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用好方法論

如何用好方法論

發布時間:2022-11-06 06:00:29

『壹』 鹽九:第一性原理的正確使用「方法論」

乞今為止,唯一一篇能幫你正確使用該工具的文章,因為就這點而言,你可能別無選擇。

人類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馬克斯·韋伯。

通常來講,純邏輯、純理論的知識,很多東不願意花心思學習、吸納,可往往能改變並提升你的,就是教科書類的純理論體系,因為它們構成了你的知識框架。

相信很多人有從各種渠道看到過介紹第一性原理、認知升級的文章,可往往是看了也沒有卵用,不是道理和知識本身無用,只是因為大部分人在講what以及why,而這篇卻講透how。

「第一性原理系列」將會講到兩個核心思維模型,並以個人的職業發展為案例——

1、第一性原理

得說明的是第一性原理並無新意,我們經常會在各種場合講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這 里的本質,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第一性原理的意思,不過是看本質的過程通過沒有理論化,通常看本質的方法也是偏歸納法一些。

而第一性原理是演繹法的產物。而理論的作用通常是解釋和預測2種作用,毫無疑問,第一性原理的預測作用要遠強於一般的看本質的方法。

而本文也不完全講的是李善友教授講的一定基於哲科推導出的第一性原理,更多講的是廣義上幫助提升「抓本質」能力。從底層、到中間層、到應用層,從抽象層到具象層的實際應用方法論。

2、非連續性

大到文明物演,中到科技進步,小到企業變革,微到個人發展我們不可能逃避的就是非連續性。

比如,為什麼近代的西方文明碾壓東方文明,為什麼網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本毫無建樹,為什麼個人在某個領域的經驗越豐富,反而在新的事情上表現的越拙劣?

這些,非連續性理論都會給你答案。

如果說,這篇文章我做了什麼?那就是我將零碎的第一性原理的使用方法論整合並梳理出來,供你拿來就用。

(如果不想聽我前面的廢話,想直接移步干貨方法論處,就從第三部分開始看咯。)

網上有很多罵李善友的網路噴子,之所以為噴子,是因為沒有以噴子們本身的觀感與邏輯水平來征服他們時,他們就會以喚醒受眾的方式來評價幾句。卻很少想自己能從這里邊學到什麼。

噴子們表達的核心觀點主要有4個——

我不是想為李善友來辯解什麼,只是以上四個問題恰好是我今天想談論的主題。第一、二點講的是what,第三點講的是why,第四點講的是how,也是第三部分重點的論述內容。

針對第一點,他本來就是講的純理論,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也他所推崇的演繹法,能不能與實際結合,取決於整體趨勢、競爭環境、企業所以階段、自身資源、能力水平來決定的。從這點講,它的理論適合企業創始人、高管在現有舒適區自我警醒,並找到企業成功的根本原因以及在轉型期提供一種新的視角或方法論來渡過。

至於四處搬弄理論形成自己的套路,就更不可理瑜了。除了極少數的哲人,我們不都在學前人或先進,然後形成自己的三觀嗎?他為了講好這門課,也算是博覽了群書,總結出能論證其核心觀點的證據,如「牛頓的機械論」、「愛因斯因的相對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林肯的政治論」。他花時間去仔細研究了,你能嗎?

對於認為他講的是成功學的,我持半同意態度,可稱之為半「成功學」,可以稱之為成功學是因為確實是以一種更高維度在給創始人們洗腦,但我不認為洗腦是一個貶義詞,一種集體的共識而已,只不過是用了更高層操作系統罷了,而不能稱之為「成功學」的原因是,確實也提到了「公理化方法」這樣的「實操學」內容。

我不僅不排斥,相反,更覺得這是一種高明的內容營銷方法,特別值得營銷人學習。

而至於邏輯漏洞,我當然會認為這不是極為嚴謹的理論,但這就好比一個企業給客戶提供的永遠是相對而非絕對合適的解決方案一樣,能不能用,如何用好,就真的取決於是否有有緣人了。

就像當初講營銷的李叫獸也被抨擊四處組裝理論,又太過理論派一樣,但不可否認李叫獸的觀點、方法給了野路子的營銷人以套路。李善友的「創新理論」也是一樣,你覺得沒用,學得不好,只是因為可能不是講給你聽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提出以下言論的人——

我挺想請問一下——

就像《黑客帝國》里的尼奧最終悟到「真實就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歸根到底就是大腦皮層的反應,那麼既然是這樣,我們又何必管他我們有沒有真正的軀體,只要能看能聽能動,我們不就是真實的嗎?」。

對你有啟迪的忽悠就是真實。

保持獨立思考相當之難,如果你是一個想保持獨立思考的人,請一定在李善友的理論中找到屬於你的精華。

善友教授的演講,我是跪著聽完的。「腦洞之大」、「跨界之廣」、「思維之簡潔」令人折服。說這些絕無吹捧之嫌,我也不是沒了解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也看過《創新者的窘境》,但李善友通過自己從哲學、科學中找到更底層的操作系統,並傳遞出來,實在不容易。

其核心觀點,或者稱之為思維模型主要有三個「第一性原理」、「非連續性」、「第二曲線」,按他的話講,他想幫助企業「通過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實現第二曲線增長」。從頭至尾都在論證什麼是第一性原理,為什麼企業一定會遭遇非連續性,以及如何實現第二曲線增長。

其實,他的觀點並不是新觀點,一言以蔽之,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第一性原理),然後根據本質來推理出跨越非連續性的動力,從而實現新的增長曲線。

但如果沒了解清楚理論的正確使用方法,倒不如沒有這個理論,所以該篇重點論述的也是如何正確的使用李善友的理論。重點以這個理論的根基——「第一性原理」來論述。

第一性原理的使用是有邊界的。因為第一性原理是第一因,必然要基於一個絕對的客觀真理作為邏輯奇點推導而出。但客觀真理卻不存在。

人的認識是為是為「求存」而非「求真」存在的。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客觀。

因為人在抵達外物的通道有且只有2種方法,「感官系統」形成的感性與「邏輯系統」形成的理性。第一種「感官系統」得到的所謂客觀不過是「眼耳鼻舌身意」扭曲過後的主觀,這好比電影《黑客帝國》里的母體里的人類一樣,不過是大腦殘存的影像而形成的意識而已,全是在被機器智能操控下的主觀意識。為的是只是簡化決策,提升在原始、奴隸、封建時代更好地生存下來而已,因為你不可能在狼來了時還在理性分析說到底以哪種方式來對抗更合理,而是憑借經驗主義的直覺反應。

同時,第二種「邏輯系統」形成的理性邏輯模型非旦不會是糾正「感官系統」的產物,而是一種先驗性的內置系統,不過是為了證明已有結論而已,從而是對現有的經驗進行二次扭曲而已,那結論只能是正確的。因為打破邏輯模型的唯一方式是要打掉人賴以生存的的邏輯模型本身。

因為,人的知,只為求存。人類在不同的生存結構下匹配不同的思維模式,而這樣的思維模式太過於適應生存結構了,不得不形成自身思維的遮蔽性。

從而我們只能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里的一定邊界下通過我們假設的思維模型(理論上的客觀)來作為邏輯奇點,進而推導出第一性原理,這樣的第一性原理,在此時或彼刻才絕對正確,才能用於指導一切。

進而,總結出第一性原理的使用方法論。(下面分別涉及到哲學、科學、商業、營銷、人生、工作、生活七個角度來闡釋它的威力。)

系統邊界是由時空場決定的。時間和空間的不同導致的生存結構的不一樣,從而也就決定著思維模式的邊界。

某特定的第一性原理都是自己時空場下的生存結構形成的邊界所構成的「思維模型」來決定。這個邊界的「思維模型」就是決定這個系統內生存結構最優的第一性原理。

現在頭腦仍然清晰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何還會決定定義了系統邊界後,還要確認問題范圍呢?

因為我們實際的應用層一般用不到系統邊界的思維模型(邏輯奇點)作為第一性原理,而是以這個邏輯奇點推導出具體問題適用的第一性原理,即不能大而無當,也不能小而無用。

比如,就人的一生奮斗而言,劉備以大漢皇叔身份自居,以「興復漢室」為使命,以立足川蜀、荊州為根基北伐中原一統江山為願景。但就方法論而言,先以仁義二字為價值核心收拾人心佔領川蜀,而後,卻以嚴刑峻法治國,仁義為輔,就是在某具體時空場下的第一性原理的更迭。

同樣,有人在工作中,當還是基層員工時,以做好點為核心來晉升為中層員工,再以做好線為核心來晉升高層員工,此時做好面來穩住座子,最後創業時做好體來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每個級別所需要的第一性原理也是有所變化的。

從而,界定某具體問題的范圍,然後運用不同的第一性原理精準定位解決辦法,才能准確地實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形成不同層次的思維模型。

這也是為什麼查理芒格一直倡導重要學科的重要模型的原因,因為為應對不同場景的具體問題時,得重新組合不同的解決辦法。

這里別無他法,扎扎實實地將前人已總結出來的核心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模型,以及你所在領域的諸多思維模型進行總結,並進行刻意練習就好。

比如,就文案理論而言,李叫獸其實就總結得挺好,雖然他的案例並不一定對你有用,但思維模型卻對你可以受益無窮;

也比如,咨詢公司的市場調研、戰略研究,營銷學的STP、4P、CRM,互聯網運營等等商科類的領域而言,都有先進的並古老的模型供學習使用,拿來並改良即可。

多數人學習喜歡學網上的干貨文章,但是我通常喜歡看生硬的教科書,不是因為干貨文章不好,而是因為,教科書把原始的理論思維模型已建立好,這才是這個學科的精華,進行重新梳理並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便可融會貫通。如下圖,我建立起來的商業知識體系框架,思維模型幫我打通任督二脈,也是我的外腦——

這里直接引用善友教授的案例分享——

我們熟知的、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僅僅是通過2個簡潔的邏輯奇點「慣性+引力」推導而出,這它影響了我們幾百年。

方法是,公理化方法 。簡而言之,利用幾個不證自明的假設來推理出一個系統邊界內正確的思維模型,這個模型就是第一性原理。

當然,用牛頓的物理學理論來講這尺度有些大,不利於單個個體落地,所以再舉一個商業方面的例子幫助大家思考。

銷售的本質是搞定關系,當然,時代變遷,搞定關系的方式已經完全變了——

從機會導向到戰略導向、資源整合到能力培養、巧妙運作到系統管理,因為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完全不一樣,現代化的企業需要的是戰略導向的系統管理並創新的能力,對KA銷售的素質也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KA銷售而言從過去的跪舔式地搞定關系、到後來的專業型為主來搞定關系,銷售的本質沒變,因為人性沒變,但方式在變。而就通過專業搞定關系的KA銷售而言,至少有2個核心點, 一是通過企業的事(需求)搞定關系,二是通過個人的事(需求)搞定關系 。這2點是不證自明的假設。

下面進行推演。

1、搞定企業的事

企業的事一般通過解決方案就能搞定,比如一個saas產品通過來了解業務運營層面的問題,來匹配產品特點,最多到以商業模式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層面來解決。

但就做出解決方案的層面來講,最最基礎,也最核心的一點是掌握有效的項目信息,有效項目信息的除了外界的信息外,最關鍵的是通過搞定個人的方式獲取,而這,就只能 攻心為上 了。

2、搞定個人的事

個人的訴求卻只能「攻心」,通過洞察單個個體人性深處的需求並滿足,才是終極銷售術。

當然,有人通過「攻城」的方式以產品專業度來搞定,但能搞定的人就相對比較窄了。而就算是通過攻城的方式來搞定人,也得匹配相應的認知能力、人性特點來闡釋產品。還是得「攻心」才能攻破城。

從而得出結論,KA銷售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攻心式的「影響客戶心智」。(這里不重點講KA銷售的方法論了,只是為推演KA銷售的第一性原理。)

有了攻心式的「影響客戶心智」這個KA銷售領域的系統邊界思維模型,一切的工作就有了指向,比如需求挖掘、解決方案、客戶關系、商務談判、項目管理每一項雖然工作方法、工作內容都不一樣,但都在為達到「影響客戶心智」這唯一的目標前行,告訴客戶選擇自己是最合適的。

能夠感受到第一性原理的威力了嗎?

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第一性原理隨之也有自己的作用范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第一性原理是絕對普世通用的。

一旦准確地找到你所在領域的那個第一性原理,就可以輕松地推理出問題的根源,從而就能找到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比如,很多人其實都想進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在招聘網站上瘋狂投簡歷,然後等待面試,從正常角度來看,這沒錯吧?但成功率其實蠻低的。

因為你不了解大公司招聘的套路。通常大公司根本不缺人才,大家擠破腦袋想進來,每天HR收到的簡歷也非常之多。以下排序簡歷的投遞有效率依次遞減,熟人介紹、公司內推、獵頭推薦、招聘網站。

發現了沒,你通常採用的是最沒有效率的方式。前幾種方式已經佔了HR的工作時間,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才會去招聘網站上看幾眼。成功率低就正常了。

但是為什麼還會在各大官網上發布招聘需求呢?因為招聘其實也是營銷手法的一種啊,有大量的招聘需求,證明公司的還是在不斷納新的,很有活力的。

所以,進入大公司HR法眼的方式竟然是熟人介紹,從而就有效投遞簡歷這么小系統邊界的事情的第一性原理是「熟人介紹」,這之後才有所謂的能力是否滿足等一系列問題,但如果你不懂這里邊的原理,往往事倍功半。但如果你找准了這個點的話,你要做的是啥,當然是想盡辦法培養熟人啊,而公司的內推人、獵頭、HR如何混成熟人就是最重要的了。

就像我在獨白里《鹽九:和你一起商業認知升級》講到的一樣,創業的那幾年我才深刻認識到自我突破,或者是任何人的突破就是打破原有的認知邊界,這其他和第一性原理講到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我也曾迷茫。

怪只怪前人包裝得太過——

比如,太多人曾告訴我,營銷是文案、創意、推廣、銷售。卻還只能你自己在研習了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場營銷原理》、《營銷管理》後,才發現這些都是子集。因為「STP+4P+CRM」才是定義了這問手藝的系統邊界的第一性原理。

從此,你可以將任何內容都在補充這個邏輯模型的信息量而已。

也只有此時,你找了真正的解決辦法。

就像愛因斯坦相對論打破牛頓的物理理論系統邊界一樣。重新建立了近代理論物理的核心體系,用的是邏輯奇點下移。

同理,我們再來以找工作這件事,利用邏輯奇點下移的方式來打破系統邊界的思維方式來論證。

上文講到「熟人介紹、公司內推、獵頭推薦、招聘網站」是投簡歷的一些方法,但這些都是主動推的方式,而如果不是我主動找工作,而是工作主動找我,應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沒有人脈關系的普通人可以通過寫自媒體內容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能有效觸達到相關企業的業務部門。

這時,你根本不需要搞定熟人關系,就能通過內容深度影響招聘的人,從而他們會主動找你合作,你的談判的籌碼就更硬了一些。

當然,前提是你本身在所在崗位上有深度的見解和能力的情況之下,奇點下移的方式徹底打破了你的投遞簡歷的邊界。

這其實也是為什麼90後的年輕人能通過自媒體年賺千萬的原因。

當70後不懂新媒體的傳播套路時,90後通過讓原來的邏輯奇點下移,在新的系統邊界建立起來的第一性原理,持續內容產出時,反而獲得了前所未來的機會。典型如李叫獸,也如伏牛堂(現名霸蠻)的張天一。

——打破邊界。

微信公眾號搜鹽九,獲得更多干貨內容。

『貳』 如何用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去把握我們的生活

堅持實事求是的方法論,首先要求我們要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
其實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是要求我們把他會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希望能採納一下。

『叄』 什麼是世界觀,方法論如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如何樹立

世界觀是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把世界觀用之於解決實際問題。通俗地說,世界觀就是賺錢,賺取精神財富;方法論就是研究如何花錢,研究如何用世界觀解決實際問題。

『肆』 什麼是方法論方法論的概念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4)如何用好方法論擴展閱讀: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

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伍』 如何利用麥斯頓方法論提升領導力

第一:思維力——跳到圈子之外,用高維視角審查當下

高效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工作中非重要。它可以馬上讓你抓住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對邏輯思維來說,我是這么理解的。思考的過程就是為了找到答案的過程,是一種刪繁就簡。因此,任何和解決問題無關的想法和念頭都要刪除,因為這些只會浪費時間。

「結論先行」。溝通開始後立刻馬上把你要強調的觀點亮出來!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懂得使用總分總的原則,第一時間提出核心觀點。

只要你以後保持這種習慣,相信我,你的上司會特別愛聽你的工作匯報,他會覺得你特別的靠譜的。

第二:威信力——建立扎實的根基,讓你根深蒂固

雖然要求領導者在下屬面前要具有一定的親和力,但是適當的威嚴還是要保持的。保持適當的威嚴可以提高領導的威信,也能促進下屬工作效率,總而言之,領導者在下屬面前應該怎麼樣運用手中的權利樹立自己的威信呢?

從形式上來說,一種方法就是讓下屬處於被教導的位置。

作為領導者,要珍惜自己手中的權利,讓其幫助自己樹立威信,推進人際關系,贏得下屬的擁護和認同。

第三:決策力——長遠眼光,一錘定音

想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就一定要加強自己的決策能力,這樣才能一錘定音。

培養和提高具有遠見卓識的決策力通常需要注意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洞察能力要敏銳

努力提高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知識背後的背後是什麼。

2:決斷能力要迅速

領導者要培養自己果斷的能力,猶豫、瞻前顧後會失去威信。

3:應變能力要靈活

靈活的應變能力是一種善於隨機處理突發事情的能力,正如常言道計劃比不上變化,突發事件的發生如今已變為家常便飯。

4:創新能力要與時俱進

創新能力的決策要有要有前瞻性,這種要求很高。領導者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

5:選優能力要善於辨別

善於吸納下屬建議和意見是領導者要具備的一種能力,這樣才能做出決策。

第四:組織力——讓所有人都為你所用。

『陸』 如何學好方法論

還是老話,理論的與實踐的兩方面緊密結合。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經常加以哲學的思考,這是特別重要的。不進行經常的哲學科學勞動,思想就不會有提高和深化。但它的內涵不應僅指教材之內,而應是在教材之外,特別是深入研讀一些大哲學家的原著。不讀他們的原著,永遠也不可能實現哲學入門,特別是現在條目式的哲學教材,它甚至不是用於啟迪思維,反而好象是要窒息人的思維。

『柒』 提高效率的方法論

  


 效率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

網路裡面,在管理學上效率的解釋: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

我們一般說某人工作效率高,指的就是在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工作量比較大,

效率為什麼那麼重要?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提高效率,就是節省時間;節省時間,就變相的延長了生命。

效率是全社會都在追求的東西,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無論企業還是個人,所有的組織和個人,無不都是想法設法來提高效率。

我們來看這個公式:成績=時間*效率

在這個公式里,我們能取得的成績等於時間和效率的乘積。假如給與的時間足夠長,即使是效率非常低,也能完成成績。但是真的很對不起,一個人一生的時間也不過百年,用於工作的時間就更短了,用於工作中某個事情的事情就更加的短。

很明顯,我們不僅時間有限,而且不能管理時間,時間不隨著任何人意志而改變,我們既不能讓時間停止,也不能讓時間變慢,更不可能讓時間倒流。

可喜的是,時間改變不了,我們還可以決定某個單位時間里做什麼事情,這個變數就是效率。要想提高成績,就要不斷的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被誤解的效率。

我們平時都想提高效率,經常會出現兩種極端的現象。

一是更多的是強調個人的態度和主觀能動性,往往認為態度決定一切,在各種雞湯文里把態度的作用提高到很高的程度。

二是走向另一個極端,把工具的作用提高到很高程度,認為工具決定一切。彷彿有了好的工具,就可以所向披靡。

我自己做微信編輯經常要進行文字排版,不錯的工具有135編輯器,秀米等等,以前認為有了這些排版工具就會拍出很美觀的畫面,實際上不是,有了工具只能讓工作起來更快,但是如果沒有審美水平做為基礎,即使有了排版軟體作為幫助,做的東西也是非常的難看。 

效率包含的真實內涵。

效率其實包含兩個方面,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

做正確的事就是目標要正確。

可以說目標的正確是最大的效率。一艘船,如果不知道方向,往哪裡走都是逆風。我們很多人遇到事情,總是迫不及待的開始就做,殊不知首先搞好正確的方向是最重要的,如果事情做了一多半,才發現方向是錯誤的,豈不是跑的越快,距離目標越遠。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磨刀的動作,就是判斷正確的方向。

接下里就是如何正確的做事。

1、提高效率,首先就是要平靜的承認自己當下的笨拙。

很多人不能進步,就是沉浸在幻想的日子裡,我們都不願意聽到別人說自己苯, 那樣是十分丟面子的事,甚至有的人會維護面子,做出十分暴戾的事情來。

別人固然說不得,如果自己也不願意麵對真實的自己,那就沒有進步機會了。主動的承認當下的笨拙,最起碼,自己在心裡主動的承認,總可以吧。

從這個也許不太好的地方開始作為你的起點,無論是什麼樣子都沒有關系,反正你心裡篤信總會提高的,現在這個比較悲催的狀態只是一個臨時的狀態。

2、量化管理

有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量化。沒有量化的管理就是耍流氓,只有量化,才有考核的依據,是否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多少,才能客觀的衡量。不能依靠自己我感覺,不能依靠自我感覺,不能依靠自己。

3、串聯和並聯

並聯就是任務同時進行,我們沒有辦法在同一時間做兩件事,但是讓兩件事在同一個時間進行,核心的要素就是並聯。華羅庚在運籌裡面就講過燒水的事情。

提起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你還記得小學課本上,曾經學過的這個問題嗎? 

當你想泡壺茶喝時,洗水壺要1分鍾,燒開水要15分鍾,洗茶壺要1分鍾,洗茶杯要2分鍾,拿茶葉要1分鍾,你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才能保證喝到茶,並且所花時間最短呢? 

這個燒水泡茶的簡單案例,引出一個重要的數學理論,——「統籌方法」,我們可以將這個方法,有意識的運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具體的方法可以網路 )

效率的意義。

搞清楚效率這個概念,意義重大,從微觀的層面說,你就為工作設立了一個可以成長的尺度。

有個例子,一個員工上班十年,老闆總是給他開第一年的工資,員工不服氣,去問老闆,我有十年的工作經驗,你為什麼不給我漲工資,老闆說,不是有十年工作經驗,你是一年的工作經驗使用了十年。

這個例子就充分的說明了不提高效率的結果。

效率也是參與社會競爭的要素。你比別人強,其實質就是你在單位時間內比別人產出的量更多,產出的東西更加的重要。所以老闆願意支付你更高的交易價格,這個交易價格就是你的工資獎金。

錯誤的使用效率有什麼可怕之處?

如果效率使用不對,你就沒有辦法客觀的和別人相比較,總是說某某人善於溜須拍馬,而獲得更高的位置,或者同樣是銷售崗位,你的業績總是比別人少一塊。

你會陷入很多無謂的動作裡面,東試一下,西試一下,有的有結果,有的沒結果,有了效率這個指標,你就知道該怎麼朝自己來使勁,自己落後了,也不會著急,也不怕別人暫時的領先了。 

最後的話。

效率是衡量價值的標尺,對自己也好,對別人也好,時時刻刻拿著這邊標尺來衡量,就會得出客觀的結論。自己也就不會停留在自我感覺良好,別人卻不認可的狀態了。 

希望你能夠正確的提高效率。


『捌』 學到了方法論如何應用到生活里

昨天休息,決定給自己放鬆一下看部電影,很久沒去電影院,越來越覺得能有一兩個小時完全安靜不被打擾的學習實在是太幸福的事情,逛街看電影好像真的不會被吸引了。所以就在愛奇藝付費會員,看了一直評價不錯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不是專業影評所以大部分電影就只能看個熱鬧,很放鬆的狀態被畫面聲音拉著注意力到處跑。插敘的方式用的很特別,整個畫面感都在陰郁的安靜里籠罩,最後幾個鏡頭流眼淚,即使電影看完後的一個多小時了還是覺得自己的情緒低落很難走出來,想繼續投入學習一會兒都很難。

今天就上面的文字做個自我分析。

1. 注意力放在更多利於自己成長的事情 上,比如利用休息的大段時間學習,而不是逛街購物看電影,覺得對自我而言是不合算的投資,大腦里有了一些關於時間成本的概念。確定注意力大於時間大於金錢。

2. 付費就是撿便宜 。之前覺得愛奇藝的視頻賬號沒啥用,每月要花15塊錢,從知道了付費就是撿便宜,知道有時間成本存在以後就開始給自己算一筆賬:愛奇藝大部分視頻的廣告時間在75秒到90秒,如果每天打開五次,那就有375秒到450秒的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每天這7分鍾,每個月就是210分鍾,一年呢2520分鍾,42個小時。如果按照你現在月薪10000元來算,每月工作21.5天(正規HR部門演算法)每天工作8小時,那你每個小時的所得大約在58元,那麼42個小時的時間成本就是2436元。而你如果每月付費愛奇藝15元會費,那麼花費是180元。2436和180,你選擇哪個?誰都明白了嗎?

這就是用知識和理性來幫我們做分析判斷,而且你會很篤定。所以愛奇藝因為偶爾需要放鬆看一部高清電影或者看幾個好的公開課,紀錄片,毫不猶豫選擇購買了會員。

3. 看完電影後因為情節的代入我的情緒會陷入低落很久不能調整過來 。人和機器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感情。大腦的運行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很大程度上這對我們而言是好的事情,人會經由過往很多經驗的累積來處理當下發生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決策速度,降低大腦負擔。但是從另一方面說,這種運行方式也讓我們成了經驗的奴隸,不能客觀的站在當下來處理分析問題。我看了兩個小時電影,大腦的感受已經被電影情節所牽制,不能完全回歸當下投入現在做應該認真讀一篇經濟學文章的事情。

所以,馬克吐溫曾經講過一句話,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真相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2016年3月,谷歌研發的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打敗了韓國頂級選手李世石,當時就有很多人分析,人工智慧能贏的重要一點就是:它永遠在當下,用理性概率的方式來思考如何能贏,不被過去的經驗所困擾,也沒有執著以後如何發展,而只是專注的用理性的視角分析,做出概率最大化的能贏的決定。而人因為過往經驗的局限,會很難完全理性冷靜的分析。

機器從來不糾結,它也不考慮什麼沉沒成本,比如股市,很多人覺得我投資很那麼多,現在虧損著不甘心我要再等等看。而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用理性概率論的方式來思考投資這個事情,適時止損才對。再舉例子很多人走進影院十五分鍾後就發現這部電影很爛,但是又覺得買電影票的60元我已經花了,投入了成本,那就將就著看完,才不算虧太多。其實再回到剛才第二條,時間成本有時候就是被自己這么所謂「用心的算計」掉的。

這是今天自己的分析,培養元認知能力,跳出畫面看畫面,做你自己思維馬車的車夫。用理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武裝頭腦,用活在未來的決定活在當下。

被更多人需要。

我是大眼瑜,希望你一直需要我。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好方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