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電鋼踏板連接方法

電鋼踏板連接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06 02:05:01

❶ 電鋼琴的踏板電線壞掉了,請問怎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4

❷ 電鋼踏板怎麼踩

踏板的作用

"踏板被人稱為鋼琴的靈魂。"從魯賓斯坦的這一名言我們不難看出鋼琴踏板的運用在鋼琴演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論是水平粗淺的初學者,還是蜚聲海內的鋼琴大家,在演奏中無一不會不使用到踏板,但是關於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獻卻寥若晨星。在鋼琴教學,尤其是初、中級程度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很少有教師對學生系統的教授鋼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學生使用踏板時才會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導。而這樣導致的諸如:只顧踩踏板而不及時放、為追求所謂的"氣勢""熱鬧"而胡亂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將踏板作為技術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飾等毛病。有鑒於此,我在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多年來在鋼琴學習上的一些心得對鋼琴踏板的運用做一番探討,有不足和疏漏之處還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鋼琴踏板的使用是彈奏方法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踏板使用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彈奏的聲音、色彩和風格。因此在談鋼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簡介一下鋼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鋼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開,所有彈到的音就會延長。當腳一抬起來,制音器又壓在琴弦上,音的延長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鋼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個往前挪一些,離琴弦的距離就縮短了,聲音相應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鋼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則是整個鍵盤向右稍挪動。在三角鋼琴上原來每個琴槌應擊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後,整套琴錘就會稍向左側移動,這時琴槌只能擊一根弦了。這樣聲音不但弱多了,而且產生了不同的音色變化。所以有時樂譜上標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開左踏板。由於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這樣的力度和音色的變化,它的作用就不僅是幫助演奏者彈得更弱,也是為了增加聲音的柔和,並除掉音質中任何敲擊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樂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經常地的被稱做延長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鋼琴上,它會使擊弦機上方一塊厚絨降下來,擋在琴槌與琴弦之間,這樣彈出來的聲音就小得只有自己聽得見,屋外的人則聽不見,這是為了不影響別人,沒有演奏上的意義。而在演奏用三角鋼琴中的作用與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這個踏板的作用有點象巴羅克時期樂隊里的通奏低音。用來支持旋律聲部的流動,換句話說,如果鋼琴的高音聲部極為復雜,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須彈奏低音(控制和聲節奏)需要將低音延長,如此一來,鋼琴家就不能兩頭兼顧(因為沒有第三之手),這時候,左踏板的優勢就極為明顯了!它的作用就是在這是發揮了出來。鋼琴家踩住這個踏板,再彈低音,這個低音就會被持續(而不象右踏板那樣使整架鋼琴當時發出的音都延長)然後,在這個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從容的彈奏較高聲部的曲調。所以,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減低彈奏難度的踏板。

二.踏板運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補充一下一些踏板技術動作的基本要領
1.腳的位置
腳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演奏當中腳的錯誤位置會妨礙腳和手之間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時間用同一隻腳使用兩個踏板的時候,如有時需要這樣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時。正確的方法是腳應放在能使最大的壓力點來自腳趾和腳的交界處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鋼琴,腳尖幾乎頂著琴板,用腳心踩踏板,這樣不靈便;也不要偏遠,只用腳趾踩踏板,這樣不塌實。

2.腳的動作
腳跟不要離開地面,以腳踝為主要動作部位,用前腳掌將踏板踩下去、放起來。放掉時,腳掌可以一直不離踏板,如果為了放得干凈也可以稍離一點點。
下面我們開始探討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於我們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兩個踏板的使用比較少見。因此我在這一部分內容里主要對於右踏板的使用技巧進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稱節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這個技巧中踏板與一個和聲同時被踩下去,在下一個和聲前一剎那被放掉,然後再和下面新的和聲發聲的同時踩下去。適用與強調節奏特點的樂曲中,可以產生增強音量,獲得渾厚共鳴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於整首樂曲都是柱式和聲連接,屬於一種進行曲風格,如果使用音後踏板就會使得旋律變得過於連貫,而失去樂曲本身的那種類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選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個和聲一換。(本身樂譜上也有標記要使用直踏板)(譜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風格的樂曲踏板的使用在於表現舞蹈風格的特點,如《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中4個小節構成一個樂句,前3小節踏板踩在節奏重拍上,而第4小節踩在節奏弱拍上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們常說的"切分踏板"和"跟隨踏板",兩者和"連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連奏中的更換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彈奏連奏中的第2個音時,手往下時,腳往上(而後再踩下),類似切分音的節奏。跟隨的意思是,腳跟著第2個音彈下後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個,連上兩個音,又不使前後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簡單的應用是出現於當兩個音或和弦要用一個無縫的,又不被模糊的連奏連接起來時。如果想要清楚的換好踏板,沒有以前的和聲的遺留,並在聲音中沒有裂縫,以下的步驟是必要的:
(1)彈奏,並用踏板抓住第一個和弦。
(2)接著當彈奏下一個和弦時,抬起踏板。
(3)聽新的和弦的聲音。在錘子重新打擊琴旋的一剎那,制音器應該已經制止了原來和聲的聲音。
(4)當手指繼續按住琴鍵時,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細聽,要肯定沒有以前的和聲被留在新換的踏板中。
(5)每個新的和弦重復以上過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風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麼就無法表現這種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圖示中的方式來踩踏板的話可以使的右手的和聲進行更加連貫。(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當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個新變化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保證踏板的清楚更換的時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譜例中所標識的那樣,既可以使和弦在銜接時聲音不會有明顯的間斷,也不會由於將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現後所帶來的聲音渾濁的效果。(譜例)

3. 抖動踏板,又稱顫音踏板。是利用腳在踏板上快速的,相當淺的踩動(附表)
這種踏板的使用主要是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聲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鳴曲》OP.35的最後樂章中,為表現一種"墳墓上的風"的效果,就必須使用抖動踏板,來表現它的輕薄的、不規則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這是基於踩踏板的深淺而言的。全踏板即將踏板踩到底,是音響獲得持續而連貫的效果。半踏板當樂曲的和聲背景上保持一個低音時,而上面的和聲出現混濁,用很小的動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後迅速踩下,以獲得既使低音長久,又使高音純凈的效果。還有將踏板踩1/4& nbsp1/3 1/2 3/4 等用法來使鋼琴產生各種各樣的音色變化,從而使音樂更加完美,音色更加豐滿。這對演奏者對音樂內容的正確理解及腳下的工夫深淺與靈敏的聽覺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種跟腳沒有太大關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個斷奏的音下鍵到底不放並且不需腳踏板的幫助從而使擊弦機不歸位——弦的震動持續,和踏板的效果一樣而且不會與其他音符渾濁成一團,這多在譜面的連線處且尤其是沒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賦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過程和觸鍵的位置對音色有很大的影響。

三.踏板的運用
對於如何選用踏板我們應當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1和聲的變化
樂曲中隨著和聲的變換而變換踏板,這是一個比較基本的常識。演奏者在演奏時要對樂曲的和聲變換有所了解,以選擇正確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對樂曲的和聲沒有做出恰當的分析,那麼所選擇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當,造成聲音混亂,破壞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確而恰當的和聲分析是關繫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確的根源。使用時必須在和聲的每一個新的變化之前的一瞬間放掉踏板,然後在彈新的和聲的瞬間精確的踩下踏板。如果採用適當的速度,聲音就不會有明顯的間斷。因為和聲的音響會填滿踏板更換之間的空隙,使和聲清楚連貫。尤其是演奏古典樂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這種更換踏板的方法增強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聲音的渾濁。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節換一次和聲,踏板也每小節換一次。

當然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為只能在和聲變換的地方更換踏板,如吳祖強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個小節,但只換了1次和聲,如果只換一次踏板的話,就會聲音獲得過多的泛音而變得渾濁,這是極其錯誤的。

2.節奏的需要
節奏影響著樂曲所要表達的情緒,而為傳遞樂曲的情緒所服務的踏板在使用時必須基於節奏的需要來考慮。往往是為加強節奏的效果而使用節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風格
作品的風格可以說最應當要注意的一點,在你選擇踏板的使用的時候如果你不考慮作品的風格那將是致命的錯誤。因為每一首鋼琴音樂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風格,而同時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顯的共性風格特徵。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時候對於巴赫的音樂作品,許多演奏家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巴赫的那些作品誕生的年代還沒有右踏板的出現。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將影響作品的原始風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慮過在巴赫創作這些樂曲的年代同樣沒有現代鋼琴的出現,那些作品是為羽管鍵琴和古鋼琴所創作的。可見,我們在現代鋼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經破壞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風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問題上菲魯奇奧·布索尼的這段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踏板在巴赫的鋼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鋼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聽不出來,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有關這一點,我們指的是用踏板來連接兩個依次進行的單音或和弦,為強調一個懸留音,為延續一個單聲部,等等;一種處理方式其中並不顯出具體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盡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來延續一些音。"由於巴洛克時期和19世紀的聲音概念不同,19世紀喜歡主要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續長的低音持續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時期是具有對位的聲部清晰,並且每個聲部有對比性奏法的觀念的時期,因此在彈巴赫的作品時不能將作品的踏板處理為19世紀時期的那種方式,應當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產生太強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長,根據線條而不是根據和聲使用踏板,多換踏板,保持聲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第一集》《降b小調前奏曲》的這段樂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幫助在重復音中做到連音連接。

巴赫的作品在結尾處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種完滿終止,即K →Ⅳ→Ⅴ →Ⅰ這種極具有宗教色彩的結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偉的"全奏的風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無法在現代鋼琴上表現出這種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第一集》《升C大調賦格》的結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的作品的時候,由於在他們的音樂中,織體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決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鋼琴上彈奏巴赫一樣,在莫扎特或海頓中使用踏板必須覺察不出來。在使用時要注意
(1)在設計踏板使用時,應該首先不用踏板學習音樂,所有的奏法單獨用手指完成,以後可以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為使一個難於應付的連奏變得更為容易而短時間的使用;
(2)在快板樂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時,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顫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樂曲中,為增加共鳴,加強樂曲的連貫與和聲的豐滿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於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達到可以感覺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時,有貝多芬親自標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須要按照標記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為保持逐漸的均勻的漸強和漸弱,可以使用踏板;
(2) 為有助於演奏legato,增強樂句的連貫,可以使用踏板;
(3) 為使音響更豐富飽滿;
(4) 為獲得色彩性效果;
(5) 為加強力度對比;
(6) 為連接個樂章而使用踏板。
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雖然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現了使用踏板的標記,但是他所做的標記是為他所知道的鋼琴寫作,而不是為了今天的樂器,特別是更少的傳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間更大的區別的問題,會不時的影響踏板的使用,這時對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適當的修改以適應現代樂器,但要注意的是有關氣氛朦朧的原來概念應該保持下來。`另外一方面有跡象表明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標記的要多,但這不應作為可以毫無選擇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貝多芬最希望踏板為他的音樂做些什麼的一種許可。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鋼琴作品中,踏板的運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他們極大的發掘了鋼琴音色變化的可能性。作為音色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復雜更精細。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許多鋼琴作品中見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確的踏板標記,這表明他具備了一種遠遠走在他時代前面的對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連音踏板,一種當時認為先進的技術,在現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講授。
李斯特的寫作一般要求踏板的豐滿、充足的使用,特別當需要它作為長持續音的一個支持時。在他為聲樂和其他樂器的作品的鋼琴改編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幾乎經常的使用。在所有長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別是那些在高音區的,即使它們沒有被下面的和聲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貝多芬以及舒曼這樣的作曲家一樣,在踏板標記上經常指示一個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憑演奏者自行處理可以做到的一個習慣用法。任何數目的這種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們有許多反應了明確的詩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學的思想。

在印象主義的德彪西、拉威爾的鋼琴作品中,雖然在他們作品的樂譜中幾乎完全沒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為數極少的幾個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們的作品中不能想像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義的神奇和美麗將如何去表現。印象主義音樂的流暢、充滿水分,潤澤的聲音,以及連貫的、斑斕的、變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確的使用踏板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因此,需要我們謹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知道,對於踏板使用的說明,一千句話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鋼琴演奏中極具個性的部分,沒有兩個演奏者會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個演奏家也不會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樣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當時都能同樣具有說服力。這種靈活性可由多種因素來解釋。諸如速度、力度、聲音、奏法、聲部的平衡、作品的風格和時代、音樂廳、樂器等這樣一些多種多樣的可變因素,甚至還有演奏者當時的情緒,也時常會影響踏板使用方法的選擇。寫下來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們是如何仔細地被標記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遠是藝術性演奏的最終指導,而不是一套印出來的指示。"

每個曲子有不同的要求,這就必須學會用自己的耳朵去聽!因為由於踏板是一種性質的技巧,想完全學到運用的每一個細節,和老師們用得一樣,是不可能的,唯一永遠的老師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經過老師的指導和訓練,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夠敏銳地察覺到踩在踏板上的腳或大或小的動作所引起的聲音的任何反應。想像出將要彈奏的音響效果,並指示腳的動作,以實現希望的音響。

❸ SSM88-JTB鋼琴腳踏板5根線怎麼接

摘要 5根線的編碼線,黑色跟棕色分別是編碼器的電源線,其它三根線分別是輸出線。白色是A+、橘色是A-、藍色是B相線。

❹ 電鋼琴怎樣安裝

新購買電鋼琴都有安裝圖,你按照安裝圖裝就是了。
電鋼琴每個牌子每款設計都不一樣,但都先裝架子和安主機。
第一把踏板與兩邊側板安裝後,少數有背板再安裝背後。
等架子安裝好後,再把主機琴安上,接上電源等。興樂達

❺ 電鋼琴踏板怎麼和真鋼不一樣

半踏板法顧名思義是只使用一半的踏板,即不將踏板踩到底,只踩其一半或將踏板踩到底但不完全放干凈就重新踩下,這種做法經常出現在印象派和某些現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以便造成一種朦朧飄渺,含混迷離的音響效果。當希望和聲效果含混迷離時可以採用踩到底放一半的方式,以便將前一個和聲的某些泛音帶進下一個和聲的音響中去,如果希望和聲的效果朦朧飄渺,音響共鳴不那麼清晰,則可以不將踏板踩到底只踩一半,但換踏板時要完全放干凈。一、踏板的原理以及在三角鋼琴和立式鋼琴上的差異

1.右踏板
右踏板也叫制音器踏板、延音踏板、強音踏板、連音踏板。在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上的原理和效果是相同的。踩下時,平時壓在弦上的所有的制音器立即揚起離開琴鍵,讓所有的琴弦可以自由地持續振動,這樣,奏下的音就會持續延長到自然消失為止。當你抬起腳放開踏板時,所有制音器立即壓上琴弦,制止琴弦振動,音響立刻停止。右踏板能起到使聲音延長、音與音連接起來、增強音量、增加色彩等作用。

2.中踏板
在立式鋼琴上叫弱音踏板,它是以降下隔在榔頭與琴弦之間的薄絨而達到改變音色、音量的作用。立式鋼琴上的中踏板在正常的樂曲演奏中是不用的,它主要是在練習時起減弱音量而不影響別人的作用。現在也有部分立式鋼琴的中踏板完全採用三角鋼琴的原理製造。中踏板在三角鋼琴上叫保持音踏板、持續音踏板或保留音踏板。演奏者彈下一個音或和弦,同時踩下中踏板,則剛才所彈的音將得到保持,而演奏者接下來再彈的音將不會被保持。中踏板只使踩下時所彈音的制音器打開,這和右踏板踩下後所有的制音器打開是不同的。
右踏板和中踏板同時使用時,可以使中踏板保留住一些音,而右踏板依然按照自己的規律執行自己的任務。

3.左踏板
也叫弱音踏板、柔音踏板。在立式鋼琴上,左踏板踩下後,縮短了榔頭與琴弦的距離,達到減弱音量、改變音色的目的。在三角鋼琴上,左踏板踩下後,擊弦機向一側移動位置(琴槌和整副鍵盤都會同時發生橫向移動),使原來三根弦變成兩根弦或一根弦振動發音,達到減弱音量、改變音色的目的。左踏板踩下一般標記為una corda(原意是一根弦),放開標記為tre conda(原意為三根弦)。
由於右踏板使用最廣泛、使用頻率最高,本文重點論述右踏板的使用,以下的右踏板簡稱為「踏板」。
三、右踏板的使用方法

(一)腳的動作基本要領:首先我們要把前腳掌中部放在踏板的圓端之上,腳太靠近鋼琴就會使腳尖頂著琴板,腳離鋼琴太遠就會用腳趾踩踏板。腳掌要一直緊貼踏板,腳後跟始終著地,以腳腕為活動軸心。腳的踩放動作要靈活自如。
(二)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淺,右踏板可分為:全踏板、半踏板(1/2踏板)、1/4踏板、3/4踏板,或有控制地逐漸加深地踩下等。而放右踏板也有:一次全部放完,放一部分(1/4,1/2,3/4等)或有控制地慢慢放起。
按照踩下踏板的時間,右踏板可分為:
1.同時踩下,也叫同步踏板、直踏板。經常用於強調節奏特點的音樂中。直踏板有時在整段音樂中都採用,有時只是加強某一音或某一個和弦。兩個直踏板之間總有一些間隔來強調直踏板節奏鮮明的效果。
2.音後切換,也叫切分踏板。可幫助連奏及和聲連接、加強旋律的歌唱性等。它的使用方法是在彈奏須連接的第二個音時,在手指向下彈奏琴鍵的同時抬起腳,並在手指還未離鍵時迅速踩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時有一個手和腳方向相反的動作,即手指彈音的同時腳向上抬起。要把腳的「上下」動作練習得自然完整,幾乎合成為一個整體。練習切分踏板要注意:a.手腳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b.用耳朵檢查聲音是否連接並且切換干凈。c.右腳緊貼踏板,感覺腳和踏板同上下,踏板完全在腳的控制下。切忌似換非換和出現踏板失控產生的雜音。
3.音前踩下的踏板,叫預備踏板。在彈奏前,先把踏板踩下,讓制音器全部打開後再下鍵,可以使聲音更豐滿。只能用於樂曲的開始、新段落的開始或較長時值的休止符之後,通常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而用,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例如演奏《夕陽簫鼓》之前,可以用預備踏板,使所有的制音器都打開,暗示演奏即將開始,使聽眾充滿了對音樂的期待。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暴風雨》第一樂章的開始處,也可以使用音前踏板。
4.抖動踏板,也叫「顫音踏板」,是一種連續不斷地急速更換踏板。常用於音階、半音階上,這樣即可保持音量又可避免聲音的渾濁。
在踏板的使用法中,直踏板和切分踏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礎課程,學習者必須首先學會這兩種踏板法。

❻ 電鋼琴如何連接電腦教學教程

把電鋼琴和電腦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一邊彈一邊用電腦錄下來了。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電鋼琴連接電腦的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鋼琴連接電腦的方法
買琴的時候老闆送了一條上圖midi線,所以一開始我都在尋找用midi線連接的方法,在網上看了很久,對於我這種沒接觸過專業知識的人來說,看著就像天書一樣,網上說要下載Cubase軟體,我下載之後完全看不懂,網上雖然有教程但是對於我來說還是有難度,而且也沒有耐心。最後在度娘上看到有熱心群眾說用音頻線也可以連接,不需要多麼專業的知識也可以連接,我找了半天也沒有一個詳細點的介紹和步驟,可能這對大神們來說太小兒科了,但是對於電腦電器雙白痴來說還真是有點迷糊。最後,在我實驗成功之後發現這確實方便的不是一點兩點啊,但也需要安裝一個軟體,所以我就把用音頻線連接的方法寫下來,要是以後有朋友想要連接電鋼和電腦的話,希望能搜索到這篇博文,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用音頻線連接的法子,首先,你得有條音頻線,下面這條線購於淘寶,7元。

將音頻線的一頭接入電腦或者 筆記本 mic的介面

將另一頭接入電鋼琴的PHONE也就是我們插耳機的介面,這里需要接頭轉換器把6.5轉換成3.5的介面。旁邊還有一個介面我們可以接上耳機,這樣在錄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到自己彈奏的聲音。

因為電腦自帶的錄音機只能錄30秒,我試了下效果也很差,所以需要下載一個專門的錄音軟體,這里我用的是cool edit pro2.1

下載地址:http://xiazai.zol.com.cn/detail/10/90877.shtml

下面開始:

安裝完成後打開軟體,默認的界面的多音軌的,我們不需要這么復雜,所以點擊左上角紅色框框,接換成單音軌。

切換完成之後就可以錄音啦,點擊左下角1位置小紅點,會出現對話框,點擊確定,再點一下小紅點就正式開錄了,在錄得時候要注意琴的聲音不能開的太大,否則容易爆麥。彈完之後,再再點下紅點,就錄好了。錄完之後3位置就會變成黃色,點擊3就可以保存了,可以保存MP3格式,上傳到小站或下載到手機里都是可以的了。

錄完之後可以聽一下效果怎麼樣,如果和戴上耳機時彈的音色差不多的話,那恭喜你完成了。但是我當時聽的時候有點亂,有很大的電流聲,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還好這個軟體有降噪的功能,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消除電流聲。所以有電流聲的朋友可以繼續下一步:

在確定是電鋼的電流聲之後,我們首先要進行噪音的采樣,首先點擊紅框新建一個波形,然後就像開始那樣錄一小段電鋼的聲音,3、5秒即可,注意這時候不要彈,因為我們要錄的就是電鋼的電流聲。錄完之後點擊上排的

【效果——噪音消除——降噪器——噪音采樣——關閉】

這樣,我們就把需要消除的噪音記錄下來了,這時候我們要選擇剛才彈好的曲子,選好之後

【效果——噪音消除——降噪器——確定】

OK,這時候我們已經把電流聲消除了,重新聽一聽是不是好多了,接下來保存就好了。

tips:因為電鋼有內錄功能,我們也可以先在琴上錄好自己滿意的版本,然後再接上電腦,准備就緒後直接按琴上的播放鍵就可以了。
電鋼琴連接電腦的技巧
從耳機孔輸出,從電腦麥克口輸入。

用cool錄音前要先進行一些設置,電腦右下,小喇叭雙擊,點選項、屬性,選擇錄音,下面的控制選項全部選上,確定。不要關閉錄音控制,先將音量調低些。試著錄錄看,調整到合適的音量就可錄音了。
電鋼琴和鋼琴的區別
相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

1、鋼琴和電鋼琴都有88個鍵。

2、都有力度感應。

3、踏板數目相同。

4、演奏方式沒有任何區別。除非到了一定水平,初學者比較不容易感受到這種差別。

5、電鋼琴的音色來源於對真正鋼琴聲音的采樣,因此也沒有區別。從以上四個相同方面來看,兩者 同屬鍵盤樂器,沒有什麼演奏上和學習上的差別。

6、教材,兩者完全相同,需要老師針對不同的人群選擇適合的教材

不同點及優劣

1、從原理上看,電鋼琴是電子元器件感測發聲。鋼琴採用機械傳動用琴槌打擊琴弦產生震動以空氣為介質發聲。

2、從日常消耗來計算一下鋼琴和電鋼琴的成本:電鋼琴揚聲器功率6w×2,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額外的保養成本。鋼琴以北方城市為例,每年冬天有暖氣的時候需要加濕器常開,一年在停暖和來暖氣的換季時候需要兩次調琴,如果沒有元件損耗的話每年按照現在市價找比較普通的調琴師是一次上門200-250元,如果有琴槌散落,丟釘子掉氈子,以及琴弦斷了一類的毛病價錢依照損壞程度增加維修費用。每半年需要檢查琴內的樟腦葯丸,需要及時更換防蟲葯丸。

3、搬運及重量,電鋼琴以p85為例11.6Kg,反正我家住3樓,我一女的自己跑兩趟連架子帶琴就一起抱上樓了,無搬運成本。鋼琴,一般搬家公司來搬一次就是500-800元,通常是4個大小夥子抬著也很費勁。

4、手感:電鋼琴,手感比較軟,雖然是全配重,對於常年練鋼琴的人來說,依舊很輕,有的時候力度掌握不好,錄音的時候就悲劇了。經常音樂感覺錄出來出來跟打鐵一樣硬。但是每一台電鋼琴的力度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也不會有太大差異。鋼琴,鋼琴的力度因素太多了,與環境的濕度、溫度和做琴的材料息息相關,就算是一個廠家,一個品牌,一個型號的琴,每一台都不一樣!可以說一台鋼琴就是一個脾氣,就算是同一批生產線上下來的琴,也是有輕有重,而且音色也完全都不一樣。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有十全十美兩台完全一樣的電鋼琴,就是沒有十全十美兩台音色手感質地完全一樣的鋼琴。

❼ 雅馬哈電鋼琴P105延音踏板怎麼連接

如果買個鋼琴就沒有這種問題了
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你買個鋼琴吧。畢竟電鋼琴的音色和手感和鋼琴還是有差距的,電鋼琴手感相對較輕,小孩習慣了它的輕手感,再去彈鋼琴的話,手一會兒就彈酸了;而且彈電鋼琴的人的手型很多都不對,手都是趴著的要不就是張牙舞爪的,一點都不優雅,一點美感都沒有;再來說說壽命,電鋼琴的壽命一般最多十年,而鋼琴卻可以用七十年的。很多人買電鋼琴只是作為一個過渡,覺得先學學,學得好了再去買個鋼琴,但是這樣一換,算下來,你會花更多的錢,因為你買電鋼琴花了一筆錢,再換個鋼琴又花了一筆,雖然買鋼琴從短期來說投入多些,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買個鋼琴劃算些哦。

還是去買個鋼琴吧,注重品質的就買德系琴,斯坦邁格鋼琴就不錯,德系琴品質有保障。興樂達

❽ casio電鋼琴腳yo踏怎麼安裝

看說明書,照著說明書安裝,我看過珠江的電鋼琴,它的踏板下面有個螺絲,這個螺絲要扭到跟地面齊平,這樣踩踏板的時候才不會擔心把踏板踩壞了

❾ 電鋼琴腳踏連接

這個是接midi的,不是接踏板的,問問廠家售後吧。

❿ 鋼琴踏板的使用方法全攻略

鋼琴的踏板是除鋼琴鍵盤外最重要的鋼琴配件,電鋼琴也是如此,他由義大利樂器製造家克理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於1711年在改造鋼琴時發明的。踏板經過從沒有到1個,2個,3個,4個的歷史,現代鋼琴一般有三個踏板。踏板是鋼琴的靈魂,正確地、恰當地使用踏板,對音樂內涵的表達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使音樂更加充滿活力、富有生氣,更光彩、更感人。失敗的踏板會歪曲音樂,甚至產生畫蛇添足的後果。 

一、鋼琴踏板的原理以及在三角鋼琴和立式鋼琴上的差異

1.右踏板

右踏板也叫制音器踏板、延音踏板、強音踏板、連音踏板。在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上的原理和效果是相同的。踩下時,平時壓在弦上的所有的制音器立即揚起離開琴鍵,讓所有的琴弦可以自由地持續振動,這樣,奏下的音就會持續延長到自然消失為止。當你抬起腳放開踏板時,所有制音器立即壓上琴弦,制止琴弦振動,音響立刻停止。右踏板能起到使聲音延長、音與音連接起來、增強音量、增加色彩等作用。 通俗音樂用的很多,可以說最多。很多樂譜上並未標明在哪裡使用制音器踏板,這需要演奏者去自己琢磨和演繹。

2.中踏板

在 立式鋼琴 上叫弱音踏板,它是以降下隔在榔頭與琴弦之間的薄絨而達到改變音色、音量的作用。立式鋼琴上的中踏板在正常的樂曲演奏中是不用的,它主要是在練習時起減弱音量而不影響別人的作用。我個人認為也許叫消音踏板更合適,這樣也有別於左面的那個弱音踏板。現在也有部分立式鋼琴的中踏板完全採用 三角鋼琴 的原理製造。中踏板在三角鋼琴上叫保持音踏板、持續音踏板或保留音踏板。演奏者彈下一個音或和弦,同時踩下中踏板,則剛才所彈的音將得到保持,而演奏者接下來再彈的音將不會被保持。中踏板只使踩下時所彈音的制音器打開,這和右踏板踩下後所有的制音器打開是不同的。 右踏板和中踏板同時使用時,可以使中踏板保留住一些音,而右踏板依然按照自己的規律執行自己的任務。 尤其需要低音或者和弦背景的時候,如印象派的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某些作品會用到,如他的作品《水中倒影》的一個片段 德彪西 ---- 水中倒影(意象集第一集)

最下面的一個保持音就需要中間的延長音踏板,而中間的用左手,最上面的用右手演奏。這個踏板的功能是不能用制音踏板代替的。這個踏板在一些通俗音樂和節奏型中也會用到,得到和右踏板不一樣的效果。目前,決大多數的電鋼琴的踏板完全採用三角鋼琴式的踏板。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事情。使我們普通的電鋼琴擁有了高級的三角鋼琴踏板的功能,這也意味著能夠演奏一些在立式鋼琴和沒有標准踏板的電鋼琴上不能演奏的音樂作品。或者製造出他們所不能製造的音樂效果。遺憾的是我沒有找到中踏板的樂譜符號。

3.左踏板

也叫弱音踏板、柔音踏板。在立式鋼琴上,左踏板踩下後,縮短了榔頭與琴弦的距離,達到減弱音量、改變音色的目的。在三角鋼琴上,左踏板踩下後,擊弦機向一側移動位置(琴槌和整副鍵盤都會同時發生橫向移動),使原來三根弦變成兩根弦或一根弦振動發音,達到減弱音量、改變音色的目的。左踏板踩下一般標記為una corda(原意是一根弦),放開標記為tre conda(原意為三根弦)。 在通俗音樂中的一些地方比如比較安靜的段落也可以考慮應用。

由於右踏板使用最廣泛、使用頻率最高,本文重點論述右踏板的使用,以下的右踏板簡稱為「踏板」。

二、踏板的標記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在少數作品中標有踏板,到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作品中踏板符號標記就多起來了,之後在浪漫派作曲家如肖邦、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的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踏板標記。到了印象派的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又很少標注踏板了。現在,我們見到的樂譜上常見的踏板標記符號: , 藍色的愛第一小節中,第一個符號是踩下踏板,第2個符號是放開踏板。

三、右踏板的使用方法

(一)腳的動作基本要領:首先我們要把前腳掌中部放在踏板的圓端之上,腳太靠近鋼琴就會使腳尖頂著琴板,腳離鋼琴太遠就會用腳趾踩踏板。腳掌要一直緊貼踏板,腳後跟始終著地,以腳腕為活動軸心。腳的踩放動作要靈活自如。

(二)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淺,右踏板可分為:全踏板、半踏板(1/2踏板)、1/4踏板、3/4踏板,或有控制地逐漸加深地踩下等。而放右踏板也有:一次全部放完,放一部分(1/4,1/2,3/4等)或有控制地慢慢放起。

按照踩下踏板的時間,右踏板可分為:

1.同時踩下,也叫同步踏板、直踏板。經常用於強調節奏特點的音樂中。直踏板有時在整段音樂中都採用,有時只是加強某一音或某一個和弦。兩個直踏板之間總有一些間隔來強調直踏板節奏鮮明的效果。 這種踏板用法也有人把他叫做節奏性踏板法, 這種踏板的使用辦法在彈奏18世紀和19世紀中期前的鋼琴作品中運用得很普遍,它的使用方法是:踏板與和聲同時或與強拍同時踩下,在下一個和聲出現前放掉,與再下一個新的和聲在相同的節拍上做同步的踩放。這種方式通常在彈奏需要特別干凈的音響效果的巴洛克作品或早期古典作品時使用,也可以把它作為初學者偶爾嘗試踏板使用方法時使用。例如,莫扎特的奏鳴曲Op.331No.12的第一樂章結尾處就可以採用這種節奏踏板法。

2.音後切換,也叫切分踏板。可幫助連奏及和聲連接、加強旋律的歌唱性等。它的使用方法是在彈奏須連接的第二個音時,在手指向下彈奏琴鍵的同時抬起腳,並在手指還未離鍵時迅速踩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時有一個手和腳方向相反的動作,即手指彈音的同時腳向上抬起。要把腳的「上下」動作練習得自然完整,幾乎合成為一個整體。練習切分踏板要注意:a.手腳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b.用耳朵檢查聲音是否連接並且切換干凈。c.右腳緊貼踏板,感覺腳和踏板同上下,踏板完全在腳的控制下。切忌似換非換和出現踏板失控產生的雜音。切分(syncopated)踏板法也被稱為連音踏板法或跟隨(following)踏板法,這是踏板最常見的使用方式,它與手指彈奏動作的關系很像是公園里兒童游樂場的蹺蹺板。當手指觸鍵時,腳迅速的抬起然後再落下,如果手指是在正拍彈奏的話,那麼踏板通常要錯後一個十六分音符,如果演奏速度很快的話,有時可能要錯後一個八分音符,當下一個正拍出現時腳再重復放開落下的動作。這種方法能夠使演奏時的和聲效果飽滿豐富而又不至於渾濁,同時能夠延長許多手指無法延留的音符。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放踏板的時候一定要放徹底,以免將前一個和聲進行的音效帶如下一個和聲,另外,踩下的動作要非常及時,以免出現斷裂的和聲效果。可以說這種踏板的使用方式,是所有踏板使用方法中最難掌握卻又最常用的一種。一種行之有效的練習方式是用雙手盡可能慢的以單指彈奏音階,這樣。在湯普森《現代鋼琴教程》第二冊中的《比爾的山羊》一曲,就是訓練切分踏板法的一個極好的入門教材。

3.音前踩下的踏板,叫預備踏板。在彈奏前,先把踏板踩下,讓制音器全部打開後再下鍵,可以使聲音更豐滿。只能用於樂曲的開始、新段落的開始或較長時值的休止符之後,通常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而用,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例如演奏《夕陽簫鼓》之前,可以用預備踏板,使所有的制音器都打開,暗示演奏即將開始,使聽眾充滿了對音樂的期待。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暴風雨》第一樂章的開始處,也可以使用音前踏板。

4.抖動踏板,也叫「顫音踏板」,是一種連續不斷地急速更換踏板。常用於音階、半音階上,這樣即可保持音量又可避免聲音的渾濁。 其使用方法顧名思義是頻繁地用小動作踩換踏板,可以把動作做得淺一些,,不用把踏板完全踩到底,但切換的頻率要快,它能使制音器碰到琴弦,從而既不使聲音完全悶住而失去回聲和泛音共鳴,又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共鳴而使得和聲效果過於混濁。具體方法是:腳尖以十六分音符的彈奏速度快速地作小動作的踏板切換。很多時候,當出現音階式進行的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樂段時多數人因為害怕音響效果渾濁而不敢使用延音踏板,但這樣容易使聲音效果缺乏潤飾而顯得干澀,與前後樂段的聲音效果不統一,如果快速的頻繁切換踏板就可以在保持音色光澤度的同時又不至於使聲音渾濁。這種時候可以以腳趾尖的動作來做小幅度的踩踏,不要抖動小腿或腳腕,以免造成腿部肌肉緊張和疲勞。在蕭邦上午《幻想即興曲》Op.66中,十六分音符的下行就可以採用這種顫動踏板法。

5.半踏板法顧名思義是只使用一半的踏板,即不將踏板踩到底,只踩其一半或將踏板踩到底但不完全放干凈就重新踩下,實際上,對於不同的琴,可能不一定都是「一半」,或多或少,這種做法經常出現在印象派和某些現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以便造成一種朦朧飄渺,含混迷離的音響效果。當希望和聲效果含混迷離時可以採用踩到底放一半的方式,以便將前一個和聲的某些泛音帶進下一個和聲的音響中去,如果希望和聲的效果朦朧飄渺,音響共鳴不那麼清晰,則可以不將踏板踩到底只踩一半,但換踏板時要完全放干凈。例如在德彪西的前奏曲《埃及古壺》中,使用這種踏板可以得到一種悠遠,飄渺的迷人音響效果。在音樂片段中不想要更多的和聲效果,希望和聲的顆粒感更強,或者要突出旋律和加花,可以使用半踏板,這在通俗音樂中也有著重要的應用。在復調性質的音樂中也可以考慮用半踏板來潤色聲音。關於半踏的資料非常少,而這個功能對於電鋼琴又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貝多芬的〈致愛麗斯〉的前面章節中,因為上行的音符和下行的音符形成一個旋律線條,都需要干凈的,顆粒感,如果不用踏板聲音太干,用全踏,聲音太混,把清新的感覺弄沒有了,所以這個時候用半踏是很有效果的,大家可以一試便知。試完以後,也許你就真正懂得了半踏的涵義,也就可能知道了他的重要性。

在踏板的使用法中,直踏板和切分踏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礎課程,學習者必須首先學會這兩種踏板法。

四、右踏板的使用規律

1.依據和聲的變化來更換踏板。

和聲清晰是演奏的基礎。在通常的情況下,一個和弦用一個踏板。和聲改變了,踏板也要相應更換。無論和弦的形態是柱式和弦、分解和弦還是半分解和弦,都必須遵守這一法則。

幾個連續的柱式和弦運動時,一個和弦使用一個踏板,如果是連奏還可以用切分踏板完美地彈出連奏。

和弦以連奏的琶音(特別是長琶音)形式出現時,可以用踏板。

低音的線條很重要。在一些用手無法保持低音而又特別需要和聲支撐的樂段,由於低音是和聲進行的基礎,所以要用踏板將低音保持住,使低音與和弦連起來。這個時候也可以考慮用中間的延長音踏板。

2.有助於節奏和動力的表現,這種踏板又被稱為「節奏性踏板」。

在一般節奏性強的樂曲中,如四拍子的進行曲,三拍子的圓舞曲,二拍子的舞曲等,或在節奏感很強的和聲伴奏音型中,為了強調有特性的節奏型,加強節奏的韻律,使節奏感更鮮明、更生動,往往可用直踏板。即在強拍踩、弱拍(或弱位)放,或在四拍子的強拍、次強拍上用踏板點一下等。如儲望華《解放區的天》,開始4小節是強烈的鑼鼓節奏,每一拍都用前半拍踩下、後半拍放開的直踏板。

3.樂曲中出現特強音(sf)、重音(>)、切分音、某些強有力的結束和弦時,為了增強音量和共鳴,在這些音上可以用直踏板。這種踏板稱為「重音踏板」。

4.以色彩效果的需要為依據使用。

不同作品要求不同的聲音色彩。我們必須認真研究作品的性質以及它們所需要的聲音來決定怎樣使用踏板。例如,一連串連續音階或半音階,在古典作品中,為了聲音清晰,一般不用踏板或用少量的踏板;但在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1854—1925)、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裡,在伴奏和弦的襯托下,這些音階、半音階中不少音是作為經過音的,必須踩在一個踏板里。如果不踩踏板,就會失去音樂,只剩下互不相乾的、乾巴巴的和弦和音階了。同樣,音階、半音階在需要微風拂面的效果時,可以用顫音踏板;在需要朦朧的效果時,可以將踏板踩淺一點。

不用踏板的音樂和有踏板的音樂之間在音響上可顯示出極大的不同,這種效果常常用來使音樂獲得對比。在恰當的地方,用一種乾的聲音作對比,會令聽覺煥然一新。當然,這應當經過設計、恰到好處。

5.根據作品的時代風格來合理使用踏板。

在車爾尼(Karl Czerny,1791—1857)的練習曲599、849、299、740中,有些是可以適當地使用踏板的。當然,在開始練習一首新的可以使用踏板的練習曲時,為了更加專注於解決手指的彈奏技術,可以先不加上踏板練習。

復調作品由於聲部多,要保證每一個橫線條的歌唱性和清晰度,要少用、慎用踏板。古典時期的作品要求清晰、透明的聲音,在彈海頓、莫扎特的作品時,可少用踏板,踏板踩淺些、短些、更換要勤些。貝多芬的作品可以適當的多用一些。浪漫派時期要求和聲共鳴、和聲烘托、色彩效果等,因此,在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中,踏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爾的作品,要多注意踏板踩放的深淺,運用不同深度的踏板得到不同的效果。這些是很粗的原則。學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巴羅克、古典、浪漫、印象等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的作品的踏板用法作專門的學習。

6.依據樂曲的性質、音樂的形象、音樂的語氣來決定踏板。

(1)抒情歌唱、徐緩悠長性質的旋律,一般用切分踏板。這樣可以加強旋律的歌唱性使它更加連貫、圓滑、音色柔和溫暖而不會聲音發干。

(2)雄壯有力、氣勢宏大的旋律,可以選用直踏板或切分踏板。

(3)活潑、歡快、節奏性較強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4)舞蹈性質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5)復調性質的旋律,少用或不用踏板。

在一首樂曲中,往往不止一種音樂形象。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的踏板法,即某些段落(或樂句、或某個音)用直踏板,而另一些地方用切分踏板。

7.為使音樂連貫而使用踏板。

當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超過手指的跨度或者用手指連接困難時,可以使用踏板把音與音連接起來。特別是在彈奏連續進行的和弦連奏時,切分踏板使不同和弦的完全連奏成為可能。

8.對聲音(可以是一個音、一條旋律或和弦)加以潤飾、美化。

(1)單音的美化:一個踩下踏板的單音,比不用踏板更為圓潤,音量也微微增大。特別是當單音的連奏旋律以一個慢或中速的速度出現而又沒有伴奏時,使用踏板可以避免聲音太干。在決定是一個音符還是幾個音符用一個踏板時,必須考慮速度、力度和音域。音域較低、速度不快時,可以每個音符都使用一個踏板。音域不太低、力度層次也不太強、走動較快的單音旋律,則應當用更長的踏板(幾個音一個踏板)。

(2) 和弦的美化:使用踏板的和弦更加豐滿。

(3)旋律的美化:旋律需要美化、需要力度變化或需要增加厚度時,可以藉助踏板。在旋律有和聲伴奏時,應首先考慮和聲因素、同時兼顧旋律的潤飾來決定踏板的使用。

有時短促的觸碰踏板(踏板輕輕點一下),可以使聲音美化,音樂更富有表現力,聲音也不致於敲擊、發干。

9.根據音區選擇踏板。

在中音區,特別是低音區,不要把不該重疊的音重疊在一起。低音區應多換踏板或少用踏板。旋律在高音區時,不必擔心因使用踏板而線條不清。在超高音區g3以上時,鋼琴上已經沒有制音器裝置,踩不踩踏板沒有差別,但這時使用踏板可以讓所有的琴弦都振動起來,使鋼琴上音色最單薄的這一段音區變得豐滿起來。

10.根據速度。

速度慢應勤換踏板。速度較快則一個踏板可以使用長一點。

11.漸強踏板、漸弱踏板、高潮長踏板。

(1)漸強踏板,在漸強部分的一半慢慢踩下去,使踏板不斷加深,直到上行結束進入另一個力度層次開始用全踏板,從而幫助手指更好地達到漸強和音樂情緒上揚的效果。

(2)漸弱踏板,與漸強踏板相反,是在漸弱的後半部分慢慢抬起踏板,使踏板不斷削薄,從而達到漸弱的效果。這兩種踏板對腳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潮長踏板:在樂曲的高潮部分,有時可以使用較長時間的踏板,將和聲音以及它們的經過音、輔助音合在一起,來增加音樂的力度,塑造樂曲的高潮,使音樂的氣勢更為磅礴。如李斯特《G大調鋼琴高級練習曲》第六首最後4小節的高潮、《塔蘭泰拉舞曲》結尾的大高潮,拉威爾《戲水》的華彩樂段,都可用長踏板。

12.踏板的強收和踏板的弱收。

多數用於樂曲的結尾。

(1)強收踏板:音樂結束的時值一到,踏板很快放掉,從而獲得很強烈的音響和節奏效果。

(2)弱收踏板:音樂在安靜的情緒中結束時(一般最後的音符有延長記號),慢慢地、柔和地放掉踏板,以產生一種均勻又逐漸消失的音響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手指踏板」這一概念,它與腳踏的踏板雖然沒有關系,但它也起到了延長音的作用,為其它的旋律或音型提供了一些單音的背景。比如那些隱藏在分解和弦裡面構成隱伏旋律的單音都是通過手指留住琴鍵而獲得的,還有阿爾貝蒂音型(阿爾貝蒂D.Domenico Alberti (約1710~1740)義大利作曲家、哈普西科德演奏家、歌唱家。約在1710年生於威尼斯,1740年卒於羅馬。阿爾貝蒂在音樂史冊上留名主要是他的奏鳴曲。這些奏鳴曲的左手部分慣用分解和弦音型作為伴奏(其奏出的次序為低音、高音、中音和高音)。這種分解和弦音型,後人稱之為「阿爾貝蒂低音」。 )中被保留住的低音,以及復調作品中的那些延長音都可以稱為「手指踏板」。

總之,踏板的運用是比較復雜的,也考驗著我們對樂曲的理解和處理的能力,因此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也有人把踏板形象的叫做音樂的「調色板」,所以在踏板使用上真正能夠體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專家強調踏板的運用要講究「少而精,短而清」的原則,那就是要求我們做到仔細分析曲子,盡量少用踏板,能不用就不用,應該用的一定要用,做到踏板利用的時間要短,目的是使樂曲更加干凈利索。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亂踩踏板的情況,那是褻瀆音樂褻瀆鋼琴的壞事,我們堅決予以擯棄。

閱讀全文

與電鋼踏板連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