根鐵桿來開始自己的高爾夫運動之旅,選用6號和7號鐵桿是最合適的。新手可以購買一些單獨出售的球桿,也可以使用在高爾夫課上提供的球桿。 桿頭的設計 一些鐵桿桿頭的底端比較薄,背面較平,這就是所謂的刀背式桿頭。一般來說,技術較好的高爾夫球手喜歡這種桿頭,認為它們不僅好看,而且擊球感覺非常好。如果使用刀背式桿頭發生擊球失誤,那麼造成比較大的距離誤差或者角度誤差。還有一些桿頭中間薄,周圍厚,在中間形成了一個凹進去的空間。這種桿頭底部較寬,頸部有一些輕微彎曲。用這種球桿打球如果發生擊球失誤,距離誤差和角度誤差相對較小。 1號木桿的桿頭比較特殊,桿頭比其他球桿的桿頭大,通常由鈦金屬製成,質量輕,硬度大。桿頭底部也有凹陷,內部更寬,更大。 青少年球員應該使用專用的球桿,因為這種球桿更輕握柄更細。使用這種專用的青少年球桿,可以幫助青少年球員改進揮桿,如果使用成年選手的球桿反而不利於他們技術的提升。PGA職業球員們使用的都是為他們專門定製的符合比賽要求的球桿。 球桿的桿身和長度 高爾夫球桿的桿身通常是由不銹鋼材料或者石墨製成的。桿身的垂韌度和扭轉度有多個等級。高爾夫球員應該選用那種適應自己揮桿方式和揮桿速度的桿身。選擇的時候最好聽聽教練的建議。 球桿的桿身上都標有彎曲度的標志:L=彎曲度最大;A或者SR=彎曲度中等;R=彎曲度常規;S=彎曲度較小;X=彎曲度最小。 高個子的球員沒有必要選用更長的球桿,對矮個子球員來說,反之亦然。

怎麼樣提高檯球技術

檯球的基本技術

(一)握桿和身體姿勢

1.球桿重心

拿到球杯時,你首先要了解球桿的重心位置,然後由重心點向桿尾處移動約40厘米,這段距離內握住球桿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根據主球離庫邊的遠近,需要不同力度出桿等情況,握桿的位置可以偏前或偏後。 比如:主球貼庫時,要握接近桿的重心位置;主球較遠時,可以握桿靠近尾部的位置;如需要大力擊球時,握桿手亦可以往後握,以加大握桿和出桿的距離,便於發力。

2.握桿方法

握桿的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出桿的好壞。 正確的握法是: 拇指和食指在虎口處用輕力握住球桿;其餘3個手指要虛握。這樣握桿的優點在於保證手指手腕和整個手臂適度放鬆,便於肌肉能更協調地工作;另外,手指、手腕和整個手臂的適度放鬆,有利於手指。手腕和整個手臂在運桿時的流暢,充分地感覺出桿觸擊球一剎那間桿頭與球撞擊效果,給手指、手腕以及手臂肌肉本體感覺器更豐富信號,便於正確學習掌握技術動作以及及時發現和糾正訓練過程出現的動作錯誤。 握桿時手腕要自然垂下,既不要外翻,也不要內收。一個正確的手腕位置對於一位球手的成功十分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優秀的檯球選手握桿時手腕位置都是一模一樣。戴維斯和享得利的手腕位置就各有不同,戴維斯的手腕要稍向外些,享得利的手腕則是平直的。一般來講,握桿時的手腕位置有差異,是由如下因素決定的: 手腕和手臂在解剖結構上有所差異; 個人長期養成的不同的用力習慣; 握桿的方法、肘部位置、肩部位置、身體姿勢、站位有所差異; 總之,在檯球訓練中,應當時刻注意"手腕位置要自然垂下,既不外翻,也不要內收"的基本要求,這個基本要求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有限定的范圍。

斯諾克選手要比美式檯球選手更應重視這一要求。因為斯諾克檯面大,袋口相對球而言比美式檯球小,所以對准確性的要求更高。

3.身體姿勢

擊球的方向是由站位和身體位置來決定的,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有助於完成正確的擊球動作。

(1)站立位置 握好球桿後,面向球台向用主球擊打目標球的方向直立,球桿指向主球,握桿手置於體側,同時對擊打目標球的下球點和主球將要走的位置進行確定。

(2)腳的位置 當身體位置確定後,握桿的手保持在體側不動,左腳向左側前方邁出一小步,與腳距離大約與肩同寬。左腿稍微彎屈,右腿保持自然直立。

(3)上體姿勢 站好腳位置後,上體向右側轉並向下彎身,使肩部拉起,上體前傾,與檯面接近,頭微微抬起,下頜正中部位與手或球桿相貼,雙眼順球桿方向平視。

(4)面部位置 盡量使球桿保持在額頭中軸線上,雙眼保持水平前視,使面部之中線與球桿和後臂處在一個較為垂直的平面上。

檯球的擊球桿法是指檯球擊球時,使球得分或落袋所使用的正確撞擊方法。

一、跟球桿法

用撞點為中上部的桿法擊球。本球碰撞目標球後,目標球被撞走,本球隨之向前行進,如圖2-9所示。

二、縮球桿法

用撞點為中下部的桿法擊球。本球碰撞目標球後,目標球被撞走,本球隨之向後行進,如圖2-10所示。

三、反彈球桿法

反彈球桿法是利用磁岸後反彈使球落袋。它是落袋檯球比賽的基本技術之一。因為落袋檯球要求打指定球的時候多, 所以使用反彈球的機會也較多。

反彈球的原理,與前面講過的碰岸打法一樣,應用人射角與反射角的原理,如圖2-11所示。

四、薄球桿法

打薄球是比較難的技術,若打的不正確,碰撞得太厚,本球就不能沿著正確路線行進。

瞄準方法是將本球與靠近目標球邊緣連成線,以目標球側面不到一個球的地方為瞄準點,然後對著本球撞擊。這時可 採用中下桿打法,這種桿法可避免亂出桿,它比逆族打法更能 防止碰撞目標球太厚。薄球杯法如圖2-12所示。

五、空岸球桿法

本球先碰岸一次,然後再碰撞目標球。它的基本原理是以撞擊本球的中心,使人射角等於反射角,如圖2-13所示。

六、貼岸球杯法

當球貼岸時,應離開球的半徑瞄準,使主球在撞擊目標球時也撞岸邊,即可送球落袋,如圖2-14所示。

七、綜合撞擊桿法

本球瞄準目標球撞擊,被撞擊的目標球又撞擊另外的目標球,並使其落袋,叫綜合撞擊。

基本瞄準方法是將袋口前的球,與本球先碰撞的目標球, 通過兩球中心結連成的延長線,用本球碰撞即可落袋。綜合撞 擊桿法如圖2-15所示。

八、札桿桿法

扎桿是使球杯立起來撞擊本球的一種擊法,屬檯球的一項高級技術。札桿桿法的姿勢如圖2-16所示。

扎桿前先靠近球台,兩腳稍微分開,上體略前傾,臉部比桿 稍向前些,面頰內收,將球桿立起約70度,擊球時從球的上方給球以逆旋的力,使本球沿著弧線運動的同時,還向前移動。

扎桿的撞點范圍應在球的6/10同心圓內撞擊。如圖2-17 所示。
參考資料:http://www.chinese-play.com/le/tiqiou/TQybzs-B4.htm

❺ 有沒有 檯球的速成方法

一 握桿手勢
無論是右手握桿或左手握桿、握桿的位置很重要,握的合適能輕松自如平穩擊球。這是打檯球開始的第一個重要因素不可輕視。
首先要找到球桿的重心,方法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個圓圈或一個鉤,把球桿套在圈裡面,然後左右推動球桿調整直至平衡為止,套在球桿上的手指位置就是這支球桿的重心。再從這個重心向桿尾移動20到30厘米,這個部位便是一般握桿的合適位置遇有特殊打法需要,還可以前後移動調整握桿位置。
握桿時,不能握得太緊,不然手和手腕肌肉緊張,手臂僵硬,不能平順滑動出桿擊球,右手握桿時,拇指和食指在虎口處輕輕夾住球桿,好像一個吊環,衩際握住球桿的是手的前部,即:拇指和前兩個手指,另外兩個手指虛握,小指包繞在球桿底部,主要配合控制球桿的平衡穩定,使球桿保持直線運動。
二 桿架手勢
用手為球有做成的各種支架稱手桿架,架桿或台架等。在台或以架等。在檯球運動中往往被人忽視了它的重要作用,要保證擊球的准確性,必須有自然而穩定的桿架來支承,它可以准確地引導球桿進行擊球動作的導向。

1 平背式桿架手勢:先把左手掌伸直,手心向下按在球台檯面上,五指盡量岔開、指開緊抓檯布,形成一個寬而有力的穩定桿架基部,然後掌心稍微拱起,拇指緊貼食指翹起,食指與拇指之間便出現一個凹槽,球桿便可以放在凹槽上活動自如。如需要調整高低時,可以使手指伸平手掌降低、拱起而升高適應擊球需要。這種桿架高度低,適用於球徑較小的落袋式檯球。
2 鳳眼式桿架手式:為了容易理解,方便練習,現把這種手勢分解成單項動作圖解說明如下:
(1)將左手平放在球台檯面上,手心向下,由手腕到指尖,向內側稍微轉個小彎。
(2)小指、無名指和中指,一齊向內側轉動拱起,手掌左邊壓在檯面上,三個手指形成支撐的手勢。
(3)當左手與球桿方向接近直角時,左手拇指和和食指尖向一起捏。
(4)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圓圈後,便可以把球桿插入圈內來支撐球桿擊球。如果需要調整高低時,呆伸展或拱起中指來調整。因這種桿架高,多用於球徑大的開侖檯球。
3 V形桿架手勢,如果遇到在主球後面有一個球造成擊球障礙,為了不碰這個阻擋球必須將球桿抬高,主球和阻擋球越近,打好主球的難度就越大,如果主球緊緊近阻擋球做桿架的手應更近些,角度就更陡些,以便打中主球,相對的可擊部分就很小,打不好就要滑桿。
把四個手指頭豎起來,支在阻擋球後面,盡量把大拇指翹起,把球桿架在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V形槽里,擊球時,球桿順著槽滑動,如果擊球需要時,球桿把還可以抬高。這是不太舒服的一種桿架,但又非常重要,不會是不行的,應該經常練習支撐的手指,直到能穩當面而有力的支起球桿為止。
4 台邊桿架勢
由於球的位置變化多端,以及打法不同,僅靠幾種常用的標准桿架手勢,不可能是萬能的,所以桿架手勢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種多樣的,有五花八門的名稱。
三 身體姿勢
能否瞄得准打必進,擊球姿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初學時並不注意,只是隨隨便便地站在球台前揮桿就打,這是種極為有害的開始。常見一此球手,打了多年檯球,球技並不出色平平常常,深感苦惱,當發現擊球姿勢不正確,有心糾正力圖提高球技水平,但已形成習慣很難改正。因此必須強調,初學開始,必須懂得並嚴格要求自己,一定下決心使自己的擊球姿勢是正確的合格的。
1 身體站立位置,首先要確定身體站立的合適位置,這要根據球和球桿的方向距離來決定。
先用右手按照要求握好球桿,而向球台上要打的主球方向站好,平握球桿,桿頭指向主球,與主球相距6—10厘米左右。握桿的右手拇指要和褲子側縫對齊。球桿的指向必須與主球行進方向成一條直線。
2 腳的位置:身體站立的位置確定後,握桿的右手原位不動,在兩腳立正站立的姿勢下,左腳向左稍前側方邁出一小步,寬度與肩寬略等(可根據身材高低調整),右腳尖向右外側自然轉動45度左右。兩腳平放在地面上,不要虛提或離開地面,右腳綳,構成一個穩固、堅定的擊球姿勢。
3 上身姿勢:
(1)落袋式檯球。如司諾克和美式花球球小檯面大,准確度要求高,所以一般多採取腑身視瞄準擊球,用平背式手桿架,上身向前平伸,與檯面很近,頭略抬起,下頜與球桿相貼,兩眼向前平視,順著球桿方向瞄視。
(2)無袋撞擊式檯球,球徑大,主球只要能碰撞上兩個目標球便可行分,多採用重疊式(厚薄度)瞄準法,准確度要求不高。手桿架採用比較高一點的風眼式桿架。瞄準時,雙眼在斜上方掃視球台上的三個目標球,因此,只要上身稍微向前傾斜一點,便可以縱鑒全局。
4 面部位置:正確擊球姿勢的形成,不能忽視面部位置的關鍵性作用。面部不正就瞄不準,也就不可能擊球入袋。要想做到打得准,彈不虛發,使球按照預想的路線行進,就必須特別注意,使面部的垂直中心線與球桿的中軸線,保持在同一個垂直中心平面上。
怎樣才能把面部擺正呢?具體做法是在瞄準時,將下頜對准球桿中軸線上,並與球桿相貼,兩眼保持水平,向前平視。這樣面部中心,包括鼻子,嘴和下頜,便都能與球桿和右後臂,進入同一個垂直平面里。
學打檯球首先必須了解用球桿怎樣打,打主球各個不同部位,球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當主球主動撞擊被動的目標球後,兩個球將要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和行進去向等。為了學好檯球,一定要弄明白,球的運動狀態與球性,不然,對著球胡亂擊打,違反擊球的科學規律,是很難學好打檯球的,也就達不到提高技術水平的目的了。
用球桿擊打主球上的點叫擊點也稱撞點,面對主球平視,是個圓形面,這個圓形面上到處都是可以打的擊點。但是,為了方便分析研究和學習,在圓形面上以圓心為基點設中心點,並根據點位與旋轉的相應關系,在中心點周圍選定8個點,一共9個點。
球和球桿上的撞頭都是圓球面形的,如果球桿上的撞頭在圓球的邊緣部位時,由於角度過斜,便要發生打滑現象(稱滑桿)。說明主球的球面上,不是都是可以用球桿擊打的點位,而是有一定范圍限制的。可以撞擊而不至於打滑的范圍稱安全擊球區。即把主球視平面直徑劃分10等份,取其中6等份在球中心畫個圓,稱其為十分之六的同心圓,在這個范圍內擊球,就可以不會發生滑桿現象。如果擊球技術達到高超水平,還可以超過安全區擊球,也很少發生滑桿現象。仍可以向球體邊緣延伸,把安全擊球區再擴展到主球直徑的十分之七或十分之八范圍。
當球技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後,擊球范圍也自然隨之延伸擴大,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球面,幾乎處處都是可擊之點,使球的運動千變萬化,變幻莫測。以9個基本點擴展為17個、33個直到49個。
1、主球的旋轉運動:
主球上雖然有九個基本擊點,初學者練球時,要先熟悉中心、中上和中下這三個主要常用的擊點。這三個擊點若能打得好,無論打無袋式或落袋式檯球,基本上都能解決擊球得分的問題。
1)撞擊主球中上點:球開始延著球桿方向,直線向前奔走得很快、很遠。因為球受正旋力矩的推動,滾動旋轉的磨擦又比滑行磨擦少得多,動能損失很小。
2)撞擊主球中心擊點:開始沒有旋轉,向前滑動瞬間後,因受台呢的磨擦阻力作用,漸漸產生了正旋力矩,使球與檯面接觸點速度減慢,球的頂點速度不變,於是球便向前旋轉起來。球在哪裡開始旋轉,能滾到多遠的距離,依擊球力量的大小而不同。
3)撞擊主球中下點:球一開始就具有逆旋的力矩,球則一邊行進一邊倒旋,由於台呢的磨擦力作用,倒旋減緩直到為零,球經過一段滑行,便過渡到正旋前進。直到減慢停止。
4)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這是一種側旋轉球的打法(亦稱偏桿擊球)。技術難度較大,但又是必須學會練好的側旋球技術,並懂得在擊球中會出現需要側旋球的重要作用。當遇到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主球或目標球前進路線的時候,便會體察到運用側旋球的特殊作用。
側旋球是檯球的一種特殊的轉動。這是一種畸形旋轉,在撞擊目標球的前後都能改變球的路線。上面已經講過,打主球中上點所產生的上旋,可以形成跟進球。而打中下點產生下旋,可以形成縮球。側旋是這些技術的延伸發展。
由於平常打球,大都用的是主球中線范圍上的九個擊點,而形成面對主球正面瞄準擊球習慣,一旦使用偏桿,往往是球桿對主球斜著打。打側旋球要求球桿必須與檯面平行,如果養成抬高後手握桿習慣,將會影響擊球效果。還有擊球速度和力度的控制要求都比較嚴格。
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後,主球則以水平方向自轉(左轉或右轉)與向前旋轉的混合轉動方式前進。撞擊主球左中點時,從球的上方看,球是順時針方向自轉,稱左旋;撞擊主球右中點時,球是逆時針方向自轉,稱右旋。
側旋球的主球前進線路不是直線,比如打左旋球時,主球受偏左的分力推動,開始先一點點地向右運動,然後又向左邊轉動。打右旋時,主球開始一點點地向左運動,然後又向右運動。由此可知,側旋球使主球離開直線運動軌跡,因此主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越長,瞄準的判斷越是需要准確。
2、偏球相撞的旋轉運動:
偏球:所謂偏球,就是不正面撞擊目標球,主球只撞擊目標球的偏側部分。打偏球的目的,就是改變主球和目標球的球路,達到得分的要求。無論開侖還是落袋式檯球,都常用到偏球。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厚球,薄球,又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球,指的就是主球撞擊目標球時,偏側的程度。厚、薄或幾分之幾,是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有效撞擊截面占球的截面的比例,厚就是撞擊截面大,薄就是撞擊截面小。但習慣說的數字比例,並不是面積之比,而是撞擊截面在直徑上所佔的線度與目標球直徑之比。
厚球與薄球是在實際比賽中的一種擊球技術和戰術,平時練習時,必須熟悉各種厚薄球在擊球中以及撞擊後,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狀況。偏球的厚薄,大體可分為六個類型:正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現

❻ 撞球握桿方法

目前世界流行的握桿法大體有兩種,一種為前三指握桿(拇指、食指、中指),多為九球選手所採用,另一種為二指握桿(中指、無名指),多為司諾克選手應用。我們這里詳細探討後一種握桿法及手感。實際上說是二指握桿也不盡然,它主要是手感在中指、無名指和虎口上。我們先從大拇指說起,大拇指首先要和食指閉合,形成一個圓圈,讓球桿"圓潤"的貼在上面,注意虎口要打開,食指和無名指要在桿頭靠近球停頓時,垂直於地面,垂直點在無名指第二關節上。

運桿的過程要作到幅度從大到小、速度從快到慢、握桿從松到緊。運桿時手指要輕柔的張合,這個過程中球桿給手的壓力(包括桿自身的重力)要均等,手的張合要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包括出桿後要被動的握住),這時要強調的是握桿的松緊。史.戴維斯先生曾在講座中指出,握桿手的松緊要在能用另一隻手抽動為准,這個說法比較形象,如果握鬆了母球很難控制,握緊了目標球打不準,這其中的取捨只能在練習中仔細體會,總結手感的結論時,就是出桿前虎口要圓潤的包住球桿,中指和無名指要順勢張開、停頓、擊球、跟進、停止。體會桿頭刺透母球後傳導過來的阻力。當然這些平時練好以後,實戰中全部忽略不計,專注力主要放在手架前的那一節桿上,作到無招勝有招。

主要是看你個人的習慣。很多高手都推薦:在往後抽的時候,只用拇指,食指,其餘兩指松開。往前送的時候,用四根手指握住球桿,其感覺就是好象把一個東西仍出去,在離開身體之前用手指抓住它。當然大臂始終是保持不動的,出桿要做到直線出桿就可以了

❼ 八球球桿擊到母球後要延伸還是迅速收回

首先要看打什麼球了!如果母球離目標球距離較近,且對洞口較直,又需要將母球快速拉回來,為了防止母球碰到桿頭、影響線路當然要迅速收回!不過大多情況是等擊球後身體保持最後出桿的姿勢不要立刻動,等球停下來再動,當然球要碰到身體時一定要讓開啊!不要以為已經出桿身體動不動也無所謂,這是個好習慣!保持下去對擊球的穩定性很有幫助!不會錯的哦,希望採納!

❽ 怎樣快速提高----檯球准確入袋的技巧

打球,要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尤其是姿勢!!下面給你一個關於姿勢的文章..好好看看吧!!會有幫助的~看完姿勢還有一個關於桿法的..慢慢看!

一 握桿手勢

無論是右手握桿或左手握桿、握桿的位置很重要,握的合適能輕松自如平穩擊球。這是打檯球開始的第一個重要因素不可輕視。

首先要找到球桿的重心,方法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個圓圈或一個鉤,把球桿套在圈裡面,然後左右推動球桿調整直至平衡為止,套在球桿上的手指位置就是這支球桿的重心。再從這個重心向桿尾移動20到30厘米,這個部位便是一般握桿的合適位置遇有特殊打法需要,還可以前後移動調整握桿位置。

握桿時,不能握得太緊,不然手和手腕肌肉緊張,手臂僵硬,不能平順滑動出桿擊球,右手握桿時,拇指和食指在虎口處輕輕夾住球桿,好像一個吊環,衩際握住球桿的是手的前部,即:拇指和前兩個手指,另外兩個手指虛握,小指包繞在球桿底部,主要配合控制球桿的平衡穩定,使球桿保持直線運動。

二 桿架手勢

用手為球有做成的各種支架稱手桿架,架桿或台架等。在台或以架等。在檯球運動中往往被人忽視了它的重要作用,要保證擊球的准確性,必須有自然而穩定的桿架來支承,它可以准確地引導球桿進行擊球動作的導向。

1 平背式桿架手勢:先把左手掌伸直,手心向下按在球台檯面上,五指盡量岔開、指開緊抓檯布,形成一個寬而有力的穩定桿架基部,然後掌心稍微拱起,拇指緊貼食指翹起,食指與拇指之間便出現一個凹槽,球桿便可以放在凹槽上活動自如。如需要調整高低時,可以使手指伸平手掌降低、拱起而升高適應擊球需要。這種桿架高度低,適用於球徑較小的落袋式檯球。

2 鳳眼式桿架手式:為了容易理解,方便練習,現把這種手勢分解成單項動作圖解說明如下:

(1)將左手平放在球台檯面上,手心向下,由手腕到指尖,向內側稍微轉個小彎。

(2)小指、無名指和中指,一齊向內側轉動拱起,手掌左邊壓在檯面上,三個手指形成支撐的手勢。

(3)當左手與球桿方向接近直角時,左手拇指和和食指尖向一起捏。

(4)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圓圈後,便可以把球桿插入圈內來支撐球桿擊球。如果需要調整高低時,呆伸展或拱起中指來調整。因這種桿架高,多用於球徑大的開侖檯球。

3 V形桿架手勢,如果遇到在主球後面有一個球造成擊球障礙,為了不碰這個阻擋球必須將球桿抬高,主球和阻擋球越近,打好主球的難度就越大,如果主球緊緊近阻擋球做桿架的手應更近些,角度就更陡些,以便打中主球,相對的可擊部分就很小,打不好就要滑桿。

把四個手指頭豎起來,支在阻擋球後面,盡量把大拇指翹起,把球桿架在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V形槽里,擊球時,球桿順著槽滑動,如果擊球需要時,球桿把還可以抬高。這是不太舒服的一種桿架,但又非常重要,不會是不行的,應該經常練習支撐的手指,直到能穩當面而有力的支起球桿為止。

4 台邊桿架手勢
由於球的位置變化多端,以及打法不同,僅靠幾種常用的標准桿架手勢,不可能是萬能的,所以桿架手勢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種多樣的,有五花八門的名稱。

三 身體姿勢

能否瞄得准打必進,擊球姿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初學時並不注意,只是隨隨便便地站在球台前揮桿就打,這是種極為有害的開始。常見一此球手,打了多年檯球,球技並不出色平平常常,深感苦惱,當發現擊球姿勢不正確,有心糾正力圖提高球技水平,但已形成習慣很難改正。因此必須強調,初學開始,必須懂得並嚴格要求自己,一定下決心使自己的擊球姿勢是正確的合格的。

1 身體站立位置,首先要確定身體站立的合適位置,這要根據球和球桿的方向距離來決定。

先用右手按照要求握好球桿,而向球台上要打的主球方向站好,平握球桿,桿頭指向主球,與主球相距6—10厘米左右。握桿的右手拇指要和褲子側縫對齊。球桿的指向必須與主球行進方向成一條直線。

2 腳的位置:身體站立的位置確定後,握桿的右手原位不動,在兩腳立正站立的姿勢下,左腳向左稍前側方邁出一小步,寬度與肩寬略等(可根據身材高低調整),右腳尖向右外側自然轉動45度左右。兩腳平放在地面上,不要虛提或離開地面,右腳綳,構成一個穩固、堅定的擊球姿勢。

3 上身姿勢:

(1)落袋式檯球。如司諾克和美式花球球小檯面大,准確度要求高,所以一般多採取腑身視瞄準擊球,用平背式手桿架,上身向前平伸,與檯面很近,頭略抬起,下頜與球桿相貼,兩眼向前平視,順著球桿方向瞄視。

(2)無袋撞擊式檯球,球徑大,主球只要能碰撞上兩個目標球便可行分,多採用重疊式(厚薄度)瞄準法,准確度要求不高。手桿架採用比較高一點的風眼式桿架。瞄準時,雙眼在斜上方掃視球台上的三個目標球,因此,只要上身稍微向前傾斜一點,便可以縱鑒全局。

4 面部位置:正確擊球姿勢的形成,不能忽視面部位置的關鍵性作用。面部不正就瞄不準,也就不可能擊球入袋。要想做到打得准,彈不虛發,使球按照預想的路線行進,就必須特別注意,使面部的垂直中心線與球桿的中軸線,保持在同一個垂直中心平面上。

怎樣才能把面部擺正呢?具體做法是在瞄準時,將下頜對准球桿中軸線上,並與球桿相貼,兩眼保持水平,向前平視。這樣面部中心,包括鼻子,嘴和下頜,便都能與球桿和右後臂,進入同一個垂直平面里。

下面是關於桿法的運用等~~

學打檯球首先必須了解用球桿怎樣打,打主球各個不同部位,球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當主球主動撞擊被動的目標球後,兩個球將要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和行進去向等。為了學好檯球,一定要弄明白,球的運動狀態與球性,不然,對著球胡亂擊打,違反擊球的科學規律,是很難學好打檯球的,也就達不到提高技術水平的目的了。

用球桿擊打主球上的點叫擊點也稱撞點,面對主球平視,是個圓形面,這個圓形面上到處都是可以打的擊點。但是,為了方便分析研究和學習,在圓形面上以圓心為基點設中心點,並根據點位與旋轉的相應關系,在中心點周圍選定8個點,一共9個點。

球和球桿上的撞頭都是圓球面形的,如果球桿上的撞頭在圓球的邊緣部位時,由於角度過斜,便要發生打滑現象(稱滑桿)。說明主球的球面上,不是都是可以用球桿擊打的點位,而是有一定范圍限制的。可以撞擊而不至於打滑的范圍稱安全擊球區。即把主球視平面直徑劃分10等份,取其中6等份在球中心畫個圓,稱其為十分之六的同心圓,在這個范圍內擊球,就可以不會發生滑桿現象。如果擊球技術達到高超水平,還可以超過安全區擊球,也很少發生滑桿現象。仍可以向球體邊緣延伸,把安全擊球區再擴展到主球直徑的十分之七或十分之八范圍。

當球技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後,擊球范圍也自然隨之延伸擴大,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球面,幾乎處處都是可擊之點,使球的運動千變萬化,變幻莫測。以9個基本點擴展為17個、33個直到49個。

1、主球的旋轉運動:
主球上雖然有九個基本擊點,初學者練球時,要先熟悉中心、中上和中下這三個主要常用的擊點。這三個擊點若能打得好,無論打無袋式或落袋式檯球,基本上都能解決擊球得分的問題。
1)撞擊主球中上點:球開始延著球桿方向,直線向前奔走得很快、很遠。因為球受正旋力矩的推動,滾動旋轉的磨擦又比滑行磨擦少得多,動能損失很小。
2)撞擊主球中心擊點:開始沒有旋轉,向前滑動瞬間後,因受台呢的磨擦阻力作用,漸漸產生了正旋力矩,使球與檯面接觸點速度減慢,球的頂點速度不變,於是球便向前旋轉起來。球在哪裡開始旋轉,能滾到多遠的距離,依擊球力量的大小而不同。
3)撞擊主球中下點:球一開始就具有逆旋的力矩,球則一邊行進一邊倒旋,由於台呢的磨擦力作用,倒旋減緩直到為零,球經過一段滑行,便過渡到正旋前進。直到減慢停止。
4)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這是一種側旋轉球的打法(亦稱偏桿擊球)。技術難度較大,但又是必須學會練好的側旋球技術,並懂得在擊球中會出現需要側旋球的重要作用。當遇到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主球或目標球前進路線的時候,便會體察到運用側旋球的特殊作用。

側旋球是檯球的一種特殊的轉動。這是一種畸形旋轉,在撞擊目標球的前後都能改變球的路線。上面已經講過,打主球中上點所產生的上旋,可以形成跟進球。而打中下點產生下旋,可以形成縮球。側旋是這些技術的延伸發展。

由於平常打球,大都用的是主球中線范圍上的九個擊點,而形成面對主球正面瞄準擊球習慣,一旦使用偏桿,往往是球桿對主球斜著打。打側旋球要求球桿必須與檯面平行,如果養成抬高後手握桿習慣,將會影響擊球效果。還有擊球速度和力度的控制要求都比較嚴格。

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後,主球則以水平方向自轉(左轉或右轉)與向前旋轉的混合轉動方式前進。撞擊主球左中點時,從球的上方看,球是順時針方向自轉,稱左旋;撞擊主球右中點時,球是逆時針方向自轉,稱右旋。

側旋球的主球前進線路不是直線,比如打左旋球時,主球受偏左的分力推動,開始先一點點地向右運動,然後又向左邊轉動。打右旋時,主球開始一點點地向左運動,然後又向右運動。由此可知,側旋球使主球離開直線運動軌跡,因此主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越長,瞄準的判斷越是需要准確。

2、偏球相撞的旋轉運動:
偏球:所謂偏球,就是不正面撞擊目標球,主球只撞擊目標球的偏側部分。打偏球的目的,就是改變主球和目標球的球路,達到得分的要求。無論開侖還是落袋式檯球,都常用到偏球。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厚球,薄球,又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球,指的就是主球撞擊目標球時,偏側的程度。厚、薄或幾分之幾,是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有效撞擊截面占球的截面的比例,厚就是撞擊截面大,薄就是撞擊截面小。但習慣說的數字比例,並不是面積之比,而是撞擊截面在直徑上所佔的線度與目標球直徑之比。

厚球與薄球是在實際比賽中的一種擊球技術和戰術,平時練習時,必須熟悉各種厚薄球在擊球中以及撞擊後,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狀況。偏球的厚薄,大體可分為六個類型:正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現分別介紹於下:

正面:就是主球球心速度方向正對目標球球心,撞擊截面等於目標球的視圓面。從主球前進方向看去。主球和目標球完全重合。
二分之一:主球球心速度方向偏離目標球球心,剛好與目標球側面外邊緣相切,或偏左或偏右,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之半。
三分之一: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三分之一,或左或右。
四分之一: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球已經是相當薄的球。
四分之三: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三,或左或右。這是相當厚的球,僅次於正面撞擊。

無論打什麼厚薄的偏球,瞄準的點都應該是目標球橫直徑延長線與主球縱向(運動方向)延長線的交點。若用這種厚薄度進行瞄準,要打各種偏球時,一定得熟悉瞄準點所在位置和瞄準方法。

3.厚度計演算法與瞄準法

因厚度不同而使母球分離的角度母球擊出後在碰觸到目標球的瞬間,母球與目標球重疊的比率稱為「厚度」。它對於花式檯球的球路(球的前進方向)來說最為重要。當你瞄準了目標球想將它擊落球袋時,如果厚度產生了偏差,目標球就無法落進你所瞄準的球袋中,並且會越偏越遠。在實際的比賽中,母球、目標球與球袋很難得剛好排成一條直線,多半是三者排在不規則的角度上,因此就不容易將目標球擊落球袋,而且每次擊球時這三者的角度與距離都不一樣,所以需要一些技巧。而厚度就是在控制球路時的重要因素。

偏球的偏轉:主球正面撞擊目標球時,如果主球沒有旋轉運動,則主球的動量全部傳遞給目標球,主球停住,目標球沿主球原來方向向前奔去,只是主球和目標球互相換了個位置。即前面已經講過「定位球」事實上由於磨擦力及動量吸收,目標球前進速度要減慢一些。

當主球偏側撞擊目標球時,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方向,都偏離了主球原來的運動方向,一偏左,一偏右。在動量不被吸收的前提下(絕對彈性碰撞),且假定主球不旋轉,碰撞後的主球和目標球運動方向的夾角,則為九十度,不管偏球厚薄為多少。掌握了這一點,再記住不同旋轉狀態下的偏轉方向影響,就能比較有把握改變球路。

偏球越厚,則目標球運動方向越接近主球運動方向,目標球運動速度越高,主球則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偏球越薄,則主球運動方向和速度越改變得小,目標球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

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的瞬間位置,符合以原主球運動方向為對角線的矩形定則。變即瞬間的主球與目標球的軌跡,構成了矩形的兩個邊,這個矩形對角,就是原主球的運動方向。依據這個定則,便可估計主球與目標球碰撞後到達的位置

❾ 打高爾夫球的握桿技術解析

在高爾夫球的揮桿過程中,細微的變化會帶來極大的不同,細節決定成敗,好的握桿是打好高爾夫球的關鍵。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打高爾夫球的握桿技術解析,歡迎閱讀!

打高爾夫球的握桿技術解析:

大樹由根起,要想打好高爾夫,先決條件就是把“握桿法”練好,要是桿子握不好,其它的一切都是白費。握桿法有什麼了不起?!握桿子有什麼大學問?大部分的球友總是把“握桿”這回事不放在心上,甚至嗤之以鼻,認為花一大堆時間去研究這個呆板的東西實在無聊。但是在一個行家看來,一雙手漂漂亮亮地卷在握把上,那麼優美,那麼自然,又這么真氣內蘊。華特侯根(Walter Hogan)就有這樣的握桿法,那一雙手好像生出來就是為握桿子而設計,握在桿子上密不透風,既溫文儒雅又充滿著勁力。對一個懂得高爾夫運動的人來說,握桿是這么的重要,幾乎等於高爾夫技巧的靈魂。

如果桿子的握法不正確,等桿子上揮到背後的頂端就會扭曲變樣。往下揮桿擊球的時候,由身體聚集起來的勁道根本沒法子由桿子傳到球頭上去。

左手握桿法

將左手的手背正對目標,把球桿方方正正的放在地上,握在左手,要注意①握把緊貼著手掌下緣的那塊肉墊下,②握把斜著橫過手掌靠著食指根部的第一節上。

就光憑著食指勾住桿子的力量,把握把尾端抵住手掌下緣的厚肌肉,你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把一根球桿提起來。

現在輕輕的把手指頭收攏起來,最後再收攏大拇指——握桿法第一步就完成了。

左手握桿的兩個角度。注意:力道僅僅用在左手的最後三個手指上。我希望你能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光是做十幾分鍾這樣的握桿動作,一直到了自然無比為止。

右手握桿法

右手的拇指與食指連接著手腕和手臂外側的肌肉,所以要是讓這兩根手指當了家,連帶著就牽動了這些強有力的肌肉,結果揮起桿來一團糟,養成了習慣再也改不過來了。

以掌心面對目標,將握把握在掌部與手指間的根部。桿子貼在四指指根與手掌相接處,兩個中間的指頭用力勾住桿子。

要想把球打得輕脆,切球的時候以球頭從球底下掃過去、打出後旋球等等,都要靠這樣的握桿法才行。揮起桿來的速度快得多,桿子也聽指揮,千萬要記住,右手的桿子是用手指頭握著而不是用手掌去握它。

用右掌去包左手大拇指的時候,這一塊地方仍然緊緊地夾在一塊。這時候你右手食指根部的關節要朝目標的方向去施壓力,要感覺很踏實而密合。

右手的手指握好了桿子之後,把手掌朝握把中央合上,掌心凹下去的部分正好密密地包住右手的大拇指。左手被右手掌包住的時候,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應該在桿子稍微向左下方的地方。

兩只手不容易滑開,感覺上也好像兩只手長成了一塊兒,力量大得多。壓力向左推,正確的兩手握桿姿勢。大拇指安安穩穩的被右手心包住。、

打高爾夫球的正確握桿方法解析 :

本豪根曾經說過:“有一個合適的握桿是打好高爾夫的最重要的一步。”為什麼握桿如此重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高爾夫是要藉助球桿才能完成的運動,而手是身體唯一和球桿接觸的部位,所以手的姿勢的正確就直接影響到球桿以及桿面的運動。

美國的傳奇教練HarveyPenick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你有一個糟糕的握桿的話,那麼你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揮桿。”本豪根也曾經說過:“有一個合適的握桿是打好高爾夫的最重要的一步。”為什麼握桿如此重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高爾夫是要藉助球桿才能完成的運動,而手是身體唯一和球桿接觸的部位,所以手的姿勢的正確就直接影響到球桿以及桿面的運動。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一個正確的放鬆的完整的握桿能夠令桿面在擊球的瞬間保持正確的角度,從而實現一個結實的擊球,令你揮桿所產生的力量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反之,一個不正確的握桿很有可能會導致你的擊球軟弱無力,同時會出現左曲或者右曲等各種你最不想看到的擊球。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握桿呢?這很難說。因為高爾夫是一種個性化的運動,也就是說一些所謂的標准動作都是相對的,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些高水平的職業選手,可能會驚奇的發現他們的一些動作正是一些高爾夫教科書中所說的錯誤的動作,但他們使用這些動作打出來的球卻是又直又遠。如果我們把有史以來所有偉大的高爾夫球手們做一個比較,也會輕而易舉的發現沒有兩個人的揮桿動作是完全一樣的。也許,凡是存在的事物就有它的合理性,人和人是有差異的,從身高體重到力量技巧,都是不同的,這也就導致了每個人揮桿的不同,所以說最適合自己的揮桿就是最好的揮桿。但在另外一方面,每個人不同的揮桿也有很多相同點,就是那些最基本的要素,比如說重心的移動,下桿的軌跡等等,我們以後會慢慢談到。對於握桿來說,也有三種基本的握桿方法,互鎖式握桿,重疊式握桿,以及棒球式握桿。

互鎖式握桿,指的是握桿時右手的小指插入到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之間,與左手的食指勾鎖在一起。這個方法適用於那些手指較短的球手。使用這種握桿方法的著名高爾夫選手有GeneSarazen,JackNicklaus,TomKite和老虎伍茲。.

重疊式握桿,就是握桿時右手的小指搭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之間,這種方法是比較普遍的使用的。使用這種握桿方法的著名高爾夫選手有BenHogan,ArnoldPalmer,ByronNelson,BenCrenshaw,SamSnead等人。

棒球式握桿,顧名思義,就是用兩手分別十指握住球桿,然後右手的小指和左手的食指相貼即可。這種握桿主要適用於缺少力量的女士和老年人,但也有一些職業球手使用這種方法。

無論你選用哪種握桿,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保證雙手的協調與配合,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好像融化在一起。你可以分別嘗試不同的握桿,然後找到一種你使用起來感覺最舒服的,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看你使用這種握桿擊出的球是否正確。

打高爾夫球的基本動作要素:

站位Stance 握桿Grip 瞄準Aim 揮桿Swing 重心位移Switch 收桿Finish

如何取得正確站姿

所謂打高爾夫球的站姿即雙腳擺放的方式。如果將握桿視為身體羽球桿之接觸點,則站姿便是雙腳緊貼地面。揮桿時欲保持身體平衡,也得配合地形之變化才行。站姿要注意雙腳的距離、方向及角尖開放的角度,其最大目的在於「從大地吸取力量」。欲達此目的,便應重視腳部之穩定感。

基本站姿

採取雙腳對齊的正確姿勢,雙腳打開,以保持身體之穩定。然後,再輕揮球桿。這種幅度乃個人之基本站姿,而5號鐵桿的站姿約與之相等,兩腳跟之距則與腰身幅度相等。因木桿之長度能擊出高飛球,故為求平衡,兩腳跟的寬度應略為開放,約與肩寬相等。站姿的幅度擴大,腰部旋轉後才能保持平衡;若幅度過小,便會因旋轉而失去身體平衡。不過,腰部旋轉欠靈活者,可略向外分開兩腳腳尖。上揮動作較大者,則閉合右腳,使腳踝成直角;腰部難以左旋者,則可分開左腳尖而成四十五度。

重心擺放法

決定站姿後,便該考慮瞄球時身體重心的擺放方法。通常,身體的重心放在兩腳後跟,揮桿時切忌抬高腳跟。兩腳的腳拇指應緊貼地面,好像用腳底的肌肉。若自覺如「鳥兒棲枝」,則能做到雙膝彎曲,利用其力量站立。 決定球位置的方法

球放置的位置與揮桿有密切的關系。在揮桿動作里,將手腕、脊椎視為揮桿軸心,再配合肩、腰、膝部三點的力量,而做到「大旋轉的擊球」。另外,利用強大的手腕力量,使擊球姿勢好比「從右肩飛出桿頭」。旋轉揮桿的姿勢不但美妙,同時更針對球的位置來變化本身之動作。

Grip 握桿方法

在高爾夫球運動當中,"球桿"是唯一與我們身體接觸的外來物體,也唯有藉著此物體才能達到完美的揮桿與擊球目的,所以擁有正確的握桿技巧,對於日後球技的進步就有相當大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進而充分享受高爾夫球運動的樂趣。因此如果想打好高爾夫球,球友們勢必先學會良好且正確的握桿方法,以下便依照順序,說明握桿方法的要點。

1.首先以左手小指、無名指、中指扣緊球桿,此三指可謂為「握桿的靈魂」,同時以 手指根部較肥厚的肉墊部分貼緊握把。

2.左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桿,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不要有間隙。

3.再以右手小指重疊扣在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右手無名指與中指輕扣球桿。

4.右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桿,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不要有間隙。右手掌包 握住左手,使二手與球桿有合而為一的感覺。

5.最後可進行自我檢測:左右手拇指與食指的密合線是否平行、此密合線是否可平行 延伸至右肩、二手必須平均握在球桿正上方、雙眼目視是否只看到左右手的第1和 第2個指關節(避免過於左右翻轉,造成揮桿不順暢)、右肩自然下垂、桿身稍微偏 左、握桿之處與身體約為1.5個拳頭的距離...等等。

如果能依照上面所描述的方法,找到正確的握桿方式,並多加練習以及自我檢測,才能在揮桿時發揮出無與倫比的功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Address瞄準

站位腳的寬度因人而異。在使用長球桿或打長距離時,右腳張開至與肩同寬;反之用短球桿或打短距離時,則以腰部的寬度為准。瞄準時的要訣是收下巴、兩臂縮緊,球桿面、桿身、握柄至左臂、左肩,自然地呈一直線,注意左肩應略高於右肩,其差距約等於一個拳頭大小,擊球前膝蓋稍微朝內彎曲,將身體重心放在兩腳腳跟至腳掌中間,頭部略朝右傾,保持瞄準的姿勢。

Swing揮桿

揮桿的方法:一個正確及好的揮桿姿勢方法,可以奠定下許多扎實的基礎,並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不正確的揮桿,會造成自己運動上的傷害,球也會打不直、遠等許多瓶頸。

凡是都是開始最重要,所以揮桿是開始更是最基本的動作。

以下有許多方法:

向後揮桿動作,可以決定球路的好壞:揮桿的方法瞄球的姿勢和開始揮桿的節奏錯誤,便很容易造成失誤。放輕松肩膀和手臂,盡量穩定下半身來瞄球。雙手放在左腿根部前面,向後揮桿的動作,讓左臂和桿軸形成一體,並利用左臂的旋轉,慢慢的揮高,絕不可以只靠手的力量抬高球桿。同時要等到桿頭拉到通過腳尖前面之後,才往Inside方向抬高。

向後拉桿時,必須直線把桿頭拉到右腳尖前面,然後保持雙肩和桿頭所構成的三角形,並且維持左臂和球桿的一體感,來向後揮桿。把桿頭向後拉到右腳尖前之後,便順著雙肩的旋轉,將桿頭往Inside方向揮高,當雙手抬高到右腰的高度時,再把左手??輕輕的向左拇指方向彎曲(Wrist Cock),將球桿抬高到頂點。

從瞄球的姿勢,向後揮桿到頂點時,右膝絕不可移動,如果右膝向外移動的話,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扭動力就會減弱,而桿頭揮動的軌道也不會穩定。把球桿抬高到頂點時,背部要指向飛球方向,盡量不讓下半身的動作太大,只靠雙兼扭轉90度,如此才能獲得強大的扭轉力!

在這一段期間內,右膝必須保持瞄準時的姿勢,只利用雙肩的扭轉,就可以做出正確的向後揮桿動作。把球桿向後揮到頂點時,雙肩必須扭轉到背部指向目標的程度,只要盡量減少頭部的上、下搖動,而把雙肩旋轉九十度的話,那麼桿軸自然會和地面及飛球線形成平行。 利用下半身的引導來下揮桿,並伸直右臂大力揮出:向後揮桿時充分扭轉上半身之後,接下來便要開始利用下半身的引導,來進行向下揮桿的動作。此時,必須先將向後揮桿時要抬高的左腳跟著地,同時,把左膝和左腰扭回來,隨著下半身的扭轉,依照左肩、左肘、左手、桿頭的順序,向下揮出去。向下揮桿的動作,要以"由下半身來領導"為原則,先把左膝和左腰扭回到瞄球時的位置,而上半身則像要被下半身的扭動所拉回的感覺,一口氣轉回來。此時,不可想用球桿去擊中球,而以"球一定在揮桿軌道中"的信心來打球。

不過此時,如果右手的力氣勝過左手時,等到桿頭擊中球以後,就不容易把球桿充分的揮出去。其中的要領為,只要用左手小指想把球桿往下拉的感覺來揮桿的話,就可以防止失誤。這時,不必去注意是否能擊中球的問題,只要把擊中球的那一剎那,也當成揮桿軌道中的一種要素揮桿就行了!而擊球後到擊球後余勢的動作,要以縮緊左肘,盡量伸直右臂的方式,讓桿頭畫出較大的圓弧,以這種方式揮出去才好。

最後的擊完球動作,會形成左腳單腳站立的姿勢,此時,胸部和右膝,以及右腳背能夠指向前目標,同時左腳尖豎立起來,就算是很正確。為了要讓球桿能夠充分的揮出去,平常時應多多練習,並隨時都能保持這種姿勢才好。

好的姿勢,不但能讓自己姿勢漂亮,更可以打一場漂亮的球賽

基本站姿

採取雙腳對齊的正確姿勢,雙腳打開,以保持身體之穩定。然後,再輕揮球桿。這種幅度乃個人之基本站姿,而5號鐵桿的站姿約與之相等,兩腳跟之距則與腰身幅度相等。因木桿之長度能擊出高飛球,故為求平衡,兩腳跟的寬度應略為開放,約與肩寬相等。站姿的幅度擴大,腰部旋轉後才能保持平衡;若幅度過小,便會因旋轉而失去身體平衡。不過,腰部旋轉欠靈活者,可略向外分開兩腳腳尖。上揮動作較大者,則閉合右腳,使腳踝成直角;腰部難以左旋者,則可分開左腳尖而成四十五度。

重心擺放法

決定站姿後,便該考慮瞄球時身體重心的擺放方法。通常,身體的重心放在兩腳後跟,揮桿時切忌抬高腳跟。兩腳的腳拇指應緊貼地面,好像用腳底的肌肉。若自覺如「鳥兒棲枝」,則能做到雙膝彎曲,利用其力量站立。 決定球位置的方法

球放置的位置與揮桿有密切的關系。在揮桿動作里,將手腕、脊椎視為揮桿軸心,再配合肩、腰、膝部三點的力量,而做到「大旋轉的擊球」。另外,利用強大的手腕力量,使擊球姿勢好比「從右肩飛出桿頭」。旋轉揮桿的姿勢不但美妙,同時更針對球的位置來變化本身之動作。

Grip 握桿方法

在高爾夫球運動當中,"球桿"是唯一與我們身體接觸的外來物體,也唯有藉著此物體才能達到完美的揮桿與擊球目的,所以擁有正確的握桿技巧,對於日後球技的進步就有相當大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進而充分享受高爾夫球運動的樂趣。因此如果想打好高爾夫球,球友們勢必先學會良好且正確的握桿方法,以下便依照順序,說明握桿方法的要點。

1.首先以左手小指、無名指、中指扣緊球桿,此三指可謂為「握桿的靈魂」,同時以 手指根部較肥厚的肉墊部分貼緊握把。

2.左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桿,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不要有間隙。

3.再以右手小指重疊扣在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右手無名指與中指輕扣球桿。

4.右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桿,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不要有間隙。右手掌包 握住左手,使二手與球桿有合而為一的感覺。

5.最後可進行自我檢測:左右手拇指與食指的密合線是否平行、此密合線是否可平行 延伸至右肩、二手必須平均握在球桿正上方、雙眼目視是否只看到左右手的第1和 第2個指關節(避免過於左右翻轉,造成揮桿不順暢)、右肩自然下垂、桿身稍微偏 左、握桿之處與身體約為1.5個拳頭的距離...等等。

如果能依照上面所描述的方法,找到正確的握桿方式,並多加練習以及自我檢測,才能在揮桿時發揮出無與倫比的功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Address瞄準

站位腳的寬度因人而異。在使用長球桿或打長距離時,右腳張開至與肩同寬;反之用短球桿或打短距離時,則以腰部的寬度為准。瞄準時的要訣是收下巴、兩臂縮緊,球桿面、桿身、握柄至左臂、左肩,自然地呈一直線,注意左肩應略高於右肩,其差距約等於一個拳頭大小,擊球前膝蓋稍微朝內彎曲,將身體重心放在兩腳腳跟至腳掌中間,頭部略朝右傾,保持瞄準的姿勢。

Swing揮桿

揮桿的方法:一個正確及好的揮桿姿勢方法,可以奠定下許多扎實的基礎,並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不正確的揮桿,會造成自己運動上的傷害,球也會打不直、遠等許多瓶頸。

凡是都是開始最重要,所以揮桿是開始更是最基本的動作。

閱讀全文

與快速收球桿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排卵什麼方法最准確 瀏覽: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432
青島梅毒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998
臉上汗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60
好的教育方法的視頻 瀏覽:58
快速上枕頭荷葉邊方法 瀏覽:736
手機拍照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什麼方法治口臭 瀏覽:173
幼兒美術活動教學方法 瀏覽:126
瑞典輕症治療方法 瀏覽:616
原始股退出計算方法 瀏覽:409
水泵間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520
材料分析方法視頻 瀏覽:332
杜蘭特真正的訓練方法 瀏覽:319
網上買床安裝方法 瀏覽:782
奶奶教裁剪方法簡單好用 瀏覽:449
老人機簡訊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7
化肥中氮的含量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79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瀏覽:536
有點打呼嚕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