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寫好公文的方法與技巧

寫好公文的方法與技巧

發布時間:2022-11-04 14:06:25

㈠ 公文的寫作技巧

關於公文的寫作技巧1

公文的含義

公文──就是公務文書。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處理各種事務中形成的體式完整、內容系統的各種書面材料,或稱文件。

公文的特徵

一、有鮮明的政治性。

二、有法定的作者。法定作者,即有依法成立並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

三、有法定的權威和特定的格式。作為機關的喉舌,公文可以代表機關發言代表制發機關的法定權威。因此,制發公文必須統一格式,不能各行其是。

四、有現實的效用。

公文的作用

一、有上傳下達、互通情報的作用。

二、有工作依據和憑證的作用。

三、有宣傳教育的作用。

四、有規定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

公文的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發文機關(或機關用章)、發文時間、抄送單位、文件版頭、公文編號、機密等級、緊急程度、閱讀范圍等項。

關於公文的寫作技巧2

培訓目的:使受訓人員了解公文的基本特點和一般格式,掌握常用快速的寫作方法及其變化提高日常公文的寫作能力。

培訓內容:

1、公文的概念

2、日常公文的分類

3、公文擬寫的步驟與方法

4、電子公文

5、公文範例

6、嘗試寫作

.課程長度:6時

.培訓方式:講解法+範文欣賞+模擬練習

.教材內容:

引言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人類社會快步走向信息時代的今天,公文在為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實施領導、處理公務、溝通信息、聯系事務、傳達企業決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寫作也正在從舊模式中解放出來,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什麼是公文?

所謂公文,它是公務文書的簡稱,它是國家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處理公務而按規定格式製作的書面材料。公文的種類主要包括:命令、議案、決定、公告、通告、通報、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

在各類企業中,所指的公文一般為商務公文,主要分為介紹報告、請示、會議紀要、工作計劃要點、公司及產品介紹、信函、講話稿、可行性報告、工作總結、市場調查報告、說明等

公文擬寫的步驟與方法

公文擬寫的步驟與方法大體同一般文章的寫作方式相似,但是由於公文在性質、作用上及其寫作要求上的不同,擬寫時也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公文的擬寫通常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 明確發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據工作中的實際需要來擬寫的。因此,在動筆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發文的主旨,即發文的主題與目的,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文件的中心內容是什麼?比如相關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況怎樣?存在哪些問題,解決方式、需協助事項;再如請求事項,擬請上級機關答復或解決問題等。

2、根據文件內容,准備採用什麼文種?比如,匯報工作情況,是寫專題報告還是寫情況簡報;針對下級來文所反映的問題,是寫一個指示或復函,還是一個帶規定性質的通知等。

3、明確文件發送范圍和閱讀對象。比如,向上級匯報工作,還是向有關單位推廣、介紹經驗;是給領導、有關部門人員閱讀,還是向全體人員進行傳達。

4、明確發文的具體要求。例如,是要求對方了解,還是要求對方答復,是供收文機關貫徹執行,還是參照執行、研究參考、徵求意見等。

總之,發文必須明確採取什麼方式,主要闡述哪些問題,具體要達到什麼目的,只有對這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落筆起草。

二、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

發文的目的和主題明確之後,就可以圍繞這個主題搜集材料和進行一定的調查研究當然,這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並不是擬寫每一份公文都要進行這一步工作。例如,擬寫一份簡短的通知、公告,一般來說不需要專門做搜集材料和調查研究工作,在明確發文主旨之後,稍加考慮就可以提筆寫作了。但對於問題較為復雜,還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歸納;如擬訂篇幅較長的文件,擬訂工作計劃、進行工作總結、起草規章、條例、擬寫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關材料和進行進一步調查研究工作。

怎樣為擬寫公文搜集材料和進行調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閱讀有關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實際當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擬本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首先需要查閱去年的工作計劃及工作總結,以及參考有關先進企業的同類工作計劃等,還要研究本部門今年所面臨的形勢,今年的中心任務上級要求等。

總之,收集材料及調查研究,是一個醞釀的過程,是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問題的各個方面,然後經過分析思考產生一個認識的飛躍。

三、擬出提綱,安排結構

在收集材料的基礎上,草擬出一個寫作提綱。提綱是所要擬寫的文件的內容要點,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畫出來,以便正式動筆之前,對全篇做到通盤安排、胸有成竹,使寫作進展順利,盡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綱的詳略,可以根據文件的具體情況和個人的習慣、寫作的熟練程度而定。篇幅不長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結構,先寫什麼問題,依次再寫什麼問題,主要分幾層意思等。篇幅較長、比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擬出比較詳細的提綱,包括文件共分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又分作幾個問題,各個大小問題的題目和要點及使用什麼具體材料說明等。提綱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當然,需要集體討論或送給領導審閱的提綱除外。

擬寫提綱是一個很重要的構思過程,文件的基本觀點,可以召集相關人員進行集體討論研究和修改,使提綱日益完善。由兩人以上分工合寫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寫作提綱,以免發生前後重復、脫節或相互矛盾的現象。

四、落筆起草、擬寫正文

結構安排好後,要按照要求所列順序,開宗明義、緊扣主題、擬寫正文。寫作中注意兩點:

1、 要觀點鮮明,用材得當。也就是說要用觀點來統帥材料,使材料來為觀點服務。運用材料要能說明問題,做到材料與觀點統一。

在寫作當中,要注意明確觀點,用語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詞不達意,似是而非。如果觀點不明,令人不知所雲。有些文件,只講觀點沒有實際材料,就會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據,不易信服。而只羅列材料沒有鮮明的觀點,則會使人弄不清要說明什麼問題,不了解發文的意圖,特別是情況匯報、工作匯報介紹。

2、 要語句簡練,交代清楚。擬寫文件既要盡量節省用字、縮短篇幅、簡潔通順,又要注意交代的問題清楚明了。

五、反復檢查,認真修改

初稿寫出後,要認真進行修改。寫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來,好文章都要經過反復修改的,寫文件也同樣,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經過幾稿才能通過。

1、 關於主題的修改。看主題是否明確,主題論述是否集中,主題挖掘是否深刻。

2、 關於觀點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慮到觀點是否正確,表達有無問題。

3、 關於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礎,有了正確的觀點,還要通過適當的材料表現出來。

4、 關於結構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結構,包括文件總體結構的修正,使全文更加嚴謹。

5、 關於語言的精練。主要是修改不通順的語句,不規范的字及標點符號。

修改工作要做到認真仔細,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幾種常用的商務公文

請示

請示是下級向上級請求決斷、指示或批准事項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請示的`特點

一、針對性。只有本單位許可權范圍內無法決定的重大事項,如重要決定、重要決策、人事安排等問題,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或克服不了的困難,才可用"請示"行文。請示上級給予指示、決斷或答復、批准。因而"請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二、呈批性。請示是有針對性的上行文,上級領導對於呈報的請示事項,無論同意與否,都必須給予明確的"批復"迴文。

三、單一性。請示應一文一事,一般只寫一個受文領導,即使需要同時呈送其他領導,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四、時效性。請示是針對本單位當前工作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求得上級單位指示、批準的公文,如能及時發出,就會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

請示的分類

根據內容、性質的不同,請示分為以下三種:

一、 請求指示性請示。

二、 請求批准性請示。

三、 請求批轉性請示。

請示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請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內容和寫法如下:

一、 首部。主要包括標題和主送機關兩個項目內容。

1、 標題。請示的標題一般有兩種書寫方式:一種是有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構成。如《***組關於********的請示》;另一種是由事和文種構成,如《關於*******的請示》

2、 受文領導。每份請示只能寫一個受文領導,不能多頭請示。

二、 正文,其結構一般由開頭、主體、結語構成。

1、 開頭。主要交代請示的理由。

2、 主題。主要說明請示事項,它是向上級機關提出的具體請求,這部分內容要單一,只宜請求一件事。

3、 結語。另起一段,其習慣用語有"當否,請批示"、"妥否、請批復"、"以上請示,請予審批"、"以上請示,呈請核准"或"以上請示如無不妥,請批轉各部門予以執行"。

三、 尾部,其主要結構為落款與成文時間兩部分。

請示應注意的問題

一、 一文一事的原則。

二、 材料真實,不要為得到領導批准而虛構情況。

三、 理由充分,請示事項明確。

四、 語氣平實、懇切,以引起上級的重視。

報告

報告是下級向上級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建議、答復詢問的陳述性上行公文。

"報告"是陳述性文體。寫作時要以真實材料為主要內容,以概括敘述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報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種,撰寫"報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上級掌握本單位的情況,了解本單位的工作狀況及要求,使上級領導能及時給予支持,為上級機關處理問題,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決策提供依據。"下情上達"是制發報告的目的。所以報告的內容要求以擺事實為主,要客觀的反映具體情況,不要過多的採用議論和說明,表達方式以概括為主,語氣要委婉、謙和、不宜用指令性語言。

報告的特點:

一、報告的目的為了向上級匯報工作、情況、建議、答復等,它不直

接請求上級機關正面回答報告中的問題,所以不帶請示事項,這是它與請示的重要區別之一。

二、報告中一般不提建議或意見。如果確實需要在某一領域或某些部門貫徹報告中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可建議上級機關批轉到有關部門貫徹執行,報告一經批准,便作為批轉文件的附件下發,其權威性依賴或附屬於批轉機關。

三、報告在內容上不像"請示"那樣有"一文一事"的要求,它可在一件公文中綜合報告幾件事情,層次結構比較復雜。

四、報告廣泛使用於下級向上級反饋信息,是溝通上下級機關縱向聯系的一種重要形式。向上級及時匯報工作、反映問題、提出建議,也是下級機關必須履行的一項工作制度。

報告的種類

報告從種類與內容上分主要有:匯報性報告、答復性報告、呈報性報告、例行工作報告。

寫法

報告的結構一般由標題、受文領導、正文、落款、成文時間組成,下面介紹幾種報告的寫法

一、 匯報性報告

匯報性報告主要是下級向上級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的報告,一般分為兩類:

1、 綜合報告。這種報告是本單位工作到一定的階段,就工作的全面情況向上級寫的匯報性報告。其內容大體包括工作進展情況,成績或問題,經驗或教訓以及對今後工作的意見或建議。這種報告的特點全面、概括、精練。

2、 專題報告。這種報告是針對某項工作中的某個問題,向上級所寫的匯報性報告。

二、 答復性報告

這種報告是針對上級或管理層所提出的問題或某些要求而寫出的報告。這種報告要求問 什麼答什麼,不涉及詢問以外的問題或情況。

三、 呈報性報告

呈報性報告主要用於下級向上級報送文件、物件隨文呈報的一種報告。一般是一兩句話說明報送文件或物件的根據或目的以及與文件、物件相關的事宜。

四、 例行工作報告

例行工作報告是下級向上級,因工作需要定期向上級所寫的報告。如,財務報告、費用 支出報告等。

公告

公告是用於對企業內、外宣布重要事項的公文。

公告的寫法

公告是一種嚴肅、莊重的公文,它內容較為單一,篇幅較短,表達直截了當,語言簡潔明快。

一、 標題。

公告標題有三種:一種是完全標題,包括發文機關、事由、文種;二是發文機關和文種 以上兩項,多用於政府機關;有的只有文種,如《公告》,標題之下,有時可依公告單獨編號。

二、 正文

正文一般由主旨與說明構成。

主旨單獨成段,用簡短的一句話概括出此公告的主題內容。

說明寫出公告依據、公告事項。結尾一般用"特此公告"作為結語。

三、 落款及日期

公告日期有的標注在標題下方,也可以注在公告結尾處。重要的公告落款處除註明發文單位外,還應標明發文地點。

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是一種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及議定事項的紀實性公文。它用於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召開的工作會議、座談會、研討會等重要會議。

會議紀要通過記載會議的基本情況、會議成果、會議議定事項,綜合概括反映會議精神,以便使與會者統一認識,會後全面如實的進行傳達組織開展工作的依據。同時"會議紀要"是可以多向行文,具有上報、下達以及同級單位進行交流的作用。

會議紀要的寫法

會議紀要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的寫作要求如下:

一、 首部。這部分的主要項目是標題。有的會議紀要的首部還有成文時間等項目內容。會議紀要的標題通常是由會議名稱和文種構成的。如《*****公司******會議紀要》。

二、 正文。會議紀要正文結構由前言、主體兩部分組成。

1、 前言。首先概括交代會議的名稱、時間、地點、主持人、主要議程、參加人員、會議形式以及會議主要的成果。

2、 主體。它是會議機要的核心內容,主要記載會議情況和會議結果,寫作時要注意緊緊圍繞中心議題,把會議的基本精神,特別是會議形成的決定、決議准確的表達清楚。對於會議上有爭議的問題和不同意見,必須如實予以反映。

三、 尾部。包括署名和成文時間兩項內容。

電子公文

隨著網路化的發展,公文通過E-mail的方式批閱使傳統的辦公模式正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但現在國內缺少實現網上公文批閱的軟體,文件容易被拷貝、篡改,企業的辦公方式還無法真正實現無紙化。

電子公文的寫法

電子公文主要由主題、事項或附件落款組成。

一、 收件單位/人

二、 抄送單位/人

三、 主題。相當與公文的標題,如《關於***請示》、《關於****報告》。

四、 事項。公文的主要內容,包括發文目的,事項等(與日常公文協作方法一致),若提供相關文件或報告等,可以附件方式發送(註明)。

五、 落款。署名及成文時間

遞交程序以遞交直屬領導為宜。

㈡ 辦公公文寫作的技巧

辦公公文寫作的技巧

秘書們經常需要寫公文,那麼公文寫作有什麼技巧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辦公公文寫作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什麼是公文寫作

所謂公文寫作,就是咱們俗稱的應用文寫作,既包括嚴格意義上的具體行政和法律效力的政府公文,如指導意見、整改通知等;也包括政府機關常用的一些較為規范工作文體,如倡議書、講話稿等。主要考查考生能否通過題干准確把握主題、領會意圖並通過具體的文字表達將主題、意圖清楚的表達給行文對象並最終實現意圖的能力。

二、具體書寫要素

1.標題。題如文眼,應用文標題即用於幫助辦公人員和行文對象直觀了解應用文內容,提高辦事效率的簡短語句。嚴格意義上的具體行政和法律效力的政府公文,標題的擬寫大多為「發文事由+關於+事由+文種」這種固定格式,如《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當然,一些宣傳類文種的標題也可不這樣寫,直接以作文標題的'形式簡要表達次宣傳文種的主要內容,如擬寫一個關於關愛空巢老人的倡議書,標題也可擬寫為「關愛空巢老人共築有愛家園」。

2.正文。公文寫作有著較為嚴謹的行文邏輯,即按照政府機關習慣,正文很少直接表明公文的主要內容,而是先告訴行文對象為什麼這么做,其次才會步入正題談如何做。具體為:

(1)開頭,或闡述發文的理由依據或目的,這部分要簡明扼要;

(2)主體,即公文的核心內容,圍繞主題,結合對應的具體材料,通過相關的要點闡述如何實現意圖,即做什麼、怎麼做。這部分要分條羅列,條理清楚地表達。

(3)結尾,不同類型的公文其結尾要求不同,有固定結尾的,如通知(結尾為:特此通知!)、請示(結尾為:妥否,請批示!);也有號召類的,如宣傳文稿;還有要求類的,如下行文(指導意見、整改通知等)。當然,像工作計劃、調研報告、會議紀要等也可不寫結尾。

三、公文寫作題的特殊要求

1.緊扣材料。在作答此類題時始終要把握「材料為王」的原則,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觀見解,必須立足於材料去提煉要點,如材料即使只說了問題,而應用文中需書寫對策,也需立足於材料所反映的問題去推對策,不可脫離材料。

2.格式要求。公文寫作並非任何題都需考慮格式要素(標題、主送機關、落款、日期),具體要結合文種,還要結合題干要求,如題干要求「不需考慮行文格式」,那就只寫開頭、主體部分即可,不需加標題、主送機關等格式。


;

㈢ 公文寫作技巧和規范

公文寫作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基礎課題,寫的正是性和合理性、邏輯性都很關鍵。下文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公文寫作規范與技巧,歡迎閱讀!
公文寫作技巧
首先,多看

多看相關的模板、寫作高分,有利於之後的寫作。

想清楚邏輯關系

在看的同時,要思考,動腦筋。想清寫的內在聯系和承接。

多關注詞語的表達

注意重點詞彙的運用,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語言就會有不同的感覺。

勤練手

對於一個專題多進行練習,反復斟酌於一篇文章,而不是盲目的看多篇。

請教他人

第二個人來給出意見建議,並細心聽取
公文寫作規范
(一)公文的發布形式和適用范圍

就法院系統來說,以中院為例,主要有:

1、《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文件(宜市中法發)》,主要用於傳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或重要工作部署,發布重要的決定、通知等。

2、《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宜市中法)》,主要用於人事任免、重要會議及其他事項的通知、批復、命令、議案、請示、報告、通報、函等。

3、《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辦公室文件(宜市中法辦)》,是中院文件的補充形式,主要適用於辦公室根據院領導授權、傳達或代本院發布某些事項,發布辦公室職權范圍內的事項。

4、《傳真電報(宜市中法明傳、密傳)》,用於中院和中院各部門通知召開會議、時效性較強事項、事務活動安排、處理突發事件的措施等。

5、以中院各部門名義制發的公文,一般使用中院信箋版頭。

(二)公文的書面格式

公文的書面格式,是指公文全部文面組成要素的排列順序和標識規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將公文的書面格式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三部分,並分為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識、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等7個要素。置於公文首頁紅色反線(又稱間隔橫線)以上的各要素統稱眉首;置於紅色反線(不含紅色反線)以下至主題詞(不含主題詞)之間的各要素統稱主體;置於主題詞以下的各要素統稱版記。

——眉首。眉首一般由公文份數序號、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識、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紅色反線等要素組成,實際上就是置於公文首頁紅色反線(寬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

1、公文份數序號

公文份數序號是將同一文稿印製若干份時每份公文的順序編號。公文如需標識份數序號,用阿拉伯數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採用紅色號碼機套印,比如同一文稿共印100份,其中第1份的序號可寫“001”,最後一份的序號可寫成“100”。標識份數序號,其主要作用是便利公文的登記、分發和檢查。

2、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

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是對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公文的保密程度和傳遞處理的要求,是在一定時間內只限於特定范圍的人員知曉的。黨和國家機關的公文密級均為“絕密”、“機密”、“秘密”三個等級,其中“絕密”、“機密”兩個密級的公文應當標明份數序號。絕密是最重要的國家秘密,如果泄露出去會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公文如需標識密級,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有上角第1行,並且標識密級的兩字之間須空1個字;如需同時標識密級和保密期限,則兩項同用3號黑體字,並且密級在前,保密期限置後,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密級和保密期限之間用“★”隔開。標注密級的同時應標注保密期限,保密期限一般分一年以內、一年及一年以上、長期和期限不作標注。期限不作標注的一般按保密期20年認定,如秘密★6個月、機密★3年、絕密★長期。

3、緊急程度

緊急程度是對公文送達和辦理的時間要求。黨的機關公文的緊急程度分為“特急”、“加急”兩種,國家行政機關公文的緊急程度分為“特急”、“急件”兩種。如需標識緊急程度,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並且標識緊急程度的兩字之間須空1個字;如需同時標識密級、保密期限和緊急程度,則密級和保密期限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緊急程度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發文機關標識

發文機關標識,《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稱之為“版頭”。發文機關標識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加“文件”組成,某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標識發文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不加“文件”字樣,比如“函”:“命令(令)”、“會議紀要”除標識發文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外,還應加上文種。《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規定:版頭“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弧標明文種組成,用套紅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頁上部”。發文機關標識上邊緣至版心上邊緣一般為25mm;上報的公文,發文機關標識上邊緣至版心上邊緣為80mm.“函”的發文機關標識上邊緣距上頁邊的距離為30mm,發文機關全稱下4mm處為一條武文線(上粗下細),距下頁邊20mm處為一條文武線(上細下粗),兩條線長均為170mm.“命令(令)”的發文機關標識上邊緣至版心上邊緣為20mm.發文機關標識原則上應使用小標宋體字和紅色標識,字型大小以醒目美觀為原則由發文機關酌定,但一般應小於22mm×15mm.聯合行文時應使主辦機關名稱在前,“文件”二字置於發文機關名稱右側,上下居中排列。即使是聯合行文機關較多,也必須保證公文首頁顯示正文。

5、發文字型大小

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和序號組成。發文字型大小一般在發文機關標識下空2行處,用3號仿宋體字標注並居中排布。“命令(令)”的發文字型大小標注在“命令(令)”的發文機關標識下邊緣空2行居中位置:“會議紀要”編號置於“會議紀要”標識之下、紅色反線之上正中間。聯合行文一般只標明主辦機關發文字型大小。機關代字應當反映發文機關或部門的性質。同一機關。部門的同一類公文的代字應當統一,不可有幾種寫法。機關代字一般可取機關名稱前一個或兩個字,但要注意與名稱相近的其他機關相區別。年份、序號用阿拉伯數字標識;年份應標全稱,用六角括弧“〔〕”括住;序號不編虛位(即1不編為001),不加“第”字。

6、簽發人

發文機關簽發簽批公文的領導人的姓名。上報的公文需標識簽發人姓名,簽發人姓名平行排列於發文字型大小右側。發文字型大小居左空1字,簽發人姓名居右空1字:“簽發人”用3號仿宋體字,“簽發人”後標全形冒號,冒號後用3號楷體字標識簽發人姓名。如果是聯合行文,則有多個簽發人,這時,主辦機關簽發人姓名置於第一行,其他簽發人姓名從第二行起在主辦機關簽發人姓名之下,按發文機關順序依次順排,下移紅色反線,並使發文字型大小與最後一個簽發人姓名處在同一行並使紅色反線與其距離為4mm.

7、紅色反線

紅色反線一般標印在發文字型大小之下4mm處,其長度與版心等寬(即156mm)。

——主體。主體一般由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成文時間、印章、附註等要素組成。

1、標題

公文的標題是對公文內容的概括和對行文目的的揭示,因而應當准確扼要地反映公文的主要內容。公文標題中除法律、法規、規章名稱加書名號外,一般不使用標點符號。書寫批轉、轉發、印發或貫徹上級機關發出的公文的標題,應將事由寫清楚,而不能只寫原文發文字型大小。下發行政法規、規章的公文標題用“發布”,下發隸屬機關的公文標題用“批轉”,下發上級、同級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標題用“轉發”,印(轉)發“方案”、“計劃”等沒有抬頭的公文或其他資料性的公文,標題中一般不冠原制發機關名稱,而將原制發機關名稱及成文時間在印發的原文標題下註明,並用圓括弧括起來。

公文標題一般標識在紅色反線下空2行處,用2號小標宋體字居中排布。如果字數偏多,需要分行排列,分行時須注意不要把各行上下對齊排成等長,更不得將兩個字以上的詞拆開排在不同行的首尾,總之標題的排布要做到詞義完整、排列對稱、間距恰當。

2、主送機關

主送機關是指公文的主要接收機關,應當使用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統稱。如果主送機關較多,則應按其性質、級別和有關規定或慣例依次排列,同性質或同級別的機關之間用頓號,不同性質或不同級別的機關之間用逗號。比如國務院對下行文,其主送機關的排列形式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中院對下行文,其主送機關排列形式一般是:“各基層人民法院,中院各部門”。

主送機關一般在標題下空1行、左側頂格用3號仿宋體字標識,回行時仍頂格,最後一個主送機關名稱後標全形冒號。如果主送機關名稱過多而使公文首頁不能顯示正文時,應將主送機關名稱移至版記中的主題詞之下、抄送之上,標識方法同抄送。向上級機關請示只寫一個主送機關;向下級部分機關發送的公文,如果發送機關少,可將發送機關名稱全部寫上,發送機關多,可採用“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等辦法概寫。

3、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主體部分。正文應置於主送機關下一行,用3號仿宋體字,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頂格;數字、年份不能回行。“命令(令)”的正文置於令號下空2行的位置。正文中的人名、地名、數字、引文應當准確。引用公文應當先引標題,後引發文字型大小;引用外文應當註明其中文含義;日期應當寫明具體的年、月、日;必須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用詞、用字要准確、規范,文內如果要使用非規范化簡稱,必須在首次使用全稱的同時註明簡稱,並且還要注意簡稱在同一篇公文中必須前後統一;公文中的數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結構層次數和在詞、片語、成語、慣用詞、縮略語、具有修辭色彩語句中作為詞素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外,一般應當使用阿拉伯數字;用數字表示多層次結構序數,其標識方法為:

第一層用“一、”“二、”“三、”……

第二層用“(一)”“(二)”“(三)”……

第三層用“1、”“2、”“3、”……

第四層用“(1)”“(2)”“(3)”……

絕對不可以將層次顛倒過來,隨意使用,比如用“(一)”“(二)”“(三)”……作第一層,用“一、”“二、”“三、”……作第二層,等等,這是不允許的。

4、附件

附件是正文的附屬部分,是補充公文正文內容的其他公文或材料(包括圖表)。公文如有附件,應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的位置用3號仿宋體字標識“附件”,後標全形冒號和名稱。附件名稱後不加標點符號。公文僅二個附件的只標注其名稱,不標序號,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附件,則應在附件名稱前標明序號,序號使用阿拉伯數字,比如:

附件:(1)XXXXXX

附件:(2)XXXXXX

如果正文中已寫明附件的名稱,在正文之下可不做附件說明。附件應在公文成文日期之後,另起一頁與正文一起裝訂,並在附件左上角第二行頂格標識“附件”,有序號時還要標識序號,比如“附件1”、“附件2”等。附件的序號和名稱應與公文正文之下的附件說明一致。如果附件與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裝訂,應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頂格標識公文的發文字型大小並在其後標識附件(或帶序號)。

需要說明的是,附件並不是每份公文都必須有的,是否附列附件,應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決定。

5、成文時間

成文時間以負責人簽發的時間為准,聯合行文以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的簽發時間為准。公文成文時間用漢字將年、月、日標全,“零”寫為“○”,一般置於正文右下方,具體的上下位置依印章來定,左右位置由字數來定。“命令(令)”的成文時間標識在簽發人簽名章下一行右空2字處,“會議紀要”的成文時間居右頂格標識在紅色反線之上右側。

6、印章

印章指正文末尾加蓋的發文機關印章或領導同志簽名章,是發文機關對公文表示負責並標志公文生效的憑證。公文除會議紀要、翻印件外,均應加蓋印章。應加蓋印章的公文,除用“令”發布行政法規、規章,按照法定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的議案和少數函件用領導同志簽名章外,均應加蓋發文機關印章。聯合上報的公文由主辦機關加蓋印章;聯合下發的公文,發文機關都應加蓋印章。公文所蓋的印章一定要與發文機關的名稱一致,因故需用別的印章代替時,應註明“代”字。單一機關制發的公文在落款處不署發文機關名稱,只標識成文時間並加蓋印章。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蓋印章應上距正文2mm~4mm,端正、居中下壓成文時間。正確的蓋章方式有:(1)下套方式。當印章文字環行排列、下弧無文字時,採用下套方式,即僅以下弧壓在成文日期上;(2)中套方式。當印章下弧有文字時,採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線壓在成文時間上。

當聯合行文需加蓋兩個印章時,應將成文時間拉開,左右各空7字。主辦機關印章在前,兩個印章均壓成文日期。要注意只能採用同種加蓋印章方式,以保證印章排列整齊。兩印章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過3mm.

當聯合行文需加蓋三個或三個以上印章時,為防止出現空白印章,應將各發文機關名稱(可用簡稱)排在成文時間和正文之間。主辦機關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個印章,兩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後一排如一個或兩個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間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後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標識成文時間。當公文排版後所剩空白處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時,應採取調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決,務必使印章與正文同處一面,不得採取標識“此頁無正文”的方法解決。

7、附註

附註一般是對公文的發放范圍、使用時需注意事項等情況的說明,比如“此件發至省、軍級”、“此件發至縣、團級”等。公文如有附註,一般用3號仿宋體字,居左空2字加圓括弧標識在成文時間下一行。公文附註不屬於公文內容,標注公文附註一般在公文落款印章的左下方,用圓括弧標注。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規定,請示性的公文應當在附註處註明聯系人和聯系電話。

——版記。版記一般由主題詞、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時間、份數、反線等要素組成。版記應置於公文的最後一頁(即封四,亦稱封底),版記的最後一個要素置於最後一行。

1、主題詞

主題詞是反映公文主要內容的規范化名詞或名詞性片語,應按照上級機關的要求標注主題詞。“主題詞”用3號黑體字,居左頂格標識,後標全形冒號;詞目用3號小標宋體字,詞目之間空1字。主題詞應先標反映公文內容的詞,後標反映公文文種的詞。一般情況下,一篇公文可標1~5個主題詞,但最多不超過5個。主題詞詞目之間不用標點分隔,而是彼此間隔一個字的距離。主題詞應置於公文最後一頁的下半部,即成文時間的右下方以及抄送機關的左上側。

2、抄送機關

公文都必須有的,應根據公文內容、發文目的和隸屬關系嚴格控制,其排列順序一般為:上級機關單排一行,黨政機關、軍事機關、人民團體、民主黨派等合排一行,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等合排一行,其他單位合排一行。公文如有抄送,則在“主題詞”下一行,左空1字用3號仿宋體字標識“抄送”,後標全形冒號;抄送機關間用逗號隔開,回行時與冒號後的抄送機關對齊;在最後一個抄送機關後標句號。如果主送機關移至“主題詞”之下,標識方法同抄送機關。

3、印發機關和印發時間

印發機關多數不以行文機關名稱出現,而只用機關辦公室名稱。印發機關位於抄送機關之下(如無抄送機關則在“主題詞”之下),佔1行位置,用3號仿宋體字。印發機關左空1字,印發時間右空1字。印發時間以公文付印的日期為准,用阿拉伯數字標識。

4、份數

份數置於印發時間之下,右空3字,用3號仿宋體字和阿拉伯數字標識。

5、反線

版記中主題詞、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時間等要素之下分別加一條反線,其寬度等同於版心。

(三)公文的用紙格式

公文的用紙格式,主要包括公文用紙的主要技術指標和公文用紙的幅面及版面尺寸兩個基本方面。《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規定:“公文用紙一般使用紙張定量為60g/m2~80g/m2的膠版印刷或復印紙,紙張白度為85%~90%,橫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為7.5—9.5.”

國家機關公文用紙的幅面尺寸,《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規定:“公文用紙採用GB/f148中規定的A4型紙,其成品幅面尺寸為:210mm×297mm.”當前黨內系統公文仍然採用幅面為184mm×260mm的紙張,不夠統一。張貼的公文用紙大小,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但應保持一定的紙型,如8開型、A4開型等,以便於折疊和裝訂。

至於公文用紙的頁邊和版心尺寸,《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規定:“公文用紙天頭(上白邊)為:37mm±1mm”,“公文用紙訂口(左白邊)為:28mm±1mm”,“版心尺寸為:156mm×225mm(不含頁碼)”。

(四)公文的印裝格式

公文一律採用從左至右橫寫、橫排的格式。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並用漢字和通用的少數民族文字,少數民族文字版的公文應按其習慣書寫和排版。

公文的排版規格,《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規定:“正文用3號仿宋體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個字。”一個基準行的距離為一個3號字的高度加上該3號字高度的7/8倍。

公文的製版要求是,版面干凈無底灰,字跡清楚無斷畫,尺寸標准,版心不斜,誤差不超過1mm.

公文的印刷要求是,雙面印刷;頁碼應套正,兩面誤差不得超過2mm.印品著墨要實而均勻,字面不花、不白、無斷畫,黑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BL100%,紅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Y80%、M80%。

公文的裝訂要求是,左側裝訂,不掉頁。包本公文的封面與書心不脫落,後背平整、不空。兩頁頁碼之間誤差不超過4mm.騎馬訂或平訂的訂位為兩釘釘鋸訂眼距書心上下各1/4處,允許誤差±4mm.平訂釘鋸與書脊間的距離為3mm~5mm;無壞釘、漏釘、重釘,釘腳平伏牢固;後背不可散頁明訂。

公文的頁碼標識,要求用4號半形白體阿拉伯數字,置於版心下邊緣之下一行,數碼左右各放一條4號一字線,一字線距版心下邊緣7mm.單頁碼居右空1字,雙頁碼居左空1字,空白頁和空白頁以後的頁不標頁碼。

猜您感興趣:

1. 公文寫作技巧五步法

2. 常見公文寫作與技巧

3. 常用行政公文寫作技巧

4. 公文寫作的實用技巧

5. 事業單位公文寫作技巧

6. 2017年常用公文寫作要點大全

7. 常見公文寫作方法

㈣ 公文寫作有哪些技巧

公文寫作有哪些技巧

作為公職人員,會寫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一種技能,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吃苦,認寫作為公文寫作很難,其實掌握基本技巧,就很簡單,那麼公文寫作有哪些技巧?以下僅供參考!

一、 循序漸進

學習公文寫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是 可以先從通知、公告、大事記等相對來說內容單一、結構簡單、篇幅短小的文體學起,逐步向工作意見、工作規劃、工作匯報等相對復雜的文體拓展。 二是 可以先從辦法、規定、條例等相對來說規范性較強、模式化程度較高的文體學起,逐步向領導講話、調查報告、經驗材料等非規范化、非模式化的文體拓展。 三是 可以先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寫起,逐步向其他領域拓展。

二、 照貓畫虎

所謂照貓畫虎,就是套寫和模仿。套寫和模仿主要適用於三種情況: 一是 適用於相對簡單和模式化程度較高的文體。 二是 適用於相同的文體。 三是 適用於相同或相近內容的文稿。套用和模仿,通常情況下主要著眼於文章的體例和結構,有時也套用文中的一些觀點、素材和語言。但這種方法只能作為初學者的入門之道或特殊情況下的應急寫作。

三、 熟中取巧

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熟能生巧」。就公文寫作而言,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的媒介和橋梁就是多寫多練。為此,要注意四點: 一要 有計劃地練,不要盲目地練。對先練什麼文體、後練什麼文體,什麼時候練什麼文體,要有安排、有路數,不能隨心所欲。 二要 集中地練,不要分散地練。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力求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突破,然後再轉入新的文體。 三要 思考著練,不要無所用心地練。每篇文章,從立意到結構,從選材到語言,都要認真思考,反復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亂揮灑,潦草從事。 四要 有目標地練,不要單純地為練而練。比如,信息類、經驗類、調研類的材料,可以把目標定在供內部刊物選用或向新聞媒體投稿上。文稿一旦被選用,會進一步激發學習寫作的熱情。這比漫無目的的練習,效果往往會好得多。

四、 改中求精

修改,改什麼?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構成一篇文章的所有要素都在修改的范圍之內。重點有四個方面: 一是 斟酌主題,看是否正確、深刻和突出; 二是 研究結構,看前後是否銜接,整體是否協調,層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應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 三是 檢查素材,看是否真實、典型、新鮮、生動,是否恰到好處地說明了主題; 四是 推敲文字,看每個段落、每句話、每個詞、每個標點是否得當。

修改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一是 靜思默改法。就是初稿寫成後,自己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讓整個文稿從頭至尾、從大到小在頭腦中過過「電影」,細細品味,從中發現毛病。 二是 邊讀邊改法。就是對寫成的文稿,從頭至尾讀上一遍甚至幾遍,邊讀邊思考,邊讀邊修改。這對發現不妥當的詞、不通順的句子極其有效。 三是 冷卻修改法。就是把寫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則先讀一些有關的文章,翻一些相關的資料,開闊一下思路,冷靜一下頭腦,然後回過頭來再對文稿進行思考和修改。這樣,即使比較成熟的文稿,也會發現毛病。

五、 比較鑒別

比較,是知好壞、曉優劣、見長短的有效方法。 一是 拿自己寫的.初稿同領導修改後或報刊發表後的定稿進行比較,看一看領導和編輯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為什麼這樣修改,修改後的高明之處在哪兒,從中體會出—些門道,以供今後借鑒。 二是 拿自己的習作同別人起草的大家公認比較成熟的相同主題、相同體裁的文稿進行比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裡,為什麼有這樣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樣學習人家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三是 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主題和體裁相同的文稿進行比較,看一看各有什麼特色和長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學習借鑒的,哪些是自己應該注意避免的,以博採眾家之長。 四是 把自己所在單位的文稿同上級單位的同類文稿進行比較,看一看上級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選擇上、在問題的闡述上有什麼高明之處,以便從中受益。

六、 虛心請教

虛心請教可以有多個層面、多種方式。 一是 帶著問題求解。在同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也常會受到深刻的啟發。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千萬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 二是 帶著文章求改。就是自己寫了文章以後,要多請高手幫助修改。除此以外,也可以向同事們徵求修改意見;如果是以基層工作情況為素材的文章,還可以再回到基層,聽聽一線幹部和群眾的反映。 三是 向書本求知。書本是知識的載體,是無言的老師。有些文章甚至會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頓開。

七、 參與其中

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有時重要的文稿並不只交給一人起草,而是成立一個寫作班子來集體起草。 一要 參與正式起草前的集體討論。這時的討論一般側重於研究寫作背景、弄清領導意圖、確定文章主題、理順文章思路、搭起文章框架、選好文章角度。 二要 參與文章的寫作。在這一過程中,要盡可能全程、深入地參與其中。即使不承擔正式的寫作任務,自己也要選擇其中的一部分或幾部分寫一寫,用以同其他人員起草的文稿相比較,看人家好在哪裡,自己差在何處,以便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提高。 三要 參與集體修改。集體討論修改既有助於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有助於豐富知識,又有助於活躍思維。千萬不要輕易放過。

八、 勤於總結

無論在語言和素材的運用上,還是在整體結構和格式上,公文都有自己顯著的特點和規律,同時,不同體裁的公文還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規律,講話與條例、通知與總結、決議與大事記、批復與調查報告,差別很大。只有掌握了這些規律,寫起公文來才能得心應手,至少可以做到寫什麼像什麼。而要真正掌握這些規律,就要勤於實踐,勤於總結。每寫一篇文章要總結,每看一篇文章也要總結,還要經常把一些相同體裁的文章收集起來進行集中研究和總結。只有不斷研究,不斷總結,日積月累,孜孜以求,才能逐步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

㈤ 公文寫作的技巧

公文寫作的技巧

作為公職人員,會寫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一種技能,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吃苦,認寫作為公文寫作很難,其實掌握基本技巧,就很簡單,下面是我整理的.公文寫作七步技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定「調子」

要搞清清朝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方向是什麼,圍繞方向去組織素材。

2、理「路子」

這一步就是研究推敲寫作思路,圍繞思路研究素材。

3、搭「架子」

根據寫作目的和佔有的素材來安排結構確定層次擬出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

4、填「肚子」

搭好架子,列好提綱,就該進行寫作了,我們通常稱為「豬肚」,就是按照提綱填充材料和事例。

5、梳「辮子」

材料基本內容完成後,接下來進入梳理階段,看一看主題是否對應,內容是否充實,觀點是否新穎,表達是否恰當,結構是否合理。

6、戴「帽子」

對公文材料的觀點進行提煉修改,好比人戴帽子,既不能大,也不能小,所以必須對材料的帽子進行檢查。

7、定「稿子」

這一步就是對材料進行反復的修改,包括內容、觀點、結構、素材、標題、標點、文面、排版等逐一進行修改。

;

㈥ 如何寫出高質量的公文 寫好有哪些技巧

1、公文按照類別分成很多種,按照黨委和政府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

2、公文有別於其他文章,必須具有嚴謹、邏輯等諸多特

3、除了平時的詞語積累,大家還要特別注意對本單位、本行業的一些特別出彩的事情的積累,

4、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公文由於種類繁多,每種公文的格式和使用方法、范圍均不一樣。

㈦ 公文寫作技巧

公文寫作技巧

公文寫作技巧,在職場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職業是需要寫公文的,而且公文寫作技巧是有很多的呢,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公文寫作技巧的相關資料。

公文寫作技巧1

1、選擇好文種

與其他文章相比,公文有特定的制發主體、閱讀對象、內容、格式和語言,因此,選擇合適的公文文種是寫好公文的第一步。一般而言,選擇什麼樣的公文文種,應當根據行文目的、發文的職權、發文與收文機關的關系來確定,注意把握三點要求。一是選擇法定文種。20xx年4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合並統一了黨政機關常用公文文種,包括決議、決定、命令、公報等共15種,公文寫作必須選擇法定的文種,如陳述情況、匯報工作應用"報告",要求上級給予批復要用"請示",弄清楚每個文種的特點和作用,做到文種選擇不生造、不濫用、不錯用。二是注重唯一性。每一份公文只能選用一個文種,決不允許出現兩個及以上文種並用的情況。三是遵守行文規則。每個文種都有明確的格式和起草、管理要求,嚴格遵守行文規則,公文才能發揮應有效力。

2、把握好"意圖"

公文寫作,在上傳下達、部署工作、協助決策、解決問題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說到底就是要實現以文輔政的目的,因此公文行文上必須把握意圖。一要准確定位。寫作公文之前要把握行文目的或發文行政意圖,弄清閱文對象的具體情況,把自己擺到制發公文的主體位置上,圍繞主題內容提煉觀點,遵循文種既定格式行文,旗幟鮮明地表明支持什麼、反對什麼,明確具體指出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切忌模稜兩可、含糊其辭。二要出以公心。需要明確的是,即便有的公文是以領導署名發出,但也代表的是發文機關領導集體的意圖,就要詳細了解領導的意圖、聽取行文的要求,不摻雜個人喜惡,要站在領導的角度,從工作大局出發,來認識形勢、分析問題、提出對策,高屋建瓴、掌控全局。

3、謀好篇布好局

一篇優秀的公文,必須把想說的話說深說透、把想表述的問題點到點准、把帶有規律性和根本性的東西揭示出來,既不能浮光掠影,也不能淺嘗輒止。做到這點,關鍵要在謀篇布局上下功夫。一是"有物",就公文寫作而言,是指要素齊全、內容豐富,沒有缺項漏項,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一重學習積累,二重調查研究,既讀書破萬卷,又躬行求真知。二是"有序",即總體構架的序列安排,要求層次清晰、條理清楚,在公文寫作中,不論是以並列、遞進、分合、因果、邏輯等關系中的任何一種展開行文,都必須聚焦到認識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上來,客觀辯證地看問題,透過現象分析本質,抓住重點、把握難點、明確關鍵點,合理安排行文順序,表述詳略疏密恰當。

4、語言表述"精煉得體"

制發公文是為了解決公務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公文發揮實效,其語言表述就必須符合文體特性。一是准確,要客觀真實地反映問題,做到表述合意、辭意相符,語言表述上既要符合語法規范,也要注重表意分寸,突出針對性。二是簡明,公文寫作要開門見山、言簡意賅,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抓住關鍵和要害,摒棄大話、空話、套話,集中筆墨講清楚該說的、必須說的問題。三是朴實,公文寫作講求平易朴實、通俗易懂,忌用過多的華麗辭藻展現文采,不宜使用抒情方式表達情感,平鋪直敘講問題、說明議論作補充,寫准確、寫到位。四是得體,每一種公文類別均有各自的行文對象和作用,故語言表述也不同,要把握好性質、作用等特點,按需行文,恰到好處。例如,上行文多用於工作匯報,突出請示性;下行文多用於發號施令或部署工作,強調指令性;平行文常用於工作溝通交流,注重協商性。

5、修正定稿"精雕細琢"

俗話說,文章不厭千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善作不如善改。公文從寫作到定稿,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公文擬好報送領導審閱之前,擬稿者至少得進行"三改"。一改內容,反復閱讀推敲,審閱內容主題是否突出、觀點是否正確、材料是否詳實、論證是否准確等,注重把握內容上政治性、政策性的要求。二改篇幅,能文者惜墨,公文尤其注重簡潔明了、直截了當,當刪繁就簡,力戒冗雜。三改敘述,既檢閱結構是否符合邏輯、過渡銜接是否順暢,又檢查文字表述不規范、不準確、不通順的地方。尤其要注意的是,抄襲是寫作大忌,公文寫作必須摒棄照抄照搬、順手牽羊、改頭換面等"小伎倆",老老實實地寫、認認真真地寫。

公文寫作技巧2

一、明確發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據工作中的實際需要來擬寫的。因此,在動筆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發文的.主旨,即發文的主題與目的,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文件的中心內容是什麼?比如相關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況怎樣?存在哪些問題,解決方式、需協助事項;再如請求事項,擬請上級機關答復或解決問題等。

2、根據文件內容,准備採用什麼文種?比如,匯報工作情況,是寫專題報告還是寫情況簡報;針對下級來文所反映的問題,是寫一個指示或復函,還是一個帶規定性質的通知等。

3、明確文件發送范圍和閱讀對象。比如,向上級匯報工作,還是向有關單位推廣、介紹經驗;是給領導、有關部門人員閱讀,還是向全體人員進行傳達。

4、明確發文的具體要求。例如,是要求對方了解,還是要求對方答復,是供收文機關貫徹執行,還是參照執行、研究參考、徵求意見等。

總之,發文必須明確採取什麼方式,主要闡述哪些問題,具體要達到什麼目的,只有對這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落筆起草。

二、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

發文的目的和主題明確之後,就可以圍繞這個主題搜集材料和進行一定的調查研究當然,這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並不是擬寫每一份公文都要進行這一步工作。例如,擬寫一份簡短的通知、公告,一般來說不需要專門做搜集材料和調查研究工作,在明確發文主旨之後,稍加考慮就可以提筆寫作了。但對於問題較為復雜,還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歸納;如擬訂篇幅較長的文件,擬訂工作計劃、進行工作總結、起草規章、條例、擬寫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關材料和進行進一步調查研究工作。

怎樣為擬寫公文搜集材料和進行調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閱讀有關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實際當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擬本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首先需要查閱去年的工作計劃及工作總結,以及參考有關先進企業的同類工作計劃等,還要研究本部門今年所面臨的形勢,今年的中心任務上級要求等。總之,收集材料及調查研究,是一個醞釀的過程,是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問題的各個方面,然後經過分析思考產生一個認識的飛躍。

三、擬出提綱,安排結構

在收集材料的基礎上,草擬出一個寫作提綱。提綱是所要擬寫的文件的內容要點,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畫出來,以便正式動筆之前,對全篇做到通盤安排、胸有成竹,使寫作進展順利,盡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綱的詳略,可以根據文件的具體情況和個人的習慣、寫作的熟練程度而定。篇幅不長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結構,先寫什麼問題,依次再寫什麼問題,主要分幾層意思等。篇幅較長、比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擬出比較詳細的提綱,包括文件共分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又分作幾個問題,各個大小問題的題目和要點及使用什麼具體材料說明等。提綱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當然,需要集體討論或送給領導審閱的提綱除外。

擬寫提綱是一個很重要的構思過程,文件的基本觀點,可以召集相關人員進行集體討論研究和修改,使提綱日益完善。由兩人以上分工合寫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寫作提綱,以免發生前後重復、脫節或相互矛盾的現象。

四、落筆起草、擬寫正文

結構安排好後,要按照要求所列順序,開宗明義、緊扣主題、擬寫正文。寫作中注意兩點:

1、要觀點鮮明,用材得當。也就是說要用觀點來統帥材料,使材料來為觀點服務。運用材料要能說明問題,做到材料與觀點統一。在寫作當中,要注意明確觀點,用語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詞不達意,似是而非。如果觀點不明,令人不知所雲。有些文件,只講觀點沒有實際材料,就會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據,不易信服。而只羅列材料沒有鮮明的觀點,則會使人弄不清要說明什麼問題,不了解發文的意圖,特別是情況匯報、工作匯報介紹。

2、要語句簡練,交代清楚。擬寫文件既要盡量節省用字、縮短篇幅、簡潔通順,又要注意交代的問題清楚明了。

五、反復檢查,認真修改

初稿寫出後,要認真進行修改。寫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來,好文章都要經過反復修改的,寫文件也同樣,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經過幾稿才能通過。

1、關於主題的修改。看主題是否明確,主題論述是否集中,主題挖掘是否深刻。

2、關於觀點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慮到觀點是否正確,表達有無問題。

3、關於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礎,有了正確的觀點,還要通過適當的材料表現出來。

4、關於結構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結構,包括文件總體結構的修正,使全文更加嚴謹。

5、關於語言的精練。主要是修改不通順的語句,不規范的字及標點符號。

修改工作要做到認真仔細,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公文寫作技巧3

一、決定

領導指導性文件的一種,用於對重要事項和重大行動作出安排。決定在實踐中具有比較廣泛的具體用途,正文的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常見的組成形式有這樣兒種:

第一種最簡潔,通常只有一個自然段,幾句話。主要包括的內容是:誰,於何處,根據或為了什麼,確定採取什麼行動或措施。確定召開會議、人事任免、設立機構、參加或脫離組織的決定,以及一部分履行法定審定批准程序的決定常採用這種形式。

第二種比第一種稍復雜一些,主要有這樣一些內容:目的或根據;對所針對事物或問題性質的分析、評價;有關措施(實施的對象、范圍、方法、注意事項等)。用於表彰或處分,命名,撤銷有關議案或其他公文,以及賦予、剝奪、免除有關對象的權利義務、能力的決定常採用這種形式。

第三種形式則更復雜一些,主要組成部分有:根據、目的、意義或原因;分條列項陳述有關措施的具體內容,必要時在各條項上附加小標題,以概括揭示各自的主要內容。這部分內容通常要寫出:措施的性質、種類以及實施的時間空間和人員范圍、步驟、方法、條件、組織領導保障、政治思想保障、與其他措施的關系、有關的政策界限、執行要求等。用於確定實施重要政策的決定常採用這種形式。

第四種形式適用於確定並表明原則立場的決定。其特點是除了以簡要文字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之外,還有較多的議論、推理方面的文字,以講清道理,駁斥錯誤觀點。

二、指示

指示用於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用於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的指示的正文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行文的客觀依據或目的、意義;二是具體的工作任務與安排,以及指示事項的意義;三是對落實指示事項提出具體注意事項和要求(如步驟、方法、時間安排、期限、政策界限、報告執行情況的方式、時間等)。這三部分內容可依以上次序陳述,也可先講事項意義及行文目的,然後分條列項對每一項具體任務和要求分別陳述。用於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的指示,其正文通常也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行文依據或該項工作活動的意義;二是對開展各項活動指導原則的規定(禁止、糾正或倡導、要求以及有關政策界限);三是在落實指示事項過程中的具體注意事項和要求等。

三、領導指導性文件

領導指導性公文的一般特點是:公文內容對規定受文者的行為具有強制約束力,有關下級機關及有關個人必須認真遵行;公文所針對的問題帶有一定的隨機性,涉及特定的問題、特定的人,一般不具有普遍性;有效期一般不長,時過境遷公文即失去執行效用;與規范性公文相比生效程序相對簡約,除決定、決議等之外,只要發文機關的法定代表對公文的效用予以確認(如簽發),即為有效;在效用方面,一般「溯及既往」,即公文的效力所及不僅針對成文之後發生的有關事物和問題,而且包括成文之前發生的問題,受文者應根據作者要求糾正有關偏向,採取措施彌補不足。

四、通知

(一)頒發、轉發、批轉公文的通知

頒發(印發)、轉發、批轉公文的通知的主要作用分別是完成有關規范性公文的發布生效程序(頒頒發);擴大一部分公文的有效范圍並使之更加具體化(轉發);使一部分公文升格賦予其在更大范圍產生效用的條件(批轉)。

這三種通知的正文都比較簡短,最簡單的形式就是指出誰,經誰批准,為何原因,根據什麼,制定了一個什麼公文,現將公文發(轉發)給誰,怎樣執行(或從何時開始施行)。稍復雜一點的就是在上述簡單形式的基礎上,對被印發、轉發的公文或其所針對的事物進行評價分析,說明意義,指出執行中需注意的事項,或者對這些公文中的規定、要求等提出補充性意見。

這三種通知的標題式樣與其他公文稍有不同,一般為:(作者)+頒發或印發或轉發或批轉十(原文標題)+的通知。

(二)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用於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有關單位需要共同執行的事項。這種通知的發送對象雖不只是下級機關,但因其內容為更高層次機關的指示精神,因而仍具指示性。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包括:行文的依據(客觀情況、上級要求等)或目的意義;上級指示的精神及其具體化,如政策規定,工作任務及安排;執行要求及有關注意事項,如步驟、方法、時間要求、政策界限、報告執行情況的方式與期限等。後兩部分內容常需以分條列項的方式表達,每條的開端大都以簡短文字對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主題句),其後再予闡述發揮使之具體化、明確化。

(三)知照性通知

知照性通知用於轉達要求各有關方面周知(只需要知曉而不要求直接執行)的事項。這種通知的發送對象更為廣泛,級別方面的限制也不嚴格,對下級對平級,甚至對一部分上級均可發送。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形成該事項的過程、原因、根據;事項的具體內容(性質、狀態)。為簡化正文,有時以附件(如任免名單、公章印模、組織章程等)對事項的內容作細致交代。

知照性通知所涉及的事項主要是:成立或撤銷機構或組織;啟用或廢止公章;變更一些組織或刊物的名稱;任免幹部;出版發行刊物等。

五、通報

表彰性通報用於表彰好人好事和介紹先進典型經驗,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先進事跡(人物、時間、地點、過程、結果)或經驗(單位及所處的客觀條件、主要作法、規律性的認識等);評價分析(性質、意義、經驗所在及適用的條件情況,經驗中的不足及其原因等);決定事項(給有關單位或個人何種稱號或其他精神的、經濟的獎勵),以及提出一些學習先進事跡、借鑒吸收典型經驗方面的要求或號召等。

事故通報是批評性通報的一種,其正文主要包括:事故的概況(時間、地點、過程、結果等);對事故性質、原因以及後果的分析說明;提出防止類似事故的原則性要求、措施及各方面應記取的主要教訓。有時還包括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上述內容可以直接敘述說明,也可以轉發有關事故報告等公文的形式間接轉述有關情況(以這些報告等為附件)。

批評錯誤典型的通報用以批評壞人壞事以及有關單位或個人的錯誤,其正文主要有這樣一些內容:主要的錯誤事實(單位、人物、時間、地點、主要過程、結果等);分析評價(錯誤性質及原因、嚴重後果);對有關當事人的處理意見,以及要求各方面從中記取的教訓。有時還提出請檢查上報有無類似問題、匯總有關反映等方面的要求。

情況通報用以報道、傳達重要情況和有關精神,其正文有兩種組成方式,其中一種只對有關事實作客觀敘述;另一種除此外還對情況加以分析說明,有時還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應採取何種對策的指導性意見。

六、批復

批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批復是一種被動的指示,是針對下級的請示而形成的,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內容:指明針對的來文(時間、發文字型大小、標題等),簡要交代形成答復意見的過程;應對方請求回答是否同意或批准對方要求,或應對方請求提出解決工作問題的指導性意見,如不能批准時,需說明理由,只部分同意或批准時,除說明理由外還要提出具體修正、補充的意見,應對方請求發表指導性意見時,具體寫法可參照指示或指示性通知;常以「此復」「特此批復」等結束,有時也以提出請對方復文的要求作結,如請對方匯報有關情況,答復有關疑問等。

㈧ 公文寫作方法

公文寫作方法

現代公文,主要指黨政機關在實施領導和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進行領導管理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公文寫作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步,搜集資料方法是“看兩篇寫一篇”

寫作之前,可以先找兩篇文章。第一篇,要找以往領導同志在類似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總結講話。因為每種類型的講話,都有著相對固定的套路和邏輯,這篇文章,解決的是“形似”的問題,就是文章結構、語言風格要像。第二篇,要找上級領導機關或者同級其他機關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因為每種內容的講話,在一定時期內,都有著相對固定的內容要求,這篇文章,解決的是“神似”的問題,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內容、方向要准。找出這“兩篇文章”,通過學習和模仿,之後寫出來的文章,最起碼在結構上、內容上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第二步,琢磨內容,方法是“換位思考”

替領導起草講話稿,當然要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會“換位思考”是最基本的方法。那麼,可以從哪些角度換位思考呢?概括起來,可以有以下五個:第一,領導同志應該講什麼?就是在這次總結大會上領導應該強調的內容、要求等。第二,文件起草的部門希望領導同志講什麼?就是有關部門對於這項工作的`考慮,希望通過領導講話傳遞出的工作信號。第三,聽眾希望聽到什麼?講話都是有對象、有聽眾的,聽眾對領導的講話往往都有具體期盼,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揚,或是明確思路等,應該將聽眾的需求反映在領導講話之中。第四,領導同志本人希望講什麼?每位領導同志講話都有一貫的思路、風格,每位領導同志都有近期關注的重點、強調的要點等。第五,上級希望領導同志講什麼?每項工作都應該按照上級領導機關的部署和要求開展,科學地傳遞上級的要求也是講話的題中應有之義。有了這五種角度,是不是就全面了、窮盡了?不一定,最起碼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在綜合各個角度之後,重新回到最初始的問題——在這樣的場合,領導同志應該講什麼?這並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採取螺旋式上升方式,否定之否定,站在更高的平台去重新思考。通過多個角度的思考,我們就會對文章的主體內容有較為充分的把握。

第三步,擬定提綱,方法是“閉上眼睛”

講話開寫之前,要起草提綱。起草提綱要在掌握基本素材、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合上參考文章,合上各類材料,越過紙面看實質,閉上眼睛想清楚,合上書本寫提綱。要切忌“找”提綱,翻閱各類材料,這里摘一個意思,那裡找一個想法。擬定提綱,最起碼要寫到二級,想得清楚的地方要寫到三級。

第四步,起草文章,方法是“一氣呵成”

長期用電腦寫作,很多人往往養成“先寫容易的”和“復制粘貼”的習慣。好的講話稿應做到文氣貫通,如果先寫材料豐富的、容易的、想清楚的,會使文章看上去是“拼湊”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這是公文寫作的大忌。因此,在公文寫作的培養階段,就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想清楚、寫清楚,按照提綱,從頭到尾寫下來、順下來。

第五步,反復修改,方法是“逼著自己改”

好文不厭百回改。剛學習公文寫作的同志在寫完初稿後,往往會感覺“不知道改什麼”“不知道怎麼改”“不會改”“改不動”,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就需要對自己“狠一點”,進行自我否定、自我提升,要強迫自己多換角度、加深思考、提高站位,對已有的文稿反復琢磨,反復修改,有時甚至還要推倒重來。要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篇文章每突破一次“改不動”的困境,就會上升一個水平,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會提高一個層次。

經過這樣五個步驟,就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寫作流程,寫出的講話初稿就可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但是,從提高自身公文寫作的水平來看,還需再做好兩項工作:

第一,整理學習,方法是“對照花臉稿”。提交初稿之後,領導往往會對文稿提出修改要求,有的時候還會有顛覆性意見,這是提升自己公文寫作水平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機會。我們應該將領導改動的部分和自己起草的內容進行比照,細致揣摩,認識到“應該這么寫”的道理和 “不應該那麼寫”的原因。每對照一次,就相當於和領導進行了一次間接的思想交流。當文章最後成稿後,還應該對一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的修改過程進行重溫,這樣常常會有新的啟發,也會逐步找到寫公文的竅門。有的同志將領導改過的花臉稿整理起來,形成個人的“錯題本”,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第二,豐富完善,方法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寫上一百篇文章,不如寫好一篇文章。要提升公文寫作水平,聚焦目標、集中火力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同樣以領導同志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機關總結大會上的講話為例,可以嘗試把這篇講話改造成大會報告、會議紀要、學習通知、新聞通稿、評論員文章、社論文章、專欄文章、發言摘要等各類形式,雖然基本內容一致,但不同形式對文章的要求是不同的,把一篇文章拆開了揉碎了,重新排列組合,反復咀嚼琢磨,就會對各種類型的文體有基本把握,也會大大加深對領導講話的理解。

提升公文寫作水平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謂的“五步”寫作法,只是為初學者提供一個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希望真正地提升公 文寫作水平,恐怕還需要勤學苦練,孜孜以求,在工作之外多讀、多問、多思、多背、多寫,下苦功夫、深功夫、真功夫。這“五多”比前面的“五步”寫作法,要重要得多。


;

㈨ 公文寫作技巧

公文寫作技巧

公文寫作,是指公務文書的寫作,是文件的擬稿工作, 它是機關制發文件的第一個工作環節。以下是我整理的公文寫作技巧,歡迎參考閱讀!

三大明確

(一)明確寫作目的

要寫的這個文稿是起什麼作用的,需要搞清楚。比如,是對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總結、指導,還是對問題進行報告、說明、解答。目的不同,寫作重點也不同。

(二)明確寫作文體

文體不同,寫作方法也各有千秋。比如計劃方案中的政策性內容與指示中的要求性內容,是不一樣的'。

(三)明確寫作受眾

對於不同的受眾,寫作內容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對上級匯報的文稿要簡潔干練,對群眾講話的文稿則要通俗親切。

四大方針

(一)立意高遠

要站在領導的高度上去思考問題、謀篇布局,寫出理論高度、指導力度和思想深度。

(二)別出新意

要做到視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語言新。一篇講話寫得成功不成功,對人有沒有啟發,對工作有沒有指導作用,關鍵要看有沒有超出普通文章的新內容。

(三)實事求是

要做到情況分析歸納實在,緊密聯系實際,指導性意見切實可行,不能不著邊際地說空話套話。

(四)順理成章

要做到基本思路順,框架結構順,邏輯關系順,沒有「硬傷」。領導講話必須通順、准確、全面、妥帖,不能硬掰、硬扯、硬掛、硬拔,一定要防止片面性和模糊性。

五大要訣

(一)要把好政策關,確保公文的權威性。

(二)要把好內容關,確保公文的准確性

(三)要把好結構關,確保公文的嚴謹性

(四)要把好文字關,確保公文的縝密性

(五)要把好格式關,確保公文的規范性。

;
閱讀全文

與寫好公文的方法與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57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2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0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1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2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799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8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2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07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9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1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8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6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1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5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9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0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8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1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