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練好截拳道
截拳道日常訓練方法有跳繩,俯撐,仰卧起坐,
跳繩是練步法和體能的最佳方法之一,
2. 截拳道基本招式
截拳道並不有固定的招式,它講究的是自由搏擊,只有基本動作,比如說腿法有前踢、側踢,高'中'低'位踢、連環三腿、空中三連踢,手法有沖拳、背拳、直拳、寸勁拳、極手、勺摟手等,但是監倍是是一定要學的。
3. 怎麼能真正的練好截拳道
要練好截拳道首先必須練好基本功。截拳道基本功包括:
一、技擊者練習: 包括耐力性練習、准備活動、柔韌性練習和腹肌練習。
二、警戒勢:包括預備式和平衡兩部分。
三、步法:包括滑步、快速移動、疾步和側步。
四、力量訓練:包括出拳力量、拉力和踢打力量。
五、速度訓練:包括擊拳速度、隱蔽出拳、踢擊速度和敏覺性與洞察力。
練習截拳道要注重基本功練習:馬步,站樁,跑步,俯卧撐,仰卧起坐,快拳,打木人樁,還有,就是冥想,靜修。馬步(二字鉗羊馬) 馬步,是練功夫最重要的基礎,各種拳術對馬步的動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二字鉗陽馬:兩腳左右分開,距離比兩肩略寬,兩腳第二趾筋用力向內向後拉,髖關節內則也同時互相對拉,力向骨內收斂。
擺樁:截拳道的警戒式是以重拳前置與詠春相同,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攻擊目標,與拳擊相反,拳擊是以重拳後置可攢力量但距離長。雙腿自然稍彎曲式,有效保護身體,減少被攻擊的可能。前腳實後腳虛 後腳尖撐地,腳根稍抬起,有效提供動力(強側置前)。
拳法:截拳道技法中很重要,它的拳法大多是以詠春拳的拳為基礎,它的拳法具有連擊性,其它的搏擊術總是一打一防,在截拳道中講求連消帶打,就是防中帶攻。它的拳法是輕快的,具有誘惑性,出拳時要求放鬆。李小龍1秒出拳近7次。具有帶表性的拳法有:反背拳,日字沖拳,擺拳。
4. 截拳道擺樁的問題
截拳道警戒式,進攻和防禦有效的姿勢,以左手式為例,下頦與肩部要互相靠攏,右肩抬起4至5厘米,下頦則降低大約同樣的距離。在這個姿勢中,肌肉和骨架結是處於最大可能的協調位置上,以保護下頦的要害部位。在近戰中頭與下頦保持垂直,下頦下緣壓在鎖骨上,下頦的一側陷藏於前肩內。前手伸出的位置,應當稍稍低於肩的高度,前臂輕輕地擋著身體,以便保護身體的中部。後手同身體保持10至於1厘米的距離,以便保護脆弱的肋骨部位,後手同前肩成直線,置於胸前。
5. 李小龍截拳道訓練方法
一、格鬥術基本特點:
這套格鬥術是以截拳道:精簡,直接,非傳統三原則為根本依據,重點強調實用。打鬥中要求每一招每一式都擊向敵方要害,直到敵方倒地不起徹底喪失戰斗能力。
二、格鬥術訓練內容:
由於這種格鬥的獨特性,訓練內容主要分為身體訓練和技術訓練。當然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又是相輔相成的,正如李振藩宗師當年所說:在格鬥中技巧是相當重要的,但是技巧的有效發揮則全部依賴於良好的身體條件。
1、身體訓練:
(1)發展柔韌的伸展訓練。
(2)發展肌肉力量的重量訓練。
(3)增強心血管功能的有氧訓練。
2、技術訓練:
(1)徒手格鬥
包括:基本的拳腳攻擊法,地面扼殺,擒鎖等。
(2)器械格鬥
包括:雙節棍,短棍,匕首等。
三、格鬥術實用戰例:
限於篇幅,今天僅介紹幾組站立式格鬥戰例。
(一)主動攻擊
戰例一:雙方擺樁開始,我方(穿迷彩服者)前手標指誘攻對方露出空當,迅即抓住戰機一記威猛的低位側踢狠狠地擊中對方前腿關節部位,迅速上步接一前手平肘直擊對方頭面部要害。為了徹底使敵人喪失戰鬥力,以一記擒鎖扼殺結束戰斗
戰例二:雙方擺樁開始,我方以前手掛捶誘攻對方頭部,使其上當露出下盤襠部,迅速一記兇狠的垂直勾踢攻擊其襠部,緊接一記後腿箍頸撞膝徹底摧毀敵人戰鬥力
戰例三:雙方擺樁開始,我方以前腿低位勾踢誘攻拉開戰斗序幕,分散敵注意力的同時以一記後腿重掃踢猛掃敵人腿彎要害處,將其擊倒地
(二)防守反擊
戰例一:雙方擺樁開始,對方一前手沖捶直攻我面部,我抓住戰機以一記攤手標指直擊對方眼部要害。此動作符合截拳道連消帶打的經典理念。為了增強戰斗效果,此時補一記強猛的中位側踢狠擊敵腰腹要害部位是很適宜的
戰例二:雙方擺樁開始,對方突起前腿欲以高腿攻擊我中盤,我略後閃躲開敵人攻擊的同時,以更快的速度一記倒地側踢狠擊敵大腿內側,待敵倒地之後,我狂撲於敵身上以肘猛擊敵面部
戰例三:雙方擺樁開始,對方突然上步猛撲我頸部准備強攻;我保持好防禦間架,雙膝下沉降低重心同時直接以後手沖捶猛擊敵襠部要害結束戰斗
六周肌力練習表(星期一、三、五)
有氧練習(星期一、五,三,六,日)
星期一、五:快步走19分鍾,跑步10分鍾,每星期增加2分鍾跑步。
星期三:第四星期起增加20分鍾變速跑。
星期六、日:負重走24分鍾,每次增加2分鍾(負重30—60KG屬軍事訓練項目,但對於耐力提高益處甚多。)
測試及標准:
及格水平:3次引體向上,40次仰卧起坐,28分鍾跑完4800米。
優秀水平:9次引體向上,60次仰卧起坐,32分鍾跑完7200米。
6. 截拳道的基本功怎麼練
截拳道的基本功包括的體能訓練、耐力訓練和基礎步法訓練,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在截拳道中,體能是指人體長時間運動中抵抗疲勞的能力。在搏擊中,耐力素質或說體能具有重要作用,是取得最後勝利的基礎和保證。拳手克服體能疲勞的能力越強,堅持運動的時間就越長,表現出的耐力素質也就越好。
1、越野跑:鍛煉身體的最佳方法就是跑步,必須養成每天堅持跑的習慣。還可以邊跑邊練習腿法。
2、跳繩:能提高你的下肢力量,增強靈活性、協調性、平衡性、柔韌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能力。
3、強身操:所謂強身操,它包括仰卧起坐及俯卧撐等運動。
馬步(二字鉗羊馬) 馬步,是練功夫最重要的基礎,各種拳術對馬步的動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二字鉗陽馬:兩腳左右分開,距離比兩肩略寬,兩腳第二趾筋用力向內向後拉,髖關節內則也同時互相對拉,力向骨內收斂。
擺樁 截拳道的警戒式是以重拳前置與詠春相同 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攻擊目標與拳擊相反,拳擊是以重拳後置可攢力量但距離長。雙腿自然稍彎曲式有效保護身體減少被攻擊的可能。前腳實後腳虛 後腳尖撐地 腳根稍抬起 有效提供動力(強側置前)。
7. 截拳道力量訓練技巧方法
截拳道力量訓練技巧方法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國拳術以詠春拳、拳擊與擊劍作為技術骨幹,以中國道家思想為主創立的實戰格鬥體系構想,也是一種全新的思想體系。下文是關於李小龍的截拳道的訓練技巧,望對李小龍愛好者有所幫助。
一、正確的姿勢
在李小龍截拳道中,正確的身體姿勢是最省力而又最能達到出拳、發招效果的一種身體狀態。另外,平衡亦是良好的姿勢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此還要記住一點,身體、神經一旦過於緊張,便會失去身體的柔韌性與對時機的精確判斷能力,因為只有將手臂放鬆,才可以使出拳象閃電般的迅速有力。在掌握出拳技術之前,我們先來學會正確地握拳,不然手會在格鬥中受傷。如下圖所示,四指和指拇張開,把指尖卷向手掌,然後把拇指緊壓在握緊的四個手指上,且拇指尖延伸到中指中間。
出拳時,後腳跟也應象一個彈簧似地支撐著身體,並抬起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向前腳。後腿膝關節也應象前腿膝關節一樣稍稍彎曲,但要保持放鬆和穩定。而且真正的打擊動作,亦應象鞭子般揮擊而出,在攻擊對方的瞬間,才握緊拳頭緊張肌肉,此為保留實力的最佳方法。
二、髖部的運用
李小龍曾經說過:“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自臂膀,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髖)。”也就是說,如果僅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頭,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的。手臂只是力量的運載工具,而只有正確地運用髖部才能夠提供足以擊倒對手的力量。出拳前,應先使手腕向下微轉,然後在沖擊的剎那,再瞬間轉上,以增加一股螺旋勁去重創對手。在訓練髖部動作時,你可將一張大約20厘米長、寬的紙片吊至胸部的高度,以紙片為目標,由戒備勢或平行步站立,兩手自然握拳並置於胸前,肘部自然垂於身體兩側,眼睛要始終盯緊目標。為了使身體能夠充分運轉或順暢的發勁,可使膝關節微曲。轉動時,可使髖部作突然向右的轉動,且以前腳掌為軸,使身體重心迅速移向另一腳。而且在髖部轉動時,肩就應該跟著轉動。本技法練習的要領和關鍵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力量,髖要比肩稍早一點轉動,即由髖帶肩去付諸於猛烈攻擊之中,這是十分重要的。在這里,出拳擊打時,後腳跟應抬起,身體重心亦迅速移向前腳。實際上,在完成這個動作之後,後膝已經伸直,而此時所產生的沖擊力將是驚人的。
三、沙包練習
一旦掌握了髖部的正確運用後,就可以開始做擊打重沙袋的練習了,來發展攻擊的`縱深性和滲透性技術。李小龍通過肘部的擊打來增加髖部力量的。然後再做擊拳練習。
對於擊打重沙包,李小龍有以下提議:當你繞著它進行搏擊時,自身要始終守得嚴密,即要有真打的感覺。擊打重型沙包時,要竭力想把沙包打穿,而不是把力量集中在沙包的表面。這樣才能獲得較深和較強的“穿透力”。
但擊拳時不應有探拳動作,而應直接打出去,並在攻擊目標時,為了輔助力量,另一隻手要猛地抽回,並向身體貼進,就象猛然關門一樣。另外,十分重要的是,還需使後腳跟進與後肩旋轉連成一氣,也就是以身體半面為軸,並用前腳支撐身體旋轉,使身體另一側可自由轉動,從而促成一記重力打擊的形成。李小龍的訓練中,喜歡用各式各樣的拳擊器械,常用的有手靶、盾牌和貼牆沙袋(三個各裝著砂子、石礫或豆子、鋼屑或鐵砂)。
四、杠鈴練習
在截拳道的訓練中,李小龍喜歡用不同器械來鍛煉不同部位的肌肉和力量,因為只有綜合性的力量才是拳手獲得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訓練時,動作一定要快,不得讓力量或重量影響了速度,而實際上,爆發力是力量和速度的完美結合。李小龍介紹了三種練習杠鈴的有效方法:
(一)杠鈴屈臂練習:雙手握杠鈴,由垂直位置快速向前、向上彎曲前臂並經水平位置後,快速向上屈拉至胸前,然後落下重做。此動作對於拳法中的勾拳攻擊益處頗大。
(二)膝上硬舉: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腿稍屈,兩手抓握杠鈴於腰間,接著,兩臂稍微彎曲,且使上體正直,兩腿亦伸直,同時雙手使用爆發力向上提杠鈴,使其高與肩平,然後再放下重做。此動作對於強化“勾漏手”中的抓手、摟手等技法相當有用。
(三)頸後推舉:兩腳開立同肩寬,兩手握杠鈴置於頸後,隨後利用挺膝和雙肩的力量將杠鈴向上推舉。然後再落下並重復此過程。此練習主要強化雙肩的肌力及斜方肌的力量,因為這是有效攻擊的動力源。
五、沙箱練習
為了增強拳面的硬度,特別是食指與中指關節的殺傷力,可用裝著沙子或石礫的箱子進行訓練。
六、內力練習
李小龍曾稱內力練習為“流動著的能量”。這股能量(內力)是由丹田而發,而不是由兩肩產生。做到這一點,可假設內力為“水”,而且水是由丹田送出,並在相當於水管的兩臂中流動。這樣手臂的前端就會變得沉重有力,同時還需保持手掌的舒展與放鬆,並感到好象水要從拳面湧出一般。而且此動作看起來手臂顯得有些軟弱,可實際上卻是非常有力的,因為它練習的是人體的內在力量,這是用眼所無法看到的。
七、木人樁練習
在李小龍的練功設備中,木人樁是一件十分有用的器材,是李小龍根據詠春木人樁設計和改進而來的。練習木人樁不但能鍛煉拳力和改善招勢,還對發展整體性的攻擊技術大有裨益。
;8. 截拳道訓練方法 截拳道訓練方法是什麼
1、截拳道的根本綱領:以無法為有法,以有限為無限。
2、前期可以自行訓練的有:站渾圓樁,做拳握撐,仰卧起坐,深蹲,拉手腳韌帶,跳繩。有條件的話跑跑長跑。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有機結合就行了。有氧運動是訓練人體的耐力,無氧運動是訓練肌肉的抗疲勞性。無氧運動不要做過頭以防拉傷肌肉。
3、還有截拳道的精髓就是先發制人,敵未動我先動。並且這種技擊之法有很大的自主性,隨性而動。招式攻擊狠辣,人體所有的要害都可以攻擊。可以參照拳法里的八打八不打。這八不打就是截拳道要攻擊的部位。
9. 截拳道的寸拳發力技巧和練習方法
寸拳的力量訓練
一、功力訓練:分外力訓練和內力訓練。
1、外力訓練:可採用杠鈴、啞鈴、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練力及俯卧撐、深蹲跳等徒手練力,在這里我僅介紹幾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啞鈴練力,其它一些練力方法,可參考別的教材或書刊。
(1)擴胸運動:雙腳分開同肩寬而立,雙手握啞鈴於胸前直臂做擴胸運動,擴胸時(手分開)鼻吸氣,還原時鼻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胸大肌力量,同時對發展三角肌、背闊肌有作用。
(2)曲小臂運動:端坐於凳子上,一手握啞鈴,肘部放置於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窩貼緊膝部,而後做手握啞鈴上下曲伸練習,曲肘時吸氣、伸肘時呼氣,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小臂肌力,同時對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
(3)俯身側平舉運動:上身向前俯約90°左右,雙手握啞鈴同肩側平舉成一線,而後還原成雙手握啞鈴朝地面方向,平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背肌等。
(4)負鈴仰卧起坐:雙手握啞鈴於腦後,身體仰卧於板凳上,做仰卧起坐動作,起時呼氣動作快,卧時吸氣動作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腹肌力及腰力。
(5)負鈴深蹲:雙手握啞鈴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動作,蹲時吸氣將啞鈴回收肩部,起時呼氣,同時將啞鈴直臂舉起,30次/組,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全身各部位功力。
(6)握鈴快速沖拳:雙手握啞鈴於胸前,快速向前做沖拳動作,出拳時噴氣,力竭而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增強出拳的爆發力。 做完上述動作後應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進行放鬆。 注意事項: ①呼吸:用力時吸氣,放鬆時呼(噴)氣,切記這很重要。 ②放鬆:不管是訓練時還是訓練後,均要放鬆肌肉。絕對閉免練僵肌肉,尤其是練完力量後要迅速放鬆,方法有「拍打、按摩、熱水浴、意念放鬆(可參照大成拳樁功意念放鬆)。 ③要量力而行,有條件平時多加強營養。
2、內力訓練 所謂內力就是通過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勢所培養出來的武術內勁,作用是培訓充實流動的內在能量,形成「意、氣、力」合一的強大內勁,至於內力理論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說,朋友們可參考其它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說一些實際的東西,以便讓學者迅速的、簡單地登堂入室,筆者根據經驗介紹二種方法。 (1)站樁: 習者雙腳分開一肩半寬而立,雙腳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過腳尖),臂部似後坐一高凳、重心穩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頭正目直,頭頂似被小線上掉,而後抬起雙臂曲肘環抱於胸前、手心向內、十指相對、做到沉肩墜肘、十指間距為一拳,手心距胸約一尺遠,十指自然分開似曲似直,做上述姿勢要求全身放鬆,而後意想雙手環抱一大樹,雙臂內側、胸腹、兩腿內側皆與樹似觸非觸。 要求:姿勢保持穩固,心平氣和,呼吸自然,平心靜氣,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目視前方,排除雜念。
(2)俯卧樁:站樁完畢後既可進行俯卧樁練習,姿勢同俯卧撐式要求雙腳跟並攏,腳尖觸地,雙拳撐地開立與肩同寬,從後腦到腳跟成一線,全身挺身,動作:身體慢慢下俯至胸幾乎貼地,全身仍然保持一線,下俯同時吸氣入丹田,而後身體慢慢撐起,同時呼氣,意想丹田氣經雙肩至雙肘至拳面,在身體上撐雙肘近乎伸直時,突然加速伸直雙肘,同時噴氣並意想氣達拳面,同時意想雙拳下各墊一磚塊氣到時磚塊即被我內氣擊碎,如此反復練20次/組,力竭而止。 內力練習注意事項:
①無論是站樁或俯卧樁均保持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但在俯卧樁力達拳面時,要求有意握緊拳頭,並有拳往下鑽的感覺(緊後既松)。
②內力練習每天最少保持練習兩次以上,先站樁後俯卧樁。
③飯前後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練功,練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緊身物及排除大小便。
④站樁後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鬆,俯卧樁後可快速沖拳放鬆。
⑤練習時保持循序漸進,不硬撐,慢慢延長練功時間,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氣,保持精神集中,如雜念太多無法克制,不要強求,可眼微閉想一些愉快的事,練習要持之以恆,只有勤加練習才能登堂入室,一般在1—3個月即感效果明顯。
二、發力(技術)訓練 一聽發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將拳力打出去,但怎樣發力,怎樣正確的發力,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術追求的效果是爆發穿透力,但怎樣練出或者說發出爆發力呢?很多書刊教材上對發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腳蹬地、擰腰、送髖、順肩」等,試想這樣的描述對有一定武術基礎者是一聽就明白,但對那些武術初學者或一些悟性較差者來說,就不那麼好理解了,為此在介紹寸拳發力技術之前,我先介紹一下「現有之力爆發訓練」。
1、現有之力爆發:什麼叫現有之力爆發呢?就是在自身沒有練習武術功力之前將自身原來所具備的功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發出去,體會、學習發力技術,為以後學習寸拳發力,更高層次的發力技術服務。
(1)體會腳蹬力與腰力:面前准備一沙袋或讓同伴持腳靶站立面前,動作要領: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左手左腳在前列),右肘(後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隨後,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面,同時後腳掌後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同時右肘以小臂為力點,隨同全身轉動,由右側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橫擊沙袋,噴氣發力。
注意:①擊打目標時,雙眼始終盯著要打的位置,擊中目標(沙袋)後,立即回復原來位置。
②重點體會:「腳蹬地與擰腰力」,切記!
③你在練習前可先按自己想像中的方法用肘擊沙袋,再按此方法擊沙袋試比威力如何,體會什麼叫發力。
(2)體會現有爆發拳力:仍然面對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樁站立(左手、左腳在前),仍然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同時後腳掌內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同時噴氣發力擊中目標,目視沙袋,如此反復練習,直至熟練。
注意:①拳擊中目標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擊中目標前全身均放鬆,只是在拳頭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有意握緊拳頭,而後迅速放鬆恢復至警戒樁式,再做下一次練習。
③必須嚴格按照要領練習,練習時一下一下的來,不要用連續,等熟練後,體會到正確爆發出拳後再連續出拳。 現有之力爆發兩個步驟只是由簡單的肘擊過
渡到拳擊,你就學會了爆發出拳,也就是學會了發力(重點:腳蹬地力與腰擰力),在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前,你可先按原來的方法擊沙袋,再嚴格按照此方法擊沙袋,比一比便知武術中的爆發力跟平時死力氣是不能相比的。 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後,你再學習其它拳法就輕而易舉了,像「直、擺、勾、彈、鞭、栽」等,再學寸拳發力技術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練習了寸拳功力後,你再按此方法將「現有之力」爆發後,你的攻擊威力將會更加無比強勁。
2、寸拳發力要領: 你練習了內外合一的寸拳功力,又學會了現有之力爆發,再根據本方法練習寸拳,你就可以毫不猶豫的試驗寸拳威力了,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展示「絕技」了。 動作要領:習者仍然持截拳道警戒式站立(注意:將有力的拳腳置於前方,下面以右手右腳在前為例)。首先度量距離,伸直前手臂,指尖觸目標,為合適站位,然後前手輕握拳,拳眼向上,拳面向目標,回收身前離目標13CM處,松握拳並塌腕,肘貼肋部,正對目標,後手拳置下頦處,同時將身體重心後移,前腳掌輕著地,重心大部分在後腳,做好上述動作後,目視目標,做幾次深呼吸,以放鬆身心,然後深吸一口氣入丹田,而後後腳猛蹬地面(並微向外轉動),同時向外(右)擰腰,轉髖、展胸、順(轉)肩,以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並將原來塌腕之拳猛上翹擊中目標,同時重心前移將原來之高虛步變成前弓後箭之弓箭步,在拳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拳頭猛握緊,內部呼吸猛下沉,短促的爆喝一聲(聲音:「哈」、「嘿」、「哼」等),壓縮橫隔膜,使腹腔突然膨漲,同時意想丹田之能量通過前臂達拳面噴射而出,其勁力洞穿目標。
注意事項:
(1)動作前應全身放鬆,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視目標;
(2)拳擊向目標時應像離弦之箭飛速射穿目標;
(3)擊中目標的勁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體重、內力和寸拳特定的技術動作發出的瞬間爆發穿透力(切記腳蹬地之力用上);
(4)拳擊中目標後應迅速放鬆還原成警戒式,再進行下一次練習;
(5)習者練習前應仔細閱讀弄懂動作要領。 此即為「神秘」的寸拳技術,勤加練習即可掌握,練習時可讓同伴持雙層腳靶(單層容易受傷)於胸前,試驗寸拳威力。
三、訓練方法: 你閱讀了寸拳技術一文後,即可進行練習,在此我為習者列以學習方案,僅供參考:
1、如果你自身具備了一定內外合一的功力和一定的武術基礎,可直接按寸拳要領練習即可,不幾日你就能全面地掌握寸拳絕技。
2、如果你是一個武術初學者,就得一步一個腳印的練習了。首先,每天早晚進行功力訓練,可同時輔以「現有之力爆發」和「寸拳要領」體會,給自己訂立一個訓練計劃表,持之以恆的練習,60天左右,您就能基本發出寸拳威力了。外力訓練部分應隔天訓練(或者今天用器具(啞鈴)訓練,明天徒手訓練,不用隔天),內力訓練部分應每天堅持練習,練力時應以滿負荷為佳,不要做太大的超負荷運動。60天後,你可讓一同伴(壯實一點的)手持雙層腳靶放置胸前試驗寸拳威力,可一拳將他擊倒)。
3、在練習寸拳時可同時兼練截拳道其它技術,特別是當你掌握了「現有之力爆發」後,即可根據發力要領輕而易舉的掌握其它拳法發力。
寸勁(短距)爆發60天訓練
寸勁是越來越吃香了,什麼打前放後,放人於丈外,簡直讓武迷們做夢都想學到手練到家。那麼,寸勁到底難不難練?我認為: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中等素質的朋友經過2個月左右的練習,人人都可以達到一定或相當的寸勁水平。
寸勁的訓練可份為二大類:一類是實力訓練,一類是技術訓練,技術訓練又分為協調訓練,發勁訓練和發勁的深化訓練等(操械發勁)。下面簡要介紹如下:
實力訓練可參照平易功和簡易功中的俯卧樁,俯卧屈伸,俯卧搖身,揉球及擰抓功等等。每天可滿負荷練習至力勁為止,也可俯卧樁,俯卧搖身,屈伸與揉球及擰抓功每天交替練習。
技術練習以前發力(虎撲雙撞掌)為例做一介紹:
一,協調練習
(1)手法的前立雲。
(2)身法的前立搖。
(3)手法的前立雲與身法的前立搖復合練習。
二,發勁練習
左實戰式,右腳蹬地,左腳前刺,身法前搖,同時帶動雙掌向前猛力拋射,一發即發,循圓向下輕松彈回,反復練習。
三,發勁的深發練習
(1)抖桿練習,左實戰式,雙手握桿(雙手心向下,對握都行)平置與胸前,右腳蹬地,左腳前刺,身法前搖,同時,雙手握桿向前方猛力拋抖,順拋彈回還原,反復練習。
二,壯板練習
左實戰式立於壯板前,右腳蹬地,左腳前刺,同時以身法帶動雙掌向壯板猛力拋抖,反復練習。
四,寸勁練習
寸勁練習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把發勁練習與發勁深化練習的運動軌跡縮短(距離)就是寸勁(或稱短距爆發)。比如你在練習雙撞掌時的手法軌跡是30厘米,那麼30厘米的發力過關之後你再逐漸進行20厘米,10厘米練習,直至達到微動發力。怎麼樣?就這么簡單,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吧?明白了嗎?朋友們,還需要我詳細地細述嗎?
五,寸勁的獨特訓練方法之一------塌掌訓練
有人講,既然我雙掌貼身已經可以放人,那麼,如果以手尖接觸身體後,猛力一塌掌可產生透力傷人,,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通過實踐證明:我認為掌握了技術並不等於精熟了功夫,不信,你現在按這種方法試一試,你同樣傷不了人,為什麼呢?專項功夫,必須專項訓練嘛!這正如有的人可以一擊把對方打倒,打飛,打的吐血,但有的人盡管你知道怎麼打,但如果沒有專項苦練的話,打在對方身體上,對手同樣會若無其事,所以說:懂了並不是擁有了,想縮短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兩個字:實踐。
方法如下:
(1)左實戰式:左手掌指尖輕觸壯板,右腳蹬地,身法前搖,同時帶動手掌,向前抖臂(坐腕發力)以掌跟猛擊壯板,反復練習。
(2)徒手單操
以上述模式抖臂坐腕發力練習,反復進行,力盡為止。
60日寸勁訓練安排如下:
1---3天手法練習
4---8天身法練習
9---10天手法與身法的反復練習
10---20天發勁練習
20---30天發勁深化練習
30---60天強化練習所有內容。
註:(1)實力必須每天練習。
(2)所學過的技術(內容)每天功前復習100次。
(3)每天早晚各練習(全力)1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