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唱高音的技巧和方法是怎麼樣的
1、注意呼吸和發力
唱高音的時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氣,這個時候很多人習慣深呼吸然後用力,這里注意不要刻意的深呼吸和用力,尤其要注意喉部一定要放鬆,經常出現的高音問題就是因為喉部過於用力,使喉嚨捏緊,造成音越高,勁兒越大,喉嚨越緊。這樣對聲帶喉嚨真的是特別不友好的,很容易造成損傷。
2、打開喉嚨
唱歌之前一定要打開喉嚨,打開喉嚨有很多辦法,比如說張大嘴巴,這時候摸耳垂後邊有個洞,試試不張開嘴巴摸同一位置,就會發現區別了。還可以用打哈欠的方法,其實這個和張大嘴巴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更加形象,更加讓人放鬆。
3、練習唇顫音和哼鳴
在練習唇顫音時要用完全放鬆的狀態,讓肌肉的本能做出反應。哼鳴練習時,把鼻子皺起來(鼻子皺這個動作可以把聲音通道打開),輕輕哼出一個聲音,這樣從下往上一直在順滑,中間也是無阻礙、無擠壓、無斷層的。哼鳴隨時隨地都能練習。
4、邊跑邊唱歌
可以邊跑邊唱歌,注意是慢跑,跑太快會岔氣,邊跑邊唱可以非常有效的感受到氣息對唱歌的支撐,也能更好找到高位置共鳴。
5、找到對抗力
唱高音時,很多初學者無法保持喉嚨的位置,喉嚨越來越高,這是沒有找到唱高音時的對抗力,越是唱高音,就越要往下嘆著唱,氣息往上,喉嚨往下,形成對抗,才能讓音色好聽、自然。
❷ 如何才能快速把高音練上去呢
練習高音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法,不斷嘗試,打開音域,只要科學的練習發聲技巧,人人都可以具備唱高音的能力。
拓展資料
高音區常常在作品的高潮中出現,有著激發聽眾情緒、振奮人心的力量。唱好了高音,會給整個演唱增添光彩。因此,具有響亮的、金屬般的高音對歌唱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在找到了自然聲區,打好了中聲區的基礎,又掌握了換聲區的技巧後就可以進行高音的練習。唱高音時,兩顴骨要更積極開放,整個歌唱狀態要更加積極向上,興奮。隨著音高向上,下頜需要鬆弛地向下,向兩側向後拉;小舌頭提起如打哈欠似地吸住氣,使喉嚨更加打開,喉頭不可隨音高往上移動,而是相反,逐步下降,保持在吸氣的狀態,當然這個狀態必須有氣息的支持。唱高音的方法是訓練中的一個難點,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也已經總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每一種方法都要因人而宜,採取適合自己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❸ 唱高音的技巧和正確發聲方法
1、歌唱的姿勢很重要,要站直,要平均站在兩腿的支持力量上。頭的位置比身體的位置更重要。有人唱高音時把頭抬起來,似乎唱上去省些勁,事實並非如此。
2、歌唱時,盡量避免用那些與唱無關的肌肉,控制呼吸用橫隔膜時盡量不牽扯到其它肌肉,不要象搬東西那樣使勁,那樣會將所有的腔體關閉起來,把聲音也關緊了。唱的時候不要緊張,自然的唱,肩部要放鬆,不要有小動作,唱時只用橫隔膜。
3、呼吸,歌唱時,要用躺著睡覺時的呼吸方法。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橫隔膜)中,腹式呼吸可以吸得深,且快,但無論哪種呼吸,不可二種同時用。
4、發聲的基本東西,首先,喉部肌肉要使喉結稍下來一些,這樣在聲音的圓潤性、音量等方面比往上的好。其次,唱歌時,要保持一個氣柱,與自然嗓音相反,在有氣柱的基礎上,越到高聲區聲音越寬、越響。
5、呼吸時,橫隔膜望四周擴張,尤其前方的隔肌十分堅實。要記住,一定要用橫隔膜呼吸。
6、不要故意去找聲音,而是叫聲音找你,唱高音時,要有既往上又往下的感覺(貝基用右手從喉部往上動,表示聲音高位置達到面罩共鳴處,左手從喉部往下動,表示聲音力度要深,既又橫隔膜力量的支持,又有胸鳴。
❹ 怎樣練高音啊
高音的練習方法:
唱高音,關鍵得會用氣息,做氣沉丹田的深呼吸。練「a」(啊)音,讓口腔打開,聲帶放鬆,反復幾次;再練「u」(嗚)音,這個音可以有按摩聲帶的功能,也使聲帶進一步放鬆;發「i」(衣)音,逐步加強。
建立正確的呼吸後,試著練習a聲音,可以唱最簡單旋律123454321。打開嘴找到的打哈欠的感覺,因為唱歌時口腔的打開狀態和我們平時打呵欠平時的狀態是相同的, 舌頭放鬆輕微抵著下牙,軟齶抬起來,小舌頭也提起來了,在整個嘴裡完全放開。
與此同時,放鬆你的下巴,讓你的聲音連同呼吸的力量,滑到你的下巴和頭部的正後方。嘴不要張得太大,聲音可以往裡面含一點,包一點唱。多使用呼吸的力量,讓你的聲音盡可能的被動,不用嗓子的力量喊出來,而是用氣息的力量把聲音推出來。可以坐著唱歌或彎腰唱歌,更容易感覺到呼吸的推動。
(4)高音練習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唱歌時的呼吸狀態與我們平時說話時的呼吸狀態完全不同。說話的時候,我們通常呼吸很淺,只會把呼吸吸進胸部。但歌唱強調氣沉丹田,呼吸必須深吸,只有深吸,才能發揮呼吸的強大作用。當呼吸很深的時候,我們試著控制對呼吸施加一些壓力。我們把推動呼吸的感覺看作是推動水泵。嘴張開以保持良好的狀態,聲音會以較高的位置推到頭部腔。
想要學會在正確的吸氣狀態下唱歌,可以體會猛地受到驚嚇倒吸,把冰冷的氣息吹進感覺,瞬間深吸一口氣。平時可以躺在床上,靠腹壓重,平穩正常的呼吸來體驗這種呼吸狀態,這就是歌唱中的呼吸狀態,站起來的時候也去尋找這種呼吸的感覺。
❺ 高音唱法有什麼技巧
高音唱法要解決的問題為氣息和聲帶
1、氣息,可以用狗喘氣來練習,具體指橫膈膜快速的彈動,效果為快速的吸氣呼氣,要注意體會用橫膈膜來帶動這個動作,這可以鍛煉橫膈膜的力量。
2、聲帶,可以用唇顫音的方法來練習,用嘴唇打嘟嘟,嘟音階或者嘟喜歡的歌曲的旋律,要注意的是不用用力頂,高的地方可以」轉假音「,需要輕輕的嘟,不能用力,下巴與脖子中間部分要一直保持柔軟不用用力。
(5)高音練習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唱高音不同於唱低音,是將氣壓成一條細線,沖擊聲帶。當橫膈膜的力量已經用到頂點,而無法加壓時,就必須用腰力。
肺葉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所限制,不能再擴大,可以利用肺葉由最下面的肋骨向外擴張。
用腰力,是先用手插腰,把氣吸到腰的四周,感覺到前後腰部膨脹起來, 然後把氣閉起來(張大口),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會感覺到壓力壓住了上顎,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❻ 如何練好高音
男高音聲部,一直以來都把它列為最難訓練的聲部之一, 有的人甚至為了一個半音而奮斗終生都未能解決。因為男高音的演唱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說話,不經過一系列的訓練是根本無法勝任的。加之, 當代的歌唱藝術同20世紀30年代以前有很大的區別。它要求聲音通暢、自如、豐滿、持久,音質柔潤、優美、動聽,音域寬廣、強弱幅度大、真假聲結合自然,出現了C3以上的超高音(如《一灣灣流水》、《洞庭魚米》、《西部放唱》等歌曲。對於這樣高的音域的歌曲,怎樣解決高音問題就擺在歌唱者的首位。
其實,如何訓練男高音聲部在很多唱法中都提到。如關閉唱法、咽音唱法等對男高音聲部的訓練都有詳細的介紹。《科學的唱法------如何唱高音》對唱男高音的方法也有專業的講解。通過這幾年的學習體會,我覺得唱歌是歌唱機能的整體協同運動,哪一部分有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歌唱效果,特別是唱高音時,更需要各個機能的協調。為此,對參與高音歌唱的各種機能加以特別訓練,使其能輕松自如的參與到演唱活動中來,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調整歌唱者的心理狀態:
歌唱是要有心理的、思想的准備,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有良好的歌唱慾望,這樣才能達到好的要求,否則是唱不好的。一個好的運動員在運動時,他身上的肌肉該放鬆的放鬆,該積極的積極,需要發揮的肌肉積極行動。歌唱的人也是這樣,歌唱需要用呼吸,需要把歌唱的共鳴腔體准備好,讓那些能使共鳴腔體有穩定狀態的肌肉與聲帶協同活動,既要自如又要非常准確。另外,在呼吸時,有時會出現某些不必要的緊張也會影響共鳴狀態。怎樣才能克服緊張狀態呢?可以多做針對性的練習。例如,平時可以有意識地多參加一些演唱活動,克服怯場心理。還可以用「暗示法」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當你將參加演唱或比賽時,如果自己默念幾句:「我一定能唱好,我有堅毅的精神,我不次於別人……我佷鎮靜,一切演出工作都做得充分了,一定能唱出水平來!」「我今天精神狀態特別好,演出一定能成功!」等等。
總之,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該放鬆的放鬆,該緊張的緊張,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不用,放鬆掉不需要的 ,對發音有阻礙的部分,心、情、全身、呼吸肌肉、嗓子、語言肌肉、共鳴腔體……積極的參與到歌唱中來。
二、 呼吸及腹部的彈性練習
氣息是聲樂技巧學習之首。聲樂家們常說:「誰掌握了呼吸,誰就掌握了歌唱。」歌唱中很多不良歌唱狀態都與呼吸不正確有關。義大利人也說:「不會呼吸就不會歌唱。」怎樣呼吸呢?首先,必須對肺做了解。肺是容納空氣的器官,也是我們取得原動力來歌唱的地方。由圖我們可以看到,肺的四周有肋骨包圍著,肋骨的作用是保護肺,有肺的地方就有肋骨。可以用手摸肋骨,摸到肋骨就等於摸到肺,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肋骨一直延伸到腰部。我們對肺的
范圍就有印象了,肺的四周既為肋骨包圍,當然很難看到四周做大的擴張,唯一能做大的擴張就是它的的底部,但在它的下面有一片強有力的肌肉橫隔膜,它的作用是控制呼吸的,在靜止時是「n」形的,吸氣時由「n」形變成了「U」形,即吸氣時下降,呼氣時上升。它的程序是:吸氣,1.向外突出。2.胃下降,橫隔膜下降。呼氣,1、腹部向內收縮。2、胃上升,橫隔膜還原。以上動作我們稱為腹式呼吸。雖然呼吸是由橫隔膜控制,但我們不可能做到人為控制橫隔膜,所以只能由控制腹部來完成。懂得了如何來控制腹肌,就等於控制了呼吸。
懂得了這一原理過後,就要用形象的手段來訓練它。因為在歌唱中的呼吸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確定,包括呼吸的深淺和呼吸的快慢都要求歌唱者有意識、有準備的調節,因為人的自然呼吸是很淺的且是無意識。為了達到歌唱要求的呼吸,可以採用躺著吸氣這種最自然的方法。做法是:躺在床上,兩手叉在兩腰間,慢慢吸氣,吸飽為止,(這時可以感到兩肋擴張,胸腔全面擴大(這是判斷呼吸正確與否的方法)然後慢慢放,到放完時放鬆一下就完成了第一個呼吸動作。第二個呼吸動作已開始,以此循環。到躺著呼吸完全掌握了以後,就可以把坐著吸氣和躺著吸氣交替使用。到躺著吸氣完全掌握了以後,就可以把坐著、躺著、站著吸氣結合起來,到完全能輕松自如的吸氣為止。同時,可以把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幾者結合起來進行腹肌的彈性練習。每次呼吸練習至少三分鍾。
當然,這是純呼吸練習,做好這一步以後還要將呼吸同具體的歌曲結合起來。實踐證明,只有好的氣吸,才能支持漂亮的高音,只有呼吸正確了,才能獲得高質量的高音
三、 認真做好腔體打開練習
打開腔體(即喉結下來,小舌頭、軟口蓋上去)是求得好的共鳴和打開喉咽腔和鼻咽腔的關鍵。打開腔體有利於養成在歌唱中正確積極,自然的開喉嚨的習慣,做打開腔體練習有助於加強咽壁站定和放鬆下巴的能力。
做此練習,首先,歌唱姿勢要正確,然後把嘴張大,伸出舌頭,要求下巴放鬆。檢查下巴放鬆與否,可以看下巴有無下壓、前突、僵硬緊張,再檢查下巴下面肌肉是緊張發硬還是自然松馳發軟。
做腔體打開練習,可分成幾個階段循序漸進,一定不要急於求成,首先要在練習不張嘴的情況下,二腹肌前腹和頦舌肌放鬆動作。
做不張嘴放鬆下巴練習,一般情況下每人都可能在5-----30分鍾內體會到二腹肌和頦舌肌緊張發硬和放鬆柔軟的兩種不同感覺。一些人經過練習體會,就可以有意識的做到一定積極程度的放鬆,外頂力量明顯減弱。要抓住這一瞬間的正確感覺,反復練習,加深其記憶,體會各部分肌肉運動的相互配合。如果這一動作,每天堅持練習500-----3000次,只需2-----5天可由「必然王國」達到「自由王國」-------下巴放鬆。
做不張嘴的下巴練習,心情一定要安靜,思想要集中,不受外界的干擾。練習時呼吸的配合很重要,呼吸要平穩,不宜過量,呼吸動作不宜過大,而應該有一種輕微的提氣感。要做到一吸一呼,腔體打開一次,開始練習時,每口氣之間可以有(不是主動的)松、緊、硬的痕跡。但這只是一種過渡,在練習中,應該早消除這些痕跡,做到肌肉鬆軟沒有過渡痕跡,而且能達到連續長時間的松軟,好似二腹肌前腹和頦舌肌消失了一樣。
做腔體打開的要領是這樣的:我們已經掌握了二腹肌前腹和頦舌骨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將下巴和上牙齒硬齶以上在觀念上分成兩半。首先固定下嘴,主要以感覺去固定它而後一抬頭看天的動作,去張開上嘴,練習者要特別小心,在張開上嘴時,絕對不能牽動下嘴下壓或前伸下巴,也不能使下巴提高向前跟著上嘴的動作一起揚。
在做此練習是時,一要保持二腹肌前腹和頦舌骨松馳狀態,不能因抬頭張嘴而不能使二腹肌前腹和頦舌骨外頂。
做張大口練習時,一定要以下巴不緊張為張大口的依據。也就是說在保持下巴放鬆的前提上,抬頭看天,一點點的張。此時,雙手拇指放在下巴下面,一檢查有無外頂力量,食指可放在下巴下面以幫助下巴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腔體的打開是伴隨著有呼吸准備和共鳴腔體准備的,就是說在吸氣的同時打開腔體,吸氣與腔體准備的同時,不需要另有動作打開腔體。打開腔體一定是喉結自如下放,小舌頭,軟口蓋上去,而不是單純的張大嘴練習。
四、 在氣息和腔體打開好的基礎上進行高音練習
在高音練習之前還要將前兩步結合起來練,即呼吸和打開很好的配合,用「嘿」字來配合,在吸氣的同時打開腔體,氣吸略為向上提(請注意這里的略提氣息,是氣吸到腹部去後即將發聲了才略提氣息,而不是用胸部去呼吸),同時小腹內收,喊出「嘿」字。在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隨意,不要用死勁,根注意腹部的力量,而且一定要用得有彈性,這時,可以用手檢查一下,喉頭是不是自然下放了,喊的同時小舌頭是不是上提了,共鳴腔體是不是打開了,只有這樣反反復復的練習才能將呼吸和打開很好的配合,這個配合一定要做到靈活自如,才能進入發聲練習,否則,會將很多不良習慣就會帶到歌唱中去。
到呼吸和打開配合好了以後,就可以進行發聲練習。首先,必須找到你唱起來感覺最舒服的音域
❼ 唱高音的技巧和發聲方法
高音一直以來都是愛唱歌的人很難挑戰的領域之一,那麼如何才能掌握好高音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唱高音技巧和發聲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一、人類的歌唱本能
你聽過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聽過快樂的男女山歌對唱吧?這些人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但他們的歌聲同樣令你感動,因為他們完全發揮了自然的歌唱本能。包括呼吸、發聲、共鳴等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條件,都是根據自然而產生的。遺憾的是,我們卻往往摒棄這種自然的條件,而去苦苦找尋一些“捷徑”、“秘訣”,那是很可悲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時,喉頭的作用雖屬自動,但心力可左右它。在歌唱時,喉頭的動作完全是自發的,歌唱家歌唱時,想唱什麼音,聲帶張力與振盪次數就會完全與思想吻合。發聲時當然還要用橫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的力量。一個初生的嬰兒,根本不知道這些事,卻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當他哭的時候,哭得很傷心;他笑時,又會發出悅耳的音調。由此證明,人生來就有一種天賦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並帶有表情地使用我們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來
我們做任何一種運動,比如推鉛球,一定要先有舉得起鉛球的力量。練武術的人為了增加手腳的力量,先練挑水,手腳有了力量後,才可以在舞大刀時不至於脫手飛了出去。
我們的聲帶,要能夠抵抗下面送上來的高壓,才能發音。有人問,在高壓的情況下,聲帶發出聲音會不會發生喊叫的情況,會不會喊破聲帶呢?不會的,只要保持正確的呼吸及歌唱姿勢,是不會喊破的。至於高音的位置及掩蓋問題,你的高音為喊出來又怎樣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們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為止,五個音一組。開始不要喊得太多,因為一上來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勢未必對,要邊唱邊糾正,等各方面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喊好了,a2是另外一種呼吸方式。我們知道唱高音時要把氣息用高壓的方式壓上去,實際上在這時要用到腰部的氣,用腰部的氣喊好了a2後,再用同樣的氣喊bb2.
一般來說,唱高音聲部的人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們從來不去用它罷了。一個女孩子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一般只能唱到f2,但當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時,她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而這一聲叫,可能達到hign C以上的f3,但平時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發出這么高的音來。所以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喊出高音來,多喊是有好處的。
三、呼吸和姿勢
我們如果也有機會碰見一件十分令人吃驚的事而失聲尖叫,我們一定要記住那個喊叫的姿勢,再拿來唱高音,那就對了。
唱高音不同於唱低音,是將氣壓成一條細線,沖擊聲帶。當橫膈膜的力量已經用到頂點,而無法加壓時,就必須用腰力。肺葉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所限制,不能再擴大,我們可以利用肺葉由最下面的肋骨向外擴張。用腰力,是先用手插腰(這時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氣時它自然地會起作用),把氣吸到腰的四周,感覺到前後腰部膨脹起來,然後把氣閉起來(張大口),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會感覺到壓力壓住了上顎,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講過,f2--#g2我們的用腹肌的收縮來增加壓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了bb2時,因為只需要少量的氣(但是要高壓力的氣),只要將上唇照打呵欠的樣子張開就行了,要露出少許上面的牙齒,舌尖平放在牙齒上,就能唱出bb2了。由bb2以上,到high C 以上的音,方法與bb2一樣。
這里再舉一個例子說明用腰部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唱高音,等於將一個長形的氣球充滿氣後,用手將下半部一捏那上半部就脹滿起來,這好比是橫膈膜已上升到頂點,不能再上升。我們將腰部吸滿了氣,然後整個腰部及下面張開的肋骨向內一收,胸部挺出,就好象用手捏氣球的作用一樣,產生了一股強烈、上升的氣流,而這正是我們唱高音所需要的。
四、Close及掩蓋
從前學唱歌的時候,當唱到高音,就要Close!當時真是“如入五里霧中”。而這個字,中國至今還有人在用。由於對Close真正含義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許多好的聲音。
我對Close的理解是:關閉下面的共鳴箱,打開上面的共鳴箱。我們唱高音時需要頭腔共鳴,那就是提高軟蓋。我們開上唇,目的是提高軟蓋,同時還要用腰力來頂開軟蓋。至於今天國內有人用“掩蓋”這個名詞,我認為比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點掩蓋,就好象上面有一隻碗,復蓋著高音一樣。
我曾經向許多老師求教對Close的解釋問題,但都得不到結果。後來去到義大利,請教了一位老師,回答是:我們義大利從未說過這個字。試問:“關閉”了怎樣唱歌?至於今天我們用“掩蓋”代替“關閉”結實Close,那是很明智的。當我們唱高音時,我們的上顎上提,軟口蓋升高)打呵欠狀)氣壓向上擠,聚到上面,形成一個象教堂那樣的圓頂空間,也就是要讓氣體充滿這個空間,這樣,才會發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開,空氣上不去,哪裡還有高音呢?所以,用“掩蓋”也表示了聲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們可以再作一個試驗來找到這種感覺:當我們打呵欠的時候,會感覺到上顎部分有涼颼颼的感覺(平常感覺不到),那就是上面有了一個空間,氣息也進去了。
五、越高越容易
當我們練到bb2時,應該說已經突破了高音的困難,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為唱這幾個音的方法與唱bb2的方法並無大的分別。唱bb2時喉嚨已開得比較小了,因為嘴越是張大喉嚨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氣來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氣,是靠平時刻苦的氣息練習得來的。
六、支點與對抗
如果用雙手舉起一副石擔,我們的腳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們的手向上推,而石擔又是向下壓。於是,這里就有了四個方向的力,腳和地面產生了一種對抗,手和石擔又產生了對抗。我們人的身體等於氣柱,小腹和聲帶是氣息的兩個支點。氣息往上走被聲帶擋住,這里也有“力”的對抗問題。那麼,在歌唱時小腹的支點有無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向上,還是向下?關於這個問題是有爭論的。
唱歌時,氣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氣柱越來越短,同時,小腹也向內收進來,幫助壓迫肺中的氣以一定的流量呼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把“支點”老是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而不隨著氣息的運用向上移動呢?但我們不可忘記,雖然“支點”隨氣息的呼出不斷向上移,還是要保持那向下壓的力量。試想,我們如果要拿到高處的東西,伸長了手仍拿不到,那麼就要在腳下墊一個箱子,如果還是拿不到,只能再加一個箱子,這樣“支點”不就提高了嗎?怎麼可能停在下面不動呢?
我在新加坡聽過一位女高音獨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國巡迴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時,脖子拉得長長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原來她是專唱德國Lied的,德國派唱法主張“支點”永遠在腹部不變。試問唱高音怎麼可以把音管拉得那麼長呢?
我們再看打氣筒原理,活塞柄不斷向上推,活塞也隨之漸漸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壓力,氣息則從筒口噴出。如果將氣筒打氣原理比作人體的歌唱活動,即是說,橫膈膜和聲帶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支點也逐漸改變位置。
唱高音的發聲技巧:
一.唱高音的發聲技巧之腹式呼吸
這是唱歌最基礎的部份,也是一般人所說的(用丹田唱歌)。
一般人呼吸多用胸腔,呼吸時,會看到胸腔的起伏。如果有機會觀察嬰兒呼吸的樣子,會發現,嬰兒呼吸多是腹部起伏,這就是(腹式呼吸)。嬰兒的哭聲很宏亮,為何?因為腹式呼吸能將氣壓的更沉,我們能因此吸到更廣的氣,身體也有更盈餘的空間去發出共鳴。
要練習腹式呼吸很簡單,有兩個部份:一,是習慣使用腹部來呼吸;二,是練習如何將氣留在身體裡面。這樣聽起來很籠統,其實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依循練習。首先,每次唱歌前,花約3-5分鍾時間做呼吸運動;吸氣時,控制讓氣吸到肚子里,並明顯看到肚子起伏的動作。之後,嘗試將氣吸入腹部,閉住氣約十秒,再開始慢慢的吐氣,並練習花最久的時間將氣吐完。練習這個階段的時候,也可以在最後氣剩下一點的狀況下,用力把氣一口氣吐出去,同時練習兩種運氣方式。
如此一來,久後唱歌自然習慣運用腹式呼吸,且運氣也更穩。在練習時,除了身體一定要放鬆外,可以試著一手壓住腹部,也確保丹田用力的程度。
二.唱高音的發聲技巧之嘴形
嘴形的鏈習非常重要,也可以幫我們更正確的達到共鳴狀態。
嘴形練習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張得夠大!較殘酷的方式,是用手指寬做測量。一般歌唱老師會要求,唱(ㄚ)音的時候,起碼要能放入三指寬的手指(垂直的高度),我個人還遇過要求四指的,實在有夠折騰。不過這個練習會讓嘴巴習慣張大,練習時也可以試著手摸耳朵與鬢發間的部份,若嘴形夠大,會感覺那邊有一個凹洞產生,這樣就對了。
再者,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A、E、I、O、U)五音的練習,並且在發每個音的時候,都確保口腔的完整。可以想像嘴巴里好像含著一顆無形的糖果唱歌,讓口腔維持一定的空間,這樣可以讓音色更圓融更好聽。此外,可以設計簡單的音階來唱這五個音當練習,效果更好。
嘴形若練習得好,唱歌咬字也會進步。雖說唱歌不一定都要咬字清楚,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嘴形可以幫助共鳴,也可以用此來表達歌曲情緒,真的很重要。
三.唱高音的發聲技巧之共鳴發聲
樂器在乎共鳴,共鳴得好,音色美且聲音傳得遠,人聲也不例外。
共鳴需要的是一個空間,而人的身體裡面也有許多的(腔位)可以用來共鳴。主要有頭腔、鼻腔,和胸腔(當然還有別的,這幾個最常用來唱歌)。每個腔位傳達出的音色不一樣,適合的音域也不相同。一般來說,頭腔適合高音,胸腔適合低音,以此類推。
共鳴的練習比較抽象,常常要運用(想像)來練習。試著想像聲音要從哪理發出來,並配合調整身體;如果方法正確,手摸腔位的時候,會感到一點的震動力,那就對了。『想像』的方式有幾個歌唱老師很喜歡比喻的例子,比如唱高音時,可想像聲音像拋鉛球一樣,從頭上用力丟出,這就是頭腔共鳴;若想像聲音像一湖泉水,又廣又富含包容力,這就是胸腔共鳴。
當然,練習共鳴也是有比較具象的作法。練習頭腔共鳴時,可高音發出類似Michel Jackson的(凹嗚)音;把音拉長,並搭配(想像),效果很好。而練習鼻腔共鳴時,可閉上嘴巴,用『嗯』音做發聲練習。不過要注意,這些不像唱歌的發聲,還是要注意到唱歌的各項重點,如腹式呼吸,或嘴形的控制(後面有介紹,特別是口腔空間的維持),才有達到效果。
此外,共鳴的練習要做到什麽地步?要做到不管什麽樣的音量,聲音都可以達到共鳴的狀態,才是一個完整的練習。一般來說比較困難的,是高音可以小聲的達到共鳴,而低音可以夠大聲的共鳴,所以練習可以朝這兩個方向進行。
❽ 高音演唱訓練技法
高音演唱訓練技法
引導語:高音的音調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技巧與方法才能很好的掌控,以下是我整理的高音演唱訓練技法,歡迎參考閱讀!
1. 換聲是在不同聲區按不同音高的需要,用母音變型轉換和聲帶機能調節的方法,將真聲和假聲按比例進行轉換、混合,形成真假聲不同比例的混聲,旨在達到歌唱所追求的聲音統一,解決高音困難。
2. 換聲就是隨著音高變化,調整聲帶振動的面積和大小,調整在通過聲帶時氣息運用的強弱。換聲就是在真聲中摻假聲,摻了假聲就叫混聲。
3. 美聲的實質是真假聲相結合的混聲,沒有真聲就談不到假聲。所以要扎扎實實地把真聲先唱出來,使聲音質朴自然。在這基礎上,再把聲音立起來,根據音高的需要逐漸摻假聲。「美」首先是要建立在「真」的基礎之上。
4. 真聲就是發聲時,兩條聲帶拉緊靠攏,整體振動,張力強,以聲帶張力大小來調節音的高低,與自然說話時的音質接近。
5. 假聲就是發聲時,聲帶振動相對放鬆,張力不強,在聲帶拉緊的情況下作邊緣振動,聲音的組合既有氣息振動的成分,也有邊緣振動的成分。假聲是聲帶邊緣振動,抑制基音振幅和突出泛音振幅的結果,它也是聲帶的半振動發聲,音量不大,但比真聲純。
6. 唱假聲時,喉嚨、下巴及舌頭放鬆,但腰肌、膈肌和笑肌要用力。傳統美聲吸著唱,氣息向後、向下沉,聲音向上反射;現代美聲用嘆氣唱,氣息向上,向前送。
7. 在從真聲到假聲轉換過程中出現的聲音可稱為半聲,輕聲或弱聲。唱真聲時想著唱假聲的感覺就可以得到混聲。但純假聲是一種喉頭在上提狀態下漏氣吹出來的虛假聲音,對歌唱發聲沒有意義。
8. 真假混聲按比例調整的過程就是聲帶重和輕兩種機能的轉換過程,也就是聲區的轉換過程,就是混聲的過程,就是關閉的過程。若轉換技術掌握不好,真假聲就會脫節,聲音就會不統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
9. 每個聲部,每個人都有自然真聲的極限音高,到了這個音高就感覺逼緊的聲帶所能承受的壓力已到了頭,若繼續往上喊,聲音就會突然破裂、「放炮」,聲門阻力就會隨即消失,一種漏氣、虛弱的純假聲便會出現,這種在真假聲脫節時出現的那個音,就是聲樂上所稱的「音坎」現象。
10. 聲區之間在過渡時有個「坎」。男聲的「坎」一般在從中聲區到高聲區過渡時出現,女聲的「坎」一般在從中聲區到低聲區過渡時出現。這是因為男聲多以胸腔系統進行歌唱,有較多的自然低泛音,而缺少高泛音,所以進高聲區較困難;而女聲多以頭聲系統進行歌唱,有較多的自然高泛音,而缺少低泛音,所以進低聲區較困難。
11. 解決聲區上下統一的方法是,利用母音轉換調整這個「坎」上下的幾個過渡音,男聲多運用聲帶輕機能的邊緣或局部振動,女聲多運用聲帶重機能的全部振動或大部振動。
12. 一般而論,換聲是用以解決往高音過渡或往低音過渡並掩蓋「音坎」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自然音高的換聲點,到了換聲點,如不換聲,不多摻假聲,高音就上不去,不多摻真聲,低音就下不來,聲區間就不能統一無痕。換聲的困難因聲部而異,因人而異。高音上不去和低音下不來往往是因換聲前的過渡音操作不到位。
13. 換聲的關鍵是在哪個音高上做「關閉」動作,這需要教師很好的耳朵,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聲音的統一。在音階上升時,人們不自覺地會產生一種不得不換聲的感覺,在某個音高點上會突然感到聲音不流暢、不舒服,這個點就是你的換聲點。此種現象也可為鑒定聲部做參考。
14. 由於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結構不同,通過發聲訓練高音的能力也會有不斷的變化,所以各聲部聲區轉換要確定一個固定點的說法是教條的,不可取的。換聲點因人而異,一些人可以在音域內的任何地方換聲,高音區也可,低音區也可,還有的人沒有換聲點。
15. 沒必要去規定在哪個音換聲,若在中聲區每升高半音就多混入假聲成分,高音就自然關閉上去了。這就是沈湘教授所稱的「全音域關閉法」,實際上就是不要聽出有換聲的感覺。自己知道在換聲,但卻不能讓聽者知道你在換聲。
16. 義大利人解決統一聲區的方法是:低音用面罩(可使聲音不發白,喉頭會穩定);中音用[a]母音;高音區用[u]母音感覺,使母音變形。要想在某一高音域發出完美的聲音,必須對母音做改變,或稱轉換,唱高音時,每個母音都需要形態和音色的變化。(中國拼音字母中的母音在國際音標中被稱為母音)
17. 從中聲區到高聲區換聲時,傳統美聲要在喉咽腔加[u]音,音量會更大,聲音會更立。現代美聲在面罩加[ü]音,效果會更好。
18. 美聲唱法所要求的母音轉換變形是有一定規律的,特別是在往高聲區轉換時,如:a—?,?-u,i—ü,e—ei。這種從寬母音到窄母音的轉換過程,也就是聲門閉合調節和混聲的過程,也就是聲音掩蓋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聲道的寬窄和聲帶的閉合都需相應變化。民族唱法在往高聲區轉換時則不需要母音變形,不需要掩蓋,也不需要聲道變化,只需要聲帶和口腔變化聲音就會明亮,這樣就容易做到字「正」和字「清」。而美聲唱法則不易,因為聲音概念不同,所以要求的.方法也不同。
19. 只有當喉嚨充分打開,氣息堅實穩定時,母音轉換才能自如,才能使每個母音在發聲的共性原則基礎上體現它的個性色彩,才能真正形成歌唱的統一性和完整性。誇張某個母音和某個字是可以的,但不可破壞整個發聲狀態。
20. 若能找到「頭輕聲」,「開頭難」的第一階段就過了。進入第二階段,就要逐漸地摻入「真聲」,並繼續加強氣息和聲帶之間的阻抗。在強化聲音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聲帶振動面積也會隨之加大,雖然這是本能,但在加大音強的同時,主觀意識反而要縮小聲帶前端的振動點,並練習將這個點的音量放大,出金屬聲。第三階段的訓練是「漸弱」,這比「漸強」更難。高音上漸弱技巧對女聲較易,抒情男高也還可以,戲劇男高最難。
21. 換聲進頭腔時, 傳統美聲[u]音說在咽腔,現代美聲說在面罩,小舌都會有震動感, 小舌後方或眉心中間有空間, 吸著把[u]音唱到空間里,同時加呼吸支持。進入頭腔,有人習慣用[e]音,聲音會更大、更立。
22. 混聲練習時,既可以把假聲往真聲里混,也可把真聲轉換為假聲或混入假聲。男聲要強調在真聲的基礎上混假聲,女聲要強調在假聲的基礎上混真聲。
23. 假聲往真聲混時,要先用真聲在胸部找到音源振動點,加強橫膈膜的力量,將聲音往下放、往下吸,使其自然地混進真聲里;真聲往假聲轉換時,加強氣息控制。傳統美聲把聲音向後向下吸進咽腔,現代美聲把聲音送到面罩。這兩種方法都要通過母音變形轉換,使聲帶拉緊關閉、邊緣振動。
24. 聲音的小共鳴點上有那麼輕微的、集中的一點勁,這正是「真假混聲」集中用力的體現。但若沒有充分打開的腔體,就沒有混聲的空間,就難以產生集中的、微顫的、泛音豐富的小共鳴點。
25. 唱低音用真聲的成分多,唱高音用假聲的成分多,唱中間音用基本平衡的真假混合的比例,好的說話聲也是真假混合帶有共鳴的聲音。
26. 美聲最主要的特點是混合聲區、混合共鳴,真假聲混合比例要按音高的需要調整。不論男女和聲部高低,一張嘴就要有全部發聲腔體的混合共鳴。
27. 在中聲區就應該找到混聲的感覺,聲音才會變得柔和、純凈。由於真聲摻入了假聲,聲音就會鬆弛、靈活,在這種狀態下,才能發展各種高難的聲樂技巧。
28. 在中聲區(混合聲區)就用真假混聲來建立「過渡聲區」,是擴展音域與統一聲區極為重要的訓練手段。男聲的訓練困難在中聲區與高聲區的交界處,女聲的困難在低聲區與中聲區的交界處。所以,男女不可用一種教學模式。
29. 男聲進頭聲, 也就是唱高聲區時, 是從換聲點開始增加假聲比例, 越往高音走, 假聲加得越多。男高音若唱不了高音,一般是因為中聲區真聲的音色和共鳴太多,所以升f2以後要逐漸減少真聲,增加假聲,變重機能狀態為輕機能狀態,這樣高音就會容易了。
30. 一般男中音和大號男高音唱到F,小號抒情男高音唱到G時,面罩及硬齶以上會產生豐滿的共鳴。這時聲音再往上走,就要甩掉口腔以下的聲音,若伴隨這些聲音往上走,就會感覺吃力,走不動,高音就會困難或無法上去。
31. 男聲的中聲區以真聲為主, 高音逐漸加假聲變混聲。女聲的中聲區就是真假混合聲區,所以高音加頭聲就方便了,而男聲在中聲區才開始摻假聲。在高聲區,男女一樣都要以假聲為主。男低音在音高往上和往下行走時都會有換聲點,都需要用技巧和母音轉換去操作過渡。多數男低音只知道從中聲區到高聲區要換聲操作,而不知道在低聲區也同樣要加以換聲操作。
32. 女聲的麻煩在於,從低聲區進入中聲區的時候,就可能出現一個換聲點。如果你的呼吸和共鳴都很好,這個換聲點就會感覺不到。若不好,可能會出現兩個換聲點, 即中往高, 中往低。
33. 女聲在中聲區一定要混合好,往下到低音時就容易有真聲,有說話的音色在其中。要用各種辦法使胸聲和假聲連接起來,而且要連接的完善,否則嗓音就不均勻、不動聽。
34. 不論男女都應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聲區。聲音上行時,應摻假聲並略帶掩蔽,不能過於開放,聲區部分重疊交錯、混合,有利於聲音統一。
35. 天然生就的好嗓子和音域,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是沒有限制的。男高音又唱男中或男低音,女低音又唱花腔的例子,在歌唱家中並不罕見。但一般學唱者要按聲部區分進行換聲訓練。
36. 主張不要聲區劃分的人應是針對歌唱訓練的結果而言,主張要聲區劃分的人應是針對發聲訓練的過程而言,目標是一致的,但方法和說法往往不同。
37. 美聲唱法的聲區轉換強調「漸變」,即多半真聲—半真聲—半假聲—多半假聲。聲區的轉換應該是由微小的、難以覺察的、逐漸的聲音量變過程所形成的。
38. 要想獲得統一的聲區,消除換聲痕跡,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堅持以混聲為主體的唱法,也就是盡可能在中聲區就使用聲帶的局部振動,即用有控制和掩蓋的聲音。男聲因為平日說話就是真聲,所以要加強輕機能的訓練。女聲由於平日說話就是假聲,所以要加強重機能的訓練。
39. 胸聲若無頭聲,頭聲若無胸聲,其共鳴音響效果都不會美,要用混聲將頭聲與胸聲融合。只有混合、掩蓋的發聲,才能創造明亮、光彩、強有力的高音。
40. 換聲和混聲的主要目的是解決高音,解決高音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使聲區統一。要達到聲區統一,一定要從中聲區開始進行換聲和混聲,隨著高低音的變化調整真假混合聲的比例。不管是真聲還是假聲,美聲唱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單獨使用。
;
❾ 高音技巧和發聲方法
你知道唱歌的時候哪些高音技巧和發聲的方法?不用擔心我這里有哦!下面是我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高音技巧和發聲方法,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音的幾點方法
首先建議不擅長高音的人不要總去挑戰自我,用自己的短處去挑戰演唱作品,這是許多演唱失敗例子的典型誤因。清亮的高音自然出彩,但是渾厚的低音和結實的中音也是很難得的。所以,在基礎練習之餘,多找適合自己的曲目玩命練才是要害。但是短板也不能太短了,偷偷在底下練習高音也是對氣息運用的一種練習,能唱好高音,你的聲音(氣息)控制也是上了一個台階的。
做好心理准備:
唱高音首先你不要怕高音,很多人一到高音的時候怕上不去,怕唱破,怕唱得不好聽,就大大降低了高音的品質。在高音前要做好心理准備,至少是在歌詞的一句話前,你就要想到我這句有一個高音,不能到高音的時候才想起來,然後這個高音很可能就被嚇沒了。不要覺得高音很高的樣子,怕自己上不去,你的基本功夠了,你就能唱得漂亮,不夠,就唱不好,也沒什麼可惜的。還有,如果你沒做好心理准備,即使可能沒有大差錯,也會影響到你唱歌的心情。
注意音準:
唱高音還要抓好音準,很多漂亮的旋律起伏是很大的,由一個很低的音到很高的音,再下來。高音很多時候都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部分,這個高音如果沒唱准,一下子就能敗壞整個歌曲的形象,而從一個很高的音下來的低音如果失了准頭,會導致整個後面都跑音了。
氣息的准備:
老生常談了,我想說的就是,你多唱,多用正確的方法唱,氣息自然就越練越足,並且你的控制也漸入佳境了。這里的多唱,是指的多唱發聲練習。邊跑邊唱什麼的我不是很推薦,第一你堅持不下來,第二容易岔氣,第三進灰。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方法,但是,多唱,是最直接最簡單最好掌握的辦法。
放鬆:
前面說的心裡准備,也是為這里准備的,高音其實是一個很放鬆的狀態,喉嚨放鬆,嘴巴放鬆,身體放鬆。如果實在緊張,做做深呼吸,保持整個人從頭發尖到腳趾頭(准確說是小腹,但是唱歌雖然不用下肢,腳卻要站穩)都是出於通的狀態,或者說,處於桶的狀態。想像自己是個大木桶,你的氣一瞬間就能從下到上,再出來。如果你的喉嚨很緊,唱出來的聲音也是很緊的,中音聽不出來,高音一下子就會讓人感覺不舒服。要充分打開你口腔內部的空間(同時注意唇形的變化不要很大),盡量讓自己以一種很舒服的方式唱高音。
氣息的利用:
前面說到准備氣息,這里再說一個使用氣息的關鍵,就是氣息出來之後要馬上能用,就是傳說中的急吸。就像在唱快歌的時候,伴奏不等人啊。
高音是從上往下唱:
你要想像你站在世界巔峰,你要唱給山底下的人們聽,有個詞很好,叫做睥睨天下:)這就是從上到下的感覺。有的時候可以收下巴,微微低頭暗示自己這種感覺。這有點像各種教唱歌的資料中被線懸著的感覺,感覺你的頭部像被一根繩子吊著,然後去發聲。(但事實證明很多人覺得這個比喻很難懂。)
高音發聲方法最基本的就是頭腔共鳴:
如果你想唱得好聽,並且還想愛惜一下嗓子的話,建議運用頭腔共鳴的方法,頭腔共鳴簡單說就是你氣,從小腹出發,帶著可以控制的力量,去震顫聲帶,聲帶振動後的聲要像從眉心發出來的一樣,而不是你的嗓子。頭腔共鳴是一個很自然的發聲方式,並非刻意,不要被這個詞嚇到。
唱給遠方:
很好的一個方法就是你選定一個離你比較遠的物體——一開始不必太遠,循序漸進。從離你有一定距離的置物櫃到窗外的某棵大樹,目標要確定一個點,你唱出來後,把聲音往前送到那個點那裡,你覺得它聽到了嗎?只有這樣,將來你想唱給的那個(些)人,他才會聽到。不要把聲音憋在身體內。
唱出漂亮的高音:
接下來你要思考什麼是漂亮的高音,也就是在音準節奏准確的'情況下,什麼樣的音質才是適合這個曲目的高音。高音也有很多種,在不同歌曲想表達的不同感情中,可以有高亢的高音,輕盈飄逸的高音,甚至是渾厚的高音,但無論如何,你的高音要保持透徹明亮,即使你的嗓音本就沙啞(這句話可能有歧義,我說的是相對來說,唱高音要往哪個感覺去走)。這也是高音最基本的要求,其他的,你要根據歌曲和自身來安排。
最後的最後,重要的不是你能唱到多高,而是你唱的音,品質有多高。
高音的一些技巧妙招
(1)氣沉、收下巴。在攀登高音的過程中要注意打開喉嚨,保持氣息的飽滿,像扎馬步一樣,雙腳抓地,唱高音的意識不是上台階,而是下台階,氣息的位置應該是音越高,氣息位置越低。其次.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時候總有一個通病.氣息浮至胸腔,所以氣緊,不自覺地伸下巴,因此氣息也就不順暢了。所以氣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
(2)放好舌頭的位置。口腔是氣息流出人體的最後一個關卡,若舌卷或縮,自然會堵住氣息的通道,不僅高音上不去.而且氣息和舌的對抗會使你感到越唱越累。我們平時在演唱時,舌平以舌尖輕抵下牙齒為最佳。
(3)訓練腰部力量。很多朋友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唱高音時總會覺得音站不穩,搖搖擺擺,老是不聽指揮。 就像一個物體能夠穩當地擺放在一個地方.因為它有一個支點。而我們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點。當一個人打哈欠的時候,就是擁有歌唱最佳狀態的時候,不僅喉 嚨完全放開,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遊走,建議朋友們可以多多體會。當然堅持練習仰卧起坐更是一個直接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
(4)尋找共鳴。一次好的發聲不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頭腔和胸腔的共鳴。泛音產生於頭腔.使音色飽滿.胸 腔的共鳴則使音色渾厚。高音用得較多的是頭腔的共鳴,中低音則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鳴。很多朋友都認為唱歌最難的就是高音。其實不然。要唱好中低音區也並不容 易。行話說:「你能夠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訓練有素的聲音就像拉彈弓,你能夠往後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發的高音力量。當這三個腔體都能互相配 合的時候,那就真是如魚得水,能唱出天籟之聲了。
高音的解決不是一日之功,如只是提高喉嚨.大聲喊叫高音.這樣的結果猶如飲鴆止渴.不能從根本上幫助你唱好高音。如果想要對聲音有所追求,還是要腳踏實地.認真刻苦地練習.相信經過一定量的練習.會達到質的變化.唱出自己理想的高音。
教你正確的發聲方法
很多人都有些嗓子限制,就認為自己不適合唱歌等...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可以唱的非常棒的,就算嗓子很不好,也可以通過自我的鍛煉逐漸培養出來的.
其實唱歌到達一定階段,可以說,逐漸的少用嗓子.
有些人唱歌時,用手壓著嗓子,不讓嗓子向上,其實是有原因的.但這並不是正確的唱歌方法,因為嗓子如果壓低,不向上去的話,就不會唱到開叉,但是若是用手去壓,就對嗓子造成一定的影響,並且也起不到實質的效果,而並非是你真正的會唱歌.但並非所有歌都要一定壓住嗓子唱,如:同一首歌,女聲細調版,就要將嗓子提起才會唱的那麼細.
唱歌一定要用氣唱!而如何用氣就是唱歌好壞的關鍵.而氣卻又是從哪來的呢?如何練氣呢?
其實氣是從丹田而發,而提氣上沖,嗓子只是過聲,並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會唱歌的人少.而從嗓子過氣後,沖入腦門,腦門與後腦,以及鼻發生共振,從而達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調整.但腦門的共振卻是非常大的,也就是我所講的後腦勺微微振動,而吸氣卻並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聞花香一樣,輕輕的切均勻的吸氣.
而丹田氣,實際上有很多的的鍛煉方法,如練武功,每天不停的唱也可以,天天象瘋子一樣大喊也可以.但我這里是一種大家都沒聽過的練氣方法,用枕頭(裡面放滿沙子)然後放在自己的小肚上,躺下練聲,唱歌等...大約不久就會漸漸感覺到自己的丹田氣.
嗓子是天生的,唱功是後天的!
所以,說白了,嗓子不是練出來的,練得是氣息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