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國畫創作技巧與方法

國畫創作技巧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03 06:16:34

『壹』 技法為繪畫根基,國畫中的三大技法形式都是什麼

傳統的國畫就是人們常說的水墨畫,以筆墨紙硯作為主要的繪畫工具,在創作中注重寫意,追求神韻,而忽略物象的神似,就像齊白石說的那樣: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油畫追求寫實,它的四大元素或者說四大技法分別是:要有精確嚴謹的造型,飽滿絢麗的色彩,明暗對比強烈的光影關系,質感鮮明的筆觸,要實現這些,必須以素描作為根基。

傳統的國畫不需要學習素描技巧,只需了解筆墨和宣紙的特性,掌握國畫的技法和技巧,就完全可以畫出趣味十足的國畫作品。

花鳥畫的構圖也非常多,常見的有S形構圖,交叉形構圖,半環形構圖,以體現出花花草草的靈動和優雅為主要原則。

人物畫的構圖主要有紀念碑式構圖,三角形構圖,中心式構圖。

紀念碑式構圖用來展現人物的高大偉岸。

三角形構圖里,人物的連線會構成一個三角形,這個構圖用來體現畫面的穩固關系。

中心式構圖往往用在人物群像里,在一群人里邊,以一個重要人物作為中心,其他人圍繞在他的左右兩邊展開刻畫,這種重在體現重要人物的精氣神。


『貳』 國畫創作有什麼技巧

古往今來,國畫藝家們之所以在國畫線條白描和勾勒畫法上不斷發掘完善,是因為白描和勾勒線條可以把國畫藝術最輝煌的瞬間凝結下來,使畫家從中得到無可比擬的歡暢和喜悅。

還有,在國畫技法上,國畫「筆」法通常指鉤、勒、皴、擦、點等筆法;「墨」法指烘、染、破、潑、積等墨法。在理論上,國畫繪畫手法強調筆為主導,墨隨筆出,相互依賴映發,完美地描繪物象,表達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叄』 中國國畫為我國的國粹之一,國畫講究哪些技法

國畫講究筆法技巧,如果筆法沒有拿捏到位,就無法完成國畫的精髓。而且國畫也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在完成國畫的同時要用毛筆來進行。因為毛筆所產生出來的用筆以及用墨的技巧,可以把一幅畫完美的呈現出來,其中這裡面的墨法包含了很多關於色彩的地方。國畫在我國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了,而且正是因為歷史非常豐富,所以大家對國畫的認知度非常高。

觀賞國畫

可以看到國畫的出現形式有很多種,畫上的每一筆描繪其實都是這裡面的精髓。不過要學習國畫還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在畫的過程中可以達到心平氣和的效果,就無法將國畫的精髓和內涵呈現出來。因此想要完成國畫就一定要保持好心性,這樣才能夠進入畫裡面,將畫的重點呈現出來。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觀賞一些非常有名的國畫,但是這樣的話會更加有靈感。

『肆』 國畫用墨方法和技巧

國畫用墨方法和技巧

用墨總體之意是指使用水墨的方法和技巧,用墨之法有蘸墨法、調墨法和運墨法。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國畫用墨方法和技巧,歡迎閱讀。

一、蘸墨法是指作畫前用筆蘸墨的方法和技法。

蘸墨的方法有先蘸水後蘸墨或先蘸墨後蘸水之說,也有干蘸(枯筆蘸)、濕蘸(筆中帶水蘸)或先色後墨,先墨後色不同方法。蘸墨法看似簡單,但對用水用墨用色量的控制和先後蘸法程序的安排及用筆尖蘸墨還是用側鋒筆肚蘸墨其方法不同,用量不同,繪畫的效果就大不相同,蘸墨方法是決定創作中國山水畫效果的第一道關鍵工序,必須認真對待。

二、調墨法是指對墨色和墨的濃度進行調制的方法。

墨在硯台中研好或用瓶中的原墨汁倒在瓷盤中後,做畫都因太黑太稠不能直接使用,首先對墨汁進行調制,其方法有四種:第一是在原墨汁中少加點水調制一下,使墨色和墨的濃度降低,達到作畫可用為止;第二種方法是將原墨汁等量分別倒入幾個瓷盤之中,然後在各盤中加入不同量的水,調成具有不同墨色的汁,作畫時按墨色需要直接蘸用即可(此法稱為渾墨法或間墨法);第三種方法是在筆頭上調墨,即事先將筆頭蘸上少量清水,然後用筆尖蘸濃墨,再將筆卧倒在瓷盤中來回進行滾拉,略等一會,在筆頭上的墨與水混合滲化形成具有漸變的效果之後,可卧筆用順逆鋒法來使用(此法稱筆頭融墨法);第四種方法是紙上調墨法,即首先在紙上潑染局部或大部淡墨淡色,然後在半乾的墨上用不同濃墨或色進行積破並分多次渲染,求得需要的不同墨色效果。紙上調墨和調色法在創作山水畫時經常使用,效果極好。

三、運墨法它是將墨或色在紙上進行運作,求得墨形墨態和水墨效果的一種運墨方法。

平時講用墨其主要意思就是指運墨這種方法。運墨法與紙上調色法有似相同,但不是一回事,一個求色,一個求韻。運墨法包括「單運法」「互運法」和渲染法「三種。

1、單運法是將濃、淡、干、濕、焦、宿、各種墨或各種色中的每一種墨色都作為獨立的單體,每種單體再經用水調解運作形成具有多種變化的墨韻,這種單體用墨、用色並對其求韻的方法就叫單運法(用色就叫單色法)。

用單運法作畫叫單運畫法,其具體有濃墨法(重墨法)、淡墨法(渴墨法)、干墨法、濕墨法、焦墨法、潑墨法、宿墨法、單色法(單色分赤、橙、黃、綠、青藍、紫)。在墨色中黑的墨為濃墨,發灰色的墨為淡墨,墨中少水為干墨,水較多為濕墨,比濃墨水少為焦墨,用水較大進行潑寫作畫為潑墨,宿墨是指隔夜之墨。

用濃墨單獨作畫,墨要控制少用水,使墨色變化具有厚重深沉、深而不痴鈍的效果。用淡墨做畫,墨色不能發黑,要用得清秀淡遠,氣韻迷濛。用干墨作畫,墨中雖然水少,但畫面墨色不能用得太乾枯脊薄,有煩躁不安的味道。用濕墨作畫,墨中水不能用的太多,太多臃腫渾濁,要求畫面墨色有春雨酥潤、華滋掩映的.感覺。潑墨作畫,要有水墨淋漓、氣水恆流之勢。宿墨自身具有黑、乾和光亮特點,一般多用做提醒,宿墨多渣,作畫如用不好,易枯硬污濁,用得好倒有厚重沉穩之感。用單色意思同上。總之,單運法中的各種墨和色雖然看似使用較單一,但在畫面中墨和色的效果是十分豐富多彩、生氣十足的,它們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2、互運法是指墨與墨、墨與水、墨與色、墨與濟(礬、膠、粉)等物質經過相互調解運作,取得各種多彩奇異的變化效果,這種方法就叫互運法。互運法中有「接法」(相碰法)、「積法」、「破法」、「混法」。

1)接法:墨與墨相接就叫墨接法(墨接法有濃與濃接,濃與淡接,淡與淡接)。墨與水接叫接水法。墨與色接或色與色接叫接色法(接色法中有濃淡色和不同濃淡色各種色相接法)。墨與濟接叫接濟法(濟要用水濟)。2)積法:墨與墨兩種墨相疊,在第一遍墨干後再加墨的方法叫積墨法。墨與水相疊叫積水法。墨與色相疊叫積色法。墨與濟相疊叫積濟法。積法有干筆積、濕筆積、墨半干時積、干後積和多遍積。具體做法可用點積、線積、面積、潑積、皴擦積。也可在淡色、礬水、豆漿、醋水、洗衣粉等濟漬上積墨積色。用積法作畫一般是由淺到深達到蒼秀厚重、沉實華磁的效果為止。積法注意異黑灰和無明顯韻律變化的不足。3)破法:是墨與墨二種墨相疊,在第一遍墨沒干就疊第二遍墨為破墨法。同樣墨與色相疊為破色法(先色後墨)。墨與水相疊為水破法(先墨後水)。用水較大相疊為沖水法。墨與濟相疊為濟破法(先墨後濟)。破墨法有濃破淡,淡破濃,濕破干,干破濕。用破的技法要恰當掌握好墨、水、色、濟之間的干濕程度,太濕容易滲化太快,潤化過多,出現浮煙賬墨、臃腫無骨的感覺,太干又不易滲化,容易形成乾枯不潤、刻板無味的樣子,干濕恰當才會取得最佳效果。4)混法:有墨與墨混(濃淡混),墨與水混,墨與色混,色與色混,色與濟混。混法運作會產生不同濃度、濕度和色相不同變化。經混合後的墨、水、色、濟可直接用來作畫,也可再與墨、色、水相蘸相積相破,會取得特殊效果。

運墨法是創作中國山水畫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一定要運用自如或有所創造,才能創作出好的山水畫作品。運墨法要以水為氣,以墨色為形,墨非水不醒,墨非運不透,這才能化漬為韻。運墨要連貫、呼應,顧盼,有態,用時深時淺、時穩時顯、時連時斷運動的墨色體現出強悍、雄偉、煙霧迷漫、婆娑多姿和空曠浩渺、水波滾動的景象,在水暈墨彰的氣勢中展現出詩和音樂一樣的旋律美、形態美。

3、渲染法就是用淡墨水、淡色水對畫面局部或全部進行層層染的方法。經染後的畫面更具有層次感、空間感、厚重感,能使畫面和畫中景物產生蒼蒙、混融、空曠淡雅、水氣十足和空靈迷離的效果。染常用的方法大體有渲染、積染、烘染、檫染、滃染等。渲染是對畫面、畫中景物進行總體或局部分層進行多遍刷染的方法。積染是在第一遍用墨干後多次疊加墨的一種染法。烘染是在景物輪廓周圍染墨色。背染是在畫的背面染墨或染色,可染多遍,有厚重感為止。檫染就是渴筆側鋒不見筆跡的快擦,使畫面有蒼茫、厚重、沉實、乾裂的效果。滃染是是將紙噴濕後再進行渲染的方法。這種滃染法可使畫面取得雲煙四起、一片朦朧之景觀。

用墨墨色分濃淡干濕焦黑白五顏六色,用墨技法有蘸、調、積、破、混、潑、染之法,更十分講究活、凈、結、老、嫩、乾枯、虛實、節韻、和意境,這些講究是用墨要求的最高標准和生命。墨活則生,潔凈才能活潑,嫩墨鮮艷明快,能產生潤掩生動的氣韻。老墨墨色蒼茫,能產生乾枯峭拔的效果。濃墨取厚,淡墨取雅,濕墨滋潤,潤能取艷,干墨枯燥,燥能取險,虛得空靈,空靈能產生幽靜神秘感。虛實乾枯濃淡潤澤相雜,才能更好的表現出距離、空間、幽遠和水墨流益的情趣和美的意境。總之,用墨講的是色法、方法、技巧、效果,追求的是變、運、呼應、節韻、情趣和意境,體現的是哲理、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要求的是畫面效果和形式內容的統一。用墨是創作中國山水畫的重要方法,用墨與用筆是創作中國山水畫十分重要的兩個方面內容。對它們的了解、研究、掌握、運用是創作出好作品的重要保證。


;

『伍』 國畫繪畫技巧

國畫繪畫技巧

國畫泛指中國繪畫,是近代為區別明末傳入的西畫而出現的名稱。我提供了有關國畫繪畫技巧,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中國畫技法包括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基本繪畫技法。

中國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

中國畫的技法,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中國畫家運用毛筆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筆而產生的用筆、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到了元以後(文人畫家的介入),中國畫的抒情意味越來越濃。中國畫的筆墨的含義,已不是簡單的技法問題,而是中國畫的代名詞。在中國畫的筆墨觀中,滲透了中國畫的精神。簡單說來,中國畫的筆法,是由點、線、面組成,而線條的運用是最重要的。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產生了濃、淡、干、濕、深、淺不同的變化。中國畫的書寫線條的方法被稱為「用筆」,中國畫用水墨的方法,被稱為「用墨」。

古人總結了用筆的幾種特點:

1.平,如「錐劃沙」,力量勻實,不結不滯,只有控制住筆,線才能平實有力。

2.圓,如「折釵股」,豐腴,光滑圓潤,圓轉有力,富於彈性,轉折自如,剛柔相濟,富於彈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積點成線,不漂不浮,象刻進牆皮,沉穩有力。線條是高度控制,行處皆留,意到筆隨。宋郭熙說:「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1)

4.重,如「高山墜石」,下筆就有力量,筆的壓力要大,要壓得住紙,充滿力量,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5.變,如「百川歸海」、「驚蛇入草」。

古人把用墨的種種變化歸納為如下的方法稱為墨法。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所以墨法,離不開水的運用。

濃墨法。運用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淡墨法。有濕淡、干淡兩種,濕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

宿墨法。分濃宿、淡宿兩種。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松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分濃破淡、淡破濃、干破濕、濕破干,還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種變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將干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干後,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渾厚華滋。

潑墨法。有二種潑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沖墨法。是用墨畫後,乘濕速以清水沖淋,使墨自然滲發。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往往墨色濃黑而四邊淡開,得自然之暈。 ;

『陸』 國畫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中國畫是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是以線為主,線面結合 的,是以墨為主,墨色結合的。筆法即線的多種運用,墨法即皴、擦、點、染等的鋪展。中國畫的表現手法與技巧是豐富多樣的:有寫實、寫意、工筆淡彩和工筆重彩、工筆與寫意的結合,具象與抽象結合,詩書畫印結合,白描、水墨、沒骨法、減筆和近代的潑墨潑彩等。

『柒』 國畫的構成技巧

國畫的構成技巧

中國畫,按繪畫技法分類: 寫實國畫、寫意國畫、工筆畫、抽象國畫、內畫等。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國畫的構成技巧,歡迎閱讀。

一、經營特色

1、國畫不以固定視點、位置寫形,不管畫中有多少形象,只是當作一個有好多肢體的整體來看待。所以畫中的形體和整體的置陳,永遠被看作一件事,只要在布勢上把握了距離變化和疏密的穿插,便可以不受篇幅大小和縱橫等限制,以此為中心而予以適當的安排。

2、以空白來調合筆墨色彩,亦是國畫構圖的特色。

二、構圖要點

1、賓主:有主題和陪襯物,畫面才有主從、重心。

2、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過實則一目瞭然,過虛則輕飄無依。

3、疏密:疏散聚集,布置得好,則畫面自有松、緊、聚、散,產生律動感。

4、布白:雖不著筆墨,但能讓人的性靈和思維盡情賓士,而獲得無窮的妙悟,用之不當則缺乏內容,畫面會顯得單薄。

5、款題:國畫的特有格局,若款題好,不但啟人意興,且能增加畫面的美感與深度。

6、均衡:以中心線為准,兩邊的物體形式雖不同,但分量的感覺應相同。

7、簡潔:對事物本質的純化,表現特質即可。

8、對比:兩物相連,強調彼此間的差異,使在互相加強中,各盡其美。

9、和諧:筆墨的使用,虛實的配置,以點、線、墨色、布白來支配整個畫面,使其達到統一和諧的境界。

三、國畫常用的構圖

1、「之」字型:花鳥畫常用的一種構圖方式。畫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的氣脈把各個分散的部份貫穿起來。這樣使構圖既不偏重於一邊,又不會造成兩邊分布過於呆板對稱,從而既能靈動變化,又能保持均衡統一,這一方式不僅在立軸中常用,就是在橫幅和斗方中也可以運用,也就是說「之」字可橫亦可豎。

2、三線體:就是構圖以主線、輔線、破線三條線作為主要構成的手法。

樹干主幹的走向是構圖的主線,另有襯托的枝幹隨主幹走向輔排,起著陪襯輔助作用,即輔線。然後另出旁枝從主線破出,使構圖多樣變化,這根線就叫破線。主線主導著畫中氣脈走向,而輔線則增加層次,破線用於對主線進行反襯,更加明確畫面的主、次關系。

3、對角位:山水畫中,對角位構成式式運用得較多,常見的如實角對實角,空角對空角,造成均衡的錯位。實際上是均衡的一種變化,即打破了平均的呆板處理。把一邊上移,另一邊下沉。

4、三角型:在幾何圖形中,三角型是最穩定的一種圖形,適宜表現靜、穩的感覺。所以一旦畫面所表現的物象的外輪 廓呈現三角形時,整個上就會顯得集中、整體、肅穆。

5、矩型:以矩型(長方形、正方形)作為畫面的主要構成形式,有一種大氣是是感覺。

6、幾何型組合:將上述所講及的三角形、方塊再加上圓形、梯等等。這在表現山水小景或案頭清供之類的靜物組合中常常用到。繪畫時對每種物象的外形盡量向某種幾何體圖形歸類,這樣有助於強化構圖的形式美。

7、段疊式:即「三疊兩段」。所謂「三疊」,是指「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所謂「兩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 ,俗以雲在中,分明隔作兩段。」因此,在山水畫中,「三疊兩段」的構圖形式十分之多見。當然「疊」可有三疊,也可以有四疊、五疊。段亦然…

8、層疊式:層疊式是以層層堆疊的方式表現畫面的縱深層次,加強空間深度的構圖形式,這在山水畫或表現大場面的人物畫中較為的多見。而一些側重表現體積的時候就可以相應地採用層疊式,這樣有利於表現畫面的縱深,取得三維效果。

9、基本原則:一幅畫主體突出才能主題明確,所以主要的表現對象要在顯要的位置。擺在最正中間或者兩條中線的位置上,都顯得呆板,一般來說,主體擺在九宮格的中間四個交叉點上是最佳的位置。

國畫松樹繪畫技巧

(一)畫松干

1。用兼毫抓筆,吸清水,再蘸濃墨以中側鋒兼施的筆法,先畫出松干陰面的輪廓線。接著蘸淡墨按此法畫出松干陽面的輪廓線。

2。用筆順序是從上到下一段一段地接著畫。畫時要根據整體構圖的需要留出接畫枝乾和枯杈的空缺。

3。在運筆過程中,手和腕的動作要有輕重、快慢、提按、轉折、頓挫、順逆和散拖的變化;從筆墨效果上要有剛、柔、枯、潤、光、毛、蒼、嫩等變化;從視覺效果上要有生命感、力量感和體積感。也就是說,畫松干極為重視用筆的方法和功力。

4。生長在高山峰巔和峭壁間的老松儀態,或曲折而俯仰,或躬身而若揖,如巨龍騰躍,氣勢尤為雄奇壯觀。勾線時應注情於筆,要氣勢連貫,如「筆走龍蛇」。墨色渾融協調,用筆要堅勁疾利,表現出古松蒼皮老乾、質堅勢傲的風骨。

(二)畫松枝

松樹的干與枝,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松樹的勢態神儀主要由它們來決定。畫松枝的用筆、用墨及運筆方法與畫松干基本相同,但又有區別,其一是,線條比松干細些;其二是,畫松枝要注意表現出前後左右的不同長向(即樹分「四岐」)和疏密、隱現、長短、粗細、枯茂等變化;其三是,畫老松要畫出古枝屈折、回互交織、枝橫勁而彈進的特徵,以顯出它們那種挺然屹立傲蒼穹的精神。

(三)畫松樹節窟與枯杈

為了表現松樹歷劫不衰、巍然挺立的精神狀貌,在枝乾的`轉折處適當畫些節窟(即樹眼)、枯杈和短斷枝是非常必要的。應以干濃墨為主,中側鋒畫節窟,中鋒畫短斷枝與枯杈,筆線要渾圓堅實。

(四)點苔

在松樹干枝兩側加著焦渴的密點稱為點苔。要表現出松樹皮爆裂的感覺。點苔時應審視全局,按藝術上的需要加點,注意疏密、大小、濃淡關繫上的變化,切不可均勻地平鋪。還應充分運用腕力,以「高山墜石」般的力度點出,達到神滿氣足的藝術效果。

(五)畫松皮

松乾的表面有鱗狀的皺裂皮層,即「松鱗」,它是松樹的特徵之一,表現出松樹蒼勁偉岸的神韻。

在畫完干、枝以後,緊接著就要圈鱗。用筆多為中側鋒兼施,並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虛實、疏密的變化,以表現松乾的立體感,往往是陰面圈鱗而陽面不圈鱗,或兩側圈而中間不圈。

2。鱗片應有大、小、粗、細、濃、淡之別,不可千片一律。

3。干與枝、近枝與遠枝的鱗也應有區別。相比而言,圈幹上鱗片用線稍粗,鱗片稍大,圈枝上鱗片用線稍細,鱗片也稍小。近枝鱗片用墨稍濃於遠枝鱗片。

4。整體用墨方法應以積墨法為主。即先以淡墨不規則地圈鱗,半干時再以濃墨破圈,並隨手抹擦。

5。圈鱗時須情、氣並盛,放縱其筆往往在有意無意之間,達「無意於佳乃佳」(蘇軾語)的效果。

(六)松針針形與排列

由於松葉呈針形,所以稱為松針。

畫松針應以「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方法作近似描繪,無須一一繪之。歷代松針畫法有十幾種之多,這里舉出雙筆車輪針法,它是明代吳偉所創造的雙筆畫針法(自然界的松針,有許多就是每兩針為一束地生長)。

畫松針用筆以狼毫小楷中鋒實起實收為主,如「錐畫沙」,質如鋼針。用墨可先濃後淡,多層重積。

身臨松下而肅然心靜之情意的產生,是與松針青翠蒼郁的描繪分不開的。整幅作品水平的高低,從畫松針的功力上已能看出個大概。所以,千萬不可輕視松針。

(七)畫松針

用狼毫小楷筆或「花枝俏」筆畫松針,雙筆中鋒,實起實收,質如鋼針。用墨先濃後淡,濃淡交替,多層重積,注意留出主要枝幹不畫松針,以見其勢。松針畫完之後,再用淡花青色點染一遍。

(八)題款與押印

全圖畫畢,選適當位置題款、押印。

;

『捌』 國畫的技法有哪些

國畫的技法有:

(1)山水畫寫生技法——局部模寫法:適合初學者,臨摹未到熟練程度,真山水寫生又未多接觸,須要兩相對照,揣摹模寫,此時切忌貪大求全。

(2)山水畫寫生技法——詳記法:較完整"真實"地記錄畫面,適合初步熟練的學者,此時即當強調感受之真實,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實"。

(3)山水畫寫生技法——記異法:只對特別的事物加以記寫,適合時間較少或有特別感受時用。

(4)記意法(簡記法)只簡單記錄一個印象,不作詳細刻畫。

(5)山水畫寫生技法——放大法:選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並作較詳盡表現,常可有意外收獲。

(6)山水畫寫生技法——映象法:針對整體景物的感受,較簡潔的畫出大體印象,不求形似,但求達"意"。

(7)山水畫寫生技法映——象重疊法: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記,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萬水的疊加印象,此即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8)山水畫寫生技法——重復體味法:此法即留戀於此山此水間,留連忘返,反復觀照體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爛熟於胸,以致行坐眠食,時刻不忘。石濤之鍾情黃山,潘天壽先生之畫雁盪,黃賓虹先生之愛觀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玖』 國畫創作的方法和步驟

國畫的創作有四個步驟,分別是構思立意、章法布局、定稿製作還有收拾整理。具體怎麼領會每個步驟中的奧秘,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國畫再進入創作的第一步就是構思立意,就是想怎麼將在生活或者是大自然中的發現、感受和體驗等,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和手段表現出來。國畫再進入創作的第二步就是章法布局,就是考慮根據幅式的大小怎麼將物象巧妙的安排在畫面上,並能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 國畫 再進入創作的第三步就是定稿製作,就是一邊思考一邊打草稿的過程,確定好大體位置才可以繪制。國畫再進入創作的第四步就是收拾整理,就是說一幅作品的完成,在畫案上和掛牆上展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需要繼續的收拾和整理。

國畫創作的過程是需要反復推敲的。國畫的構思立意是一個較長的思考過程,甚至是多次反復的過程才能夠充分表達出想表達的意境。國畫的章法布局可以說是一個匠心獨運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反復修改的過程,才能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國畫的定稿製作必須通過思考繪制草稿,完成後才能落墨繪制,避免失敗導致一次次的反攻。國畫的收拾整理就是對作品的負責,讓其展示效果更完美。

ine

閱讀全文

與國畫創作技巧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