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軟體測試方法的分類有哪些
1)按照測試技術劃分
黑盒測試:功能測試,必須
白盒測試:邏輯結構測試,代碼的邏輯、演算法、結構是否正確,要求必須懂得代碼,需要編寫測試用例,可選
灰盒測試:介於中間
注意:在單元測試時,白盒應用相對較多,在集成測試時,灰盒測試應用相對較多,在系統、驗收測試時一般就不會使用白盒測試和灰盒測試了。
2)按是否需要運行代碼劃分
靜態測試:界面測試,文檔測試,代碼測試【重點關注代碼的規范性,一般檢查變數的命名,注釋的頻率,編程的規范性,不需要寫測試用例,一般只需要有代碼審查單】
注意:一般經常把白盒測試和靜態測試的要素結合在一起,形成靜態白盒測試
動態測試:運行程序進行檢查,檢查實際輸出結果和預期結果是否相符
3)按軟體特性分類
功能測試
性能測試
⑵ 質量檢驗的形式有哪些
全數檢驗、抽樣檢驗、計數檢驗、理化檢驗、破壞性檢驗等。
1、全數檢驗
全數檢驗一般應用於:重要的、關鍵的和貴重的製品;對以後工序加工有決定性影響的項目;質量嚴重不勻的工序和製品;不能互換的裝配件;批量小,不必抽樣檢驗的產品。 例如:適合冰櫃的製冷效果,不適合電視機的壽命試驗,鋼管的強度試驗,大量的螺母的螺紋。
2、抽樣檢驗
抽樣檢驗又稱抽樣檢查,是從一批產品中隨機抽取少量產品(樣本) 進行檢驗,據以判斷該批產品是否合格的統計方法和理論。它與全面檢驗不同之處,在於後者需對整批產品逐個進行檢驗,把其中的不合格品揀出來,而抽樣檢驗則根據樣本中的產品的檢驗結果來推斷整批產品的質量。
如果推斷結果認為該批產品符合預先規定的合格標准,就予以接收,否則就拒收。所以,經過抽樣檢驗認為合格的一批產品中,還可能含有一些不合格品。主要的抽樣方法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三種。
3、計數檢驗
對抽樣組中的每一個單位產品通過測定檢驗項目僅確定其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從而推斷整批產品的不合格品率,這種檢驗叫計數檢驗。計數檢驗的計數值質量數據不能連續取值,如不合格數、疵點數、缺陷數等。
4、理化檢驗
質量檢驗的方式按檢驗性質劃分,可分為理化檢驗和官能檢驗。理化檢驗又稱"器具檢驗",就是藉助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用某種測量工具或儀器設備,如千分尺、千分表、驗規、顯微鏡等所進行的檢驗。
5、破壞性檢驗
破壞性檢驗是在產品檢驗過程中使得受檢產品的形態發生變化,產品的使用功能或性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壞的檢驗形式或者方法。
非破壞性檢驗是產品經過檢驗以後,受檢產品的形態沒有發生變化,產品的性能和使用功能沒有受到影響的檢驗形式或者方法。
⑶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和按測量方法分類分別可分為哪些
按測量方式可分:
1、直接測量:無需對被測量與其他實測量進行一定函數關系的輔助計算而直接得到被測量值得測量。
2、間接測量:通過直接測量與被測參數有已知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該被測參數量值的測量。
3、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直接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力存在(如接觸式三坐標等)。
4、非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之間沒有機械的測力存在(如光學投影儀、氣動量儀測量和影像測量儀等)。
5、組合測量:如果被測量有多個,雖然被測量(未知量)與某種中間量存在一定函數關系,但由於函數式有多個未知量,對中間量的一次測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測量的值。這時可以通過改變測量條件來獲得某些可測量的不同組合,然後測出這些組合的數值,解聯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測量。
6、比較測量:比較法是指被測量與已知的同類度量器在比較器上進行比較,從而求得被測量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用於高准確度的測量。
按測量方法可分:
1、直接測量法:不必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2、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來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3、定義測量法:根據量的定義來確定該量的測量方法。
4、靜態測量方法:確定可以認為不隨時間變化的量值的測量方法。
5、動態測量方法:確定隨時間變化量值的瞬間量值的測定方法。
6、直接比較測量法:將被測量直接與已知其值的同種量相比較的測量方法。
7、微差測量法:將被測量與只有微小差別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較,通過測量這兩個量值間的差值來確定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3、准則檢驗法
馬利科夫判據是將殘余誤差前後各半分兩組, 若「Σvi前」與「Σvi後」之差明顯不為零, 則可能含有線性系統誤差。
阿貝檢驗法則檢查殘余誤差是否偏離正態分布, 若偏離, 則可能存在變化的系統誤差。將測量值的殘余誤差按測量順序排列,且設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則可能含有變化的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的消除:
1、在測量結果中進行修正 已知系統誤差, 變值系統誤差, 未知系統誤差
2、消除系統誤差的根源
3、在測量系統中採用補償措施
4、實時反饋修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測量方法
⑷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和按測量方法分類分別可分為哪些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間接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組合測量、比較測量。按測量方法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法、間接測量法、定義測量法、靜態測量方法、動態測量方法、直接比較測量法、微差測量法。
根據測量條件分為等精度測量:用相同儀表與測量方法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不等精度測量:用不同精度的儀表或不同的測量方法,或在環境條件相差很大時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
測量方法的分類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測量要素
1、測量的客體即測量對象
主要指幾何量,包括長度、面積、形狀、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由於幾何量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形狀又各式各樣,因此對於他們的特性,被測參數的定義,以及標准等都必須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進行測量。
2、計量單位
我國國務院於1977年5月27日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第三條規定中重申:「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採用國際單位制。」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
在長度計量中單位為米(m),其他常用單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角度測量中以度、分、秒為單位。
3、測量方法
指在進行測量時所用的按類敘述的一組操作邏輯次序。對幾何量的測量而言,則是根據被測參數的特點,如公差值、大小、輕重、材質、數量等,並分析研究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的關系,最後確定對該參數如何進行測量的操作方法。
4、測量的准確度
指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由於任何測量過程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測量誤差,誤差大說明測量結果離真值遠,准確度低。因此,准確度和誤差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由於存在測量誤差,任何測量結果都是以一近似值來表示。
⑸ 滲透檢測方法如何分類
滲透檢測(penetrant testing,縮寫符號為PT),又稱滲透探傷,是一種以毛細作用原理為基礎的檢查表面開口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滲透檢測是無損檢測五大常規檢測技術之一,是高等院校無損檢測專業基礎課。本教材編寫的目標和出發點都是立足於為無損檢測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學使用,同時又兼顧高職學院學生教學及工程技術人員需要。強調理論基礎的重要性,始終以理論基礎貫穿全文;考慮教學、培訓的雙重需要,將理論、工程、資格考核有機結合;教材編排注重結構層次、滲透檢測過程的邏輯關系。內容包括緒論、滲透檢測的基本原理、滲透檢測探傷劑、滲透檢測方法、滲透檢測技術、痕跡顯示的解釋與評定、滲透檢測設備和器材、滲透檢測應用、安全與健康、滲透檢測質量控制和滲漏檢測等。教材全面反映滲透檢測技術的各種分支內容,同時考慮滲透檢測的最新發展。
⑹ 特種設備都有哪些檢測方法
特種設備的檢測:
(1)宏觀檢查:包括直觀檢查和量具檢查,用於直接發現和檢驗容器內、外表面比較明顯的缺陷。
①直觀檢查的檢查方法:肉眼檢查、反光鏡或內窺鏡伸入容器內進行檢查、放大鏡觀察、用手觸摸內表面檢查、用手錘進行錘擊檢查等。
②量具檢查的檢查方法:用拉線或量具檢查設備的結構尺寸;用樣板檢查形狀、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超聲波測厚儀測量容器的剩餘壁厚;用平直尺、游標卡尺檢查設備的平直度等。
(2)無損檢測的檢查目的:
①保證產品質量;
②保障安全使用;
③改進製造工藝:
④降低生產成本。檢查方法:包括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渦流檢測、聲發射探傷法、磁記憶檢測。
(3)測厚:需要採用特殊的物理方法,最常用的是超聲波。
(4)化學成分分析:有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和化學分析法。
(5)金相檢驗:分為宏觀金相和微觀金相,折斷面檢查是宏觀金相的一種。
(6)硬度測試:用來判斷材料強度等級或者鑒別材質的方法。
(7)斷口分析:通過肉眼或使用儀器觀測與分析金屬材料或金屬構件損壞後的斷裂截面,來探討材料與構件損壞有關的各種問題的一種技術。
(8)耐壓試驗包括液壓試驗(水壓試驗)和氣壓試驗,是一種驗證性的綜合檢驗。主要用於檢驗壓力容器承受靜壓強度的能力。
(9)氣密試驗:檢查方法如下。
①被檢查的部位塗(噴)刷肥皂水,檢查肥皂水是否鼓泡;
②檢查試驗系統和容器上裝設的壓力表,其指示是否下降;
③在試驗介質中加入體積分數為1%的氨氣,將被檢查部位表面用5%硝酸汞溶液浸過的紙帶覆蓋,如果有不緻密的地方,氨氣就會透過而使紙帶的相應部位形成黑色的痕跡。
(10)爆破試驗:對壓力容器的設計與製造質量,以及其安全性和經濟性進行綜合考核的一項破壞性驗證試驗。
(11)力學性能試驗:目的是檢測材料及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質;檢測方法有拉力試驗、彎曲試驗、常溫和低溫沖擊試驗、壓扁試驗等。
(12)應力應變測試目的是測出構件受載後表面的或內部各點的真實應力狀態。主要測試方法有電阻應變測試法、光彈性方法、應變脆性塗層法和密柵雲紋法等。
(13)應力分析:分析構件在載荷作用下的各應力分量。
(14)斷裂力學分析:應用斷裂理論,對焊接缺陷構件的剩餘強度和壽命進行分析的方法。
(15)風險評估將設備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造成的嚴重程度進行綜合考慮,將設備劃分成不同的風險等級。
⑺ 檢測技術如何分類
題目含糊,分類定義不給,可以如下分:
1.人工檢測,自動檢測,智能檢測,遙測。
2.靜態檢測,動態檢測,瞬態(采樣)檢測
3.直接檢測,間接檢測,
4.幾何量檢測,電磁量檢測,力學量檢測,時間頻率量檢測,電離輻射量檢測。。。。。。。
5.
6.。。。。還可以按許多方法分類
⑻ 檢驗規則中檢驗分類一般分為哪幾種
檢驗分類:
1.
按檢驗數分:全檢、抽檢、免檢。
2.
按工序流程分:IQC、IPQC(可再分:首檢、巡檢、轉序檢驗)、FQC、OQC、駐廠QC。
3.
按檢驗人責任分:專檢、自檢、互檢。
4.
按檢驗場所分:工序專檢和線上巡檢,外發檢驗、庫存檢驗、客處檢驗。
5.
按檢驗性質分:破壞檢驗、非破壞檢驗。
6.
按檢驗內容分:試製品檢驗、性能檢驗、可靠性檢驗、苛刻檢驗、分解檢驗。
7.
按檢驗數據類別分:計數檢驗、計量檢驗。
8.
檢驗的功能:鑒別、把關、預防、反饋。
⑼ 簡述農產品質量檢測一般方法有哪些
1.農葯殘留檢測。常見的農葯殘留檢測方法有酶抑製法、免疫分析法與無損檢測法。酶抑製法,以生物學為基礎,通過乙醯膽鹼酯酶對相關農葯的快速反應進行檢測。具有生物學的不穩定性與專一性特點,不適宜大范圍使用,但因其廉價便捷性,目前在果蔬檢測方面應用較多,採用酶抑製法進行檢測時應當注意選用高質量酶試劑。免疫分析法,多用於食品檢測方面,應用該方法可快速識別樣品的異樣狀態。無損檢測法,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農產品營養與外形,是如今較為先進的綜合型農葯檢測技術,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基於該技術,應用較多的是紅外光譜與X光衍射檢測方法,採用該方法,應當注意避免損害農產品質量。
2.獸葯殘留檢測。常見的獸葯殘留檢測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與放射免疫檢測法。ELISA,主要通過對樣品進行定量分析的方式,檢測樣品獸葯殘留含量,具有高特異性與高度靈敏性,在檢測畜牧農產品時較為常用。應用該方法應當選用高質量試劑,也可以通過試紙條、熒光檢測儀等檢測器具進行檢測,提高檢測質量。放射免疫檢測法,主要通過同位素識別抗原抗體,具有高精準度,因此,在抗生素檢測方面效果顯著,同樣適用於獸葯微生物殘留檢測。
3.微生物殘留檢測。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對微生物殘留的檢測同樣重要,主要檢測農產品生物毒素,常見的有生物毒素確證檢測技術與快速檢測技術。生物毒素確證檢測技術,在實踐中主要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也可以結合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與質譜檢測法,主要檢測農產品中的黃麴黴素、棒曲酶毒素等。快速檢測技術,常用檢測方法為熒光檢測技術、免疫層析檢測技術等,在檢測一般微生物時較為常用,同樣需要選用高質量核心試劑。
4.重金屬殘留檢測。含有鉛、汞、銅等元素的重金屬一旦殘留於農產品上,不僅威脅產品安全,被人食用後嚴重的甚至會引發中毒,因此,必須重視對農產品重金屬的檢測。目前,我國重金屬檢測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較常應用的是熒光檢測法、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檢測法以及原子吸收檢測法,主要檢測農產品重金屬殘留。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重金屬殘留對農產品的危害越來越大,加強檢測技術研究力度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