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散文閱讀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散文閱讀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閱讀散文有很多技巧,假如掌握不到的話,讀起來就會很費勁,也會覺得吃力,所以掌握好閱讀技巧,可以讓閱讀更輕松。接下來我整理了散文閱讀需要掌握哪些技巧的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了解寫作背景。
散文閱讀的技巧之一就是要了解寫作背景。一篇散文,肯定有其特殊的寫作背景,所以要想讀懂一篇散文,就應該要了解這篇散文的寫作背景,作者是基於什麼樣的背景寫的這篇散文,作為閱讀者就應該要了解這些背景,因為了解了背景,就能知曉揣摩作者的意圖。
了解創作歷程。
散文閱讀的技巧之二就是要了解創作歷程。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散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什麼樣的創作歷程呢?這是作為一篇散文的閱讀者要了解的事,作者創作每一篇文章,都會有其特殊的創作歷程,了解作者的創作歷程,就會幫助讀者去讀懂這篇文章。
體察作者意圖。
散文閱讀的技巧之三就是要體察作者意圖。作者寫這篇文章是寄託了什麼樣的`哀思,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表達什麼樣的感情等……作為讀者一定要體察作者的意圖,准確的把握作者的意圖,然後才能了解作者的想法,走進作者的內心,才有助於更快地讀懂這篇文章。
通讀整篇文章。
散文閱讀的技巧之四就是要通讀整篇文章。作為讀者要想讀懂一篇散文,就應該要通讀整篇文章,因為假如不去讀這篇文章的話,就很難了解讀懂作者的意圖,讀懂作者的感情,弄清文字的含義或者文字的深層次意義。通讀就是為了熟悉。
抓住文章文眼。
散文閱讀的技巧之五就是要抓住文章文眼。要想讀懂一篇散文,就應該要抓住文章文眼,每篇文章都有文眼,作為讀者,要盡快地找到文章的文眼,才能盡快地讀懂這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的精華就在文眼裡,假如抓不住文眼,就很難讀懂這篇文章。
反復閱讀多遍。
散文閱讀的技巧之六就是要反復閱讀多遍。一篇散文要想讀懂,估計讀一遍確實很難的,有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理,每一篇文章要想讀懂,就必須要反反復復的讀,多讀幾次,就會在熟悉中慢慢地意會到文章的內涵和精華,從而讀懂文章。
❷ 散文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1、找散文的要素。閱讀敘事性散文,必須掌握記敘的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變性質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可以說,對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對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清散文的順序。敘事散文以敘述和描寫為基本表達方式,閱讀時,應注意研究記敘的順序(順敘、插敘、倒敘),研究文章怎樣過渡和照應,如何開頭和結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住散文的線索。線索是情節發展的脈絡,線索的作用在於聯系事件和場面,貫串情節。一篇文章以什麼為線索,是由章的中心決定的。
4、品味散文的情感。抒情散文著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都包含在字里行間。
5、分析散文的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蘊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總是在敘事、詠物的基礎上進行,常說的見物思情就是這個道理。
❸ 散文的閱讀答題技巧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像力;(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
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還有的側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將外物與內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
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准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藉助於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並富於感情。
三、散文的線索
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為線索;以行為為線索;以文眼為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線索的特徵有: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志(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復出現)。
四、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感情色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在分析時,要特別注意它在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要結合上下文,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的語言風格,甚至修辭,才能既理解詞語的表層意義,又理解其深層含義。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優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於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語言的揣摩,要調動豐富的想像,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情感,獲得主觀體驗,才能達到思想的共鳴與升華。
六、散文的表現手法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徵、托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物喻人、聯想想像、設置懸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辭等。
(1)象徵
散文往往運用象徵的寫法,象徵就是托物喻義,即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一種深遠的意義。這里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徵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徵意義。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寫的景物或景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對比烘托
在散文中,為了突出作者所寫的對象,作者往往運用對比烘托的寫法。
(4)欲揚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講究波瀾,要贊美某種事物,先表達對它沒有好感;想歌頌某個人物,先說他的不足等等,然後根據情節的發展,達到歌頌與贊美的目的,而且使這種歌頌與贊美得到強調。
8.散文的思想內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蘊是依附於含有一定象徵意味的具體事物。寫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結合作者對人物的態度、感情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敘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場面細節把握作品內容;寫景狀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線索、寫法、象徵意義,從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六、關於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一)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選擇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麼。(2)看「形」和「神」的「結合點」是什麼,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線索。(3)看作者組織材料的順序,選擇了怎樣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語言。
(二)散文閱讀應注重的幾個方面及考點
1.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准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准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比如,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准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准線索。
3.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更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
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准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種題型可以說「逢散文閱讀題必有之」。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里考。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託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5.表現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移情於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現手法還有:對比襯托,側面描寫,象徵,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於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6.發展性考題
(1)仿寫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麼,怎麼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2)談感受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1)對描寫對象;(2)對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4)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①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梭兩可。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❹ 讀散文的方法
一、尋找散文的線索 線索是散文組織安排材料的「綱」。閱讀散文要緊緊抓住這條「綱」,弄清它安排組織材料的規律,從而沿著這條「綱」去分析文章的內容,明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及其選材組材的意圖。例如閱讀楊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這條線索;閱讀茅盾的《白楊禮贊》一文,就要找出「歌頌白楊樹的不平凡」這條線索。[9
二、分析散文的語言 散文語言優美、暢達,富有節奏,同時也凝煉、干凈、富有哲理。因此,閱讀散文時,就要認真分析散文的語言優美、凝煉、暢達的特色,從而在形式上對散文加以賞析。例如閱讀朱自清的《春》一文,我們可以從那「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熱鬧、杏花的如霞似錦、梨花的素淡皎潔,領略到由濃到淡的色彩變化過程,並體會《春》一文在形式上的美。~yJ'
三、進入散文的意境 優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於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例如讀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一文,就要充分發揮想像力,作柳宗元的同游者,和他一道欣賞竹樹環抱、水清魚游的自然美景,並且與作者一起來感受小石潭的清涼荒寂,「情愴幽邃」,從中體會出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UM"
四、體會文章的感情 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閱讀散文時,一定要注意體會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瀾,產生感情的共鳴。例如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一文,就要注意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感情;閱讀張潔的《挖薺菜》一文,就要體現出「我」與薺菜的特殊感情;閱讀冰心的《小橘燈》一文,就要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的對「小橘燈」的深切懷念之情。y
五、把握散文的技巧 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寫作特色,包括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於把握散文的技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散文的內容,而且有助於提高我們寫作散文的能力。例如閱讀楊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注意把握此文的這樣幾個技巧:借物抒情,托物言表;欲揚先抑,波瀾起伏;首尾照應,突出中心;記敘、抒情有機結合。
❺ 閱讀散文的方法
我們經常說:記敘文以情感人,說明文以知育人,議論文以理服人。散文,這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類別。如果從表述方式看,散文又可稱為記敘文。因此,散文也是以「情」來感染讀者的一種文體。由此,就可以由「情」入手,來逐步深入地閱讀散文。具體地說,可以分為五個步驟,來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鑒賞散文。
(一)把握情感。 這是說閱讀散文要准確把握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從我們平常閱讀的散文來看,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較直白地點出作者的情感。比如《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我們從文章開頭兩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是對托爾斯泰老人的「敬畏之情」。另一種情況則沒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語句。但是,這類文章中流露的感情並不難體察到。以宗璞的《報秋》為例,讀了這篇散文,作者對玉簪花的贊美之情,對時光的珍視之情是不難被我們發現的。
(二)探究情緣。 所謂情緣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產生的緣由是什麼。這是閱讀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把這個問題抓住了,閱讀便深入了一步。
比如讀《報秋》,就應當去探究,作者為什麼贊美玉簪花?為什麼珍惜時光?略加思考就不難發現,玉簪花「生命力極強」,「不挑地方,不揀土壤」,「很是謙讓」,「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因而值得贊美。
在閱讀散文時,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後,就應當進一步探究作者產生某種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情物。 我們要特別指明,這里所說的「物」是最廣義的.「物」,包括人物、景物、器物、動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觀存在都屬於「物」之類,乃至他人的語言、情感等都可稱之為「物」。我們常說的作者的情感是「虛」的,他所想表達的情感,則免不了要借一個「實」處以得到寄託。這個被寄託的東西就是本文所說的「物」。我們常說的寓情於事、寓情於景、寓情於物,這里的「事」、「景」、「物」,概屬於本文所說的「物」。比如《報秋》這篇散文,作者贊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葉、形、開花期、生命力強等不必去說,可作者又提到太陽花,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歷,提到朱敦儒的詞章。所有這些「物」,都寄寓著作者的情感。
作為一篇優秀的散文,其中是不應當有「廢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是為表達文章的中心、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務的。在讀散文時就應當從「物」中去體會作者所寄託的感情。當然,高考試卷中不可能保證每選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題人所關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於一體的「物」。
(四)剖析情言。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當然少不了語言這個載體,離開了語言這個載體就無以表情達意,無法感染和打動讀者。因此,閱讀散文,必須努力去發現、解析文中最能表達感情的詞、語,去發掘「情」與「語」之間的聯系。比如讀《世間最美的墳墓》,其中有這樣的語句:「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並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這樣的語言,就極為准確地表達了一種「敬畏之情」,而不僅僅是敬愛、敬重、敬仰。又如《報秋》中「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後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這樣的句子,尤其是幾個「便」字,把時光匆匆飛逝的緊迫充分地描述了出來,作者的惜時之情由此得到充分的表露。讀散文就要注意抓這類語句。
(五)鑒賞情藝。 所謂「情藝」,說的是文章作者表達感情的藝術。在鑒賞散文的藝術手法時,要緊扣上面談到的兩點,即(1)作者為什麼要提到那些「情物」?其作用如何?(2)文中最能表達感情的詞彙、語句是哪些?作者為什麼要那麼說?比如,作者為什麼不止一次地提到托爾斯泰墓的形狀、質地,語言又那麼貌似無情?原來這里用了似貶實褒的手法。又比如寫托爾斯泰墓為什麼要提到其他幾個人的墓?寫玉簪花為什麼要提到太陽光?原來這是起烘托作用。寫瞻養托翁墓地的人,為什麼不直寫人們的心情、感受,而要把「逼人的樸素」作為主體來寫?寫它「逼人」,寫它「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原來只有這么寫才能恰如其分地寫出瞻仰者的不僅是「敬」,而且還「畏」的感受。同樣,寫人們「沒有勇氣」「摘下一朵花作紀念」,也有這樣的藝術效果。再比如作者極寫托翁墓地的樸素,為什麼又要寫到風兒、陽光、白雪這些景物?寫這些「物」有什麼作用?也應當是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在讀散文時從上述兩個方面來細致地體味文章的妙處,必將使我們如同進入一個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藝術世界。
上述五個步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理解到鑒賞的過程。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應當力求這樣去做,如果長期堅持,必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❻ 散文閱讀的方法有哪些
閱讀短文技巧
至少讀三遍:
第一遍閱讀時,讀通。了解短文的大致內容,找出不懂的詞語解釋.
第二遍閱讀時,讀懂。找出短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第三遍閱讀時,讀透。對不懂的地方深入思考.並找出短文的美的寫法.
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人和寫事的文章要了解:主要人物是誰,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還要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就是文章說明的道理或表現的人物精神或表達的感情。
回答問題要找問題中的詞語、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聯繫上下文去思考。
較難的思考題,答案要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文章的中心去思考。
怎樣才能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要大量閱讀。積淀是閱讀的基礎,只有達到一定量的積累,才能逐漸形成較強的語感。有的同學很注意語文課本的閱讀,尤其是很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這固然是好的,但只著眼於個別「範例」的咀嚼顯然是不夠的。要想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所謂「功夫在課內,提高在課外」。
其次,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讓自己完全處於主動支配的地位,通過閱讀思考,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膚淺的認識深刻化。通過聯想和想像,使文字傳達的信息形象化、個性化,從而對作品的內容得以確切的理解。我們不僅要領會文章其要旨,探究其精華,而且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切身體驗其精神實質,從中受到有益的啟迪,這才算是真正地讀懂了。閱讀時最好能把書中的精彩片斷摘錄下來,把自己的體會感受寫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品做出客觀的評價。這樣的閱讀既能積累豐富的知識,也能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對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素質大有裨益。
第三要掌握閱讀的規律。對於任何一種文體的文章,我們都要搞清楚作者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和為什麼寫,這是閱讀的一般規律。不同文體有不同特點,這是特殊規律。比如記敘文,要抓住記敘要素、敘事線索和語言的生動性;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徵、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和語言的准確性;議論文要抓住論點、論據、論證和語言的嚴密性;小說要抓住人物形象、環境描寫和情節發展;詩歌要抓住意象和凝練的語言;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要抓住意境和情感等等。
第四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可根據閱讀的需要,適當地選擇精讀和略讀的方法。朱自清在講到散文欣賞時曾說:「緩緩的細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美文只有精讀才能品嘗出其中的醇濃的汁味。略讀一般適用於內容比較簡單的文章,這種閱讀方法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最大限度地獲得信息量。別人總結過的種種閱讀方法,我們不妨可以借鑒一下:提綱法、標記法、摘句法、標題法、結構法、提問法、游覽法、串讀法、跳讀法、逆讀法、背誦法等等。應考對策:
中考現代文閱讀題主要考查閱讀能力,包括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要重視文章的結構及其內在聯系、情感和態度、表達和修辭(不僅僅指修辭格的運用),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要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還要關注各學科之間的整合等等。
要合理地安排閱讀步驟。一般要經過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循環往復。拿過答卷,不要急於看問題,第一步,要通讀全文,疏理信息,整體感知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這一步要掃清閱讀障礙,了解文體特徵和主要內容,有能力的考生會同時把握文章結構。第二步,要認真揣摩要回答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局部探究。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篩選信息,進行周密的分析、綜合、鑒別、聯想和想像,得出結論。要特別留意文章的交代和暗示,答案在文中的,自然容易;有的則需要用自己的語言精心概括。第三步,應從整體上將文章的內容再疏理一遍,反饋信息,察補缺漏,完善答案。
閱讀試題中的開放題旨在考查創新思維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考生要學會從多角度進行探究性和體驗性閱讀。創新思維是指在閱讀中不迷信成見,敢於提出疑問,能對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做出客觀的評價。重要的是通過分析產生有個性的創見。
語文閱讀題中經常出現下列幾種題型
1.將原有的題目A換成題目B好不好?為什麼?
答:不好,……
2.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
3.本文中的中心句是什麼?
4.文段中的某一句話的作用?表達效果如何?若換成另一句的效果不好,為什麼?
5.文章的主旨應從哪幾方面入手並作答?
答案:
1.將原有的題目A換成題目B好不好?為什麼?
這是一種考察題目的題型,判斷肯定是不能換。一般對於題目的考察都要從三個方面作答:線索、內容、中心。
①因為XX(題目)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全文,推動情節發展,以他為題目可以使文章結構嚴謹,脈絡清晰。
②因為本文主要講了一件關於XX的事。
③本文正是在XX中體現了……(本文的中心)。
2.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
答題公式:
①簡略式:人物+事件
②詳盡式:(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3.本文中的中心句是什麼?
一般在開篇,或結尾,一般是議論性總結性的句子。
4.文段中的某一句話的作用?表達效果如何?若換成另一句的效果不好,為什麼?
一、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答題術語)
(1)開頭:總領全文(總括全文),引出下文(開啟下文),開篇設疑
開門見山,開篇點題。
(2)中間:承上啟下(過渡) 為後文埋伏筆、作鋪墊
(3)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主旨(點明中心,揭示主題,畫龍點睛),首尾呼應,結尾照題,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升華主題。
二、句子在內容上的作用(答題思路)
(1)看看句子寫的是什麼?
(2)其中表現了什麼?
(3)和上下文有何聯系?
(4)和中心有何聯系?
表達效果太復雜了,除了從以上兩點,還可以從修辭上,寫作方法上,語言特點上,句子含義上等方面進行解答。在這里沒法一一列舉。
上面看不懂的話可以接著問,我給你舉幾個熟悉的例子。
閱讀知識: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 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❼ 閱讀散文的方法技巧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命題者特別青睞以散文為現代文閱讀的命題材料,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散文閱讀的一些要領和解題技巧,散文的`閱讀方法。其方法為:
1.找「要素」。 閱讀敘事性散文,必須掌握記敘的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變性質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中考語文參考《散文的閱讀方法》。可以說,對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對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順序。 敘事散文以敘述和描寫為基本表達方式,閱讀時,應注意研究記敘的順序(順敘、插敘、倒敘),研究文章怎樣過渡和照應,如何開頭和結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線索。 線索是情節發展的脈絡,線索的作用在於聯系事件和場面,貫串情節。一篇文章以什麼為線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總之,凡能貫串繁多材料,體現材料間內在聯系,有利於中心、事件、活動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線索,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讀起來整體感更強。
❽ 閱讀散文的技巧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
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
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
4.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
❾ 散文的閱讀策略是什麼
如下: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
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
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
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
3、藉助想像,體察作者情感。
散文屬於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揮聯想和想像,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生強烈共鳴。
散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以朗讀為根本,理清文本脈絡。教師需要建立起清晰的教學目標。散文課堂教學中是否具有高效性,關鍵之處在於是否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只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提高散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同樣,文本的情感需要通過"讀」來體會,通過指名讀、小組讀、示範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因此,在散文教學的中,讓課堂書聲琅琅,有助於學生理清文章的基本脈絡,為引導學生表述獨特的感受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❿ 如何閱讀散文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緣起——描述(對象)——聯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寫人敘事的散文多按時間、空間順序進行;抒情類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種情為線索行文,議論文性散文多以邏輯認識為序。
在閱讀分析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會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結構上的作用。
句段的結構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處在開頭,一般是統引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與下文形成對比、抑揚、引發下文某種思考;
處在中間,一般是承上啟下,前後呼應、過渡;
處在結尾一般為總結上文,呼應開頭,點明題意,升華主題,令人深思等。
所謂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體材料之外,經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
就其類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寫,或是事件敘述,或是詩詞引用,或是細節描寫,不一而足;
就其位置而言,或開頭,或結尾,或中間,視文章需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對比,或鋪墊,或象徵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襯,或反襯,或營造氛圍,或表現風格。
散文常用的表達方式
(1)記敘
①記敘詳略
記敘應圍繞中心有詳有略地敘寫,詳寫不是漫不經心地多寫,它往往突出細節,渲染烘托;略寫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一絲不苟。
②記敘人稱
散文記敘人稱多使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有時交錯使用。第三人稱也用,不過很少。
不同的人稱的使用有不同的表達效果。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於直接抒情,能自由表達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便於面對面交流、抒情,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第三人稱,不受限制,靈活客觀,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③記敘的方法
順敘、倒敘、插敘。順敘的好處是結構清晰;倒敘的好處是設置懸念,引起興趣,使文章波瀾起伏;插敘的好處是豐富文章內容,深化主題。
(2)描寫
這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主要是關於描寫景物方法的考查。描寫方法主要有:抓住特徵,繪聲、繪形、繪色的描寫;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描寫;動靜結合、正側描寫,虛實結合,細節描寫。
寫人散文是對人物的描寫方法主要有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這些方法是寫人散文的考查重點。
(3)議論
散文里的議論很講究藝術性。它是在記敘過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傾向和評價。故形成了夾夾議,敘議水乳交融的特色。考試中也會有涉及的。
(4)抒情
因為散文是抒情的藝術,自然成了考查重點。兩種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散文考查間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顯得含蓄,這是常考點之一。
議論、抒情在散文中往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抓住了它們,就抓住了文章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傾向和寫作意圖。在實際解題過程中,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要全面考慮。
散文常見修辭手法
比喻:使描寫對象更形象生動,具體可感。
比擬:使描寫對象生動活潑,親切感人,感情更充沛,愛憎更鮮明。
排比:增強文章氣勢。用來寫景,使景象迭起,五彩繽紛;用來敘事,有條不紊;用來抒情,酣暢淋漓。
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引人聯想,具體生動。
反復:強調、突出重點,升華主旨。
對偶:結構整齊,節奏感強,有音樂美,便於誦讀。
誇張:能更鮮明地突出描寫對象的某一特徵。
設問、反問:設問,語意突出,反問語義更突出,感情更強烈。
散文謀篇布局的技巧
散文常見布局技巧,如「鋪墊、伏筆、懸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