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簡述如何確定適宜播種量的方法

簡述如何確定適宜播種量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06 11:07:19

如何確定玉米播種量

玉米播種量的計算方法為:用種量(千克)=畝密度X每穴粒數X單粒重X畝數。畝密度=667平方米/(株距X行距)。一般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可適當增大密度:土壤瘠薄、水肥條件較差,則宜適當稀植。合理密植還要考慮品種特性。

Ⅱ 如何確定適宜的播種期和播種量

番茄栽培上,確定適宜的播種期主要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第一,通過育苗,將番茄的開花結果期調整到最適合番茄生長的季節,從而為獲得高產、優質奠定基礎;第二,通過控制番茄秧苗的苗齡,使秧苗可以定植時,外界的溫度條件恰好能滿足番茄正常生長發育的要求。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在番茄播種期的確定上,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栽培地區。

溫度的分布及其變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而番茄不同品種對溫度的基本要求大致相同,因此,在番茄播種期的確定上,必須注意到栽培地區之間的差異。在春番茄栽培上,春季溫度回升較早的地區,其播種期可適當提早;而春季溫度回升較遲的地區,播種期應適當延遲。或者,可根據春季溫度回升情況以及番茄秧齡來確定播種期。如一個番茄品種的苗齡若是90天,而某地區3月15日前後即可適合番茄定植,則播種期大致在12月中旬。

(2)栽培季節。

就同一個栽培地區而言,番茄播種期的確定必須考慮到栽培季節,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國的許多地區,一年可栽培兩季番茄。就秋番茄的播種期而言,一般應使定植後的氣溫基本穩定在30℃左右,而且進入結果期,氣溫須在20~25℃左右,當氣溫降至10℃左右時,番茄的採收已基本結束。因此,在浙江北部地區,秋番茄的播種期宜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播種過早,育苗期間,特別是定植後氣溫過高,病害(尤其是黃瓜花葉病毒病和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將十分猖獗,嚴重影響產量和商品質量,而播種太遲,在低溫來臨前,多數果實未成熟,則產量也不會高。

(3)品種成熟期的遲早。

在同一季節栽培的番茄品種,其播種期的遲早應該考慮到品種的成熟期。一般來說,早熟品種應比晚熟品種遲播種,因為品種熟性的遲早,不僅體現在採收期方面,也表現在初花期的遲早,早熟品種從播種到開始開花所需要的時間較晚熟品種短,如果早熟品種的播種期與晚熟品種相同,則早熟品種苗齡適合移栽時,晚熟品種尚不能移栽;相反,適合晚熟品種移栽時,早熟品種的苗齡已經太長。

(4)栽培設施。

目前番茄栽培的設施是多種多樣的,不同栽培設施直接影響到設施內溫度的高低。設施條件較好,春季溫度回升較早,適合移栽的時期也較早,如對於早熟品種而言,採用大棚栽培的播種期,在杭州為11月中旬前後,而採用露地栽培者,則播種期須延遲到12月下旬,甚至1月中旬。秋番茄栽培上也有同樣的情況,如果育苗條件較好,採用遮陽網覆蓋育苗,則播種期可適當提前,而如果採用常規的搭涼棚育苗,則播種期應適當延遲。

(5)苗齡。

在番茄栽培上,苗齡的控制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秧苗的素質,進而影響番茄植株的生長發育、果實產量和品質。番茄苗齡的控制可以通過播種期和定植期的調整得以實現,但在實際應用上,一般都是根據預期的定植期來推算播種期,從而達到控制苗齡的目的。而所謂苗齡的控制,實際上是控制定植時秧苗所處的生長發育狀況。在常規的土壤栽培中,不論那個番茄品種,適合定植的秧苗一般均具有大花蕾,莖稈粗壯,葉片肥厚、濃綠。秧苗達到這樣的生長狀態,除了苗齡(實際上是播種期)外,育苗期間的溫度、水分、光照等均有明顯的影響,尤其是溫度。所以,一般的早熟番茄品種,春季栽培時,其苗齡一般在90天左右,而秋季栽培時,則僅25~30天。

總而言之,番茄播種期取決於苗齡和定植期。而定植期又取決於栽培地區、栽培季節、栽培設施等;苗齡取決於品種的熟性及栽培季節。

Ⅲ .如何確定水稻的播種量

播種量多少對秧苗素質影響極大,無論秧苗的生理功能還是形態結構各方面都與播種量有關,例如干物重、充實度、碳氮絕對含量、莖粗、維管束的數目以及發根能力等,都隨著播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且秧齡越長,其差別越大。稀播雖不是培育壯秧的唯一措施,但稀播是培育壯秧的基礎和核心。

播量過大,單位面積上秧苗過多,群體郁閉,受光不好,使秧苗細弱,葉片拉長下披,莖細無彈性,導致牛毛秧。秧苗的干鮮重、充實度和氮碳絕對含量小,根系發育不良。播量越大,秧齡越長,這種現象越嚴重。插秧後大緩苗,分櫱發生晚,生產力下降。

播種量的確定應考慮播種季節、育苗方式、秧齡長短、氣溫高低、品種特性、不同栽培方法和對秧苗分櫱的要求等因素。原則上是秧齡長的宜稀播,反之可適當密播;育苗期間氣溫高、秧苗生長快的宜稀播,低的可適當密播;葉寬的品種比葉窄的品種播量要相對稀一些;要求培育帶櫱壯秧移植的要適當稀播,反之可適當密播;手插秧比機插秧的要稀播;陸地育苗比盤育苗要適當稀些。

北方地域廣袤,生態條件多樣,栽培制度和方法各異,育苗方法亦不同。但育苗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育壯苗。各種育苗方式都有個適宜播種量的問題,目前大致有如下幾種播量:

(1)旱育苗。手插秧,常規稻每平方米播芽種300克;雜交稻每平方米播芽種250克。

(2)盤育苗機插秧。2.1葉~2.5葉小苗,每盤播芽種(即催芽濕種)160克左右;3.1葉~3.5葉中苗,每盤播芽種100克~120克。

(3)盤育苗手插秧。3葉~3.5葉中苗,每盤播芽種60克,4.1葉~4.5葉大苗,每盤播芽種40克左右。

(4)缽盤育苗。每缽孔播種3粒~5粒,主要用於拋秧。

Ⅳ 如何確定苗木種植密度及播種量

苗木密度的大小,取決於株行距,尤其是行距的大小。播種苗床一般行距為8—25cm,大田育苗一般為50一80
cm。行距過小不利於通風透光,也不便於管理。
播種量,就是單位面積上播種的數量。播種量確定的原則,就是用最少的種子,達到最大的產苗量。播種量一定要適中,偏多會造成種子浪費,出苗過密,問苗費工,增加育信成本;播種量太少,產衡量低。因此要掌握奸播種量,提倡科學地計算播種顯。
計算播種量的依據為:
1、單位面積〔或單位長度)的產苗量;
2、種子npn質指標
度(凈度)、干粒重、發芬勢;
3、種苗的損耗系數。
播種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單位長度(或單位面積)實際所需的播種量(kg)
單位長度(或面積)的產苗數;

Ⅳ 如何確定旱育秧的適宜播種量

合理的播種量是培育適齡壯秧的關鍵。限制秧苗分櫱發生和生長的因素有光、溫、肥、水、氣等,但在適期播種和良好的肥水條件下,限制秧苗分櫱的主要因素是群體內的光照強度,它由秧苗群體葉面積所決定。關鍵是秧苗個體能否擁有足夠的有效光合作用面積製造光合產物來滿足根、莖、葉、櫱等器官分化的需要和維管束的正常增生。一般認為秧田分櫱緩慢即滯增的臨界葉面積指數為4,此時的葉齡期為秧田莖櫱滯增葉齡期,也可作為培育壯秧的密度指標。因此,隨播種量的增加,葉面積起點高,擴展迅速,莖櫱滯增葉齡期提早,移栽葉齡變小。播種量降低,莖櫱滯增葉齡期推遲,葉齡彈性變大,秧苗個體葉面積和營養面積增大,根、莖、葉、櫱生長容易協調,有利於培育壯秧。同葉齡旱育秧的適宜播種量可以比濕潤秧大,尤其是同秧齡的更大些。

確定播種量的因素較多,包括品種特性、移栽葉齡、秧田與大田比、產量水平和生產條件等。以粳稻為例,一般3.5葉移栽的小苗,每1米2適宜播種量為芽谷220克左右,6葉左右移栽的中苗為150克,8葉左右大苗為100克。但實際生產中,由於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尤其是育苗期間降水無法有效控制,一般採取大幅度降低播種量和縮小秧田和大田的比例,多用苗床。除北方寒地旱育小苗和南方部分地區雙季早稻旱育小苗每1米2播種芽谷量可以達到200克以上外,其他地方和不同葉齡苗類播種量均有大幅度降低,小苗每1米2播芽谷一般在160克,中苗則在120克,大苗在80克。雜交秈稻適宜播種量為同葉齡移栽的粳稻播種量的50%左右。

Ⅵ 如何確定播種量

每個小區的實際播種量是根據試驗方案理論播種量和種子用價綜合測算得出的。以苜蓿試驗為例,在種子用價不低於80%的情況下,15m2小區的理論播種量是15g,但如果種子用價不足80%,那這個品種的小區實際播種量就會高於15g。實際播種量確定工作由全國畜牧總站負責,試驗點必須在播種前確認每個品種的實際播種量。

Ⅶ 如何確定蔬菜作物的播種量

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秧苗供大田蔬菜生產的需要,必須明確蔬菜作物的播種量。育苗時種子播量的計算方法比較多,較簡單的方法是考慮下列因素:每667米2地的秧苗數、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及20%安全系數(即增加20%的秧苗)。計算方法為:
種子用量(克/公頃)=(每公頃秧苗數+安全系數)×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
例如:番茄每公頃栽種45000株,種子千粒重3.25克,發芽率為85%。則:
種子用量(克/公頃)=(45000+45000×20%)×3.25+85%=206克/公頃
即需要番茄種子206克。主要蔬菜種子的千粒重參見附表。

Ⅷ 怎樣確定秧田適宜播種量

秧田播量多少是培育壯秧的關鍵。秧田播種量是依據育苗方式、秧齡長短、氣溫高低、品種特性、不同栽培方法和對秧苗分櫱的要求等條件而定。原則上是秧齡長的宜稀播,反之可適當密播;育苗期間氣溫高、秧苗生長快的宜稀播,低的可適當密播;葉寬的品種比葉窄的品種播量要相對稀一些;要求培育帶櫱壯秧移植的要適當稀播,反之可適當密播;手插秧比機插秧的要稀播;陸地育苗比盤育苗播種量適當少些。

Ⅸ 怎樣確定水稻直播的播種期和播種量

(1)播種期:提倡適時早播,可以延長水稻的生育期。並有利於安全出穗和成熟,防止冷害,提高產量。播種期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耕作制度、品種(組合)特性等情況確定。冬閑田適宜在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以上時開始播種,如安徽的雙季早稻宜在4月10~15日播種,油麥茬稻,應在前茬收割後搶時播種,以利於後作安排。

(2)播種量:為了保證全苗,提高播種質量,播種前要做好種子精選、曬種、消毒、發芽試驗和浸種催芽等工作。為確定適宜的播種量做好准備。催芽的長短應根據播種方式確定,機播的以催至破胸露白為度,避免機械傷芽,人工播種的,芽可適當催長些,使芽長達半粒谷長為度,利於播種後盡快地紮根立苗。若剛用過除草劑就進行播種,則不催芽播種較為安全。適宜播種量要根據種子質量、發芽率、田間成苗率和基本苗要求等綜合考慮確定,基本苗是根據品種(組合)的產量結構要求來確定的。應先確定基本苗再確定播種量。一般雙季早稻,每公頃播種量以60~75千克為宜,雜交早稻30~37.5千克為宜;一季中稻或單晚,每667米2播種量為37.5~52.5千克,雜交中稻為22.5~30.0千克。在高寒山區,稻作季節短的,播種量要適當增加。

Ⅹ 如何確定牧草播種量

播種量過少,生物量過低,不能滿足生產要求,達不到種植目的。相反,播種量過大,不僅浪費種子,而且由於密度過高,生長與營養空間嚴重不足,植株發育不良,亦難滿足生產要求,達到種植目的。因此,必須適量播種,合理密植。播種量的計算公式為:

播種量(千克/公頃)=田間合理密度÷千克粒數÷種子用價×保苗系數

其中,田間合理密度為每公頃田地中的適宜植株數量;千克粒數可通過草種的千粒重求得,千克粒數=106÷千粒重;種子用價可通過測定播種材料的凈度、發芽率計算得到,種子用價=凈度×發芽率×100%;保苗系數需依據植物種類、種子大小、栽培條件等,結合生產經驗確定。部分草種的單播經驗播種量見下表,供參考。

確定適宜播種量

閱讀全文

與簡述如何確定適宜播種量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9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19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6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4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69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8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18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6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0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2
北京電流檢測方法 瀏覽:481
手機u盤保護方法 瀏覽:114
數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瀏覽:666
約一場球的正確方法 瀏覽:189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293
28天鍛煉腹肌最快的方法 瀏覽:203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60
心理診斷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5
什麼方法能讓手機不黑屏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